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一句話,便讓在場之人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高士廉這怎麽了?都說人老成精,怎麽他越老越糊塗了,現在這時候還想著找楚王府的麻煩,這不是在找死嗎?


    不少人在疑惑高士廉為何看不清情勢,也有不少人心裏委屈,畢竟李世民當年對李寬的態度眾人看在眼裏記在心裏,誰都沒想到過了幾年的時間,李世民會異常看重李寬。


    當年李寬被迫離開長安,雖說是世家之人出的大力,但滿朝的勳貴之中,除了楚王一係的人馬,誰敢說自己當年沒存有推波助瀾的心思,心裏不由得有些苦澀。


    作為宰相的房玄齡沒管其他,當即行禮道:“陛下,此時非感懷楚王離京之時,當盡早迴宮商議吐蕃進犯一事。”


    畢竟同場為官多年,好歹也有些交情,不管怎麽說,他也不願意見到高士廉再次被李世民處置,當年的一眾老兄弟如今已不多了。


    更何況,如今軍情緊急確實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若是連這點都看不明白,房玄齡也不配稱為一代賢相了。


    “迴宮吧!”李世民大手一揮,登上了迴宮的馬車。


    在迴宮的路上,李世民撓著腦袋,顯然有些疑惑。


    要知道,他明明將吐蕃的副使吞彌·桑布紮扣押在了長安,而且離去的各國使臣也不過走了十幾日,按照時間來算,鬆讚幹布明顯不可能知曉大唐殺了祿東讚一行人,怎麽可能聚集二十萬兵馬進犯涼州呢?


    將心中的疑惑問出口,發現房玄齡等人麵帶難色,顯然知道其中的關鍵,李世民怒了。


    “說。”


    滔天的怒火,讓同在馬車之中的房玄齡等人雙腿發顫,其中以李承乾和李泰哥倆的臉色最為難看。


    “陛下,吐蕃的副使吞彌·桑布紮已迴了吐蕃。”


    聽到房玄齡這句話,又發現李承乾和李泰哥倆的表情,李世民想都沒想,一個大耳刮子便抽了過去,所謂的儲君和皇子的顏麵早已被心中的怒火給燃燒殆盡了。


    “是何人給你們的膽子,竟敢違抗朕的旨意?”


    “陛下,此事怪不得太子殿下與魏王殿下,陛下離開長安後不久,吞彌·桑布紮便已疫病欺騙了所有人,當時吞彌·桑布紮滿身紅腫,諸位大臣皆認為······”


    長孫無忌的話未說完,李世民便打斷道:“疫病?好一個疫病,宮裏的禦醫果真如寬兒所言,皆是廢物,朕要他們還有何用?”


    “陛下,此事也不怪宮中的禦醫······”


    房玄齡的話也沒說完,李世民再次打斷道:“不怪他們,難道怪朕?”


    房玄齡不知該怎麽接過李世民的話頭,心中暗道,說來還真的怪您,誰讓太子與魏王都是您兒子呢!


    房玄齡不好意思開口,李承乾戰戰兢兢地給李世民做出了解釋。


    其實,事情很簡單,吞彌·桑布紮不知道用什麽辦法,令驛館的小吏們都如同他一樣變得滿身紅腫,疼癢難耐。


    李承乾和李泰哥倆,還有朝中的勳貴們根本就沒有懷疑,當時隻剩下慶幸了,慶幸李世民沒在長安,畢竟疫病對於天下所有人來說,談之變色。


    沒有懷疑自然也就順勢而為了,加上吞彌·桑布紮裝著奄奄一息的樣子,李承乾和李泰哥倆和長孫無忌一合計,自然而然的將吞彌·桑布紮扔去了亂葬崗,留他自生自滅,畢竟吞彌·桑布紮陪著祿東讚來長安之時可沒少給幾人送禮,都要死的人,再給一刀顯得大唐勳貴沒有仁義嘛!


    結果不言而喻,吞彌·桑布紮逃迴了吐蕃。


    如果說要怪,隻能怪大唐對於疫病太過畏懼,隻能怪儒家太過於注重仁義,怪李世民沒教會李承乾小心謹慎。


    而遠在台南的李寬,現在就在責怪自己沒教會小兒子小心謹慎的道理,也在責怪李世民不要臉,竟然給小孩子下套。


    原本,來台南之後李寬是很高興的,因為台南的情況很好。


    至少在百姓融合這方麵的情況很好,李寬不知道馬市長是怎麽想到居民點這個辦法的,但馬市長偏偏就將村落修成的居民點,一戶漢人一戶從呂宋或中南半島遷移而來百姓,就連不少成年人都已經學會說幾句漢話了,相處融洽。


    一句遠親不如近鄰的話更是被台南的百姓奉為了經典,可謂眾人皆知。


    之所以人盡皆知,就不得不說馬市長很懂宣傳的作用了。


    之前,馬市長在百姓之中考察時,見到了一個呂宋的土著背著一個漢家小子外出求醫,這本來不算是什麽大事,不過馬市長很聰明的將這件事在台南大肆宣傳,讓台南成立的報社大力誇讚此事,以至於不少漢人們陷入了迴憶之中。


    按照居民點的辦法安置住處,周圍的人家低頭不見抬頭見,遇到難事自然得幫村一把,或許平日裏還沒覺得什麽,但經過宣傳之後,百姓們這才發現原來這些從其他地方遷移而來的土著幫襯了自己不少,自然而然的開始接納從其他地方遷移到台南的百姓。


    借著這股來之不易的東風,報社便順勢寫出了一篇關於遠親不如近鄰的文章,上麵還詳細的解釋李寬是在何時何地說出的這句話,詳細的介紹了報社成員在台南各地走訪詢問到的情況。


    由此,便一發不可收拾,台南的其他情況不論,隻論百姓融合的問題可謂整個華國最好的地方。


    華國現在最嚴重的問題,其實也就是百姓融合的問題,而台南已經作出了範本,李寬很高興,可是沒等他高興兩天,李哲卻吵著要他給人手,而且還是能為官的人手,李寬鬱悶了。


    事情的起因便是李世民在上元節那天晚上給李哲下套了,給李哲說他是閩州的大都督,是最高的官員,閩州的官員要他自己親自任命才行,還說什麽李寬當年也是親自任命的閩州官員,讓李哲跟李寬學。


    不僅如此,還給李哲抱怨說大唐沒有合適的官員,找不出官員去閩州任職,給李哲強調責任的重要性,說什麽既然接下了閩州大都督的職位,任命官員便是李哲自己的責任。


    而且,李世民還挺能把控李哲心思的,提到了李哲最為氣憤的一點,說什麽大唐派到閩州的官員都與平陽公主有關係,肯定會像以往的官員一般在閩州為非作歹。


    最重要的是,李世民還給李哲指了一條明路,找李寬要人,說什麽華國的官員都是你父皇培養出來的,對你們父子二人忠心耿耿,肯定能讓百姓富足起來。


    總之,李世民為了幾個官員無所不用其極,最終讓李哲興奮、崇拜、憧憬的點了頭,讚同了李世民的建議。


    就這樣,李哲找自己老爹要人來了。


    “父皇,您答應兒臣的官員何時指派給兒臣?”


    在台南就鬧了好幾天,李寬一直忙著察看的台南的情況,沒搭理他,這迴程的路上又開始了。


    “哲兒,為父何時答應你指派官員給你?”


    李寬沒好氣的看著李哲,在他的記憶中,他根本就沒答應過兒子要指派官員,如今華國都緊缺各種官員,他怎麽可能指派官員去管理閩州之地。


    在李寬那直勾勾的眼神下,李哲很誠實的解釋道:“孩兒這不是想要掌握談判的主動權嗎?”


    李寬點點頭,還別說,若非他記憶力驚人,真差點著了小兒子的道。


    仔細想了想李哲之前在台南時求官員之時的作態,李寬問道:“這辦法誰教給你的?”


    “哥哥教的,哥哥說父皇若是不記得是否指派官員給兒臣,便會答應兒臣的請求,若是父皇清晰的記得沒指派官員給兒臣,兒臣也可以此與父皇討價還價,主動權都在兒臣手中。”


    一轉眼,弟弟就把自己給賣了,氣得李臻狠狠揪了下李哲的小胖臉。


    “哲兒,如今華國亦缺官員,為父是在找不出官員指派給你,而且你祖父是騙你的,當年為父在閩州為官時,官員皆是大唐任命的,並非為父親自挑選的官員。”


    “可是祖父說大唐不會派遣官員到閩州,給兒臣自行挑選官員的權力,挑選官員便是兒臣的責任,父皇不也常教導兒臣不可推卸責任啊!”


    “那父皇有沒有教導過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呢?既然是你自己的責任,你為何找父皇要官呢!”


    李哲被問傻了,張了張嘴,不知道該怎麽反駁李寬。


    見不得弟弟的傻樣,李臻開口道:“父皇,弟弟手下如今沒有人手,他又如何能挑選出官員治理閩州呢?”


    “臻兒這是讚同你弟弟從華國帶走官員治理閩州了?”


    “不錯,曾祖父常教導兒臣和弟弟說,咱們一家天生就是做皇帝的,海外還有大片的土地等著咱們去征服,雖說閩州如今是一個爛攤子,卻正好給弟弟練練手······”


    李寬打斷了李臻的話,問道:“這話誰教給你的?”


    什麽天生就是做皇帝的,什麽爛攤子,什麽練練手,他才不信自己的兒子能說出來。


    事實上不出李寬的意料,隻聽李臻不好意思道:“曾祖父和祖父離去之前教導兒臣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承包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子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子觀並收藏大唐承包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