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和收好任命書、虎符後自和徐榮退下,前去尋找黃忠整頓兵馬。隻是在從驛站到臨時兵營才短短幾步路,劉和納悶:這黃忠是什麽時候和他們一起的?是不是那個五虎將黃忠?


    正當其納悶間,他和徐榮已經到了臨時駐地,進了那黃忠營帳,隻見一位:目炯雙瞳,眉分八字,身軀一米八五,頭頂紅綴嵌點金束發盔,盔上赤纓醒目;披一副百煉吞獸麵猊鎧;穿一領繡雲霞飛怪獸絳袍,著一雙刺麒麟間翡翠雲縫錦跟靴;帶一張描金雀畫寶雕弓;懸一壺鳳翎鑿山狼牙箭,手倚一口熟鋼刀,站在中間,威風凜凜,儀表似天神。


    “可黃軍候?”劉和作揖道。


    “某家正是。”黃忠一開口,聲音方正威嚴。


    “我乃新任幽州軍別部司馬劉和,此是虎符,奉命調兵。”劉和拿出虎符遞於黃忠。


    黃忠接過虎符,掏出自己所攜帶的虎符,兩符相合剛好如一,驗證無誤:“驗證符合,射聲營曲軍候黃忠,願受軍令。”


    遂將虎符交予劉和。


    “軍令:抽調五百兵馬隨別部司馬劉和,奔馳幽州右北平郡盧龍塞。夜半休息,雞鳴造飯,平旦出發,不得有誤,違令者軍法處置!”劉和下令道。


    “卑職得令!”黃忠、徐榮異口同聲領命道。


    “黃軍候,在下冒昧一問,敢問籍貫何處,表字幾何?。”劉和看了看黃忠。


    “迴稟部司馬,某字漢升,籍貫帝鄉南陽。”黃忠應諾。


    劉和終於放下懸疑的心了——果然是南陽黃忠黃漢升。


    “軍候,夜不將歇卻甲胄在身,這是何解?”劉和複問。


    “今夜是本將當值巡夜。”


    “漢升兄,在下表字順之。君年長我些許,又是軍中宿將,不必如此威儀,喚我字即可。以後還望漢升兄提點我軍中瑣事。”劉和一改前番嚴肅。


    “部司馬高抬了!軍中自有製度,尊卑有別,上下有度,豈可亂了?倒時誤了國事為之奈何?”


    黃忠這一說倒是把劉和尷尬了。


    “漢升兄,言重了。在下徐榮,字伯譽。部司馬的意思是,不談公事了就不用那麽....”徐榮一副你懂得樣子。


    “哈哈!沒想到順之老弟是這個意思,我還以為新官上任三把火呢!”黃忠一改嚴肅臉笑道。


    “漢升兄,我初入軍伍還要仰仗你啊!”劉和握住黃忠的手道。


    “得順之如此信任,忠敢不盡肱骨之力。”黃忠感激道。


    當夜劉和、徐榮、黃忠三人促膝長談,無話不說。


    原來這黃忠以勇武和精於弓道被征入北軍射聲營任曲軍候兼任射術教習,剛好劉虞持節出任,代表天子巡狩,故按照禮儀,北軍的長官北軍中候劉表選派了黃忠率部隨劉虞去幽州。


    京師北軍是漢軍精銳,北軍五營之一的射聲營掌弓弩類的遠程兵中。


    漢軍部隊編製:五人一伍、有伍長,十人一什、有什長;五十人為一隊,有隊長;兩隊百人為一屯,有屯長;兩屯二百人為一曲,有軍候;五曲千人為一部,有軍司馬;五部五千人為校,有校尉;兩校萬人為軍,有中郎將。


    這會不知不覺東方已經泛起了魚肚白,劉和迴房掩著衣服胡亂眯了一會兒,便起身準備行囊。


    這時徐榮進來稟道:“順之,那幾隊逃工的流民,求著與我們同行。這可使得?”


    劉和想了想反正順路,便一口應下了。


    出了門又見那個抱著孩子的女人還在啼哭。


    “怎麽了?”


    “這孩子昨晚還好好的,這會兒叫不醒了。”


    劉和親自抱過來看。這孩子有兩三歲了,但是挨餓吃得不足,就顯出一個大腦袋了。摸摸額頭,陣陣發燙。劉和迴頭對從人道:“這孩子病了,帶他們到縣城裏尋個醫館看看。”


    “主公,時辰不早了,兵馬還得開拔呢。”


    “這……”劉和眼見這個女人實是可憐。丈夫死了,身在他鄉還抱著個病怏怏的孩子,怎麽才能迴到家鄉呢?想了一會兒他對從人道:“阿廈、阿仁你們兩個留下,陪著他們看病,然後趕車送他們迴唐縣。等一切都辦完,再到盧龍去。”


    “諾。”兩人應道。


    “慢著,若是到了唐縣瞧他們生計困難,就把車馬賣掉,將銀錢周濟他們度日也就是了。”


    那婦人聽劉和如此安排,跪倒在地:“謝謝軍爺賞賜!小奴家今生今世感念您的大恩大德!”磕頭如雞啄碎米一樣。


    劉和也不便與她囉唕,帶著餘下的人去和徐榮、黃忠會合。


    但是此事在驛站傳開了,沮授、田豐、徐榮、黃忠等人都覺得劉順之和他父親一樣是個有賢德的人,心裏更加佩服了,這是後話。


    就這樣劉和同徐、黃二人率軍,帶著一隊冀州流民,望北而進。每日兵行六十裏,紮營下寨,所過郡縣,秋毫無犯,沿路無話。將次相近冀州地界,徐榮提議早投驛站,安排幹糧水囊,今日早早安歇,次日好渡黃河北上。


    一切安排妥當,見天色尚早,劉和便與諸人到魏郡城外閑逛一遭。這一逛卻發現不少新鮮事。原來這城外,憑空多了大群流民。而這些流民可非同一般。劉和曾經在電視裏見過,所以印象中流民一定是衣衫襤褸食不果腹的,但這些人卻不是,他們有吃有穿與一般百姓無異,甚至還有一些帳篷和保護自己的棍棒。


    劉和正心下暗奇,卻見同行的流民中突然大聲唿喚:“陳九!你怎麽在這裏?”


    隨著他的叫喊,對麵流民堆裏跳出一個中年漢子:“王六、何五!你們還活著呀!”


    劉和見他們相識,又詫異如此多的人露宿城外,很是詫異,也湊到旁邊聽他們說話。原來他們是老鄉,都是修西園的民夫,那個陳九先逃了出來,本以為這輩子再也遇不見了,不料在魏郡城外還能相見。待幾個逃難人訴說完這一路的經過,那陳九倒也知禮,連忙給劉和下跪:“部司馬您真是慈悲好官。當初我獨自逃出,負了這幾個小兄弟,沒想到您能救他們的命,我給您磕頭了。”


    “快快請起!”


    陳九卻對那幾人道:“依我說你們幾個也不要再叨擾部司馬了,索性跟我走吧。”


    “您這是去哪兒?”


    “我現在歸了太平道,正跟著他們遊行傳道呢!你們隨了我去,入不入道先莫談,至少有個吃喝,不必再給部司馬添麻煩了。”


    “我們幾個還是想迴鄉。”


    “莫要再提迴鄉了,如今加賦加稅,大戶人家又一個勁兒霸占田地,你們迴去也不會有好日子過。再說咱都是從雒陽跑出來的,衙門要問的!即便躲過這一劫,以後皇上家再修什麽東園、南園、北園什麽的怎麽辦?還是要抓咱們的。幹脆隨了我去,跟了太平道大賢良師,也算有口飯吃。”陳九娓娓道。


    劉和聽到“太平道”這三個字,著實驚著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襄武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二二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二二八並收藏三國之襄武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