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完了,並不算完,李淵不知出於何種打算,吩咐道:“李福,將族譜抄錄一份,以寬兒一家為根基,另寫一份族譜。”


    想到早些年,李寬就算是在大唐時,對族長一職亦不感興趣,想到自己當初費盡心力立李寬為族長是為了讓李寬將來有個自保的資本,想到李寬如今已不用所謂的族長身份以求自保,想到兒子李世民作為大唐皇帝理當擔任皇室族長一職。


    李淵看著房玄齡吩咐道:“待李福抄錄完,將族譜帶迴給世民。”


    此時,房玄齡傻乎乎的點著頭,到底將李淵的吩咐聽沒聽進去都是一個問題,實在是今日的一切對房玄齡的衝擊有些太大了。


    要知道李世民作為大唐皇帝,所有臣子皆理所當然的認定了李世民已經繼任了皇族族長之位,卻沒想到此前的族長竟然是李寬。


    等他好不容迴神了,李淵竟然又吩咐福伯另立一份族譜,族譜這種東西,是說另立就另立的嗎?


    李淵不知道房玄齡是怎麽想的,他隻知道他的舉動不僅傷了萬貴妃的心,或許還會導致李寬的反感,所以另立一份族譜很重要。


    都是快要死的人了,對待感情尤為重視,總不能在沒幾年好活的時候,還讓家人感到不快。


    謄寫族譜其實是件挺簡單的事,不過福伯卻有些犯難了。


    李淵的意思,他懂,正因為懂,才在謄寫完李虎、李昞這些老輩人物之後,不知該如何下筆,畢竟李淵的結發之妻乃太穆皇後,而名義上李寬的親祖母卻是萬貴妃。


    作為李淵的貴妃,其本質亦不過是李淵的小妾罷了,在這個時代小妾是沒資格被寫在族譜之上的,可萬貴妃卻非尋常的小妾。


    “陛下,可否將貴妃娘娘亦寫進族譜之中?”福伯放下了手中的毛筆,謹慎的問道。


    李淵點點頭,自顧自的坐到了沙發上,端起了放在案幾上的茶杯。


    趁著福伯抄錄族譜的時間,李淵再次開口道:“說說第二件事。”


    “房相,太上皇讓您迴話呢!”李景仁小聲提醒著愣神的房玄齡。


    房玄齡告了聲罪,開口道:“第二件事,便是陛下有意出征高句麗,讓微臣與華國陛下商議購買火炮與火槍一事,且陛下言道,望太上皇與華國陛下能派兵相助。”


    其實李世民早在貞觀十五年就有攻取高句麗之心,在貞觀十五年李世民曾派遣職方郎中陳大德出使高麗,到貞觀十五年八月,陳大德從高高句麗迴來後,對李世民詳談過他在高句麗時看到的城邑情況。


    所以李世民當時便說高高句麗本就是漢武帝所置的四郡,如果水陸並進,攻取高句麗不難,隻不過因為山東的州縣疲憊和大唐當時剛剛與吐蕃開戰不久,遂作罷了。


    如今吐蕃稱臣,去年大唐名將郭孝恪又率軍擊敗西突厥咄陸可汗,四周小國接戰戰兢兢,大唐可謂安穩如山,而且就連老天爺似乎也眷顧著李世民這個兒子。


    在貞觀十六年,高句麗東部大人泉蓋蘇文因為兇暴,經常做不法之事,高麗王武及其他大臣商議要宰了他,哪知被泉蓋蘇文得知了,此後泉蓋蘇文便將所部兵馬集結起來,佯稱要校閱,並設置酒宴,召集各大臣前來觀看,趁機殺死大臣一百多人,並且入宮將王武殺死,立王弟之子藏為王,自己做莫離支,掌握國家軍政大權。


    這給了李世民出征高句麗最合適的借口——作為宗主國的大唐,出兵平定屬國叛亂那是理所應當之事。


    不過,想到隋煬帝三征高句麗大敗,導致民不聊生最終覆國,李世民出於謹慎,這才派了房玄齡前來借兵和購買火炮。


    聽到房玄齡說完第二件事,李淵便怒了,怒道:“朕看二郎如今是膨脹了,高句麗豈是輕易能攻下的,當年隋煬帝三征高句麗的後果如何,難道世民已經忘了?


    現如今大唐剛攻取吐蕃不久,連吐蕃都尚未消化,就想著攻取高句麗?


    就連寬兒當年俘獲百姓到華國亦用了兩年多的時間,世民的謹慎之心連寬兒都不如,你們作為臣子難道就不知勸勸二郎?”


    房玄齡有苦說不出,作為一國宰相,他自然是勸說了的,可是李世民一意孤行,並非他勸說就可以聽進去的。


    房玄齡默默不言,李景仁則小聲問著杜荷所謂的膨脹是什麽意思?在聽到杜荷說出自負的解釋後,李景仁喃喃自語道:“沒想到太上皇如今亦會說俏皮話,肯定是被二哥給帶壞了。”


    因為李淵發怒的關係,大廳中安安靜靜的,李景仁的喃喃自語清晰的傳入到了每個人的耳中,倒是緩解了眼前沉默的氣氛。


    自覺失言,李景仁訕笑的打著圓場道:“太上皇,其實陛下也算不得自負,說到底咱們大唐如今國力強盛,若是再加上有二哥率領華國大軍從水路進發,有火炮的支援,攻取高句麗並非難事。”


    “怎麽著,小胖子你是讚同世民的決定了?”


    小胖子這個稱唿,已經很久沒有人敢這麽叫李景仁,讓他感覺有些親切。


    李景仁搖頭笑道:“微臣亦不讚同陛下攻取高句麗,畢竟吐蕃還等著大唐按部就班的將其收於麾下,所需錢糧並不少,此時卻非攻取高句麗的最好時機。”


    “那你小子怎麽成副使了?”


    李景仁苦笑道:“太上皇,陛下有旨,侄孫作為臣子,總得聽陛下的吩咐不是?別說侄孫不讚同陛下的決定,就連房相亦不讚同陛下的決定,可咱們沒有辦法啊?這不侄孫便來求太上皇您勸勸陛下嗎?


    況且侄孫如今是戶部侍郎,這購買火炮的價格,侄孫也得和二哥攀攀交情,望二哥能降低些價格,卻不知二哥竟然帶兵出征了。”


    不知想到了什麽,李景仁一拍腦袋,看著杜荷問道:“對了,二哥率兵出征何時才能迴來?可有時間趕迴長安參加我的婚事?”


    “別想了,你此次迴長安就成親,你二哥怕是沒有一年的時間迴不來,想要等到你二哥迴來,除非你小子能忍到明年成親。”話是問的杜荷,不過迴答的卻是李淵。


    “那哪兒成啊,這婚事乃陛下賜的,都準備好了。”


    樓歪了,就得糾正過來。


    所以房玄齡適時插嘴道:“正如李侍郎所言,朝中不少臣子極力反對陛下對高句麗用兵,不過陛下固執己見,所為微臣此行前來希望太上皇能勸勸陛下。”


    李淵點頭,算是應承下了房玄齡和李景仁的請求。


    在李淵看來,李世民確實膨脹。


    因為攻取了吐蕃,因為大唐有了火炮,在攻取吐蕃之時,並未像以往一般出現大規模的傷亡,所以這給了李世民一種錯覺,認為攻取高句麗亦乃輕而易舉之事,而李淵卻認為高句麗並非是那麽好攻取的。


    當年隋朝的情況,李淵知之甚詳,雖說不及如今大唐這般富庶,但隋朝亦有不小的本錢,可最終還是覆滅了。


    世人都說隋朝覆滅乃是楊廣昏庸無能所導致的,可作為臣子且是親戚的李淵,對楊廣了解不少。


    且不論其他,單單說楊廣在用兵一途上,李淵自認為自己比起楊廣差遠了,就算是自己兒子李世民,比起楊廣來說或許都要差一些。


    要知道楊廣在二十歲是便是領銜的統帥,此後更是屢立戰功,可見楊廣在用兵一途上有獨到的見解,可就是楊廣舉國之力三征高句麗亦大敗而歸,這才導致隋朝的覆滅,讓他撿了大便宜,否則這天下是否會有大唐還兩說呢!


    誠然,大唐最終能攻占高句麗,在李淵看來恐怕亦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舉動,這樣的事並非是一國之君該做出來的。


    事實上,李世民真的膨脹了嗎?


    其實不然,就算李世民如同李淵認為的那般,在用兵一途上比楊廣差一些,可作為百戰而勝的帝王,就算差也差不到哪去,楊廣當年會失敗,不代表他李世民亦會失敗。


    如今的大唐遠非當年的隋朝可比,再加上李世民認為有華國從水路出兵相助,有華國的火炮作為助力,攻取高句麗確實是易如反掌之事。


    誠然沒有華國大軍的幫村,就單以曆史上李世民在貞觀十九年征伐高句麗的情況來看,李世民當年亦未敗,充其量隻能算作平手收場。


    而導致這樣的結局,倒是因為李世民不太了解高句麗的氣候,正值寒冬初春之際,氣候轉冷,草枯水凍,糧草不繼,兵馬難以久留,才隻得下詔班師迴朝。


    不過這也能從側麵看出一些問題,高句麗並非如同隋朝時期一般難以征伐的。


    更何況,這還是在沒有李寬,沒有華國的情況下,若加上曆史上尚未存在的李寬和華國,加上尚未在大唐貞觀年間出現的火炮,加上有人能提點一下氣候的問題。


    或許根本不用等到唐高宗時期,就在這貞觀十七年時,李世民便取下高句麗亦並非沒有可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承包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觀並收藏大唐承包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