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第十七章玉泉山
水乃萬物之本,水乃生命之源。而在古代,城市生活用水是一個大問題。
明末,雖然各地戰亂連連,卻未能影響到城市化進程,京城的人口已經突破百萬。在城市化浪潮中首先遇到的一個普遍性難題是供水。
在水資源不足的北京,居民飲水則皆取自井水與河水。河水取用不便,加之多受汙染,所以居民依賴井水者多。
京城的水井分甜水井和苦水井,苦水井因為礦物質含量多,味道偏苦,而不苦的淡水則稱為甜水。一般家庭會備有兩口缸,一缸裝苦水,用來洗滌清潔之用,另一缸裝甜水,用來飲用烹飪。
此時,京城街上的水井多屬公井,居民可自由汲取。因為從水井到家門口的這段距離,產生了一個新行業——水夫。
顧名思義,水夫就是送水的人。水是公共資源,水夫出賣的則是力氣,將水井裏的水送至百姓家中。
楊柳風是用水大戶,每日需用水三十多擔,且用的是甜水。這三十多擔甜水都是一個叫王三侉子的水夫送到店內,楊柳風是他最大的客戶。
王三侉子年屆雙十,山東人,生得一身腱子肉,孔武有力。崇禎三年,家裏遭了兵亂,隨老母親逃亂到了京城。一身力氣沒處使,幹起了送水的營生,每月掙下幾兩銀子養活老母親。
楊雲見他一表人才,每日送水都是兢兢業業,從不偷懶耍滑,很是看重他,平日裏對他都是客客氣氣,禮遇有加。王三侉子每日送水之餘,便在楊柳風歇腳,聊聊天,楊雲時不時送上一盞酸梅湯。
這一日晚間,店裏正準備打烊關門,王三侉子肩上擔了一挑水,汗流浹背進到店裏,卸下挑子,往楊雲打了個躬。
楊雲見他滿身大汗,問道:“三兒,這麽晚了,怎麽還在挑水?”
王三侉子用手巾把擦了擦汗,:“楊大哥,今日得月樓掌櫃有貴客招待,聽說這貴客隻吃玉泉山泉水泡的茶,差我去玉泉山擔一擔泉水,許了我五錢銀子。”
楊雲暗暗咋舌,好家夥,尋常甜水不過兩文錢一擔,這玉泉山的水不知有何妙處,居然要五錢銀子一擔,不過這來迴二十多裏,也真夠王三侉子累的。
楊雲見他氣喘如牛,趕緊差夥計給王三侉子倒了一盞酸梅湯,叫他喝趕緊送水到得月樓去,不要耽誤了營生。
王三侉子喝完,拱了拱手,說:“楊大哥,得月樓的水已經送過了。俺一個粗人,不明白這玉泉山的水和尋常水有啥不同。既然有人花五錢銀子一擔買,想必是極好的。就又跑了一趟玉泉山,緊跑慢跑的,還好趕在您打烊前迴來了,這擔水送給楊掌櫃煮茶吃。”
楊雲聽罷,心頭發熱,真是難為王三侉子了,居然挑著擔子,摸黑疾行二十裏,就為給自己送一擔水。當下就伸手入懷,準備掏錢。
王三侉子見狀,連連推辭:“楊掌櫃,萬萬不可,我王三日日受您恩惠,這是我一點心意。我每日在您店裏歇腳飲湯,若是這樣算起來,積少成多,也是一大筆錢。莫非楊掌櫃讓我也結清這筆錢?”
楊雲念他確是一番真心,不好讓他寒心,隻得含笑道謝。
王三侉子見楊雲笑納,心頭無限歡喜,打了個躬,說道:“楊掌櫃,天色不早了,恐老母親在家候得心焦,我先告辭了。”說完挑著水桶歡天喜地的走了。
送走王三侉子,楊雲看看水缸裏的泉水,和一般井水並無區別,心中暗暗稱奇。遂用手掬起一小捧嚐了嚐,果然味道清冽,迴味甘甜,遠非現代的農夫山泉之流可比,估計都是掛羊頭賣狗肉。再取一小壺煮沸沏茶,果然清香撲鼻,久不變色。
楊雲心中一動,不知此水用來熬酸梅湯味道如何?
次日,楊雲果然用王三侉子所贈之水熬就一鍋酸梅湯。結果非常遺憾,味道和普通井水並無區別。原來這酸梅湯酸講究的是酸甜濃烈,將泉水的甘甜清冽壓了下去,隻要不是苦水,泉水熬出的酸梅湯和普通的甜水熬的並無區別。
一擔好水就這樣被糟蹋了,楊雲心有不甘,半年跳舞不說,更辜負了王三侉子一番美意。他索性在門口貼了張海報:
本店新品,泉水酸梅湯,由玉泉山泉水熬製而成,味道遠勝甜水酸梅湯。每盞僅售二十文,歡迎眾君子前來品嚐。
楊雲不是近視眼,而明朝也沒有眼鏡,如果有的話,楊雲的眼鏡早就跌破了,自己嚐來平淡無奇的泉水酸梅湯居然大賣特賣。
在經濟學上,顧客的這種心理屬於炫耀性消費。顧客在意的並不是商品的實際價值,而是價格。在現代,奢侈品消費早已成熟,土豪們可以一擲千金來購買與實際價值並不相符的奢侈品,來炫耀自己的財力和與眾不同。而在明朝,土豪一樣存在,他們自然不甘心和普通老百姓一樣喝五文錢一盞的普通酸梅湯。楊柳風的泉水酸梅湯剛好填補了這一空白,讓土豪們有了炫耀的機會。有些窮奢極欲的豪門富戶,本來對酸梅湯這東西不屑一顧,如今聽說有價錢昂貴的泉水酸梅湯,紛紛差家人前來購買,楊柳風無形中又發掘了一批新客戶。
楊雲心中有些稀裏糊塗,但是泉水酸梅湯賣得好,自然是件可喜可賀的事。於是便以每擔五錢銀子的價格,叫王三侉子去玉泉山擔水,王三侉子不依,非得隻收三錢。
楊雲算了筆賬,一盞酸梅湯約三兩,一擔水約一百斤,可做酸梅湯約三百餘盞,一盞賣二十文,最低可賣得六千文,合六兩銀子。其他成本忽略不計,最低也有二十倍的利潤。不禁樂得合不攏嘴,風義山見他生財有道,自然也是喜笑顏開,心中對他的佩服又加了幾分。
王三侉子本來每日隻有半天生意,現在又落下這麽個差事,心中更是歡喜。眾人知道他每日都去玉泉山擔水,找他買泉水的人越來越多。他索性買了一頭騾子,做了一架木車,每日裏用騾車運泉水,一趟可載五擔,日日都可落下幾兩銀子。此乃閑話,按下不表。
第十七章玉泉山
水乃萬物之本,水乃生命之源。而在古代,城市生活用水是一個大問題。
明末,雖然各地戰亂連連,卻未能影響到城市化進程,京城的人口已經突破百萬。在城市化浪潮中首先遇到的一個普遍性難題是供水。
在水資源不足的北京,居民飲水則皆取自井水與河水。河水取用不便,加之多受汙染,所以居民依賴井水者多。
京城的水井分甜水井和苦水井,苦水井因為礦物質含量多,味道偏苦,而不苦的淡水則稱為甜水。一般家庭會備有兩口缸,一缸裝苦水,用來洗滌清潔之用,另一缸裝甜水,用來飲用烹飪。
此時,京城街上的水井多屬公井,居民可自由汲取。因為從水井到家門口的這段距離,產生了一個新行業——水夫。
顧名思義,水夫就是送水的人。水是公共資源,水夫出賣的則是力氣,將水井裏的水送至百姓家中。
楊柳風是用水大戶,每日需用水三十多擔,且用的是甜水。這三十多擔甜水都是一個叫王三侉子的水夫送到店內,楊柳風是他最大的客戶。
王三侉子年屆雙十,山東人,生得一身腱子肉,孔武有力。崇禎三年,家裏遭了兵亂,隨老母親逃亂到了京城。一身力氣沒處使,幹起了送水的營生,每月掙下幾兩銀子養活老母親。
楊雲見他一表人才,每日送水都是兢兢業業,從不偷懶耍滑,很是看重他,平日裏對他都是客客氣氣,禮遇有加。王三侉子每日送水之餘,便在楊柳風歇腳,聊聊天,楊雲時不時送上一盞酸梅湯。
這一日晚間,店裏正準備打烊關門,王三侉子肩上擔了一挑水,汗流浹背進到店裏,卸下挑子,往楊雲打了個躬。
楊雲見他滿身大汗,問道:“三兒,這麽晚了,怎麽還在挑水?”
王三侉子用手巾把擦了擦汗,:“楊大哥,今日得月樓掌櫃有貴客招待,聽說這貴客隻吃玉泉山泉水泡的茶,差我去玉泉山擔一擔泉水,許了我五錢銀子。”
楊雲暗暗咋舌,好家夥,尋常甜水不過兩文錢一擔,這玉泉山的水不知有何妙處,居然要五錢銀子一擔,不過這來迴二十多裏,也真夠王三侉子累的。
楊雲見他氣喘如牛,趕緊差夥計給王三侉子倒了一盞酸梅湯,叫他喝趕緊送水到得月樓去,不要耽誤了營生。
王三侉子喝完,拱了拱手,說:“楊大哥,得月樓的水已經送過了。俺一個粗人,不明白這玉泉山的水和尋常水有啥不同。既然有人花五錢銀子一擔買,想必是極好的。就又跑了一趟玉泉山,緊跑慢跑的,還好趕在您打烊前迴來了,這擔水送給楊掌櫃煮茶吃。”
楊雲聽罷,心頭發熱,真是難為王三侉子了,居然挑著擔子,摸黑疾行二十裏,就為給自己送一擔水。當下就伸手入懷,準備掏錢。
王三侉子見狀,連連推辭:“楊掌櫃,萬萬不可,我王三日日受您恩惠,這是我一點心意。我每日在您店裏歇腳飲湯,若是這樣算起來,積少成多,也是一大筆錢。莫非楊掌櫃讓我也結清這筆錢?”
楊雲念他確是一番真心,不好讓他寒心,隻得含笑道謝。
王三侉子見楊雲笑納,心頭無限歡喜,打了個躬,說道:“楊掌櫃,天色不早了,恐老母親在家候得心焦,我先告辭了。”說完挑著水桶歡天喜地的走了。
送走王三侉子,楊雲看看水缸裏的泉水,和一般井水並無區別,心中暗暗稱奇。遂用手掬起一小捧嚐了嚐,果然味道清冽,迴味甘甜,遠非現代的農夫山泉之流可比,估計都是掛羊頭賣狗肉。再取一小壺煮沸沏茶,果然清香撲鼻,久不變色。
楊雲心中一動,不知此水用來熬酸梅湯味道如何?
次日,楊雲果然用王三侉子所贈之水熬就一鍋酸梅湯。結果非常遺憾,味道和普通井水並無區別。原來這酸梅湯酸講究的是酸甜濃烈,將泉水的甘甜清冽壓了下去,隻要不是苦水,泉水熬出的酸梅湯和普通的甜水熬的並無區別。
一擔好水就這樣被糟蹋了,楊雲心有不甘,半年跳舞不說,更辜負了王三侉子一番美意。他索性在門口貼了張海報:
本店新品,泉水酸梅湯,由玉泉山泉水熬製而成,味道遠勝甜水酸梅湯。每盞僅售二十文,歡迎眾君子前來品嚐。
楊雲不是近視眼,而明朝也沒有眼鏡,如果有的話,楊雲的眼鏡早就跌破了,自己嚐來平淡無奇的泉水酸梅湯居然大賣特賣。
在經濟學上,顧客的這種心理屬於炫耀性消費。顧客在意的並不是商品的實際價值,而是價格。在現代,奢侈品消費早已成熟,土豪們可以一擲千金來購買與實際價值並不相符的奢侈品,來炫耀自己的財力和與眾不同。而在明朝,土豪一樣存在,他們自然不甘心和普通老百姓一樣喝五文錢一盞的普通酸梅湯。楊柳風的泉水酸梅湯剛好填補了這一空白,讓土豪們有了炫耀的機會。有些窮奢極欲的豪門富戶,本來對酸梅湯這東西不屑一顧,如今聽說有價錢昂貴的泉水酸梅湯,紛紛差家人前來購買,楊柳風無形中又發掘了一批新客戶。
楊雲心中有些稀裏糊塗,但是泉水酸梅湯賣得好,自然是件可喜可賀的事。於是便以每擔五錢銀子的價格,叫王三侉子去玉泉山擔水,王三侉子不依,非得隻收三錢。
楊雲算了筆賬,一盞酸梅湯約三兩,一擔水約一百斤,可做酸梅湯約三百餘盞,一盞賣二十文,最低可賣得六千文,合六兩銀子。其他成本忽略不計,最低也有二十倍的利潤。不禁樂得合不攏嘴,風義山見他生財有道,自然也是喜笑顏開,心中對他的佩服又加了幾分。
王三侉子本來每日隻有半天生意,現在又落下這麽個差事,心中更是歡喜。眾人知道他每日都去玉泉山擔水,找他買泉水的人越來越多。他索性買了一頭騾子,做了一架木車,每日裏用騾車運泉水,一趟可載五擔,日日都可落下幾兩銀子。此乃閑話,按下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