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此同時,祈天帝國,國都。
深夜,皇元武沒有一絲睡意,他穿著單薄的衣服,坐在自己的寢宮之中,這座大殿空空蕩蕩,隻有正中間他的一張龍床,出了一些零星的皇室裝飾外,再無其他,也空無一人。
這樣的情況,不知道持續了多久,好似從皇元武登基之後,就一直保持於此。
對於北境諸國的征討結束了,北王府在祈天的鐵蹄下飛灰湮滅,所有曾經效忠北王府的勢力,家族以及商賈,全部被皇元武派出的東王府鐵騎殲滅,不,現在應該稱之為,祈天禦林軍。
誅滅北王府所帶來的戰果,緩解了帝都和附近數個城鎮的饑荒,沒有造成大麵積死人的情況,帝都的人說這是新帝的功績,對他歌功頌德,但皇元武心中清楚,他犧牲了一些可能是無辜的人,來換取現在帝都百姓的存活,而這些百姓和他想象之中的百姓,天差地遠。
然而,這並不是他現在正在苦惱的事情,他苦惱的是另外一些事,一些真正可能對帝國造成動.亂的事。
首先,三弟皇陽輝來過帝都,他要求皇元武將東王府的所屬區域分封給他,讓他成為新的東王,在來帝都麵見皇元武之前,皇陽輝已經實際掌控了東王府的所有領土,令皇元武感到意外的是,東王府的城主柳元,居然會選擇站在皇陽輝的一邊。不光如此,包括沙紹元在內的一眾東王府老將,都選擇了站在皇陽輝那邊,公開支持皇陽輝繼承東王王位。
這件事情,讓皇元武頭疼,不過讓他欣慰的是,餘生並沒有背叛他,因為不支持皇陽輝繼承東王府,他現在還被扣在平金城,目前生死不明。
東王府是皇元武的根基,他萬萬沒有想到,這個時候一直以來對自己畏懼如虎的三弟會對自己發難,帝國的事情還沒有平息,兄弟之間又起了端倪,這是最讓皇元武難辦的。
皇陽輝是隻身來的帝都,而後隻身而去,在這個過程中,皇元武沒有為難三弟,因為這畢竟是他一奶同胞的親弟弟,他對敵人心狠手辣,但對自己的親人,他又能如何?
皇陽輝離去,意味著整個東王府已經完全脫離了帝都的掌控,歸屬到皇陽輝的麾下,皇元武沒有說什麽,他心中也有擔憂,但他什麽都沒說,也什麽都沒做,幾乎是默認了這件事。
三弟離去的時候,皇元武隻對他提了一個要求,放了餘生,讓他安全的來帝都,皇陽輝答應了,但至今,也沒有餘生的下落。
如果說這件事是讓皇元武寒心和頭痛的,那麽後麵發生的這件事,就讓他感覺到十分棘手。
劉儀迴來了,同時帶迴了周邊各個行省的狀況,有準確的消息,一個新進出現的勢力正在快速增長,聯合行省內商行和農戶,很快控製了很大一片區域,不過因為他們目前還沒有任何武裝反抗的意圖,行省內的帶兵長官並沒有出兵剿滅。
這是一條很明確的消息,它告訴皇元武,帝國,要亂了。
劉儀的能力皇元武是絕對相信的,而且他絕對相信劉儀的忠誠,他帶迴來的消息,不會有差錯。新崛起的勢力能夠在外省快速增長,那就說明他們有存活並且快速擴張的土壤,這也從一個層麵證明,祈天帝國的一些百姓正在求變,求的是哪種變,不言而喻。
外界行省的官員沒有出兵剿滅,這在祈天的律法之中是不被準許的,他們如此做,其實透漏了兩個消息;其一,這些行省的官員,正在試探皇元武的底線。其二,他們和這新進崛起的勢力,脫不開關係。
東王府的事情根本不是秘密,皇元武失去了東王府的根據地,他手中的東王府舊部迴不去故土,本就十分棘手,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出現了如此事情,讓皇元武十分煩心,最近,他一直在想應對的策略。
按照他往常的脾氣,發生這樣的事情,他必然會第一時間派遣部隊前往剿滅,行省的官員不聽話,他必然不會手下留情。但長久的軍旅生涯讓皇元武明白很多道理,其中一條就是,師出無名。
東王府的虎狼之師,現在被困在帝都之中,十幾萬的軍隊好似沒了根基,軍士們得知東王府的事情之後,軍心渙散,這是皇元武不能起兵出征的首要原因。
還有,寒冬之中大雪封路,能守得帝都安穩已是不宜,哪裏還有更多的餘力勞師遠征,即便部隊士氣沒有任何影響,糧草也完全補給不上,這根本就不是解決此事的辦法。
可能,對方選擇在這個時間出現,是早就算清楚的,他們算準了皇元武不會出兵去剿滅他們,也算準了這些行省的官員都各掃門前雪,不會去管帝都或者祈天的死活,所以才明目張膽的擴張,若等到來年開春積雪融化,皇元武如果能夠解決手頭的問題集結兵力出征,那個時候他們也早就做好了應對的準備;總之,以暗算明,他們已經提前了一步。
皇元武何嚐不知道這其中的道理,如果真的等到春天,恐怕這叛.亂的力量就已經成了氣候,現在皇陽輝對自己忽然變了臉已經讓皇元武心中極其難受了,東王府怕是絕對不可能再出兵幫助帝都去平叛,單靠帝都現在的力量,先不說部隊士氣的問題,光是勞師遠征,皇元武手上連一個統領出征的可靠將領都沒有。
丁薑雖忠誠驍勇,足夠任一路將軍,但讓他做統籌整個戰爭的元帥,他還沒有這個能力。葉觀寧乙盡皆脫離,柳元餘生一個跟隨了皇陽輝,另一個現在被皇陽輝扣在東王府,皇元武手邊真的是無人可用。
之前,皇元武計劃是將整個東王府劃歸餘生管轄,做帝都的大後方,皇陽輝安心的開辟南境荒地,為以後的基業打基礎,也進一步的鞏固東王府的勢力。但他萬萬沒想到的就是自己的親弟弟會和自己玩這一手,這手釜底抽薪,完全將皇元武所有的計劃全部打亂了。
皇元武其實心中清楚,隻要他迴了東王府,東王府就還是他的領地,東王府幾百萬百姓認的是他小王爺皇元武,而不是皇陽輝。但皇元武有自己不能離開帝都的理由,同時他心中也明白,皇陽輝的忽然變化,其背後肯定有其他原因,隻是他現在實在是騰不出手來去管這些事,一個人,分身乏術。
自從登上祈天皇位到現在,皇元武一個完整的覺都沒睡過,每日如履薄冰,這和他做東王府小王爺的時候天差地遠,看起來皇帝高高在上,天下的一切都是他的,掌握了所有人的生殺大權,實際上,皇帝的苦楚也隻有皇帝自己清楚,就比如這諾大的皇宮,他連一個能夠說知心話的人都沒有。
空曠的大殿之中,隻有皇元武身前的台案上放置了一紮燭燈,幽幽的光亮擴散到整個大殿之中,讓這個地方顯得有些陰森。皇元武當然不喜歡這樣的氛圍,但他同樣也無法適應帝王的那些規矩,無法適應聲線已經改變的侍者在他身邊伺候自己,更無法時應隨時可能到來的明槍暗箭。
登基大典結束之後,皇元武就下令自己的寢宮附近不得有侍者,他好似成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一切的一切,都要由他自己扛住。
帝都的官員對於他這位新皇帝態度十分熱情,盡顯阿諛奉承隻能事,想盡一切辦法在皇元武麵前表現自己,想為自己謀取更高的官位。一朝天子一朝臣,何況之前經過楊勤的叛亂,帝都很大一部分官員都被滅門了,剩下的這些要麽就是明哲保身的,要麽就是同流合汙的,總之做事的能力先放一邊,保命的本事可是一等一的。
皇元武對這些官員不屑一顧,但他也在其中找了一些能力出眾的負責帝都的管轄,至於外界行省的事情,皇元武根本沒有在朝堂之上公開的提起過,哪怕有其他官員提起,皇元武也一語不發,權當沒聽見此事,因為這些人的意見根本行不通,也因為皇元武自己還沒想好到底要怎麽做。
他開始有些懷念之前在東王府的日子,那時候的無憂無慮,所需要考慮的隻有東王府二十城的事情,一切都被治理的井然有序,哪裏像現在的祈天,整個就是一個不知從哪裏開始收拾的爛攤子。
桌上,放了一杯早已涼透的茶,一旁的茶座上放著精致的茶壺,一直唿唿的冒著熱氣,皇元武看著爐中的炭火發愣,下意識的拿起桌上的茶杯,一飲而盡。
這個時候,他忽然想起了皇永寧,想起了皇宇辰,想到了他這兩個好久沒有消息的弟弟,如果他們二人有一人在身邊,皇元武也不至於會成為現在這個樣子。
眉頭微微皺起,他輕輕的歎了一口氣,他派人去打探兩個弟弟的消息,毫無音訊。
深夜,皇元武沒有一絲睡意,他穿著單薄的衣服,坐在自己的寢宮之中,這座大殿空空蕩蕩,隻有正中間他的一張龍床,出了一些零星的皇室裝飾外,再無其他,也空無一人。
這樣的情況,不知道持續了多久,好似從皇元武登基之後,就一直保持於此。
對於北境諸國的征討結束了,北王府在祈天的鐵蹄下飛灰湮滅,所有曾經效忠北王府的勢力,家族以及商賈,全部被皇元武派出的東王府鐵騎殲滅,不,現在應該稱之為,祈天禦林軍。
誅滅北王府所帶來的戰果,緩解了帝都和附近數個城鎮的饑荒,沒有造成大麵積死人的情況,帝都的人說這是新帝的功績,對他歌功頌德,但皇元武心中清楚,他犧牲了一些可能是無辜的人,來換取現在帝都百姓的存活,而這些百姓和他想象之中的百姓,天差地遠。
然而,這並不是他現在正在苦惱的事情,他苦惱的是另外一些事,一些真正可能對帝國造成動.亂的事。
首先,三弟皇陽輝來過帝都,他要求皇元武將東王府的所屬區域分封給他,讓他成為新的東王,在來帝都麵見皇元武之前,皇陽輝已經實際掌控了東王府的所有領土,令皇元武感到意外的是,東王府的城主柳元,居然會選擇站在皇陽輝的一邊。不光如此,包括沙紹元在內的一眾東王府老將,都選擇了站在皇陽輝那邊,公開支持皇陽輝繼承東王王位。
這件事情,讓皇元武頭疼,不過讓他欣慰的是,餘生並沒有背叛他,因為不支持皇陽輝繼承東王府,他現在還被扣在平金城,目前生死不明。
東王府是皇元武的根基,他萬萬沒有想到,這個時候一直以來對自己畏懼如虎的三弟會對自己發難,帝國的事情還沒有平息,兄弟之間又起了端倪,這是最讓皇元武難辦的。
皇陽輝是隻身來的帝都,而後隻身而去,在這個過程中,皇元武沒有為難三弟,因為這畢竟是他一奶同胞的親弟弟,他對敵人心狠手辣,但對自己的親人,他又能如何?
皇陽輝離去,意味著整個東王府已經完全脫離了帝都的掌控,歸屬到皇陽輝的麾下,皇元武沒有說什麽,他心中也有擔憂,但他什麽都沒說,也什麽都沒做,幾乎是默認了這件事。
三弟離去的時候,皇元武隻對他提了一個要求,放了餘生,讓他安全的來帝都,皇陽輝答應了,但至今,也沒有餘生的下落。
如果說這件事是讓皇元武寒心和頭痛的,那麽後麵發生的這件事,就讓他感覺到十分棘手。
劉儀迴來了,同時帶迴了周邊各個行省的狀況,有準確的消息,一個新進出現的勢力正在快速增長,聯合行省內商行和農戶,很快控製了很大一片區域,不過因為他們目前還沒有任何武裝反抗的意圖,行省內的帶兵長官並沒有出兵剿滅。
這是一條很明確的消息,它告訴皇元武,帝國,要亂了。
劉儀的能力皇元武是絕對相信的,而且他絕對相信劉儀的忠誠,他帶迴來的消息,不會有差錯。新崛起的勢力能夠在外省快速增長,那就說明他們有存活並且快速擴張的土壤,這也從一個層麵證明,祈天帝國的一些百姓正在求變,求的是哪種變,不言而喻。
外界行省的官員沒有出兵剿滅,這在祈天的律法之中是不被準許的,他們如此做,其實透漏了兩個消息;其一,這些行省的官員,正在試探皇元武的底線。其二,他們和這新進崛起的勢力,脫不開關係。
東王府的事情根本不是秘密,皇元武失去了東王府的根據地,他手中的東王府舊部迴不去故土,本就十分棘手,在這樣的關鍵時刻出現了如此事情,讓皇元武十分煩心,最近,他一直在想應對的策略。
按照他往常的脾氣,發生這樣的事情,他必然會第一時間派遣部隊前往剿滅,行省的官員不聽話,他必然不會手下留情。但長久的軍旅生涯讓皇元武明白很多道理,其中一條就是,師出無名。
東王府的虎狼之師,現在被困在帝都之中,十幾萬的軍隊好似沒了根基,軍士們得知東王府的事情之後,軍心渙散,這是皇元武不能起兵出征的首要原因。
還有,寒冬之中大雪封路,能守得帝都安穩已是不宜,哪裏還有更多的餘力勞師遠征,即便部隊士氣沒有任何影響,糧草也完全補給不上,這根本就不是解決此事的辦法。
可能,對方選擇在這個時間出現,是早就算清楚的,他們算準了皇元武不會出兵去剿滅他們,也算準了這些行省的官員都各掃門前雪,不會去管帝都或者祈天的死活,所以才明目張膽的擴張,若等到來年開春積雪融化,皇元武如果能夠解決手頭的問題集結兵力出征,那個時候他們也早就做好了應對的準備;總之,以暗算明,他們已經提前了一步。
皇元武何嚐不知道這其中的道理,如果真的等到春天,恐怕這叛.亂的力量就已經成了氣候,現在皇陽輝對自己忽然變了臉已經讓皇元武心中極其難受了,東王府怕是絕對不可能再出兵幫助帝都去平叛,單靠帝都現在的力量,先不說部隊士氣的問題,光是勞師遠征,皇元武手上連一個統領出征的可靠將領都沒有。
丁薑雖忠誠驍勇,足夠任一路將軍,但讓他做統籌整個戰爭的元帥,他還沒有這個能力。葉觀寧乙盡皆脫離,柳元餘生一個跟隨了皇陽輝,另一個現在被皇陽輝扣在東王府,皇元武手邊真的是無人可用。
之前,皇元武計劃是將整個東王府劃歸餘生管轄,做帝都的大後方,皇陽輝安心的開辟南境荒地,為以後的基業打基礎,也進一步的鞏固東王府的勢力。但他萬萬沒想到的就是自己的親弟弟會和自己玩這一手,這手釜底抽薪,完全將皇元武所有的計劃全部打亂了。
皇元武其實心中清楚,隻要他迴了東王府,東王府就還是他的領地,東王府幾百萬百姓認的是他小王爺皇元武,而不是皇陽輝。但皇元武有自己不能離開帝都的理由,同時他心中也明白,皇陽輝的忽然變化,其背後肯定有其他原因,隻是他現在實在是騰不出手來去管這些事,一個人,分身乏術。
自從登上祈天皇位到現在,皇元武一個完整的覺都沒睡過,每日如履薄冰,這和他做東王府小王爺的時候天差地遠,看起來皇帝高高在上,天下的一切都是他的,掌握了所有人的生殺大權,實際上,皇帝的苦楚也隻有皇帝自己清楚,就比如這諾大的皇宮,他連一個能夠說知心話的人都沒有。
空曠的大殿之中,隻有皇元武身前的台案上放置了一紮燭燈,幽幽的光亮擴散到整個大殿之中,讓這個地方顯得有些陰森。皇元武當然不喜歡這樣的氛圍,但他同樣也無法適應帝王的那些規矩,無法適應聲線已經改變的侍者在他身邊伺候自己,更無法時應隨時可能到來的明槍暗箭。
登基大典結束之後,皇元武就下令自己的寢宮附近不得有侍者,他好似成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一切的一切,都要由他自己扛住。
帝都的官員對於他這位新皇帝態度十分熱情,盡顯阿諛奉承隻能事,想盡一切辦法在皇元武麵前表現自己,想為自己謀取更高的官位。一朝天子一朝臣,何況之前經過楊勤的叛亂,帝都很大一部分官員都被滅門了,剩下的這些要麽就是明哲保身的,要麽就是同流合汙的,總之做事的能力先放一邊,保命的本事可是一等一的。
皇元武對這些官員不屑一顧,但他也在其中找了一些能力出眾的負責帝都的管轄,至於外界行省的事情,皇元武根本沒有在朝堂之上公開的提起過,哪怕有其他官員提起,皇元武也一語不發,權當沒聽見此事,因為這些人的意見根本行不通,也因為皇元武自己還沒想好到底要怎麽做。
他開始有些懷念之前在東王府的日子,那時候的無憂無慮,所需要考慮的隻有東王府二十城的事情,一切都被治理的井然有序,哪裏像現在的祈天,整個就是一個不知從哪裏開始收拾的爛攤子。
桌上,放了一杯早已涼透的茶,一旁的茶座上放著精致的茶壺,一直唿唿的冒著熱氣,皇元武看著爐中的炭火發愣,下意識的拿起桌上的茶杯,一飲而盡。
這個時候,他忽然想起了皇永寧,想起了皇宇辰,想到了他這兩個好久沒有消息的弟弟,如果他們二人有一人在身邊,皇元武也不至於會成為現在這個樣子。
眉頭微微皺起,他輕輕的歎了一口氣,他派人去打探兩個弟弟的消息,毫無音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