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也有近千人吧。”信使頓了頓道。
“那為何他隻召來了這三十多人?”
“鐵官場和小人家君自開的冶坊都不在城中,鐵官場的兩個冶坊分別在‘黍陽亭’和‘營麥亭’,家君自開的冶坊在城外三十裏處。城中隻市上有一個不大的冶鐵作坊,這三十多人就是從那作坊裏召來的。”
“鐵官場和自開的冶坊都在城外……這三十多人是從市上的作坊裏召來的。”劉備心頭咯噔一跳,臉色微變,不過很快恢複過來。
他扭頭望了望裏門處,看似漫不經意地再又問那信使:“魏庚自開的冶坊離城三十裏。鐵官場呢?離城多遠?魏庚派去給鐵官場和自開冶坊送信的人,是不是應該已經到了?”那信使老老實實地迴答說道:“鐵官場離縣城遠近不一,‘黍陽亭’離城五十來裏,‘營麥亭’離城近三十裏。家君派去給鐵官場和自開冶坊送信的人是與小人一起出城的,估算路程,去給兩處鐵官場送信的人應該還沒有到。”
“也就是說,去給他自開冶坊送信的人應已到了?”
“差不多。”
牽招高粱鄭稻諸人聞言,無不失色。
高粱嘿然,說道:“這魏庚,你說他是膽大好,還是膽小好?”
要說他膽大,他害怕度遼軍劉備這個功曹;要說他膽小,他為頑抗,不惜擅調鐵刑徒和自家的冶工。隻能說,物極必反,膽小到了極限就是瘋狂。又或者魏庚到底是個商賈的出身,不知道擅調鐵刑徒進城是何等嚴重的事情。
鄭稻顫聲說道:“他他他竟敢擅調鐵刑徒和自家冶工進城?數百上千的鐵刑徒一旦被放進城來,誰能管束?……,他就不怕潁川郡蘇令之事再現於今日麽?”
蘇令領導的這次暴動,《漢書成帝紀》記載他們“經曆郡國十九”:“潁川鐵刑徒蘇令等三百人攻殺長吏,盜庫兵,自稱將軍,經曆郡國十九,殺東郡太守汝南都尉”。
劉備當聞魏庚居然還派了人去鐵官場和自開的冶坊裏調集鐵刑徒以及自家的鐵工後,他的手一下就握緊了。
固然,鐵官場裏還有鐵官丞。鐵官長不在的時候,鐵官丞就是最高長吏,這個鐵官丞也許會知道事情輕重,不會遵從魏庚調人的命令,可萬一他不知道輕重呢?又或者即使他知道輕重,沒派鐵刑徒來,可魏庚自家的冶坊卻派了人來呢?這信使說,鐵官場裏共有吏卒徒上千,魏庚自開的冶坊裏也有近千人。鄭稻所言絕非聳人聽聞,一個處理不好,真的會釀成大亂的。不但劉備會死,這滿城的百姓怕也會深受其害。
牽招咬牙說道:“這魏庚竟如此膽大妄為!玄德,請你下令吧,招請為先驅,這就殺入院中,取了他的人頭,懸掛城樓!看有哪個冶坊的鐵刑徒敢進城半步!”
高粱說道:“子經所言極是。這鐵刑徒是絕不能放入城中的。眼下之計,唯有……”他瞟了一眼信使,接著說道,“唯有兩個辦法。”
“哪兩個辦法?”劉備問道。
“一個活辦法,一個死辦法。活辦法就是勸說魏庚,叫他再派人去鐵官場和自開的冶坊,取消調令。死辦法就是子經說的,攻入魏家,取下魏庚人頭,懸掛門樓,阻退來者。”
“依卿看來,現下該用哪個辦法?”
“先試試活辦法吧。”高粱顧望了幾眼魏家宅院,故作為難,說道,“魏家宅內有七十多人,又高牆堅門,攻之不易。能不攻打,還是不攻打為好。”
牽招以及幾個軍官聞言俱皆不滿。
軍官為首的屯長嗔目叫道:“便有七十多人,便有高牆堅門又如何?不快點把魏家打下,取下沈馴的人頭,懸掛城樓,威嚇來者,難不成,還要坐視等那幾千鐵刑徒進城麽?”
高粱沒有理他,輕輕拉了拉劉備的衣服。劉備知他這麽說必有深意,思忖道:“魏庚欲調鐵刑徒進城,看似膽大妄為,分析其心態,根子卻還是在膽怯上,指望三言兩語把他說服,必是不能。高君不會不知道這點。他既然知道這點,卻還這麽說,料來應是想通過這信使的嘴,讓魏庚知道我們並不想強攻……可是,他又為何想要誤導魏庚?”很快猜出了高粱的用意,“額不外乎是想麻痹他,令其大意,然後好趁其不備,發起突襲。”
這時牽招他指著魏宅外堆積的柴火,建議說道:“玄德,這魏庚怕是不好被說服的。不過,高君說的也不錯,這魏家內有人守,外有高牆,確實也不好速戰速決。以我之見,也不用去說服他,也不必強攻,不如幹脆再搜集些柴火來,一燃,投入牆內,把這魏家一把火燒了算了。”
信使聽得膽顫心驚,差點大叫阻止。他家也在這個裏坊中住,離魏家不是太遠。已經連著十幾天沒下雨了,天幹物燥,今兒太陽又剛曬了一整天,這一放起火來,倒黴的不止魏家,整個裏坊恐怕都會陷入火海。
鄭稻考慮到了這點,忙出言阻止。屯長怒道:“裏中已無百姓,便算把整個裏燒掉,也總強過等幾千鐵刑徒進城後,咱們百十人陷在此地!”半跪在地,請命,“功曹,請下令吧!”
劉備看了看諸人:“聽我命令。一隊長,你現在就去找本縣的縣主簿縣尉,告訴他們魏庚要調鐵刑徒進城,請他們立刻關閉城門,帶縣卒吏民登城防守,不得放一個鐵刑徒進城……如果此事他們做好了,我可以不再追究他們以前的不法事。若是沒做好,就請他們等著我登門拜訪罷。”
“諾!”一隊長方才抓住信使,是騎著馬進到裏內的,當即上馬,飛馳離去。
“二隊長。”
“在。”
“你帶本隊人馬,再去搜集些柴火來。等我命令,準備放火燒宅。”
“諾!”
信使寧願自己死,也不願自己的家被燒掉,忍看自己的妻子父母流離失所。他伏地叩首,哀求說道:“千萬不能放火啊!求功曹開恩。小人願為功曹去勸說家君取消調令!”
劉備瞧了他片刻,說道:“也好,便信用你一次。還是那句話,你告訴魏庚,就說:誠能自改,願如袁稷故事,不治前事。怙惡不悛,請看義縱鷹擊,火將至矣。……你知道義縱是誰麽?”
“不不知道。”
“你的家君也許知道。記住,我說的是‘火將至矣’,不是‘禍將至矣’!荀子曰:‘行歧路者不至,懷二心者無成’。我言盡於此,請他仔細想想罷。”
“是,是。”
“他要是肯聽我的勸告,幡然自省,想要改過,便迎我進宅,交還印綬。若怙惡不悛?你再告訴他,我隻等他半個時辰。當夜幕降臨,便是火起之時。”
“是,是。”信使小跑著奔到魏宅門外,敲開了門,擠進去。門隨之關上。
“那為何他隻召來了這三十多人?”
“鐵官場和小人家君自開的冶坊都不在城中,鐵官場的兩個冶坊分別在‘黍陽亭’和‘營麥亭’,家君自開的冶坊在城外三十裏處。城中隻市上有一個不大的冶鐵作坊,這三十多人就是從那作坊裏召來的。”
“鐵官場和自開的冶坊都在城外……這三十多人是從市上的作坊裏召來的。”劉備心頭咯噔一跳,臉色微變,不過很快恢複過來。
他扭頭望了望裏門處,看似漫不經意地再又問那信使:“魏庚自開的冶坊離城三十裏。鐵官場呢?離城多遠?魏庚派去給鐵官場和自開冶坊送信的人,是不是應該已經到了?”那信使老老實實地迴答說道:“鐵官場離縣城遠近不一,‘黍陽亭’離城五十來裏,‘營麥亭’離城近三十裏。家君派去給鐵官場和自開冶坊送信的人是與小人一起出城的,估算路程,去給兩處鐵官場送信的人應該還沒有到。”
“也就是說,去給他自開冶坊送信的人應已到了?”
“差不多。”
牽招高粱鄭稻諸人聞言,無不失色。
高粱嘿然,說道:“這魏庚,你說他是膽大好,還是膽小好?”
要說他膽大,他害怕度遼軍劉備這個功曹;要說他膽小,他為頑抗,不惜擅調鐵刑徒和自家的冶工。隻能說,物極必反,膽小到了極限就是瘋狂。又或者魏庚到底是個商賈的出身,不知道擅調鐵刑徒進城是何等嚴重的事情。
鄭稻顫聲說道:“他他他竟敢擅調鐵刑徒和自家冶工進城?數百上千的鐵刑徒一旦被放進城來,誰能管束?……,他就不怕潁川郡蘇令之事再現於今日麽?”
蘇令領導的這次暴動,《漢書成帝紀》記載他們“經曆郡國十九”:“潁川鐵刑徒蘇令等三百人攻殺長吏,盜庫兵,自稱將軍,經曆郡國十九,殺東郡太守汝南都尉”。
劉備當聞魏庚居然還派了人去鐵官場和自開的冶坊裏調集鐵刑徒以及自家的鐵工後,他的手一下就握緊了。
固然,鐵官場裏還有鐵官丞。鐵官長不在的時候,鐵官丞就是最高長吏,這個鐵官丞也許會知道事情輕重,不會遵從魏庚調人的命令,可萬一他不知道輕重呢?又或者即使他知道輕重,沒派鐵刑徒來,可魏庚自家的冶坊卻派了人來呢?這信使說,鐵官場裏共有吏卒徒上千,魏庚自開的冶坊裏也有近千人。鄭稻所言絕非聳人聽聞,一個處理不好,真的會釀成大亂的。不但劉備會死,這滿城的百姓怕也會深受其害。
牽招咬牙說道:“這魏庚竟如此膽大妄為!玄德,請你下令吧,招請為先驅,這就殺入院中,取了他的人頭,懸掛城樓!看有哪個冶坊的鐵刑徒敢進城半步!”
高粱說道:“子經所言極是。這鐵刑徒是絕不能放入城中的。眼下之計,唯有……”他瞟了一眼信使,接著說道,“唯有兩個辦法。”
“哪兩個辦法?”劉備問道。
“一個活辦法,一個死辦法。活辦法就是勸說魏庚,叫他再派人去鐵官場和自開的冶坊,取消調令。死辦法就是子經說的,攻入魏家,取下魏庚人頭,懸掛門樓,阻退來者。”
“依卿看來,現下該用哪個辦法?”
“先試試活辦法吧。”高粱顧望了幾眼魏家宅院,故作為難,說道,“魏家宅內有七十多人,又高牆堅門,攻之不易。能不攻打,還是不攻打為好。”
牽招以及幾個軍官聞言俱皆不滿。
軍官為首的屯長嗔目叫道:“便有七十多人,便有高牆堅門又如何?不快點把魏家打下,取下沈馴的人頭,懸掛城樓,威嚇來者,難不成,還要坐視等那幾千鐵刑徒進城麽?”
高粱沒有理他,輕輕拉了拉劉備的衣服。劉備知他這麽說必有深意,思忖道:“魏庚欲調鐵刑徒進城,看似膽大妄為,分析其心態,根子卻還是在膽怯上,指望三言兩語把他說服,必是不能。高君不會不知道這點。他既然知道這點,卻還這麽說,料來應是想通過這信使的嘴,讓魏庚知道我們並不想強攻……可是,他又為何想要誤導魏庚?”很快猜出了高粱的用意,“額不外乎是想麻痹他,令其大意,然後好趁其不備,發起突襲。”
這時牽招他指著魏宅外堆積的柴火,建議說道:“玄德,這魏庚怕是不好被說服的。不過,高君說的也不錯,這魏家內有人守,外有高牆,確實也不好速戰速決。以我之見,也不用去說服他,也不必強攻,不如幹脆再搜集些柴火來,一燃,投入牆內,把這魏家一把火燒了算了。”
信使聽得膽顫心驚,差點大叫阻止。他家也在這個裏坊中住,離魏家不是太遠。已經連著十幾天沒下雨了,天幹物燥,今兒太陽又剛曬了一整天,這一放起火來,倒黴的不止魏家,整個裏坊恐怕都會陷入火海。
鄭稻考慮到了這點,忙出言阻止。屯長怒道:“裏中已無百姓,便算把整個裏燒掉,也總強過等幾千鐵刑徒進城後,咱們百十人陷在此地!”半跪在地,請命,“功曹,請下令吧!”
劉備看了看諸人:“聽我命令。一隊長,你現在就去找本縣的縣主簿縣尉,告訴他們魏庚要調鐵刑徒進城,請他們立刻關閉城門,帶縣卒吏民登城防守,不得放一個鐵刑徒進城……如果此事他們做好了,我可以不再追究他們以前的不法事。若是沒做好,就請他們等著我登門拜訪罷。”
“諾!”一隊長方才抓住信使,是騎著馬進到裏內的,當即上馬,飛馳離去。
“二隊長。”
“在。”
“你帶本隊人馬,再去搜集些柴火來。等我命令,準備放火燒宅。”
“諾!”
信使寧願自己死,也不願自己的家被燒掉,忍看自己的妻子父母流離失所。他伏地叩首,哀求說道:“千萬不能放火啊!求功曹開恩。小人願為功曹去勸說家君取消調令!”
劉備瞧了他片刻,說道:“也好,便信用你一次。還是那句話,你告訴魏庚,就說:誠能自改,願如袁稷故事,不治前事。怙惡不悛,請看義縱鷹擊,火將至矣。……你知道義縱是誰麽?”
“不不知道。”
“你的家君也許知道。記住,我說的是‘火將至矣’,不是‘禍將至矣’!荀子曰:‘行歧路者不至,懷二心者無成’。我言盡於此,請他仔細想想罷。”
“是,是。”
“他要是肯聽我的勸告,幡然自省,想要改過,便迎我進宅,交還印綬。若怙惡不悛?你再告訴他,我隻等他半個時辰。當夜幕降臨,便是火起之時。”
“是,是。”信使小跑著奔到魏宅門外,敲開了門,擠進去。門隨之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