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李淵的勸說,加之李寬率兵出征了,無兵走水路支援大唐,再加之不少朝臣反對,李世民最終還是放棄了在貞觀十七年出征高句麗,順著曆史的進程而有條不紊的發生著接下來該發生的事。
在今年的九月,因為百濟曾奪取新羅國四十多座城,新羅國與高句麗連兵阻絕百濟通往大唐的道路,百濟派使向大唐求援。
李世民遂派司農丞相裏玄獎帶信到高句麗,告誡高句麗停止進攻百濟,否則來年將出兵攻之。
等到貞觀十八年正月,相裏玄獎到達平壤,代表大唐的意誌告誡高句麗,作為莫離支的泉蓋蘇文不聽,相裏玄獎返迴大唐稟告李世民,他才正式決意發兵攻高麗,哪怕朝臣們極力諫止,李世民依舊不聽。
在貞觀十八年的七月,李世民命洪、饒、江三州造船四百艘以運軍糧,又發幽州、營州二都督發州兵以及契丹、奚、靺鞨部眾出擊遼東作為試探;以韋挺為饋運使,節度河北各州;命蕭銳運河南諸州糧食從海道進發。
同年九月,莫離支泉蓋蘇文遣使入貢,李世民不受,並將使者拘留,同年十一月,李世民以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帥兵四萬,戰艦五百艘由海路前往平壤,以李世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帥騎兵步兵六萬人前往遼東,海陸並進擊高麗,並要求新羅、百濟、奚、契丹分路發兵。
不過有火炮的大唐,李世民這次禦駕親征算得上一場小勝,但對於逢戰必勝的大唐來說,在百姓的心裏李世民的這次小勝其實亦算是敗了,所以在貞觀十九年,李世民班師迴朝之後,大唐發生了一件大事。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暫且不提。
此時,房玄齡和李景仁正在為了大唐購買火炮的價格和杜荷等人打嘴仗呢!
“杜小葉啊杜小葉,你我兄弟多年,沒想到你竟然獅子大開口,一門火炮就敢要價格八萬貫,你怎麽不去搶啊!”
李景仁大怒,他實在難以接受這個價格,要知道當初李世民來台北之時,商議的火炮價格大唐眾臣清清楚楚,才不過兩年的時間竟然將火炮的價格提高了整整五倍。
若非此時他乃大唐使臣,真忍不住讓杜荷知曉花兒為什麽這樣紅。
國與國之間,本就是利益的關係,如今大唐求到了華國,作為華國的官員,自然是能搶多少算多少,說是搶錢,其實也沒毛病。
杜荷不在意的笑道:“怎麽能說是搶呢?借用陛下常說的一句話,咱們之間就如同作買賣,我報出價格,你自然可以還價嘛!”
“那你倒是給我還價的餘地啊,一口咬死八萬貫,你讓我怎麽還價?”李景仁怒氣衝衝道。
一聽這話,杜荷也怒了,怒道:“本官不給你還價的餘地?可笑······你開口就說一萬貫,這像是誠心購買的火炮嗎?就連當初大唐陛下與我們陛下商議之時,亦不敢如此還價,你倒是比大唐陛下牛氣了。”
“杜賢侄,當初與如今不可同日而語,你們華國賣給咱們大唐的火炮是殘次品,價格自然要比當年低一些了。”房玄齡老神在在道。
沒錯,在房玄齡···準確的說在大唐大部分官員看來,李寬賣給大唐的火炮都是殘次品。
畢竟在大唐與吐蕃開戰之後,到了冬季,火炮根本無法發射炮彈,而並不知曉其緣由的李道宗等人,甚至還因此損失了一批手下的士卒,所以在大唐大部分人眼中,火炮買貴了。
事實上,李寬半賣半送給大唐的火炮自然不是殘次品,不過因為氣候的原因,因為火炮的研發程度尚處於初期階段,才會導致在冰天雪地之中無法發射。
而李寬當初也並未想到這件事,畢竟他用火炮的時候都是在熱帶地方,關於凍住炮管炮聲的問題,他沒遇到的過,自然也就沒和李世民提及過。
所以房玄齡這話一出口,大廳之中的華國官員皆怒了,壓價歸壓價,但用詆毀的手段來壓價確令人所不齒,關鍵詆毀的人還是李寬,是他們的陛下。
礙於房玄齡和自己一家是世交,杜荷不好出麵,隻能閉口不言;而馬周又主管政務,像火炮這樣的事,亦非他能插嘴的。
不過劉仁軌不同,雖說他如今屬於司法機關的老大,可說到底劉仁軌當年亦是軍中之人,在沒有李寬和王翼、陳雲等軍中大將的時候,劉仁軌其實才是最合適的交談人選。
“房相,本官素來敬重您,不過這卻不代表你可以詆毀我們陛下,當年賣給大唐的火炮,乃是大唐陛下親自去軍械研究院拿的,也是大唐陛下親自押運迴大唐的,你何敢說華國賣給大唐的火炮是殘次品?”
劉仁軌說的有理有據,房玄齡啞口無言,想也知道火炮在冬季不能發射,肯定是其中有他們不知曉的原因,肯定並非殘次品。
房玄齡想到了,不過跟隨他一同前來的其他官員未必想的到,所以有人憤懣道:“怎麽不是殘次品,火炮在冬季不能發射,令不少士卒戰死與萬裏之外。”
“那是你們自己傻,不明其中關鍵。”劉仁軌嘲諷道。
房玄齡豁然開朗,心中暗道,果然如此,火炮不能在冬季發射看來是有原因的。
隨行的另一使臣依舊不滿的反駁道:“就算大唐士卒不知其中緣由,難道華國火炮營的士卒亦不知其緣由?”
劉仁軌一愣,隨即解釋道:“火炮不能在冬季發射的緣由,亦是最近兩年才開始教授火炮營的士卒,這能怪咱們華國?自從知道火炮不能在冰天雪地之中發射後,陛下便給大唐陛下去了信,說明了緣由,你等可迴大唐問問,是否如此。
如今竟然為了壓價,而詆毀我華國誠信,詆毀我華國陛下,本官看這火炮不賣也罷······太武皇,您認為如何?”
說到最後,劉仁軌看向了李淵。
劉仁軌這個紅臉唱的好,李淵這個白臉也不能弱。
李淵微笑道:“劉院長,咱們華國乃是寬厚之國,大唐使臣不知其緣由遂出言不遜,亦情有可原,不過詆毀一國之君總得付出些代價,按照咱們商議的底線,提高兩成價格。”
好嘛,一句話竟然提高了兩成的價格,房玄齡坐不住了。
“太上皇,您乃大唐······”
李淵笑嗬嗬的打斷道:“罷了此事,朕不參與,你們談你們的,朕就聽聽。”
一聽李淵這話,李景仁再次看向了杜荷,笑道:“杜小葉,咱們做兄弟多少年了?快二十年了,二十年的兄弟了,你給我句實話,你們與太上皇商議的底線是多少?”
李景仁打起了感情牌,可惜杜荷不上當。
“所謂漫天要價坐地還錢,你我如今各為其主,你覺得小爺我會將低價告訴你?”
這杜小葉如今聰明了啊,竟然不上當?
李景仁不信邪,佯裝不滿道:“杜小葉,算本官白認你這個兄弟了,若是二哥如今在台北,定然不會如此·······”
“小胖子,你少扯感情上的事。”李淵笑著打斷了李景仁的話。
就在此前不久,萬貴妃帶著新城公主,拿著福伯寫好的加蓋了李淵大印和族印的族譜,笑嗬嗬的準備前往大廳感謝李淵一番,因為聽到李淵等人在商議火炮之事,就準備迴後院。
哪知新城公主一把掀開了大廳的門簾,隻聽她天真的笑道:“我知道,皇祖父他們商議的價格是四萬貫。”
李淵悔不當初,早知道有會出現小孫女來攪局,當初在得知李世民派遣房玄齡等人來華國之時,就不該與劉仁軌等人在大廳之中商議火炮的價格。
聽到新城公主報出價格,房玄齡和李景仁等人卻未見半點笑容,房玄齡歎道:“太上皇,這個價格太高了,陛下給咱們吩咐的價格乃是兩萬貫。”
“房相,兩萬貫也太低了,經過兩年多的研究,如今的火炮卻非當年的火炮可比,兩萬貫還不夠火炮的造價,更別說太武皇還曾言道贈送彈藥,您要知曉,這彈藥亦非一筆小數目。”劉仁軌接過了話頭。
看樣子就知道火炮的價格恐怕是難以降低了,一時間房玄齡等人不知道該如何開口了。
到底薑還是老的辣,沉默不久,李淵笑道:“用不著兩萬貫,朕做主,以一萬五千貫的價格將火炮賣給你們。”
“真的?!”李景仁滿臉不敢置信,畢竟他仔細觀察過大廳之中所有人的臉色,那種堅定的神色,他明白四萬貫的價格應該是不會少的,卻沒想到李淵竟然降低了價格。
李淵點點頭,見大唐使臣們一臉興奮,見華國官員打算開口勸說,急忙道:“小胖子,你先別顧著高興,以一萬五千貫賣給你們的火炮乃是當年世民帶著的那一批,並非最近兩年研究出來的火炮,你可明白。”
明白了,所以華國官員朝李淵豎起了大拇指,當年的那批火炮如今已棄之不用了,與其留在台北無用武之地,還不如賣給大唐充裕國庫。
而且李淵的決定不僅讓華國官員滿意,就連房玄齡等人也滿意,畢竟李世民給他們的底線是兩萬貫,如今還剩餘了五千貫,他們自認為自己賺到了,心中大唿,陛下臣等為您賺錢了。
在今年的九月,因為百濟曾奪取新羅國四十多座城,新羅國與高句麗連兵阻絕百濟通往大唐的道路,百濟派使向大唐求援。
李世民遂派司農丞相裏玄獎帶信到高句麗,告誡高句麗停止進攻百濟,否則來年將出兵攻之。
等到貞觀十八年正月,相裏玄獎到達平壤,代表大唐的意誌告誡高句麗,作為莫離支的泉蓋蘇文不聽,相裏玄獎返迴大唐稟告李世民,他才正式決意發兵攻高麗,哪怕朝臣們極力諫止,李世民依舊不聽。
在貞觀十八年的七月,李世民命洪、饒、江三州造船四百艘以運軍糧,又發幽州、營州二都督發州兵以及契丹、奚、靺鞨部眾出擊遼東作為試探;以韋挺為饋運使,節度河北各州;命蕭銳運河南諸州糧食從海道進發。
同年九月,莫離支泉蓋蘇文遣使入貢,李世民不受,並將使者拘留,同年十一月,李世民以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帥兵四萬,戰艦五百艘由海路前往平壤,以李世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帥騎兵步兵六萬人前往遼東,海陸並進擊高麗,並要求新羅、百濟、奚、契丹分路發兵。
不過有火炮的大唐,李世民這次禦駕親征算得上一場小勝,但對於逢戰必勝的大唐來說,在百姓的心裏李世民的這次小勝其實亦算是敗了,所以在貞觀十九年,李世民班師迴朝之後,大唐發生了一件大事。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暫且不提。
此時,房玄齡和李景仁正在為了大唐購買火炮的價格和杜荷等人打嘴仗呢!
“杜小葉啊杜小葉,你我兄弟多年,沒想到你竟然獅子大開口,一門火炮就敢要價格八萬貫,你怎麽不去搶啊!”
李景仁大怒,他實在難以接受這個價格,要知道當初李世民來台北之時,商議的火炮價格大唐眾臣清清楚楚,才不過兩年的時間竟然將火炮的價格提高了整整五倍。
若非此時他乃大唐使臣,真忍不住讓杜荷知曉花兒為什麽這樣紅。
國與國之間,本就是利益的關係,如今大唐求到了華國,作為華國的官員,自然是能搶多少算多少,說是搶錢,其實也沒毛病。
杜荷不在意的笑道:“怎麽能說是搶呢?借用陛下常說的一句話,咱們之間就如同作買賣,我報出價格,你自然可以還價嘛!”
“那你倒是給我還價的餘地啊,一口咬死八萬貫,你讓我怎麽還價?”李景仁怒氣衝衝道。
一聽這話,杜荷也怒了,怒道:“本官不給你還價的餘地?可笑······你開口就說一萬貫,這像是誠心購買的火炮嗎?就連當初大唐陛下與我們陛下商議之時,亦不敢如此還價,你倒是比大唐陛下牛氣了。”
“杜賢侄,當初與如今不可同日而語,你們華國賣給咱們大唐的火炮是殘次品,價格自然要比當年低一些了。”房玄齡老神在在道。
沒錯,在房玄齡···準確的說在大唐大部分官員看來,李寬賣給大唐的火炮都是殘次品。
畢竟在大唐與吐蕃開戰之後,到了冬季,火炮根本無法發射炮彈,而並不知曉其緣由的李道宗等人,甚至還因此損失了一批手下的士卒,所以在大唐大部分人眼中,火炮買貴了。
事實上,李寬半賣半送給大唐的火炮自然不是殘次品,不過因為氣候的原因,因為火炮的研發程度尚處於初期階段,才會導致在冰天雪地之中無法發射。
而李寬當初也並未想到這件事,畢竟他用火炮的時候都是在熱帶地方,關於凍住炮管炮聲的問題,他沒遇到的過,自然也就沒和李世民提及過。
所以房玄齡這話一出口,大廳之中的華國官員皆怒了,壓價歸壓價,但用詆毀的手段來壓價確令人所不齒,關鍵詆毀的人還是李寬,是他們的陛下。
礙於房玄齡和自己一家是世交,杜荷不好出麵,隻能閉口不言;而馬周又主管政務,像火炮這樣的事,亦非他能插嘴的。
不過劉仁軌不同,雖說他如今屬於司法機關的老大,可說到底劉仁軌當年亦是軍中之人,在沒有李寬和王翼、陳雲等軍中大將的時候,劉仁軌其實才是最合適的交談人選。
“房相,本官素來敬重您,不過這卻不代表你可以詆毀我們陛下,當年賣給大唐的火炮,乃是大唐陛下親自去軍械研究院拿的,也是大唐陛下親自押運迴大唐的,你何敢說華國賣給大唐的火炮是殘次品?”
劉仁軌說的有理有據,房玄齡啞口無言,想也知道火炮在冬季不能發射,肯定是其中有他們不知曉的原因,肯定並非殘次品。
房玄齡想到了,不過跟隨他一同前來的其他官員未必想的到,所以有人憤懣道:“怎麽不是殘次品,火炮在冬季不能發射,令不少士卒戰死與萬裏之外。”
“那是你們自己傻,不明其中關鍵。”劉仁軌嘲諷道。
房玄齡豁然開朗,心中暗道,果然如此,火炮不能在冬季發射看來是有原因的。
隨行的另一使臣依舊不滿的反駁道:“就算大唐士卒不知其中緣由,難道華國火炮營的士卒亦不知其緣由?”
劉仁軌一愣,隨即解釋道:“火炮不能在冬季發射的緣由,亦是最近兩年才開始教授火炮營的士卒,這能怪咱們華國?自從知道火炮不能在冰天雪地之中發射後,陛下便給大唐陛下去了信,說明了緣由,你等可迴大唐問問,是否如此。
如今竟然為了壓價,而詆毀我華國誠信,詆毀我華國陛下,本官看這火炮不賣也罷······太武皇,您認為如何?”
說到最後,劉仁軌看向了李淵。
劉仁軌這個紅臉唱的好,李淵這個白臉也不能弱。
李淵微笑道:“劉院長,咱們華國乃是寬厚之國,大唐使臣不知其緣由遂出言不遜,亦情有可原,不過詆毀一國之君總得付出些代價,按照咱們商議的底線,提高兩成價格。”
好嘛,一句話竟然提高了兩成的價格,房玄齡坐不住了。
“太上皇,您乃大唐······”
李淵笑嗬嗬的打斷道:“罷了此事,朕不參與,你們談你們的,朕就聽聽。”
一聽李淵這話,李景仁再次看向了杜荷,笑道:“杜小葉,咱們做兄弟多少年了?快二十年了,二十年的兄弟了,你給我句實話,你們與太上皇商議的底線是多少?”
李景仁打起了感情牌,可惜杜荷不上當。
“所謂漫天要價坐地還錢,你我如今各為其主,你覺得小爺我會將低價告訴你?”
這杜小葉如今聰明了啊,竟然不上當?
李景仁不信邪,佯裝不滿道:“杜小葉,算本官白認你這個兄弟了,若是二哥如今在台北,定然不會如此·······”
“小胖子,你少扯感情上的事。”李淵笑著打斷了李景仁的話。
就在此前不久,萬貴妃帶著新城公主,拿著福伯寫好的加蓋了李淵大印和族印的族譜,笑嗬嗬的準備前往大廳感謝李淵一番,因為聽到李淵等人在商議火炮之事,就準備迴後院。
哪知新城公主一把掀開了大廳的門簾,隻聽她天真的笑道:“我知道,皇祖父他們商議的價格是四萬貫。”
李淵悔不當初,早知道有會出現小孫女來攪局,當初在得知李世民派遣房玄齡等人來華國之時,就不該與劉仁軌等人在大廳之中商議火炮的價格。
聽到新城公主報出價格,房玄齡和李景仁等人卻未見半點笑容,房玄齡歎道:“太上皇,這個價格太高了,陛下給咱們吩咐的價格乃是兩萬貫。”
“房相,兩萬貫也太低了,經過兩年多的研究,如今的火炮卻非當年的火炮可比,兩萬貫還不夠火炮的造價,更別說太武皇還曾言道贈送彈藥,您要知曉,這彈藥亦非一筆小數目。”劉仁軌接過了話頭。
看樣子就知道火炮的價格恐怕是難以降低了,一時間房玄齡等人不知道該如何開口了。
到底薑還是老的辣,沉默不久,李淵笑道:“用不著兩萬貫,朕做主,以一萬五千貫的價格將火炮賣給你們。”
“真的?!”李景仁滿臉不敢置信,畢竟他仔細觀察過大廳之中所有人的臉色,那種堅定的神色,他明白四萬貫的價格應該是不會少的,卻沒想到李淵竟然降低了價格。
李淵點點頭,見大唐使臣們一臉興奮,見華國官員打算開口勸說,急忙道:“小胖子,你先別顧著高興,以一萬五千貫賣給你們的火炮乃是當年世民帶著的那一批,並非最近兩年研究出來的火炮,你可明白。”
明白了,所以華國官員朝李淵豎起了大拇指,當年的那批火炮如今已棄之不用了,與其留在台北無用武之地,還不如賣給大唐充裕國庫。
而且李淵的決定不僅讓華國官員滿意,就連房玄齡等人也滿意,畢竟李世民給他們的底線是兩萬貫,如今還剩餘了五千貫,他們自認為自己賺到了,心中大唿,陛下臣等為您賺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