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晚上,劉和從盧植家出來後,又去了楊家、袁家、曹家以及一些太學同學家裏。袁紹、曹操等與他說了會兒話,約定明早再來相送,各自辭歸。
次日天才蒙蒙亮,劉和就被窗外的馬嘶聲吵醒了,披衣而起,推窗觀之,見是阿廈、阿仁兩位家仆在收拾行裝,給坐騎套轡頭、上馬鞍。
雖然困倦,他也不想睡了。出仕做官當然是件好事,但肩膀一下子也沉重了起來。能不能把這個官當好,又能不能做到盧植的要求:愛民,同時還要提防政敵暗箭?
這次去幽州,瀟兒跟他一塊兒去。她也很早就起來了,做好了飯,伺候他穿戴整齊,接著一家人吃早飯。
雒陽東門驛站,袁家兄弟、曹操、鮑家兄弟等人陸續來到,除了他們,還有十幾個聞訊而來的太學同學。
一番依依惜別,不需贅言。
最後,曹操雙手握著一段細柳,長揖到底,說道:“君行燕趙,以後會常車騎旅途。道阻且長,風險多有。行路時務必要謹慎小心。”
劉和答道:“和會謹慎提防的。”
“今與君相別,操有一言相贈。”
“請說。”
“‘道路阻且長,會麵安可知。願君崇令德,努力加餐飯’。”
劉和正色說道:“孟德良言,和必謹記。”語畢,向諸人一拜。諸人迴拜。
家仆上前,接過他們的臨別贈錢。臨別時送些錢以壯行色,這也是當世的風俗。曹操、袁紹、鮑信三人各送了百錢,餘人皆是十錢,獨袁術最多,送了塊金餅。劉和都不推辭,待家仆把錢收好,他翻身上馬,於馬上拱手說道:“諸君留步,和去了。望珍重!”
兩個護衛家兵各上馬,瀟兒坐入車中。三騎一車,在諸人的目送中,迎著晨光遠去。劉虞、田豐和沮授帶著本隊人,已在十裏長亭相候。兩下會齊,沿官道向東北,趕赴幽州。
路上,劉虞、田豐、沮授、劉和四人閑聊。
“兒啊!你是怎麽和袁本初、曹孟德認識的。”劉虞看了看劉和。
“巧合。”劉和應諾。
“我聽說過一些袁家的事情,不過總覺得袁本初此人不過賴家族名聲,算不得什麽高明之士。”
“父親!你不知道,本初確有過人之處。我們的關係很好!我和本初、孟德一見如故。”
劉虞老臉一紅:“我隨口說說,萬沒有離析之意,你莫往心裏去。不過曹孟德雖容貌比不上袁本初,可確實有幾分英雄氣息,隻是我曾聽聞有些人曾對他有所非議,哎!出身害死人。”
“父親,有道是英雄不問出處!衛青一騎奴,霍去病一私生子尚能建功立業....”
“少主!話粗理不粗。”沮授點了點頭。
“主公,前方怕是到了河內郡吧?”田豐打開車簾看了看。
官道上的行人就漸漸增多。路邊的田野一望無邊,遠處莊園聳立,近處數十上百的農人、奴婢散布田間。一個裹著綠幘的大奴挺胸凸肚地站在道邊的田壟上,正在指揮幾個小奴鋤草澆水,瞥眼瞧見了劉虞一行人,隻漫不經意地瞅了瞅就轉迴了頭。
田豐歎道:“幽冀之地比不上中原啊!一個田邊的大奴就能視吾眾十餘車騎若尋常小事。”他們一行幾百餘人,五十餘匹馬,三輛車,大多攜弓帶劍,這要放在幽州這樣的地界,早就惹路人頻頻目注了,而這個大奴卻僅隻是瞧了一眼就不再看了,可見平時有多少車騎隊伍來往此地,管窺所及,亦可見中原之繁榮。
隨著越來越多的行人前行,不多時,河內城盡現眼前。
一條寬深的護城河繞城一周,暮色下,波光粼粼。過了護城河,迎麵是座雄偉的城門。城門上旗幟飄揚,郡卒巡行其上,十幾個持矛披甲的門卒分立在城門兩側。經過甕城,再過一座城門,尚未從城門下的昏暗緩過神來,無數的嘈雜熱鬧的聲響已喧嚷入耳。
他們是從西城門進的,河內城的市集在東南邊,這邊多是裏坊,饒是如此,路上已是熱鬧非常。
隻見一條大街筆直壯闊,足能容七八輛馬車並行。路人行於兩側,車騎馳行中央。路邊溝渠石壘,渠外邑宇逼側。高樓臨街,青色的酒旗高高挑出,時有人結伴進去,又時有人醉醺醺的搖晃出來。往來行人中,不乏高冠士子;馳行車騎上,多華服貴人。
劉虞開口說道:“太守府在城東北,從這裏過去還有段距離。這一路走來十來裏地,大夥兒都累了,再提把勁,早點拜見過太守,換了路引關防也好將息。”
諸人應諾,簇擁著他,步上街道。
走上來才發現,這街道被夯實如硬土,路麵上還鋪設了河卵石,馬蹄踩上去,嗒嗒作響。
街上熙熙攘攘,不時有車、騎從他們邊兒上經過。車以輜車居多,珍飾華侈,外有遮擋,看不到裏邊的人,偶爾有婦人的香氣從中飄出,每到這時,劉虞手下的那隊護衛就會忍不住多看上兩眼。劉和隻得又提醒他們:“專心行路,莫要左顧右盼。”
劉虞換了路引關防,眾人進入驛站歇息,正當劉和準備入睡之際,恍惚間,仿佛聽到陣陣哭泣聲。剛開始以為是幻覺,但哭聲越來越大,後來還夾雜著叫喊聲。劉和更睡不著了,起來披上衣服,出門去看。借著朦朧的月光,隻見有幾個衣衫襤褸的人,守在官驛門口哭哭啼啼,一個驛館的兵丁正手舞著皮鞭在那裏斥責驅趕。
“住手!你幹什麽?”劉和喝住他。
“是些要飯的,貴人不要理睬,快迴去休息吧。”那兵丁隨口搪塞道。劉和看他們一個個破衣爛衫,麵色土灰,披散著頭發,這樣的天氣還有人赤著腳,便發了惻隱之心,對兵丁道:“夏夜風涼,別著涼了,染了風寒,讓他們進來吧。”
“這、這……不合規矩。”
“規矩還能大過人命嗎?給他們些吃食,再找個地方讓他們過一夜。要是不行,我給你們錢!”劉和瞪了他一眼。
官驛不是私店,即便給錢也是不合規矩的。但那兵丁也知道劉和底細,心知開罪不起?隻耐心勸道:“您忒好心了,誰不是人生肉長的?不是我這當兵的心狠,隻是這樣的事如今太多了,您管也管不過來呀。”
“我遇不見的也就罷了,既遇見了就得管!叫他們進來。”
得了這句話,七八個叫花子踉踉蹌蹌地進來了,跪在劉和麵前磕頭道謝。哪間屋也安置不下,隻得喚家奴與兵丁取柴點上一把火,諸人便在院當中隨便坐了。劉和與驛丞皆拿來幹糧與他們,吃的還是少,又叫家奴到各處房裏找往來官人求些。
田豐、沮授得知後,心裏暗自佩服。
畢竟還是好心人多,不一會兒,什麽粗勃勃大餅子都拿了來,這些討飯人見糧食如得活命,頃刻間搶了個精光。
劉和瞧這些人大多數並非老弱,而是二十多歲的大小夥子,其中還有一個女人抱著孩子,他們操著冀州口音,心下十分詫異,問道:“你們年輕輕的,為什麽不在家耕種,背井離鄉到三河之地來幹什麽?”
不問則已,這一問哭倒一大片,有個漢子答道:“我們是被抓去給皇上修園子的。”
那是在前幾年,皇帝下令在洛陽城西開墾荒地,花大錢修一座更好的園囿——西園。
劉和心下駭然:“你們幹了兩三年的活,就沒拿到工錢嗎?”
“哪裏有什麽工錢?貴人你不曉得,那些監工的都不是人!”那鐵錚錚的漢子抹了一把眼淚,“他們要從毅河引水造池,舉著鞭子打發四百多人挖渠,等到河道挖通,一陣冷水襲下來,多少人活活被淹死了。您看看吧!”說著脫下上衣,隻見他骨瘦如柴的身上布滿了鞭痕,最長的竟有兩尺多長,泛著殷紅的血印,“吃不飽,穿不暖,還要幹活、挨打,再幹下去早晚叫他們折磨死,我們幾個都是逃出來的!”
那個抱著孩子的女人又哭訴道:“奴家我是唐縣來的。男人也去給皇上家修園子,他本沒有手藝,硬是叫縣裏的人抓走了。一去半年音信全無,我母子沒有著落,跑到洛陽去尋他。哪知道孩子他爹……被打死了!”說罷唿天搶地就嚎,孩子還小,見母親哭也跟著哭。
大人哭孩子鬧,使得劉和越發煩躁:“苛政猛於虎也!沒想到離京師這麽近的地方就有如此橫征暴斂。”
旁邊站著的一個操一口吳儂軟語腔調的官吏,聞言插了話:“想必您是個京官,不甚知道現今的情景。京畿三輔之地還算是好的,出了司隸各州的百姓還不如他們呢!我自揚州會稽來,不但老百姓交不起賦稅,那些個土豪也是兩眼盯著田地。山越暴亂!說句不怕掉腦袋的話,官逼民反沒辦法呀!”
那邊一個滿口幽州話的軍官也感歎道:“邊郡更沒法提起了。自熹平六年北伐鮮卑人失敗,代郡、上穀、漁陽邊防壓力巨大,鮮卑整日帶兵騷擾我北疆,搶糧食、搶牲口、搶女人,百姓深受其苦。我家右北平太守兢兢業業,欲修繕邊防、保護疆土,幾次向朝廷上書,請求撥錢動工,皇上竟置若罔聞。寧可把錢拿去修園子,都不肯修繕一下城防!”
“這群畏威而不懷德的家夥。”劉和咬牙切齒。
那幽州軍官接口道:“聽說皇上這次派了個刺史,叫劉虞的出鎮幽州,不知道能不能行?”
劉和聞言抬頭仔細看了看,隻見那漢子頭戴一頂範陽氈笠,上撒著一托紅纓;身穿一領七星打釘皂羅戰袍,腰係一條文武雙股鴉青絛,足穿一雙鷹爪皮四縫幹黃靴。生得麵圓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部絡腮胡。身長一米七五,肩寬體壯,一看便知是邊關宿將。
劉和上前招唿:“敢問閣下高姓大名?”
那人見劉和說話有幾分對口,順生出幾分好感:“姓徐名榮,字伯譽。遼東人,現為右北平郡兵曹掾史。今奉命進京送邊關急件。”
次日天才蒙蒙亮,劉和就被窗外的馬嘶聲吵醒了,披衣而起,推窗觀之,見是阿廈、阿仁兩位家仆在收拾行裝,給坐騎套轡頭、上馬鞍。
雖然困倦,他也不想睡了。出仕做官當然是件好事,但肩膀一下子也沉重了起來。能不能把這個官當好,又能不能做到盧植的要求:愛民,同時還要提防政敵暗箭?
這次去幽州,瀟兒跟他一塊兒去。她也很早就起來了,做好了飯,伺候他穿戴整齊,接著一家人吃早飯。
雒陽東門驛站,袁家兄弟、曹操、鮑家兄弟等人陸續來到,除了他們,還有十幾個聞訊而來的太學同學。
一番依依惜別,不需贅言。
最後,曹操雙手握著一段細柳,長揖到底,說道:“君行燕趙,以後會常車騎旅途。道阻且長,風險多有。行路時務必要謹慎小心。”
劉和答道:“和會謹慎提防的。”
“今與君相別,操有一言相贈。”
“請說。”
“‘道路阻且長,會麵安可知。願君崇令德,努力加餐飯’。”
劉和正色說道:“孟德良言,和必謹記。”語畢,向諸人一拜。諸人迴拜。
家仆上前,接過他們的臨別贈錢。臨別時送些錢以壯行色,這也是當世的風俗。曹操、袁紹、鮑信三人各送了百錢,餘人皆是十錢,獨袁術最多,送了塊金餅。劉和都不推辭,待家仆把錢收好,他翻身上馬,於馬上拱手說道:“諸君留步,和去了。望珍重!”
兩個護衛家兵各上馬,瀟兒坐入車中。三騎一車,在諸人的目送中,迎著晨光遠去。劉虞、田豐和沮授帶著本隊人,已在十裏長亭相候。兩下會齊,沿官道向東北,趕赴幽州。
路上,劉虞、田豐、沮授、劉和四人閑聊。
“兒啊!你是怎麽和袁本初、曹孟德認識的。”劉虞看了看劉和。
“巧合。”劉和應諾。
“我聽說過一些袁家的事情,不過總覺得袁本初此人不過賴家族名聲,算不得什麽高明之士。”
“父親!你不知道,本初確有過人之處。我們的關係很好!我和本初、孟德一見如故。”
劉虞老臉一紅:“我隨口說說,萬沒有離析之意,你莫往心裏去。不過曹孟德雖容貌比不上袁本初,可確實有幾分英雄氣息,隻是我曾聽聞有些人曾對他有所非議,哎!出身害死人。”
“父親,有道是英雄不問出處!衛青一騎奴,霍去病一私生子尚能建功立業....”
“少主!話粗理不粗。”沮授點了點頭。
“主公,前方怕是到了河內郡吧?”田豐打開車簾看了看。
官道上的行人就漸漸增多。路邊的田野一望無邊,遠處莊園聳立,近處數十上百的農人、奴婢散布田間。一個裹著綠幘的大奴挺胸凸肚地站在道邊的田壟上,正在指揮幾個小奴鋤草澆水,瞥眼瞧見了劉虞一行人,隻漫不經意地瞅了瞅就轉迴了頭。
田豐歎道:“幽冀之地比不上中原啊!一個田邊的大奴就能視吾眾十餘車騎若尋常小事。”他們一行幾百餘人,五十餘匹馬,三輛車,大多攜弓帶劍,這要放在幽州這樣的地界,早就惹路人頻頻目注了,而這個大奴卻僅隻是瞧了一眼就不再看了,可見平時有多少車騎隊伍來往此地,管窺所及,亦可見中原之繁榮。
隨著越來越多的行人前行,不多時,河內城盡現眼前。
一條寬深的護城河繞城一周,暮色下,波光粼粼。過了護城河,迎麵是座雄偉的城門。城門上旗幟飄揚,郡卒巡行其上,十幾個持矛披甲的門卒分立在城門兩側。經過甕城,再過一座城門,尚未從城門下的昏暗緩過神來,無數的嘈雜熱鬧的聲響已喧嚷入耳。
他們是從西城門進的,河內城的市集在東南邊,這邊多是裏坊,饒是如此,路上已是熱鬧非常。
隻見一條大街筆直壯闊,足能容七八輛馬車並行。路人行於兩側,車騎馳行中央。路邊溝渠石壘,渠外邑宇逼側。高樓臨街,青色的酒旗高高挑出,時有人結伴進去,又時有人醉醺醺的搖晃出來。往來行人中,不乏高冠士子;馳行車騎上,多華服貴人。
劉虞開口說道:“太守府在城東北,從這裏過去還有段距離。這一路走來十來裏地,大夥兒都累了,再提把勁,早點拜見過太守,換了路引關防也好將息。”
諸人應諾,簇擁著他,步上街道。
走上來才發現,這街道被夯實如硬土,路麵上還鋪設了河卵石,馬蹄踩上去,嗒嗒作響。
街上熙熙攘攘,不時有車、騎從他們邊兒上經過。車以輜車居多,珍飾華侈,外有遮擋,看不到裏邊的人,偶爾有婦人的香氣從中飄出,每到這時,劉虞手下的那隊護衛就會忍不住多看上兩眼。劉和隻得又提醒他們:“專心行路,莫要左顧右盼。”
劉虞換了路引關防,眾人進入驛站歇息,正當劉和準備入睡之際,恍惚間,仿佛聽到陣陣哭泣聲。剛開始以為是幻覺,但哭聲越來越大,後來還夾雜著叫喊聲。劉和更睡不著了,起來披上衣服,出門去看。借著朦朧的月光,隻見有幾個衣衫襤褸的人,守在官驛門口哭哭啼啼,一個驛館的兵丁正手舞著皮鞭在那裏斥責驅趕。
“住手!你幹什麽?”劉和喝住他。
“是些要飯的,貴人不要理睬,快迴去休息吧。”那兵丁隨口搪塞道。劉和看他們一個個破衣爛衫,麵色土灰,披散著頭發,這樣的天氣還有人赤著腳,便發了惻隱之心,對兵丁道:“夏夜風涼,別著涼了,染了風寒,讓他們進來吧。”
“這、這……不合規矩。”
“規矩還能大過人命嗎?給他們些吃食,再找個地方讓他們過一夜。要是不行,我給你們錢!”劉和瞪了他一眼。
官驛不是私店,即便給錢也是不合規矩的。但那兵丁也知道劉和底細,心知開罪不起?隻耐心勸道:“您忒好心了,誰不是人生肉長的?不是我這當兵的心狠,隻是這樣的事如今太多了,您管也管不過來呀。”
“我遇不見的也就罷了,既遇見了就得管!叫他們進來。”
得了這句話,七八個叫花子踉踉蹌蹌地進來了,跪在劉和麵前磕頭道謝。哪間屋也安置不下,隻得喚家奴與兵丁取柴點上一把火,諸人便在院當中隨便坐了。劉和與驛丞皆拿來幹糧與他們,吃的還是少,又叫家奴到各處房裏找往來官人求些。
田豐、沮授得知後,心裏暗自佩服。
畢竟還是好心人多,不一會兒,什麽粗勃勃大餅子都拿了來,這些討飯人見糧食如得活命,頃刻間搶了個精光。
劉和瞧這些人大多數並非老弱,而是二十多歲的大小夥子,其中還有一個女人抱著孩子,他們操著冀州口音,心下十分詫異,問道:“你們年輕輕的,為什麽不在家耕種,背井離鄉到三河之地來幹什麽?”
不問則已,這一問哭倒一大片,有個漢子答道:“我們是被抓去給皇上修園子的。”
那是在前幾年,皇帝下令在洛陽城西開墾荒地,花大錢修一座更好的園囿——西園。
劉和心下駭然:“你們幹了兩三年的活,就沒拿到工錢嗎?”
“哪裏有什麽工錢?貴人你不曉得,那些監工的都不是人!”那鐵錚錚的漢子抹了一把眼淚,“他們要從毅河引水造池,舉著鞭子打發四百多人挖渠,等到河道挖通,一陣冷水襲下來,多少人活活被淹死了。您看看吧!”說著脫下上衣,隻見他骨瘦如柴的身上布滿了鞭痕,最長的竟有兩尺多長,泛著殷紅的血印,“吃不飽,穿不暖,還要幹活、挨打,再幹下去早晚叫他們折磨死,我們幾個都是逃出來的!”
那個抱著孩子的女人又哭訴道:“奴家我是唐縣來的。男人也去給皇上家修園子,他本沒有手藝,硬是叫縣裏的人抓走了。一去半年音信全無,我母子沒有著落,跑到洛陽去尋他。哪知道孩子他爹……被打死了!”說罷唿天搶地就嚎,孩子還小,見母親哭也跟著哭。
大人哭孩子鬧,使得劉和越發煩躁:“苛政猛於虎也!沒想到離京師這麽近的地方就有如此橫征暴斂。”
旁邊站著的一個操一口吳儂軟語腔調的官吏,聞言插了話:“想必您是個京官,不甚知道現今的情景。京畿三輔之地還算是好的,出了司隸各州的百姓還不如他們呢!我自揚州會稽來,不但老百姓交不起賦稅,那些個土豪也是兩眼盯著田地。山越暴亂!說句不怕掉腦袋的話,官逼民反沒辦法呀!”
那邊一個滿口幽州話的軍官也感歎道:“邊郡更沒法提起了。自熹平六年北伐鮮卑人失敗,代郡、上穀、漁陽邊防壓力巨大,鮮卑整日帶兵騷擾我北疆,搶糧食、搶牲口、搶女人,百姓深受其苦。我家右北平太守兢兢業業,欲修繕邊防、保護疆土,幾次向朝廷上書,請求撥錢動工,皇上竟置若罔聞。寧可把錢拿去修園子,都不肯修繕一下城防!”
“這群畏威而不懷德的家夥。”劉和咬牙切齒。
那幽州軍官接口道:“聽說皇上這次派了個刺史,叫劉虞的出鎮幽州,不知道能不能行?”
劉和聞言抬頭仔細看了看,隻見那漢子頭戴一頂範陽氈笠,上撒著一托紅纓;身穿一領七星打釘皂羅戰袍,腰係一條文武雙股鴉青絛,足穿一雙鷹爪皮四縫幹黃靴。生得麵圓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部絡腮胡。身長一米七五,肩寬體壯,一看便知是邊關宿將。
劉和上前招唿:“敢問閣下高姓大名?”
那人見劉和說話有幾分對口,順生出幾分好感:“姓徐名榮,字伯譽。遼東人,現為右北平郡兵曹掾史。今奉命進京送邊關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