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房玄齡這一手,那是真的絕。


    長安大明醫院,也不知道他是怎麽想出來的。


    而當身在皇宮的李二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差點兒沒笑抽過去。


    “不愧是房卿,論起急智來,還真沒幾人能與之相比。”李二是毫不吝嗇地稱讚著。


    身旁的內侍見李二龍顏大悅,也是在一旁附和道:“房仆射固然有急智,但若不是陛下願意給機會,什麽急智都沒機會發揮不是?


    老祖宗有句話說得好,千裏馬常有,伯樂不常有。


    縱使房仆射是那匹千裏馬,陛下又何嚐不是那知人善用的伯樂呢?”


    論起拍馬屁,他們這些久居深宮的內侍,決計能甩無數人一條街來。


    在深宮大院裏討生活,要是嘴上沒活,倒也不能說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但肯定活得不夠滋潤!


    而李二聽到他這話,當即也是哈哈大笑,沒人不願意聽到讚美之詞,李二也不例外。


    “不過說起來,這孫思邈倒的確是不錯,雖說他這一路倒是算不得奔波,可畢竟是一把年紀了,一天都沒歇,直接開門問診,就這份將病人放在第一位的心思,都是無數大夫應當學習的。”


    對於孫思邈,李二的評價也很高。


    當然,每一個在各自行當裏,兢兢業業的人,本就該得到尊重,這並沒什麽好說的。


    內侍聞言,當即也在一旁迎合了幾句。


    也就是李二今天心情不錯,平日裏,他可不敢插嘴。


    這也是有講究的。


    作為侍候李二的內侍,你必須懂什麽時候能開口,什麽時候不能開口。


    這很重要。


    亂開口定然是禍端,但一直屁都不放,那是空氣,很難給李二留下任何的印象。


    適時的插話,也是內侍、宮女之流刷印象分的一種方式。


    李二笑了笑,說道:“既然今日是醫院開業的日子,朕是不是也得有所表示才行?


    這樣,你跑一趟,送兩幅匾額去。


    第一幅就送醫者仁心好了,第二幅則送,利國利民。”


    這年頭,送匾額是常態,尤其是誰家商鋪開業,相熟的人送來幾塊匾額,也不過是為了應應景,沾沾人家的喜氣。


    隻是李二這吧,不能叫送,應該說是賜。


    當李二這邊準備匾額的時候。長孫那邊也收到了消息,不過聽到長安大明醫院的時候,長孫也是忍俊不禁。


    她當然明白這匾額的意義。


    隻是房玄齡這做法,還真挑不出毛病來。


    “娘娘,如今大明醫院開業問診,我們要不要準備點兒什麽賀禮?”當即就有宮女好奇地問道。


    長孫皇後搖了搖頭,笑道:“之前高明來信說過,此番孫道長之所以會來長安坐鎮,就是為了給本宮好好瞧瞧。


    說起來,這事兒也有意思,這孫道長的藥,本宮倒是吃了好幾副,但孫道長這人,本宮卻是一次沒見過。


    所以說,這賀禮還是要有的。


    你派人去問問,問問這醫院還欠缺了什麽?打聽清楚後,再做決定。


    孫道長這人,是個做實事的,要送也要送一些實用的。”


    很顯然,長孫對孫思邈還是有些了解的。


    當然,她了解的從來就不是這個糟老頭子,而是李承乾。


    宮女聞言,也是立馬笑道:“那奴婢這就去安排。”


    服侍長孫皇後這麽多年了,她自然也知道長孫的心思。


    而與此同時,雖然孫思邈沒有刻意的宣揚,但大明醫院的開門問診,還是在大半個長安傳得沸沸揚揚的。


    尤其是勳貴圈子中。


    幾乎在醫院開門問診後沒多久,便都收到了消息。


    倒不是說孫思邈的影響力已經如此之大了,而是眾人其實都在關注著醫院的進展。


    頓時,無數人也不得不感慨,這孫思邈不管醫術如何,單單做事的態度,就沒幾個人比得了。


    是以,當日下午,剛剛開業的大明醫院,門頭上就掛滿了無數的匾額。


    一時間,整個長安的百姓都在議論紛紛,都在打聽這大明醫院究竟是什麽情況。


    而整個大明係的夥計,今天也是在不停的給人介紹醫院的情況。


    別看是長安城,在這個年頭,諱疾忌醫的人還是很多的。


    主要原因還是看病太貴,一般人,還真生不起那個病……


    通常有個風寒發燒的,也都是在家熬一熬就過去了。


    當然,有熬過去的,也有熬過去的……


    不過大明醫院開門問診的第一天,確實沒什麽人。尤其是老百姓來尋醫問藥的,更是寥寥無幾。


    當日晚間,孫思邈將眾人聚在一起,搖了搖頭,道:“要想振興醫道,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啊。”


    “是啊,今日那些老百姓圍觀在門外,別說敢進來的了,甚至連上前打聽一聲的人都沒幾個。


    我去打聽了一下,人家說,這醫院修得如此氣派,加之門頭上的匾額一個比一個嚇人,一看就是很貴的樣子,壓根就沒幾個人敢進來。”


    說話這人也是無奈的搖了搖頭。


    眾人聞言,也無不是歎息了一聲。


    誰能想到,醫院建設的太過氣派,也會成為他們發展的阻礙?


    “行了,你們再商議一番,畢竟長安和日月山不一樣,我們也要拿出不一樣的對策來才行,老道這會兒還要進宮,畢竟是殿下交代的事情,耽誤不得。”


    說罷,孫思邈當即便起身。


    之前長孫派人來的時候,他就和對方說好了,這會兒,長孫的人也在門外候著。


    等孫思邈走後,眾人也是認真的商議了一番。


    而在皇宮裏,長孫皇後也終於見到了這位傳說中的孫道長。


    有意思的是,不單單她在,李二也在。


    在給長孫把完脈後,孫思邈又給李二也瞧了瞧。


    就在孫思邈開藥方的時候,李二笑道:“今日醫院開門問診,不知道反響如何?”


    這個問題他也同樣很關心。


    說到這個,寫完藥方的孫思邈當即搖頭道:“任重而道遠啊。”


    “可是遇到了難處?”長孫立馬說道,“若是遇到了難處,孫道長不妨跟陛下說就是。”


    “對,真要遇到了什麽難處,孫道長隻管開口就是。”李二也是立馬說道,“畢竟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兒,朕定然會全力支持。”


    孫思邈還是搖了搖頭,不過也把今日的實情講述了一番。


    聽他這麽一說,李二兩口子都愣住了。


    感情這醫院修得太氣派了也不行?


    “這是什麽道理?”李二好奇地問道。


    孫思邈無奈道:“其實也怪不得老百姓。在他們的主觀認知中,如此氣派的地方,花費也是決計不便宜的。


    不敢進門,或者說敬而遠之,也都能理解。


    而且,尋醫問藥,也的確不便宜,一個普通人家,家裏真要有一個長期病患,不送醫的話,可能這戶人家還能多堅持幾年。


    一旦送醫,這家人估計也都會被拖入泥沼,難以自拔了。


    說到底,還是醫道不昌的原因……”


    說完,孫思邈又是長歎一聲。


    行醫這麽多年,他見過太多被病魔拖垮的人家了。


    也見過太多不願意拖累家人,而走了極端的病患。


    正是因為見過這麽多的無奈,所以孫思邈才一心想要振興醫道。


    聽他說完,李二兩口子也是相對無言。


    他們可能沒過過那種苦日子,但能想到。


    當然,這個能想到,也是有局限性的。


    “大明也有類似的問題?”李二好奇地問道。


    他比較關心這個。


    同樣是治下百姓,他倒要看看大明和大唐有何區別。


    說到這個,孫思邈明顯來精神了。


    當即笑道:“以前也有,現在好多了。”


    聽到孫思邈的答案,李二眉頭微微皺了一下。


    “這是為何?”李二繼續問道。


    “一開始,我大明的百姓,也是諱疾忌醫,當初不少人都挺抗拒看病的。


    那時候,大明的情況其實比大唐還要嚴重一些。


    陛下也清楚,大明治下的百姓幾乎都是異族,他們信奉自己的那一套,一開始的時候,除了軍營裏的將士,我們其實也沒啥病患。


    不過後來隨著大明醫院開門問診,殿下親自承諾,大明子民除了抓藥之外,看病隻需一文錢後,效果就不同了。


    當然,這也跟殿下在大明的威望有關,殿下說的話,他們還是願意聽,也敢相信。


    要是沒有殿下,我們想取得今日的成績,也沒那麽容易。”


    孫思邈是有啥就說啥,絕不遮遮掩掩。


    “看病隻需一文錢?”李二微微皺了皺眉頭,這事他聽說過,但具體的操作卻是不清楚,“那醫院豈不是做著賠本生意?”


    “醫院本就不是做生意的地方。”孫思邈聞言,當即鄭重地說道,“醫院是救死扶傷的地方,要是一心掉進錢眼裏去了,那還配行醫麽?”


    說著,孫思邈甚至都多了些怒火。


    李二見狀,略微有些尷尬,不過倒也沒生氣,像孫思邈這般純粹的人,他還是很尊重的。


    “話是這麽說,可那些大夫總也要養家糊口吧。”對於大明醫院的運作模式,其實早幾年是有人匯報過的。


    隻是這麽多年過去了,李二也記不清了。


    孫思邈聞言,這才說道:“雖然病人看病隻需要一文錢,但這是我大明的國策,至於少的那部分,都由殿下補上了。


    一文錢,不過是個象征意義罷了。


    當然,這事兒說起來,也是極為有趣。


    當時為了加快看病的一些流程,簡化病患看病的步驟,殿下便索性讓人放了個大木箱子在醫院收費的地方,我大明百姓隻需要自己投一文錢便好。


    結果,久而久之,我們發現收治的病患和錢箱裏的錢對不上。”


    “錢少了?”李二疑惑地問道。


    “不不不。”孫思邈急忙說道,“是錢多了,按照錢箱裏的銅錢和我們收治的病患總數來看,至少有八成病患投了錢沒來問診。


    事後我們才知道,原來是有些病患病好後,又紛紛迴來還願……


    用殿下的話來說,他們將錢箱當做許願池的王八了。


    不過為了此事,老道可是大醉了一宿。


    如此盛世之相,如何不讓人沉醉啊。”


    說著,孫思邈臉上洋溢著無比喜悅的神色。


    而李二兩口子,瞬間也就明白了。


    什麽許願池裏的王八,這分明是大明醫院在大明的地界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


    那些老百姓覺得不能讓自家殿下一個人承擔這麽大的一筆開支,紛紛出力罷了。


    這是百姓的認可,是對李承乾也是對大明醫院的認可。


    也難怪這老道會是這麽一副神情。


    “陛下,如今內帑也有不少錢糧,要不我們也?”就在這時,長孫皇後說道。


    這些年,她主持的內帑可是沒少賺錢。


    要知道,這年頭最賺錢的生意莫過於鹽鐵。


    而她手裏卻把持著整個大唐精鹽的生意,這就是一本萬利啊。


    而且,還有長明物流,雖然她沒操持,但分錢的時候,沒少她那一份啊。


    說起來,如今的內帑,打兩個高句麗都有富裕。


    這也是為什麽李二有底氣對高句麗出兵的原因。


    “這事兒還要商議一番。”李二笑道,“豈能那般唐突?”


    孫思邈聞言,當即就露出了一絲失望的神色。


    他之前說那麽多,可不是一點兒目的都沒的。


    結果,李二居然在臨門一腳的時候,萎了!


    “那老道就先行告退。”沒有結果,孫思邈也不願意再糾纏了,趕緊走人。


    李二笑道:“孫道長辛苦了,來人,送孫道長迴醫院。”


    孫思邈聞言笑了笑,這便直接起身離開。


    等他走後,李二也是陷入了沉思。


    長孫的提議他不是沒想過,但有些不切實際了。


    而一旁,長孫卻是疑惑地問道:“陛下剛剛為何遲疑了?”


    李二搖了搖頭,道:“國情不一樣,大明才多少人?高明能承受,卻不代表我大唐也能承受。


    真要這麽做了,就你內帑中的那點兒積蓄,要不了多久就入不敷出了。”


    這才是他遲疑的原因。


    兩國實際情況不同,處事方式自然也有所不同。


    真要按照大明那麽整,大唐早他媽亡國了。


    長孫聞言,也是搖了搖頭。


    確實是國情問題,但隻單單是國情問題麽?


    說到底,還是李二不信任由高明的人掌握的大明醫院,哪怕那個人是孫思邈,他也信不過!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如果換一個人執掌大明醫院,就算有再大的問題,李二也會想辦法去解決的。


    可現在,李二連辦法都沒去想,很顯然,他還是在防著李承乾。


    而迴到了醫院的孫思邈,見眾人還在商議,當下也是一臉沮喪的走了進去。


    “此番不順?”有人當即問道。


    孫思邈搖了搖頭,道:“倒也不是不順。”


    說著,孫思邈便將在皇宮中發生的事兒,詳詳細細的跟眾人講解了一番。


    眾人聞言,也是一臉的無奈。


    都臨門一腳了。


    結果卻這樣……


    “說到底,大唐的這位陛下,不如我們殿下甚多啊!”


    當即,就有人說道,“當初,殿下這麽做的時候,不也是臨時起意。


    由此可見,在這兩位眼中,隻有我們殿下,才將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哎,論起魄力,還得看我們殿下才是。”


    他話說完,眾人紛紛點了點頭。


    這沒得講!


    李承乾做事兒,那就是大氣,而且隻要是對的事兒,從來不拖泥帶水。


    哪兒像李二,這麽點兒事兒,還扭扭捏捏的,一點兒都不幹脆。


    這要換在李承乾身上,早就解決問題了。


    “行了吧,都閉嘴吧。當這裏是日月山呢?真不知道怎麽死的了吧?”孫思邈不耐煩地說道。


    他雖然不善權謀,但最基本的東西還是知道的。


    能在幾個亂世之中活下來的人,豈能真沒腦子?


    “大唐皇帝不願意,那我們就自己想辦法就是。”孫思邈繼續說道,“當初我們在日月山的時候,不也是這麽一步步走過來的?


    現在怎麽了?


    是受不了當年的那個苦了麽?


    選擇了學醫,就得知道,這一條路,本就不好走!


    若是連這點兒覺悟都沒,那還學個什麽醫?


    記住,我們是為了救死扶傷來的!


    不是為了別的!”


    說罷,孫思邈起身就走。


    他實在不願意聽這幾人的廢話了。


    而眾人聞言,也是紛紛噤聲,孫思邈雖然脾氣好,但真要發起脾氣來,那也著實嚇人。


    至於說他們議論李二,這會兒迴想起來,一個兩個也是一身的冷汗。


    在大明待的時間久了。


    忘了這裏是長安了。


    這些話真要傳到李二的耳朵裏,幾個腦袋都不夠砍的。


    而同一時間。


    李靖的大軍已經抵達了前線。


    高句麗時隔數年,再次迎來了生死存亡之際。


    一時間,整個高句麗國內,都陷入了一陣的混亂。


    這些年,他們雖然也在努力發展,但真跟不上大唐的步伐。


    無奈之下,高句麗隻好連夜派出數支使團,以圖唯一的生機。


    同時,高句麗也做好了和大唐決一死戰的準備,不斷的給前線派兵。


    如此一來,大戰一觸即發。


    而李靖,卻是一點兒也不著急。


    他在等……


    至於等什麽,估計就隻有他自己知道了。


    接著上迴。


    她輸了嘛,我贏了嘛,至於怎麽贏的不重要,但最終還是我贏了。


    當然,我也並沒有說讓她願賭服輸,隻是這妹子非要履行賭約。


    我的個天……


    說實話,那不是享受,那特麽是受罪好吧。


    背著我不是這裏撞一下,就是那裏撞一下。


    最後還給我摔了。


    倒不是說她體弱,主要是爬了一天的山,下山的時候腿都打顫,還有個屁的力氣。


    結果摔一跤後,她給腳踝磕破了,站起來還要背我來著。


    那小嘴一嘟,死不服輸……


    我連忙說算了,算了,她不幹,非要背我,最後來一句,打賭,就一定有輸贏,我輸了我認。


    我見狀,也是連忙說道,那行那行,是我輸了,我把東西都塞你盤子裏了,行了吧。


    好家夥,我這麽一說,她直接就爬我背上了,兩隻手就死揉著我頭發,那一瞬間感覺毛都少了幾根……


    搞半天,跟我玩苦肉計呢……


    不過我倒是樂嗬樂嗬的把她背著就走了。


    虧得是不重,要不然比爬山都累。


    不過這妮子是真沒完啊,那一瞬間我才明白什麽叫女人的報複是從早到晚了,當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貞觀無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赴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赴醉人並收藏貞觀無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