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我的祖母當時的獨孤皇後思念兒子,召父皇和母後迴長安以聚天倫。臨行前母後找到了正與愛妻安貧樂道的舅舅,許諾帶他們迴京請皇帝賜婚讓二人名正言順。但那個時候小姐已經快要臨盆顯然不適合跋涉千裏,但這也許是二人唯一被家人接受的機會,小姐不想失去,便咬牙讓舅舅自己跟著母後迴京向陛下陳述詳情以求聖恩。後麵的事情是說爛了的癡心女子負心漢,舅舅一去不迴,甚至傳來了他與某家門當戶對的女子締結良緣的消息。小姐生下孩子,家裏是世代飽讀聖賢書的清白門第自然也容不下這罔顧門楣的不潔女子。
一個女人帶著剛出生的孩子其艱難可想而知,於是她求人輾轉將孩子送到了長安他父親的手裏,而後便是流落江南再無音信。
自始至終蕭笙都很平靜,好像那隻是一個悽美動人卻不得善終的故事,和他無關。從前他從未跟我說過這樣的事情,我隻以為那慣常凝於疏朗眉目間的憂鬱是他天性多愁善感,沒有想到向來灑脫的蕭笙哥哥心裏竟埋藏著這樣沉重灰暗的陳年往事。一時有些心疼地去握他的手,他的手和我一樣涼。
「我不想你同情我,隻是想讓你知道,我真得很不想迴那個家。」他像從前一樣摸了摸我的頭:「那天那樣對你,對不起。」
溫存如昔,片刻有種時空錯落的感覺,仿佛中間我們所經歷的一切國破家亡、改朝換代皆是虛妄,仍是隋宮裏兩個單純傷感各自想著心事的人。從前我隻覺得,一道宮牆將我們禁錮在囚籠裏,斬斷了一切海闊天空的希冀。直到此刻我才覺得即便是被禁錮,但隻要籠子裏有兩個人也是幸福得。我們有著共同難言的傷感,彼此心意相通,這樣的感情無關風月,卻能淩駕一切。
沉默了許久,我頗神傷道:「蕭笙哥哥你知道嗎?從前我總是埋怨父皇,怨他偏偏是皇帝,讓我一出生就隻能做個被關在籠子裏的公主。怨他生下了我卻又不像疼姐姐那樣疼我。可是……」我深吸一口氣:「直到他死了,大隋亡了,我才終於知道他曾經給了我們怎樣的庇護。最近我總是會想起他,努力迴想姑姑在世時我們三個人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想像著他像許多平凡的父親那樣寵愛我、縱容我,我知道怎麽想他也是不可能活過來了,可是除了想又沒別的事可做。這樣的感覺我無法形容出來,但我希望你不要像我一樣。」
環住我的胳膊微顫,他掰過我的身體正視,疏淡的眉眸中流轉著脈脈溫柔,細風和雨的注視沒有讓我的心平靜下來反而更加惴惴不安。他正慢慢地靠近我,我們的鼻翼幾乎要觸到一起,記憶裏他的懷抱溫暖寧靜,卻從未有過像這般曖昧親近的時刻。他的唇幾乎要覆上我的,溫熱之氣迫來的一刻我突然想到了幾天前的一個場景,在病痛中醒來時,李世民就坐在床邊,同樣溫柔地問我是不是餓了。
遲來的意識讓我用力將他推到一邊,空氣中盡是愛意散盡後的冰冷、沉默、尷尬。過了一會兒,他仿若什麽都沒發生一樣,恢復了溫潤如玉的清朗模樣,淡淡道:「時候不早,妹妹該迴去了。」
我站在原地沒動,兩側緊握著裙紗的手緩緩鬆開,在心底嘆了口氣,還是將那樣東西從袖中拿出交給他。
纖薄的紙箋被他掀開,隨著視線的下移訝然之色愈濃,「這是你的計劃?」紙箋上麵是我精心臨摹過李世民留在我房間的詩作筆跡而成——劉卿,兩軍對壘日久,恐生變故,接信之日速整頓三軍,即刻出征迎戰。下麵甚至還蓋了專屬秦王的隨身印信。
我娓娓說道:「其實這個計劃很簡單,憑著什缽苾在長安的通天之能,讓這封信從官道合理自然地送到劉文靜手中應該不難。到時候薛軍糧草匱乏必做破釜沉舟之舉,而唐軍則是驕兵必敗,一正一反此戰勝負必定立見分曉。」我和李世民相處的時間很多,想取他的印信並不難,之所以等到今日隻是因為……
「隻是唐軍戰敗後,秦王不會善罷甘休定會徹查此事。他與劉文靜兩相和對不難確定有機會接觸印信的人的範圍,到那時難保不會查到你的頭上。」蕭笙平靜地接道,轉而將信箋遞給我,「我不能這樣做,固然打敗了唐軍卻要將你置於水深火熱中,即便目的達到了我也不會安心。」
我將信推給他:「我本來也不想這樣做,可是這件事情已經將你牽扯進來,一天不了結我同樣不會安心。你若是覺得虧欠我,就盡早和什缽苾劃清界限,將自己置於一個安全的境地。」
他沉默地看著我,勝雪白衣因風的吹拂而微微跳擺,平靜中蘊含著未知的隱隱浮動的情緒,再開口時聲音有著毫微不可察覺的悅然:「所以,我和他之間你還是選擇了我,即便你與他有了夫妻名分,即便他給了你萬千寵愛,即便你現在是楊妃。」
側過身子,我看向那隱匿在繚繞煙霧後的佛龕,如同隱居在萬重天雲之後的神佛智者,不言不語中俯瞰著人世萬千糾葛與苦難。
「蕭笙哥哥,從小到大我一直都很喜歡你,我從來沒有隱藏過自己對你的感情。深宮寂寞處處都充滿了爾虞我詐、兇險奸惡,你是我心中唯一的一寸淨土,有時我會想即便你一輩子都不能像喜歡我姐姐那樣喜歡我也沒關係,隻要讓我一直守護你保護你我就心滿意足了。可是……」
一絲酸澀從鼻尖蔓延開來,我竭力忍住翻滾上來的淚水,繼續說:「你有沒有想過,我也會累,也會痛,也會有無助失措的時候。我一次次地將手伸到你麵前,被你一次又一次地推開。我不能強迫你喜歡我,可是我可以強迫我自己不再去想你,就是這樣我竟也做不到。與秦王成婚的那一天我心裏很難過,不是因為我嫁給一個自己根本不愛的人,而是以後我再也沒有立場、理由像從前那樣守護你了。我是別人的新娘,即便是城破宮傾、父皇被殺的時候我也沒有那樣絕望過,我選擇的這條路註定是一條與你漸行漸遠的路。佛說,唯君已放下,得見大光明。佛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他怎麽會知道『放下』的煎熬與痛苦。」
</br>
一個女人帶著剛出生的孩子其艱難可想而知,於是她求人輾轉將孩子送到了長安他父親的手裏,而後便是流落江南再無音信。
自始至終蕭笙都很平靜,好像那隻是一個悽美動人卻不得善終的故事,和他無關。從前他從未跟我說過這樣的事情,我隻以為那慣常凝於疏朗眉目間的憂鬱是他天性多愁善感,沒有想到向來灑脫的蕭笙哥哥心裏竟埋藏著這樣沉重灰暗的陳年往事。一時有些心疼地去握他的手,他的手和我一樣涼。
「我不想你同情我,隻是想讓你知道,我真得很不想迴那個家。」他像從前一樣摸了摸我的頭:「那天那樣對你,對不起。」
溫存如昔,片刻有種時空錯落的感覺,仿佛中間我們所經歷的一切國破家亡、改朝換代皆是虛妄,仍是隋宮裏兩個單純傷感各自想著心事的人。從前我隻覺得,一道宮牆將我們禁錮在囚籠裏,斬斷了一切海闊天空的希冀。直到此刻我才覺得即便是被禁錮,但隻要籠子裏有兩個人也是幸福得。我們有著共同難言的傷感,彼此心意相通,這樣的感情無關風月,卻能淩駕一切。
沉默了許久,我頗神傷道:「蕭笙哥哥你知道嗎?從前我總是埋怨父皇,怨他偏偏是皇帝,讓我一出生就隻能做個被關在籠子裏的公主。怨他生下了我卻又不像疼姐姐那樣疼我。可是……」我深吸一口氣:「直到他死了,大隋亡了,我才終於知道他曾經給了我們怎樣的庇護。最近我總是會想起他,努力迴想姑姑在世時我們三個人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想像著他像許多平凡的父親那樣寵愛我、縱容我,我知道怎麽想他也是不可能活過來了,可是除了想又沒別的事可做。這樣的感覺我無法形容出來,但我希望你不要像我一樣。」
環住我的胳膊微顫,他掰過我的身體正視,疏淡的眉眸中流轉著脈脈溫柔,細風和雨的注視沒有讓我的心平靜下來反而更加惴惴不安。他正慢慢地靠近我,我們的鼻翼幾乎要觸到一起,記憶裏他的懷抱溫暖寧靜,卻從未有過像這般曖昧親近的時刻。他的唇幾乎要覆上我的,溫熱之氣迫來的一刻我突然想到了幾天前的一個場景,在病痛中醒來時,李世民就坐在床邊,同樣溫柔地問我是不是餓了。
遲來的意識讓我用力將他推到一邊,空氣中盡是愛意散盡後的冰冷、沉默、尷尬。過了一會兒,他仿若什麽都沒發生一樣,恢復了溫潤如玉的清朗模樣,淡淡道:「時候不早,妹妹該迴去了。」
我站在原地沒動,兩側緊握著裙紗的手緩緩鬆開,在心底嘆了口氣,還是將那樣東西從袖中拿出交給他。
纖薄的紙箋被他掀開,隨著視線的下移訝然之色愈濃,「這是你的計劃?」紙箋上麵是我精心臨摹過李世民留在我房間的詩作筆跡而成——劉卿,兩軍對壘日久,恐生變故,接信之日速整頓三軍,即刻出征迎戰。下麵甚至還蓋了專屬秦王的隨身印信。
我娓娓說道:「其實這個計劃很簡單,憑著什缽苾在長安的通天之能,讓這封信從官道合理自然地送到劉文靜手中應該不難。到時候薛軍糧草匱乏必做破釜沉舟之舉,而唐軍則是驕兵必敗,一正一反此戰勝負必定立見分曉。」我和李世民相處的時間很多,想取他的印信並不難,之所以等到今日隻是因為……
「隻是唐軍戰敗後,秦王不會善罷甘休定會徹查此事。他與劉文靜兩相和對不難確定有機會接觸印信的人的範圍,到那時難保不會查到你的頭上。」蕭笙平靜地接道,轉而將信箋遞給我,「我不能這樣做,固然打敗了唐軍卻要將你置於水深火熱中,即便目的達到了我也不會安心。」
我將信推給他:「我本來也不想這樣做,可是這件事情已經將你牽扯進來,一天不了結我同樣不會安心。你若是覺得虧欠我,就盡早和什缽苾劃清界限,將自己置於一個安全的境地。」
他沉默地看著我,勝雪白衣因風的吹拂而微微跳擺,平靜中蘊含著未知的隱隱浮動的情緒,再開口時聲音有著毫微不可察覺的悅然:「所以,我和他之間你還是選擇了我,即便你與他有了夫妻名分,即便他給了你萬千寵愛,即便你現在是楊妃。」
側過身子,我看向那隱匿在繚繞煙霧後的佛龕,如同隱居在萬重天雲之後的神佛智者,不言不語中俯瞰著人世萬千糾葛與苦難。
「蕭笙哥哥,從小到大我一直都很喜歡你,我從來沒有隱藏過自己對你的感情。深宮寂寞處處都充滿了爾虞我詐、兇險奸惡,你是我心中唯一的一寸淨土,有時我會想即便你一輩子都不能像喜歡我姐姐那樣喜歡我也沒關係,隻要讓我一直守護你保護你我就心滿意足了。可是……」
一絲酸澀從鼻尖蔓延開來,我竭力忍住翻滾上來的淚水,繼續說:「你有沒有想過,我也會累,也會痛,也會有無助失措的時候。我一次次地將手伸到你麵前,被你一次又一次地推開。我不能強迫你喜歡我,可是我可以強迫我自己不再去想你,就是這樣我竟也做不到。與秦王成婚的那一天我心裏很難過,不是因為我嫁給一個自己根本不愛的人,而是以後我再也沒有立場、理由像從前那樣守護你了。我是別人的新娘,即便是城破宮傾、父皇被殺的時候我也沒有那樣絕望過,我選擇的這條路註定是一條與你漸行漸遠的路。佛說,唯君已放下,得見大光明。佛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他怎麽會知道『放下』的煎熬與痛苦。」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