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起來就像是兩種選擇,問題是,你隻會選一種,而且當時你的腎上腺素和你的荷爾蒙隻會讓你打迴去,而不會讓你忍下來,大腦是物質的,它會受到毒品,酒精,多巴胺,腎上腺素等物質的影響,讓你想到你應該想到的東西,做出你應該做的行為,這裏的“應該”就是客觀規律,而你相信你被打了之後能有所選擇,甚至你表示你能忍得下來,那隻能說明你的激素水平不夠或者你不夠強壯。有句俗話說得好,酒壯慫人膽,酒精能對人的膽量人的想法做出改變,酒精對人的影響是客觀規律咯?那主觀能動性在哪裏,在應對酒精的時候選擇醉不醉嗎?是了,這是我們無力抵抗的客觀規律,那麽巴多胺是可以抵抗的?還是荷爾蒙是可以抵抗的?還是對大腦的物理損傷是可以抵抗的?它們會導致你的行為,塑造你的思想,製造你的情緒,然而你依舊以為你是有所選擇的。
“不對勁,這能造成什麽影響?”
實力上,這些秘境人都是缺乏訓練和影響,全憑瘋狂與一股氣,衝鋒陷陣,一旦進行技術比拚,怎麽比?
秘境很顯然沒有在這些人身上使用哪怕一點資源。
沒有修行資源,意味著基本上沒可能與地球人比拚法術能力。
雖然人多,嗯,人多不可怕。
人多當然很可怕!
漫山遍野,極其可怕。
很多人已經怕了。
“快點開門,我求求你了。”
已經有人憋不住勁兒了。
“轟隆,轟隆。”
五顏六色的法術能量,在空中散發出各種花紋和細線,煞是好看。
王劍忽然叫道:“開什麽玩笑,這些人就是一群炮灰,直接挖一道溝,足夠長足夠深就足夠了,拖延足夠的時間,咱們也到家了,這有什麽用,開玩笑嗎,彈藥都被……”
他忽然明悟,敵人就是這樣的打算嗎,先用這些生活到淒苦到極點的可憐人,嚇唬的那些富二代進行大招輸出,浪費大家的彈藥,然後才是主力出現嗎。
但是,自己似乎還能做什麽?
距離還有很遠,這幾十公裏,自己又不是龍亦菲那樣的大宗師,又不是呂青衣那樣的富二代,可以很快的跑過去,他就隻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十一路啊。
要加快速度了。
不過,就這樣繼續衝鋒,似乎一切都很亂。
以王劍來看,現在全都是亂的。
使團這些弱雞固然已經開始使用自己最壓箱底的家夥,而不是因地製宜,使用自己的強項,作為反擊和延遲敵人接近的王牌,一個改變地形的法術,就足夠了啊。
這樣的話,就隻能逼迫龍亦菲出手,而這就意味著,大家夥最大的依仗和底牌,龍亦菲即將進入被消耗,而且是無意義的消耗當中。
“亦菲,你不要出手,不能為了戰術忽略戰略!”
戰略相當於“瞄準一個敵人”。戰術相當於“開槍”。
如果沒瞄中敵人,那開再多的槍都不能消滅敵人。
戰略的作用,是評估價值,鎖定方向。
戰術的作用,是遵照方向,盡力執行。
如果戰略是錯誤的,那麽再多的戰術都無法挽救。每一顆子彈都會被打到不該打到的地方!
目前的情況,戰略是“迴家”,戰術是阻擋敵人。
而真正的敵人,是那些即將出現的敵人。
雖然王劍也不懂,為什麽敵人先使出這些基本上很難造成什麽戰果的炮灰。
如果是王劍的話,要做的很簡單,多點攻擊,到處襲擊在路邊的使團落單人員,使得使團人員走散了,畢竟是幾十裏地的距離,還有各種的陷阱路途,設下陷阱還是不難的。
戰略和戰術的定義,戰略是運用資源實現目標的全局性長久性的綱領規劃,戰術是運用資源實現目標的局部性短期性規劃和實現方法。戰略和戰術的區別是博弈的整體與局部、長與短、抽象與具體的區別。
戰略和戰術都是調集資源實現目標的手段和規劃,不過戰術追求的是你死我活的勝利,而戰略追求的不是暫時的勝利而是一種均衡,並在下一個或多個均衡中讓自我保持優勢地位。
戰略和戰術都是一種算計,都是經過多次競爭和博弈之後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但戰略的算計比戰術要長遠,戰略追求的是隻比對方略好一點點就可以,這也容易讓人接受,對手反擊促使我方反製反而促使自己進步,雙方亦敵亦友。由此可見,戰略比戰術的格局更大、看得更長遠,戰略與戰術不僅是整體與局部博弈的區別,還有博弈長短的區別。
戰略決策是選擇一個好的跑道,執行決策就是要在選擇好的跑道上跑出最佳水平。戰略決策與執行決策不能分開來考慮,戰略決策是為了成功地執行,執行決策是為了達到戰略決策的目標。
戰略的本質是指選擇做什麽,重點是要選擇出最重要、對未來有積極影響的事情,未來的每一步發展都會受益於現在的選擇。也就是要具備將要做的事情按重要等級排序的能力。戰術是選擇好做什麽後,做具體事情的能力。這就好理解了。戰術上成功,戰略上失敗是指事情雖然辦得不錯,但是做的事情並不是最關鍵最重要的。日常生活中也應該有戰略思維,舉兩個小事做例子。上學的時候有寫同學上課筆記細致工整,做題也很多,把自己搞得很辛苦,但是學習成績始終上不去。往往是因為這個同學雖然細致但是不愛思考或者不善於思考。把大量時間花在做最容易的事情上麵。做題也不懂得刻意練習,隻知道把練習冊從頭做到尾,不複盤不會找到自己的薄弱知識點,甚至做的題都是在自己能力圈範圍內的,不總結規律,不梳理自己掌握和沒掌握的知識點。自然效率就低。
還有養育孩子的時候,對於小小孩吃飯這個問題,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是戰略,具體每一頓吃什麽吃多少就是戰術。孩子不願意自己吃就追著喂,看起來這頓飯吃了一大碗,但是就不如偶爾餓他一頓,讓他自己知道按時吃飯來得重要。孩子的身體素質就是這樣拉開距離的。
戰略上重視,戰術上輕視”就是說事情重要度排序的時候,要認真思考分析。定下了要做的事的時候,就要放手大膽幹。哪怕達不到最好的效果,隻要做的事情是真正優先做的,隻做到八成的程度也不會影響大局。
戰略是圍棋博弈,全局的布局,講究全局觀和大局觀,以勢克敵,發揮全局的最高效率。
策略更像是象棋博弈,更講究與競爭對手展開獨立的策略博弈,較少涉及戰略和布局。
為了殺死一群炮灰,耗光自己最強大的大宗師的實力,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要做成一件事情,必須要有正確的戰略和戰術的配合。戰略是事情的目標。是指導全局的原則,一切行動圍繞戰略進行,否則就是多餘的無效的浪費時間和精力的。王陽明說,人生關鍵在立誌。無誌則迷惘不知所向,頹廢碌碌無為。
戰術是做事情的方法。戰術是靈活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對不同的對象要有不同的方式。用同樣簡單粗暴的辦法對待不同的人和事,是蠢笨的。人有多種,事有難易,***的話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就是必須用針對對象的辦法來解決問題。正直的人用誠義來交,世俗的人用財色來收,奸詐的人敬而遠之。複雜的事情要多花精力時間,簡單的事情不要大意馬虎。
在不同的階段要有不同的戰術。須知事情是發展的,做事情也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刻舟求劍的思維是機械的,簡單的,幼稚的。在謀劃一件事情之前,就要知道事情會有幾個階段,不同階段用不同的戰術方法,時刻注意事情發展變化的節奏,及時改變思路,轉變做法。
戰術是可進可退的。有時候戰術上的後退是為了能完成戰略上的目標。曆史上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而進行的長征,就是戰術上暫時的撤退,為了保全有生力量來完成革命的目標。如果一味地前進,不知進退結合,不知勞逸結合,影響小則事倍功半,大則一敗塗地。
沒有戰略,隻有戰術,則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前麵用力氣大,後邊用力氣小,虎頭蛇尾,不能完成事情。隻有戰略,沒有戰術,那麽就是常立誌,而不是立常誌。任何目標就隻能說一句空話,一場幻想,一個笑話而已。
年輕人常常善始者眾,善終者寡,這就是隻有戰略,沒有戰術,沒有為了完成目標而製定出切實可行的辦法,或者製定了沒有認真執行,也說明戰術製定過高不切實際。這是第一種不能成事的情況。
進入中年後,往往隨波逐流,按部就班,身體素質每況愈下,誌氣漸漸消磨,沒有了戰略目標。這時候,雖然頭腦智慧增長了,會分析會解決問題,卻沒有誌向。多數職場人是這個情況,渾渾噩噩,掙口飯吃而已。這是另一種不能成事的情況。
古之成事者,不唯有曠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誌。前者是戰術方法切實完備,後者是戰略目標清晰堅定。
看清楚戰略和戰術的關係,就是全麵辯證唯物主義的體現,是可以學習掌握逐步提高的,是可以應用在實際工作生活的。
世界上本無善惡,直到一個人自己的力量無法實現自己要求的個人利益時,人便走出了叢林般的原始狀態,形成了社會,創設了“公共利益”這個概念,通過集體的分工協作實現公共利益,從而間接地實現在叢林時代所無法實現的個人利益。善惡不是一種天然的存在,而是人類為了維護社會的秩序和效率,為了保證社會充分實現其“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功能,所進化出的一套生存策略。同時,為了保證這種生存策略得以貫徹,人類還發明出道德、法律等社會規範,剝奪違反者的利益(聲譽,自由等),這樣一來,即便一個人依舊隻顧自身利益,他也會自然地為善不為惡,因為為惡(如偷盜)已經不再符合他的利益了(因為因偷盜被剝奪的利益大於偷盜獲得的利益)。至於題主所問的個人利益與道德衝突時該如何做,個人認為這個問題很難有“該如何”的迴答。如上所述,社會規範(包括道德在內)的運作原理在於對個人利益的調節,因此,就算你選擇為了道德放棄追求眼前的利益,這樣依舊是符合你的利益最大化的,因為如果你去追求,內心背負的負罪感同樣是一種“不利益”(或曰“機會成本”),當它大於眼前的利益時,你就不會去追求。
善就是善,惡就是惡。善行就是善行,惡行就是惡行。人也許會做了善事又做惡,讓人分不清好壞,但善惡的標準從來都沒有變過,變的隻是人自己定的那套衡量標準。在崇尚仁善、人人品的高尚的社會,你說一句粗話都會惹來一頓嚴厲的批評。而在崇尚放縱、人人跟隨內心欲望行事的社會,你講粗口才是正常的,發善心反而會惹來嘲諷。當下社會就是,人們開始模糊善惡了,說“什麽是善?什麽是惡?”,於是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一套衡量標準。所以題主你問別人這樣的問題其實沒有什麽意義,每個人的標準幾乎都是不同的,相信題主你自己也有一套自己的標準,根據自己的標準行事就得了。如果題主你是想知道自己的行為或是標準處於什麽樣的程度、夠不夠善或是夠不夠惡,那麽建議你向那個最高的、不變的標準看齊。善就是善,惡就是惡。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不對勁,這能造成什麽影響?”
實力上,這些秘境人都是缺乏訓練和影響,全憑瘋狂與一股氣,衝鋒陷陣,一旦進行技術比拚,怎麽比?
秘境很顯然沒有在這些人身上使用哪怕一點資源。
沒有修行資源,意味著基本上沒可能與地球人比拚法術能力。
雖然人多,嗯,人多不可怕。
人多當然很可怕!
漫山遍野,極其可怕。
很多人已經怕了。
“快點開門,我求求你了。”
已經有人憋不住勁兒了。
“轟隆,轟隆。”
五顏六色的法術能量,在空中散發出各種花紋和細線,煞是好看。
王劍忽然叫道:“開什麽玩笑,這些人就是一群炮灰,直接挖一道溝,足夠長足夠深就足夠了,拖延足夠的時間,咱們也到家了,這有什麽用,開玩笑嗎,彈藥都被……”
他忽然明悟,敵人就是這樣的打算嗎,先用這些生活到淒苦到極點的可憐人,嚇唬的那些富二代進行大招輸出,浪費大家的彈藥,然後才是主力出現嗎。
但是,自己似乎還能做什麽?
距離還有很遠,這幾十公裏,自己又不是龍亦菲那樣的大宗師,又不是呂青衣那樣的富二代,可以很快的跑過去,他就隻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十一路啊。
要加快速度了。
不過,就這樣繼續衝鋒,似乎一切都很亂。
以王劍來看,現在全都是亂的。
使團這些弱雞固然已經開始使用自己最壓箱底的家夥,而不是因地製宜,使用自己的強項,作為反擊和延遲敵人接近的王牌,一個改變地形的法術,就足夠了啊。
這樣的話,就隻能逼迫龍亦菲出手,而這就意味著,大家夥最大的依仗和底牌,龍亦菲即將進入被消耗,而且是無意義的消耗當中。
“亦菲,你不要出手,不能為了戰術忽略戰略!”
戰略相當於“瞄準一個敵人”。戰術相當於“開槍”。
如果沒瞄中敵人,那開再多的槍都不能消滅敵人。
戰略的作用,是評估價值,鎖定方向。
戰術的作用,是遵照方向,盡力執行。
如果戰略是錯誤的,那麽再多的戰術都無法挽救。每一顆子彈都會被打到不該打到的地方!
目前的情況,戰略是“迴家”,戰術是阻擋敵人。
而真正的敵人,是那些即將出現的敵人。
雖然王劍也不懂,為什麽敵人先使出這些基本上很難造成什麽戰果的炮灰。
如果是王劍的話,要做的很簡單,多點攻擊,到處襲擊在路邊的使團落單人員,使得使團人員走散了,畢竟是幾十裏地的距離,還有各種的陷阱路途,設下陷阱還是不難的。
戰略和戰術的定義,戰略是運用資源實現目標的全局性長久性的綱領規劃,戰術是運用資源實現目標的局部性短期性規劃和實現方法。戰略和戰術的區別是博弈的整體與局部、長與短、抽象與具體的區別。
戰略和戰術都是調集資源實現目標的手段和規劃,不過戰術追求的是你死我活的勝利,而戰略追求的不是暫時的勝利而是一種均衡,並在下一個或多個均衡中讓自我保持優勢地位。
戰略和戰術都是一種算計,都是經過多次競爭和博弈之後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但戰略的算計比戰術要長遠,戰略追求的是隻比對方略好一點點就可以,這也容易讓人接受,對手反擊促使我方反製反而促使自己進步,雙方亦敵亦友。由此可見,戰略比戰術的格局更大、看得更長遠,戰略與戰術不僅是整體與局部博弈的區別,還有博弈長短的區別。
戰略決策是選擇一個好的跑道,執行決策就是要在選擇好的跑道上跑出最佳水平。戰略決策與執行決策不能分開來考慮,戰略決策是為了成功地執行,執行決策是為了達到戰略決策的目標。
戰略的本質是指選擇做什麽,重點是要選擇出最重要、對未來有積極影響的事情,未來的每一步發展都會受益於現在的選擇。也就是要具備將要做的事情按重要等級排序的能力。戰術是選擇好做什麽後,做具體事情的能力。這就好理解了。戰術上成功,戰略上失敗是指事情雖然辦得不錯,但是做的事情並不是最關鍵最重要的。日常生活中也應該有戰略思維,舉兩個小事做例子。上學的時候有寫同學上課筆記細致工整,做題也很多,把自己搞得很辛苦,但是學習成績始終上不去。往往是因為這個同學雖然細致但是不愛思考或者不善於思考。把大量時間花在做最容易的事情上麵。做題也不懂得刻意練習,隻知道把練習冊從頭做到尾,不複盤不會找到自己的薄弱知識點,甚至做的題都是在自己能力圈範圍內的,不總結規律,不梳理自己掌握和沒掌握的知識點。自然效率就低。
還有養育孩子的時候,對於小小孩吃飯這個問題,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是戰略,具體每一頓吃什麽吃多少就是戰術。孩子不願意自己吃就追著喂,看起來這頓飯吃了一大碗,但是就不如偶爾餓他一頓,讓他自己知道按時吃飯來得重要。孩子的身體素質就是這樣拉開距離的。
戰略上重視,戰術上輕視”就是說事情重要度排序的時候,要認真思考分析。定下了要做的事的時候,就要放手大膽幹。哪怕達不到最好的效果,隻要做的事情是真正優先做的,隻做到八成的程度也不會影響大局。
戰略是圍棋博弈,全局的布局,講究全局觀和大局觀,以勢克敵,發揮全局的最高效率。
策略更像是象棋博弈,更講究與競爭對手展開獨立的策略博弈,較少涉及戰略和布局。
為了殺死一群炮灰,耗光自己最強大的大宗師的實力,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要做成一件事情,必須要有正確的戰略和戰術的配合。戰略是事情的目標。是指導全局的原則,一切行動圍繞戰略進行,否則就是多餘的無效的浪費時間和精力的。王陽明說,人生關鍵在立誌。無誌則迷惘不知所向,頹廢碌碌無為。
戰術是做事情的方法。戰術是靈活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對不同的對象要有不同的方式。用同樣簡單粗暴的辦法對待不同的人和事,是蠢笨的。人有多種,事有難易,***的話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就是必須用針對對象的辦法來解決問題。正直的人用誠義來交,世俗的人用財色來收,奸詐的人敬而遠之。複雜的事情要多花精力時間,簡單的事情不要大意馬虎。
在不同的階段要有不同的戰術。須知事情是發展的,做事情也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刻舟求劍的思維是機械的,簡單的,幼稚的。在謀劃一件事情之前,就要知道事情會有幾個階段,不同階段用不同的戰術方法,時刻注意事情發展變化的節奏,及時改變思路,轉變做法。
戰術是可進可退的。有時候戰術上的後退是為了能完成戰略上的目標。曆史上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而進行的長征,就是戰術上暫時的撤退,為了保全有生力量來完成革命的目標。如果一味地前進,不知進退結合,不知勞逸結合,影響小則事倍功半,大則一敗塗地。
沒有戰略,隻有戰術,則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前麵用力氣大,後邊用力氣小,虎頭蛇尾,不能完成事情。隻有戰略,沒有戰術,那麽就是常立誌,而不是立常誌。任何目標就隻能說一句空話,一場幻想,一個笑話而已。
年輕人常常善始者眾,善終者寡,這就是隻有戰略,沒有戰術,沒有為了完成目標而製定出切實可行的辦法,或者製定了沒有認真執行,也說明戰術製定過高不切實際。這是第一種不能成事的情況。
進入中年後,往往隨波逐流,按部就班,身體素質每況愈下,誌氣漸漸消磨,沒有了戰略目標。這時候,雖然頭腦智慧增長了,會分析會解決問題,卻沒有誌向。多數職場人是這個情況,渾渾噩噩,掙口飯吃而已。這是另一種不能成事的情況。
古之成事者,不唯有曠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誌。前者是戰術方法切實完備,後者是戰略目標清晰堅定。
看清楚戰略和戰術的關係,就是全麵辯證唯物主義的體現,是可以學習掌握逐步提高的,是可以應用在實際工作生活的。
世界上本無善惡,直到一個人自己的力量無法實現自己要求的個人利益時,人便走出了叢林般的原始狀態,形成了社會,創設了“公共利益”這個概念,通過集體的分工協作實現公共利益,從而間接地實現在叢林時代所無法實現的個人利益。善惡不是一種天然的存在,而是人類為了維護社會的秩序和效率,為了保證社會充分實現其“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功能,所進化出的一套生存策略。同時,為了保證這種生存策略得以貫徹,人類還發明出道德、法律等社會規範,剝奪違反者的利益(聲譽,自由等),這樣一來,即便一個人依舊隻顧自身利益,他也會自然地為善不為惡,因為為惡(如偷盜)已經不再符合他的利益了(因為因偷盜被剝奪的利益大於偷盜獲得的利益)。至於題主所問的個人利益與道德衝突時該如何做,個人認為這個問題很難有“該如何”的迴答。如上所述,社會規範(包括道德在內)的運作原理在於對個人利益的調節,因此,就算你選擇為了道德放棄追求眼前的利益,這樣依舊是符合你的利益最大化的,因為如果你去追求,內心背負的負罪感同樣是一種“不利益”(或曰“機會成本”),當它大於眼前的利益時,你就不會去追求。
善就是善,惡就是惡。善行就是善行,惡行就是惡行。人也許會做了善事又做惡,讓人分不清好壞,但善惡的標準從來都沒有變過,變的隻是人自己定的那套衡量標準。在崇尚仁善、人人品的高尚的社會,你說一句粗話都會惹來一頓嚴厲的批評。而在崇尚放縱、人人跟隨內心欲望行事的社會,你講粗口才是正常的,發善心反而會惹來嘲諷。當下社會就是,人們開始模糊善惡了,說“什麽是善?什麽是惡?”,於是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一套衡量標準。所以題主你問別人這樣的問題其實沒有什麽意義,每個人的標準幾乎都是不同的,相信題主你自己也有一套自己的標準,根據自己的標準行事就得了。如果題主你是想知道自己的行為或是標準處於什麽樣的程度、夠不夠善或是夠不夠惡,那麽建議你向那個最高的、不變的標準看齊。善就是善,惡就是惡。諸惡莫作,眾善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