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竹筒準備好,楊雲又依上次的方法封了二百罐酸梅湯,放在楊柳風售賣。結果出乎他的意料,業績慘淡,直到過期銷售不足半數。


    風義山看在眼中,找了個機會風,擺出一副老氣橫秋的樣子對他說:“雲兒,你風大伯做了一輩子生意,我勸你不要折騰這什麽易拉筒了,費時費力還不討好。咱們做好店中的生意就夠了。”


    若是風義山沒有此番話也就罷了,如此一說,反倒激起了楊雲的鬥誌。為何現代社會瓶裝飲料大行其道,在明朝卻行不通?為何可口可樂、康師傅能做成的事業,我楊雲卻不行?楊雲當下也不接話,心中卻暗暗較上了勁。


    雖然楊雲穿越前不過是便利店的一個店員,但出於職業敏感,對商品營銷多少有一點見解。他這幾日茶飯不思,腦中一直在分析失敗的原因,究竟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這世上的事就怕較真,這麽思考了幾天,還真讓他總結出了點東西。


    第一,新產品推出,廣告和推廣力度不夠。


    楊柳風的崛起靠的就是廣告宣傳和推廣。當初用的是張貼廣告海報的方法,明朝人沒見過廣告海報,初見覺得新鮮,爭先來品嚐,於是獲得了成功。而在此之前,人門對商品的了解靠的是口口相傳,酒香不怕巷子深不過是商家的自我安慰的借口罷了。


    在現代,新產品上市必須要配合廣告,很多公司已經是產品未上廣告先行了。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品牌眾多,要是貿然推出一個新品而不配合廣告推廣,很快就淹沒在眾多的同類商品中了。就連可口可樂、康師傅這些老牌一線公司每年都得花大筆資金來做廣告,找代言。若是廣告一停,銷量必定蹭蹭下滑。


    第二,人們對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和認可度。


    明朝人沒有見過可以隨身攜帶的飲料,對灌裝飲料不太理解,明明可以用杯盞來喝的東西,為什麽要用竹筒密封起來喝?


    而且人們的消費習慣還停留在以實用性為主導。以酸梅湯為例,杯盞所盛的和竹筒裝的都是一樣的東西,多了個竹筒包裝,價格肯定會變高,人們不願花更多的錢來買包裝。


    當時人們出行,若是口渴了,那就忍著,等到達目的地再喝水,沒有體驗過瓶裝飲料的舒適性和便攜性。


    楊雲總結出這兩條,明白自己犯了主觀主義的錯誤。並不是所有的現代商業規律都適合古代,將現代的成功方案照搬到古代也有可能行不通。


    本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原則,楊雲開始行動了。他這次信心滿滿,鬥誌昂揚,誓要將易拉筒飲料推廣開。


    楊雲太渴望成功了,以前看穿越小說,主角穿越到古代,要麽建功立業,要麽封侯封王,他可不願一輩子當個茶水鋪掌櫃。連楊雲不願與之為伍的張國柱都混成二品重臣,他更不能甘為人後。就算達不到如此高度,也不可讓風義山小瞧了自己。楊雲在心中對自己說,要麽不幹,要幹就大幹一場。


    楊雲再次來到西山,找到竹刻青年預付了定金,交待父子二人每日隻管在家製作楊柳風竹筒,有多少他要多少。財神上門,自然討喜,父子二人歡天喜地的答應了。


    接下來就是廣告推廣了,這個簡單,有現成的經驗,無非是找人畫海報,拿去去書局印刷後再沿路張貼。


    於是楊雲再次前往雞爪胡同,尋訪林畫師,行至一半,卻又打消了這個念頭。你道是為何?原來楊雲一路走來,發現街頭巷尾早已被廣告海報所包圍。楊雲這才知道,自從他上次張貼廣告取得成功後,眾商家紛紛效仿,一時間海報廣告漫天飛。他也算引領了一次潮流,明朝已提前進入廣告時代。


    楊雲仔細一看,有的海報上畫著一錠金燦燦的元寶,上書“昌隆銀號,通兌天下”,這是錢莊的廣告;有的畫著幾名身體健碩的男子,上書“運天鏢局,貨走四方”,這是鏢局廣告;有的畫著長須老者正在診脈,上書“懸壺濟世,救死扶傷”,這是診所廣告。更多的海報隻是簡單寫了幾行文字,例如如“城南陳記綢緞行,新到江南上等絲綢,價廉物美,敬請惠顧。”、“德勝門外樓上樓,百年老店,名廚掌勺,美酒佳釀,請君品嚐。”


    楊雲直看得目瞪口呆,好個層層疊疊,鋪天蓋地,舊廣告墨跡未幹,新廣告已經將其覆蓋。不禁在心中問道:如此一來,廣告還能起到廣而告之的效果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看來這種廣告方式已經落伍了。此路不通,隻能另辟蹊徑了。


    二十一世紀的廣告是多種多樣的,海報隻是最原始的廣告方式。除此之外還有各種紙質媒體、廣播電視、網絡推廣、明星代言、冠名體育賽事等,隻要有錢,各種方案任君挑選。如今楊雲錢是不愁,家中堆了一堆奇珍異寶,但上麵說的這些廣告方式都還沒誕生。真是沒錢痛苦,有錢沒處花也痛苦。


    如今怎麽辦?楊雲糾結得在街上轉來轉去,不知不覺走到了城東的十字街。十字街乃是京城繁華所在,各類商號雲集,酒樓林立,車如流水,人如穿線,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城市經濟中心。十字街今日比往常更加熱鬧,無數工匠正在此忙碌,過往百姓均駐足觀看,楊雲不禁停下腳步。


    十字街顧名思義,乃是四條街道交匯的十字路口。隻見四個街口皆豎起了四根巨大的木柱,細看那巨柱,竟有四五人合抱般粗細,上下一般,光滑端整,估摸著能有三四丈高低,舉頭一望,隻仰得人頸窩酸疼。不知何處深山才能覓得這數百年長成的巨木。又不知運到京城耗費了多少人力金錢。楊雲暗暗稱奇,不知這些巨柱立在這做何用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一凡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千裏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裏八並收藏明末一凡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