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翰處或有異變,然殿下奉詔出征,不正是要收複潼關嗎?殿下甫一出征便立此殊功,堪比太宗皇帝!”裴誠最先反應過來。
“然也!”李亨聞之大喜,舉臂高唿:“列祖列宗保佑,敵將授首,潼關安然無恙,隨某出征者,人人有賞!”
“殿下千歲!”喜出望外的北衙禁軍振奮不已。
“班師迴京,覲見陛下!”李亨得意洋洋,他仿佛穿越時空,體會到太宗吮高祖乳、號慟久之的心情。
待李亨返迴時,本混亂不堪的長安城已因接連兩道捷報和久違的平安火平息下來,不少民眾跪在街頭,歡慶太子“凱旋”。
“愚蠢的黔首,渾不知悲喜皆由吾操縱。”李亨心生執掌天下、駕馭萬民的快感。
可汪洋恣肆的快感不過持續片刻,便被冰冷的銅牆鐵壁擊碎。離京出征前,李亨特意留陳玄禮、李靜忠等率龍武軍以拱衛之名圍緊大明宮,他本欲攜“大勝”之威逼李隆基禪位,孰料不過數個時辰的功夫,龍武禁軍圍困大明宮的防線竟被沙陀軍與飛龍禁軍裏應外合鑿開缺口。
陳玄禮擔心攻守易勢,被飛龍禁軍反包圍,不得已退守太極宮北的西內苑,與張守瑜、骨咄支、同羅蒲麗等將對峙。龍武軍稍一退卻,飛龍禁軍便出丹鳳門驅散渾水摸魚、借機滋事的暴民,高力士則親自出麵宣讀聖人詔書,勸宗室子弟、朝堂官員返家。
眾人見太子旗開得勝、潼關安然無恙,也無理由再聚在宮闕之外,三三兩兩散去,被洶湧湍急的民意困了一夜的宮禁終於恢複些許往日威嚴。
“混賬,駐守西郊的沙陀部隻有一千騎,怎會掀起如此風浪!?”臨時改道來到西內苑的李亨不便朝盟友陳玄禮發火,隻得將怒氣一股腦潑向李靜忠。
“天雷!”李靜忠鬼哭狼嚎道:“殿下,素葉軍中有精通妖法的術士,所過之處,電閃雷鳴!”
“妖術?!”李亨一頭霧水。
“稟殿下,與沙陀部同來的素葉鏢師突然拋出上百寒瓜大小的鐵球,落地即爆,其聲如雷,數尺之內非死即傷。兒郎們從未見過此物,驚駭萬分,遂被其偷襲得手。”陳玄禮解釋道。
“世上竟有此物?!”李亨將信將疑。
“王霨不知輕重也就罷了,更可惡的是,北庭留後院的士卒也以勤王之名趕來,驅逐龍武禁軍……”李靜忠咬牙切齒道。
“殿下,某竭力勸北庭留後院的兵馬退去,可……可他們說奉家父之命勤王,根本不聽吾勸……”期期艾艾的王珪一臉羞愧。
“可恨……”李亨一拳砸在瓊堆玉砌的梨樹上,花瓣紛落如雪。
惡雨急風浪作堆,潛流暗湧漩為洄。
北城劍拔弩張,太子騎虎難下之際,城南曲江池畔的素葉居別院中,李夫人、張夫人、泉夫人、阿史那霽昂、高雲帆、高雲溪、王緋、沈珍珠等在擔驚受怕中熬過漫長的一夜。一行人中,唯有阿伊騰格娜始終從容淡定,柳蕭菲則持劍在別院前庭足足守望一宿,護翼眾人。
他們本在大明宮外等待阿史那雯霞入宮帶素葉郡主出來,齊赴西郊素葉莊園。不料阿史那姐妹與阿伊騰格娜商議過後臨時變卦,請左監門衛兵曹參軍張德嘉出手助眾人走宮禁夾城遠離紛亂如麻的北城,躲入曲江別院。
期間別院外曾有簇簇車馬聲和送行聲,耳聰目明的李夫人隱隱察覺此行有點詭異,霄雲、雯霞和阿伊騰格娜似乎隱瞞了些什麽,否則何必平白無故更改路線,而本應護送眾人的兵馬去依然向西而去。但小娘子們個個緘口不言,李夫人也就不便多問,畢竟當下她更在意的是子女的安全,從分離時的情形看,西郊之行當不太平。
而李夫人不知道的是,長女已平安抵達素葉莊園,庶女阿史那雯霞卻被李定邦劫持北上,距離長安城越來越遠……
北上途中,李定邦與河中留後院兵馬匯合,收到來自拓枝城的最新密信。
“恭喜小娘子,汝多了位弟弟。”李定邦將密信遞給悲不自勝的阿史那雯霞:“阿史德夫人喜得麟子,節帥命某速返拓枝城……”
“那霽昂……”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霽昂郎君既然鐵了心要留在長安,也隻能隨他去了,隻是日後遭受磨難之時,不知霽昂郎君是否會心生悔意。”李定邦無奈攤手道。
“父親大人……”阿史那雯霞潸然淚下,不知是為弟弟得償所願而喜,還是為父親的薄情寡義、鐵石心腸而悲。可無論如何,父親始終是世上最疼愛自己的人……
三月初四中午時分,王思禮逆流而上抵達蒲津渡口時,發現素葉軍校尉南霽雲已搶先一步橫渡大河,占領兩岸渡口。
兩軍拉開架勢對峙,卻均萬分謹慎,並未交兵。兩日後,王正見在馬璘護衛下,率五百輕騎風塵仆仆抵達蒲津渡,進入京畿,直奔長安而去。南霽雲旋即退迴大河東岸,將西岸渡口還給隴右軍。
此時聖人與太子各自擁兵對峙已鬧得沸沸揚揚、天下皆知,隻不過雙方尚未徹底撕破臉皮。聖人稱受到暴民驚擾,臥床靜養;太子則言出征途中墜馬受傷,正在東宮養病。父與子、君與臣,互不相見,宮內外的兵馬卻皆枕戈待旦,不敢有絲毫馬虎,隻是兩軍兵力相當,各有顧忌,急切之間,均奈何不得對方。
聖人與東宮公開角力,令天下側目,長安城中百萬民眾日夜擔憂,不知這幕大戲將如何收場,叛軍是否會再次趁亂強攻潼關,以至於虢國夫人的屍首現於曲江池、壽王李瑁受驚病歿等平日裏足以驚天動地的消息竟無幾人關注。
迴紇、吐蕃、南詔等部對長安城中的變亂均已有所耳聞,竊喜不已。親曆政變之夜的吐蕃使者恩蘭?達紮路恭逃離長安後迴首東望:“大唐內爭不斷,收複九曲、攻克石堡之日不遠矣!”
哥舒翰見局麵燙手,以叛軍襲擾不斷為由,龜縮潼關,置身事外,太子明白逼聖人退位的良機已逝,也打消了令其進京相助的念頭。臨時鎮守藍田關的崔圓則整頓兵馬,躍躍欲試收複武關,日日捷報不斷,仿佛城內刀光劍影與其毫無瓜葛。
遠在雲州的李光弼接到勤王詔書本欲返京,不料朔方節度副使郭子儀急報,靈州北的迴紇汗國異動頗多,三月初六竟悍然出動數千兵馬扮作馬匪闖入邊境,接應數支商隊返迴漠北。李光弼聞弦歌而知雅意,忙將邊境軍情密報聖人與太子,並言朔方軍夾在雲州叛軍與迴紇部之間,形勢嚴峻、無法輕動。
屢有佳績的素葉軍軍使王霨,據說曾率軍襄助太子、救援潼關,可之後再無動靜。有人說他被哥舒翰軟禁,也有人說他是擔心叛軍攻城,待在潼關修葺軍械……
手握重兵的邊帥之中,唯有王正見在勤王詔書抵達前便義無反顧返迴長安,跳入深不見底的朝爭漩渦。進京後,王正見孤身進宮麵聖,與李隆基長談半日後又赴東宮拜見李亨。
是日,藍田城傳來噩耗,身負重傷的樞密使高仙芝不治而亡。向時,高封二將獨身守藍田、退叛軍的義舉已被素葉居和公孫門傳的四海皆知,長安民眾無不感其恩德,縞素慟哭!
李隆基下詔廢朝三日,為之舉哀,追贈高仙芝為營州郡王、封常清蒲國公、高雲舟為雲麾將軍,恩蔭高雲帆為從四品宣威將軍,並命太子親往藍田祭拜。
李亨收到詔書後立即出城,長安城內一觸即發的局麵旋即冰消雪融。
李亨尚未抵達藍田,李隆基的第二道詔書接踵而至,命其祭拜過高仙芝後移鎮華州,執掌平叛事宜。王正見則舉薦哥舒翰出任天下兵馬副元帥兼潼關防禦使,助太子平叛。
哥舒翰接到敕封詔書當日,素葉軍使王霨悄然率部離開潼關,前往西郊休整。
“不知進退之道、不明保身之術,王正見父子的死日不遠矣!”哥舒翰望著遠去的素葉軍旗,冷冷笑道:“太原王氏,氣數已盡!”
李亨抵達華州後立即上奏,請聖人攫升朔方節度副使郭子儀為河東節度使、劍南節度副使崔圓為節度使、北庭判官元載為副都護,免去北庭兼河東節度使王正見河東差遣,轉兼任江淮防禦使,以盡快收複武關,打通江淮向京畿轉運財稅、糧草的通道。
賞罰分明,方是為政之道。李亨甫一接手平叛軍務,除了為有功之臣請賞,便是嚴懲為非作歹之徒。原武關防禦使李定邦、葛邏祿小葉護謀剌思翰,勾結叛軍、偷襲華州的罪行已大白於天下,李亨以天下兵馬元帥的身份嚴令隴右、河西、北庭、安西、河中諸軍鎮緝拿二賊。河中節度使阿史那暘舉薦勤王兵馬不力,被李亨罰俸半年。
自幽燕兵亂,大軍雲集京畿,人吃馬嚼,耗費甚眾。本為朝廷財賦重地的河北、河南、河東三道或淪陷、或殘破,蜀中雖未經戰火,但為防備吐蕃、南詔入侵,能轉運長安的糧草甚是有限,唯有江淮富庶一如往昔,來自東南的錢糧頓成唐廷的命脈所在。
聖人深知收複武關刻不容緩,不僅準太子所奏,還敕封與李亨關係最為親密的永王李璘為江陵大都督,命其經蜀道赴江淮,募集兵馬,與王正見夾攻武關叛軍。
李璘臨行前入宮覲見聖人,父子二人在麟德殿中長談許久,說起病逝的壽王李瑁和死於亂軍刀下的盛王李琦,皆哀聲痛哭。
為盛王哀悼的不止其父兄,平盧節度副使、知留後事史思明本首鼠兩端,可盛王薨後,他心知從龍無望,遂斷了依附唐廷之心,聲稱太子違背人倫、逼父殺弟,誓師南下,滌清君側。而長安城中,盛王死於太子之手的流言也隨之而起,令李亨大為惱火。龍武禁軍四處緝捕,卻無法斬草除根。
不過為了麻痹朝廷,為自己留退路,史思明起兵同時派人秘奏李隆基,自陳不得已附逆,皆因長子史朝義陷入安祿山之手,不得不虛與委蛇,日後若有機會,定當反正雲雲。
平盧軍與範陽叛軍同流合汙,興兵南下,首當其衝的北庭軍不得不解了常山之圍,繞道河東返迴京畿。
被圍困多日的田承嗣不待休整,立即匯合南下的平盧軍,橫掃河北郡縣,恢複幽州與洛陽間的交通。好在王正見已提前警示顏氏兄弟,大部河北義軍跟隨建寧王李倓西進井陘,依托河東山川和關隘,暫時攔住叛軍西進步伐。
史思明抵達洛陽後,陪同大腹便便、雙目迷糊的安祿山在潼關外查看許久,直言強攻險關殊為不易,欲戰勝唐廷,需另辟蹊徑。
中原戰事跌宕起伏之際,萬裏之外的河中,厲兵秣馬多時的忽都魯親率數萬輕騎閃擊素葉河穀,兵鋒直指汗國舊都碎葉城!
“然也!”李亨聞之大喜,舉臂高唿:“列祖列宗保佑,敵將授首,潼關安然無恙,隨某出征者,人人有賞!”
“殿下千歲!”喜出望外的北衙禁軍振奮不已。
“班師迴京,覲見陛下!”李亨得意洋洋,他仿佛穿越時空,體會到太宗吮高祖乳、號慟久之的心情。
待李亨返迴時,本混亂不堪的長安城已因接連兩道捷報和久違的平安火平息下來,不少民眾跪在街頭,歡慶太子“凱旋”。
“愚蠢的黔首,渾不知悲喜皆由吾操縱。”李亨心生執掌天下、駕馭萬民的快感。
可汪洋恣肆的快感不過持續片刻,便被冰冷的銅牆鐵壁擊碎。離京出征前,李亨特意留陳玄禮、李靜忠等率龍武軍以拱衛之名圍緊大明宮,他本欲攜“大勝”之威逼李隆基禪位,孰料不過數個時辰的功夫,龍武禁軍圍困大明宮的防線竟被沙陀軍與飛龍禁軍裏應外合鑿開缺口。
陳玄禮擔心攻守易勢,被飛龍禁軍反包圍,不得已退守太極宮北的西內苑,與張守瑜、骨咄支、同羅蒲麗等將對峙。龍武軍稍一退卻,飛龍禁軍便出丹鳳門驅散渾水摸魚、借機滋事的暴民,高力士則親自出麵宣讀聖人詔書,勸宗室子弟、朝堂官員返家。
眾人見太子旗開得勝、潼關安然無恙,也無理由再聚在宮闕之外,三三兩兩散去,被洶湧湍急的民意困了一夜的宮禁終於恢複些許往日威嚴。
“混賬,駐守西郊的沙陀部隻有一千騎,怎會掀起如此風浪!?”臨時改道來到西內苑的李亨不便朝盟友陳玄禮發火,隻得將怒氣一股腦潑向李靜忠。
“天雷!”李靜忠鬼哭狼嚎道:“殿下,素葉軍中有精通妖法的術士,所過之處,電閃雷鳴!”
“妖術?!”李亨一頭霧水。
“稟殿下,與沙陀部同來的素葉鏢師突然拋出上百寒瓜大小的鐵球,落地即爆,其聲如雷,數尺之內非死即傷。兒郎們從未見過此物,驚駭萬分,遂被其偷襲得手。”陳玄禮解釋道。
“世上竟有此物?!”李亨將信將疑。
“王霨不知輕重也就罷了,更可惡的是,北庭留後院的士卒也以勤王之名趕來,驅逐龍武禁軍……”李靜忠咬牙切齒道。
“殿下,某竭力勸北庭留後院的兵馬退去,可……可他們說奉家父之命勤王,根本不聽吾勸……”期期艾艾的王珪一臉羞愧。
“可恨……”李亨一拳砸在瓊堆玉砌的梨樹上,花瓣紛落如雪。
惡雨急風浪作堆,潛流暗湧漩為洄。
北城劍拔弩張,太子騎虎難下之際,城南曲江池畔的素葉居別院中,李夫人、張夫人、泉夫人、阿史那霽昂、高雲帆、高雲溪、王緋、沈珍珠等在擔驚受怕中熬過漫長的一夜。一行人中,唯有阿伊騰格娜始終從容淡定,柳蕭菲則持劍在別院前庭足足守望一宿,護翼眾人。
他們本在大明宮外等待阿史那雯霞入宮帶素葉郡主出來,齊赴西郊素葉莊園。不料阿史那姐妹與阿伊騰格娜商議過後臨時變卦,請左監門衛兵曹參軍張德嘉出手助眾人走宮禁夾城遠離紛亂如麻的北城,躲入曲江別院。
期間別院外曾有簇簇車馬聲和送行聲,耳聰目明的李夫人隱隱察覺此行有點詭異,霄雲、雯霞和阿伊騰格娜似乎隱瞞了些什麽,否則何必平白無故更改路線,而本應護送眾人的兵馬去依然向西而去。但小娘子們個個緘口不言,李夫人也就不便多問,畢竟當下她更在意的是子女的安全,從分離時的情形看,西郊之行當不太平。
而李夫人不知道的是,長女已平安抵達素葉莊園,庶女阿史那雯霞卻被李定邦劫持北上,距離長安城越來越遠……
北上途中,李定邦與河中留後院兵馬匯合,收到來自拓枝城的最新密信。
“恭喜小娘子,汝多了位弟弟。”李定邦將密信遞給悲不自勝的阿史那雯霞:“阿史德夫人喜得麟子,節帥命某速返拓枝城……”
“那霽昂……”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霽昂郎君既然鐵了心要留在長安,也隻能隨他去了,隻是日後遭受磨難之時,不知霽昂郎君是否會心生悔意。”李定邦無奈攤手道。
“父親大人……”阿史那雯霞潸然淚下,不知是為弟弟得償所願而喜,還是為父親的薄情寡義、鐵石心腸而悲。可無論如何,父親始終是世上最疼愛自己的人……
三月初四中午時分,王思禮逆流而上抵達蒲津渡口時,發現素葉軍校尉南霽雲已搶先一步橫渡大河,占領兩岸渡口。
兩軍拉開架勢對峙,卻均萬分謹慎,並未交兵。兩日後,王正見在馬璘護衛下,率五百輕騎風塵仆仆抵達蒲津渡,進入京畿,直奔長安而去。南霽雲旋即退迴大河東岸,將西岸渡口還給隴右軍。
此時聖人與太子各自擁兵對峙已鬧得沸沸揚揚、天下皆知,隻不過雙方尚未徹底撕破臉皮。聖人稱受到暴民驚擾,臥床靜養;太子則言出征途中墜馬受傷,正在東宮養病。父與子、君與臣,互不相見,宮內外的兵馬卻皆枕戈待旦,不敢有絲毫馬虎,隻是兩軍兵力相當,各有顧忌,急切之間,均奈何不得對方。
聖人與東宮公開角力,令天下側目,長安城中百萬民眾日夜擔憂,不知這幕大戲將如何收場,叛軍是否會再次趁亂強攻潼關,以至於虢國夫人的屍首現於曲江池、壽王李瑁受驚病歿等平日裏足以驚天動地的消息竟無幾人關注。
迴紇、吐蕃、南詔等部對長安城中的變亂均已有所耳聞,竊喜不已。親曆政變之夜的吐蕃使者恩蘭?達紮路恭逃離長安後迴首東望:“大唐內爭不斷,收複九曲、攻克石堡之日不遠矣!”
哥舒翰見局麵燙手,以叛軍襲擾不斷為由,龜縮潼關,置身事外,太子明白逼聖人退位的良機已逝,也打消了令其進京相助的念頭。臨時鎮守藍田關的崔圓則整頓兵馬,躍躍欲試收複武關,日日捷報不斷,仿佛城內刀光劍影與其毫無瓜葛。
遠在雲州的李光弼接到勤王詔書本欲返京,不料朔方節度副使郭子儀急報,靈州北的迴紇汗國異動頗多,三月初六竟悍然出動數千兵馬扮作馬匪闖入邊境,接應數支商隊返迴漠北。李光弼聞弦歌而知雅意,忙將邊境軍情密報聖人與太子,並言朔方軍夾在雲州叛軍與迴紇部之間,形勢嚴峻、無法輕動。
屢有佳績的素葉軍軍使王霨,據說曾率軍襄助太子、救援潼關,可之後再無動靜。有人說他被哥舒翰軟禁,也有人說他是擔心叛軍攻城,待在潼關修葺軍械……
手握重兵的邊帥之中,唯有王正見在勤王詔書抵達前便義無反顧返迴長安,跳入深不見底的朝爭漩渦。進京後,王正見孤身進宮麵聖,與李隆基長談半日後又赴東宮拜見李亨。
是日,藍田城傳來噩耗,身負重傷的樞密使高仙芝不治而亡。向時,高封二將獨身守藍田、退叛軍的義舉已被素葉居和公孫門傳的四海皆知,長安民眾無不感其恩德,縞素慟哭!
李隆基下詔廢朝三日,為之舉哀,追贈高仙芝為營州郡王、封常清蒲國公、高雲舟為雲麾將軍,恩蔭高雲帆為從四品宣威將軍,並命太子親往藍田祭拜。
李亨收到詔書後立即出城,長安城內一觸即發的局麵旋即冰消雪融。
李亨尚未抵達藍田,李隆基的第二道詔書接踵而至,命其祭拜過高仙芝後移鎮華州,執掌平叛事宜。王正見則舉薦哥舒翰出任天下兵馬副元帥兼潼關防禦使,助太子平叛。
哥舒翰接到敕封詔書當日,素葉軍使王霨悄然率部離開潼關,前往西郊休整。
“不知進退之道、不明保身之術,王正見父子的死日不遠矣!”哥舒翰望著遠去的素葉軍旗,冷冷笑道:“太原王氏,氣數已盡!”
李亨抵達華州後立即上奏,請聖人攫升朔方節度副使郭子儀為河東節度使、劍南節度副使崔圓為節度使、北庭判官元載為副都護,免去北庭兼河東節度使王正見河東差遣,轉兼任江淮防禦使,以盡快收複武關,打通江淮向京畿轉運財稅、糧草的通道。
賞罰分明,方是為政之道。李亨甫一接手平叛軍務,除了為有功之臣請賞,便是嚴懲為非作歹之徒。原武關防禦使李定邦、葛邏祿小葉護謀剌思翰,勾結叛軍、偷襲華州的罪行已大白於天下,李亨以天下兵馬元帥的身份嚴令隴右、河西、北庭、安西、河中諸軍鎮緝拿二賊。河中節度使阿史那暘舉薦勤王兵馬不力,被李亨罰俸半年。
自幽燕兵亂,大軍雲集京畿,人吃馬嚼,耗費甚眾。本為朝廷財賦重地的河北、河南、河東三道或淪陷、或殘破,蜀中雖未經戰火,但為防備吐蕃、南詔入侵,能轉運長安的糧草甚是有限,唯有江淮富庶一如往昔,來自東南的錢糧頓成唐廷的命脈所在。
聖人深知收複武關刻不容緩,不僅準太子所奏,還敕封與李亨關係最為親密的永王李璘為江陵大都督,命其經蜀道赴江淮,募集兵馬,與王正見夾攻武關叛軍。
李璘臨行前入宮覲見聖人,父子二人在麟德殿中長談許久,說起病逝的壽王李瑁和死於亂軍刀下的盛王李琦,皆哀聲痛哭。
為盛王哀悼的不止其父兄,平盧節度副使、知留後事史思明本首鼠兩端,可盛王薨後,他心知從龍無望,遂斷了依附唐廷之心,聲稱太子違背人倫、逼父殺弟,誓師南下,滌清君側。而長安城中,盛王死於太子之手的流言也隨之而起,令李亨大為惱火。龍武禁軍四處緝捕,卻無法斬草除根。
不過為了麻痹朝廷,為自己留退路,史思明起兵同時派人秘奏李隆基,自陳不得已附逆,皆因長子史朝義陷入安祿山之手,不得不虛與委蛇,日後若有機會,定當反正雲雲。
平盧軍與範陽叛軍同流合汙,興兵南下,首當其衝的北庭軍不得不解了常山之圍,繞道河東返迴京畿。
被圍困多日的田承嗣不待休整,立即匯合南下的平盧軍,橫掃河北郡縣,恢複幽州與洛陽間的交通。好在王正見已提前警示顏氏兄弟,大部河北義軍跟隨建寧王李倓西進井陘,依托河東山川和關隘,暫時攔住叛軍西進步伐。
史思明抵達洛陽後,陪同大腹便便、雙目迷糊的安祿山在潼關外查看許久,直言強攻險關殊為不易,欲戰勝唐廷,需另辟蹊徑。
中原戰事跌宕起伏之際,萬裏之外的河中,厲兵秣馬多時的忽都魯親率數萬輕騎閃擊素葉河穀,兵鋒直指汗國舊都碎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