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黃忠一躍,用刀隔開張飛二人之時,棗車方向突然出現了十幾號人,大多褐衣帶劍,也有衣衫文繡、服飾鮮華的,全都向賣棗漢子跑來:“關君!吾等助你。”
“我說怎的眼熟?!”鄒靖拔劍道:“逃犯關羽,還不束手就擒!吾乃本縣縣尉鄒靖。”
鄒靖之前雖然在之前的言談中敬佩關羽,來的路上與劉和相談甚歡,遇見有學識的士子,亦能坐而論道,然而說到底,他是一個有原則的人——他的原則就是:“秉公執法”。
與他的經曆有關——他的家世很普通,世代務農,能走到這一步,得到縣君的信任,引為心腹、任為縣尉,全靠他自己的努力。早年雄心壯誌,認為大丈夫應當五鼎食,為君王治天下,豈能埋首田壟,終為一老農?因此投到盧植門下,苦讀數年。雖然整整五年,連盧植的麵都沒見著,卻依然日夜誦習,毫無倦怠,日夜攻讀,心無旁騖,最終得到了盧植的認可和讚許。學成歸來,以盧植門徒的身份被郡縣察舉,初為縣中佐史,從最底層幹起,一步一個腳印,逐漸到今天的位置。
鄒靖見關羽朋黨還不止步,便唿喝道:“吾乃縣尉,奉令擒賊。爾等若不止步,視同謀!”
他這一副無畏的姿態,讓劉和暗暗捏了一把汗,看了一眼那十幾個漢子,接著將手放在了刀柄上,小聲對劉修說道:“德然去引一屯兵馬!多加小心!”
劉修不動聲色的離去。
鄒靖負手雄立,蔑視諸朋黨。諸朋黨觀其形容,自覺受了侮辱,一陣陣的騷亂,好幾個人握住了劍柄,但終究沒有人挑頭上前。
“關羽仗勇力,交結朋黨,侵宅兇殺,罔顧國法!殺人後又逃竄江湖,亡命山林,敢做不敢當麽?雖是替友報仇,仗義豪傑,然君許敬順了義氣,但敬順了國家麽?若人人學君故事,天下將變何其?這隻是小義小忠!小忠賊害大忠,小義賊害大義。”
“當啷”一聲,有人將佩刀拔出一截。
關羽諸人大多立在樹下,月光透過枝葉,篩落下來,映襯得他們的臉上忽明忽暗、陰晴不定。
此時劉和雖緊張,還算鎮靜,但也握緊了刀柄,一雙眼緊盯院外,隻等感覺不對,便要首先暴起發難。
鄒靖收劍入鞘,他迎對關羽諸朋黨,身軀挺立如青鬆,厲聲叱道:“爾等是欲試吾劍,還是欲試國法?”
殺幾個官吏,對任氣輕生的輕俠豪傑們來說,似乎不算一迴事兒,但麵對鄒靖的這一聲叱吒,卻竟有好幾人不由自主地畏縮後退,又聽得“當啷”一聲,卻是適才拔刀的那人不知怎麽手一鬆,刀又落迴了刀鞘。
鄒靖不依不饒,移步迫前,又叱道:“爾輩先群集棗車,今又圍堵院前,所欲何為?是想炫耀你們的勢力,為關羽脫罪麽?若是,前站!”
沒一個人往前站的。
“如果不是,還不速速退去!”
漢代當時的社會風氣講究“名節”和“意氣”,越是“堅直廉正,無所阿避”的,越是能得到敬重和畏懼。鄒靖久在縣中任職,素有清名,此時又嗔目作色,氣勢越發逼人,在他的接連叱責之下,諸朋黨雖沒有走,但也不敢再騷動喧嘩了。
劉和大為敬服,心道:“這就是所謂的凜然正氣麽!也隻有這樣的官吏,才是國家的棟梁啊!”暗歎口氣,“隻可惜,……。”隻可惜亂世將臨。
若非因知亂世將臨,他絕對會支持鄒靖的做法,可惜事與願違。亂世將起,正是要用關羽此輩之時。他想道:“我本來以為無法遇見關羽,但是現在不期而遇乃是天意,此天授之豈可輕棄。”
尋思已定,劉和快步走到鄒靖身邊,低聲說道:“綏安息怒,我有一話想說。”
“順之,但說無妨。”
“君思關羽如何?”
“替亡友報其仇實乃忠義好漢。”
“吾漢室以孝治天下,又獨尊儒術,皆以弘揚忠孝易風俗,砥礪名節。關羽所殺之人又是當地有名的惡霸汙吏,此乃替天行道,非是濫殺無辜。君雖盡忠職守,然讓天下失一忠義之士,恐要令君受辱啊。”劉和勸說道。
“這...”鄒靖猶豫了。
自己寒門出身,走到這一步已是辛苦至極,若是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聲望被詆毀,涿縣日後誰還會服他。
“前年有件案子,兗州陳留郡,兄弟二人爭死。君知麽?”
“兄弟爭死?可是謝鶴兄弟麽?”
“正是。”
說來也簡單,謝氏是陳留大姓,又是士族,所以謝鶴兄弟的事情就在士人圈子裏傳開了,不比關羽是在通緝令上知道的。謝鶴有個親友被人殺了,他的弟弟謝膺便為其報仇,後來被發現了,和關羽的案子一樣,“侵宅兇殺”應被處死,兄弟兩人便爭死受刑。兄弟之間的友愛感動了郡守,免了他們的罪。事情傳出後,海內義之,以為美談。
劉和見鄒靖動搖了,便轉向關羽道:“關雲長!在下劉和劉順之,幽州軍別部司馬。吾聞《春秋》之義,子不報仇,非子也。君替親友報仇,實有國士之風。豈能因國法而滅春秋、殺義士?我寧受明府和縣君的怒火,也不願不仁不義,為天下殺一奇士。”
劉和瞧見關羽的臉稍微動了動,他複道:“君死,汝母、汝妻何如?君心何安啊?”
“劉順之,汝休誆騙我!區區千石吏,然敢言忤逆太守?這……”關羽開口迴話。
“當今天子寬仁,自登基以來,幾乎年年大赦,明年應也不會例外。如果趕上允許贖買的話,你的罪行雖重,也不是不能贖買。要不這樣,如今已是八月,你再等一等,等到明年夏天,看看天子有無詔書允許贖死。如果沒有,你再繼續亡命,如何?”
“關雲長!我等與你無冤無仇,我擒拿於你,乃是公事。今部司馬之言善也!部司馬乃是新任刺史劉伯安之子,何須誆騙你?你還站著幹什麽!”鄒靖道。
劉和繼續勸說:“早年間漁陽陽方正為報母辱,結客滅郡吏全家,由是海內知名,及為司隸校尉,除奸猾、整朝綱,京師畏震。君今雖亡命,不可自棄,以君忠義,來日未嚐不能為朝廷棟梁。我今為別部司馬,乃是率部馳援邊郡抗擊鮮卑,大丈夫處世當以建功立業,君何不投軍於我搏個功名?”
陽球,字方正,剛正嫉惡,不避權勢。
“早先你等縱橫江湖,做那仗義豪傑,雖替天行道,可扶危濟困,殺一二貪官汙吏,隻能福澤一方;今何不身披戰甲為國效力,隨我抗擊鮮卑,盡恩澤天下的功德,為我大漢百姓求平安、共謀福;替天行道的大旗雖不扛在肩上,但是卻在心裏重了幾分,我言可對?”
劉和的這番勉勵正中關羽心意,他改顏正色,說道:“羽小人黔首,雖習讀《春秋》,然非知名之士,不敢求為貴人,可擊強除暴、掃滅不平正所願也。劉君勸勉,羽必銘記在心。”
接著關羽行禮跪拜。
“羽拜見主公!願隨主公出塞,抗擊鮮卑,護我大漢安寧。”
“我說怎的眼熟?!”鄒靖拔劍道:“逃犯關羽,還不束手就擒!吾乃本縣縣尉鄒靖。”
鄒靖之前雖然在之前的言談中敬佩關羽,來的路上與劉和相談甚歡,遇見有學識的士子,亦能坐而論道,然而說到底,他是一個有原則的人——他的原則就是:“秉公執法”。
與他的經曆有關——他的家世很普通,世代務農,能走到這一步,得到縣君的信任,引為心腹、任為縣尉,全靠他自己的努力。早年雄心壯誌,認為大丈夫應當五鼎食,為君王治天下,豈能埋首田壟,終為一老農?因此投到盧植門下,苦讀數年。雖然整整五年,連盧植的麵都沒見著,卻依然日夜誦習,毫無倦怠,日夜攻讀,心無旁騖,最終得到了盧植的認可和讚許。學成歸來,以盧植門徒的身份被郡縣察舉,初為縣中佐史,從最底層幹起,一步一個腳印,逐漸到今天的位置。
鄒靖見關羽朋黨還不止步,便唿喝道:“吾乃縣尉,奉令擒賊。爾等若不止步,視同謀!”
他這一副無畏的姿態,讓劉和暗暗捏了一把汗,看了一眼那十幾個漢子,接著將手放在了刀柄上,小聲對劉修說道:“德然去引一屯兵馬!多加小心!”
劉修不動聲色的離去。
鄒靖負手雄立,蔑視諸朋黨。諸朋黨觀其形容,自覺受了侮辱,一陣陣的騷亂,好幾個人握住了劍柄,但終究沒有人挑頭上前。
“關羽仗勇力,交結朋黨,侵宅兇殺,罔顧國法!殺人後又逃竄江湖,亡命山林,敢做不敢當麽?雖是替友報仇,仗義豪傑,然君許敬順了義氣,但敬順了國家麽?若人人學君故事,天下將變何其?這隻是小義小忠!小忠賊害大忠,小義賊害大義。”
“當啷”一聲,有人將佩刀拔出一截。
關羽諸人大多立在樹下,月光透過枝葉,篩落下來,映襯得他們的臉上忽明忽暗、陰晴不定。
此時劉和雖緊張,還算鎮靜,但也握緊了刀柄,一雙眼緊盯院外,隻等感覺不對,便要首先暴起發難。
鄒靖收劍入鞘,他迎對關羽諸朋黨,身軀挺立如青鬆,厲聲叱道:“爾等是欲試吾劍,還是欲試國法?”
殺幾個官吏,對任氣輕生的輕俠豪傑們來說,似乎不算一迴事兒,但麵對鄒靖的這一聲叱吒,卻竟有好幾人不由自主地畏縮後退,又聽得“當啷”一聲,卻是適才拔刀的那人不知怎麽手一鬆,刀又落迴了刀鞘。
鄒靖不依不饒,移步迫前,又叱道:“爾輩先群集棗車,今又圍堵院前,所欲何為?是想炫耀你們的勢力,為關羽脫罪麽?若是,前站!”
沒一個人往前站的。
“如果不是,還不速速退去!”
漢代當時的社會風氣講究“名節”和“意氣”,越是“堅直廉正,無所阿避”的,越是能得到敬重和畏懼。鄒靖久在縣中任職,素有清名,此時又嗔目作色,氣勢越發逼人,在他的接連叱責之下,諸朋黨雖沒有走,但也不敢再騷動喧嘩了。
劉和大為敬服,心道:“這就是所謂的凜然正氣麽!也隻有這樣的官吏,才是國家的棟梁啊!”暗歎口氣,“隻可惜,……。”隻可惜亂世將臨。
若非因知亂世將臨,他絕對會支持鄒靖的做法,可惜事與願違。亂世將起,正是要用關羽此輩之時。他想道:“我本來以為無法遇見關羽,但是現在不期而遇乃是天意,此天授之豈可輕棄。”
尋思已定,劉和快步走到鄒靖身邊,低聲說道:“綏安息怒,我有一話想說。”
“順之,但說無妨。”
“君思關羽如何?”
“替亡友報其仇實乃忠義好漢。”
“吾漢室以孝治天下,又獨尊儒術,皆以弘揚忠孝易風俗,砥礪名節。關羽所殺之人又是當地有名的惡霸汙吏,此乃替天行道,非是濫殺無辜。君雖盡忠職守,然讓天下失一忠義之士,恐要令君受辱啊。”劉和勸說道。
“這...”鄒靖猶豫了。
自己寒門出身,走到這一步已是辛苦至極,若是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聲望被詆毀,涿縣日後誰還會服他。
“前年有件案子,兗州陳留郡,兄弟二人爭死。君知麽?”
“兄弟爭死?可是謝鶴兄弟麽?”
“正是。”
說來也簡單,謝氏是陳留大姓,又是士族,所以謝鶴兄弟的事情就在士人圈子裏傳開了,不比關羽是在通緝令上知道的。謝鶴有個親友被人殺了,他的弟弟謝膺便為其報仇,後來被發現了,和關羽的案子一樣,“侵宅兇殺”應被處死,兄弟兩人便爭死受刑。兄弟之間的友愛感動了郡守,免了他們的罪。事情傳出後,海內義之,以為美談。
劉和見鄒靖動搖了,便轉向關羽道:“關雲長!在下劉和劉順之,幽州軍別部司馬。吾聞《春秋》之義,子不報仇,非子也。君替親友報仇,實有國士之風。豈能因國法而滅春秋、殺義士?我寧受明府和縣君的怒火,也不願不仁不義,為天下殺一奇士。”
劉和瞧見關羽的臉稍微動了動,他複道:“君死,汝母、汝妻何如?君心何安啊?”
“劉順之,汝休誆騙我!區區千石吏,然敢言忤逆太守?這……”關羽開口迴話。
“當今天子寬仁,自登基以來,幾乎年年大赦,明年應也不會例外。如果趕上允許贖買的話,你的罪行雖重,也不是不能贖買。要不這樣,如今已是八月,你再等一等,等到明年夏天,看看天子有無詔書允許贖死。如果沒有,你再繼續亡命,如何?”
“關雲長!我等與你無冤無仇,我擒拿於你,乃是公事。今部司馬之言善也!部司馬乃是新任刺史劉伯安之子,何須誆騙你?你還站著幹什麽!”鄒靖道。
劉和繼續勸說:“早年間漁陽陽方正為報母辱,結客滅郡吏全家,由是海內知名,及為司隸校尉,除奸猾、整朝綱,京師畏震。君今雖亡命,不可自棄,以君忠義,來日未嚐不能為朝廷棟梁。我今為別部司馬,乃是率部馳援邊郡抗擊鮮卑,大丈夫處世當以建功立業,君何不投軍於我搏個功名?”
陽球,字方正,剛正嫉惡,不避權勢。
“早先你等縱橫江湖,做那仗義豪傑,雖替天行道,可扶危濟困,殺一二貪官汙吏,隻能福澤一方;今何不身披戰甲為國效力,隨我抗擊鮮卑,盡恩澤天下的功德,為我大漢百姓求平安、共謀福;替天行道的大旗雖不扛在肩上,但是卻在心裏重了幾分,我言可對?”
劉和的這番勉勵正中關羽心意,他改顏正色,說道:“羽小人黔首,雖習讀《春秋》,然非知名之士,不敢求為貴人,可擊強除暴、掃滅不平正所願也。劉君勸勉,羽必銘記在心。”
接著關羽行禮跪拜。
“羽拜見主公!願隨主公出塞,抗擊鮮卑,護我大漢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