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李寬起身時,家中的兒子已經消失不見,不僅李臻不見了,李哲也不見了。
對於二兒子剛迴到華國便能調整自己的狀態,跟著李臻一起前往總務院上班,李寬打心眼裏高興。
人一旦習慣了懶散的生活在迴到忙碌的生活需要一段時間的調整,對於一般人而言這段時間沒什麽,對於一任帝王,這段時間便很重要。
或許在這段時間中便有可能發生極大的問題,來不及調整自己的狀態,不僅傷身傷神也可能傷了天下百姓。
自己動手打水洗漱,然後做早飯吃早飯,做完早上該做的一切,李承乾便來了,一大家子人都來了。
丹陽公主說要帶著薛荀去軍校,李承乾一家要求在台北城中逛逛,讓二弟帶路,順便也好介紹介紹。
李寬原本是打算找軍中將領聊聊出征之事,但是現在隻能放棄原本的打算,帶著李承乾一家和丹陽公主母子出了家門。
台北內城是商業最為繁榮的地方,一棟五層高的小樓在內城之中也是尤為顯眼,除了軍政兩院和總務大樓,小樓便是內城中最為宏偉的建築。
帶著眾人走到小樓前,李寬並沒有上去,隻是吩咐了一聲在小樓前站崗的人,不久之後懷義便匆匆的下來了。
“家主,你找我。”
李寬點點頭,笑道:“懷義,你抽點時間陪李承乾他們在城裏看看,給他們介紹介紹城中的風俗人情。”
懷恩現在一直是李臻的左膀右臂,忙著幫李臻處理國朝大事,楚王府在華國的商業,除了一間酒樓之外,全是由懷義在打理。
若說對整個城最了解的人,大抵便是懷義了,就連李寬其實也沒懷義了解,就像李世民對長安城的了解一樣,李寬隻了解一個大概。
帶人閑逛介紹這種事,自然還是懷義最好。
當然,更重要是李寬也確實想去軍校看看,如今的華國軍校成了什麽樣子,雖說隻是半年多的時間,但也足夠令軍校有一定程度的改觀了。
帶著丹陽公主二人趕到軍校,軍校的學員已經出過早操,此時正在學文,丹陽公主覺得很不錯,原本以為軍校就是一個整日騎馬射箭的地方,校園中傳來的讀書完全出乎了她的意料。
找來兩位軍校的工人,吩咐他們帶著丹陽公主找間單門獨院的住處,李寬便開始了自己在軍校裏的閑逛。
軍校確實有很大的改變,相比去年來軍校查看時,校園裏已經沒了工地殘留的痕跡,沙盤屋裏的沙盤上插滿了旗子,周圍的地麵光滑的像似鏡子一樣,這已經說明沙盤推演很受歡迎,上課的學生很是認真。
校舍裏的被子疊放的很整齊,四四方方像似豆腐塊,床下的鞋子放得很整齊,鞋跟對準了床沿,早已沒有半年前那般雜亂不堪。
走進教學樓,上課的學子也認真,就是時常抓耳撓腮,軍陣軍略課都能聽懂,就是這文學課,委實讓他們有些弄不明白。
遊走於軍校的李寬被人發現了,自然也就走不了了,在全體師生的要求下,李寬在軍校講了一天的課,順便也把自己的表弟給介紹了一番。
丹陽公主對李寬介紹兒子的做法很滿意,但是丹陽公主不知道,在軍校裏全憑實力說話,你可以是武藝高強,也可以是軍陣軍略出眾,還可以讀書厲害,唯獨這個身份在軍校裏不管用。
當初李哲和李臻當軍校進學時,沒有被特殊對待,或者說也被特殊對待了,兄弟兩比他們這般從士卒中挑選出來的人還要慘,每日的訓練量看的他們一幫大老爺們都膽寒。
也有不服氣,私下找哥倆練過手,然後才認同了他們是軍校的一員。
迴到家已經是傍晚了,家裏一個人也沒有,連仆從和侍女也沒有,聽到隔壁傳來嘈雜之聲,才發現杜伏威家裏有很多人。
似乎是有喜事,從家裏挑了些好東西,帶著過去,才發現原來就是單純的為了慶賀李承乾他們一家前來,慶賀王敬直一家前來。
禮物還是送了出去,杜伏威說不收,家裏的小孫子出生時,臻兒和文馨備了一份大禮,但李寬卻說自己不一樣,自己是送孫輩,強讓杜伏威收下,然後才說自己家添了兩口人,大哥是不是得準備兩份。
李寬從來就是不肯吃虧的人,送出去一份,這就要收迴來兩份。
“二弟,丹陽姑母呢?”李承乾抱著馬周家的小女兒走到李寬身邊問道。
“去軍校了,已經安頓好了,薛荀與丹陽姑母商量過了,說是不迴來,以後休沐才過來住。”
李承乾點點頭,看著懷裏粉雕玉琢辦的小姑娘笑道:“二弟,你說這丫頭跟我家小兒子合適不?”
“原來是看上馬周的小閨女了啊,那你就別想了,人家小石頭可是和劉仁軌家的小子定了婚的。”
小石頭是馬周閨女的小名,據說是前些年迴長安掃墓時,遇見了一位得道高人,說小石頭命薄,得要一個硬一點的名字,若是在找個將門之後主司刑法之事那自然便更好了,所以也就有了小石頭這個小名。
小石頭很可愛,是附近公認的,誰家都喜歡。
所以去年迴華國之後,聽馬周提起這件事,李寬就覺著馬周估計被人給設計了,設計馬周的人就是劉仁軌,畢竟他們當初是一起迴大唐的。
而且,得道高人提點的條件完全與劉仁軌家相同。
早些年劉仁軌在培訓海軍,他是軍中將領,說是將門那也無可厚非,後來司法院缺人,劉仁軌被調往司法院任職,主司刑法之事,這一切都完美的附和了得道高人的指點。
關鍵,劉仁軌家也有一個和小石頭差不多大的小屁孩,現在正拿著紅纓槍在院子裏瘋跑呢,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小妻子被人給惦記上了。
“不是說你們華國不實行指腹為婚麽?”李承乾尚存一線希望。
“是不實行,但是別人家要定,我們也不會太過管理,小石頭聰慧,劉仁軌的小兒子也不錯,其實大家都樂見其成,當然我家小兒子早出生幾年,或許我就會管了,我也挺喜歡小石頭的。”
李寬從李承乾懷裏接過小石頭,小石頭還甜甜的叫了聲陛下叔叔,然後兩人便走了,留下李承乾站在原地發愣。
借著這個機會,李寬找了很多官員,讓杜伏威找了一間空房。
一個又一個的聊過,情況還是不錯的,聽李寬說華國最終會成為大唐治下一州,有不少官員表示若是李臻在倭國建國之後,用得著他們,他們一定迴去倭國幫襯。
不過有一個條件,就是按照華國的規矩,年滿七十之後便不在繼續擔任官職,他們希望退下來之後,能迴到華國,迴到這片他們曾經付出了大半生心血的地方。
其實聽到官員們的請求,李寬才知道,一個人的故鄉或許未必就是生他養他的地方,對於很多人而言,付出了大半生心血的地方其實也可以稱之為故鄉。
李寬當然不會讓他們年滿七十再迴來,畢竟七十之後,或許真沒有幾年的日子可過了,所以改了規矩,準許提起五年。
結束在杜府的晚宴,迴到家,李臻和李哲便迫不及待的問了自己老爹是什麽情況,兄弟倆煩惱的問題,在老爹這裏估計不會有大問題。
畢竟兄弟倆其實心裏清楚,他們終究威望不夠高,許多官員在政務上會聽他們的,也會勤勤懇懇的工作,但是牽涉到遠離華國這個問題,官員未必聽他們的。
“情況還不錯,今日詢問了二十人左右,有大半願意跟你去倭國立國,不過等到他們退讓之時,你不能強留,這是為父答應他們的請求。”
“父皇,您放心,孩兒定然不會強留,更何況若是他們隨孩兒前往了倭國,也未必還想著迴華國。”李臻的語氣中充滿了自信。
“有自信便好,你們兄弟二人盡快交接華國國事,明日我在去軍務大樓看看,最近兩日便準備與軍中將領商議下出征的事,趁著倭國內亂尚未平定,我希望你能一舉攻下倭國都城。”
李寬拍了怕兒子的肩頭,發現兒子陡然長高了一頭,也發現自己似乎真的很少與兒子相處,有些歉意。
兩個孩子可沒發現老爹的神情,興奮的去了書房,看樣子就知道是去討論殲滅倭國戰爭去了。
第二天,李寬到了軍務大樓,當然還有李承乾這個尾巴,昨日在城裏轉了一圈,便沒了新鮮感,媳婦和娃在城裏買東西他沒興趣,大兒子詢問懷義商業之道他跟沒興趣。
所以一早就跟在了李寬身後。
對待軍人,李寬向來都是直來直去,或者說直接下命令。
找到王翼的辦公室,門外看守的人員當即敬了禮,然後便打開了門。
辦公的王翼有些惱火,不過看見是李寬,便當即站了起來敬禮道:“末將見過陛下。”
“我如今可不是陛下,今日找你便是讓你通知軍中所有上校以上官員,三日之後召開出征會議,會議我就不參加了,到時候由當今陛下全權處理,還是那句話,去年我傳位給臻兒時,希望你們支持,現在我也希望你們能支持臻兒的決定。”
“家主放心,我不管其他人,我定然全力支持大公子,而作為將領,我等隻需聽從陛下決定,這隻是本分而已,軍人隻需要服從命令。”
李寬點了點頭,沒在多說,他最希望聽到的已經聽到了也見到了,兒子這大半年在華國並未放鬆對軍隊的管理這便足夠了。
至於李臻和李哲與眾將領商議如何出兵,何時出兵,如何用兵,他並不是多在乎,都是征戰多年的老將,而且船艦利炮,若是連一個內亂的倭國也搞不定,那也沒必要去立國了。
從軍務大樓出來,李承乾迴望了一眼站崗的士卒,歎道:“二弟,為兄發現華國將士與大唐將士似乎不同,但是不同在於何處,好想又說不出來。”
“精氣神。”李寬笑道:“大唐乃是實行府兵製度,若是國朝無戰事便在家中務農,但是華國的將士不同,他們一直在訓練,哪怕沒有戰事也在訓練,大唐士卒迴家之後會懶散,但華國的士卒卻不會,所以華國的士卒有股大唐士卒沒有的精氣神。
或許平時還看不出這股子精氣神的作用,但是一旦發生突發性戰事,這股精氣神便很重要,或許大唐士卒戰損一千,華國士卒才戰損一百。”
“當初從華國到大唐的那批士卒確實一直在訓練,為兄一直好奇父皇為何願意出資一大筆錢糧用於他們訓練,聽你這麽好,為兄算是明白了。”
··········
最近李寬很閑,國朝上的大事,李臻和李哲兄弟倆在處理,他也不想去看那些煩人的事,畢竟隻有兩年······準確的說隻有一年零七個月的悠閑時光了,剩下的日子李寬覺得至少有十年會處於忙碌之中,畢竟一旦成為大唐太子,李世民不會讓他輕輕鬆鬆的過。
迴華國不知不覺已經從初夏到了深秋,這一天李寬正躺在樹蔭下享受秋日的陽光,懷恩帶著一隊仆從進了李家院子。
“有事?”
懷恩點點頭:“家主,陛下有詔,讓二皇子監國,請您輔國。”
“下聖旨了?是準備出征了?”
“今日早朝時下的旨意。”
李寬點點頭,問道:“壞恩,你也要跟著去倭國?”
“老奴這一生就跟隨大公子。”
李寬沒再多說什麽,朝懷恩擺了擺手,興致不高,不知不覺已經過了好些年了,懷恩竟然已經自稱老奴了。
聽懷恩說三日後陛下率軍從碼頭出發,禦駕親征倭國,便迴了一句,到時候會去碼頭。
三日的時間說過就過,碼頭上站滿了人群,官員,將士、工人、百姓、學子、似乎各行各業的都在其中。
海麵上,至少百艘樓船組成的艦隊蓄勢待發,連成片的艦隊像似一頭武裝到了牙齒的巨龍,無堅不摧,所過之處寸草不生,準備吃下倭國這塊又臭又硬的骨頭。
“記得貞觀五年時,你從長安離去時,也是有如此之多的人前去相送啊,有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竟然也會送別自己的孩子?”李承乾笑道。
原本他是有些傷感的,但是現場的氣氛和海麵上的艦隊帶給他的震撼,他委實傷感不起來。
“我說我想過,你信麽?你不會信的,但是我真的想過,隻不過那時候想到的不是臻兒而是哲兒,倭國是我早就下定決心要吃下的地方,前些年出征我便想過了將來送哲兒領大軍出征那地方的場景,隻不過如今換了一個人。”
李寬跨步,百官也跟上了李寬的步伐,百官領著所有人喊“華國萬勝、陛下萬勝”的話,李寬仿佛沒聽見一般,他的眼力隻有兒子。
馮文馨哭過,眼睛很是紅腫,但是今日她是笑著的,作為一國之母站在了李臻身邊,接受百官和萬民的大賀和祝願。
“拿下倭國都城,爹帶著你弟弟妹妹和你母親,親自前往倭國為何慶賀,到時候我們父子二人喝個痛快。”
李寬沒有多說其他的話,隻有這麽一句,然後便看著兒子帶領士卒和官員登船,看著一艘又一艘的樓船從海麵上離去。
正如李承乾所說。
貞觀五年初,李寬在長安被李淵領著家人和長安百姓在灞橋碼頭送別;後來到了閩州,李淵人又領著家人和閩州百姓在閩州碼頭送別;在後來又是在台北碼頭送別,前往倭國出征。
被人送別很多次,今年又是一年的送別時,而今年卻是李寬自己送別自己的孩子。
早些年不知道送別之人心中的擔憂有多重,如今自己親生經曆了,才知道原來當孩子離去時,所有的一切都變得不再重要,擔憂占據了整個身心,似乎連走路的力氣都因為擔憂而沒有了。
對於二兒子剛迴到華國便能調整自己的狀態,跟著李臻一起前往總務院上班,李寬打心眼裏高興。
人一旦習慣了懶散的生活在迴到忙碌的生活需要一段時間的調整,對於一般人而言這段時間沒什麽,對於一任帝王,這段時間便很重要。
或許在這段時間中便有可能發生極大的問題,來不及調整自己的狀態,不僅傷身傷神也可能傷了天下百姓。
自己動手打水洗漱,然後做早飯吃早飯,做完早上該做的一切,李承乾便來了,一大家子人都來了。
丹陽公主說要帶著薛荀去軍校,李承乾一家要求在台北城中逛逛,讓二弟帶路,順便也好介紹介紹。
李寬原本是打算找軍中將領聊聊出征之事,但是現在隻能放棄原本的打算,帶著李承乾一家和丹陽公主母子出了家門。
台北內城是商業最為繁榮的地方,一棟五層高的小樓在內城之中也是尤為顯眼,除了軍政兩院和總務大樓,小樓便是內城中最為宏偉的建築。
帶著眾人走到小樓前,李寬並沒有上去,隻是吩咐了一聲在小樓前站崗的人,不久之後懷義便匆匆的下來了。
“家主,你找我。”
李寬點點頭,笑道:“懷義,你抽點時間陪李承乾他們在城裏看看,給他們介紹介紹城中的風俗人情。”
懷恩現在一直是李臻的左膀右臂,忙著幫李臻處理國朝大事,楚王府在華國的商業,除了一間酒樓之外,全是由懷義在打理。
若說對整個城最了解的人,大抵便是懷義了,就連李寬其實也沒懷義了解,就像李世民對長安城的了解一樣,李寬隻了解一個大概。
帶人閑逛介紹這種事,自然還是懷義最好。
當然,更重要是李寬也確實想去軍校看看,如今的華國軍校成了什麽樣子,雖說隻是半年多的時間,但也足夠令軍校有一定程度的改觀了。
帶著丹陽公主二人趕到軍校,軍校的學員已經出過早操,此時正在學文,丹陽公主覺得很不錯,原本以為軍校就是一個整日騎馬射箭的地方,校園中傳來的讀書完全出乎了她的意料。
找來兩位軍校的工人,吩咐他們帶著丹陽公主找間單門獨院的住處,李寬便開始了自己在軍校裏的閑逛。
軍校確實有很大的改變,相比去年來軍校查看時,校園裏已經沒了工地殘留的痕跡,沙盤屋裏的沙盤上插滿了旗子,周圍的地麵光滑的像似鏡子一樣,這已經說明沙盤推演很受歡迎,上課的學生很是認真。
校舍裏的被子疊放的很整齊,四四方方像似豆腐塊,床下的鞋子放得很整齊,鞋跟對準了床沿,早已沒有半年前那般雜亂不堪。
走進教學樓,上課的學子也認真,就是時常抓耳撓腮,軍陣軍略課都能聽懂,就是這文學課,委實讓他們有些弄不明白。
遊走於軍校的李寬被人發現了,自然也就走不了了,在全體師生的要求下,李寬在軍校講了一天的課,順便也把自己的表弟給介紹了一番。
丹陽公主對李寬介紹兒子的做法很滿意,但是丹陽公主不知道,在軍校裏全憑實力說話,你可以是武藝高強,也可以是軍陣軍略出眾,還可以讀書厲害,唯獨這個身份在軍校裏不管用。
當初李哲和李臻當軍校進學時,沒有被特殊對待,或者說也被特殊對待了,兄弟兩比他們這般從士卒中挑選出來的人還要慘,每日的訓練量看的他們一幫大老爺們都膽寒。
也有不服氣,私下找哥倆練過手,然後才認同了他們是軍校的一員。
迴到家已經是傍晚了,家裏一個人也沒有,連仆從和侍女也沒有,聽到隔壁傳來嘈雜之聲,才發現杜伏威家裏有很多人。
似乎是有喜事,從家裏挑了些好東西,帶著過去,才發現原來就是單純的為了慶賀李承乾他們一家前來,慶賀王敬直一家前來。
禮物還是送了出去,杜伏威說不收,家裏的小孫子出生時,臻兒和文馨備了一份大禮,但李寬卻說自己不一樣,自己是送孫輩,強讓杜伏威收下,然後才說自己家添了兩口人,大哥是不是得準備兩份。
李寬從來就是不肯吃虧的人,送出去一份,這就要收迴來兩份。
“二弟,丹陽姑母呢?”李承乾抱著馬周家的小女兒走到李寬身邊問道。
“去軍校了,已經安頓好了,薛荀與丹陽姑母商量過了,說是不迴來,以後休沐才過來住。”
李承乾點點頭,看著懷裏粉雕玉琢辦的小姑娘笑道:“二弟,你說這丫頭跟我家小兒子合適不?”
“原來是看上馬周的小閨女了啊,那你就別想了,人家小石頭可是和劉仁軌家的小子定了婚的。”
小石頭是馬周閨女的小名,據說是前些年迴長安掃墓時,遇見了一位得道高人,說小石頭命薄,得要一個硬一點的名字,若是在找個將門之後主司刑法之事那自然便更好了,所以也就有了小石頭這個小名。
小石頭很可愛,是附近公認的,誰家都喜歡。
所以去年迴華國之後,聽馬周提起這件事,李寬就覺著馬周估計被人給設計了,設計馬周的人就是劉仁軌,畢竟他們當初是一起迴大唐的。
而且,得道高人提點的條件完全與劉仁軌家相同。
早些年劉仁軌在培訓海軍,他是軍中將領,說是將門那也無可厚非,後來司法院缺人,劉仁軌被調往司法院任職,主司刑法之事,這一切都完美的附和了得道高人的指點。
關鍵,劉仁軌家也有一個和小石頭差不多大的小屁孩,現在正拿著紅纓槍在院子裏瘋跑呢,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小妻子被人給惦記上了。
“不是說你們華國不實行指腹為婚麽?”李承乾尚存一線希望。
“是不實行,但是別人家要定,我們也不會太過管理,小石頭聰慧,劉仁軌的小兒子也不錯,其實大家都樂見其成,當然我家小兒子早出生幾年,或許我就會管了,我也挺喜歡小石頭的。”
李寬從李承乾懷裏接過小石頭,小石頭還甜甜的叫了聲陛下叔叔,然後兩人便走了,留下李承乾站在原地發愣。
借著這個機會,李寬找了很多官員,讓杜伏威找了一間空房。
一個又一個的聊過,情況還是不錯的,聽李寬說華國最終會成為大唐治下一州,有不少官員表示若是李臻在倭國建國之後,用得著他們,他們一定迴去倭國幫襯。
不過有一個條件,就是按照華國的規矩,年滿七十之後便不在繼續擔任官職,他們希望退下來之後,能迴到華國,迴到這片他們曾經付出了大半生心血的地方。
其實聽到官員們的請求,李寬才知道,一個人的故鄉或許未必就是生他養他的地方,對於很多人而言,付出了大半生心血的地方其實也可以稱之為故鄉。
李寬當然不會讓他們年滿七十再迴來,畢竟七十之後,或許真沒有幾年的日子可過了,所以改了規矩,準許提起五年。
結束在杜府的晚宴,迴到家,李臻和李哲便迫不及待的問了自己老爹是什麽情況,兄弟倆煩惱的問題,在老爹這裏估計不會有大問題。
畢竟兄弟倆其實心裏清楚,他們終究威望不夠高,許多官員在政務上會聽他們的,也會勤勤懇懇的工作,但是牽涉到遠離華國這個問題,官員未必聽他們的。
“情況還不錯,今日詢問了二十人左右,有大半願意跟你去倭國立國,不過等到他們退讓之時,你不能強留,這是為父答應他們的請求。”
“父皇,您放心,孩兒定然不會強留,更何況若是他們隨孩兒前往了倭國,也未必還想著迴華國。”李臻的語氣中充滿了自信。
“有自信便好,你們兄弟二人盡快交接華國國事,明日我在去軍務大樓看看,最近兩日便準備與軍中將領商議下出征的事,趁著倭國內亂尚未平定,我希望你能一舉攻下倭國都城。”
李寬拍了怕兒子的肩頭,發現兒子陡然長高了一頭,也發現自己似乎真的很少與兒子相處,有些歉意。
兩個孩子可沒發現老爹的神情,興奮的去了書房,看樣子就知道是去討論殲滅倭國戰爭去了。
第二天,李寬到了軍務大樓,當然還有李承乾這個尾巴,昨日在城裏轉了一圈,便沒了新鮮感,媳婦和娃在城裏買東西他沒興趣,大兒子詢問懷義商業之道他跟沒興趣。
所以一早就跟在了李寬身後。
對待軍人,李寬向來都是直來直去,或者說直接下命令。
找到王翼的辦公室,門外看守的人員當即敬了禮,然後便打開了門。
辦公的王翼有些惱火,不過看見是李寬,便當即站了起來敬禮道:“末將見過陛下。”
“我如今可不是陛下,今日找你便是讓你通知軍中所有上校以上官員,三日之後召開出征會議,會議我就不參加了,到時候由當今陛下全權處理,還是那句話,去年我傳位給臻兒時,希望你們支持,現在我也希望你們能支持臻兒的決定。”
“家主放心,我不管其他人,我定然全力支持大公子,而作為將領,我等隻需聽從陛下決定,這隻是本分而已,軍人隻需要服從命令。”
李寬點了點頭,沒在多說,他最希望聽到的已經聽到了也見到了,兒子這大半年在華國並未放鬆對軍隊的管理這便足夠了。
至於李臻和李哲與眾將領商議如何出兵,何時出兵,如何用兵,他並不是多在乎,都是征戰多年的老將,而且船艦利炮,若是連一個內亂的倭國也搞不定,那也沒必要去立國了。
從軍務大樓出來,李承乾迴望了一眼站崗的士卒,歎道:“二弟,為兄發現華國將士與大唐將士似乎不同,但是不同在於何處,好想又說不出來。”
“精氣神。”李寬笑道:“大唐乃是實行府兵製度,若是國朝無戰事便在家中務農,但是華國的將士不同,他們一直在訓練,哪怕沒有戰事也在訓練,大唐士卒迴家之後會懶散,但華國的士卒卻不會,所以華國的士卒有股大唐士卒沒有的精氣神。
或許平時還看不出這股子精氣神的作用,但是一旦發生突發性戰事,這股精氣神便很重要,或許大唐士卒戰損一千,華國士卒才戰損一百。”
“當初從華國到大唐的那批士卒確實一直在訓練,為兄一直好奇父皇為何願意出資一大筆錢糧用於他們訓練,聽你這麽好,為兄算是明白了。”
··········
最近李寬很閑,國朝上的大事,李臻和李哲兄弟倆在處理,他也不想去看那些煩人的事,畢竟隻有兩年······準確的說隻有一年零七個月的悠閑時光了,剩下的日子李寬覺得至少有十年會處於忙碌之中,畢竟一旦成為大唐太子,李世民不會讓他輕輕鬆鬆的過。
迴華國不知不覺已經從初夏到了深秋,這一天李寬正躺在樹蔭下享受秋日的陽光,懷恩帶著一隊仆從進了李家院子。
“有事?”
懷恩點點頭:“家主,陛下有詔,讓二皇子監國,請您輔國。”
“下聖旨了?是準備出征了?”
“今日早朝時下的旨意。”
李寬點點頭,問道:“壞恩,你也要跟著去倭國?”
“老奴這一生就跟隨大公子。”
李寬沒再多說什麽,朝懷恩擺了擺手,興致不高,不知不覺已經過了好些年了,懷恩竟然已經自稱老奴了。
聽懷恩說三日後陛下率軍從碼頭出發,禦駕親征倭國,便迴了一句,到時候會去碼頭。
三日的時間說過就過,碼頭上站滿了人群,官員,將士、工人、百姓、學子、似乎各行各業的都在其中。
海麵上,至少百艘樓船組成的艦隊蓄勢待發,連成片的艦隊像似一頭武裝到了牙齒的巨龍,無堅不摧,所過之處寸草不生,準備吃下倭國這塊又臭又硬的骨頭。
“記得貞觀五年時,你從長安離去時,也是有如此之多的人前去相送啊,有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竟然也會送別自己的孩子?”李承乾笑道。
原本他是有些傷感的,但是現場的氣氛和海麵上的艦隊帶給他的震撼,他委實傷感不起來。
“我說我想過,你信麽?你不會信的,但是我真的想過,隻不過那時候想到的不是臻兒而是哲兒,倭國是我早就下定決心要吃下的地方,前些年出征我便想過了將來送哲兒領大軍出征那地方的場景,隻不過如今換了一個人。”
李寬跨步,百官也跟上了李寬的步伐,百官領著所有人喊“華國萬勝、陛下萬勝”的話,李寬仿佛沒聽見一般,他的眼力隻有兒子。
馮文馨哭過,眼睛很是紅腫,但是今日她是笑著的,作為一國之母站在了李臻身邊,接受百官和萬民的大賀和祝願。
“拿下倭國都城,爹帶著你弟弟妹妹和你母親,親自前往倭國為何慶賀,到時候我們父子二人喝個痛快。”
李寬沒有多說其他的話,隻有這麽一句,然後便看著兒子帶領士卒和官員登船,看著一艘又一艘的樓船從海麵上離去。
正如李承乾所說。
貞觀五年初,李寬在長安被李淵領著家人和長安百姓在灞橋碼頭送別;後來到了閩州,李淵人又領著家人和閩州百姓在閩州碼頭送別;在後來又是在台北碼頭送別,前往倭國出征。
被人送別很多次,今年又是一年的送別時,而今年卻是李寬自己送別自己的孩子。
早些年不知道送別之人心中的擔憂有多重,如今自己親生經曆了,才知道原來當孩子離去時,所有的一切都變得不再重要,擔憂占據了整個身心,似乎連走路的力氣都因為擔憂而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