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安祿山接風的午宴本隻安排太子、盛王、政事堂相國和部分四品以上京官出席,不過王霨身為翰林學士,肩負奉旨擬詔之任;李仁之作為中書舍人,掌侍奉進奏、參議表章之權,故李隆基特許二人列席。
“獻醜了!”王霨清了清嗓子,朗聲吟誦《七德舞》:“太宗十八舉義兵,白旄黃鉞定兩京。擒充戮竇四海清,二十有四功業成。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亡卒遺骸散帛收,饑人賣子分金贖。魏徵夢見子夜泣,張謹哀聞辰日哭。怨女三千放出宮,死囚四百來歸獄。剪須燒藥賜功臣,李績嗚咽思殺身。含血吮創撫戰士,思摩奮唿乞效死。則知不獨善戰善乘時,以心感人人心歸。爾來一百九十載,天下至今歌舞之。歌七德,舞七德,聖人有作垂無極。豈徒耀神武,豈徒誇聖文。太宗意在陳王業,王業艱難示子孫。”
抑揚頓挫、繞梁不絕。
“太宗親冒箭矢、手刃敵寇,方奠大唐基業,朕之才德與太宗比,不啻天淵,更當朝乾夕惕,不負皇天後土、列祖列宗。”良久之後,李隆基長聲而歎:“霨郎君此詩道盡太宗創業之艱、德行之深,朕要親手將其抄在屏風上,以之為鑒。高將軍,賜霨郎君蜀錦百匹。”
“謝陛下!微臣不求賞賜,唯願吾大唐河清海晏、時和歲豐。”王霨謙辭道。
“霨郎君,這就是汝的不是了,聖人所賜,豈能推脫?”高力士嗔怒數句後轉而笑問李仁之:“仁之郎君,汝覺得霨郎君的詩作如何?”
“能令聖人擊節讚歎,自然是絕妙好辭,小子望塵莫及。”李仁之明白高力士是故意替王霨出氣,不得不心不甘情不願地低頭示弱。他本隻是想戲弄一下王霨,卻不料王霨出口成章,一篇長詩月章星句、字字珠璣。此時他兀然憶起祖父臨終前“勿輕易與王霨為敵”的叮囑,連忙壓下胸中傲氣和腹中煩躁,裝出謙卑之色。
“仁之郎君謬讚!”謝過聖恩的王霨上前拱手道:“此乃雕蟲小技耳,於國是並無多少益處。令祖治國理政之才,方是吾輩需效仿之表率。”
“家祖腹中有經天緯地之才、拔山超海之力。吾輩與家祖相比,實在是米粒之光。家祖對霨郎君甚是賞識,生前常誇霨郎君乃人中龍鳳。”李仁之見王霨釋放善意,遂借坡而下。
廊下眾臣中有些人私底下期待李仁之和王霨大鬧一番,不料兩人卻如劍技高明的刺客,一招之內就分了高下,然後收斂殺氣和敵意,演出一副其樂融融的樣子,這使得不少人甚是失望。
“舞樂畢!開宴!”機靈的小黃門得到高力士示意後,扯著嗓子放聲高喊。
金紫一片中,王霨悄然湊到李仁之耳邊低聲道:“仁之郎君,冬日長安風寒,王準郎君離開數年後可還習慣?”
“無恥!”不再偽裝的李仁之甩袖道:“王兄身陷嶺南蠻荒之地備受折磨,汝竟嬉皮笑臉調侃,是可忍孰不可忍!”
“仁之郎君不知道嗎?”王霨凝視著李仁之那張瞋目切齒的麵孔,拱手道歉:“近幾日東西兩市風傳王準郎君潛逃迴京,某本以為是仁之郎君的手筆,如今看來是某多心了,還望仁之郎君海涵。”
“潛逃迴京?”李仁之呆呆愣在原地,滿臉驚愕。
“仁之郎君,告辭。”王霨心中亦詫異不已:“奇怪,從李仁之的神情看他並未說謊,對王準迴京之事他的確一無所知。那麽,究竟是誰將王準帶離嶺南?又意欲何為呢?”
清歌一囀口氛氳,翡翠屠蘇鸚鵡杯。珍饈百味般般美,異果嘉肴色色新。聖人為東平郡王接風洗塵的宴會,自然是美饌羅列、水陸齊備,輕歌曼舞、奢華至極。可滿腹心事的王霨對案幾上如流水般更換的美味佳肴毫無興趣,他三分疑慮放在王準迴京上,七分心緒則在宴會後的廷議。
“王準之事雖蹊蹺,但想來鬧不起多大水花。當務之急還是全力以赴將安祿山留在長安,徹底斬斷他起兵謀反的可能!”思慮至此,王霨瞥了眼高力士、望了望高仙芝,兩人均不動聲色點頭迴應,一張無形的獵網悄然展開,罩向鯨吸牛飲、插科打諢的安祿山。
“吉溫此人刁滑奸詐、兩麵三刀,不易對付。可整套計劃的肯綮恰恰在於吉溫身上,畢竟唯有他既被楊國忠視為心腹黨羽,又能使安祿山放下戒心。更關鍵的是,李隆基始終不喜歡他,為早日踏進政事堂,無孔不入的吉溫注定不會拒絕天上掉下的餡餅。”心有所思的王霨睨視吉溫時,卻訝然發覺那雙賊溜溜的三角眼正似笑非笑地打量著自己。
“有什麽不對嗎?”王霨心底寒氣暗生,可他細細推演數遍,卻找不出什麽疏漏之處:“若伊月和盧杞在就好了,兩人心思細膩,或許能有所得。”
憶及阿伊騰格娜和盧杞,王霨情不自禁瞄向盛王李琦。得知安祿山被楊國忠逼迫入京時,王霨意識到這是將“安史之亂”扼殺在搖籃中的天賜良機,於是他與王勇、阿伊騰格娜、盧杞、阿史那姐妹聚在一起頭腦風暴,反複推敲出一套完整的方略。
但在尋找盟友時,王霨和盧杞略有分歧。對於爭取高力士和高仙芝的支持,眾人均無異議;談及東宮勢力,王勇避之不及,阿伊騰格娜羞與之同伍,王霨和盧杞則判斷太子當樂見其成,並無動機出手阻攔;可對於是否拉攏盛王一脈的支持,盧杞為畢其功於一役,建議王霨不惜代價與風頭正勁的李琦虛與委蛇,確保一擊致命。
王霨初聽多少有點動心,可阿伊騰格娜對盧杞的提議不以為然,她詰問道:“盛王誌在奪嫡,與東宮儼然勢同水火。聯手盛王,或可增添一二助益,然太子心性陰毒,行事不擇手段,若引發東宮反撲,又當如何?況且,天下皆視都護為東宮心腹,小郎君驟然轉向,欲置都護於何地?”
“真珠郡主此言差矣!”盧杞青麵泛紅、格外激動:“當年太子與李林甫鬥得不可開交,霨郎君不也左右逢源嗎?”
“李林甫身為右相,統禦百官,小郎君與之來往,並無任何逾矩之處。盛王空有爵位,卻無官職、差遣,與李林甫不可同日而語。小郎君若貿然勾連李琦,極易授人把柄。”阿伊騰格娜的反駁有理有據。
王霨正躊躇間,卻聽久未發聲的阿史那雯霞冷哼道:“我覺得聯合盛王亦無不可,但不知盧郎君考慮過沒有,盛王是否同意聯手對付安祿山呢?”
“雯霞小娘子此言何意?”盧杞一瞬間有點茫然:“盛王當前所倚者唯有平盧之兵馬,若霨郎君許諾共謀河東或範陽節度使一職,盛王豈會不樂意?”
“盧郎君,你忽略了一個人。隻要他在,盛王不與霨弟為敵就已然是最好的結果。”阿史那雯霞冷笑不已。
“誰?”盧杞一愣,旋即醒悟:“李仁之!盛王雖萌奪嫡之心,然其勢單力薄,無法與盤踞東宮多年的太子相比,故而對李林甫殘留的黨羽格外依賴。李仁之身為李府嫡孫,自然備受盛王關注。但某不明白的是,李仁之與霨郎君之間有多深的仇恨,非要阻攔於盛王有利之舉?”
“那得問問姐姐嘍!”阿史那雯霞促狹道。
“雯霞不得胡言亂語!”滿臉羞紅的阿史那霄雲伸出纖纖玉手,試圖擰妹妹的嘴,卻被阿史那雯霞輕易閃過。
“哎!”盧杞凝視王霨雙眸片刻後才無奈歎道:“某觀李仁之心胸狹隘,既然他與霨郎君有如此心結,必會從中作梗。那與盛王聯手之事,不提也罷。”
“依某之見,隻要盛王坐壁上觀,小郎君得高翁與高節帥相助,足以說服聖人。”王勇對王霨頗有信心。
“王兵馬使,盛王甚是倚重李仁之,小郎君恐怕還得提防李仁之鼓動盛王使絆子,阻礙小郎君的大計。”阿伊騰格娜提醒道。
“無妨,君子不貳過,暗中使壞的人如何動手,某已猜得七七八八,無非還是在家父身上做文章。”王霨胸有成竹。
宴畢歌舞散、移殿廷議開。
從沉思中緩過神來的王霨剛坐定,就聽高居禦榻之上的李隆基清了清嗓子道:“今日召諸位愛卿宴飲,一則為安卿接風洗塵,二則商議幾件不大不小的國是。”
李隆基語畢,目光越過惝恍迷離的太子李亨、茫無頭緒的盛王李琦、故作姿態的右相楊國忠和雙目低垂的左相陳。希烈,落在挺拔如鬆的高仙芝身上。
“讓天子赤膊上陣,楊國忠這右相當得可真不稱職!他不僅不知調和矛盾,反而任性胡為,長此以往,國將不國。”早知廷議內容的王霨腹誹道。他入京數年,深知楊國忠之才具難荷治國重任,因此愈發覺得時不我待。
“獻醜了!”王霨清了清嗓子,朗聲吟誦《七德舞》:“太宗十八舉義兵,白旄黃鉞定兩京。擒充戮竇四海清,二十有四功業成。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亡卒遺骸散帛收,饑人賣子分金贖。魏徵夢見子夜泣,張謹哀聞辰日哭。怨女三千放出宮,死囚四百來歸獄。剪須燒藥賜功臣,李績嗚咽思殺身。含血吮創撫戰士,思摩奮唿乞效死。則知不獨善戰善乘時,以心感人人心歸。爾來一百九十載,天下至今歌舞之。歌七德,舞七德,聖人有作垂無極。豈徒耀神武,豈徒誇聖文。太宗意在陳王業,王業艱難示子孫。”
抑揚頓挫、繞梁不絕。
“太宗親冒箭矢、手刃敵寇,方奠大唐基業,朕之才德與太宗比,不啻天淵,更當朝乾夕惕,不負皇天後土、列祖列宗。”良久之後,李隆基長聲而歎:“霨郎君此詩道盡太宗創業之艱、德行之深,朕要親手將其抄在屏風上,以之為鑒。高將軍,賜霨郎君蜀錦百匹。”
“謝陛下!微臣不求賞賜,唯願吾大唐河清海晏、時和歲豐。”王霨謙辭道。
“霨郎君,這就是汝的不是了,聖人所賜,豈能推脫?”高力士嗔怒數句後轉而笑問李仁之:“仁之郎君,汝覺得霨郎君的詩作如何?”
“能令聖人擊節讚歎,自然是絕妙好辭,小子望塵莫及。”李仁之明白高力士是故意替王霨出氣,不得不心不甘情不願地低頭示弱。他本隻是想戲弄一下王霨,卻不料王霨出口成章,一篇長詩月章星句、字字珠璣。此時他兀然憶起祖父臨終前“勿輕易與王霨為敵”的叮囑,連忙壓下胸中傲氣和腹中煩躁,裝出謙卑之色。
“仁之郎君謬讚!”謝過聖恩的王霨上前拱手道:“此乃雕蟲小技耳,於國是並無多少益處。令祖治國理政之才,方是吾輩需效仿之表率。”
“家祖腹中有經天緯地之才、拔山超海之力。吾輩與家祖相比,實在是米粒之光。家祖對霨郎君甚是賞識,生前常誇霨郎君乃人中龍鳳。”李仁之見王霨釋放善意,遂借坡而下。
廊下眾臣中有些人私底下期待李仁之和王霨大鬧一番,不料兩人卻如劍技高明的刺客,一招之內就分了高下,然後收斂殺氣和敵意,演出一副其樂融融的樣子,這使得不少人甚是失望。
“舞樂畢!開宴!”機靈的小黃門得到高力士示意後,扯著嗓子放聲高喊。
金紫一片中,王霨悄然湊到李仁之耳邊低聲道:“仁之郎君,冬日長安風寒,王準郎君離開數年後可還習慣?”
“無恥!”不再偽裝的李仁之甩袖道:“王兄身陷嶺南蠻荒之地備受折磨,汝竟嬉皮笑臉調侃,是可忍孰不可忍!”
“仁之郎君不知道嗎?”王霨凝視著李仁之那張瞋目切齒的麵孔,拱手道歉:“近幾日東西兩市風傳王準郎君潛逃迴京,某本以為是仁之郎君的手筆,如今看來是某多心了,還望仁之郎君海涵。”
“潛逃迴京?”李仁之呆呆愣在原地,滿臉驚愕。
“仁之郎君,告辭。”王霨心中亦詫異不已:“奇怪,從李仁之的神情看他並未說謊,對王準迴京之事他的確一無所知。那麽,究竟是誰將王準帶離嶺南?又意欲何為呢?”
清歌一囀口氛氳,翡翠屠蘇鸚鵡杯。珍饈百味般般美,異果嘉肴色色新。聖人為東平郡王接風洗塵的宴會,自然是美饌羅列、水陸齊備,輕歌曼舞、奢華至極。可滿腹心事的王霨對案幾上如流水般更換的美味佳肴毫無興趣,他三分疑慮放在王準迴京上,七分心緒則在宴會後的廷議。
“王準之事雖蹊蹺,但想來鬧不起多大水花。當務之急還是全力以赴將安祿山留在長安,徹底斬斷他起兵謀反的可能!”思慮至此,王霨瞥了眼高力士、望了望高仙芝,兩人均不動聲色點頭迴應,一張無形的獵網悄然展開,罩向鯨吸牛飲、插科打諢的安祿山。
“吉溫此人刁滑奸詐、兩麵三刀,不易對付。可整套計劃的肯綮恰恰在於吉溫身上,畢竟唯有他既被楊國忠視為心腹黨羽,又能使安祿山放下戒心。更關鍵的是,李隆基始終不喜歡他,為早日踏進政事堂,無孔不入的吉溫注定不會拒絕天上掉下的餡餅。”心有所思的王霨睨視吉溫時,卻訝然發覺那雙賊溜溜的三角眼正似笑非笑地打量著自己。
“有什麽不對嗎?”王霨心底寒氣暗生,可他細細推演數遍,卻找不出什麽疏漏之處:“若伊月和盧杞在就好了,兩人心思細膩,或許能有所得。”
憶及阿伊騰格娜和盧杞,王霨情不自禁瞄向盛王李琦。得知安祿山被楊國忠逼迫入京時,王霨意識到這是將“安史之亂”扼殺在搖籃中的天賜良機,於是他與王勇、阿伊騰格娜、盧杞、阿史那姐妹聚在一起頭腦風暴,反複推敲出一套完整的方略。
但在尋找盟友時,王霨和盧杞略有分歧。對於爭取高力士和高仙芝的支持,眾人均無異議;談及東宮勢力,王勇避之不及,阿伊騰格娜羞與之同伍,王霨和盧杞則判斷太子當樂見其成,並無動機出手阻攔;可對於是否拉攏盛王一脈的支持,盧杞為畢其功於一役,建議王霨不惜代價與風頭正勁的李琦虛與委蛇,確保一擊致命。
王霨初聽多少有點動心,可阿伊騰格娜對盧杞的提議不以為然,她詰問道:“盛王誌在奪嫡,與東宮儼然勢同水火。聯手盛王,或可增添一二助益,然太子心性陰毒,行事不擇手段,若引發東宮反撲,又當如何?況且,天下皆視都護為東宮心腹,小郎君驟然轉向,欲置都護於何地?”
“真珠郡主此言差矣!”盧杞青麵泛紅、格外激動:“當年太子與李林甫鬥得不可開交,霨郎君不也左右逢源嗎?”
“李林甫身為右相,統禦百官,小郎君與之來往,並無任何逾矩之處。盛王空有爵位,卻無官職、差遣,與李林甫不可同日而語。小郎君若貿然勾連李琦,極易授人把柄。”阿伊騰格娜的反駁有理有據。
王霨正躊躇間,卻聽久未發聲的阿史那雯霞冷哼道:“我覺得聯合盛王亦無不可,但不知盧郎君考慮過沒有,盛王是否同意聯手對付安祿山呢?”
“雯霞小娘子此言何意?”盧杞一瞬間有點茫然:“盛王當前所倚者唯有平盧之兵馬,若霨郎君許諾共謀河東或範陽節度使一職,盛王豈會不樂意?”
“盧郎君,你忽略了一個人。隻要他在,盛王不與霨弟為敵就已然是最好的結果。”阿史那雯霞冷笑不已。
“誰?”盧杞一愣,旋即醒悟:“李仁之!盛王雖萌奪嫡之心,然其勢單力薄,無法與盤踞東宮多年的太子相比,故而對李林甫殘留的黨羽格外依賴。李仁之身為李府嫡孫,自然備受盛王關注。但某不明白的是,李仁之與霨郎君之間有多深的仇恨,非要阻攔於盛王有利之舉?”
“那得問問姐姐嘍!”阿史那雯霞促狹道。
“雯霞不得胡言亂語!”滿臉羞紅的阿史那霄雲伸出纖纖玉手,試圖擰妹妹的嘴,卻被阿史那雯霞輕易閃過。
“哎!”盧杞凝視王霨雙眸片刻後才無奈歎道:“某觀李仁之心胸狹隘,既然他與霨郎君有如此心結,必會從中作梗。那與盛王聯手之事,不提也罷。”
“依某之見,隻要盛王坐壁上觀,小郎君得高翁與高節帥相助,足以說服聖人。”王勇對王霨頗有信心。
“王兵馬使,盛王甚是倚重李仁之,小郎君恐怕還得提防李仁之鼓動盛王使絆子,阻礙小郎君的大計。”阿伊騰格娜提醒道。
“無妨,君子不貳過,暗中使壞的人如何動手,某已猜得七七八八,無非還是在家父身上做文章。”王霨胸有成竹。
宴畢歌舞散、移殿廷議開。
從沉思中緩過神來的王霨剛坐定,就聽高居禦榻之上的李隆基清了清嗓子道:“今日召諸位愛卿宴飲,一則為安卿接風洗塵,二則商議幾件不大不小的國是。”
李隆基語畢,目光越過惝恍迷離的太子李亨、茫無頭緒的盛王李琦、故作姿態的右相楊國忠和雙目低垂的左相陳。希烈,落在挺拔如鬆的高仙芝身上。
“讓天子赤膊上陣,楊國忠這右相當得可真不稱職!他不僅不知調和矛盾,反而任性胡為,長此以往,國將不國。”早知廷議內容的王霨腹誹道。他入京數年,深知楊國忠之才具難荷治國重任,因此愈發覺得時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