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br></br>太師雖隻比太子太師少兩個字,但差別甚大,太師三公之首,為正一品,是和丞相,太尉一個級別的。. d t. c o m高祖在時,曾設太師一職,隻是當時的太師宇文費為一代鴻儒,厭惡朝爭,主動辭去了太師之職。這才形成了東漢後來的政治格局,也就是丞相主政,太尉主軍。若是宇文費並未如此,三公鼎立的話,那後來的東漢曆史,就此改寫也說不定。多一個太師製衡,這個延續了近千年的帝國,也許苟延殘喘的時間更長。</br></br>太子太師是從一品,比太師低上一些,但手中的權利,卻相差不以道理計。太子太師隻負責太子日常教誨,權責怎能和三公之首的太師相比?這聖旨一出,吳明麵色又是一變,太後吳明的遲疑,在一旁解釋道:“吳太師,兩軍合二為一,肯定需一個強力的人來統領。楊將軍能力是有,但威信那及你之萬一,中西健兒也不一定服他管。而本宮一介女流,若是政事還可勉強一試,軍事卻一無所知,真若指手畫腳,也隻有添亂的份。”</br></br>盡管吳明滿肚皮不滿,卻也清楚太後說的是實情。兵權貴一,中西和朝廷大軍,同屬一個陣營,卻又互相提防。以這種狀況,焉能打下京都?太後定也一點,才借軒轅複之事,把自己拱到太師的位置上。目的其實也不難猜,就是想讓中西在京都攻城戰中出死力。</br></br>第三次漢寧之戰前夕,自己得封定國公,與此情此景何其相似。可太後過河拆橋,在事後把自己遣迴了中西,而改封楊雄為北伐主帥。雖然自己根在中西,對這主帥也沒什麽興趣,但卻值得警醒。</br></br>得封太師,吳明本應興高采烈,可想到以前種種,以及這裏麵的彎彎繞,他如何高興得起來?但太後都把話說到這份上了,吳明這太師之位,是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了。他想了想,沉聲道:“不論是太師,抑或太子太師,臣都可以答應娘娘。但娘娘也需答應微臣三個條件。否則,臣寧背負欺君之罪,也不會接旨。”</br></br>這是討價還價了,以中西的實力,的確有這個資本。其實吳明如此做,已算抗旨不遵,但太後也匪不知變通之人,她掃了手持聖旨,尷尬而立的小柱子一眼,沉聲道:“太師請講。”</br></br>如今吳明還未接旨,她就以“太師”稱之,如此篤定的叫著,其實也是給吳明壓力,意思你可別把條件開得太高,以免兩人都下不了台。吳明麵無表情,也是沉聲道:“敢問娘娘,陛下這段時間,是否一直跟臣住在一起?”</br></br>“自然,皇上拜師,為你造勢隻是目的之一,最最重要的,其實還是學習。本宮希望陛下能跟著你,親身感受下戰場的殘酷,為將來主政積累經驗。”</br></br>太後如此做,並非心血來潮,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一國之君,若是明白此等道理,自是百姓之福。吳明心下鬆了口氣:“如此,臣的第一個條件。就是在此期間,太後不得幹涉微臣行止,陛下必須在臣軍營,時刻不離左右。”</br></br>太後想了想道:“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這一點,本宮可以答應。”</br></br>太後也清楚言傳身教的重要性。吳明暗自點頭,繼續道:“兵權貴一,攻城期間,臣希望軍中隻有我一個人的聲音。”</br></br>禦駕親征,自可以極大激勵士氣,但弊端也是顯而易見。上頭有個太後盯著,身旁再跟著個皇帝,若是戰事膠著,他們橫插一腳,那到底該聽誰的?曆史上,因外行指揮內行而導致慘敗的事例舉不勝舉,吳明可不想重蹈覆轍。</br></br>太後笑了起來:“自知之明,本宮還是有的,否則,也不會讓陛下拜你為師了。吳卿但請放心。攻城期間,一切以你為主,本宮頂多建議,但決定權仍然在你,絕不以身份壓之。”</br></br>最後一點了,吳明又跪了下來,連聲音也低沉下去:“娘娘,臣對社稷之心,唯天可表。雖知說之無益,但還是有些忍不住。”</br></br>太後連忙將他扶起,訝然道:“吳卿你說。”</br></br>她剛才與吳明交談,要麽以太師稱之,要麽直唿其名,大見生分。眼見吳明提的兩個要求不算過分,卻又改口稱之吳卿了。客的變臉之術,太後已深得個中三味。吳明低聲道:“若將來真有變故,隻希望太後能相信臣,相信臣的一片赤誠。臣不論做任何事,從長遠來說,都是為皇上安危做想,為軒轅氏血脈做想。”</br></br>吳明這話,初聽起來時在表忠心,但細細品味,則又不盡然。這次輪到太後吃驚了,她腦中念百轉,仍不明白吳明話中之意。隻得歎息道:“吳明,我現在孤兒寡母,不相信你,還能相信誰,本宮答應你就是。”</br></br>正是她口中的孤兒寡母,讓前丞相祝淮栽了個大跟頭,吳明可不會上她的當。隻是低聲道:“如此,臣先謝過太後了。”</br></br>諸事已畢,太後大概也累了。她瞄了軒轅複一眼:“皇上,這段時間好好呆在太師身邊,母後就不能天天陪你了。”她將軒轅複的手交到吳明手裏:“太師,一切拜托了。”</br></br>手上牽著的,畢竟一國天子。吳明大不自然,偏生無法拒絕,行了一禮道:“臣明白。”</br></br>夜風中,太後輕聲一笑,似乎覺得吳明的樣子甚是有趣,她打了個嗬欠道:“這幾天緊趕慢趕,可把本宮累壞了。現在把一切身家都交給吳卿折騰,本宮也放心啦,不行了,得先找個地睡上一覺。”</br></br>小柱子和兩個宮女連忙跑過來攙扶,太後踩著人墩上了馬車,在小柱子的“娘娘起駕”聲中,豪華馬車再次啟動,絕塵而去。</br></br>眾人伏地恭送,等馬車走得遠了,才紛紛爬起來。楊雄領著一大幫朝廷武將圍過來,先向軒轅複行了君臣大禮,這才麵向吳明,笑嗬嗬的行了一禮道:“太師在上,屬下等有禮了。”</br></br>他口氣中,不無玩笑的成分。但吳明卻大是感動,楊雄本是北伐主帥,太後欲封自己為太師,主持京都攻防戰,肯定得顧忌其感受,征得他同意。而楊雄對此事的態度,不用說吳明也猜到了大半。多半是他向太後陳訴了兵權貴一的重要性,主動讓賢,才有今天這局麵。</br></br>吳明連忙扶起了他,麵色卻鄭重無比:“楊兄,謝謝你了。”他雖未明言,但楊雄心思玲瓏,豈會不知吳明話中之意,聞言也是麵色一正:“吳明,恢複河山,也是我楊雄畢生所願,你如此說,我可要生氣了。你若真感謝我,那就好好打好這場戰爭,爭取畢其功於一役。”</br></br>他若以太師稱唿吳明,這話反有些虛假。如今直唿其名,卻是真性情的體現。吳明和他相識於十幾年前,兩人在陰差陽錯之下,份屬不同陣營,卻是肝膽相照的好友。雖然他是太師,楊雄直唿其名,已屬大不敬,但吳明卻不可能端著架子斥責楊雄僭越之罪。他反手握住楊雄手道:“好!”</br></br>雖僅一個字,卻簡短有力,更似鏗鏘之音。兩人就這麽靜靜握住對方的手,沉默良久。</br></br>※※※</br></br>早在兩年前,楊雄就被太後提到從二品的征北將軍,以適應其北伐主帥之職。雖然大軍的統帥是吳明,但他對朝廷的部隊卻不熟悉,那可能憑空指手畫腳,所以具體執行,仍以楊雄為主。如今剛到京都,軍隊還有很多的事要忙,他自然不能在這久呆,又和吳明閑聊了幾句,就告辭而去。</br></br>吳明轉過頭,對一旁的軒轅複道:“皇上,會騎馬嗎?”</br></br>軒轅複雖僅十一歲,但長得猿臂蜂腰,身材頎長,站在吳明身邊,竟有齊肩之平。吳明本就生得高大,軒轅複這高度,少說也有六尺。要不是身材羸弱,倒和成人沒甚區別。他抬頭明一眼,麵色大不自然:“會一點點。”</br></br>會一點點,那就是能騎了。吳明點了點頭,對身邊的陸匯道:“去牽匹馬來,我要和皇上騎馬迴營。”</br></br>中西軍取得大阿之捷的文書到來沒多久,又從前線傳來北漢主動撤軍的消息。太後欣喜若狂,因為她知道,等候多年的契機終於出現。南漢兵圍京都已成定居,隻要攻下此地,他恢複河山的宏願,就已完成大半。於是得到這個消息後,她就帶著軒轅複,馬不停蹄的朝北方趕,這也是朝廷大軍遲到的主因。可南寧到京都,路途遙遠,軒轅複養尊處優,幾時受過這種苦,這一路顛簸下來,可把他折騰慘了。</br></br>太後在時,他還不敢吭聲,如今就吳明一人,自然沒了顧忌,想也不想就搖頭拒絕:“騎馬太累,我才不騎呢。來人,給朕備車。”</br></br>大概為皇帝安危擔憂,太後雖帶走了一大群太監宮女,但仍留了一大群禁衛。聽得皇帝吩咐,其中兩人應了聲,就要返身準備,那知吳明卻喝道:“不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指南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思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思語並收藏指南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