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下鞋子,雖然有些冷,但這裏的溫度還算不冷,還算不滑溜。
一步一步走著,觀察著,卻是有著一些不對勁。
軒轅明月內心是惶恐不安的。
到底發生了什麽,她還沒有想法。
王劍是否發現了離開這裏的方式,但還缺乏時間,所以,暗中正在搗鼓這些,隱瞞著她,自然是打算自己一個人跑路,肯定是這樣的。
但是,自己打的過這個壞蛋嗎,雖然她接受任務之前,得到了非常全麵的訓練,但大部分還是作為裝作地球人的基本訓練。
換句話說,軒轅明月的技能點裏,對於戰鬥力這一點,點的是最少的。
這就和一個外交使節一樣,身處敵國,生死完全憑借人家的想法,這種時候,任何單兵作戰能力都是微不足道的。
反而是長袖善舞,多交朋友,可以走的長久的。
但是,對於軒轅明月來說,她也有自己的情感啊。
一個女孩,一個身為貴族的女孩,接受了使命,前去異域執行任務,原本在情報的支持下,可以順利混進華國,混進地球,取得那件非常重要的寶物。
但是現在,因為這個壞家夥,卻是被迫流落異域,這怎麽說的。
而且,他最近手段百出,卻是已經讓女孩心房失守,沒錯,就是漸漸幾乎淪陷,甚至在想象著,如果這個家夥要求進入自己的房間“休息”一下,就好像爸爸隨意進出那些侍女的房間那樣。
可這種淪陷,就在她發現王劍很可能是在蒙騙自己的情況下,已經轉移為憤怒與仇恨。
女人仇恨起來,是沒有理智的。
嗯。
人需要有敬畏之心。一個人任性,就是秉性行事,肆意妄為,無所顧忌,無法無天,以滿足自己的欲望和目的。怎麽舒服怎麽做。一般是一個人的性格,習慣。是在人際交往中,為人處事中的思維和行為。女性多,孩子多。大多數是因為家庭教育,父母慣成。有時候,與天真,幼稚表現在一起。進入成年以後,如果仍然任性,那就麻煩了。結婚了,影響婚姻幸福。工作了,影響同事關係。交往了,降低朋友感情。需要敬畏之心。一個人成為社會人以後,就必須接受社會的約束,製約,法律就是紅線,道德就是底線。否則就可能因為任性而受到法律製裁,代價沉重。父母、老公可能管不了。人需要敬畏法律,敬畏天地,敬畏父母。所以認識需要改變。需要平等關係。人與人交往是平等的,尊重的,這是一種成熟,健康的人際關係。一味任性隻能是兒童行為。別人不可能以你為中心,滿足你一切需求。否則就成為孤家寡人。學習換位思考,學習將心比心。需要自我克製。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人的欲望不可能無止境滿足。人需要學習在法律,道德允許範圍內,欲望滿足的最大化。明知不可能而為之,對自己的欲望不加克製,對自己的行為不加約束,最後的代價很大。其實,一種欲望的克製,也是一種幸福。少食多滋味,就是這個道理。
有一句話叫“不作不會死”,同樣,有這麽一種人,他們總在關係裏淺嚐輒止,隻要關係好好的發展,他們就要弄出各種理由作死搞砸。靠的太近要排斥,離得太遠又渴求。其實不管距離,都是因為恐懼,沒有安全感。當進入一段親密關係的時候,在童年留下的“缺口”,潛意識會因為向對方展示自己的內心把這個“缺口”裸露出來,我們內心的“小嬰兒”複活了。她希望你能幫她填補“缺口”,但不能通過無底線的縱容和寵愛就能填補的。很多女孩想要的是像大男人一樣的,不一定是強勢,而是一種包容,但又不是你認為這樣的寵溺,而是一種有原則的“慣”。
不管和誰談戀愛,談什麽樣的戀愛,給自己設一個底線,並且要讓她知道這個底線。當然每個人觀念不同,底線就不同,隻要自己覺得可以就好了。總之,談戀愛要有底線,有了底線就有了內心的自我保護,至少讓她知道,你有禁區,有不能容忍度的地方。
所謂的爭奪主權,就是在這個時期裏麵去爭奪最適合自己生活的方式和對自己最有利的生存條件,比如家裏誰煮飯,誰搞衛生,約會去哪裏,看什麽電影,吃飯吃什麽等等等···人的都是喜歡挑選最適合自己,最舒適的環境來生存的,也就是可以躺著,不喜歡坐著,可以坐著,不喜歡站著,可以站著,不喜歡走著(不要拿什麽喜歡運動鑽牛角尖,那個是因為你帶有著目的性的想去健身或者養生的,如果不需要運動就可以健身養生,相信誰都不會選擇運動)。所以,如果在這個時期裏麵,你如果太過遷就對方,變得毫無底線,甚至於形成了一種習慣,就會一步步的被對方侵蝕主權,也就是他會越來越偏向於自己舒適的生活方式,忽略你的感受。理由就是,反正你不會介意,一直都是這樣的啦,你又不會和我計較的,你可以包容我的啦·所以才說愛作的女人是男人寵出來的,同樣任性的男人也是女人養出來的。善良懂事是一種美德,也是一個女人的加分項,但是不能沒有底線,當你變得沒有了底線,別人也會毫無底線的去侵蝕你,不要想著什麽良心會不會痛,如果真的有那麽多人懂得反省的話,就不會有溺愛出不孝子的說法了。愛情,友情,親情都是如此,任何事情都不能過度,不能強勢過度,也不能軟弱過度,故人的中庸平衡之道不是沒有道理的。
為你自己的生活建立一個重心。我們常有較大的情緒起伏,大概率上是因為受了周邊環境的刺激,而情緒本身是具有持續效應的。舉個例子,白天你在公司和同事發生點摩擦,心裏不舒服,產生了憤怒、委屈等情緒;晚上迴家這種情緒還停留在你的身上,讓你在吃飯的時候、看電視、甚至玩遊戲的時候無法專心,腦子裏時不時就會想起白天所受的委屈,仿佛再也走不出這個旋渦。歸根結底,就是因為你太拿“和同事發生了摩擦”這件事當迴事了。你期待同事的認可,所以他對你的否定於你而言字字誅心;你害怕以後不好相處,所以和他起爭執後你心存後怕;你害怕自己吃虧,所以在和他的爭吵中不遺餘力。隻要你非常在意,你就無法真正地控製自己的情緒,強行鎮壓情緒也是要耗費很大心力的。但生活中的事情分輕重緩急,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值得你那麽在意。怎樣才能減輕這種在意感呢?就是為自己目前的生活樹立一個“重心”。對一個小孩子來說,如果他知道自己放學之後能去遊戲廳玩一個小時,那每天這一個小時的極樂世界就是他的生活重心,他在學校時候的思維模式也會發生變化。比如之前和其它同學發生矛盾,可能會越吵越兇,以致倆人放學後約個地點打一架。吵得兇是因為他不想受委屈,不想丟麵子;打一架是因為不打架就無法平息自己的情緒。而事實是,打了一架之後也不會好受,可能會因為自身受傷而更加憋屈。如果他有自己的重心(放學後去玩一小時),當與同學發生微小衝突的時候,就會覺得這不是大事,放學去玩才是大事,相對來說就會理性和冷靜很多。因為他此刻想的是,如何花費較小的精力和代價去擺平這件事,不影響自己的大業,而不是在每一件微小的事情上較真,爭個你死我活。這樣想的話,如果同學的冒犯不是惡意的,他頂多會覺得有點煩,而不會為之賭氣;如果同學的冒犯是惡意且不可逆轉的,他也會采取更有效的反擊報複方式,而不是因為情緒而處處爭鋒。成年人的世界,在這個角度上其實並無不同。我們可以找到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目標也好、享樂也罷,把它當成自己目前生活的重心,隨時隨地去期待它,就能降低自己對生活中各類瑣碎事情的在意程度。我們不因不重要的事情而過度受傷,情緒問題自然也就解決了大部分。我們會用感性來嗬護自己內心喜歡的東西,用理性來防衛外界討厭的事物。
空洞情緒最大的共同點,也是它們缺乏積極意義的原因是,它們脫離了現實,不基於真實發生的事件或客觀事實,且往往是長期的、難以調節的。其中,最典型的兩種是無望感和無價值感。無望感顧名思義,無望感是一種染上了濃鬱的絕望的情緒,它不基於某個具體的情境或某段特定的時期,而是涉及對整個未來的消極預期。人之所以能夠且願意付出努力改變我們的生活,是因為一個信念,即“我們的行為會產生特定的結果,掌握這其中的聯係,可以讓我在未來通過行為達成目標。”可如果這一信念遭到破壞,我們就失去控製感,產生“怎麽努力也沒用”的預期。2.無價值感無價值感是一種自挫性的情緒,來源於沒完沒了的自我批評,認為自我的存在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被這種情緒困擾的人可能因為無法看到、認可自身價值,而不由自主地去追逐財富、權力、名望這些普遍被認可的外在事物。然而,即使他們擁有了這些,內心依然是空虛的,僅憑這些世俗定義的“價值”,是無法填補這種自我的無價值感的。不知道題主在情緒低落時是不是與這兩種情緒相關,如果你發現自己長期受到無望感和無價值感的困擾,就需要提高警惕,可以到學校的心理諮詢室尋求一些專業的幫助。當然,去心理諮詢室並不是一件負麵的事,每個人都可能遇到困擾,和專業老師聊聊天更能明白自己的真實情況。悲傷或焦慮也有積極的意義除了應該警覺的空洞情緒以外,大多數負麵情緒都有它們存在的價值。如果困擾題主的不是空洞情緒,那麽題主很可能有悲傷或焦慮兩種情緒。
悲傷:是求救信號,讓我們與他人建立深層連接一個人在遭受痛苦時流露出自己的悲傷,實質上也是在發出一種求援信號——我現在很難過,希望能夠得到你的陪伴、理解和支持。俗話說患難見真情,事實上分擔悲傷的確比共享快樂更能加深我們與他人之間的連接。除此之外,逆境中的悲傷其實對我們有利。加州伯克利的一項研究表示,悲傷狀態造成的大腦變化會使一個人的記憶更加深刻,收集信息的能力變強。這是因為,“快樂”是一種熟悉和安全的信號,我們會不自覺地放下心來,不去關注細節,悲傷則恰恰相反。因此,悲傷讓我們在困境中有所收獲,使得我們更好地處理問題、走出悲傷,成為一座為了迴到快樂基準線所必經的橋梁。焦慮:情緒的通用貨幣,提示我們關注潛在問題焦慮這種情緒常常是“化妝後”的某種別的情緒,有人將焦慮形容為“一種通用的錢幣”,認為它是一切情感的兌換品。之所以難以弄清焦慮背後究竟為何,是因為比起其他負麵情緒,焦慮是最難耐,也是是最具任務導向性的一種——我們會想立刻緩解這種焦慮。於是,這個立刻、卻隻是暫時緩解焦慮的動作會阻擋我們麵對自己真實的情緒。焦慮是富有深意的。如果反複為同一件事物焦慮,或是不明不白的焦慮,那麽,焦慮是在提示你還有未完成的願望或是沒解決的問題,真正克服焦慮的第一步,就是去弄明白焦慮背後的東西。常常想哭是不是因為自己在焦慮著什麽,是不是覺得自己需要某些更關心自己的人。如果意識到這些情緒的根源,更容易去控製和改變。如何處理負麵情緒,做出正麵的改變?
一步一步走著,觀察著,卻是有著一些不對勁。
軒轅明月內心是惶恐不安的。
到底發生了什麽,她還沒有想法。
王劍是否發現了離開這裏的方式,但還缺乏時間,所以,暗中正在搗鼓這些,隱瞞著她,自然是打算自己一個人跑路,肯定是這樣的。
但是,自己打的過這個壞蛋嗎,雖然她接受任務之前,得到了非常全麵的訓練,但大部分還是作為裝作地球人的基本訓練。
換句話說,軒轅明月的技能點裏,對於戰鬥力這一點,點的是最少的。
這就和一個外交使節一樣,身處敵國,生死完全憑借人家的想法,這種時候,任何單兵作戰能力都是微不足道的。
反而是長袖善舞,多交朋友,可以走的長久的。
但是,對於軒轅明月來說,她也有自己的情感啊。
一個女孩,一個身為貴族的女孩,接受了使命,前去異域執行任務,原本在情報的支持下,可以順利混進華國,混進地球,取得那件非常重要的寶物。
但是現在,因為這個壞家夥,卻是被迫流落異域,這怎麽說的。
而且,他最近手段百出,卻是已經讓女孩心房失守,沒錯,就是漸漸幾乎淪陷,甚至在想象著,如果這個家夥要求進入自己的房間“休息”一下,就好像爸爸隨意進出那些侍女的房間那樣。
可這種淪陷,就在她發現王劍很可能是在蒙騙自己的情況下,已經轉移為憤怒與仇恨。
女人仇恨起來,是沒有理智的。
嗯。
人需要有敬畏之心。一個人任性,就是秉性行事,肆意妄為,無所顧忌,無法無天,以滿足自己的欲望和目的。怎麽舒服怎麽做。一般是一個人的性格,習慣。是在人際交往中,為人處事中的思維和行為。女性多,孩子多。大多數是因為家庭教育,父母慣成。有時候,與天真,幼稚表現在一起。進入成年以後,如果仍然任性,那就麻煩了。結婚了,影響婚姻幸福。工作了,影響同事關係。交往了,降低朋友感情。需要敬畏之心。一個人成為社會人以後,就必須接受社會的約束,製約,法律就是紅線,道德就是底線。否則就可能因為任性而受到法律製裁,代價沉重。父母、老公可能管不了。人需要敬畏法律,敬畏天地,敬畏父母。所以認識需要改變。需要平等關係。人與人交往是平等的,尊重的,這是一種成熟,健康的人際關係。一味任性隻能是兒童行為。別人不可能以你為中心,滿足你一切需求。否則就成為孤家寡人。學習換位思考,學習將心比心。需要自我克製。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人的欲望不可能無止境滿足。人需要學習在法律,道德允許範圍內,欲望滿足的最大化。明知不可能而為之,對自己的欲望不加克製,對自己的行為不加約束,最後的代價很大。其實,一種欲望的克製,也是一種幸福。少食多滋味,就是這個道理。
有一句話叫“不作不會死”,同樣,有這麽一種人,他們總在關係裏淺嚐輒止,隻要關係好好的發展,他們就要弄出各種理由作死搞砸。靠的太近要排斥,離得太遠又渴求。其實不管距離,都是因為恐懼,沒有安全感。當進入一段親密關係的時候,在童年留下的“缺口”,潛意識會因為向對方展示自己的內心把這個“缺口”裸露出來,我們內心的“小嬰兒”複活了。她希望你能幫她填補“缺口”,但不能通過無底線的縱容和寵愛就能填補的。很多女孩想要的是像大男人一樣的,不一定是強勢,而是一種包容,但又不是你認為這樣的寵溺,而是一種有原則的“慣”。
不管和誰談戀愛,談什麽樣的戀愛,給自己設一個底線,並且要讓她知道這個底線。當然每個人觀念不同,底線就不同,隻要自己覺得可以就好了。總之,談戀愛要有底線,有了底線就有了內心的自我保護,至少讓她知道,你有禁區,有不能容忍度的地方。
所謂的爭奪主權,就是在這個時期裏麵去爭奪最適合自己生活的方式和對自己最有利的生存條件,比如家裏誰煮飯,誰搞衛生,約會去哪裏,看什麽電影,吃飯吃什麽等等等···人的都是喜歡挑選最適合自己,最舒適的環境來生存的,也就是可以躺著,不喜歡坐著,可以坐著,不喜歡站著,可以站著,不喜歡走著(不要拿什麽喜歡運動鑽牛角尖,那個是因為你帶有著目的性的想去健身或者養生的,如果不需要運動就可以健身養生,相信誰都不會選擇運動)。所以,如果在這個時期裏麵,你如果太過遷就對方,變得毫無底線,甚至於形成了一種習慣,就會一步步的被對方侵蝕主權,也就是他會越來越偏向於自己舒適的生活方式,忽略你的感受。理由就是,反正你不會介意,一直都是這樣的啦,你又不會和我計較的,你可以包容我的啦·所以才說愛作的女人是男人寵出來的,同樣任性的男人也是女人養出來的。善良懂事是一種美德,也是一個女人的加分項,但是不能沒有底線,當你變得沒有了底線,別人也會毫無底線的去侵蝕你,不要想著什麽良心會不會痛,如果真的有那麽多人懂得反省的話,就不會有溺愛出不孝子的說法了。愛情,友情,親情都是如此,任何事情都不能過度,不能強勢過度,也不能軟弱過度,故人的中庸平衡之道不是沒有道理的。
為你自己的生活建立一個重心。我們常有較大的情緒起伏,大概率上是因為受了周邊環境的刺激,而情緒本身是具有持續效應的。舉個例子,白天你在公司和同事發生點摩擦,心裏不舒服,產生了憤怒、委屈等情緒;晚上迴家這種情緒還停留在你的身上,讓你在吃飯的時候、看電視、甚至玩遊戲的時候無法專心,腦子裏時不時就會想起白天所受的委屈,仿佛再也走不出這個旋渦。歸根結底,就是因為你太拿“和同事發生了摩擦”這件事當迴事了。你期待同事的認可,所以他對你的否定於你而言字字誅心;你害怕以後不好相處,所以和他起爭執後你心存後怕;你害怕自己吃虧,所以在和他的爭吵中不遺餘力。隻要你非常在意,你就無法真正地控製自己的情緒,強行鎮壓情緒也是要耗費很大心力的。但生活中的事情分輕重緩急,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值得你那麽在意。怎樣才能減輕這種在意感呢?就是為自己目前的生活樹立一個“重心”。對一個小孩子來說,如果他知道自己放學之後能去遊戲廳玩一個小時,那每天這一個小時的極樂世界就是他的生活重心,他在學校時候的思維模式也會發生變化。比如之前和其它同學發生矛盾,可能會越吵越兇,以致倆人放學後約個地點打一架。吵得兇是因為他不想受委屈,不想丟麵子;打一架是因為不打架就無法平息自己的情緒。而事實是,打了一架之後也不會好受,可能會因為自身受傷而更加憋屈。如果他有自己的重心(放學後去玩一小時),當與同學發生微小衝突的時候,就會覺得這不是大事,放學去玩才是大事,相對來說就會理性和冷靜很多。因為他此刻想的是,如何花費較小的精力和代價去擺平這件事,不影響自己的大業,而不是在每一件微小的事情上較真,爭個你死我活。這樣想的話,如果同學的冒犯不是惡意的,他頂多會覺得有點煩,而不會為之賭氣;如果同學的冒犯是惡意且不可逆轉的,他也會采取更有效的反擊報複方式,而不是因為情緒而處處爭鋒。成年人的世界,在這個角度上其實並無不同。我們可以找到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目標也好、享樂也罷,把它當成自己目前生活的重心,隨時隨地去期待它,就能降低自己對生活中各類瑣碎事情的在意程度。我們不因不重要的事情而過度受傷,情緒問題自然也就解決了大部分。我們會用感性來嗬護自己內心喜歡的東西,用理性來防衛外界討厭的事物。
空洞情緒最大的共同點,也是它們缺乏積極意義的原因是,它們脫離了現實,不基於真實發生的事件或客觀事實,且往往是長期的、難以調節的。其中,最典型的兩種是無望感和無價值感。無望感顧名思義,無望感是一種染上了濃鬱的絕望的情緒,它不基於某個具體的情境或某段特定的時期,而是涉及對整個未來的消極預期。人之所以能夠且願意付出努力改變我們的生活,是因為一個信念,即“我們的行為會產生特定的結果,掌握這其中的聯係,可以讓我在未來通過行為達成目標。”可如果這一信念遭到破壞,我們就失去控製感,產生“怎麽努力也沒用”的預期。2.無價值感無價值感是一種自挫性的情緒,來源於沒完沒了的自我批評,認為自我的存在沒有任何意義和價值。被這種情緒困擾的人可能因為無法看到、認可自身價值,而不由自主地去追逐財富、權力、名望這些普遍被認可的外在事物。然而,即使他們擁有了這些,內心依然是空虛的,僅憑這些世俗定義的“價值”,是無法填補這種自我的無價值感的。不知道題主在情緒低落時是不是與這兩種情緒相關,如果你發現自己長期受到無望感和無價值感的困擾,就需要提高警惕,可以到學校的心理諮詢室尋求一些專業的幫助。當然,去心理諮詢室並不是一件負麵的事,每個人都可能遇到困擾,和專業老師聊聊天更能明白自己的真實情況。悲傷或焦慮也有積極的意義除了應該警覺的空洞情緒以外,大多數負麵情緒都有它們存在的價值。如果困擾題主的不是空洞情緒,那麽題主很可能有悲傷或焦慮兩種情緒。
悲傷:是求救信號,讓我們與他人建立深層連接一個人在遭受痛苦時流露出自己的悲傷,實質上也是在發出一種求援信號——我現在很難過,希望能夠得到你的陪伴、理解和支持。俗話說患難見真情,事實上分擔悲傷的確比共享快樂更能加深我們與他人之間的連接。除此之外,逆境中的悲傷其實對我們有利。加州伯克利的一項研究表示,悲傷狀態造成的大腦變化會使一個人的記憶更加深刻,收集信息的能力變強。這是因為,“快樂”是一種熟悉和安全的信號,我們會不自覺地放下心來,不去關注細節,悲傷則恰恰相反。因此,悲傷讓我們在困境中有所收獲,使得我們更好地處理問題、走出悲傷,成為一座為了迴到快樂基準線所必經的橋梁。焦慮:情緒的通用貨幣,提示我們關注潛在問題焦慮這種情緒常常是“化妝後”的某種別的情緒,有人將焦慮形容為“一種通用的錢幣”,認為它是一切情感的兌換品。之所以難以弄清焦慮背後究竟為何,是因為比起其他負麵情緒,焦慮是最難耐,也是是最具任務導向性的一種——我們會想立刻緩解這種焦慮。於是,這個立刻、卻隻是暫時緩解焦慮的動作會阻擋我們麵對自己真實的情緒。焦慮是富有深意的。如果反複為同一件事物焦慮,或是不明不白的焦慮,那麽,焦慮是在提示你還有未完成的願望或是沒解決的問題,真正克服焦慮的第一步,就是去弄明白焦慮背後的東西。常常想哭是不是因為自己在焦慮著什麽,是不是覺得自己需要某些更關心自己的人。如果意識到這些情緒的根源,更容易去控製和改變。如何處理負麵情緒,做出正麵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