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次日醒來,又是一天渾渾噩噩,直到晚上楊雲才記起昨日的宏偉計劃。於是又在腦中迴想了一遍,所有環節都無懈可擊,可惜有個致命缺陷——瓶蓋,心中便泄了氣。
現代瓶裝飲料之所以成為快速消費品,是因為其便攜易帶,價格低廉。生產過程中的密封和包裝成本十分低,幾乎可忽略不計。按楊雲的計劃,竹筒造價不貴,手感輕盈,可以作為塑料瓶的代用品。但沒有塑料密封瓶蓋,飲料易潑灑,還會與空氣接觸,容易變質變味。若是不解決密封問題,一切計劃隻是癡人說夢。
在明朝,人們攜帶飲用水或酒常用的是水囊,水囊由動物皮或膀胱製成,出水口用塞子塞住。塞子和出水口不能完全契合,中間有縫隙,達不到絕對密封效果。且水囊造價昂貴,美觀度低,用做飲料包裝不現實。
另一種液體密封技術是裝壇泥封,主要用作酒精類易揮發飲料的密封保存。白酒裝壇,壇口用泥封,待封泥幹透,即可達到密封效果。這種方法密封度高,住古代小說中常說的拍來開泥封就是這種東西。但在竹筒上封上一層泥巴,也太倒人胃口了,而且泥封幹透也需要很長時間。所以這種方法用來密封酸梅湯也不實際。
隻能知難而退了,楊雲無奈的搖了搖頭,準備吹滅蠟燭上床睡覺。蠟燭已快燃盡,燭台中的燭淚盈盈欲灑,瞬間又凝固成蠟塊,心中又是猛的一動。泥封不行,何不用蠟?
哈哈!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楊雲頓時睡意全無,在屋內翻箱倒櫃,找出一張包點心用的油紙,又將竹筒注滿水,用油紙蓋住開口端,口小紙大,超出瓶口的油紙順著竹筒折下。再點燃一根蠟燭,待燭火燒旺,將燭淚緩緩滴到油紙上。蠟燭凝固快,不多時已將油紙和竹筒密封起來。又等了一會,待蠟完全凝固,拿起竹筒搖了一搖,隻聽見筒內水聲嘩嘩,果然滴水不漏。
先前滴蠟時,特意在油紙上留了一個小角沒滴,捏住紙角輕輕往上一揭,油紙韌度高,不易撕破,帶動整個蠟封,瓶口齊齊整整就開了。
看著滿滿一筒水,楊雲有些佩服自己的天才創意。油紙防水,蠟燭凝固快,且幹淨美觀,二者一結合,真乃化腐朽為神奇,無意間解決了飲料密封這個大難題。
心中激動,一夜無眠,好容易挨到天亮。楊雲閉門謝客,在店內反複試驗。
風義山見他油紙、竹筒、蠟燭擺了一大堆,暗暗奇怪,忍不住問道:“雲兒這是做甚呢?”
楊雲遞過一筒密封好的酸梅湯,說道:“風大伯嚐嚐。”
風義山接過搖了搖,問道:“這竹筒倒是很精致,裏麵裝的何物!如何開啟?”
楊雲捏住油紙角,向上輕輕一揭,瓶口洞開。風義山覺著有趣,說道:“此法甚妙,雲兒胸中奇技巧心如此之多,老風佩服佩服!”
楊雲心中得意,說道:“風大伯,這叫易拉筒,是我發明的,將來咱們的酸梅湯和果子露可以裝在這裏麵賣。”
風義山心頭疑惑,問道:“店中各色飲品皆由杯盞來,且盛銷售頗佳,為何舍本求末,用這什麽易拉筒?”
楊雲胸中丘壑風義山如何能知,向一個古代人解釋瓶裝飲料的市場前景,想必他也不會相信。楊雲並不多言,隻待來日方長,震他一震。
瓶裝飲料的無菌灌裝很關鍵,但明朝顯然沒有消毒滅菌的條件,楊雲隻得盡可能的做到幹淨衛生了。而且明朝沒有食用防腐劑,究竟竹筒裝的酸梅湯能保存多久?他心裏也沒底。
楊雲決定先做個實驗,他將十個竹筒洗淨,再用沸水蒸煮,達到殺菌效果,待其自然晾幹。準備灌裝的酸梅湯熬製時則盡量避開汙染源,煮沸煮透後再灌入竹筒,最後油紙封口,滴上蠟封。
封裝完成後,楊雲每兩日打開一罐,看看有沒有變質變味。直到開到第八個竹筒,也就是第十六天,竹筒中的酸梅湯才有了些許怪味。看來竹筒裝的酸梅保質期隻有十六天,達不到現代飲料動則保質半年一年的效果。也就是說,從灌裝到消費者飲用的時間間隔不能超過十六天。雖是如此,也比楊雲心理預期值高了不少。
這一日,楊雲雇了一輛騾車,來西山尋訪刻竹筒的青年。行至山腳,遠遠隻看見一大片竹林,青青蔥蔥一直蔓延到半山腰,附近沒有人家,唯獨山腳下有兩三間瓦房,想必就是青年的家了。
青年久居山下,少有人來,看到楊雲來訪,心中很是高興。老爹老娘也出來見了,吃了一盞自製的竹葉青茶,青年又帶楊雲參觀了他的作品。隻見滿滿一屋竹筒,數以千計,上刻花鳥魚蟲、飛龍走獸、人物山水……真乃一間竹雕博物館。竹筒以清漆塗刷,經年累月依舊青翠欲滴,色彩鮮豔。
參觀完畢,楊雲道明來意,托青年再刻一些那日攤上所刻的楊柳風圖案的竹筒,圖案旁再加上楊柳風三個字,數量為二百個。青年心中高興,自是滿口應允,約好三日後取貨,又留楊雲吃過飯,二人才分手道別。
有話便長無,話便短。
兩日過後,青年居然和老爹駕了一輛驢車來到楊柳風門口。楊雲心中驚訝,請二人進店坐了,父子各飲了一盞酸梅湯。原來楊雲那日自西山歸來後,青年便開工刻他所交待的竹筒。同一圖案刻得多了自然熟練,加之家中竹筒都是現成,不消幾個時辰,二百個竹筒就已經刻好。
楊雲差夥計卸下竹筒,細細一看,二百個竹筒盡是一般粗細,一般高低,圖案也是不錯分毫,如流水線生產出來一樣。楊雲心頭高興,給父子二人結清工錢,又多給了些腳錢,老爹自是眉開眼笑,不住作揖,青年站在一旁,麵色微窘,卻是微笑不減。
送父子二人出來,楊雲又交待青年和老爹多鋸些竹筒備用,不日再去定貨。青年微微點頭,老爹千恩萬,謝辭別楊雲去了。
次日醒來,又是一天渾渾噩噩,直到晚上楊雲才記起昨日的宏偉計劃。於是又在腦中迴想了一遍,所有環節都無懈可擊,可惜有個致命缺陷——瓶蓋,心中便泄了氣。
現代瓶裝飲料之所以成為快速消費品,是因為其便攜易帶,價格低廉。生產過程中的密封和包裝成本十分低,幾乎可忽略不計。按楊雲的計劃,竹筒造價不貴,手感輕盈,可以作為塑料瓶的代用品。但沒有塑料密封瓶蓋,飲料易潑灑,還會與空氣接觸,容易變質變味。若是不解決密封問題,一切計劃隻是癡人說夢。
在明朝,人們攜帶飲用水或酒常用的是水囊,水囊由動物皮或膀胱製成,出水口用塞子塞住。塞子和出水口不能完全契合,中間有縫隙,達不到絕對密封效果。且水囊造價昂貴,美觀度低,用做飲料包裝不現實。
另一種液體密封技術是裝壇泥封,主要用作酒精類易揮發飲料的密封保存。白酒裝壇,壇口用泥封,待封泥幹透,即可達到密封效果。這種方法密封度高,住古代小說中常說的拍來開泥封就是這種東西。但在竹筒上封上一層泥巴,也太倒人胃口了,而且泥封幹透也需要很長時間。所以這種方法用來密封酸梅湯也不實際。
隻能知難而退了,楊雲無奈的搖了搖頭,準備吹滅蠟燭上床睡覺。蠟燭已快燃盡,燭台中的燭淚盈盈欲灑,瞬間又凝固成蠟塊,心中又是猛的一動。泥封不行,何不用蠟?
哈哈!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楊雲頓時睡意全無,在屋內翻箱倒櫃,找出一張包點心用的油紙,又將竹筒注滿水,用油紙蓋住開口端,口小紙大,超出瓶口的油紙順著竹筒折下。再點燃一根蠟燭,待燭火燒旺,將燭淚緩緩滴到油紙上。蠟燭凝固快,不多時已將油紙和竹筒密封起來。又等了一會,待蠟完全凝固,拿起竹筒搖了一搖,隻聽見筒內水聲嘩嘩,果然滴水不漏。
先前滴蠟時,特意在油紙上留了一個小角沒滴,捏住紙角輕輕往上一揭,油紙韌度高,不易撕破,帶動整個蠟封,瓶口齊齊整整就開了。
看著滿滿一筒水,楊雲有些佩服自己的天才創意。油紙防水,蠟燭凝固快,且幹淨美觀,二者一結合,真乃化腐朽為神奇,無意間解決了飲料密封這個大難題。
心中激動,一夜無眠,好容易挨到天亮。楊雲閉門謝客,在店內反複試驗。
風義山見他油紙、竹筒、蠟燭擺了一大堆,暗暗奇怪,忍不住問道:“雲兒這是做甚呢?”
楊雲遞過一筒密封好的酸梅湯,說道:“風大伯嚐嚐。”
風義山接過搖了搖,問道:“這竹筒倒是很精致,裏麵裝的何物!如何開啟?”
楊雲捏住油紙角,向上輕輕一揭,瓶口洞開。風義山覺著有趣,說道:“此法甚妙,雲兒胸中奇技巧心如此之多,老風佩服佩服!”
楊雲心中得意,說道:“風大伯,這叫易拉筒,是我發明的,將來咱們的酸梅湯和果子露可以裝在這裏麵賣。”
風義山心頭疑惑,問道:“店中各色飲品皆由杯盞來,且盛銷售頗佳,為何舍本求末,用這什麽易拉筒?”
楊雲胸中丘壑風義山如何能知,向一個古代人解釋瓶裝飲料的市場前景,想必他也不會相信。楊雲並不多言,隻待來日方長,震他一震。
瓶裝飲料的無菌灌裝很關鍵,但明朝顯然沒有消毒滅菌的條件,楊雲隻得盡可能的做到幹淨衛生了。而且明朝沒有食用防腐劑,究竟竹筒裝的酸梅湯能保存多久?他心裏也沒底。
楊雲決定先做個實驗,他將十個竹筒洗淨,再用沸水蒸煮,達到殺菌效果,待其自然晾幹。準備灌裝的酸梅湯熬製時則盡量避開汙染源,煮沸煮透後再灌入竹筒,最後油紙封口,滴上蠟封。
封裝完成後,楊雲每兩日打開一罐,看看有沒有變質變味。直到開到第八個竹筒,也就是第十六天,竹筒中的酸梅湯才有了些許怪味。看來竹筒裝的酸梅保質期隻有十六天,達不到現代飲料動則保質半年一年的效果。也就是說,從灌裝到消費者飲用的時間間隔不能超過十六天。雖是如此,也比楊雲心理預期值高了不少。
這一日,楊雲雇了一輛騾車,來西山尋訪刻竹筒的青年。行至山腳,遠遠隻看見一大片竹林,青青蔥蔥一直蔓延到半山腰,附近沒有人家,唯獨山腳下有兩三間瓦房,想必就是青年的家了。
青年久居山下,少有人來,看到楊雲來訪,心中很是高興。老爹老娘也出來見了,吃了一盞自製的竹葉青茶,青年又帶楊雲參觀了他的作品。隻見滿滿一屋竹筒,數以千計,上刻花鳥魚蟲、飛龍走獸、人物山水……真乃一間竹雕博物館。竹筒以清漆塗刷,經年累月依舊青翠欲滴,色彩鮮豔。
參觀完畢,楊雲道明來意,托青年再刻一些那日攤上所刻的楊柳風圖案的竹筒,圖案旁再加上楊柳風三個字,數量為二百個。青年心中高興,自是滿口應允,約好三日後取貨,又留楊雲吃過飯,二人才分手道別。
有話便長無,話便短。
兩日過後,青年居然和老爹駕了一輛驢車來到楊柳風門口。楊雲心中驚訝,請二人進店坐了,父子各飲了一盞酸梅湯。原來楊雲那日自西山歸來後,青年便開工刻他所交待的竹筒。同一圖案刻得多了自然熟練,加之家中竹筒都是現成,不消幾個時辰,二百個竹筒就已經刻好。
楊雲差夥計卸下竹筒,細細一看,二百個竹筒盡是一般粗細,一般高低,圖案也是不錯分毫,如流水線生產出來一樣。楊雲心頭高興,給父子二人結清工錢,又多給了些腳錢,老爹自是眉開眼笑,不住作揖,青年站在一旁,麵色微窘,卻是微笑不減。
送父子二人出來,楊雲又交待青年和老爹多鋸些竹筒備用,不日再去定貨。青年微微點頭,老爹千恩萬,謝辭別楊雲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