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柳淳在金殿上,他保證會感歎一句,原來愚蠢是沒有極限的。


    朱棣弄出開除皇族的戲碼,無非就是打擊朱允炆的聲望,誰能想到,朱允炆這邊竟然要主動跟著朱棣起舞,攔都攔不住。


    這還不算愚蠢,那世上就沒有愚蠢的人了。


    可就是這麽臭的一個主意,竟然得到了不少人的響應。


    其中就包括暴昭等人,也不知道是蠢還是壞!


    “陛下,燕逆蠱惑人心,用心可誅。然則陛下繼位以來,國事如麻,李景隆和徐輝祖先後戰敗,喪師辱國,罪莫大焉。當下民有怨氣,兵無鬥誌,到了萬分危機的時刻。倘若陛下能降罪己詔,以誠待人,將朝廷的情況告訴百姓,臣民必定體諒天子的艱難,上下一心,不愁不勝!”


    其他人跟著附和,這時候黃子澄可聽不下去了。


    “荒唐!陛下何罪,爾等竟然慫恿陛下降罪己詔,這不是授人以柄嗎?”


    黃子澄在朱允炆繼位之後,升任太常寺卿兼翰林學士。官職不算高,可是他每日入宮,跟朱允炆商討國策,儼然真宰相,就連六部尚書都比不過他。


    可今天沒人怕黃子澄了,陳迪就冷笑道:“黃大人,天子當然無罪!可眼下的情形,你又如何解釋?藩王造反,朝廷接連戰敗,民間怨氣彌漫,總要給百姓一個交代吧?”


    黃子澄也算是老油條了,豈能聽不出陳迪話裏有話!


    “你又想怎樣?”


    陳迪哂笑,“自古以來,上天降罪,宰相代天子受過。如今黃大人既是帝師,儼然宰輔,為何不能替天子受過?”


    圖窮匕見了,不得不佩服,到了這個時候,他們居然還有心思內鬥。


    陳迪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讓黃子澄替朱允炆受過,暴昭也跟著道:“沒錯,如果真是賢臣幹吏,輔佐有功,又怎麽會落得今天的地步!黃大人,你有誤國之罪,你還想否認嗎?”


    黃子澄的氣不打一處來,說句實話,把罪責歸給他,真是冤枉了。


    要知道在朱允炆的手下,黃子澄是相對老實的,那些國策是齊泰和練子寧等人早就定下的,朱允炆也全盤接受了。


    結果呢,一個讓朱允炆弄死了,一個被俘虜了,成了叛徒。現在沒人敢在朱允炆麵前提練子寧,生怕這位天子抽風。


    黃子澄他不過是接了個爛攤子,隻能勉力為之,結果弄來弄去,越來越糟。


    明明壞事不是我幹的,可為什麽都歸罪到我的頭上?


    黃子澄知道,再怎麽叫嚷,也沒有用。


    這一大堆文官當中,已經有很多人想要取代他了,好不容易抓到了他的疏漏,豈能放過!現在唯一能救他的隻有朱允炆了。


    黃子澄沉默不語,等待著皇帝替他說話,他等來等去,跳出來攻擊他的人越來越多,朱允炆卻像是被堵住了嘴巴,一語全無!


    “嗬嗬嗬!”


    黃子澄心裏苦笑,突然雙膝跪倒,悲聲淒慘道:“陛下,老臣無能,屍位素餐,以致接連戰敗,怨聲載道,老臣情願辭去官職,迴鄉思過,還請陛下恩準!”說完,他把烏紗帽放在了一邊,五體投地。


    朱允炆忙道:“黃先生,你教導朕多年,勞苦功高,安忍棄朕而去?”


    總算替老黃說了句公道話,這時候陳迪身後的方孝孺實在是忍不住了。這不是扯淡嗎,大敵當前,先讓皇帝下罪己詔,接著要趕走黃子澄,這還沒怎麽樣,就自亂陣腳,真懷疑你們是不是朱棣派來的臥底!


    方孝孺又突然想起了一個人,柳淳!


    沒錯,他在京多年,又是錦衣衛的指揮使,又是天子寵臣,他現在稀裏糊塗死了,可方孝孺總懷疑那麽驚才絕豔的一個人物,會突然葬身大海,怎麽聽著都有點怪怪的。


    假使柳淳沒死,他會不會躲在暗處操控一切啊?這朝堂上,又有多少柳淳的人?想到這裏,方孝孺下意識打了個冷顫。


    “啟奏部下,老臣以為這是燕逆撼動軍心士氣的一招,萬萬不可隨之起舞,老臣覺得勝敗乃是兵家常事,無足輕重。如今魏國公徐輝祖堵在重慶府,川中逆賊無法順江而下,洛陽方麵,幾十萬大軍雲集,燕逆絕非對手。至於北平方向,老將軍耿炳文穩如泰山,朱高熾被圍困在北平方寸之間,已經露出敗相。在這個關頭,如果自亂陣腳,實在是不智得很,請陛下察之!”


    老方這番話,算是救了黃子澄,朱允炆略微沉吟,想想也對,從實力對比上來說,他還有龐大的力量,未必就會敗了。


    隻是處處被動,這個滋味不好受啊!


    而且六大藩王一起反叛,對了,還有個二五仔齊王,再加上燒死在家裏的湘王,他的皇叔都沒剩下幾個了。


    “免去黃子澄官職,仍留在京中聽用。三日之後,朕會親自前往太廟,祭奠先帝,將朱棣等逆賊從宗人玉牒當中趕出!”


    朱允炆咬著牙道:“卿等皆是大明的忠臣,望爾等勠力同心,共度難關,切不可互相攻訐,自亂陣腳!”


    朱允炆留下一句無力的警告,就草草退朝,黃子澄最後一個從地上爬起來,兩條腿跟灌了鉛似的。陛下當真仁慈,沒有把他逐出京城,甚至還留著他參讚機務,跟以前沒什麽差別。可這心裏就是不舒服。


    我真是太難了!


    一場內訌,暫時化解了,可隨著前方局勢緊張,這幫文官互相撕咬隻會愈演愈烈,畢竟他們沒有本事咬別人,遇到了糟糕的局麵,隻能咬自己人,以顯示存在。這就是每到亡國的時候,內鬥就越是激烈的原因。


    在京城之中,有一個人正在盯著,他就是徐增壽!


    大哥果然敗了!


    李景隆那個蠢貨也扛不住多久,至於耿炳文,老頭很明顯留了一手,假如他全力以赴,朱高熾未必能擋得住。


    如今朝堂又鬥了起來,說句不客氣的,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


    看起來姐夫朱棣,還有準妹夫柳淳,他們要贏了。


    當初大哥辜負了他們的信任,背叛了先帝,才讓朱允炆登基……這個錯誤就該讓我來還!


    徐增壽又等了三天,機會突然就來了。


    朱允炆在拜祭朱元璋的時候,提到了一句:朕躬德薄,獲罪於天,四方藩王揭竿而起,萬方百姓塗炭生靈。


    徐增壽冷笑,不下罪己詔,可就憑這句話,我就要坐實你的罪名!


    徐增壽立刻吩咐人,弄到了朱允炆的全文,然後又以“東海評論”的名義,迅速寫好一篇文章,以蘇州為中心,迅速擴散江南。


    東海評論是柳淳曾經用過的一個馬甲,在新舊交替的時候,柳淳幾篇文章,都寫得入骨三分,算是把紛亂的朝局剖析清清楚楚。


    徐增壽繼承了這個筆名,他沒有柳淳的兩下子,但是他有錢!


    蘇州半城都是他的產業,徐增壽手下也有一批文人。


    他們看到了朱允炆的祭文,立刻揮動大筆,一篇篇花團錦簇的文章,迅速出爐。


    燕王朱棣,痛斥天子大罪,並將天子逐出玉牒。如今天子在太廟之中,當著先帝的麵,已經承認罪過,燕王所言半點不虛!


    天子德薄,必須退位!


    帝師黃子澄被罷免官職,替天子背上罵名,不打自招!


    ……


    這些觀點迅速流傳開,並且傳的到處都是。朱允炆的威望本就不高,在連番的打擊之下,已經岌岌可危。


    而這一次更是在蘇州等地快速發酵……要知道蘇州工商發達,又是對外貿易的核心,這裏有江南最發達的市民階層,他們對輿論的影響,幾乎堪比士林清議。


    就這樣,朱允炆的名聲迅速臭了,人們提到天子,都是一臉歎息,憤憤不平……等朱允炆發現這些文章的時候,已經晚了。


    “是誰?到底是誰?竟敢如此欺辱君父,朕必殺之!”朱允炆踩著遍地的碎瓷片,憤怒大吼!


    頂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奮鬥在洪武末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史盡成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史盡成灰並收藏奮鬥在洪武末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