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學任職的問題解決了,可是眾人疑惑了,所謂的校長很好理解,總領州學的所有事務,可是對李寬所說的教務主任、教導主任卻不明白。
無奈,李寬隻好挪出了一部分時間寫出了州學的各個職位,標明了各個職位的職責,看過之後眾人才恍然大悟,紛紛誇讚李寬。
就在李寬受到誇讚的時候,長安城中的李世民也在誇讚,不過被誇讚的人不是李寬而是馮盎,畢竟馮盎帶著大軍及時返迴長安,為朝廷節省了一批錢糧。
自從得知李寬平定叛亂之後,馮盎便帶著大軍迴了長安城,而且還是一路急行軍,確實節省了不少的錢糧,所以李世民一高興將節省的一部分錢糧賞賜給了馮盎,也讓馮盎作為特使帶著封賞李寬的聖旨、帶著兒子馮智戴迴嶺南。
這動作,是在向他進言攻伐嶺南的世家朝臣表明了馮盎沒有造反之心,讓世家朝臣熄了征伐嶺南之心;也是在向馮盎表明他是信得過的馮盎的,收攏人心。
此舉一箭雙雕。
看著世家朝臣憂心忡忡的樣子,看著馮盎誠心謝恩的樣子,李世民得意大笑,終於騰出手對付不將他放在眼裏的世家門閥了。
馮盎在京城停留了十日,確認李世民是真心讓他帶著兒子迴嶺南之後,才帶著馮智戴離開長安城。
就在馮盎啟程會嶺南之時,李寬也受到了長安城送來的密信。
信上寫了很多,張信他們的發展受到了打壓,打壓的勢力來自李世民的百騎司和世家,這點李寬沒有辦法,張信這股勢力是李世民和世家都知道的,受到打壓是正常的,畢竟東西兩市的三教九流之地都落入到了李寬手中,想要繼續發展壯大隻能朝世家和朝堂勳貴動手,既然要動手勢必會受到打壓,李世民自然不願意見到勳貴受到李寬勢力的挑釁,更別提世家了,世家和李寬之間可是有大仇的。
就算李寬在長安城也沒辦法抗住李世民和世家的雙重壓力,更別說他現在遠在閩州,他能做的就是讓張信自己謹慎處理而已。
不過信中所提到了另一件事倒是李寬頗感意外,李綱竟然放棄了太師之職,迴到了桃源村教書。
這是李寬萬萬沒想到的,當初的種種早已如過眼雲煙,李寬差不多已經忘了還有李綱這個人,現在又收到了這封信,而且信中還有李綱在桃源村的種種作為,說不感激是假的,不管李綱究竟是因為什麽迴到桃源村教書,總之是放棄了高官厚祿,有李綱在桃源村能讓他再次安心不少,畢竟李綱門生故吏眾多,桃源村在外行商的人至少能受到公平待遇。
要知道,楚王府的產業在整個關中之地都有一些,難免有些官員迫於世家的壓力或是為了討好世家大族,從而打壓楚王府的產業。
俗話說的好,不看僧麵看佛麵嘛,或許他這個被貶的王爺在官員眼中沒多少麵子,但是李綱的麵子還有的,李綱在桃源村教書多少也能讓各地官員衡量一番,能平等對待楚王府的產業,李寬便已經滿意了,他確實感激李綱。
信中最後提到的便是李世民下旨晉升他為親王、封賞馮盎了,晉升為親王李寬並不在意,但心裏卻是高興的,隻要沒有讓他迴長安,他便是高興的。
當然,也提到了馮盎不日便會帶著李世民的聖旨迴到了嶺南,這個問題李寬沒放在心上,馮盎迴不迴嶺南,在他眼裏關係不大。
不過,有人卻放在了心上,在得知馮盎要迴嶺南之後,劉仁軌、馬周、薛萬徹、王翼、胡慶來了次五人的座談會,胡慶現在作為護龍衛的首領,參與這次會議沒有問題,而王翼跟隨李寬平定羅竇叛亂所展現出來的武藝讓薛萬徹極為欣賞,兩人現在是心心相惜,所以薛萬徹將王翼也給拉來了。
胡慶是護龍衛的首領不假,可惜出生比不上四人,不懂朝堂中的彎彎繞,一場會議下來愣是沒明白其餘四人為何要擔憂,在他眼裏,李寬乃是楚王,是王爺,而馮盎隻是國公而已,王爺哪裏需要怕一個國公,認為四人的白擔心了。
胡慶也是一個實誠人,不懂便問,結果四人各有擔憂、心有所思,竟然沒人聽到他的問話,也沒理會他,於是他找到了李寬。
在得知五人私下召開座談會之後,李寬找來了四人。
坐在上首的座位上,輕輕抿了一口茶水,“還是這炒茶別有一番風味,咱們大唐的煎茶就不是人喝的。”
薛萬徹四人傻眼了,不知道該怎麽接過李寬的話頭,他們已經喝了好多年的煎茶了,煎茶不是人喝的,那他們是什麽?
李寬也察覺到了自己說的這句話大有問題,尷尬的咳嗽了兩聲,笑道:“本王知道你們在為馮盎迴嶺南之事感到憂心,不過大可不必······”
李寬的話為說完,薛萬徹打斷道:“殿下,馮盎在勢力如何,您應該知道,馮盎可不是簡單之輩啊!”
“本王自然知道馮盎不是簡單之輩,能在嶺南之地做到一家獨大又豈是簡單之輩,不過你們也是杞人憂天了,至少馮盎現在是不敢對本王怎樣的,反而他還得給本王送禮表示感激,雖說咱們此次打著幫助馮家的旗號,馮家人不會相信,但此次平定叛亂確實有咱們的功勞在,陛下和朝堂大臣也認定了咱們的功勞,就算馮盎因為咱們帶兵進入馮家的地盤,他也不敢說什麽,難道你們還認為馮盎會因為王翼射殺了一個家將便來找我閩州的麻煩?”
李寬又抿了一口茶水,繼續說:“陛下在五嶺之外布下了多少大軍,這點本王不清楚,但是總歸是布下了將士的,就憑馮盎的手下人能否打下本王的閩州還得兩說呢,他想要在嶺南自立,他是嫌命長了,你們真當五嶺之外的將士是擺設啊!更何況陛下能讓馮盎帶著馮智戴迴嶺南,極有可能已經確認了馮盎沒有造反之意,他又豈會帶兵攻打閩州,頂天了也就來給本王彰顯下他馮家在嶺南的實力而已,反正咱們井水不犯河水,何必怕馮盎,更何況多年後嶺南是誰說了算還不一定呢。”
說完,李寬自信一笑。
五人靜靜地聽完李寬的敘述,沉思片刻之後,放下了心中的擔憂,看向了自信大笑的李寬,隨即除了胡慶之外,四人的臉色一變,心中震驚不已,畢竟李寬最後的一句話有些耐人尋味。
當初劉仁軌看過李寬的涼州計劃之後便想到過李寬有爭奪帝位的心思,現在聽到李寬的最後一句話,他幾乎可以確認了,隻是現在的心情與當初天差地別了,想到自己已經牢牢的綁在了李寬的戰船上,他笑了;至於馬周、王翼、薛萬徹三人便是單純猜到了這個可能,心頭火熱,畢竟在權勢麵前,很少有人能淡漠以對,也許有些人隻是為了權力,也許有些人是為了施展才華、施展抱負,為了能名留青史。
不管是為了名還是為了利,若是李寬真能登頂帝位,他們便是心腹重臣,他們有施展才華的機會,一州之地總是比不上一國之地的。
就在這次會議之後,過了半月,正在與劉仁軌和馬周商議船廠建造的李寬聽到了懷恩的稟告——馮盎來了。
無奈,李寬隻好挪出了一部分時間寫出了州學的各個職位,標明了各個職位的職責,看過之後眾人才恍然大悟,紛紛誇讚李寬。
就在李寬受到誇讚的時候,長安城中的李世民也在誇讚,不過被誇讚的人不是李寬而是馮盎,畢竟馮盎帶著大軍及時返迴長安,為朝廷節省了一批錢糧。
自從得知李寬平定叛亂之後,馮盎便帶著大軍迴了長安城,而且還是一路急行軍,確實節省了不少的錢糧,所以李世民一高興將節省的一部分錢糧賞賜給了馮盎,也讓馮盎作為特使帶著封賞李寬的聖旨、帶著兒子馮智戴迴嶺南。
這動作,是在向他進言攻伐嶺南的世家朝臣表明了馮盎沒有造反之心,讓世家朝臣熄了征伐嶺南之心;也是在向馮盎表明他是信得過的馮盎的,收攏人心。
此舉一箭雙雕。
看著世家朝臣憂心忡忡的樣子,看著馮盎誠心謝恩的樣子,李世民得意大笑,終於騰出手對付不將他放在眼裏的世家門閥了。
馮盎在京城停留了十日,確認李世民是真心讓他帶著兒子迴嶺南之後,才帶著馮智戴離開長安城。
就在馮盎啟程會嶺南之時,李寬也受到了長安城送來的密信。
信上寫了很多,張信他們的發展受到了打壓,打壓的勢力來自李世民的百騎司和世家,這點李寬沒有辦法,張信這股勢力是李世民和世家都知道的,受到打壓是正常的,畢竟東西兩市的三教九流之地都落入到了李寬手中,想要繼續發展壯大隻能朝世家和朝堂勳貴動手,既然要動手勢必會受到打壓,李世民自然不願意見到勳貴受到李寬勢力的挑釁,更別提世家了,世家和李寬之間可是有大仇的。
就算李寬在長安城也沒辦法抗住李世民和世家的雙重壓力,更別說他現在遠在閩州,他能做的就是讓張信自己謹慎處理而已。
不過信中所提到了另一件事倒是李寬頗感意外,李綱竟然放棄了太師之職,迴到了桃源村教書。
這是李寬萬萬沒想到的,當初的種種早已如過眼雲煙,李寬差不多已經忘了還有李綱這個人,現在又收到了這封信,而且信中還有李綱在桃源村的種種作為,說不感激是假的,不管李綱究竟是因為什麽迴到桃源村教書,總之是放棄了高官厚祿,有李綱在桃源村能讓他再次安心不少,畢竟李綱門生故吏眾多,桃源村在外行商的人至少能受到公平待遇。
要知道,楚王府的產業在整個關中之地都有一些,難免有些官員迫於世家的壓力或是為了討好世家大族,從而打壓楚王府的產業。
俗話說的好,不看僧麵看佛麵嘛,或許他這個被貶的王爺在官員眼中沒多少麵子,但是李綱的麵子還有的,李綱在桃源村教書多少也能讓各地官員衡量一番,能平等對待楚王府的產業,李寬便已經滿意了,他確實感激李綱。
信中最後提到的便是李世民下旨晉升他為親王、封賞馮盎了,晉升為親王李寬並不在意,但心裏卻是高興的,隻要沒有讓他迴長安,他便是高興的。
當然,也提到了馮盎不日便會帶著李世民的聖旨迴到了嶺南,這個問題李寬沒放在心上,馮盎迴不迴嶺南,在他眼裏關係不大。
不過,有人卻放在了心上,在得知馮盎要迴嶺南之後,劉仁軌、馬周、薛萬徹、王翼、胡慶來了次五人的座談會,胡慶現在作為護龍衛的首領,參與這次會議沒有問題,而王翼跟隨李寬平定羅竇叛亂所展現出來的武藝讓薛萬徹極為欣賞,兩人現在是心心相惜,所以薛萬徹將王翼也給拉來了。
胡慶是護龍衛的首領不假,可惜出生比不上四人,不懂朝堂中的彎彎繞,一場會議下來愣是沒明白其餘四人為何要擔憂,在他眼裏,李寬乃是楚王,是王爺,而馮盎隻是國公而已,王爺哪裏需要怕一個國公,認為四人的白擔心了。
胡慶也是一個實誠人,不懂便問,結果四人各有擔憂、心有所思,竟然沒人聽到他的問話,也沒理會他,於是他找到了李寬。
在得知五人私下召開座談會之後,李寬找來了四人。
坐在上首的座位上,輕輕抿了一口茶水,“還是這炒茶別有一番風味,咱們大唐的煎茶就不是人喝的。”
薛萬徹四人傻眼了,不知道該怎麽接過李寬的話頭,他們已經喝了好多年的煎茶了,煎茶不是人喝的,那他們是什麽?
李寬也察覺到了自己說的這句話大有問題,尷尬的咳嗽了兩聲,笑道:“本王知道你們在為馮盎迴嶺南之事感到憂心,不過大可不必······”
李寬的話為說完,薛萬徹打斷道:“殿下,馮盎在勢力如何,您應該知道,馮盎可不是簡單之輩啊!”
“本王自然知道馮盎不是簡單之輩,能在嶺南之地做到一家獨大又豈是簡單之輩,不過你們也是杞人憂天了,至少馮盎現在是不敢對本王怎樣的,反而他還得給本王送禮表示感激,雖說咱們此次打著幫助馮家的旗號,馮家人不會相信,但此次平定叛亂確實有咱們的功勞在,陛下和朝堂大臣也認定了咱們的功勞,就算馮盎因為咱們帶兵進入馮家的地盤,他也不敢說什麽,難道你們還認為馮盎會因為王翼射殺了一個家將便來找我閩州的麻煩?”
李寬又抿了一口茶水,繼續說:“陛下在五嶺之外布下了多少大軍,這點本王不清楚,但是總歸是布下了將士的,就憑馮盎的手下人能否打下本王的閩州還得兩說呢,他想要在嶺南自立,他是嫌命長了,你們真當五嶺之外的將士是擺設啊!更何況陛下能讓馮盎帶著馮智戴迴嶺南,極有可能已經確認了馮盎沒有造反之意,他又豈會帶兵攻打閩州,頂天了也就來給本王彰顯下他馮家在嶺南的實力而已,反正咱們井水不犯河水,何必怕馮盎,更何況多年後嶺南是誰說了算還不一定呢。”
說完,李寬自信一笑。
五人靜靜地聽完李寬的敘述,沉思片刻之後,放下了心中的擔憂,看向了自信大笑的李寬,隨即除了胡慶之外,四人的臉色一變,心中震驚不已,畢竟李寬最後的一句話有些耐人尋味。
當初劉仁軌看過李寬的涼州計劃之後便想到過李寬有爭奪帝位的心思,現在聽到李寬的最後一句話,他幾乎可以確認了,隻是現在的心情與當初天差地別了,想到自己已經牢牢的綁在了李寬的戰船上,他笑了;至於馬周、王翼、薛萬徹三人便是單純猜到了這個可能,心頭火熱,畢竟在權勢麵前,很少有人能淡漠以對,也許有些人隻是為了權力,也許有些人是為了施展才華、施展抱負,為了能名留青史。
不管是為了名還是為了利,若是李寬真能登頂帝位,他們便是心腹重臣,他們有施展才華的機會,一州之地總是比不上一國之地的。
就在這次會議之後,過了半月,正在與劉仁軌和馬周商議船廠建造的李寬聽到了懷恩的稟告——馮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