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也很有可能被遺棄在這場針對孤獨的大逃亡之路上,這就讓病友間的信任顯得有些脆弱而不可持續。而家庭式的病友組合,雙方都在拚命要求對方抓緊自己的安全繩,將所有精力都用來監視對方,根本就沒有精力去思考自己是不是還可以帶一盞信號燈,免得繩子真的斷了不至於漂流太遠找不到(信號燈就是個性,孤獨者本身也容易去個性化,就好比害怕信號燈晃著別人眼睛)。這樣一來在無窮無盡的相互損耗中,孤獨就會如影隨形。
因此要戰勝孤獨,最好的辦法還是發展自我,試著去嚐試不一樣的生活,找到自己喜愛之物,找到自己的專屬領域,進而以此為探路燈找到屬於自己的社群。不要試圖去迎合每一個社群來抵禦孤獨,選擇太多就等於沒有選擇。
“三胖子,你每天就是打掃衛生嗎。”
“是啊。”
“這裏是什麽地方。”
“這裏是家啊。”
“我是說,這裏是幹什麽的,這些東西是?”
“哦,這裏是博物館啊。”
“博物館?什麽博物館。”
“你笨啊。”
三胖子似乎很得意,他手裏拿著個抹布一樣的東西,正在對著牆壁擦拭著什麽。
“博物館也有很多種,我的意思是,軍事博物館,還是什麽?”
“這裏……反正這裏就是博物館,這裏什麽都有。”
“哦?這裏什麽都有,話說,有吃的嗎。”
“吃的,這裏當然有吃的!”
三胖子卻是興衝衝的帶著王劍穿過七拐八拐的走廊,走過那些地方後,卻是可以看見,這裏的牆壁和地麵,看起來就是一副老舊破舊的樣子,但似乎是金屬?
也就是說,鐵的嗎。
王劍不知道。
不過,來到了三胖子所引的地方後,王劍卻對這裏感覺一股怪異的似曾相識。
這裏是什麽地方呢?
還是有些既熟悉又陌生。
但是,這裏的人,居然說的是中國話,這就太奇怪了,當然了,起碼是老鄉啊。
而三胖子拿出來的食物,也是讓王劍震驚不已。
穿越時空,來到了所謂的空間碎片裏麵。
這些碎片,有的大的,可以是好幾個星係,也可以是很小的一個箱子,可以說裏麵出現什麽都不會讓人驚訝。
白帝突然現身,露出一身的腦袋,雖然惡心,卻也沒有跳出白帝的“人設”,怎麽看這貨都是典型的殘暴君王嘛。
不違和,不跳反人設,白帝的表演毫不矯揉造作,把一個瘋子表演的很好。
這年頭,反派也不容易啊。
所以,王劍真正震驚的,是三胖子給他喝的飲料。
可樂。
黑色的,冒著泡的,有著氣不斷扒拉扒拉的,可樂。
王劍對此一開始很無語,但後來非常的驚喜。
這意味著,最起碼,這裏的人,就是從地球而來。
這是很好的事情,起碼意味著可以溝通。
但是另外最壞的事情,也就說,這些“老鄉”也沒有迴家的道路,不然的話,不會丟下一個孩子。
好吧,其實三胖子看起來也有三四十歲,但常年無人接觸的情況下,很是天真。
那麽,這裏的人為什麽會流落在此,並且這裏是什麽地方?是如何到了這個空間碎片裏麵的,而且,為什麽叫這裏是博物館呢?
當然了,王劍還是選擇開吃。
隻見三胖子一通操作之後,等了一小會,就從一個格子裏取出來不少吃的。
炸雞!
王劍還不理解,為什麽這裏有機器,可以製造這炸雞,看看三胖子那肥胖的身材,似乎若有所悟,天天吃這玩意的話,能不胖嗎。
不過,本著某種謹慎,他還是隻吃了一口,就悄悄收起在兜裏,準備以後再吃。
對於這一點,三胖子根本無所謂。
“多謝了,你這裏還有什麽別的東西嗎,比如什麽辦公室啊,保險櫃什麽的。”
這裏大概率是沒有人的,即使有,估計也不在。
因為這裏來來迴迴,還真是隻有三胖子生活的痕跡。
這裏的座位其實應該是不少,類似於一個食堂,當然了,許多地方,似乎已經經曆了好多年,甚至於王劍所經曆的食堂差不多。
這也看不出什麽來。
這裏是某處研究所?因為某個研究員的作死,於是整座研究所被平移到了這裏?
這是最合理最可能的事情了,除此之外,王劍也想不出別的理由。
法術一道,變化多端,還真不是一個初學者可以揣測的,當然了,如果迴頭去問問,某個研究所有沒有因為某項試驗,或者說不知道的原因,直接消失,而且這個消失還伴隨著有男性女性的存在……
原因很簡單,三胖子很明顯沒有接受任何正規的學校教育,王劍隻能猜測,他是事故變化後,在這個空間裏出生的人。
這也就解釋了很多東西。
當然了,這是後話,而且王劍也很懷疑,從公開的消息裏,可以問到大概其的信息。
這裏是博物館?
對曆史的見證:博物館的公益性決定了博物館要向公眾提供展覽展示,將博物館一些珍貴的館藏展現到大眾的眼前,其實這些館藏都是屬於國家的文物,它們承載了有關於中華上下五千年發展過程中的所有曆史。
在教育上對青少年的引導:這個引導是包括很多方麵的,比如對傳統文化的引導,對博物館所具有的公益性的引導,在我看來是目前博物館所承擔的越來越多的一種責任。尤其是近幾年來,因為博物館本身的發展從八十年代以來也經曆了一個從低穀到高潮的變化過程。然後逐漸地我們國家經濟的繁榮也帶動了文化的發展,一方麵體現在於我們的文化產業得到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麵在於我國人民對於文化生活、精神層次的追求越來越高,所以也對博物館提出了很多的挑戰。我覺得這也是提醒現在很多博物館人不應該再用慣有的思維去考量博物館未來的發展,而應該結合現在新的形勢去做自己的一個新的定位,包括對未來發展的規劃,包括他所弘揚的東西,包括如何去做一個展覽,要求的不應該僅僅是把某個博物館的館藏展示出來了,我覺得更多應該是把它背後那些故事、那些能夠為觀眾、為這個社會大家庭上所能帶來的效應更多地考慮進來。
博物館是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並對那些有科學性、曆史性或者藝術價值的物品進行分類,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的機構、建築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簡單來說,它得具備包含收藏功能,展示功能,和教育功能。
比如寺廟本身沒有收藏功能,但是在建的時候,自然地收集了一些建築、文化元素,如壁畫、雕塑、石雕木雕、高僧的舍利、寶函、經幢、名家書法(匾額)、古畫等等,因為環境的吸引,這些不斷在曆史過程中積累(在當代也可能聚集、收藏)。類似的有唿和浩特的大召寺、靈隱寺、四大石窟等,開放並且政府入資這些地方,建設成新概念的博物館,向公眾展示我國的文化元素、箴言、禮儀等等,想法挺不錯的,可是它行不通。
能把自己所住的地方,所穿越帶過來的地方叫做博物館的,這地方的體量和厚重也不簡單了。
當然了,最重要的是,忽然有種曆史感。
藝術廣大已極,足可占有一個人。藝術,讓一個人足以知道生的可貴,足以麵對死而坦然。談藝術,是為了拯救自己。每一個博物館承載的都是藝術和曆史的精華部分。每一個博物館都是一本巨大的、立體的、生動的書,深刻的反映了某個地區、某個時代、某個領域的曆史底蘊和文化內涵。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說:“當過去不再照亮未來,人心將在黑暗中徘徊。”曆史是一個民族興衰更替的見證,而文物就是曆史的載體,記載著人類文明最燦爛的篇章。
我們希望受到一個更好的教育,而這個教育是我們無法從課堂/書本學來的。比如一個優秀的博物館講解員,他會具備一定的應變能力和表達能力,針對不同年齡,不同階層,不同參觀目的的觀眾進行講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汲取到了很多專業的知識,而這部分專業的知識最好的獲取途徑,就是從掌握這些專業知識的人身上獲取。又比如一個比較完整的博物館會提供一個交流場所,在這個場所中,你可以和和你有著有共同興趣的人進行相互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碰撞出新的火花掌握更多的能力。目前,可能我們不能很好的感受到這一點,或者說,我們是帶著這樣的目的前去博物館的,但我們收獲到的卻不能達到我們所期望的。至於原因,我認為是目前我國博物館正處剛開始發展的時期,教育方麵才開始重視(以前我國博物館的功能更多的是注重於文物保護),知識傳遞常常是單向的,所以我們常常會感到我來博物館得到的隻知識和我在網上瀏覽這些知識,收獲是一樣的。但在未來,包括現在也已經有了很多優質的博物館,你在這裏可以獲得一些無法通過網絡獲取的知識。比如一些優質的博物館會幫助你更加直觀的“看”這些展品,“觸摸”這些產品。
在博物館發展比較好的城市和國家裏,人們去博物館也是為了一種娛樂的享受。你可能無法想象,在一些發達國家,博物館甚至可以成為情侶們約會的地點。在這一點上,中國的博物館也在努力做著一些嚐試。去過陶藝陶瓷相關博物館的知友們應該發現,很多這些博物館都會有一些手工製作的項目。結合展覽設置工藝製作室等互動區,能感受到曆史文化的熏陶,也能通過手工製作的項目得到休閑娛樂的滿足。這裏就涉及到對博物館相關產業的經營和營銷。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世界這麽大,想看也看不完,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旅遊往往淪為走馬觀花,在一個地方待一小會兒就算來過了,但是對其的了解卻難以深入。而博物館就是這樣一個可以讓你在短時間內認識一個地方的最佳場所。在博物館中,不僅僅能學習到當地的曆史變遷,古跡名勝,還能體味到當地居民的百味人生,融入到當地的文化和生活中去,了解這個地方的興替繁榮,可謂知也。細品文化。如果你長時間居住在一個地方,那麽也應該多逛逛博物館,或許你能從一件展品的小細節中看到曆史的痕跡,從而對腳下的土地更加了解,也更加神往。博物館往往很大,印證了其名“博物”,所以有時間的話真應該長時間地多逛逛,有些東西要呆的久了才能體味出來。立體知識教學。書本上的知識往往是抽象的,難以記住,但到了博物館,跟隨者講解員的解說,你的思緒可以跨越千年,隨著古人的智慧共振共鳴,細細撫摸牆上的浮雕或許真能讓你品出意境來。以南京科舉博物館為例,修建在江南貢院原址上的這座博物館細細儲藏了科舉考試的相關史料和逸聞趣事,還原了考生的心境與經曆,這可比初中曆史書上學到的生動形象得多,在有助於研究科舉曆史的基礎上,也對今天的教育、學習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人們到博物館去了解這個世界。博物館裏的教育經曆截然不同的讀書或學習。在博物館裏,學習經驗是直接與震撼。讀書對原始曆史似乎無趣,但看到巨大的恐龍的骨骼的人是一個可怕的。讀曆史書關於南京大屠殺的令人聞風喪膽,悲傷,而抽象,而是一種旅行的紀念館在南京是一種經曆,許多學生熱淚盈眶。博物館,可以讓其他遙遠和世俗教育經驗來生活。
因此要戰勝孤獨,最好的辦法還是發展自我,試著去嚐試不一樣的生活,找到自己喜愛之物,找到自己的專屬領域,進而以此為探路燈找到屬於自己的社群。不要試圖去迎合每一個社群來抵禦孤獨,選擇太多就等於沒有選擇。
“三胖子,你每天就是打掃衛生嗎。”
“是啊。”
“這裏是什麽地方。”
“這裏是家啊。”
“我是說,這裏是幹什麽的,這些東西是?”
“哦,這裏是博物館啊。”
“博物館?什麽博物館。”
“你笨啊。”
三胖子似乎很得意,他手裏拿著個抹布一樣的東西,正在對著牆壁擦拭著什麽。
“博物館也有很多種,我的意思是,軍事博物館,還是什麽?”
“這裏……反正這裏就是博物館,這裏什麽都有。”
“哦?這裏什麽都有,話說,有吃的嗎。”
“吃的,這裏當然有吃的!”
三胖子卻是興衝衝的帶著王劍穿過七拐八拐的走廊,走過那些地方後,卻是可以看見,這裏的牆壁和地麵,看起來就是一副老舊破舊的樣子,但似乎是金屬?
也就是說,鐵的嗎。
王劍不知道。
不過,來到了三胖子所引的地方後,王劍卻對這裏感覺一股怪異的似曾相識。
這裏是什麽地方呢?
還是有些既熟悉又陌生。
但是,這裏的人,居然說的是中國話,這就太奇怪了,當然了,起碼是老鄉啊。
而三胖子拿出來的食物,也是讓王劍震驚不已。
穿越時空,來到了所謂的空間碎片裏麵。
這些碎片,有的大的,可以是好幾個星係,也可以是很小的一個箱子,可以說裏麵出現什麽都不會讓人驚訝。
白帝突然現身,露出一身的腦袋,雖然惡心,卻也沒有跳出白帝的“人設”,怎麽看這貨都是典型的殘暴君王嘛。
不違和,不跳反人設,白帝的表演毫不矯揉造作,把一個瘋子表演的很好。
這年頭,反派也不容易啊。
所以,王劍真正震驚的,是三胖子給他喝的飲料。
可樂。
黑色的,冒著泡的,有著氣不斷扒拉扒拉的,可樂。
王劍對此一開始很無語,但後來非常的驚喜。
這意味著,最起碼,這裏的人,就是從地球而來。
這是很好的事情,起碼意味著可以溝通。
但是另外最壞的事情,也就說,這些“老鄉”也沒有迴家的道路,不然的話,不會丟下一個孩子。
好吧,其實三胖子看起來也有三四十歲,但常年無人接觸的情況下,很是天真。
那麽,這裏的人為什麽會流落在此,並且這裏是什麽地方?是如何到了這個空間碎片裏麵的,而且,為什麽叫這裏是博物館呢?
當然了,王劍還是選擇開吃。
隻見三胖子一通操作之後,等了一小會,就從一個格子裏取出來不少吃的。
炸雞!
王劍還不理解,為什麽這裏有機器,可以製造這炸雞,看看三胖子那肥胖的身材,似乎若有所悟,天天吃這玩意的話,能不胖嗎。
不過,本著某種謹慎,他還是隻吃了一口,就悄悄收起在兜裏,準備以後再吃。
對於這一點,三胖子根本無所謂。
“多謝了,你這裏還有什麽別的東西嗎,比如什麽辦公室啊,保險櫃什麽的。”
這裏大概率是沒有人的,即使有,估計也不在。
因為這裏來來迴迴,還真是隻有三胖子生活的痕跡。
這裏的座位其實應該是不少,類似於一個食堂,當然了,許多地方,似乎已經經曆了好多年,甚至於王劍所經曆的食堂差不多。
這也看不出什麽來。
這裏是某處研究所?因為某個研究員的作死,於是整座研究所被平移到了這裏?
這是最合理最可能的事情了,除此之外,王劍也想不出別的理由。
法術一道,變化多端,還真不是一個初學者可以揣測的,當然了,如果迴頭去問問,某個研究所有沒有因為某項試驗,或者說不知道的原因,直接消失,而且這個消失還伴隨著有男性女性的存在……
原因很簡單,三胖子很明顯沒有接受任何正規的學校教育,王劍隻能猜測,他是事故變化後,在這個空間裏出生的人。
這也就解釋了很多東西。
當然了,這是後話,而且王劍也很懷疑,從公開的消息裏,可以問到大概其的信息。
這裏是博物館?
對曆史的見證:博物館的公益性決定了博物館要向公眾提供展覽展示,將博物館一些珍貴的館藏展現到大眾的眼前,其實這些館藏都是屬於國家的文物,它們承載了有關於中華上下五千年發展過程中的所有曆史。
在教育上對青少年的引導:這個引導是包括很多方麵的,比如對傳統文化的引導,對博物館所具有的公益性的引導,在我看來是目前博物館所承擔的越來越多的一種責任。尤其是近幾年來,因為博物館本身的發展從八十年代以來也經曆了一個從低穀到高潮的變化過程。然後逐漸地我們國家經濟的繁榮也帶動了文化的發展,一方麵體現在於我們的文化產業得到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麵在於我國人民對於文化生活、精神層次的追求越來越高,所以也對博物館提出了很多的挑戰。我覺得這也是提醒現在很多博物館人不應該再用慣有的思維去考量博物館未來的發展,而應該結合現在新的形勢去做自己的一個新的定位,包括對未來發展的規劃,包括他所弘揚的東西,包括如何去做一個展覽,要求的不應該僅僅是把某個博物館的館藏展示出來了,我覺得更多應該是把它背後那些故事、那些能夠為觀眾、為這個社會大家庭上所能帶來的效應更多地考慮進來。
博物館是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場所,並對那些有科學性、曆史性或者藝術價值的物品進行分類,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的機構、建築物、地點或者社會公共機構。簡單來說,它得具備包含收藏功能,展示功能,和教育功能。
比如寺廟本身沒有收藏功能,但是在建的時候,自然地收集了一些建築、文化元素,如壁畫、雕塑、石雕木雕、高僧的舍利、寶函、經幢、名家書法(匾額)、古畫等等,因為環境的吸引,這些不斷在曆史過程中積累(在當代也可能聚集、收藏)。類似的有唿和浩特的大召寺、靈隱寺、四大石窟等,開放並且政府入資這些地方,建設成新概念的博物館,向公眾展示我國的文化元素、箴言、禮儀等等,想法挺不錯的,可是它行不通。
能把自己所住的地方,所穿越帶過來的地方叫做博物館的,這地方的體量和厚重也不簡單了。
當然了,最重要的是,忽然有種曆史感。
藝術廣大已極,足可占有一個人。藝術,讓一個人足以知道生的可貴,足以麵對死而坦然。談藝術,是為了拯救自己。每一個博物館承載的都是藝術和曆史的精華部分。每一個博物館都是一本巨大的、立體的、生動的書,深刻的反映了某個地區、某個時代、某個領域的曆史底蘊和文化內涵。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說:“當過去不再照亮未來,人心將在黑暗中徘徊。”曆史是一個民族興衰更替的見證,而文物就是曆史的載體,記載著人類文明最燦爛的篇章。
我們希望受到一個更好的教育,而這個教育是我們無法從課堂/書本學來的。比如一個優秀的博物館講解員,他會具備一定的應變能力和表達能力,針對不同年齡,不同階層,不同參觀目的的觀眾進行講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汲取到了很多專業的知識,而這部分專業的知識最好的獲取途徑,就是從掌握這些專業知識的人身上獲取。又比如一個比較完整的博物館會提供一個交流場所,在這個場所中,你可以和和你有著有共同興趣的人進行相互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碰撞出新的火花掌握更多的能力。目前,可能我們不能很好的感受到這一點,或者說,我們是帶著這樣的目的前去博物館的,但我們收獲到的卻不能達到我們所期望的。至於原因,我認為是目前我國博物館正處剛開始發展的時期,教育方麵才開始重視(以前我國博物館的功能更多的是注重於文物保護),知識傳遞常常是單向的,所以我們常常會感到我來博物館得到的隻知識和我在網上瀏覽這些知識,收獲是一樣的。但在未來,包括現在也已經有了很多優質的博物館,你在這裏可以獲得一些無法通過網絡獲取的知識。比如一些優質的博物館會幫助你更加直觀的“看”這些展品,“觸摸”這些產品。
在博物館發展比較好的城市和國家裏,人們去博物館也是為了一種娛樂的享受。你可能無法想象,在一些發達國家,博物館甚至可以成為情侶們約會的地點。在這一點上,中國的博物館也在努力做著一些嚐試。去過陶藝陶瓷相關博物館的知友們應該發現,很多這些博物館都會有一些手工製作的項目。結合展覽設置工藝製作室等互動區,能感受到曆史文化的熏陶,也能通過手工製作的項目得到休閑娛樂的滿足。這裏就涉及到對博物館相關產業的經營和營銷。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世界這麽大,想看也看不完,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旅遊往往淪為走馬觀花,在一個地方待一小會兒就算來過了,但是對其的了解卻難以深入。而博物館就是這樣一個可以讓你在短時間內認識一個地方的最佳場所。在博物館中,不僅僅能學習到當地的曆史變遷,古跡名勝,還能體味到當地居民的百味人生,融入到當地的文化和生活中去,了解這個地方的興替繁榮,可謂知也。細品文化。如果你長時間居住在一個地方,那麽也應該多逛逛博物館,或許你能從一件展品的小細節中看到曆史的痕跡,從而對腳下的土地更加了解,也更加神往。博物館往往很大,印證了其名“博物”,所以有時間的話真應該長時間地多逛逛,有些東西要呆的久了才能體味出來。立體知識教學。書本上的知識往往是抽象的,難以記住,但到了博物館,跟隨者講解員的解說,你的思緒可以跨越千年,隨著古人的智慧共振共鳴,細細撫摸牆上的浮雕或許真能讓你品出意境來。以南京科舉博物館為例,修建在江南貢院原址上的這座博物館細細儲藏了科舉考試的相關史料和逸聞趣事,還原了考生的心境與經曆,這可比初中曆史書上學到的生動形象得多,在有助於研究科舉曆史的基礎上,也對今天的教育、學習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人們到博物館去了解這個世界。博物館裏的教育經曆截然不同的讀書或學習。在博物館裏,學習經驗是直接與震撼。讀書對原始曆史似乎無趣,但看到巨大的恐龍的骨骼的人是一個可怕的。讀曆史書關於南京大屠殺的令人聞風喪膽,悲傷,而抽象,而是一種旅行的紀念館在南京是一種經曆,許多學生熱淚盈眶。博物館,可以讓其他遙遠和世俗教育經驗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