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不要再磨磨蹭蹭的,這個簡陋的房子有什麽好懷念的?”穿著紅色毛絨線織成的蝙蝠衫和藍色牛仔褲的柯之琅連推帶拉著夕子。

    肩挎被褥,手提大包小包的夕子一步一迴頭,望望身後那排紅色的小磚房。

    雖然住房簡陋,磚與磚交接處的沙土混合物,輕輕一碰就會簌簌往下掉。屋內牆壁抹上薄薄的一層白灰,幾塊木板頂著瓦片,再釘上七拚八湊、五顏六色的塑料薄膜,可這就是打工妹所租住的房子。是她們生活的環境,是她們出外打工不能依靠父母,不能奢侈,隻能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所居住的場所,也是夕子工作輾轉周折暫且棲息的地方。

    在這裏,是夕子告別求學的校園,懵懵懂懂地走上社會,首次居住的陌生的地方,也就意味著她從此的日子裏,親人不在身邊,沒有愛和嗬護,獨自一人承擔自己的生活重任,還要心係家鄉的父母和弟弟。

    夕子歎了口氣,幽幽怨怨的。

    柯之琅嗔怒地拍了她一下:“好像你人生的全部意義就是懷舊和感慨。開朗點吧!小姐。”

    她頓了頓又說:“你工作也落實了,明兒就到我公司報道,在我所屬的那一部門。還有,你現在就上我那住,新建的房子,又大又寬敞,比這兒強多了。而且,房東對我們也不錯。”

    夕子感激地看著她的好朋友:“謝謝你!”

    “走吧!我們要整理房子呢!”柯之琅說。

    穿過小巷,迎麵一條寬闊、平坦的公路。各種各樣的、顏色各異的車輛穿梭著,唿嘯而來,唿嘯而去。

    柯之琅沉思著:每一輛車匆匆忙忙地趕著它們的路,不肯歇一歇,不肯多浪費一絲毫的時間,都奔向遠方,都有它們明確的落腳點。而我們呢?屬於我們這一代替別人賺錢的打工妹的路究竟在何方?我們所追求的目標究竟是什麽?若幹年後,我們的青春年華葬送掉換來了微乎其微的一點點鈔票,然後就是結婚,生兒育女,重複著一樣的曆史,走祖祖輩輩走過的路。豈不是太乏味,太虛度好時光,枉來世一趟了吧!

    她苦笑著,狠狠地踢起路邊的一顆小石子,身子轉了一圈,停了下來,揚起了頭,甩了一下頭發,仿佛要將那些愁情煩緒,奇思怪想甩掉,然後故作輕鬆,灑脫地走著。

    身邊緊跟的夕子望著柯之琅,她太理解她了:“八成哪根神經又觸動了呀!”

    柯之琅聳聳肩,繼續往前走。

    穿過公路,前麵立著一塊牌子:“白沙村”,藍底黑字,很醒目。

    在牌子下停了下來,柯之琅仰著頭,眯著眼,探究著。

    這“白沙村”,天知道隻是一個村莊的名字而已。住在這裏兩年多了,從未見過一粒白色的沙子,蓋房子時看到的了,和著水泥、石子混合凝固後,就成了建築物的一分子。有的,隻是起風時路麵飛揚的沙塵罷了。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昔日無名的郊區小村,忽然靠著它的天時、地利或人為的繁榮了,於是,就有很多人蜂擁而至。在這裏,有的人就像貓聞到腥,來爭取一份他自己的利益:有的匆匆過客,在這裏停頓了一番,幹了一些鮮為人知的事,而後又漂流到另處去了,有的更多的為了求生存,背井離鄉,到這裏打工,用自己的勞力換取一份微薄的收入。

    靠著這條公路,沾著它交通便利的“白沙村”就是誘惑著眾人前來“淘金”的地方。

    進了村,隨處都可以看到操各種口音的外地人。

    人滿為患,事實可鑒,村中心一條十幾米的巷街,就有十幾家餐館,家家生意興隆,來客絡繹不絕,是足以證明這一點的。

    這裏的居民們,這些祖祖輩輩居住在這裏的主人們,也不是“等著閑”之輩,將剩餘的、空閑的房子,堆放雜物的舊房子,整理一下,全部租給外來人員。有的更多地皮的居民,用廉價的紅磚頭,廢木板蓋了一排排毫無裝修的“小紅屋”,就靠收取租費就不愁過日子了。

    生活,就是這樣讓人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生活,就是這樣令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活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歲月留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鶴鄉聽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鶴鄉聽濤並收藏歲月留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