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這下,中南半島的事情,才總算告一段落。


    雖說緬甸與暹羅,依然保持戰爭狀態。但這種局麵,是最符合大明預期的。所以和平談判,在不算圓滿卻相對圓滿中結束。夏冰的精力,也很快投入到印度和談上。


    和中南半島的和平談判相比,印度的談判要簡單得多。雖然談判開始的時間,比中南半島要晚了一個多星期。但取得的進展,卻是突飛猛進的。


    當然,這不是因為各國放棄了很多成見,達成了很多共識。也不是各方勢力都很實在,容易說話。而是談判的節奏,主要掌握在大明和英國手中。


    所謂明人不說暗話。英國已經知道了大明是這些地方勢力的幕後推手,所以談判一開始,就把注意力放到大明身上。對於其它邦國的要求,則完全不理會。


    本來大明是以觀察員國、調解國的身份參與的,但在英國三番五次的強迫下,不得不走到台前。也是英國想節約時間,早點結束印度的戰事。


    畢竟英國本土在流感的肆虐下,損失慘重。綜合國力,也受到了極大削弱。對於海外殖民地的掌控,更是衰弱到了極點。因此很需要時間,穩定當前的局麵。並以最快的速度,給本土支援物資。


    不然以英國荒廢工商業,根本養不活國內的民眾。


    而印度殖民地作為英國最大的原料生產力,最大的商品傾銷市場,自然成了英國最重要的物資補給地之一。


    為此,馬戈爾尼代表英國,願意以當前的停戰線,與大明劃分勢力範圍。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大明再裝清白,就讓人笑話了。


    對此,邁索爾、馬拉塔、曼尼普爾、阿薩姆、阿拉幹等地方勢力,是沒有任何反對意見的。即使有,也會藏在心裏,不敢表露。畢竟反英之戰,本就是由大明推動,大明支持,大明策劃的。


    那麽多的火器、糧草,在大明的指示下,源源不斷的運到他們手中。然後分給每一個參戰士兵,讓他們用手裏的火槍與大炮,殺死敵對的英軍與數量龐大的仆從軍。


    否則的話,無論是邁索爾還是阿拉幹,或者任何一個邦國或地方勢力,都不可能和英國叫板。


    也是英國的手段太高明了!


    第一個是武力。以先進的火槍隊為依托,給這些地方勢力,帶來巨大的傷亡。雖然邁索爾等國,也在大明的幫助下,組建了火槍隊。但英**事素養、戰鬥經驗,是從近百年的歐洲之戰,汲取到的。


    所以對於這些相對封閉、落後的邦國來說,英軍具有無與倫比的先天優勢。就算是炮灰,英國也不比任何一個地方勢力少。就算控製了印度將近二分之一版圖的馬拉塔聯邦,也組建不出這麽多的炮灰部隊。


    第二個就是英國的分化政策。如果兩相比較的話,英國的分化政策比純粹的武力更甚。因為印度自莫臥爾帝國衰落以後,就呈分裂的態勢。各個地方勢力,都妄圖吞並其它的邦國。


    這就像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一樣,內部都打成了一窩粥。所以英國分化起來,也輕而易舉。


    並且印度向來都是多種族的國家,又因宗教信仰,劃分成不同的群體。數量最龐大的是印度教。雖然在莫臥爾帝國的統治下,印度教並不占統治地位。


    但千百年來,印度教形成的四個種姓階級,卻是印度賴以統治的根本。以致莫臥爾帝國的上層都是穆斯林的情況下,也依然用印度教來維護自己的統治。


    第二個是穆斯林,在孟加拉、印度河流域,占了很重的比例。他們和印度教徒的衝突,雖然沒有後世那樣激烈。但拋棄偏見,和平相處,也是不可能的。


    又因莫臥爾帝國,長期實行宗教歧視政策。除了穆斯林,其它教徒都要繳納信仰稅。而印度教徒,又是收稅最多的群體。久而久之,穆斯林群體在壯大的同時,越發加深與印度教的隔閡。


    尤其是統一了全印度的莫臥爾奧朗則布大帝。作為一個狂熱的穆斯林教徒,他對除穆斯林以外的教徒,瘋狂打壓與迫害。本就沉重的信仰稅,也被提高到無以複加的地步。


    擁有最多人口的印度教徒,自然是其迫害的最大群體。使得印度教徒,越發仇視穆斯林。


    所以在奧朗則布死後,封建落後,族群敵對的莫臥爾帝國,迅速分崩離析。


    第三個則是錫克教。主要集中於旁遮普、孟買、德裏等地。它是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融合體。雖是新的,但教義有很多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影子。


    直到不斷的改革,才真正的發展成全新的錫克教。


    由於它反對男尊女卑,倡導平等、友愛,所以很受底層百姓的歡迎。這就像清國的白蓮教,由於最終的教義就是讓信徒有衣穿、有飯吃、有田耕,因此百分之九十九的信徒,都是掙紮在溫飽線上的貧民。


    這使得錫克教的發展,十分迅速。就是外來的基督教,都能分庭抗禮。但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影響太過廣泛,曆史又太過深遠。再加上民眾基礎,十分牢靠。所以十六世紀產生的錫克教,並不能做到白蓮教那樣,一發不可收拾。


    也是華夏曆史上,宗教從來都不是統治者用來維護統治的工具。且廣大的漢人,對信仰都抱有極大的功利主義。因此信仰就像吃喝拉撒,十分隨便。


    發展成一個以宗教為代表的緊密族群,也就難度很大。


    不過到底是有民眾基礎,又滿足了廣大底層百姓的需要。所以錫克教,在印度教與伊斯蘭教這兩座大山中,占了一席之地。


    像旁遮普地區,就發展成了錫克人的傳統根據地。如若按照原曆史的發展,等到1799年,就會建立一個不可小視的錫克帝國。


    除此以外,印度還有佛教、巴哈伊教、耆那教等不同的教派。他們所代表的的群體,又和其它教派,有所衝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雄起澳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做的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做的事並收藏雄起澳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