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子可以專心治學,從而提升國民的平均素質,而與他們基本平級的鐵匠、商人、織工等人,就可以真真切切地改造整個國家,提升整個社會的勞動生產率。社會自然要花費更少的時間來進入更先進的資本主義社會,以至於今日的社會。


    社會產能的極大豐富,可以脫離生產的人的數量越來越多,他們的平均水平也因為教育的逐漸普及而上升,而各種發展自然也可以更加進步。


    當然了,脫產人口並不意味著都是正能量。


    用儒家了,然後壟斷了,沒人監管了,就開始墮落了。


    後世中醫怒罵那些所謂的“儒醫”的時候,說他們:“今針、砭諸法不行久矣,醫者棄難而就易,尚虛聲,喜浮譽,循名而不責實。世道所以愈趨而愈下者,時也,勢也。”


    根本沒受過外科手術訓練,不知道如何使用刀針,因此,就隻能憑借記誦的幾個處方,開幾副湯藥,卻裝出一種愛護病家的樣子,說手術會置生命於危險之中,且大傷元氣。又將膿腫癰疽認做內病,而將那些重征認作死征,“果死可以顯我之有斷,幸而不死,又可邀功而索謝”。


    其實就是“以愚病家,而自護其短”,真是欺天啊!


    而且“果死可以顯我之有斷,幸而不死,又可邀功而索謝”,是吧,國家出了問題,那是堅決不想辦法解決的,而是扯一堆君主要聖賢,然後廣施教化,於是問題自會解決。事情爆發了,那就是我說的對,萬一事情消弭了,那還是我的功勞啊。不做才不會錯是不是?這種做法,其實就是“以愚天下,而自護其短”,真是欺天啊!


    在西方,也是這個調調,準確來說,是西歐國王召集農民組成的軍隊,拿著火槍幹掉了騎士。用冷兵器戰鬥,需要更多的體力,更多訓練時間,更好的防禦裝備,脫產的騎士與不脫產、半脫產的民兵,殺傷力、防禦力相差很大。隨著火藥的普及、進化,需要的體力、訓練時間減少了,鋼鐵製成的盔甲,在進化的火藥武器麵前,防禦力逐步下降這就導致了脫產騎士的殺傷力、防禦力沒有使用冷兵器那麽懸殊民兵可以用數量壓倒騎士的質量。


    所有問題的核心在於,秘境人到底可以養活多少脫產人口。


    這裏指的是,不必終日勞作,而是吃了就修行,修行完就休息的精英。


    以每人每天0.8斤口糧算(一頓三兩飯不到,對於普通人正常,對於職業士兵這個數值偏低),每人每年就算0.8x365=292300斤。


    在沒有農藥化肥、沒有優良品種選育的前工業化農耕時代,(西歐中世紀普遍)小麥畝產百斤左右,(明代普遍)麥粟或水稻畝產三百斤左右。1平方千米等於1500畝,也就是說按明朝的農耕水準每畝養活1人,每平方千米養活1500人。


    於是就能極其簡略地假設出如下情景:某國領土1平方千米(好寒酸)。如果每人隻能照顧一畝地,那麽所有人都隻能是剛好喂飽自己,供養不了脫產的士兵;如果每人有能力管理兩畝地(而土地隻有1500畝),


    那麽就能省出750人當兵。如果每人有能力管理五畝地,well,隻需要300農民就能供養一隻1200人的大軍。但是,人口上限隻能是1500,不能再多,多了也會因為糧食不足,導致人口死迴這個數。在實現糧食畝產量革命(比如發明了四圃輪作、發現了超級沃土、引進了紅薯玉米土豆)之前,統治者能做的隻能是壓榨農民的人均管理耕地量,從而決定1500人裏分出多少人種地、多少人衛國。而且這個極簡模型並沒有考慮除農民和士兵以外的包括但不限於統治階級、貴族/地主、祭司/僧侶、官吏、手工業者/工人、服務業者、文書、商人等其他脫產職業。


    沒有考慮不利地形、水災、旱災、蝗害等減產因素,以及六畜等口糧消耗大戶。假設的是所有人口都是青壯年男性,沒有算上女性、小孩、老人……金字塔形自然分布的人口結構中,取青壯年男性占總人口四分之一的數據應還比較合理,這樣再在“每人五畝地”的條件下,實際上每1500人能拉出300人常駐,合1000萬人口裏200萬兵,顯然這已經是一頓極限操作。


    我們很多時候都在借鑒一些成功企業或者成功人士的“非成功”經驗。人類的大腦廣泛存在著這樣一個迷思:某家企業隻要取得階段性成功了,那麽它的任何做法就都成了先進的、值得借鑒的。就像一家公司成功了,,它的戰略設計、它的研發理念、它的市場策略、它的hr製度…它所有的一切都在被眾多企業當做“成功經驗”學習,無數的管理書籍和mba課程都言必稱“它是怎麽怎麽做的”。


    但當它們隻花了一年,就從第一到破產後,曾經大肆鼓吹這些“成功經驗”的管理書籍和mba課程,他們的口風變成了“之所以破產,就是因為它的戰略方向(或研發理念,或……)怎麽怎麽樣”。那些被無數企業學習的“成功經驗”瞬間就變成了導致破產的罪魁禍首。


    惠普也同樣如此,我見證過它最輝煌的時候,公司內外人人都在講惠普的成功就是因為“惠普之道”(thehpway),“惠普之道”甚至被列為美國最佳企業管理方式。可當惠普自2004起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提“惠普之道”的人越來越少,甚至有人開始口誅筆伐“惠普之道”。


    事實上,任何企業的真實發展,遠遠不同於我們基於結果的過程解讀——路徑是清晰的,每一步的選擇都是有意識的、規劃設計的結果。真實的過程往往是不確定性的選擇,很可能是“有心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蔭”,是一個交替、反複、糾結、清醒的過程。


    企業的成功經驗如此,個人的成功經驗也是如此(所以同誌們啊,成功學是要不得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在《思考,快與慢》中深刻剖析過這種“成功經驗”認知偏差的根源:人類的大腦無法妥善處理沒有發生的事情。


    事實上,很多實實在在發生過的重要事件中包含著眾多抉擇,這些抉擇會誘導你誇大技能的作用並低估運氣對最終結局的影響。


    那什麽樣的經驗值得學呢?盡管他人總結或分享的“成功經驗”存在著這麽大的認知偏差,但我們要更快成長的話,又不得不學習別人的經驗。怎樣辨別什麽樣的經驗值得學呢?


    有三個判斷標準:


    標準1:分享的人自己有沒有成功經曆?現在社會上有一個很詭異的事情是,很多分享“成功經驗”的人,自己壓根都沒這方麵的成功經曆。各大校外輔導機構給中小學生補課的老師,大部分都是兼職的大學生,而且很多人自己念書時成績就一般。如果自己當時就沒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又怎麽能給這些中小學生補習好呢。再比如,搭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風口冒出來的各路“創業導師”,有過成功創業經曆的幾乎沒幾個人。自己都沒真正幹成功過,再給創業營學員傳授創業“成功經驗”,含金量能有多高呢(改講“失敗的創業經曆”可能價值還更高些)


    標準2:成功經驗的範圍跨度有多廣?一個人擅長一個領域已實屬不易,更不必說幾十個領域了。如果一個人今天給你分享人力資源的管理,明天給你分享財務的管理,後天給你分享如何彈奏樂器,那麽對他的成功經驗你就要持保留態度了,必然有某些所謂的“成功經驗”隻是皮毛,缺少對本質規律的洞察。以這個標準,萬一哪一天我在知乎上不給你分享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相關的經驗,而給你分享如何育兒、如何談戀愛了,你就知道我的這個經驗不值得借鑒了。


    標準3:成功經驗是否過了有效期?經驗跟食品一樣,也是有有效期的。如果符合前兩個標準了,咱們接下來就要繼續了解:1他的成功經曆是什麽時候發生的?十年前的成功經曆拿到現在來,你要學習的就一定不能是表麵的做法,而是表麵下的底層規律和思維邏輯。2他現在是否仍然在做?他如果現在沒在做的話,那麽他的很多認知很可能就不能反映行業最新的情況了,你在借鑒時就要小心了。環境變了,時間變了,經驗有效的前提條件很可能就失效了。


    第一:短期、表麵的方式。


    短期、表麵的方式就是照抄照搬。照抄照搬不是不行,但現時、現地的條件一定要跟這個經驗的前提條件一致。比如你要在知乎上模仿某個大v迴答問題,至少要先看好你擅長的領域和他是否一致。別自己想做的是一個嚴肅的管理經驗分享號,結果模仿的是一個娛樂號,雖然發文是俏皮了、也很“互聯網”了,但老板、總裁、總監們全都跑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照抄照搬的經驗學習方式,雖然起初在某方麵能很快生效,但效果不會持久,而且也不具備可遷移性。


    第二,長期、根本的方式真正會從別人經驗中學習的人,學習的一定是經驗背後體現出來的底層規律。比如,社會或行業發展的大趨勢,商業利益互換的本質,人類社會的金字塔結構,人員績效正態分布的原理等,或者,對方經驗背後體現出的他的思考邏輯。比如,換位思考、框架先行、迭代、pdca等。以上,希望我們都能從他人的經驗中,走出自己的路。


    作為獨立政權,白帝秘境以及其他秘境幾乎很難下手。


    起碼陰謀專家王劍沒辦法。


    哪怕再如何說,白帝秘境與華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也缺乏武力進攻的合法性不是。


    政權的正當性是被治者對治者的認可,正當性的缺乏會增加統治成本,這個可以反映在維穩費用上。比如我大清時候的合法性,對於以前的大多數人來說,誰當皇帝對他來說都差不多,滿清的皇帝質量總體來比漢人政權並不見得差,滿清政權在合法性上的缺陷主要有兩點,強製改變漢人的風俗,以及大屠殺,但過幾代之後這兩點影響就不大了。


    當然對於士大夫而言,滿清政權的合法性在於他們接受了漢族的文化、儒家思想,允許他們參政,當然滿族作為少數,卻占有更多、更重要的職位,所以其合法性較漢人建立的政權肯定要差一些,不過本來就不是按照政治才能和品德來授予官職的,所以這些對最底層的百姓來說意義不是很大。


    國家有三個必須的因素,即領土、人口和政權。


    很顯然,秘境人這三件都有。


    領土,通常認為包括陸地、水域及其空間。領土是立體的。領土是國家最根本的因素,是國家首要的因素。人權鬥士可能立刻跳出來反對,說人才是國家最根本的因素。我問一下,沒有土地、沒有水,人在哪裏生存?又如何生存?沒有生存,談什麽人權?任何國家,存在與發展的最根本條件就是領土。世界曆史上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戰爭,有一半以上是為了爭奪領土。


    領土中最重要的是陸地。因為,土壤是人類生存所需物資的重要依賴。陸地包括表麵、土壤和地表以下若幹深度。究竟地下多少深度範圍屬於國家領地?本人真不知道。目前,人類能夠開采到的石油、煤、鐵礦、黃金、鑽石等,好像還沒有引起領地爭議。所以,好像沒有哪個國家認為有必要確定一個深度範圍。水域是陸地的延伸,特別是河流、湖泊、內海,直接依賴於陸地,海洋範圍也是由大陸架、島嶼延伸產生的。


    空間是陸地、水域向上垂直的部分,究竟向上延伸多少高度?本人也不知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鬥在魔法世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臉壞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臉壞笑並收藏戰鬥在魔法世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