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風怒吼,冷月蒼涼。沿途但見中原百姓似亂雲般自北向南飄移,一個個腳步匆匆,神色慌張,馬天佑不禁感慨,忖道:“寇丞相這一招請君入甕雖妙,卻是苦了無數百姓,在契丹的鐵蹄之下,背井離鄉,流離失所。但願這一次能將契丹完全擊潰,永不再犯我中原百姓。”
經澶州,過清豐、南樂,進入馬陵道口,不數日便到達大名府。因寇準力主真宗親征,鼓舞士氣,在澶州與契丹決一死戰,黃河幫便留在澶州等候皇上及寇準,誓死保護。王欽若似乎已然淡忘王桂生被殺之事,進入大名府當晚便大排筵席,以統帥身份宴請武林群雄。席間更是神采飛揚,與鍾英、馬天佑等人稱兄道弟,大讚中原武林愛國之心。
酒至酣處,鍾英突然站了起來,向王欽若舉杯說道:“得丞相賞識,中原武林感激不盡,自當竭力保護大名府,不辱朝廷使命。但我等畢竟乃江湖中人,率性坦言,平日若有得罪之處,還望丞相海涵。”
王欽若含笑舉杯,笑道:“得中原武林相助,大宋如虎添翼,本官喜猶不及,豈有怪罪之理?”
鍾英將杯中酒一飲而盡,說道:“王丞相胸懷坦蕩,鍾英自愧不如。如今契丹揮軍南下,已有月餘,卻不知何時到達大名?請丞相見告,好教我中原武林及早做好迎戰準備。”
王欽若滿不在乎地擺了擺手,說道:“有中原武林及精銳的天雄軍守護大名府,區區三十萬契丹軍馬,何足道懼?若肖撻凜得知穀大俠在此,恐怕早已嚇得屁滾尿流,收兵退迴南京了。”
此言一出,群雄紛紛點頭,笑聲四起。治國之方,在乎賢相,製敵之策,在乎良將。自大宋開國以來,有一不成文而又糟糕之極的規定,便是相非相,將非將。治理內務,大臣之間互相牽製,權力削減,即便看似位高權重的丞相,說起話來亦無足輕重;而當敵軍兵臨城下,則派一些毫無作戰經驗的文官作統帥,令那些身經百戰而又滿腹經緯的將士成英雄無用武之地,徒歎奈何。
如今王欽若如此倚重穀如空及中原武林,將帥同心,何愁契丹不破?正當眾人沉醉於必勝氣氛之際,穀如空卻對王欽若拱了拱手,麵色凝重地說道:“承蒙丞相抬舉,穀某不勝榮幸,但這次契丹傾國而動,還請來了肖撻凜的師父,亦即是镔鐵神功的創始人——赤術子。據聞此人一身功力天下無雙,連續發功十數日而不知疲倦,即便端坐於百萬軍中,亦無人能傷其分毫。”
話音方落,叮叮當當之聲不絕於耳,在座之人,竟有大半失手滑落酒杯。王欽若更是嚇得跌坐在地,雙手扶著案幾,顫聲說道:“镔鐵神功創始人?功力豈不是在穀大俠之上?”
穀如空點了點頭,說道:“論功力,確實如此。但丞相不必太過擔心,穀某能夠練成天遁劍法,亦非浪得虛名,況且城中尚有數千武林高手,未必打不過他們師徒。”
王欽若雙手合什,望天而拜,喃喃說道:“各位菩薩天神,大慈大悲,一定要保佑穀大俠他們戰勝赤術子。”
群雄見堂堂宰相,竟然當眾如此虔誠求神拜佛,暗自好笑之餘,心情亦變得沉重。穀如空的功力已是駭人聽聞,而赤術子功力還在他之上,那是一種什麽境界?
若穀如空與赤術子之戰,隻是江湖恩怨,必然是萬眾矚目,越激烈越精彩,最好打到兩敗俱傷,天崩地裂,日月無光。但此時兩國交鋒,關乎生死存亡,過程精彩與否已不重要,最主要是結果。若穀如空落敗,中原武林至少損失一半以上實力,最後能否扭轉乾坤,將契丹擊敗,誰亦不敢誇口。而大名府失守,澶州失去前後夾攻優勢,誰又能預料鹿死誰手?其實亦不能怪王欽若在眾目睽睽之下求神拜佛,麵對一個堅如磐石,刀槍不入,功力天下無雙的巨魔,誰能不懼?
赤術子的功力究竟達至何種境界,群雄隻能猜測,即便與他交過手的馬天佑,亦無法以深淺形容,當今世上,隻有穀如空及肖撻凜,才能想象那種功力發出時的驚心動魄。而此刻,赤術子正坐在營帳之內,看著地上畫出的一個個圓圈,低頭凝思。
自綿山腳下吃了穀如空一記天遁劍法,心中驚駭,不敢在中原逗留,迅速北上與肖撻凜會合。令他震驚的並非穀如空的功力,而是镔鐵神功的威力,穀如空隻用了短短十年時間,便練成天遁劍法,而馬天佑修習镔鐵神功不過月餘功夫,竟然與自己對抗了數十招。他不得不佩服中原武林的過人天資,但身為镔鐵神功的創始人,絕不允許世上有人將镔鐵練得比他更出神入化,想要開山立派,必須除掉穀如空及馬天佑。
他要揚名天下,使镔鐵神功成為武學至尊,世人景仰。此番助肖撻凜揮軍南侵,正是一箭雙雕,一則可以滅掉中原武林,二來可以光明正大開山立派。數日之前,得知聖宗願意將三十萬大軍交由他統率,更是喜出望外。但穀如空那驚絕天人的武功,卻令他擔心不已。
他曾經自負,當今世上,無論武功抑或行軍布陣,均是天下第一。而穀如空的出現,令他的武功大打折扣,雖然未必不如對方,卻無必勝把握,畢竟,能練成天遁劍法,當今世上隻有穀如空一人,他這個镔鐵神功創始人,枉有數十年功力,竟然無法修成正果,相比之下,已是差了一大截。這不能不令他懊惱,但事實如此,又能如何?
他本是中原人氏,心中自然明白,契丹三十萬大軍,對龐大的宋朝來說,其實並不構成威脅。所倚仗的,隻不過是他與肖撻凜那驚世駭俗的武功。如今宋朝有穀如空及數千武林人士相助,武功方麵,已占不到太大優勢,剩下的製勝之法,便是布陣。對這一點,他有十成把握,世上絕對無人可破。但指揮三十萬大軍,布下龐然大陣,並非一時三刻可成。這正是他頭疼之處,穀如空及數千武林人士,均似洪荒猛獸,豈容你慢慢布陣?即便憑他那深厚的功力,可以與穀如空周旋,但那三十萬契丹將士,如何抵擋得住數千武林人士及宋朝數十萬禁衛軍的衝擊?況且契丹大軍已深入敵境,若一戰不利,必然腹背受敵,到其時,莫說布陣,要撤兵亦無退路了。
正沉思之際,帳門掀開,肖撻凜麵帶憂色,大步而入,說道:“據哨馬來報,中原武林分成兩路,數日前渡過黃河,分別進駐大名府及澶州,阻止我軍繼續南下。”
經澶州,過清豐、南樂,進入馬陵道口,不數日便到達大名府。因寇準力主真宗親征,鼓舞士氣,在澶州與契丹決一死戰,黃河幫便留在澶州等候皇上及寇準,誓死保護。王欽若似乎已然淡忘王桂生被殺之事,進入大名府當晚便大排筵席,以統帥身份宴請武林群雄。席間更是神采飛揚,與鍾英、馬天佑等人稱兄道弟,大讚中原武林愛國之心。
酒至酣處,鍾英突然站了起來,向王欽若舉杯說道:“得丞相賞識,中原武林感激不盡,自當竭力保護大名府,不辱朝廷使命。但我等畢竟乃江湖中人,率性坦言,平日若有得罪之處,還望丞相海涵。”
王欽若含笑舉杯,笑道:“得中原武林相助,大宋如虎添翼,本官喜猶不及,豈有怪罪之理?”
鍾英將杯中酒一飲而盡,說道:“王丞相胸懷坦蕩,鍾英自愧不如。如今契丹揮軍南下,已有月餘,卻不知何時到達大名?請丞相見告,好教我中原武林及早做好迎戰準備。”
王欽若滿不在乎地擺了擺手,說道:“有中原武林及精銳的天雄軍守護大名府,區區三十萬契丹軍馬,何足道懼?若肖撻凜得知穀大俠在此,恐怕早已嚇得屁滾尿流,收兵退迴南京了。”
此言一出,群雄紛紛點頭,笑聲四起。治國之方,在乎賢相,製敵之策,在乎良將。自大宋開國以來,有一不成文而又糟糕之極的規定,便是相非相,將非將。治理內務,大臣之間互相牽製,權力削減,即便看似位高權重的丞相,說起話來亦無足輕重;而當敵軍兵臨城下,則派一些毫無作戰經驗的文官作統帥,令那些身經百戰而又滿腹經緯的將士成英雄無用武之地,徒歎奈何。
如今王欽若如此倚重穀如空及中原武林,將帥同心,何愁契丹不破?正當眾人沉醉於必勝氣氛之際,穀如空卻對王欽若拱了拱手,麵色凝重地說道:“承蒙丞相抬舉,穀某不勝榮幸,但這次契丹傾國而動,還請來了肖撻凜的師父,亦即是镔鐵神功的創始人——赤術子。據聞此人一身功力天下無雙,連續發功十數日而不知疲倦,即便端坐於百萬軍中,亦無人能傷其分毫。”
話音方落,叮叮當當之聲不絕於耳,在座之人,竟有大半失手滑落酒杯。王欽若更是嚇得跌坐在地,雙手扶著案幾,顫聲說道:“镔鐵神功創始人?功力豈不是在穀大俠之上?”
穀如空點了點頭,說道:“論功力,確實如此。但丞相不必太過擔心,穀某能夠練成天遁劍法,亦非浪得虛名,況且城中尚有數千武林高手,未必打不過他們師徒。”
王欽若雙手合什,望天而拜,喃喃說道:“各位菩薩天神,大慈大悲,一定要保佑穀大俠他們戰勝赤術子。”
群雄見堂堂宰相,竟然當眾如此虔誠求神拜佛,暗自好笑之餘,心情亦變得沉重。穀如空的功力已是駭人聽聞,而赤術子功力還在他之上,那是一種什麽境界?
若穀如空與赤術子之戰,隻是江湖恩怨,必然是萬眾矚目,越激烈越精彩,最好打到兩敗俱傷,天崩地裂,日月無光。但此時兩國交鋒,關乎生死存亡,過程精彩與否已不重要,最主要是結果。若穀如空落敗,中原武林至少損失一半以上實力,最後能否扭轉乾坤,將契丹擊敗,誰亦不敢誇口。而大名府失守,澶州失去前後夾攻優勢,誰又能預料鹿死誰手?其實亦不能怪王欽若在眾目睽睽之下求神拜佛,麵對一個堅如磐石,刀槍不入,功力天下無雙的巨魔,誰能不懼?
赤術子的功力究竟達至何種境界,群雄隻能猜測,即便與他交過手的馬天佑,亦無法以深淺形容,當今世上,隻有穀如空及肖撻凜,才能想象那種功力發出時的驚心動魄。而此刻,赤術子正坐在營帳之內,看著地上畫出的一個個圓圈,低頭凝思。
自綿山腳下吃了穀如空一記天遁劍法,心中驚駭,不敢在中原逗留,迅速北上與肖撻凜會合。令他震驚的並非穀如空的功力,而是镔鐵神功的威力,穀如空隻用了短短十年時間,便練成天遁劍法,而馬天佑修習镔鐵神功不過月餘功夫,竟然與自己對抗了數十招。他不得不佩服中原武林的過人天資,但身為镔鐵神功的創始人,絕不允許世上有人將镔鐵練得比他更出神入化,想要開山立派,必須除掉穀如空及馬天佑。
他要揚名天下,使镔鐵神功成為武學至尊,世人景仰。此番助肖撻凜揮軍南侵,正是一箭雙雕,一則可以滅掉中原武林,二來可以光明正大開山立派。數日之前,得知聖宗願意將三十萬大軍交由他統率,更是喜出望外。但穀如空那驚絕天人的武功,卻令他擔心不已。
他曾經自負,當今世上,無論武功抑或行軍布陣,均是天下第一。而穀如空的出現,令他的武功大打折扣,雖然未必不如對方,卻無必勝把握,畢竟,能練成天遁劍法,當今世上隻有穀如空一人,他這個镔鐵神功創始人,枉有數十年功力,竟然無法修成正果,相比之下,已是差了一大截。這不能不令他懊惱,但事實如此,又能如何?
他本是中原人氏,心中自然明白,契丹三十萬大軍,對龐大的宋朝來說,其實並不構成威脅。所倚仗的,隻不過是他與肖撻凜那驚世駭俗的武功。如今宋朝有穀如空及數千武林人士相助,武功方麵,已占不到太大優勢,剩下的製勝之法,便是布陣。對這一點,他有十成把握,世上絕對無人可破。但指揮三十萬大軍,布下龐然大陣,並非一時三刻可成。這正是他頭疼之處,穀如空及數千武林人士,均似洪荒猛獸,豈容你慢慢布陣?即便憑他那深厚的功力,可以與穀如空周旋,但那三十萬契丹將士,如何抵擋得住數千武林人士及宋朝數十萬禁衛軍的衝擊?況且契丹大軍已深入敵境,若一戰不利,必然腹背受敵,到其時,莫說布陣,要撤兵亦無退路了。
正沉思之際,帳門掀開,肖撻凜麵帶憂色,大步而入,說道:“據哨馬來報,中原武林分成兩路,數日前渡過黃河,分別進駐大名府及澶州,阻止我軍繼續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