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一如既往的清冷,冬日裏的祈天,寒風瑟瑟。
表麵上,祈天帝國好似迴歸了平靜,北伐的戰役結束之後,北王府的所有殘存勢力全部被肅清,戰爭的陰雲好似已經散去,一切都迴歸了正規。
但帝都的皇元武,已是四麵楚歌,他絞盡腦汁的想解決眼前的問題,但這問題的節點,卻並不是他。
他登上了祈天的皇位,但卻感覺自己好似一個被付之高閣的精美物品,供奉在祈天的帝都,失去了原有的自由。
因為皇元武的一係列舉措,帝都已經恢複了往日的樣子,封路的大雪還沒有散去,但帝都內部的生活已然恢複了秩序。
事情看似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帝都的防衛長官是丁薑,他負責整個帝都的保衛工作,皇元武給他撥了兩萬東王府舊部官兵,總管整個帝都區域的安全。
開始的時候,一切都十分正常,皇元武登基之後,所有東王府的將士心中都十分興奮,他們作為皇元武的開國元勳,必然會受到新的分封,參軍打仗本就為了加官進爵,誰都想讓自己的生活好一點。東王府軍隊的軍紀嚴明,賞罰分明,部隊的戰鬥力很強,也很有凝聚力,這是東王府一直以來屹立不倒的根本。
但這一切,從皇陽輝來過帝都之後,都變了。
沒有什麽消息是不會走漏的,雖然皇元武從沒說過東王府的事情,但下麵的這些軍士還是會自己揣摩和猜測,其中不乏從軍多年經驗老道之人,很快的,東王府被皇陽輝要走了的消息,傳遍了整個軍隊。
這帶來的後果是沉重的,首先就是軍士們士氣開始變得低落,這情況最先發生在留守帝都的軍士之中,而對於這種普遍性的士氣低迷的情況,主將丁薑真的沒有什麽辦法。
如果在兩軍陣前,他有無數種辦法鼓舞士氣,但現在是守城,而且消息準確無誤,東王府和帝都貌合神離,這些留在帝都的軍士,很可能都要迴不去家了。如果哪天皇元武和自己的弟弟鬧翻了,帝都的部隊很可能會向東王府的方向開進,那時候,他們可能會被迫對自己故鄉的人下殺手,這樣的情況,認誰都不願接受。
軍中謠言四起,作為主將,丁薑自然不會讓這樣的事情持續擴散,但他堵得住眾人之口,卻堵不住事實真相,帝都軍中雖然已經沒人再討論東王府的事情,但士氣持續低迷的情況還在繼續,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他曾不止一次的去麵見皇元武,尋求解決之法,但皇元武對此事隻字不提,看著皇元武冷漠的眼神,丁薑還是放棄了,成為了帝王的皇元武,已經永遠不可能再變成曾經的那個小王爺了,這是他和他部下的軍士一手造成的結果,他們也必須接受這個現實。
好在,雖然士氣低迷,但卻沒有出現部隊軍士私逃的情況,帝都軍隊的戰鬥力和完整性還在,也就是說,還有給皇元武喘息的時間。
鏈接東王府方向的五道關隘,已經被皇元武安排了軍士把手,負責這些關隘防備的將領,就是前不久才從其他行省返迴的劉儀,皇元武身邊可用之人不多,劉儀算的上是文武雙全的一個,可能也隻有他,能很好的處理東王府和帝都的關係。
這樣的情況,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不過相較於底層軍士思鄉心切害怕和故鄉對立,這些掌管部隊的高層反而思維清楚些;他們很清楚的明白,皇陽輝在這樣的情況下和皇元武提出如此條件,必然事出有因,而且這事情發生的太快,事出反常必有妖,這是十分不正常的。
東王府四兄弟之間的感情很好,從來沒有發生過利益方麵的爭執,更別說衝突了。老王爺在的時候,也是將皇元武當成東王府未來的接班人培養的,對於這一點,整個東王府上到將領下到百姓無人不知,皇陽輝要搶占東王府,根本沒有任何基礎。
有些事情是明擺著的,並不需要太過深入的分析,東王府內部一定出了某種問題,隻是現在,還沒有人知道這個問題到底出在何處。
此時,距離皇宇辰離開平金城前往赤虹宗,已經過去了四月有餘,他走的時候還是深秋,現在已是隆冬之計,萬物冰封。四個月的時間,發生了太多的事情。
為了維持軍隊的士氣不持續下降,皇元武采取了一些策略,分封了許多東王府的舊部將領,他們認領了新的官職,並且在帝都附近都獲得了自己的封地。廣袤的帝都平原之上除卻三座主城,還有不勝枚舉的鄉村和小型城鎮,總人口也有百萬之巨,其實若論綜合實力,帝都平原並不比東王府差,隻是誰也不想自家人走上對抗的道路。
皇元武的策略起到了一些作用,十幾萬軍隊,也並不是所有從東王府出來的將士都在故鄉有家人,連年征戰之中,有很多人已經習慣了漂泊在外,東王府之中也並沒有他們的產業,皇元武也正是抓住了這一點,讓軍中的這些人在帝都附近擁有自己的位置,從此以後可以在帝都紮根,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一直籠罩在軍中的陰雲。
對於皇元武的這個策略,東王府舊部軍隊的大部分將領都是支持的,若不想全麵潰敗,必須盡快安定,東王府方向並不是自己的敵人,他們穩定下來,是要防止其他方向可能到來的進攻。因為皇元武登基已經許久了,詔令也早就頒布天下,但到現在,還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官員進京麵聖,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祈天帝國已經分裂了,人心渙散是早就有的事。
現在在明麵上,祈天還是一個疆域遼闊的大帝國,但作為帝王的皇元武,卻隻能支配帝都附近的資源,帝國其他地方的土地名義上歸他所有,實際上早已經和帝都貌合神離,他們都在觀望事態並且暗暗積蓄自己的力量。不光這些行省掌兵的官員如此,那些被祈天帝國供養起來的背滅國的皇族,也趁著這個機會興風作浪,其中不乏有人有複國之誌的。
雖然皇元武沒有得到確切的情報和消息,但這些他都完全能夠猜的出來。
當時皇元武和餘生就談過這件事情,在餘生看來,這些行省的官員和勢力並不值一提,皇元武登基,隻要有一個地方勢力進京麵聖,剩下的人就都坐不住了,他們之間也並不團結,最終這個平衡一定會被打破,三百年祈天,不是說分裂就能分裂的。
皇元武和餘生的想法十分一致,他當時讓餘生掌管東王府,也正是因為如此想。東王府是他皇元武的根基,隻要東王府沒問題,祈天的局勢就沒有任何問題。隻是認誰都沒有想到,後麵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皇陽輝來帝都和皇元武提出這些問題的時候,皇元武就已經看出不對了,以他對自己三弟的了解,打死他他都不會做這樣的事,其中必有原因。但皇陽輝表現的十分正常,這不由的讓皇元武心中起疑。故此他離去的時候,皇元武沒有阻攔,也沒有派人去東王府查看情況,那邊事情已出,現在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打草驚蛇。
比起皇宇辰來,皇元武算的上是老江湖,而且他登上皇位之後,知道了很多祈天帝國的秘密,也正是因為他知道了這些秘密,所以他對現在東王府的事情沒有動作。
可能是在彼此的心照不宣下,這種詭異的平靜產生了,東王府的部隊依舊集結在平金城附近,但卻沒有任何動作,皇元武派人駐守五道關隘,也沒有安排任何人迴過東王府。
皇元武能猜到這背後一定有問題,但他卻無法確定到底是什麽勢力動的手,皇陽輝能來帝都,就說明東王府已經實際上在他們的控製之中了,這個時候一定不能有過激的舉動,不然無論如何,受傷的都是東王府而不是敵人。
局勢紛亂,讓皇元武徹夜難眠,他雖沒有大的動作,但還是安排斥候在帝都附近不斷巡視,包括東王府方麵的動向,此刻他都了如指掌。
不過這一切好似都和這皚皚的白雪一樣,被寒冷的冬季冰封,所有的人都沒有動作,一切就好似真的已經迴歸了平靜一般。
東王府,平金城,地牢之中。
餘生被關押在這裏已經許久了,不過他作為曾經東王府的頂級將領,在地牢之中受到了很多優待,天清城的勢力並沒有出現在平金城之中,現在平金城主事的將領,是柳元。
飛地大量軍士進入東王府境內的消息,餘生是完全之情的,不光他清楚,所有將士都清楚,除卻平金城之外,其他所有的城池都已經在飛地軍士的控製之下,平金城附近的這些駐紮的軍隊,隻是用來迷惑皇元武派出的眼線而已。
餘生靠在自己牢房冰冷的牆上,他的毛發淩亂,臉色煞白,整個人說不出的頹廢。
表麵上,祈天帝國好似迴歸了平靜,北伐的戰役結束之後,北王府的所有殘存勢力全部被肅清,戰爭的陰雲好似已經散去,一切都迴歸了正規。
但帝都的皇元武,已是四麵楚歌,他絞盡腦汁的想解決眼前的問題,但這問題的節點,卻並不是他。
他登上了祈天的皇位,但卻感覺自己好似一個被付之高閣的精美物品,供奉在祈天的帝都,失去了原有的自由。
因為皇元武的一係列舉措,帝都已經恢複了往日的樣子,封路的大雪還沒有散去,但帝都內部的生活已然恢複了秩序。
事情看似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帝都的防衛長官是丁薑,他負責整個帝都的保衛工作,皇元武給他撥了兩萬東王府舊部官兵,總管整個帝都區域的安全。
開始的時候,一切都十分正常,皇元武登基之後,所有東王府的將士心中都十分興奮,他們作為皇元武的開國元勳,必然會受到新的分封,參軍打仗本就為了加官進爵,誰都想讓自己的生活好一點。東王府軍隊的軍紀嚴明,賞罰分明,部隊的戰鬥力很強,也很有凝聚力,這是東王府一直以來屹立不倒的根本。
但這一切,從皇陽輝來過帝都之後,都變了。
沒有什麽消息是不會走漏的,雖然皇元武從沒說過東王府的事情,但下麵的這些軍士還是會自己揣摩和猜測,其中不乏從軍多年經驗老道之人,很快的,東王府被皇陽輝要走了的消息,傳遍了整個軍隊。
這帶來的後果是沉重的,首先就是軍士們士氣開始變得低落,這情況最先發生在留守帝都的軍士之中,而對於這種普遍性的士氣低迷的情況,主將丁薑真的沒有什麽辦法。
如果在兩軍陣前,他有無數種辦法鼓舞士氣,但現在是守城,而且消息準確無誤,東王府和帝都貌合神離,這些留在帝都的軍士,很可能都要迴不去家了。如果哪天皇元武和自己的弟弟鬧翻了,帝都的部隊很可能會向東王府的方向開進,那時候,他們可能會被迫對自己故鄉的人下殺手,這樣的情況,認誰都不願接受。
軍中謠言四起,作為主將,丁薑自然不會讓這樣的事情持續擴散,但他堵得住眾人之口,卻堵不住事實真相,帝都軍中雖然已經沒人再討論東王府的事情,但士氣持續低迷的情況還在繼續,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他曾不止一次的去麵見皇元武,尋求解決之法,但皇元武對此事隻字不提,看著皇元武冷漠的眼神,丁薑還是放棄了,成為了帝王的皇元武,已經永遠不可能再變成曾經的那個小王爺了,這是他和他部下的軍士一手造成的結果,他們也必須接受這個現實。
好在,雖然士氣低迷,但卻沒有出現部隊軍士私逃的情況,帝都軍隊的戰鬥力和完整性還在,也就是說,還有給皇元武喘息的時間。
鏈接東王府方向的五道關隘,已經被皇元武安排了軍士把手,負責這些關隘防備的將領,就是前不久才從其他行省返迴的劉儀,皇元武身邊可用之人不多,劉儀算的上是文武雙全的一個,可能也隻有他,能很好的處理東王府和帝都的關係。
這樣的情況,是誰都不願意看到的。不過相較於底層軍士思鄉心切害怕和故鄉對立,這些掌管部隊的高層反而思維清楚些;他們很清楚的明白,皇陽輝在這樣的情況下和皇元武提出如此條件,必然事出有因,而且這事情發生的太快,事出反常必有妖,這是十分不正常的。
東王府四兄弟之間的感情很好,從來沒有發生過利益方麵的爭執,更別說衝突了。老王爺在的時候,也是將皇元武當成東王府未來的接班人培養的,對於這一點,整個東王府上到將領下到百姓無人不知,皇陽輝要搶占東王府,根本沒有任何基礎。
有些事情是明擺著的,並不需要太過深入的分析,東王府內部一定出了某種問題,隻是現在,還沒有人知道這個問題到底出在何處。
此時,距離皇宇辰離開平金城前往赤虹宗,已經過去了四月有餘,他走的時候還是深秋,現在已是隆冬之計,萬物冰封。四個月的時間,發生了太多的事情。
為了維持軍隊的士氣不持續下降,皇元武采取了一些策略,分封了許多東王府的舊部將領,他們認領了新的官職,並且在帝都附近都獲得了自己的封地。廣袤的帝都平原之上除卻三座主城,還有不勝枚舉的鄉村和小型城鎮,總人口也有百萬之巨,其實若論綜合實力,帝都平原並不比東王府差,隻是誰也不想自家人走上對抗的道路。
皇元武的策略起到了一些作用,十幾萬軍隊,也並不是所有從東王府出來的將士都在故鄉有家人,連年征戰之中,有很多人已經習慣了漂泊在外,東王府之中也並沒有他們的產業,皇元武也正是抓住了這一點,讓軍中的這些人在帝都附近擁有自己的位置,從此以後可以在帝都紮根,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一直籠罩在軍中的陰雲。
對於皇元武的這個策略,東王府舊部軍隊的大部分將領都是支持的,若不想全麵潰敗,必須盡快安定,東王府方向並不是自己的敵人,他們穩定下來,是要防止其他方向可能到來的進攻。因為皇元武登基已經許久了,詔令也早就頒布天下,但到現在,還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官員進京麵聖,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祈天帝國已經分裂了,人心渙散是早就有的事。
現在在明麵上,祈天還是一個疆域遼闊的大帝國,但作為帝王的皇元武,卻隻能支配帝都附近的資源,帝國其他地方的土地名義上歸他所有,實際上早已經和帝都貌合神離,他們都在觀望事態並且暗暗積蓄自己的力量。不光這些行省掌兵的官員如此,那些被祈天帝國供養起來的背滅國的皇族,也趁著這個機會興風作浪,其中不乏有人有複國之誌的。
雖然皇元武沒有得到確切的情報和消息,但這些他都完全能夠猜的出來。
當時皇元武和餘生就談過這件事情,在餘生看來,這些行省的官員和勢力並不值一提,皇元武登基,隻要有一個地方勢力進京麵聖,剩下的人就都坐不住了,他們之間也並不團結,最終這個平衡一定會被打破,三百年祈天,不是說分裂就能分裂的。
皇元武和餘生的想法十分一致,他當時讓餘生掌管東王府,也正是因為如此想。東王府是他皇元武的根基,隻要東王府沒問題,祈天的局勢就沒有任何問題。隻是認誰都沒有想到,後麵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皇陽輝來帝都和皇元武提出這些問題的時候,皇元武就已經看出不對了,以他對自己三弟的了解,打死他他都不會做這樣的事,其中必有原因。但皇陽輝表現的十分正常,這不由的讓皇元武心中起疑。故此他離去的時候,皇元武沒有阻攔,也沒有派人去東王府查看情況,那邊事情已出,現在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打草驚蛇。
比起皇宇辰來,皇元武算的上是老江湖,而且他登上皇位之後,知道了很多祈天帝國的秘密,也正是因為他知道了這些秘密,所以他對現在東王府的事情沒有動作。
可能是在彼此的心照不宣下,這種詭異的平靜產生了,東王府的部隊依舊集結在平金城附近,但卻沒有任何動作,皇元武派人駐守五道關隘,也沒有安排任何人迴過東王府。
皇元武能猜到這背後一定有問題,但他卻無法確定到底是什麽勢力動的手,皇陽輝能來帝都,就說明東王府已經實際上在他們的控製之中了,這個時候一定不能有過激的舉動,不然無論如何,受傷的都是東王府而不是敵人。
局勢紛亂,讓皇元武徹夜難眠,他雖沒有大的動作,但還是安排斥候在帝都附近不斷巡視,包括東王府方麵的動向,此刻他都了如指掌。
不過這一切好似都和這皚皚的白雪一樣,被寒冷的冬季冰封,所有的人都沒有動作,一切就好似真的已經迴歸了平靜一般。
東王府,平金城,地牢之中。
餘生被關押在這裏已經許久了,不過他作為曾經東王府的頂級將領,在地牢之中受到了很多優待,天清城的勢力並沒有出現在平金城之中,現在平金城主事的將領,是柳元。
飛地大量軍士進入東王府境內的消息,餘生是完全之情的,不光他清楚,所有將士都清楚,除卻平金城之外,其他所有的城池都已經在飛地軍士的控製之下,平金城附近的這些駐紮的軍隊,隻是用來迷惑皇元武派出的眼線而已。
餘生靠在自己牢房冰冷的牆上,他的毛發淩亂,臉色煞白,整個人說不出的頹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