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本還是能看清現實的!他知道神聖倉庫的錢財是無力保護的,拿出巨額金錢買來未來的絕對和平,倘若查理王子以及那些諾曼人隻是索要金錢不成為題,他就怕他們提出更多要求。
查理一旦成為新的法蘭克王後,是否打算削弱蘭斯大主教區的權勢呢?
以現在得到的一些勁爆情報明確指出,原本作為蘭斯下屬的桑斯和凡爾登,兩個小教區已經名存實亡。勃艮第人居然複國了,歐塞爾伯爵聯合其他勃艮第一係貴族,他們原本是“皇帝”洛泰爾的忠臣,結果還是舉起叛旗。
兩個小教區已經被新生的勃艮第拿走,原則上教區本身依舊存在,最重要的治理權、財權已然喪失,兩地成了軍事貴族的直控領地,很快就將安排新貴來接管了吧。
龐大的蘭斯教區或許會進一步削弱,埃本很擔心查理割走一些村莊做王室直轄的采邑,乃至更進一步的將一些大城市也拿走,譬如——沙隆。
法蘭克曆代君主早有直接控製香檳沙隆之意,倘若查理想起這件事,沙隆可怎麽辦?君主盯著沙隆可不是因為地下有黃金什麽的,沙隆當地的重要產業是葡萄園,當地可以大規模出產葡萄酒,以及本地特色的氣泡葡萄酒(香檳),有蘭斯的樞機主教長期駐紮沙隆,年複一年,新釀的各種品質葡萄酒源源不斷運抵蘭斯。靠著葡萄酒產業暴利,沙隆也積累了一大筆財富。
基於《聖血論》,飲用葡萄酒已經住在蘭斯平原裏各色平民的日常剛需,蘭斯也是靠著這一手段,自大主教路路斯提出《聖血論》的一百年時間內,蘭斯已經積攢了一筆巨款——僅銀幣就有兩萬磅規模,黃金與寶石無算。
因為貧民在日常生活裏不常使用貨幣,他們的交易需求很少,平常裏也習慣於以物易物。
唯獨在購買葡萄酒方麵,他們必須拿出現金購買,於是民眾拿出餘糧想方設法換取銀幣,以至於帶著的農產品去偏遠地區換錢,最終這些銀幣慢慢匯聚到蘭斯聖母大教堂的地下倉庫內。隻要蘭斯還在用欣欣向榮的葡萄酒產業賺錢,損失的財富將在未來和平時光裏慢慢賺迴來。
於公是如此,於私又如何?
埃本並不清楚查理王子對自己的態度,已經過去太多年月,他總不至於記恨吧?
當年自己支持洛泰爾反對“虔誠者”路易的晚年昏庸,如此遭遇帝國派的暗害。自己所反對的本質問題,其實就是老皇帝針對其小兒子查理的冊封。他早就斷言皇帝一意孤行的結果是帶來動亂,預言最終成真,可誰又能料到,年紀輕輕的查理在老皇帝病故、皇後朱迪斯病故後,莫名其妙被一係列的貴族支持,如今叱吒風雲的帝國派貴族基本全軍覆沒,被迫害的查理反而已經僭越為王。
難道說,冥冥之中天使就在幫著查理成大事?
難道,老皇帝路易已經意識到自己成年的兒子們都不行,唯獨新出世的小兒子查理最有前途?
埃本想了一夜也沒想明白,直到天色蒙蒙亮時,聽到蘭斯城照例敲響的晨鍾,他反而囫圇睡去了,也就順理成章無法目送辛克馬爾離開。
這天清晨,在大教堂內優渥房間睡了一宿的阿裏奧伯特,在晨鍾中蘇醒了。他精神很不錯,大清早,奉命行事的教士敲敲木門,接著將準備好的黑麵包,以及兌了葡萄酒的清水送進來。
他麻利的踩上鞋子,站在硬邦邦木床前問起送飯的下級教士:“大主教決定如何?我們是否立刻出行?”
教士微微鞠躬,畢恭畢敬道:“主教大人決定與您同行。大人,您還是快吃飯吧。一會兒,您可以集結您的人在教堂外的廣場等待。”
“等待什麽?主教大人的馬車?”
“正是。”
“也好。”說罷,他抓起純銀餐盤裏的黑麵包,直接塞進嘴巴裏痛快嚼食起來。
這一刻,他恰恰注意到餐盤是銀子做的,不禁估計蘭斯的倉庫裏肯定是金銀堆積如山。
有關昨夜秘密評議會一事,由於下級教士身份低微,絕大多數教士甚至不知道樞機們連夜開會,有關會議內情自然不可能告知阿裏奧伯特了。
查理派來的使者均在蘭斯城得到款待,他們睡得很踏實,就是夥食方麵清苦了很多。
真就是沒有對比就沒有痛苦,尊貴的蘭斯提供的隻是黑麵包,再謂之為“聖餐”,倒是羅斯人每天都在大快朵頤,那個留裏克在吃放方麵真的很講究。反倒是自己又繼續跟在查理身邊,吃飯又變得寒酸了。
馬匹被教士照看了一夜,它們被喂足了草料,精飼料倒是一點也不喂。
阿裏奧伯特接過自己的坐騎,拿迴自己的武器裝備,不久全部使團就在城市十字路口徘徊。
他親手張揚著鮮紅的獅子戰旗,屹立於此像是一尊活著的雕像,仿佛是向城內居民明示蘭斯已經處於王權控製之下。
一雙雙眼睛盯著城市廣場的不速之客,城內居民繼續著平靜生活,去城外曠野勞作的人們往來入故,今早的他們都變得行色匆匆,因為沒有人可以忽略那些國王使者的存在。
一切都如查理希望的那樣,他派出的使者果然弄得蘭斯城風言風語。普通人無法知道蘭斯的未來,他們眾說紛紜之餘清楚無論如何生活都要繼續,於是埋頭繼續為生活奔波。
沒有誰注意到一支小型的馬車隊出現,好事者至多瞟一眼罷了。
其中一輛馬車安裝有大棚,一位特意衣著樸素的貴人靜靜坐在其中。
趕車的禦夫其實都是蘭斯大教堂的教士,這些人也都善於長途奔走,他們身為教士也是信使郵差,如今,就是要將尊貴的大主教送到莫城。
車隊有車三輛,唯獨一車有大棚,可以想見其中坐著的一定是蘭斯大主教。
瞧著車隊其貌不揚,阿裏奧伯特一下便明白,辛克馬爾就是打算低調行動,估計就是考慮到自己的行動,真是千萬不可弄得城市風言風語發生混亂。
朝陽照在灰黑色砂岩上,整個城市明亮起來。
阿裏奧伯特下了馬走進那大篷馬車前,輕聲詢問道:“主教大人,您……在裏麵嗎?”
須臾,篷車簾幕拉開,隻見一位中年人撩開自己的粗布頭罩,露出自己的真容,正是留著地中海發型的辛克馬爾本人。
“我已做出決定。我打算低調行動,隻想快一點抵達莫城,接下來的旅途就由你們護送我的安全。”
阿裏奧伯特恭敬地向繃著嘴的大主教點頭執意,然後合上簾幕。
辛克馬爾明顯不想浪費時間,教士們本來也是盡量低調,隻是一支馬車隊堂而皇之停在大教堂前,時間稍舊人們就會琢磨,然後猜到出事了。
使者一行急忙上馬,他們聚集在馬車隊周圍。
依舊是阿裏奧伯特,他將懸掛獅子戰旗的旗杆插在馬鞍上,自己率先行動,引領整個隊伍平靜地離開蘭斯城。
與此同時,駐紮莫城近郊的羅斯軍隊當然不可能知曉有關蘭斯大主教親自拜訪的事情。
事情有著突破性進展,就算是查理,也做夢都無法想象大主教辛克馬爾居然親自拜見。
查理本人急需待在城內,他安靜下來,享受著夏日的溫暖與久違的安寧。堅決擁護他的貴族們,依舊把軍隊布置在莫城附近,士兵主要聚集在馬恩河畔,上萬人閑了下來,那些無聊手癢癢的人也就盯上附近的森林與小山地,他們搖身一變成為狩獵者與捕魚人,莫城旁的空地也就開始彌漫烤肉香氣。
相比之那些人,羅斯軍有著更強的行動力,全騎兵的真容使得戰士能搜索更廣大的土地。
於是,更多藏起來的居民被從森林裏揪出來。
考慮到被抓到的居民理應在未來運送到安茹,貝孔和他的夥計們有著極強的執行力,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並非隻是抓人,就是在給自己的騎士領地填充領民。
安茹地區遭遇過戰爭破壞與長久的占領剝削,當地有著很大一片可耕種的肥沃土地,當地民生凋零,大量農田長滿野草。雷格拉夫急需人口填充安茹,他來者不拒,凡是被騎兵抓到的村民,無論男女老幼直接扣下,無論村民是否樂意移民,落在自己手裏就別想逃了。
到處抓人一事出力不討好,闖入一些村莊也休想搜羅到一枚銀幣,羅斯本部騎兵對此事完全消極,大家更樂意放牧與打獵,也就是雷格拉夫的部下樂忠於到處探索抓人了。
羅斯軍的營地裏混著多為貴族的騎兵,每個夜裏,莫城之外遠一些的區域都要燃起一大片篝火。
帶著樂器的戰士唱歌跳舞,尤其是帶著口弦琴的人,坐在篝火邊擺弄起“電音”,一群戰士也就脫掉外衣,皮膚被烈火烤得通紅,他們一身汗水,依舊聽著口弦琴與骨笛的奇妙動靜跳舞發癲了。
三天時間裏,貝孔等人持續帶著俘虜歸來,被雷格拉夫控製的村民硬生生達到三百人之巨,令人詫異的是其中有一半都是小孩。隨便審問一下,很多小孩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麽,隻是一家醒來發現父母不見了,自己也出現在荒野裏,再等到自己踉踉蹌蹌炮迴村莊,驚覺村子已經空蕩蕩。
因為無數村民認為家裏的小孩隻是父親的所有物,就算教訓不聽話的孩子失手打死,教士知曉此事,往往痛斥孩子的父親有罪,一般也不會定義為罪大惡極並采取責罰。
過去年月裏村民也就有恃無恐,他們知曉就算自己拋棄了養不活的孩子,最後教士們很快能帶走孩子,各地修道院理所當然養育一大群孤兒。
如今莫城周邊的修道院已經停擺,駐村教士都已經迴到城內避難,逃命的村民拋棄帶不走的孩子就不可能遭到製裁,做出決絕之事也就有恃無恐。至於孩子能否在被教士發現,那就隻能看運氣了。
理性地說帶著一些小孩逃命確實很困難,且每個家庭為了更多農田勞動力都會拚命生育孩子,然而糟糕的生活狀態使得每逢冬季死掉一兩個並不可惜,未來再繼續生育就好。甚至於孩子發父母病故、凍死,全家人死在冬季雪夜都不稀奇。
人心為艱難的生存環境變得冷漠,他們的確需要教士駐村監督,靠著宣講布道改善法蘭克人的野蠻。
雷格拉夫則不然,擁有大量物質資源救濟一定數量的難民不是問題。手裏一百多個小孩每天都能吃飽飯,有飯吃就不會恐懼,沒什麽心眼的孩子也願意把自己知道的一切和盤托出。
一切的善舉哈特加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至少麥西亞王在救濟所有找到的村民,他的善舉令靈魂變得偉岸。
不過,哈特加隻是以為雷格拉夫是善良的好孩子,他實在是將留裏克的大兒子想得太簡單了。
貝孔等騎士在眾俘虜中優先挑選其中的小男孩,然後將之帶出來,若是審訊發現有的男孩的確喪失了父母,那就要特別照顧了。
今天的男孩就是十年後的年輕戰士,他們會是國王身邊的扈從,恰是因為從小培養,這些人必然忠誠敢戰。
國王這麽幹,自己也理應這麽幹,在貝孔獲悉其內情的真意,在慨歎之餘不禁捏了一把汗。
羅斯軍隊為何驍勇?在除去武器犀利外,那些戰士確實集體性的勇武,其中騎兵最是可怕。原來,當羅斯王還是個小孩時就已經在其父親授意下把握了部族大權,然後整個部族的小孩,尤其是孤兒都被收攏起來。十多年前的留裏克就已經在自掏腰包,確保自己年幼的部下不會餓肚子,繼而教育一群孩子如何打仗。
昔日的男孩都成為羅斯軍的中堅。尤其是那個光頭將軍菲斯克,如今兇狠似怪物的家夥,誰能想到當年還是個孤兒呢?
深知自己未來也要是成為伯爵的貝孔,他索性也挑選了幾個男孩決定親自培養。
騎士身邊有一些小孩做侍從不足為奇,起初男孩隻是幫著騎士老爺照看馬匹、看管財物,再長大一些,男孩就成為扈從騎兵,若能在戰場立功,獲封小貴族也有可能。
隻要自己真正成為麥西亞王國之下的伯爵,自己就擁有冊封騎士的資格。貝孔有意為未來做準備,他可不希望封一些不熟悉的家夥做騎士,不如……騎士從小培養,首先由培養侍童開始。
於是,因客觀原因,羅斯軍集體保持了克製,麥西亞軍在廣施仁慈。
查理不著急,留裏克自然也懶得著急,反正帝國內戰今年是休想結束,鏟除“羅馬皇帝”洛泰爾的最終戰役已經不可避免的要推遲到845年。這並非壞事,那樣的話羅斯軍再進行一個冬天的準備,明年春季,一戰拆了斯特拉斯堡!
秋收完畢要等待八月底九月初,屆時羅斯聯軍帶著掠奪的物資迴到科布倫茨駐紮,手握大把糧食,軍隊在當地蟄伏一個冬季就好。
甚至於情況理應更好。
九月份,必然有一支船隊跨越重洋迴到芬蘭灣深處的新羅斯堡,卸下巨量的繳獲財物,以及將那些陣亡者的棺材卸下。
趁著芬蘭灣還沒有結冰,理應還會有一支補給船隊由羅斯老家出發,帶著遠征軍需要的各種貴重生活物資,於嚴冬時期送抵萊茵河口。
現在,羅斯軍沒有快速抵達蘭斯的迫切需求,自初春開始的高強度戰爭終於告一段落,下一段戰爭就要在一年之後了。留裏克自己也耽於閑適看著有些怠惰,他樂於脫掉上衣曬太陽,大王做出表率,麾下戰士也紛紛做起日光浴了。
北歐之地的人們總是缺乏陽光照射,曬太陽令人精神愉悅,就是近日以來天氣都不錯,下午時分的氣溫硬是突破了三十度,有些戰士不懂得曬傷的風險,直到有人驚覺皮膚都曬紅了、曬得脫皮,這才停止第二天的日光浴。
就在羅斯軍一片閑適的狀態下,查理派出的使者隊伍終於開始返程。
查理一旦成為新的法蘭克王後,是否打算削弱蘭斯大主教區的權勢呢?
以現在得到的一些勁爆情報明確指出,原本作為蘭斯下屬的桑斯和凡爾登,兩個小教區已經名存實亡。勃艮第人居然複國了,歐塞爾伯爵聯合其他勃艮第一係貴族,他們原本是“皇帝”洛泰爾的忠臣,結果還是舉起叛旗。
兩個小教區已經被新生的勃艮第拿走,原則上教區本身依舊存在,最重要的治理權、財權已然喪失,兩地成了軍事貴族的直控領地,很快就將安排新貴來接管了吧。
龐大的蘭斯教區或許會進一步削弱,埃本很擔心查理割走一些村莊做王室直轄的采邑,乃至更進一步的將一些大城市也拿走,譬如——沙隆。
法蘭克曆代君主早有直接控製香檳沙隆之意,倘若查理想起這件事,沙隆可怎麽辦?君主盯著沙隆可不是因為地下有黃金什麽的,沙隆當地的重要產業是葡萄園,當地可以大規模出產葡萄酒,以及本地特色的氣泡葡萄酒(香檳),有蘭斯的樞機主教長期駐紮沙隆,年複一年,新釀的各種品質葡萄酒源源不斷運抵蘭斯。靠著葡萄酒產業暴利,沙隆也積累了一大筆財富。
基於《聖血論》,飲用葡萄酒已經住在蘭斯平原裏各色平民的日常剛需,蘭斯也是靠著這一手段,自大主教路路斯提出《聖血論》的一百年時間內,蘭斯已經積攢了一筆巨款——僅銀幣就有兩萬磅規模,黃金與寶石無算。
因為貧民在日常生活裏不常使用貨幣,他們的交易需求很少,平常裏也習慣於以物易物。
唯獨在購買葡萄酒方麵,他們必須拿出現金購買,於是民眾拿出餘糧想方設法換取銀幣,以至於帶著的農產品去偏遠地區換錢,最終這些銀幣慢慢匯聚到蘭斯聖母大教堂的地下倉庫內。隻要蘭斯還在用欣欣向榮的葡萄酒產業賺錢,損失的財富將在未來和平時光裏慢慢賺迴來。
於公是如此,於私又如何?
埃本並不清楚查理王子對自己的態度,已經過去太多年月,他總不至於記恨吧?
當年自己支持洛泰爾反對“虔誠者”路易的晚年昏庸,如此遭遇帝國派的暗害。自己所反對的本質問題,其實就是老皇帝針對其小兒子查理的冊封。他早就斷言皇帝一意孤行的結果是帶來動亂,預言最終成真,可誰又能料到,年紀輕輕的查理在老皇帝病故、皇後朱迪斯病故後,莫名其妙被一係列的貴族支持,如今叱吒風雲的帝國派貴族基本全軍覆沒,被迫害的查理反而已經僭越為王。
難道說,冥冥之中天使就在幫著查理成大事?
難道,老皇帝路易已經意識到自己成年的兒子們都不行,唯獨新出世的小兒子查理最有前途?
埃本想了一夜也沒想明白,直到天色蒙蒙亮時,聽到蘭斯城照例敲響的晨鍾,他反而囫圇睡去了,也就順理成章無法目送辛克馬爾離開。
這天清晨,在大教堂內優渥房間睡了一宿的阿裏奧伯特,在晨鍾中蘇醒了。他精神很不錯,大清早,奉命行事的教士敲敲木門,接著將準備好的黑麵包,以及兌了葡萄酒的清水送進來。
他麻利的踩上鞋子,站在硬邦邦木床前問起送飯的下級教士:“大主教決定如何?我們是否立刻出行?”
教士微微鞠躬,畢恭畢敬道:“主教大人決定與您同行。大人,您還是快吃飯吧。一會兒,您可以集結您的人在教堂外的廣場等待。”
“等待什麽?主教大人的馬車?”
“正是。”
“也好。”說罷,他抓起純銀餐盤裏的黑麵包,直接塞進嘴巴裏痛快嚼食起來。
這一刻,他恰恰注意到餐盤是銀子做的,不禁估計蘭斯的倉庫裏肯定是金銀堆積如山。
有關昨夜秘密評議會一事,由於下級教士身份低微,絕大多數教士甚至不知道樞機們連夜開會,有關會議內情自然不可能告知阿裏奧伯特了。
查理派來的使者均在蘭斯城得到款待,他們睡得很踏實,就是夥食方麵清苦了很多。
真就是沒有對比就沒有痛苦,尊貴的蘭斯提供的隻是黑麵包,再謂之為“聖餐”,倒是羅斯人每天都在大快朵頤,那個留裏克在吃放方麵真的很講究。反倒是自己又繼續跟在查理身邊,吃飯又變得寒酸了。
馬匹被教士照看了一夜,它們被喂足了草料,精飼料倒是一點也不喂。
阿裏奧伯特接過自己的坐騎,拿迴自己的武器裝備,不久全部使團就在城市十字路口徘徊。
他親手張揚著鮮紅的獅子戰旗,屹立於此像是一尊活著的雕像,仿佛是向城內居民明示蘭斯已經處於王權控製之下。
一雙雙眼睛盯著城市廣場的不速之客,城內居民繼續著平靜生活,去城外曠野勞作的人們往來入故,今早的他們都變得行色匆匆,因為沒有人可以忽略那些國王使者的存在。
一切都如查理希望的那樣,他派出的使者果然弄得蘭斯城風言風語。普通人無法知道蘭斯的未來,他們眾說紛紜之餘清楚無論如何生活都要繼續,於是埋頭繼續為生活奔波。
沒有誰注意到一支小型的馬車隊出現,好事者至多瞟一眼罷了。
其中一輛馬車安裝有大棚,一位特意衣著樸素的貴人靜靜坐在其中。
趕車的禦夫其實都是蘭斯大教堂的教士,這些人也都善於長途奔走,他們身為教士也是信使郵差,如今,就是要將尊貴的大主教送到莫城。
車隊有車三輛,唯獨一車有大棚,可以想見其中坐著的一定是蘭斯大主教。
瞧著車隊其貌不揚,阿裏奧伯特一下便明白,辛克馬爾就是打算低調行動,估計就是考慮到自己的行動,真是千萬不可弄得城市風言風語發生混亂。
朝陽照在灰黑色砂岩上,整個城市明亮起來。
阿裏奧伯特下了馬走進那大篷馬車前,輕聲詢問道:“主教大人,您……在裏麵嗎?”
須臾,篷車簾幕拉開,隻見一位中年人撩開自己的粗布頭罩,露出自己的真容,正是留著地中海發型的辛克馬爾本人。
“我已做出決定。我打算低調行動,隻想快一點抵達莫城,接下來的旅途就由你們護送我的安全。”
阿裏奧伯特恭敬地向繃著嘴的大主教點頭執意,然後合上簾幕。
辛克馬爾明顯不想浪費時間,教士們本來也是盡量低調,隻是一支馬車隊堂而皇之停在大教堂前,時間稍舊人們就會琢磨,然後猜到出事了。
使者一行急忙上馬,他們聚集在馬車隊周圍。
依舊是阿裏奧伯特,他將懸掛獅子戰旗的旗杆插在馬鞍上,自己率先行動,引領整個隊伍平靜地離開蘭斯城。
與此同時,駐紮莫城近郊的羅斯軍隊當然不可能知曉有關蘭斯大主教親自拜訪的事情。
事情有著突破性進展,就算是查理,也做夢都無法想象大主教辛克馬爾居然親自拜見。
查理本人急需待在城內,他安靜下來,享受著夏日的溫暖與久違的安寧。堅決擁護他的貴族們,依舊把軍隊布置在莫城附近,士兵主要聚集在馬恩河畔,上萬人閑了下來,那些無聊手癢癢的人也就盯上附近的森林與小山地,他們搖身一變成為狩獵者與捕魚人,莫城旁的空地也就開始彌漫烤肉香氣。
相比之那些人,羅斯軍有著更強的行動力,全騎兵的真容使得戰士能搜索更廣大的土地。
於是,更多藏起來的居民被從森林裏揪出來。
考慮到被抓到的居民理應在未來運送到安茹,貝孔和他的夥計們有著極強的執行力,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並非隻是抓人,就是在給自己的騎士領地填充領民。
安茹地區遭遇過戰爭破壞與長久的占領剝削,當地有著很大一片可耕種的肥沃土地,當地民生凋零,大量農田長滿野草。雷格拉夫急需人口填充安茹,他來者不拒,凡是被騎兵抓到的村民,無論男女老幼直接扣下,無論村民是否樂意移民,落在自己手裏就別想逃了。
到處抓人一事出力不討好,闖入一些村莊也休想搜羅到一枚銀幣,羅斯本部騎兵對此事完全消極,大家更樂意放牧與打獵,也就是雷格拉夫的部下樂忠於到處探索抓人了。
羅斯軍的營地裏混著多為貴族的騎兵,每個夜裏,莫城之外遠一些的區域都要燃起一大片篝火。
帶著樂器的戰士唱歌跳舞,尤其是帶著口弦琴的人,坐在篝火邊擺弄起“電音”,一群戰士也就脫掉外衣,皮膚被烈火烤得通紅,他們一身汗水,依舊聽著口弦琴與骨笛的奇妙動靜跳舞發癲了。
三天時間裏,貝孔等人持續帶著俘虜歸來,被雷格拉夫控製的村民硬生生達到三百人之巨,令人詫異的是其中有一半都是小孩。隨便審問一下,很多小孩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麽,隻是一家醒來發現父母不見了,自己也出現在荒野裏,再等到自己踉踉蹌蹌炮迴村莊,驚覺村子已經空蕩蕩。
因為無數村民認為家裏的小孩隻是父親的所有物,就算教訓不聽話的孩子失手打死,教士知曉此事,往往痛斥孩子的父親有罪,一般也不會定義為罪大惡極並采取責罰。
過去年月裏村民也就有恃無恐,他們知曉就算自己拋棄了養不活的孩子,最後教士們很快能帶走孩子,各地修道院理所當然養育一大群孤兒。
如今莫城周邊的修道院已經停擺,駐村教士都已經迴到城內避難,逃命的村民拋棄帶不走的孩子就不可能遭到製裁,做出決絕之事也就有恃無恐。至於孩子能否在被教士發現,那就隻能看運氣了。
理性地說帶著一些小孩逃命確實很困難,且每個家庭為了更多農田勞動力都會拚命生育孩子,然而糟糕的生活狀態使得每逢冬季死掉一兩個並不可惜,未來再繼續生育就好。甚至於孩子發父母病故、凍死,全家人死在冬季雪夜都不稀奇。
人心為艱難的生存環境變得冷漠,他們的確需要教士駐村監督,靠著宣講布道改善法蘭克人的野蠻。
雷格拉夫則不然,擁有大量物質資源救濟一定數量的難民不是問題。手裏一百多個小孩每天都能吃飽飯,有飯吃就不會恐懼,沒什麽心眼的孩子也願意把自己知道的一切和盤托出。
一切的善舉哈特加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至少麥西亞王在救濟所有找到的村民,他的善舉令靈魂變得偉岸。
不過,哈特加隻是以為雷格拉夫是善良的好孩子,他實在是將留裏克的大兒子想得太簡單了。
貝孔等騎士在眾俘虜中優先挑選其中的小男孩,然後將之帶出來,若是審訊發現有的男孩的確喪失了父母,那就要特別照顧了。
今天的男孩就是十年後的年輕戰士,他們會是國王身邊的扈從,恰是因為從小培養,這些人必然忠誠敢戰。
國王這麽幹,自己也理應這麽幹,在貝孔獲悉其內情的真意,在慨歎之餘不禁捏了一把汗。
羅斯軍隊為何驍勇?在除去武器犀利外,那些戰士確實集體性的勇武,其中騎兵最是可怕。原來,當羅斯王還是個小孩時就已經在其父親授意下把握了部族大權,然後整個部族的小孩,尤其是孤兒都被收攏起來。十多年前的留裏克就已經在自掏腰包,確保自己年幼的部下不會餓肚子,繼而教育一群孩子如何打仗。
昔日的男孩都成為羅斯軍的中堅。尤其是那個光頭將軍菲斯克,如今兇狠似怪物的家夥,誰能想到當年還是個孤兒呢?
深知自己未來也要是成為伯爵的貝孔,他索性也挑選了幾個男孩決定親自培養。
騎士身邊有一些小孩做侍從不足為奇,起初男孩隻是幫著騎士老爺照看馬匹、看管財物,再長大一些,男孩就成為扈從騎兵,若能在戰場立功,獲封小貴族也有可能。
隻要自己真正成為麥西亞王國之下的伯爵,自己就擁有冊封騎士的資格。貝孔有意為未來做準備,他可不希望封一些不熟悉的家夥做騎士,不如……騎士從小培養,首先由培養侍童開始。
於是,因客觀原因,羅斯軍集體保持了克製,麥西亞軍在廣施仁慈。
查理不著急,留裏克自然也懶得著急,反正帝國內戰今年是休想結束,鏟除“羅馬皇帝”洛泰爾的最終戰役已經不可避免的要推遲到845年。這並非壞事,那樣的話羅斯軍再進行一個冬天的準備,明年春季,一戰拆了斯特拉斯堡!
秋收完畢要等待八月底九月初,屆時羅斯聯軍帶著掠奪的物資迴到科布倫茨駐紮,手握大把糧食,軍隊在當地蟄伏一個冬季就好。
甚至於情況理應更好。
九月份,必然有一支船隊跨越重洋迴到芬蘭灣深處的新羅斯堡,卸下巨量的繳獲財物,以及將那些陣亡者的棺材卸下。
趁著芬蘭灣還沒有結冰,理應還會有一支補給船隊由羅斯老家出發,帶著遠征軍需要的各種貴重生活物資,於嚴冬時期送抵萊茵河口。
現在,羅斯軍沒有快速抵達蘭斯的迫切需求,自初春開始的高強度戰爭終於告一段落,下一段戰爭就要在一年之後了。留裏克自己也耽於閑適看著有些怠惰,他樂於脫掉上衣曬太陽,大王做出表率,麾下戰士也紛紛做起日光浴了。
北歐之地的人們總是缺乏陽光照射,曬太陽令人精神愉悅,就是近日以來天氣都不錯,下午時分的氣溫硬是突破了三十度,有些戰士不懂得曬傷的風險,直到有人驚覺皮膚都曬紅了、曬得脫皮,這才停止第二天的日光浴。
就在羅斯軍一片閑適的狀態下,查理派出的使者隊伍終於開始返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