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是不是弄清了北庭和安西的作用,才能明白河中的重要性。”王霨乖巧地插話道。
“孺子可教也!”王正見欣喜地撫著長須,繼續說道:“北庭、安西兩軍坐鎮磧西,關中腹心之地幾可不聞刀兵也。然漠北可通金山、伊麗河進入河中,從西北包抄北庭;吐蕃可走大、小勃律,迂迴圍攻安西。若大唐止步於磧西,雖可壓製漠北和吐蕃,卻無法真正削弱之。隻有完全掌控河中,徹底切割、包圍漠北和吐蕃,才能永絕西北邊患、高枕無憂!”
“這也是數十年來,我軍與西突厥、吐蕃在素葉河穀一帶反複爭奪的肯綮所在。”杜環見王正見說完,適時補充了一句。
“大食卷入之中,恐是意料之外的變化吧?”王霨問道。
王正見望了眼杜環,點了點頭:“對於大食國,我軍所知確實有限。數十年前初次遭遇大食時,政事堂還以為其隻是如昭武九姓一般的小國。而後方知,大食竟也是幅員萬裏的大國,實在令人震驚。隻是河中距離長安太遠,在內地軍民心中,總以為大食不過是一蕞爾小國。其實放眼磧西,也就是六郎,才真正對大食有所了解,其他人,包括某在內,也不過是一知半解。”
“當不得都護如此盛讚!”杜環趕忙說道:“某隻是覺得華夏雖大,卻未必一定是天下之中心。極西之地,似乎還有廣袤無邊的土地和國家。我們不能固步自封、坐井觀天。”
王霨見杜環有如此超越時代的見知,不禁暗暗感歎道:“杜判官在唐代就能突破中華中心論的局限,做到開眼看世界,實在是難能可貴!”
前世關注唐史時,王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帝王將相之上,對杜環的經曆並不熟悉。他並不清楚,若按照原有的時空發展,杜環會在天寶十載(751年)被高仙芝征調到安西都護府,並隨軍參加了怛羅斯之戰。
高仙芝敗於艾布?穆斯裏姆後,杜環成為大食人的戰俘。因其會大食語,並見識不凡,為大食人所重視,避免了淪為奴隸的尷尬。
其後十一年間,杜環在黑衣大食國內生活和遊曆,先後抵達西亞、北非等地,直到寶應初年(762年)才乘商船迴到廣州,重歸大唐。
迴到長安後,杜環將多年所記載的遊記整理匯編,寫了《經行記》一書,可惜之後失傳了。
惟其族叔杜佑編纂的《通典》(801年成書)中曾引用《經行記》1500餘字,才使後人得知,大唐之時,就曾有中國人遊曆過北非。而之後再有中國人抵達非洲,就是六百多年後,明成祖派遣鄭和下西洋時的事了。
但中國傳統史書記載的重點,一直聚焦在帝王將相的衣食起居和朝堂的明爭暗鬥上,對於杜環的經曆並不重視,最多不過順帶著提一筆。
因此,王霨並不知道,這位眼界開闊、才思敏捷的杜判官,本應該有如此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人生的經曆。當然,穿越者出現後,整個曆史的走向正在緩慢而堅定地偏離原有的軌道,杜環的人生軌跡,也將隨之而改變……
“大食東進,讓河中本已複雜的棋局更加紛亂不堪。前些年,漠北四分五裂,無力西顧。對弈河中者,大唐、吐蕃與大食也!”王正見順著方才的思路,繼續說道:“因河中之地距離太遠,我軍無力長期駐紮,方扶植突騎施人,以之抵禦大食和吐蕃。後突騎施人野心漸萌,欲擺脫大唐羈縻;大食人借機蠶食昭武、吐蕃步步緊逼小勃律。如此變局,導致我軍在河中陷入困境。聖人和政事堂為破此局,方有安西軍遠征小勃律、北庭軍圍攻碎葉城之舉,堵住了吐蕃北上河中之路,也消除了突騎施人兩麵三刀的隱患。”
“可從目前的跡象看,迴紇人也躍躍欲試,試圖成為對弈者啊!河中這盤亂棋,隻會更加難下!”王霨此刻已完全跟上了王正見的思路,試著說出自己的思考。
王正見讚許地點了點頭,鼓勵王霨繼續說下去。
“遠征小勃律、圍攻突騎施,都是精妙之棋,卻無法扭轉大唐的根本劣勢。”王霨字斟句酌地說道。
“根本劣勢是什麽?”王正見虎目閃亮。
王霨迴想著曆史上西域數次失而複得、得而複失的周期循環,鏗鏘有力地迴道:“河中距離大唐腹心之地太遠,而大食、吐蕃和迴紇卻近在尺咫、虎視眈眈。”
“隻會紙上談兵、評頭論足可不行,霨兒,說說如何破局吧。”王正見甚是期待。
“短期之策,仿北庭、安西之例,開府建軍。長遠之計,移民實邊、弘揚華夏。”前世之時,王霨深知治理西域之艱辛繁重,也曾研究曆代治邊得失,試著思考過解決之道。
“如何吸引移民?何為弘揚華夏?”王正見繼續追問考校。
“移民之關鍵,在於以利誘之。聽杜判官言,內地土地兼並之風越演越烈,失地農戶四處逃荒、依附豪強,以致於府兵製無法維持。內地之民雖言故土難離,但若出.台政令,凡舉家遷徙到河中者,每丁口可免費獲數十畝甚至數百畝土地,並減免前三年賦稅,必有大量失地之民和家資單薄的農戶,願意冒險一試。”王霨朗聲迴道,語氣也越來越自信:“治邊首在得民,而民心所向,看似雜亂無章,其實有跡可尋。若能在河中大力宣揚華夏之德,全力推行教化之道,以文化而化四方萬民,則.民心可逐漸歸我。”
“小郎君之策與都護所思不謀而合啊!”杜環笑著讚道:“小郎君,大軍開拔之前,都護已命我起草一篇奏章,若此次西征順遂,就建議聖人在河中新設一節度使,並輔以軍屯和移民之策。”
“不過是未雨綢繆罷了。但如此打算,皆以西征獲勝為基。若西征不順,此皆水月鏡花,就無從談起了。”王正見淡淡道。
“西征能否順利,並不完全取決於我軍啊。”杜環意味深長地感慨道。
“六郎,勝負雖非我軍一力可定。但我們必須竭盡全力,不可推脫懈怠。”王正見正色道。
“都護教訓的是!”杜環急忙迴道:“某必竭盡全力!”
“霨兒,你的見識不錯。”交待過杜環後,王正見轉向王霨說道:“但大丈夫欲有所作為,不能隻有見識,更需腳踏實地、忍辱負重、步步行來。這個過程可能會特別艱辛,也常常會出現令人忍不住想要放棄的壓力和誘惑。但隻要你認為是對的,就決不能放棄自己的追求!”
王霨認真點了點頭,十分認同父親的話。
“知易行難!現在你以為自己知道了、明白了,不真正經曆過,卻還是虛的。希望你以後,依然能牢記心中的理念吧!”王正見談談說道,話語中既有期待、又有些憂念……
議論過迴紇和治邊之事後,大軍繼續南下。迴紇人送來的鶻鷹和鷹奴,都被王正見分配給斥候營了。馴服的鶻鷹可以獵取各種野物,對於常在軍營外刺探情報的斥候,十分有益。
迴紇人送的五十匹駿馬甚是雄壯,王正見一匹也不留,令人全部編入重甲騎兵,以提高他們的戰力。
隻有那匹黃色果下馬,因為葉斛王子指明是送給王霨的,王正見就讓王霨牽走了。
有了赤炎驊後,王霨才不願意騎低矮的果下馬呢,他轉手就把馬駒轉贈給阿伊騰格娜了。在庭州時,他早就留意到,阿伊騰格娜騎術騎士還不錯,隻是一直沒有匹合適的坐騎,所以每次出行的時候,才不得不整天坐在馬車裏。
“若是那日我是騎馬而非坐車,事情可能就會大不一樣吧!至少不會殺得血流成河吧……”阿伊騰格娜撫摸著乖順的果下馬,再次想起了和兄長重逢的一幕。
“伊月,你給它起個名字吧。”王霨見阿伊騰格娜的情緒有些低沉,就沒話找話道。
“嗯,黃馬為驃,此地距離素葉水也不遠了。不如就叫素葉驃吧。”阿伊騰格娜想起了故鄉,低低說道。
“伊月,別難過,你一定會再見到忽都魯特勤的!”王霨安慰道。
“謝謝小郎君。”阿伊騰格娜忍住眼眶中的淚水說道。可她心裏想的卻是:“見到了兄長又如何?我能做些什麽呢?又該何去何從呢?”
五月初二,北庭軍、沙陀軍和黠戛斯軍的三萬聯軍,不疾不徐地抵達碎葉城。
到了碎葉城後,沙陀人駐紮在素葉水北的牧場上,北庭兵馬駐紮在素葉水南、碎葉城北的平原上,黠戛斯人選擇在碎葉城西紮營。
六日後,迴紇王子葉斛和達幹(迴紇領兵將領的官職)曳勒羅,才帶領一萬騎兵趕到了素葉河穀,並選擇在碎葉城東駐紮。
碎葉城周邊,軍營連綿、人馬喧囂,大戰一觸即發。
而關於迴紇的野心和河中的重要性的議論,王霨牢牢記在心裏,並在當天的日記中記載了下來。同時,他還將關於治理邊疆的諸多設想和計劃,也一並寫在日記中。
幾十年後,當華夏文明普照河中大地之時,王霨偶然翻出了當年的日記本,找到了當年自己寫下的稚嫩筆跡,淚泫欲滴。
“父親,雖然這條路走得很辛苦,但我沒有放棄……”看見當時寫下的“豪言壯語”,經曆了諸多雨雪冰霜後心如堅石的王霨,也忍不住顫抖不已。
而那時,對他關懷備至的王正見,早已不在他的身邊了……
幾百年後,王霨的《西征戰記》被史學家、軍事學家、家譽為遠超凱撒的《高盧戰記》的煌煌巨著,研究者無數,形成了專門的“西征學”。學派內部又分為點評派、索隱派、批注派、虛構派等諸多分支,各執一詞,相互之間吵得不可開交。
那時,穿越者早已離開了人世,而他改變過的世界和延綿下的功業,卻依然影響著大千世界中的每一個人……
“孺子可教也!”王正見欣喜地撫著長須,繼續說道:“北庭、安西兩軍坐鎮磧西,關中腹心之地幾可不聞刀兵也。然漠北可通金山、伊麗河進入河中,從西北包抄北庭;吐蕃可走大、小勃律,迂迴圍攻安西。若大唐止步於磧西,雖可壓製漠北和吐蕃,卻無法真正削弱之。隻有完全掌控河中,徹底切割、包圍漠北和吐蕃,才能永絕西北邊患、高枕無憂!”
“這也是數十年來,我軍與西突厥、吐蕃在素葉河穀一帶反複爭奪的肯綮所在。”杜環見王正見說完,適時補充了一句。
“大食卷入之中,恐是意料之外的變化吧?”王霨問道。
王正見望了眼杜環,點了點頭:“對於大食國,我軍所知確實有限。數十年前初次遭遇大食時,政事堂還以為其隻是如昭武九姓一般的小國。而後方知,大食竟也是幅員萬裏的大國,實在令人震驚。隻是河中距離長安太遠,在內地軍民心中,總以為大食不過是一蕞爾小國。其實放眼磧西,也就是六郎,才真正對大食有所了解,其他人,包括某在內,也不過是一知半解。”
“當不得都護如此盛讚!”杜環趕忙說道:“某隻是覺得華夏雖大,卻未必一定是天下之中心。極西之地,似乎還有廣袤無邊的土地和國家。我們不能固步自封、坐井觀天。”
王霨見杜環有如此超越時代的見知,不禁暗暗感歎道:“杜判官在唐代就能突破中華中心論的局限,做到開眼看世界,實在是難能可貴!”
前世關注唐史時,王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帝王將相之上,對杜環的經曆並不熟悉。他並不清楚,若按照原有的時空發展,杜環會在天寶十載(751年)被高仙芝征調到安西都護府,並隨軍參加了怛羅斯之戰。
高仙芝敗於艾布?穆斯裏姆後,杜環成為大食人的戰俘。因其會大食語,並見識不凡,為大食人所重視,避免了淪為奴隸的尷尬。
其後十一年間,杜環在黑衣大食國內生活和遊曆,先後抵達西亞、北非等地,直到寶應初年(762年)才乘商船迴到廣州,重歸大唐。
迴到長安後,杜環將多年所記載的遊記整理匯編,寫了《經行記》一書,可惜之後失傳了。
惟其族叔杜佑編纂的《通典》(801年成書)中曾引用《經行記》1500餘字,才使後人得知,大唐之時,就曾有中國人遊曆過北非。而之後再有中國人抵達非洲,就是六百多年後,明成祖派遣鄭和下西洋時的事了。
但中國傳統史書記載的重點,一直聚焦在帝王將相的衣食起居和朝堂的明爭暗鬥上,對於杜環的經曆並不重視,最多不過順帶著提一筆。
因此,王霨並不知道,這位眼界開闊、才思敏捷的杜判官,本應該有如此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人生的經曆。當然,穿越者出現後,整個曆史的走向正在緩慢而堅定地偏離原有的軌道,杜環的人生軌跡,也將隨之而改變……
“大食東進,讓河中本已複雜的棋局更加紛亂不堪。前些年,漠北四分五裂,無力西顧。對弈河中者,大唐、吐蕃與大食也!”王正見順著方才的思路,繼續說道:“因河中之地距離太遠,我軍無力長期駐紮,方扶植突騎施人,以之抵禦大食和吐蕃。後突騎施人野心漸萌,欲擺脫大唐羈縻;大食人借機蠶食昭武、吐蕃步步緊逼小勃律。如此變局,導致我軍在河中陷入困境。聖人和政事堂為破此局,方有安西軍遠征小勃律、北庭軍圍攻碎葉城之舉,堵住了吐蕃北上河中之路,也消除了突騎施人兩麵三刀的隱患。”
“可從目前的跡象看,迴紇人也躍躍欲試,試圖成為對弈者啊!河中這盤亂棋,隻會更加難下!”王霨此刻已完全跟上了王正見的思路,試著說出自己的思考。
王正見讚許地點了點頭,鼓勵王霨繼續說下去。
“遠征小勃律、圍攻突騎施,都是精妙之棋,卻無法扭轉大唐的根本劣勢。”王霨字斟句酌地說道。
“根本劣勢是什麽?”王正見虎目閃亮。
王霨迴想著曆史上西域數次失而複得、得而複失的周期循環,鏗鏘有力地迴道:“河中距離大唐腹心之地太遠,而大食、吐蕃和迴紇卻近在尺咫、虎視眈眈。”
“隻會紙上談兵、評頭論足可不行,霨兒,說說如何破局吧。”王正見甚是期待。
“短期之策,仿北庭、安西之例,開府建軍。長遠之計,移民實邊、弘揚華夏。”前世之時,王霨深知治理西域之艱辛繁重,也曾研究曆代治邊得失,試著思考過解決之道。
“如何吸引移民?何為弘揚華夏?”王正見繼續追問考校。
“移民之關鍵,在於以利誘之。聽杜判官言,內地土地兼並之風越演越烈,失地農戶四處逃荒、依附豪強,以致於府兵製無法維持。內地之民雖言故土難離,但若出.台政令,凡舉家遷徙到河中者,每丁口可免費獲數十畝甚至數百畝土地,並減免前三年賦稅,必有大量失地之民和家資單薄的農戶,願意冒險一試。”王霨朗聲迴道,語氣也越來越自信:“治邊首在得民,而民心所向,看似雜亂無章,其實有跡可尋。若能在河中大力宣揚華夏之德,全力推行教化之道,以文化而化四方萬民,則.民心可逐漸歸我。”
“小郎君之策與都護所思不謀而合啊!”杜環笑著讚道:“小郎君,大軍開拔之前,都護已命我起草一篇奏章,若此次西征順遂,就建議聖人在河中新設一節度使,並輔以軍屯和移民之策。”
“不過是未雨綢繆罷了。但如此打算,皆以西征獲勝為基。若西征不順,此皆水月鏡花,就無從談起了。”王正見淡淡道。
“西征能否順利,並不完全取決於我軍啊。”杜環意味深長地感慨道。
“六郎,勝負雖非我軍一力可定。但我們必須竭盡全力,不可推脫懈怠。”王正見正色道。
“都護教訓的是!”杜環急忙迴道:“某必竭盡全力!”
“霨兒,你的見識不錯。”交待過杜環後,王正見轉向王霨說道:“但大丈夫欲有所作為,不能隻有見識,更需腳踏實地、忍辱負重、步步行來。這個過程可能會特別艱辛,也常常會出現令人忍不住想要放棄的壓力和誘惑。但隻要你認為是對的,就決不能放棄自己的追求!”
王霨認真點了點頭,十分認同父親的話。
“知易行難!現在你以為自己知道了、明白了,不真正經曆過,卻還是虛的。希望你以後,依然能牢記心中的理念吧!”王正見談談說道,話語中既有期待、又有些憂念……
議論過迴紇和治邊之事後,大軍繼續南下。迴紇人送來的鶻鷹和鷹奴,都被王正見分配給斥候營了。馴服的鶻鷹可以獵取各種野物,對於常在軍營外刺探情報的斥候,十分有益。
迴紇人送的五十匹駿馬甚是雄壯,王正見一匹也不留,令人全部編入重甲騎兵,以提高他們的戰力。
隻有那匹黃色果下馬,因為葉斛王子指明是送給王霨的,王正見就讓王霨牽走了。
有了赤炎驊後,王霨才不願意騎低矮的果下馬呢,他轉手就把馬駒轉贈給阿伊騰格娜了。在庭州時,他早就留意到,阿伊騰格娜騎術騎士還不錯,隻是一直沒有匹合適的坐騎,所以每次出行的時候,才不得不整天坐在馬車裏。
“若是那日我是騎馬而非坐車,事情可能就會大不一樣吧!至少不會殺得血流成河吧……”阿伊騰格娜撫摸著乖順的果下馬,再次想起了和兄長重逢的一幕。
“伊月,你給它起個名字吧。”王霨見阿伊騰格娜的情緒有些低沉,就沒話找話道。
“嗯,黃馬為驃,此地距離素葉水也不遠了。不如就叫素葉驃吧。”阿伊騰格娜想起了故鄉,低低說道。
“伊月,別難過,你一定會再見到忽都魯特勤的!”王霨安慰道。
“謝謝小郎君。”阿伊騰格娜忍住眼眶中的淚水說道。可她心裏想的卻是:“見到了兄長又如何?我能做些什麽呢?又該何去何從呢?”
五月初二,北庭軍、沙陀軍和黠戛斯軍的三萬聯軍,不疾不徐地抵達碎葉城。
到了碎葉城後,沙陀人駐紮在素葉水北的牧場上,北庭兵馬駐紮在素葉水南、碎葉城北的平原上,黠戛斯人選擇在碎葉城西紮營。
六日後,迴紇王子葉斛和達幹(迴紇領兵將領的官職)曳勒羅,才帶領一萬騎兵趕到了素葉河穀,並選擇在碎葉城東駐紮。
碎葉城周邊,軍營連綿、人馬喧囂,大戰一觸即發。
而關於迴紇的野心和河中的重要性的議論,王霨牢牢記在心裏,並在當天的日記中記載了下來。同時,他還將關於治理邊疆的諸多設想和計劃,也一並寫在日記中。
幾十年後,當華夏文明普照河中大地之時,王霨偶然翻出了當年的日記本,找到了當年自己寫下的稚嫩筆跡,淚泫欲滴。
“父親,雖然這條路走得很辛苦,但我沒有放棄……”看見當時寫下的“豪言壯語”,經曆了諸多雨雪冰霜後心如堅石的王霨,也忍不住顫抖不已。
而那時,對他關懷備至的王正見,早已不在他的身邊了……
幾百年後,王霨的《西征戰記》被史學家、軍事學家、家譽為遠超凱撒的《高盧戰記》的煌煌巨著,研究者無數,形成了專門的“西征學”。學派內部又分為點評派、索隱派、批注派、虛構派等諸多分支,各執一詞,相互之間吵得不可開交。
那時,穿越者早已離開了人世,而他改變過的世界和延綿下的功業,卻依然影響著大千世界中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