兩天之後,噶爾丹帶著十餘萬準噶爾鐵騎,來到了大同右衛殺虎口長城外,一如計劃展開了攻城。
他雖號稱三十萬雄兵,但那麽多部隊也不可能時時刻刻紮在一堆,所以遇到強攻,總會分出一個先來後到。
再說就算三十萬人紮一堆,殺虎口長城外的陣地,也容不下那麽多人同時進攻,部隊根本展開不了。
而噶爾丹抵達殺虎口時,對麵也確實隻有不足四千的明軍在防守。因為直到噶爾丹動手之前,明軍都不知道他究竟會選哪個薄弱點進攻。
這很正常,因為明軍的薄弱點不止一個,而準噶爾鐵騎來去如風,哪怕看起來已經在朝著某個方向機動,但實際上多奔馳一兩個時辰,可能就會拉開三五十裏攻擊點。
而坐鎮中樞的鄭成功,隻能是選擇先在大同主城內坐鎮。得知哪兒吃緊之後,再火速派兵增援,甚至親自過去督戰。
好在,準噶爾部都是騎兵,所以沒有直接攻堅的能力,要破城牆,說到底還得靠隨軍炮兵。而重炮陣地的牽引和部署,怎麽著也得浪費大半天的時間。
這就導致準噶爾重炮正式開火時,明軍在大同右衛殺虎口關牆內的部隊,已經增加到了六千人。
噶爾丹不是沒嚐試讓隨軍的“駱駝輕炮”先上前火力壓製,但他很快發現這個決策是非常錯誤的。
因為哪怕是右衛殺虎口這樣的偏僻小關卡,明軍在關牆上依然部署了十幾門的火炮。其中大約七八門紅夷大炮,還有十門千斤佛郎機。這些炮應該都是至少三四十年以前鑄造的,屬於滅清戰爭時的庫存。
畢竟長城那麽長,大明這些年就算又鑄新炮,也隻能給長城重要關隘如雁門關、張家口之類的地方換裝。而萬裏綿延之上,那些孱弱的小隘口,分到三五十年前的舊炮也很正常。
饒是這不到二十門的火炮,在嚴密設計的交叉火力網和新型帶彈托開花彈的加持下,依然把準噶爾駱駝炮陣轟得人仰馬翻。
噶爾丹的駱駝炮,普遍隻能拖曳自重不超過一千斤的輕炮,或者是馱載三百斤重的類似佛郎機的新式羅刹輕炮。這些火炮或許發射效率還行,但射程實在是太近了,跟城牆對射極為吃虧。
在損失了上百頭駱駝後,噶爾丹就不敢再這麽頂著火力對耗了,而是乖乖等有射程優勢的攻城重炮陣地完成。
好不容易挨到準噶爾軍建立起了射程和火力優勢,但長城守軍的死戰鬥誌依然不減,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同主城的援軍漸漸趕來,殺虎口內的明軍也超過了八千人。
噶爾丹見重炮轟城依然不夠快,哪怕這兒的城牆沒有經過防炮改造,估計也要好幾天才能轟破。
為了搶時間,他隻好選擇多管齊下。一邊讓部分重炮繼續正常用帶彈托的新式實心鐵彈精準轟擊,一邊分出一部分輕炮用霰彈覆蓋城頭、壓製守軍上牆開炮放槍。
然後又催督剛剛拉壯丁拉來的喀爾喀蒙古降兵,頂著藤盾和其他臨時防具上前,瘋狂挖掘被炮擊崩落外層後的城牆內部夯土,然後往裏麵填塞火藥,試圖爆破。
如此折騰了整整兩日,輪番進攻,也不知折損了多少掘城炮灰兵和掩護火力,噶爾丹終於用人命換時間,瘋狂破開了殺虎口長城多處隘口。
這個過程中,明軍不畏霰彈,反複上牆以優勢火力居高臨下巨大殺傷準噶爾軍,雙方打出了幾乎一比十以上的交換比。不過考慮到明軍火器有絕對質量優勢,還是守城,這也是完全應該的。
城牆被攻破後,噶爾丹卻赫然發現,在他籌備攻城和正式不惜代價強攻猛攻的一共三天裏,明軍已經在殺虎口關牆內又搶修起了簡易的夯土胸牆和隨便播撒簡易蒺梨鹿角的防馬壕溝。
雖然工事非常簡陋,看起來質量低劣連夯土都沒夯實,可是明軍的縱深防線卻不止一道。防線內躲避了無數端著武昌造滑膛槍和線膛狙擊槍的士兵,都上了明晃晃的刺刀,穿著明晃晃的胸甲。
事實證明,在巨量的相當於18世紀末水平的火槍麵前,尤其是那種一分鍾可以裝彈五發之多的便捷滑膛槍,或者是每分鍾十五發的後裝噴子,騎兵就算攻破了城牆,也是絕對不可能取得新的快速突破的。
噶爾丹吞有吞不下,吐又舍不得,就這麽在攻破殺虎口城牆後,又死磕猛攻了一日,瘋狂地用準噶爾鐵騎跟明軍塹壕火槍防線撕扯,偶爾還要麵對明軍後方的炮兵火力覆蓋,死傷枕籍慘不忍睹。
一條條塹壕前麵的鹿角陷坑,甚至漸漸就被準噶爾騎兵的屍體和戰馬屍體填滿了。雖然明軍也不斷有死傷,但絕對的優勢交換比,和鄭成功的親臨督戰,讓明軍士氣高昂,死戰不退,把準噶爾部拖入這個絞肉機中。
而隨著日暮時分,這種絞肉漸漸平息,噶爾丹也隻好進退兩難先讓部隊歇息一夜,明日再攻。
殊不知就是這一夜歇息,讓他無法帶著大部分兒郎迴鄉了。
因為第二天一早,他就發現李定國繞後包抄了一個大圈的圍殲部隊,已經從東西兩翼迂迴到了他側後,在殺虎口前這處方圓百裏的草原上,拉出了一個非常大的鬆散包圍圈。
乍一聽說李定國繞後包抄斷路,噶爾丹內心還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因為他很清楚,自己數十萬大軍擰成一股殺來,陣營都能至少綿延百裏。
對方要包抄他,肯定沒法做到把同樣多的部隊、同一時刻拉到一個點,那肯定會有先來後到,會打成添油戰術——那不就成了白給送死麽?
而事實也似乎恰恰證明了噶爾丹的這個推演,因為他在派出斥候仔細偵查後,得到迴報說:李定國第一批趕到戰場的包抄部隊,大約隻有四萬多人的規模,東西兩翼各自隻有兩萬多。
或許明軍後隊還有更多的包抄援軍,但顯然明軍無法給十萬數量級以上的大軍都裝備一人數馬快速急行軍繞後。後續的明軍援軍機動力肯定會略差一些,會脫節。
如此一來,隻要自己夠果斷,豈不是能對明軍打出各個擊破,把殺虎口剩下這一萬多明軍守軍殘敵、加上李定國先送上來白給的四萬騎兵吞掉?
噶爾丹立刻果斷地調整了戰術,反正他兵力多,殺虎口攻關也用不了太多人,就留一些部隊輪戰消耗即可。
而噶爾丹本人,立刻傳檄各部集結,在短短幾個時辰內,通知到了十幾萬近二十萬鐵騎大軍,專門分頭迎擊李定國的攔截騎兵。
噶爾丹想得很好:我每一路將近十萬人打你李定國兩萬,還不手到擒來?
就算你李定國還有後軍,再過一兩天能趕到戰場,但一兩天後你這左右兩路各兩萬的先鋒已經被我吃掉全殲了,再來一批還是送,那就打成添油戰術了。
在無線電沒有發明之前,外線作戰分進合擊的一方,永遠要承擔這種“所有參戰部隊無法同一時間點趕到戰場”的劣勢。
這一點早在三十幾年前、大明四路十幾萬騎兵分進合擊滅豪格的最後一戰時,就證明過了。隻是當年朱文禎、李愉這些人拖住了豪格,拖到友軍到位合圍也沒敗。而今天也是這種情況的重演。
噶爾丹和李定國很快進入了蜂擁的正麵硬撼血腥廝殺中。而李定國也立刻以新式火槍騎兵,教會了噶爾丹“即使你買了羅刹國的最新式火槍,你的火槍騎兵跟大明的火槍騎兵,依然不是一迴事”。
……
在此前使用小規模火槍輕騎兵、一人多馬騷擾時,李定國是能給屬下配備一人雙槍、狙噴配合的。
但現在動輒出動四萬多騎兵,也就做不到那麽高配了,所以今日之戰,明軍騎兵主力還是一人一槍,要麽拿狙,要麽拿噴,二選一。
兩軍即將接觸時,李定國立刻指揮拿狙的明軍龍騎兵下馬列陣,擺出狹長的火槍陣列,對著至少遠在三五百步外的準噶爾鐵騎、就搶先開火瘋狂輸出。
同時,讓拿噴子的明軍近戰騎兵布置於兩翼,防止準噶爾騎兵貼臉後的迂迴衝鋒。
李定國經過這些年的整訓和實戰,早已對各種火器的應用如臂使指,他知道線膛槍的威力在於精確射擊,所以能在地麵上站定了射擊,就不要挑戰馬背上顛簸亂射,否則三百步外殺敵的概率優勢就被白白浪費了。
而經過這三十多年的發展,當初明軍的前裝後膛狙擊槍,要幾分鍾才能重複裝填一次。經過這些年的改良,進步也是非常飛速的,好歹已經壓縮到了三十秒就能開一槍,一分鍾能打兩發——
千萬別小看這個數字,這已經比英國人在拿破侖戰爭時用的1800型貝克線膛狙擊槍還快了,西方因為沒有無煙火藥,一直到拿破侖戰爭時發明的新式散兵槍,也隻能做到最快一分鍾一點五發。
大明線膛槍現在這射速,已經是無煙火藥加定裝彈藥加持的結果。開完火後槍膛內無火藥固體殘留,可以省掉清膛環節,也就比1800貝克型還能多省掉十幾秒。
隻是因為硝化纖維無煙火藥的成本和產量限製,才導致大明線膛槍依然無法全軍普及。而便宜的“武昌造”滑膛槍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可以一直使用老式黑火藥彈藥,後勤補給便宜。
李定國的龍騎兵下馬槍陣戰術,很快讓噶爾丹驚掉了下巴。因為這一分鍾兩輪、還能隔著最遠三五百步就蒙中騎兵的恐怖射程射速,讓準噶爾騎兵尚未接敵,就變得能歌善舞,一排排被收割倒斃。
“怎麽可能?我用的最新式的羅刹火槍,連明國人一半的射程都打不到!他們怎麽做到射那麽遠還那麽準還那麽快的?”
看著麾下兒郎的慘狀,噶爾丹第一次近距離懷疑人生了。
他終於親眼看到了鐵證,看到了他倚仗的羅刹槍炮,也就欺負欺負其他中亞草原諸國和青藏的土人。
“快衝!衝鋒上去跟明軍騎兵近戰!衝垮他們的槍陣!弓騎兵先騷擾吸引火力!火槍騎兵直接衝,到跟前時放一排槍然後砍殺!”準噶爾部的中層騎兵軍官們,好歹還是知道怎麽打仗的,立刻調整了戰術。
“殺!衝上去跟明軍騎兵近戰!放近了開火!不要管重新裝填!打掉子彈後直接用馬刀衝殺!”
混亂的殺虎口外草原上,超過十萬的鐵騎雄兵徹底廝殺混亂做了一團。
被線膛槍遠程消耗到士氣低落懷疑人生的準噶爾騎兵,徹底失去了定性,如同原始嗜血欲望被點燃的野獸,不顧章法的狂殺猛衝著。
然而,李定國早就讓他上萬規模的噴子刺刀騎兵在左右兩翼防止包抄了,看到準噶爾騎兵衝來,他也針鋒相對毫不示弱。
比貼臉對轟,大明騎兵同樣從來沒慫過!
準噶爾人最多貼臉開一槍就要抽兵刃砍殺了,咱可是雙管霰彈槍!而且馬背上還能一分鍾重複裝填五次!如果是轉輪手槍,那就是十幾秒鍾內連開六槍!
而準噶爾人並未為今天這種特殊交戰環境專門準備過彈藥,所以他們用的不是霰彈,還是獨頭彈。他們得同時兼顧遠戰和近戰的火力,要是準備霰彈的話,一旦戰事打成遠程對射,他們就徹底廢了。
這就好比打吃雞遊戲,當你帶兩把槍的時候,你可以狙配噴子。但如果隻能帶一把槍,還帶噴子的話,那就是給自己找不自在了,敵人完全可以利用射程優勢白漂傷害。
可是,當拿98k的和拿s686的人玩衝鋒貼臉對噴,那會是什麽場景?簡直不敢想。
“砰砰砰——”霰彈槍的轟鳴,很快響徹了整個戰場。
明軍兩翼的噴子騎兵勢如瘋虎,堅如磐石,把數倍甚至十倍的來犯對衝之敵,轟得人仰馬翻找不著北。
雙方各自開完第一輪火後,李定國的部下甚至能使用類似傳統弓騎兵時代帕提亞戰術那樣的迂迴風箏,在馬背上快速裝填、盡量保持距離,多噴幾輪。
雖然準噶爾騎兵可以孤注一擲衝鋒,速度比需要兼顧裝填穩定性的明軍騎兵略快一些。但雙方都處在一追一逃的奔馳狀態下,要追上最後那幾十步的距離,好歹也需要幾分鍾,至少一分鍾。
這點時間,明軍竟能在馬背上給噴子重新裝填五輪十筒子彈,這仗還怎麽打?
無數的準噶爾騎兵被放風箏迴馬噴擊殺當場,血流漂杵,伏屍過萬。
他雖號稱三十萬雄兵,但那麽多部隊也不可能時時刻刻紮在一堆,所以遇到強攻,總會分出一個先來後到。
再說就算三十萬人紮一堆,殺虎口長城外的陣地,也容不下那麽多人同時進攻,部隊根本展開不了。
而噶爾丹抵達殺虎口時,對麵也確實隻有不足四千的明軍在防守。因為直到噶爾丹動手之前,明軍都不知道他究竟會選哪個薄弱點進攻。
這很正常,因為明軍的薄弱點不止一個,而準噶爾鐵騎來去如風,哪怕看起來已經在朝著某個方向機動,但實際上多奔馳一兩個時辰,可能就會拉開三五十裏攻擊點。
而坐鎮中樞的鄭成功,隻能是選擇先在大同主城內坐鎮。得知哪兒吃緊之後,再火速派兵增援,甚至親自過去督戰。
好在,準噶爾部都是騎兵,所以沒有直接攻堅的能力,要破城牆,說到底還得靠隨軍炮兵。而重炮陣地的牽引和部署,怎麽著也得浪費大半天的時間。
這就導致準噶爾重炮正式開火時,明軍在大同右衛殺虎口關牆內的部隊,已經增加到了六千人。
噶爾丹不是沒嚐試讓隨軍的“駱駝輕炮”先上前火力壓製,但他很快發現這個決策是非常錯誤的。
因為哪怕是右衛殺虎口這樣的偏僻小關卡,明軍在關牆上依然部署了十幾門的火炮。其中大約七八門紅夷大炮,還有十門千斤佛郎機。這些炮應該都是至少三四十年以前鑄造的,屬於滅清戰爭時的庫存。
畢竟長城那麽長,大明這些年就算又鑄新炮,也隻能給長城重要關隘如雁門關、張家口之類的地方換裝。而萬裏綿延之上,那些孱弱的小隘口,分到三五十年前的舊炮也很正常。
饒是這不到二十門的火炮,在嚴密設計的交叉火力網和新型帶彈托開花彈的加持下,依然把準噶爾駱駝炮陣轟得人仰馬翻。
噶爾丹的駱駝炮,普遍隻能拖曳自重不超過一千斤的輕炮,或者是馱載三百斤重的類似佛郎機的新式羅刹輕炮。這些火炮或許發射效率還行,但射程實在是太近了,跟城牆對射極為吃虧。
在損失了上百頭駱駝後,噶爾丹就不敢再這麽頂著火力對耗了,而是乖乖等有射程優勢的攻城重炮陣地完成。
好不容易挨到準噶爾軍建立起了射程和火力優勢,但長城守軍的死戰鬥誌依然不減,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同主城的援軍漸漸趕來,殺虎口內的明軍也超過了八千人。
噶爾丹見重炮轟城依然不夠快,哪怕這兒的城牆沒有經過防炮改造,估計也要好幾天才能轟破。
為了搶時間,他隻好選擇多管齊下。一邊讓部分重炮繼續正常用帶彈托的新式實心鐵彈精準轟擊,一邊分出一部分輕炮用霰彈覆蓋城頭、壓製守軍上牆開炮放槍。
然後又催督剛剛拉壯丁拉來的喀爾喀蒙古降兵,頂著藤盾和其他臨時防具上前,瘋狂挖掘被炮擊崩落外層後的城牆內部夯土,然後往裏麵填塞火藥,試圖爆破。
如此折騰了整整兩日,輪番進攻,也不知折損了多少掘城炮灰兵和掩護火力,噶爾丹終於用人命換時間,瘋狂破開了殺虎口長城多處隘口。
這個過程中,明軍不畏霰彈,反複上牆以優勢火力居高臨下巨大殺傷準噶爾軍,雙方打出了幾乎一比十以上的交換比。不過考慮到明軍火器有絕對質量優勢,還是守城,這也是完全應該的。
城牆被攻破後,噶爾丹卻赫然發現,在他籌備攻城和正式不惜代價強攻猛攻的一共三天裏,明軍已經在殺虎口關牆內又搶修起了簡易的夯土胸牆和隨便播撒簡易蒺梨鹿角的防馬壕溝。
雖然工事非常簡陋,看起來質量低劣連夯土都沒夯實,可是明軍的縱深防線卻不止一道。防線內躲避了無數端著武昌造滑膛槍和線膛狙擊槍的士兵,都上了明晃晃的刺刀,穿著明晃晃的胸甲。
事實證明,在巨量的相當於18世紀末水平的火槍麵前,尤其是那種一分鍾可以裝彈五發之多的便捷滑膛槍,或者是每分鍾十五發的後裝噴子,騎兵就算攻破了城牆,也是絕對不可能取得新的快速突破的。
噶爾丹吞有吞不下,吐又舍不得,就這麽在攻破殺虎口城牆後,又死磕猛攻了一日,瘋狂地用準噶爾鐵騎跟明軍塹壕火槍防線撕扯,偶爾還要麵對明軍後方的炮兵火力覆蓋,死傷枕籍慘不忍睹。
一條條塹壕前麵的鹿角陷坑,甚至漸漸就被準噶爾騎兵的屍體和戰馬屍體填滿了。雖然明軍也不斷有死傷,但絕對的優勢交換比,和鄭成功的親臨督戰,讓明軍士氣高昂,死戰不退,把準噶爾部拖入這個絞肉機中。
而隨著日暮時分,這種絞肉漸漸平息,噶爾丹也隻好進退兩難先讓部隊歇息一夜,明日再攻。
殊不知就是這一夜歇息,讓他無法帶著大部分兒郎迴鄉了。
因為第二天一早,他就發現李定國繞後包抄了一個大圈的圍殲部隊,已經從東西兩翼迂迴到了他側後,在殺虎口前這處方圓百裏的草原上,拉出了一個非常大的鬆散包圍圈。
乍一聽說李定國繞後包抄斷路,噶爾丹內心還是非常不可思議的。因為他很清楚,自己數十萬大軍擰成一股殺來,陣營都能至少綿延百裏。
對方要包抄他,肯定沒法做到把同樣多的部隊、同一時刻拉到一個點,那肯定會有先來後到,會打成添油戰術——那不就成了白給送死麽?
而事實也似乎恰恰證明了噶爾丹的這個推演,因為他在派出斥候仔細偵查後,得到迴報說:李定國第一批趕到戰場的包抄部隊,大約隻有四萬多人的規模,東西兩翼各自隻有兩萬多。
或許明軍後隊還有更多的包抄援軍,但顯然明軍無法給十萬數量級以上的大軍都裝備一人數馬快速急行軍繞後。後續的明軍援軍機動力肯定會略差一些,會脫節。
如此一來,隻要自己夠果斷,豈不是能對明軍打出各個擊破,把殺虎口剩下這一萬多明軍守軍殘敵、加上李定國先送上來白給的四萬騎兵吞掉?
噶爾丹立刻果斷地調整了戰術,反正他兵力多,殺虎口攻關也用不了太多人,就留一些部隊輪戰消耗即可。
而噶爾丹本人,立刻傳檄各部集結,在短短幾個時辰內,通知到了十幾萬近二十萬鐵騎大軍,專門分頭迎擊李定國的攔截騎兵。
噶爾丹想得很好:我每一路將近十萬人打你李定國兩萬,還不手到擒來?
就算你李定國還有後軍,再過一兩天能趕到戰場,但一兩天後你這左右兩路各兩萬的先鋒已經被我吃掉全殲了,再來一批還是送,那就打成添油戰術了。
在無線電沒有發明之前,外線作戰分進合擊的一方,永遠要承擔這種“所有參戰部隊無法同一時間點趕到戰場”的劣勢。
這一點早在三十幾年前、大明四路十幾萬騎兵分進合擊滅豪格的最後一戰時,就證明過了。隻是當年朱文禎、李愉這些人拖住了豪格,拖到友軍到位合圍也沒敗。而今天也是這種情況的重演。
噶爾丹和李定國很快進入了蜂擁的正麵硬撼血腥廝殺中。而李定國也立刻以新式火槍騎兵,教會了噶爾丹“即使你買了羅刹國的最新式火槍,你的火槍騎兵跟大明的火槍騎兵,依然不是一迴事”。
……
在此前使用小規模火槍輕騎兵、一人多馬騷擾時,李定國是能給屬下配備一人雙槍、狙噴配合的。
但現在動輒出動四萬多騎兵,也就做不到那麽高配了,所以今日之戰,明軍騎兵主力還是一人一槍,要麽拿狙,要麽拿噴,二選一。
兩軍即將接觸時,李定國立刻指揮拿狙的明軍龍騎兵下馬列陣,擺出狹長的火槍陣列,對著至少遠在三五百步外的準噶爾鐵騎、就搶先開火瘋狂輸出。
同時,讓拿噴子的明軍近戰騎兵布置於兩翼,防止準噶爾騎兵貼臉後的迂迴衝鋒。
李定國經過這些年的整訓和實戰,早已對各種火器的應用如臂使指,他知道線膛槍的威力在於精確射擊,所以能在地麵上站定了射擊,就不要挑戰馬背上顛簸亂射,否則三百步外殺敵的概率優勢就被白白浪費了。
而經過這三十多年的發展,當初明軍的前裝後膛狙擊槍,要幾分鍾才能重複裝填一次。經過這些年的改良,進步也是非常飛速的,好歹已經壓縮到了三十秒就能開一槍,一分鍾能打兩發——
千萬別小看這個數字,這已經比英國人在拿破侖戰爭時用的1800型貝克線膛狙擊槍還快了,西方因為沒有無煙火藥,一直到拿破侖戰爭時發明的新式散兵槍,也隻能做到最快一分鍾一點五發。
大明線膛槍現在這射速,已經是無煙火藥加定裝彈藥加持的結果。開完火後槍膛內無火藥固體殘留,可以省掉清膛環節,也就比1800貝克型還能多省掉十幾秒。
隻是因為硝化纖維無煙火藥的成本和產量限製,才導致大明線膛槍依然無法全軍普及。而便宜的“武昌造”滑膛槍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可以一直使用老式黑火藥彈藥,後勤補給便宜。
李定國的龍騎兵下馬槍陣戰術,很快讓噶爾丹驚掉了下巴。因為這一分鍾兩輪、還能隔著最遠三五百步就蒙中騎兵的恐怖射程射速,讓準噶爾騎兵尚未接敵,就變得能歌善舞,一排排被收割倒斃。
“怎麽可能?我用的最新式的羅刹火槍,連明國人一半的射程都打不到!他們怎麽做到射那麽遠還那麽準還那麽快的?”
看著麾下兒郎的慘狀,噶爾丹第一次近距離懷疑人生了。
他終於親眼看到了鐵證,看到了他倚仗的羅刹槍炮,也就欺負欺負其他中亞草原諸國和青藏的土人。
“快衝!衝鋒上去跟明軍騎兵近戰!衝垮他們的槍陣!弓騎兵先騷擾吸引火力!火槍騎兵直接衝,到跟前時放一排槍然後砍殺!”準噶爾部的中層騎兵軍官們,好歹還是知道怎麽打仗的,立刻調整了戰術。
“殺!衝上去跟明軍騎兵近戰!放近了開火!不要管重新裝填!打掉子彈後直接用馬刀衝殺!”
混亂的殺虎口外草原上,超過十萬的鐵騎雄兵徹底廝殺混亂做了一團。
被線膛槍遠程消耗到士氣低落懷疑人生的準噶爾騎兵,徹底失去了定性,如同原始嗜血欲望被點燃的野獸,不顧章法的狂殺猛衝著。
然而,李定國早就讓他上萬規模的噴子刺刀騎兵在左右兩翼防止包抄了,看到準噶爾騎兵衝來,他也針鋒相對毫不示弱。
比貼臉對轟,大明騎兵同樣從來沒慫過!
準噶爾人最多貼臉開一槍就要抽兵刃砍殺了,咱可是雙管霰彈槍!而且馬背上還能一分鍾重複裝填五次!如果是轉輪手槍,那就是十幾秒鍾內連開六槍!
而準噶爾人並未為今天這種特殊交戰環境專門準備過彈藥,所以他們用的不是霰彈,還是獨頭彈。他們得同時兼顧遠戰和近戰的火力,要是準備霰彈的話,一旦戰事打成遠程對射,他們就徹底廢了。
這就好比打吃雞遊戲,當你帶兩把槍的時候,你可以狙配噴子。但如果隻能帶一把槍,還帶噴子的話,那就是給自己找不自在了,敵人完全可以利用射程優勢白漂傷害。
可是,當拿98k的和拿s686的人玩衝鋒貼臉對噴,那會是什麽場景?簡直不敢想。
“砰砰砰——”霰彈槍的轟鳴,很快響徹了整個戰場。
明軍兩翼的噴子騎兵勢如瘋虎,堅如磐石,把數倍甚至十倍的來犯對衝之敵,轟得人仰馬翻找不著北。
雙方各自開完第一輪火後,李定國的部下甚至能使用類似傳統弓騎兵時代帕提亞戰術那樣的迂迴風箏,在馬背上快速裝填、盡量保持距離,多噴幾輪。
雖然準噶爾騎兵可以孤注一擲衝鋒,速度比需要兼顧裝填穩定性的明軍騎兵略快一些。但雙方都處在一追一逃的奔馳狀態下,要追上最後那幾十步的距離,好歹也需要幾分鍾,至少一分鍾。
這點時間,明軍竟能在馬背上給噴子重新裝填五輪十筒子彈,這仗還怎麽打?
無數的準噶爾騎兵被放風箏迴馬噴擊殺當場,血流漂杵,伏屍過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