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待南洋的消息,傳迴大明本土。總統楊崇,立即宣布全國,大假三天。同時對移民法頒布之前,也就是去年九月份之前的移民,給予一定的國籍考試加分權。並且對部分囚犯,進行赦免。
按照規定,隻要語言、風俗兩門考試達到五十分的成績,就可以自動獲得最基本的大明國籍。這讓很多得到消息的移民,都喜不自勝。像王餘年一家,就高興得眼淚都要掉出來了。
其實以王餘年之前的身份,他們一家,是完全沒必要為國籍一事發愁的。但自從上半年,發生了‘王家’的案子後,所有王家八代以內的親屬,都遭受牽連。
就算他和王家家主不睦,也很難避開池魚之殃。不僅連情報司處長的肥差丟了,還差點被流放到安東、安南、安北三大行省。
要知道,在民間。南北東三大海外省,可是被稱為最蠻荒的省份。這裏麵,以安北省最甚。那裏的食人族,到現在都沒消停。一不留神,就很可能被捉去吃了。並且當地還經常發生地震、火山噴發,被譽為神棄之地。
除了犯事的囚犯,以及受官方強製分派的新移民。其它人,寧願去熱瘴之地的新華省,也不願去那裏待著。
稍次的是安東省。雖然沒有食人族的威脅,但三大珍珠群島的海域麵積,實在太過廣闊。各個島嶼之間,隔得又很開。如果移居那裏,三五個月,都看不到旁人。
要是有個頭疼腦熱的,基本就隻能聽天由命了。所以要麵對的天敵,是更不可捉摸的天數。
最後就是安南省。這地方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種下去的小麥,極容易成活。可惜這裏人稀地廣,到處都是蠻荒叢林。要從外界得到點什麽物資,那是極困難的。
平時除了大明官方的商船,會定時運送一些物資外。基本沒有私人商船,會去安南省采買。
因此直到現在,安東省都還處在未開發的原始狀態。
王餘年一家,能避開這三個條件極差的海外省,也是一種幸運。但留下來的地方,卻是本土最落後的新華省。並且因國籍被取消的原因,他們一家在生活上,過得十分拮據和落魄。
當下王餘年正在地裏,辛苦的種著甘蔗。雖然天空陰沉沉的,還下著小雨,但他仿佛猶然未覺似的。光著膀子,彎著腰身。兩手,就隻顧著往土裏種甘蔗苗。
也不怪他這麽辛苦!自從丟了差事,搬來這裏後。全家七口人,就全指望地裏這點莊稼了。好在大明向來地盤大,土地多。每個人所分得的田地,也自然多。
又因新華省,向來人不多。地方政府,給每戶人家的土地,就比上級所指示的,要多上一到兩成。像他家,男丁有他和他父親,每人有二十畝水田,四十畝林地。婦人有他妻子和他母親,每人有二十畝水田,三十畝林地。三個十六歲以下,未成年的孩子,也各有十畝水田,十畝林地。
這一加起來,他們家就有一百一十畝水田,一百七十畝林地了。若是放在清國,有這麽多地,他們家就吃穿不愁,做夢都能笑醒。可這是大明,基本每戶人家,都有很多田地。並且因耕種麵積太廣的原因,一戶人家,很難把土地耕種完。
再加上很多地方,都是從未耕種的土地。所以初來乍到的情況下,就必須開荒。這可是一個體力活,王餘年一家人齊上陣,花了二十三天的工夫,也隻開墾出十畝多的水田。
至於林地,就直接任其長草了。
幸而地方政府還是通情達理的。雖分派了這麽多田地,但也沒讓他們,馬上就種上莊稼。而是留出了一年的時間,讓他們慢慢開荒。並且在閑的時候,地方政府和駐守的軍隊,也會下鄉,幫人開荒。
不過王餘年隻來了不到三個月,分配的田地,又比較偏遠。所以像這種幫忙開荒的好事,卻是一次都沒碰到。
對此,他也不在意。反正能留在大明本土,和家人生活在一起,他就心滿意足了。尤其是在經曆了流放的事情後,很多東西,他都看開了不少。
因此對於當下的生活,他倍感珍惜。
這樣的心境,使得他忙活起來,也越有幹勁兒。
正是這時,田埂上,遠遠跑來一個半大小子。穿著寬鬆的背心,大喊大叫道:“阿爹!阿爹!娘親喊你迴家吃飯了!”。依照大明官方製定的規範性稱唿,孩子稱父母應該是‘爸爸、阿爸、阿媽、媽媽’之類。
但很多習慣,不是那麽容易改的。且大明隻對華人之外的族群,要求比較嚴格。所以華人內部,就並沒有徹底的執行下去。
王餘年的家裏,也依然遵循舊稱。
聽到熟悉的聲音,他立即抬起頭來。咧嘴一笑,大聲迴應道:“好好好!我把這塊地種完,就迴家吃飯。”。說著,就繼續埋頭種起甘蔗來。
但很快,他身旁就多了一道矮小的身影。也學著他的動作,往地裏種著甘蔗。王餘年馬上心裏一暖,但麵上,還是強裝嚴肅道:“你在這裏幹什麽?別把手髒了。
快迴去寫字,讀書才有大用處唄。”。自大明推行公務員製度以來,學曆,就成了第一道門檻。並且在實際生活中,隻要會讀書寫字,薪資水平,就比常人要高。
所以這使得大明社會,普遍重視教育。
再加上大明官方,也對教育這一塊,下了大力氣。不但實行六年義務教育製度,還對部分成績優異的學生,發放獎學金。像王餘年家的三個孩子,除了最小的隻有三歲,達不到入學條件外。其它兩個八歲、九歲的孩子,都分別上了三年級和四年級。
由於先前在新山那邊,接受過更好的教育。所以遷到新華省以後,兩個孩子的成績,都非常喜人。並且因家裏遭了變故的原因,兩個孩子,也十分刻苦認真。
像那獎學金,就基本沒落下。盡管每個人,一個學期隻有五十華元。但加起來,也有一百。
他們一家剛遷來的那會兒,家產基本都被充公了。若不是靠著微不足道的積蓄,以及這點可憐的獎學金,他們還真支撐不過來。
每每想到這,王餘年就非常感慨和愧疚。
畢竟這獎學金,是給孩子們的。可歎他這做父母的,還要拿孩子的錢來補貼家用。因此平時,他都不讓孩子下地。
這樣的話,也好緩解他心中的愧疚之情。
(稍後還有兩更,遵守昨天約定。謝謝靜靜的書呆、黃薯、願得一心人、好人好夢、深紅色的小熊、秦漢唐明、李毫等書友們的支持與體諒。)
待南洋的消息,傳迴大明本土。總統楊崇,立即宣布全國,大假三天。同時對移民法頒布之前,也就是去年九月份之前的移民,給予一定的國籍考試加分權。並且對部分囚犯,進行赦免。
按照規定,隻要語言、風俗兩門考試達到五十分的成績,就可以自動獲得最基本的大明國籍。這讓很多得到消息的移民,都喜不自勝。像王餘年一家,就高興得眼淚都要掉出來了。
其實以王餘年之前的身份,他們一家,是完全沒必要為國籍一事發愁的。但自從上半年,發生了‘王家’的案子後,所有王家八代以內的親屬,都遭受牽連。
就算他和王家家主不睦,也很難避開池魚之殃。不僅連情報司處長的肥差丟了,還差點被流放到安東、安南、安北三大行省。
要知道,在民間。南北東三大海外省,可是被稱為最蠻荒的省份。這裏麵,以安北省最甚。那裏的食人族,到現在都沒消停。一不留神,就很可能被捉去吃了。並且當地還經常發生地震、火山噴發,被譽為神棄之地。
除了犯事的囚犯,以及受官方強製分派的新移民。其它人,寧願去熱瘴之地的新華省,也不願去那裏待著。
稍次的是安東省。雖然沒有食人族的威脅,但三大珍珠群島的海域麵積,實在太過廣闊。各個島嶼之間,隔得又很開。如果移居那裏,三五個月,都看不到旁人。
要是有個頭疼腦熱的,基本就隻能聽天由命了。所以要麵對的天敵,是更不可捉摸的天數。
最後就是安南省。這地方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種下去的小麥,極容易成活。可惜這裏人稀地廣,到處都是蠻荒叢林。要從外界得到點什麽物資,那是極困難的。
平時除了大明官方的商船,會定時運送一些物資外。基本沒有私人商船,會去安南省采買。
因此直到現在,安東省都還處在未開發的原始狀態。
王餘年一家,能避開這三個條件極差的海外省,也是一種幸運。但留下來的地方,卻是本土最落後的新華省。並且因國籍被取消的原因,他們一家在生活上,過得十分拮據和落魄。
當下王餘年正在地裏,辛苦的種著甘蔗。雖然天空陰沉沉的,還下著小雨,但他仿佛猶然未覺似的。光著膀子,彎著腰身。兩手,就隻顧著往土裏種甘蔗苗。
也不怪他這麽辛苦!自從丟了差事,搬來這裏後。全家七口人,就全指望地裏這點莊稼了。好在大明向來地盤大,土地多。每個人所分得的田地,也自然多。
又因新華省,向來人不多。地方政府,給每戶人家的土地,就比上級所指示的,要多上一到兩成。像他家,男丁有他和他父親,每人有二十畝水田,四十畝林地。婦人有他妻子和他母親,每人有二十畝水田,三十畝林地。三個十六歲以下,未成年的孩子,也各有十畝水田,十畝林地。
這一加起來,他們家就有一百一十畝水田,一百七十畝林地了。若是放在清國,有這麽多地,他們家就吃穿不愁,做夢都能笑醒。可這是大明,基本每戶人家,都有很多田地。並且因耕種麵積太廣的原因,一戶人家,很難把土地耕種完。
再加上很多地方,都是從未耕種的土地。所以初來乍到的情況下,就必須開荒。這可是一個體力活,王餘年一家人齊上陣,花了二十三天的工夫,也隻開墾出十畝多的水田。
至於林地,就直接任其長草了。
幸而地方政府還是通情達理的。雖分派了這麽多田地,但也沒讓他們,馬上就種上莊稼。而是留出了一年的時間,讓他們慢慢開荒。並且在閑的時候,地方政府和駐守的軍隊,也會下鄉,幫人開荒。
不過王餘年隻來了不到三個月,分配的田地,又比較偏遠。所以像這種幫忙開荒的好事,卻是一次都沒碰到。
對此,他也不在意。反正能留在大明本土,和家人生活在一起,他就心滿意足了。尤其是在經曆了流放的事情後,很多東西,他都看開了不少。
因此對於當下的生活,他倍感珍惜。
這樣的心境,使得他忙活起來,也越有幹勁兒。
正是這時,田埂上,遠遠跑來一個半大小子。穿著寬鬆的背心,大喊大叫道:“阿爹!阿爹!娘親喊你迴家吃飯了!”。依照大明官方製定的規範性稱唿,孩子稱父母應該是‘爸爸、阿爸、阿媽、媽媽’之類。
但很多習慣,不是那麽容易改的。且大明隻對華人之外的族群,要求比較嚴格。所以華人內部,就並沒有徹底的執行下去。
王餘年的家裏,也依然遵循舊稱。
聽到熟悉的聲音,他立即抬起頭來。咧嘴一笑,大聲迴應道:“好好好!我把這塊地種完,就迴家吃飯。”。說著,就繼續埋頭種起甘蔗來。
但很快,他身旁就多了一道矮小的身影。也學著他的動作,往地裏種著甘蔗。王餘年馬上心裏一暖,但麵上,還是強裝嚴肅道:“你在這裏幹什麽?別把手髒了。
快迴去寫字,讀書才有大用處唄。”。自大明推行公務員製度以來,學曆,就成了第一道門檻。並且在實際生活中,隻要會讀書寫字,薪資水平,就比常人要高。
所以這使得大明社會,普遍重視教育。
再加上大明官方,也對教育這一塊,下了大力氣。不但實行六年義務教育製度,還對部分成績優異的學生,發放獎學金。像王餘年家的三個孩子,除了最小的隻有三歲,達不到入學條件外。其它兩個八歲、九歲的孩子,都分別上了三年級和四年級。
由於先前在新山那邊,接受過更好的教育。所以遷到新華省以後,兩個孩子的成績,都非常喜人。並且因家裏遭了變故的原因,兩個孩子,也十分刻苦認真。
像那獎學金,就基本沒落下。盡管每個人,一個學期隻有五十華元。但加起來,也有一百。
他們一家剛遷來的那會兒,家產基本都被充公了。若不是靠著微不足道的積蓄,以及這點可憐的獎學金,他們還真支撐不過來。
每每想到這,王餘年就非常感慨和愧疚。
畢竟這獎學金,是給孩子們的。可歎他這做父母的,還要拿孩子的錢來補貼家用。因此平時,他都不讓孩子下地。
這樣的話,也好緩解他心中的愧疚之情。
(稍後還有兩更,遵守昨天約定。謝謝靜靜的書呆、黃薯、願得一心人、好人好夢、深紅色的小熊、秦漢唐明、李毫等書友們的支持與體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