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王遠這句話,李寬幾人愣住了,好半晌才迴過神來。
李愔聳了聳肩,撞了下李寬,疑惑道:“二哥,孫道長還是其他弟子?”
孫道長的弟子很多,當年桃源村的學子是孫道長的弟子,後來閩州台北又出現了一大批。當然,這是年輕的弟子。
若是年紀大一些的,比如現今太醫署的醫正和幾位醫官也是孫道長的弟子,但這些都是記名弟子。
若說嫡傳,除了他李寬之外,也就還在北五台山(後世的藥王山)的修道的玄應師兄,所以說能稱唿李寬為師弟的人,也就孫行幾兄弟和修道的玄應道士而已。
“跟隨他老人家學醫的人有多少,如今至少也有上千人,自然有其他弟子了。”李寬翻了翻白眼,疑惑道:“我倒是聽他老人家說起北五台山的玄應師兄,可惜沒說俗家名字,不過玄應師兄是他老人家早年收的弟子,如今應該在道觀修道,在華原縣施診才對?”
“孫道長早年收的弟子,肯定不止這個年紀,至少也是六十來歲的老人了,這人恐怕是冒名頂替的。”李承乾肯定道。
聽到這裏,王遠若是還不知道眼前的人是誰,那他也不會在劍州闖出個“王杏林”的名號了。
“楚王殿下,小人確實師從孫道長,並非妄言,求楚王殿下恕罪。”
“恩,本王知道。”李寬點點頭,平靜道:“你這一手醫術,應該是師父他老人家所傳,不過以你的醫德並非嫡傳,應該是屬於記名弟子,念在你與本王同門的份上,自行歸還錢財,本王會派人查你在劍州言行,若是有犯法之事,按律論處。”
“殿下明鑒,小人也就診費高一點,並未有任何犯法之事。”王遠很謹慎,李寬雖說看在同門份上,但誰知道會不會因為他的診費高而處置他。
王遠這句話,李寬還是相信的,畢竟“杏林”這個名聲還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至於診費高的問題,若是別人願意,誰也管不著,自然不會觸犯律法。
“具體如何得查了才知曉,你先關門吧,然後親自去長安,找師父他老人家請罪,待本王迴長安時,會親自詢問師父他老人家,別想著跑,否則本王下令通緝你。”
“謝過楚王殿下。”王遠起身,連忙從懷裏掏出了一塊銀餅子還給了沈家老二。
沈家老二似乎還沒明白過來現在的狀況,甕聲甕氣道:“王杏林,您這是個啥意思,不是說給俺爹看病麽?”
他王遠在醫術一途上確實有本事,但也不敢說自己的醫術超過了李寬,誰不知道當今楚王殿下醫術獨步天下,那可是能與師父爭辯醫術的人物。
王遠露出了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沈家二郎莫鬧,有珠玉在此,哪用得著老夫給你父親看病。”說完,王遠朝李寬三人行了一禮,走了。
“爹,王杏林這是啥意思?”
“啥意思,就是老子打你的意思。”沈光舉起巴掌,然後垂頭喪氣的放下了,解釋道:“王杏林是孫神醫的記名弟子,而楚王殿下是孫道長的嫡傳弟子,就是說楚王殿下的醫術比王杏林厲害,明不明白?”
“啥,爹你說啥,你說楚王殿下來俺們家了?誰是楚王殿下?”沈從業驚喜的叫著,陪同著沈老夫人進了門。
沈老夫人雖然猜到了李寬的醫術應該不凡,也猜到了李寬等人身份不凡,但也沒有想到大名鼎鼎的楚王竟然就是眼前之人。
見愣住的老妻和傻乎乎的兒子,沈光隻好給妻兒介紹了一番,然後帶著妻兒行了禮。
“時間真不早了,我們先迴了,你們收拾收拾,明日準備動身,搬家用的錢財,我會派人給你們送來。”
月亮高懸,照亮了迴去的路,清幽的月光灑在地上,拉長了眾人的身影,李愔走的有些急,估計現在又餓了,李承乾不急不緩,似乎有心事,李寬則沒來由的想到了親衛們的俸祿。
“胡慶,你們每個月的月錢有多少,夠用麽?”
“家主,我們沒有月錢。”
不知是聲音有些大,還是這個消息太過驚人,走在最前方的李愔竟然跑迴到了李寬身邊,大笑道:“二哥,你還教訓我說大方些,你聽聽,胡慶他們沒有月錢,小弟認為你應該大方些。”
李寬沒好氣的白了眼李愔,正想開口問問,就聽胡慶說道:“齊王殿下誤會了,我們家臣是沒有月錢的,但每年的年底有紅利可拿,華國所有產業每年的收益,將拿出一成的一半作為我們的俸祿,而且還有一筆賞賜。”
李寬明白了,這就好比後世大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一樣,人家不講月薪是多少,人家說的是年薪,所謂的賞賜就相當於每年的年終獎。
“這個辦法是誰提出來的?”
“是主母安排的,凡是咱們王府的家臣,都是如此。”
“那不是家臣的親衛呢?”
“每月四貫例錢。”
“等等。”李愔連忙喊了一聲,詢問道:“二哥,你在台北的產業,每年的收益有多少?”
“這我哪兒知曉,楚王府的產業都是媚兒和哲兒在打理,如今媚兒跟著我,華國的產業都是臻兒和文馨以及懷恩在打理,大唐的產業則交給了哲兒,如今我是兩袖清風。”
沒從李寬這裏得到消息,李愔又好奇的問道:“胡慶,你每年拿到手的錢財有多少?”似乎是擔心計算不準確,又加了一句,“和年終的賞賜一起,有多少?”
“迴稟齊王殿下,我大概有三百兩左右吧,有時候多一些,有五百貫。”
“等等我算一下,三百貫,一成便是六百貫,十成便是六千貫,如果有一百個家臣,那就是六十萬貫。一年六十萬貫的收益,再加上大唐的產業,我去,二哥,你這麽有錢?”李愔隻感覺自己腦袋有些發懵。
“錢不是這麽個算法,胡慶是他們的領頭人,其餘的家臣應該是沒有他多的。
況且華國的發展不用錢啊,養軍隊不用錢啊,各種各樣的開發和研究不要錢啊,大唐創辦的學舍不要錢啊,二哥我到底有多少錢,我沒計算過,但剩下的應該不多。”
“那也有很多了,你必須幫小弟一點,蜀州的水泥廠,二哥,你掏腰包。”
“不是說,我們去蜀中所有開銷你包了麽,怎麽讓二哥出錢了?”
“那是小弟不知道您這麽有錢啊,就是胡慶一年的俸祿都比小弟高。”
說到俸祿,李寬便想起了自己的俸祿,笑道:“話說咱們一年的俸祿到底有多少?”
“你沒有領過朝廷給咱們的俸祿?”李愔轉頭看向了李承乾,笑道:“大哥,你以前的太子是怎麽當的,你竟然不發俸祿。”
李承乾不好意思的笑道:“不是為兄不發,是朝臣與父皇的決定,畢竟二弟那麽有錢了,還讓國庫發俸祿說不過去。”
“李承乾,我發現你真的越來越不要臉了,朝堂發俸祿與我有沒有錢有什麽關係,那是我該得的好不好,話說我到底有多少俸祿沒領。”
“那是父皇與朝臣的意思,與為兄有何幹係?不過話說迴來,你自己好意思要俸祿麽?”
“我有什麽不好意思的?那是我的錢,我為啥不能要?”
“還敢說為兄不要臉,我看你才是不要臉,有本事去找父皇要啊!”
“去就去,你先給我算算,我迴長安就找他要。”李寬底氣十足。
“行吧,給你算算。”李承乾砸吧了兩下嘴,似乎已經想到了李寬找李世民要俸祿時的場景,勾起來嘴角,“你是王爵,按例每年有八十一貫的俸祿,給你算二十年,就是一千六百貫,前些年是涼州和閩州的總管······”
“等等。”李寬打斷了李承乾的話,“你這算法不對吧,每年八十一貫,二十年該有一千六百二十貫,那二十貫呢?還有俸料,職產,仆役,這些東西幹嘛不算,別以為我不在長安城,你就能唬弄我。
算了,也別這麽麻煩了,你就說我每年應該從朝廷拿多少錢?”
“四百貫左右吧,加上職位的俸祿,應該六百貫左右。”
“所以說,我有一萬兩千貫的俸祿了?”
李承乾點點頭,沒說話,一萬兩千對於尋常人而言,是一筆天文數字,但對於這個弟弟來說,指縫裏漏一點或許都不知這個數。
“老大,你說我迴長安讓戶部給錢,戶部會不會給?”
李承乾像似看白癡一樣的看著李寬,抽動嘴角,“你覺得呢?”
李承乾的笑容似乎激起了李寬的心頭火,看著李承乾惡狠狠的道:“瑪德,戶部不給我就找陛下要,陛下不給,我就從你兒子的分紅裏麵扣。”
“你這話是何意,象兒哪來的分紅?”
“對哦,你還不知道,我打算讓象兒跟著巫鴻鍛煉鍛煉,讓他參與到軍校和住宅區的修建中,過兩三年應該有一筆分紅,大概有兩萬貫左右吧,夠你買酒喝了,以後別偷老子的酒了,否則真揍你。”
“為兄,謝過二弟。”
李愔聳了聳肩,撞了下李寬,疑惑道:“二哥,孫道長還是其他弟子?”
孫道長的弟子很多,當年桃源村的學子是孫道長的弟子,後來閩州台北又出現了一大批。當然,這是年輕的弟子。
若是年紀大一些的,比如現今太醫署的醫正和幾位醫官也是孫道長的弟子,但這些都是記名弟子。
若說嫡傳,除了他李寬之外,也就還在北五台山(後世的藥王山)的修道的玄應師兄,所以說能稱唿李寬為師弟的人,也就孫行幾兄弟和修道的玄應道士而已。
“跟隨他老人家學醫的人有多少,如今至少也有上千人,自然有其他弟子了。”李寬翻了翻白眼,疑惑道:“我倒是聽他老人家說起北五台山的玄應師兄,可惜沒說俗家名字,不過玄應師兄是他老人家早年收的弟子,如今應該在道觀修道,在華原縣施診才對?”
“孫道長早年收的弟子,肯定不止這個年紀,至少也是六十來歲的老人了,這人恐怕是冒名頂替的。”李承乾肯定道。
聽到這裏,王遠若是還不知道眼前的人是誰,那他也不會在劍州闖出個“王杏林”的名號了。
“楚王殿下,小人確實師從孫道長,並非妄言,求楚王殿下恕罪。”
“恩,本王知道。”李寬點點頭,平靜道:“你這一手醫術,應該是師父他老人家所傳,不過以你的醫德並非嫡傳,應該是屬於記名弟子,念在你與本王同門的份上,自行歸還錢財,本王會派人查你在劍州言行,若是有犯法之事,按律論處。”
“殿下明鑒,小人也就診費高一點,並未有任何犯法之事。”王遠很謹慎,李寬雖說看在同門份上,但誰知道會不會因為他的診費高而處置他。
王遠這句話,李寬還是相信的,畢竟“杏林”這個名聲還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至於診費高的問題,若是別人願意,誰也管不著,自然不會觸犯律法。
“具體如何得查了才知曉,你先關門吧,然後親自去長安,找師父他老人家請罪,待本王迴長安時,會親自詢問師父他老人家,別想著跑,否則本王下令通緝你。”
“謝過楚王殿下。”王遠起身,連忙從懷裏掏出了一塊銀餅子還給了沈家老二。
沈家老二似乎還沒明白過來現在的狀況,甕聲甕氣道:“王杏林,您這是個啥意思,不是說給俺爹看病麽?”
他王遠在醫術一途上確實有本事,但也不敢說自己的醫術超過了李寬,誰不知道當今楚王殿下醫術獨步天下,那可是能與師父爭辯醫術的人物。
王遠露出了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沈家二郎莫鬧,有珠玉在此,哪用得著老夫給你父親看病。”說完,王遠朝李寬三人行了一禮,走了。
“爹,王杏林這是啥意思?”
“啥意思,就是老子打你的意思。”沈光舉起巴掌,然後垂頭喪氣的放下了,解釋道:“王杏林是孫神醫的記名弟子,而楚王殿下是孫道長的嫡傳弟子,就是說楚王殿下的醫術比王杏林厲害,明不明白?”
“啥,爹你說啥,你說楚王殿下來俺們家了?誰是楚王殿下?”沈從業驚喜的叫著,陪同著沈老夫人進了門。
沈老夫人雖然猜到了李寬的醫術應該不凡,也猜到了李寬等人身份不凡,但也沒有想到大名鼎鼎的楚王竟然就是眼前之人。
見愣住的老妻和傻乎乎的兒子,沈光隻好給妻兒介紹了一番,然後帶著妻兒行了禮。
“時間真不早了,我們先迴了,你們收拾收拾,明日準備動身,搬家用的錢財,我會派人給你們送來。”
月亮高懸,照亮了迴去的路,清幽的月光灑在地上,拉長了眾人的身影,李愔走的有些急,估計現在又餓了,李承乾不急不緩,似乎有心事,李寬則沒來由的想到了親衛們的俸祿。
“胡慶,你們每個月的月錢有多少,夠用麽?”
“家主,我們沒有月錢。”
不知是聲音有些大,還是這個消息太過驚人,走在最前方的李愔竟然跑迴到了李寬身邊,大笑道:“二哥,你還教訓我說大方些,你聽聽,胡慶他們沒有月錢,小弟認為你應該大方些。”
李寬沒好氣的白了眼李愔,正想開口問問,就聽胡慶說道:“齊王殿下誤會了,我們家臣是沒有月錢的,但每年的年底有紅利可拿,華國所有產業每年的收益,將拿出一成的一半作為我們的俸祿,而且還有一筆賞賜。”
李寬明白了,這就好比後世大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一樣,人家不講月薪是多少,人家說的是年薪,所謂的賞賜就相當於每年的年終獎。
“這個辦法是誰提出來的?”
“是主母安排的,凡是咱們王府的家臣,都是如此。”
“那不是家臣的親衛呢?”
“每月四貫例錢。”
“等等。”李愔連忙喊了一聲,詢問道:“二哥,你在台北的產業,每年的收益有多少?”
“這我哪兒知曉,楚王府的產業都是媚兒和哲兒在打理,如今媚兒跟著我,華國的產業都是臻兒和文馨以及懷恩在打理,大唐的產業則交給了哲兒,如今我是兩袖清風。”
沒從李寬這裏得到消息,李愔又好奇的問道:“胡慶,你每年拿到手的錢財有多少?”似乎是擔心計算不準確,又加了一句,“和年終的賞賜一起,有多少?”
“迴稟齊王殿下,我大概有三百兩左右吧,有時候多一些,有五百貫。”
“等等我算一下,三百貫,一成便是六百貫,十成便是六千貫,如果有一百個家臣,那就是六十萬貫。一年六十萬貫的收益,再加上大唐的產業,我去,二哥,你這麽有錢?”李愔隻感覺自己腦袋有些發懵。
“錢不是這麽個算法,胡慶是他們的領頭人,其餘的家臣應該是沒有他多的。
況且華國的發展不用錢啊,養軍隊不用錢啊,各種各樣的開發和研究不要錢啊,大唐創辦的學舍不要錢啊,二哥我到底有多少錢,我沒計算過,但剩下的應該不多。”
“那也有很多了,你必須幫小弟一點,蜀州的水泥廠,二哥,你掏腰包。”
“不是說,我們去蜀中所有開銷你包了麽,怎麽讓二哥出錢了?”
“那是小弟不知道您這麽有錢啊,就是胡慶一年的俸祿都比小弟高。”
說到俸祿,李寬便想起了自己的俸祿,笑道:“話說咱們一年的俸祿到底有多少?”
“你沒有領過朝廷給咱們的俸祿?”李愔轉頭看向了李承乾,笑道:“大哥,你以前的太子是怎麽當的,你竟然不發俸祿。”
李承乾不好意思的笑道:“不是為兄不發,是朝臣與父皇的決定,畢竟二弟那麽有錢了,還讓國庫發俸祿說不過去。”
“李承乾,我發現你真的越來越不要臉了,朝堂發俸祿與我有沒有錢有什麽關係,那是我該得的好不好,話說我到底有多少俸祿沒領。”
“那是父皇與朝臣的意思,與為兄有何幹係?不過話說迴來,你自己好意思要俸祿麽?”
“我有什麽不好意思的?那是我的錢,我為啥不能要?”
“還敢說為兄不要臉,我看你才是不要臉,有本事去找父皇要啊!”
“去就去,你先給我算算,我迴長安就找他要。”李寬底氣十足。
“行吧,給你算算。”李承乾砸吧了兩下嘴,似乎已經想到了李寬找李世民要俸祿時的場景,勾起來嘴角,“你是王爵,按例每年有八十一貫的俸祿,給你算二十年,就是一千六百貫,前些年是涼州和閩州的總管······”
“等等。”李寬打斷了李承乾的話,“你這算法不對吧,每年八十一貫,二十年該有一千六百二十貫,那二十貫呢?還有俸料,職產,仆役,這些東西幹嘛不算,別以為我不在長安城,你就能唬弄我。
算了,也別這麽麻煩了,你就說我每年應該從朝廷拿多少錢?”
“四百貫左右吧,加上職位的俸祿,應該六百貫左右。”
“所以說,我有一萬兩千貫的俸祿了?”
李承乾點點頭,沒說話,一萬兩千對於尋常人而言,是一筆天文數字,但對於這個弟弟來說,指縫裏漏一點或許都不知這個數。
“老大,你說我迴長安讓戶部給錢,戶部會不會給?”
李承乾像似看白癡一樣的看著李寬,抽動嘴角,“你覺得呢?”
李承乾的笑容似乎激起了李寬的心頭火,看著李承乾惡狠狠的道:“瑪德,戶部不給我就找陛下要,陛下不給,我就從你兒子的分紅裏麵扣。”
“你這話是何意,象兒哪來的分紅?”
“對哦,你還不知道,我打算讓象兒跟著巫鴻鍛煉鍛煉,讓他參與到軍校和住宅區的修建中,過兩三年應該有一筆分紅,大概有兩萬貫左右吧,夠你買酒喝了,以後別偷老子的酒了,否則真揍你。”
“為兄,謝過二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