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上任長安府尹,李靖凱旋而歸,這都是長安發生的事兒,對於李承乾而言,莫說他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也不過一笑了之罷了。
對於他而言,這些事情都無關緊要。
他如今最在乎的,還是大明自身的發展。
至於大唐的太子之位會不會受到威脅,嗬嗬,他還真不在意。
就連李二賜予的天子劍,之前他都讓段綸給帶了迴去。
說到底,隻要大明愈發的穩固,那麽他的地位就難以動搖,這個道理他還是懂的。
“叔玉,看看為兄最近的日程安排。”英才殿中,李承乾用食指按著緊鎖的眉頭,低聲說道。
自從上次以後,李承乾就將魏叔玉帶在了自己身邊,剛好蕭鉞和高純行都外放了,他身邊也缺這麽個人。
而且,魏叔玉在學堂的課業也確實到了學無可學的地步。
畢竟是魏征的長子,就陳升他們的學識,未必就比魏叔玉的更紮實。
在魏叔玉麵前,他們唯一的優勢,可能就是自身的年齡了。
“兄長。”魏叔玉聞言,當即就在一旁的桌案上翻找了起來,不多時,便拿出了一個小冊子,翻開說道,“按照之前的安排,明日上午兄長要出宮實地考察工部的馳道建設,不過這個項目就在日月山外,修的是日月山和德陽城的馳道,倒是用不了多久。
下午迴宮後,兄長還要與兵部商議各軍的安置問題,兄長曾說過,各軍的安置問題乃是當務之急,不能再拖延了。
後天,戶部尚書就今年的工作方向和具體的工作安排……”
看得出來,魏叔玉很適應如今的這份差事,一切都做得井井有條的。
同時,也能看出,李承乾也的確夠忙的,數日之後的時間都被安排得滿滿當當的。
李承乾聞言,點了點頭,揉了揉有些疲憊的腦袋,說道:“今日早些休息吧。”
他說完,魏叔玉這才收拾著自己的桌案,準備告退。
如今的魏叔玉全權接替了當初的高純行,除了睡覺的時候,幾乎都隨行在李承乾左右。
為此,李承乾甚至在他辦公的地方,還專門給這小家夥安置了一張桌案。
次日一大早。
李承乾便帶著魏叔玉在尉遲寶林等人的護持之下離開了大明宮。
因為要出城,所以今日李承乾的護衛要比平日多很多。
光是李承乾所乘坐的馬車就多達五輛,這倒不是因為李承乾奢靡,主要還是為了預防不測,而且李承乾也不是沒有遇刺過,所以多出的四輛馬車不過是疑兵之計罷了。
除了尉遲寶林、劉三等絕對親信,就連隨行的軍士都不知道李承乾具體在哪輛馬車之中。
當然,這還隻是明麵上的,暗中的防護力量隻會更多。
不多時,李承乾一行人便出了城,抵達了目的地。
到了地方後,尉遲寶林立馬吩咐人在四周戒備,自己則和劉三帶著親兵來到了李承乾的馬車前。
“殿下,到地方了。”尉遲寶林說道。
馬車中,李承乾聞言,當即便和魏叔玉一道走下了馬車。
魏叔玉年紀還小,李承乾倒是沒讓他騎馬。
“臣等參見殿下。”一看到李承乾,早就候在工地上的伊原錫便帶著一眾麾下躬身施禮。
不得不說,李承乾來一趟,他們的工期都要耽誤些許時間。
沒辦法,這問題放在哪個時代都一樣。
這不就是迎檢麽?
李承乾點了點頭,說道:“本王今日就是來看看,諸位莫要管本王,除了伊尚書,其他人該忙什麽就去忙什麽。”
伊原錫聞言,立馬就遣散了眾人,讓眾人迴到自己的工作崗位該幹嘛幹嘛去。
不過李承乾既然來了,大家怎麽可能還能安心工作?
有的人也許是因為有李承乾在而緊張,可有的人也想在李承乾的麵前露露臉,總之不管什麽樣的理由,這會兒還能安心工作的還真沒幾人。
所有人的關注點其實都在李承乾身上。
這是人之常情,李承乾也能理解。
“工地上怎麽樣。”等眾人都散去後,李承乾帶著魏叔玉和伊原錫在尉遲寶林還有劉三等人的貼身護持下,在工地上隨處晃蕩著。
“之前殿下做出來的那個滑輪還真是個好東西,有了此物,對於我們工地和礦山來說,當真是方便了許多,很多活計做起來也輕鬆了許多。”伊原錫一臉笑意地說道。
李承乾點了點頭,滑輪這玩意兒雖然小巧,但作用卻是甚廣,尤其是在這個人力為主的時代,滑輪的出現絕對是劃時代的產物。
“殿下有所不知”伊原錫笑道,“工地上這些家夥也是人精,他們居然自己將滑輪組裝了起來,比之以往用起來更加省時省力。”
聽他這麽說,李承乾倒是驚疑了一下,他當初隻是教了張二牛他們製作滑輪,倒是忘了教他們滑輪組,沒想到這些家夥自己研究上了。
“帶本王去看看。”
伊原錫聞言,立馬頭前帶路。
沒走多遠,李承乾就看到一人站在一個類似龍門吊的架子下,雙手拉著一根繩子,正在將堆放在此處的一些材料進行轉移。
那人見李承乾走了過來,當即手忙腳亂起來,李承乾見狀,笑道:“不用著急,本王就是過來看看。”
雖然李承乾這麽說了,那人還是以最快的速度結束了自己手頭上的活計,這才走了過來,躬身道:“參見殿下。”
“免禮。”李承乾擺了擺手道,“這個組裝滑輪是你想出來的?”
“倒也不是小的一個人想出來的。”那人說道,“當時我們一群人發現滑輪雖然用起來方便,但其實真沒省力多少。
說到底,隻是改變了用力的方式。
這就好比一塊兩百斤的石頭,小的提不起來,哪怕是用上滑輪小的也提不起來。
說到底,還是因為小的本身就不具備提起一塊兩百斤石頭的氣力。
相反的,一塊一百斤的石頭,小的雖然提不起來,但是用上滑輪後,小的就能提起來了,可同樣是這塊一百斤的石頭,小的是能背動的。
這其實說明了小的本身就具備著一百斤的氣力,滑輪不是幫小的省了多少力,而是改變了用力的方式。
當時我們就在琢磨,既然滑輪能改變我們用力的方式,那麽它到底省不省力?
有了這種想法之後,我們就仔細的琢磨了起來,最終才折騰出了這套組合滑輪出來。
還別說,弄出了這組合滑輪之後,倒是真的省力了不少,現在一塊兩百斤重的石頭,小的一個人就能借助這組合滑輪搞定。”
說完,這家夥還一臉憨厚的齜牙笑著。
不過聽他這麽說,李承乾卻是楞在了原地。
不是說他說的這些東西有多神奇,而是他沒想到這番話居然會出自一個工地上的普通工人之口。
沉吟了片刻,李承乾這才歎了口氣說道:“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你們做得都挺不錯。
伊尚書,此人可是你工部的?”
“迴殿下。”伊原錫見狀,當即笑道,“這可是我們工部的老人了,當初日月山保衛戰的時候,還參與過修築城牆來著,如今他們都是工部滑輪組的人,專門負責工部在各個工地上的滑輪。
還別說,這玩意兒,就他們玩得轉。”
一聽他這話,李承乾就懂了。
這些家夥在琢磨出滑輪組合之後,自以為把這個吃透了,便琢磨著將這門本事當做自己吃飯的本錢,搞不好他們幾人都商議好了,這門本事絕不外傳。
說白了,就是技術壟斷。
雖然吃相難看了一些,但在這個年代還真沒法說他們錯。
當即,李承乾看了看那人,便笑道:“本王要是讓伱們把你們對滑輪組合掌握的技術,教給更多人,你們可願意?”
那人一聽李承乾這話,當即就是一愣。
他是真的愣了。
從內心深處來說,他們是不願意的,可畢竟是李承乾開口,咬了咬牙,他還是說道:“既然是殿下的安排,我等自然願意。”
李承乾點了點頭,說道:“這樣,這段時間你們滑輪組的人都辛苦一些。”李承乾說著,又看向了伊原錫,“你弄了給他們滑輪組的每個人都安排三五個學徒,務必要這些學徒每個人都對滑輪組合的組裝、運用掌握得一清二楚。”
說著,李承乾又看向了那人,“你們也要將你們所掌握的技術,傾囊相授,不能有半點藏私,可能做到。”
“沒問題。”既然已經答應了,那人也是相當的幹脆,“殿下交代的差事,我等定不叫殿下失望。”
見他這般,李承乾這才對他和伊原錫說道:“等他們滑輪組的徒弟都帶出來後,將他們原滑輪組的人全部從滑輪組抽調出來。”
“啊?”這一下,別說那滑輪組的家夥了,就連伊原錫都愣住了。
技術交出來也就算了,這工作都幹沒了?
李承乾笑道:“啊什麽啊?他們這樣的人,放在滑輪組可惜了。”說著,李承乾拍了拍那人的肩膀道,“以你們當初研究出滑輪組合的人為核心,另設一個技術攻堅組,月俸翻倍。
主要帶領組員攻克工部遇到的技術難題,對了,你叫什麽?”
“迴殿下,小的楊凡。”
“楊家人?”李承乾笑道,既然是當初日月山保衛戰時期的老人,定然是楊林的族人,“不錯,今後你就是大明工部主事,兼攻堅組組長了。”
楊凡一聽這話當即就傻眼了。
他雖然是楊家人,但卻是旁支,在楊家的時候,也就是個幹活的,他可沒想到,有朝一日自己這樣的人居然也能當官!
“還愣著幹嘛,還不謝恩!”伊原錫在一旁急忙催促道。
他倒是不介意工部多一個主事。
楊凡聞言,這才急忙拱手道:“小得謝過殿下的大恩大德……”
聽他這麽說,李承乾和伊原錫沒來由的笑了起來。
到底是沒經曆過大場麵啊,一句話就露餡了。
不過兩人倒也沒嘲笑,反而是笑道:“行了,這都是你該得的,今後帶領攻堅組,要多為大明攻克一些技術上的難題。”
“殿下放心,小的一定盡我所能!”楊凡立馬做起了保證。
李承乾笑了笑,也沒糾正他什麽,當即便說道:“你先忙著,本王去別處再看看。”
這會兒,這家夥還不知道怎麽高興呢,李承乾繼續留在這裏,反而讓他放不開。
“這小子不錯。”走遠後,李承乾說道,“當初他們研究出滑輪組合的那批人也不錯。”
“是挺不錯。”伊原錫笑道。
李承乾迴過頭看了看頗為得意的伊原錫,搖了搖頭,說道:“對於他們這些會動腦子,愛動腦子的人,你要多關注一些才是。
大明的發展和進步,要的就是這些善於鑽研,願意鑽研的人。
你看滑輪弄出來多久了?
為什麽別人就做不出滑輪組合來?
這就是他們和別人的不同,這樣的人,隻要有,那就是大明的福分,你還真讓他們一輩子守著那幾個滑輪不成?
你就不想想,他們今日既然能鑽研出這個來?
那麽在別的方麵,他們能否有所突破了?”
“殿下訓斥得是。”等李承乾說完,伊原錫躬身說道。
見他這般,李承乾也就不再多言,有些東西,還需要伊原錫自己慢慢去摸索,當下,李承乾便問道:“這馳道你打算怎麽修?”
“一開始微臣本是計劃用水泥來修建馳道來著,可計算了一下,要是用水泥修馳道的話,靡費太大。
如今水泥工坊那邊燒一石水泥出來,至少需要四石左右的原料,這要是修馳道的話,那所需的水泥更是一個不敢想象的數字。
所以微臣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方案。”
李承乾點了點頭,道:“的確,暫時用水泥的話,的確太過奢靡了一些。”
“所以,微臣打算先將路開出來,然後盡可能的夯實,做簡單的處理。”伊原錫說道,“哪怕是如此,這也都是一項大工程了,微臣粗略算了一下,單單此一項,今年趕在入冬以前,估計能養活至少五十萬人。
不過如此一來,朝廷的壓力也大了。”
“朝廷的壓力你不用管。”李承乾說道,“這是沒辦法的事兒,這兩年都屬於大明王廷最難熬的日子,現在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養活我大明的百姓。
左右都要保證他們能活下去,那以工代賑總比直接發放賑災錢糧要好得多吧?
再不濟,我大明一些基礎建設也得到了發展。”
“是這個理。”伊原錫說道,“所以微臣做計劃的時候,也考慮過這個,各地同時開工的話,爭取在今年將大明的馳道都修出來。”
今年年底能完工,伊原錫還是有把握的。
畢竟以前也是有路的,現在做的,就是在原基礎上,再加寬,夯實一些罷了。
不過李承乾卻是搖了搖頭,道:“馳道可不是你這麽修的……”
“那依殿下的意思?”伊原錫有些不解,為了修這個路,他可是請教了不少人的。
結果誰承想,李承乾居然說馳道不是這麽修的?
他倒是好奇,李承乾心中的馳道,又該是怎麽修的?
“你忘了,我們這是草原……”李承乾道,“就算你夯實了,可一旦下雨,馬車跑上幾天,那還能看?”
(本章完)
對於他而言,這些事情都無關緊要。
他如今最在乎的,還是大明自身的發展。
至於大唐的太子之位會不會受到威脅,嗬嗬,他還真不在意。
就連李二賜予的天子劍,之前他都讓段綸給帶了迴去。
說到底,隻要大明愈發的穩固,那麽他的地位就難以動搖,這個道理他還是懂的。
“叔玉,看看為兄最近的日程安排。”英才殿中,李承乾用食指按著緊鎖的眉頭,低聲說道。
自從上次以後,李承乾就將魏叔玉帶在了自己身邊,剛好蕭鉞和高純行都外放了,他身邊也缺這麽個人。
而且,魏叔玉在學堂的課業也確實到了學無可學的地步。
畢竟是魏征的長子,就陳升他們的學識,未必就比魏叔玉的更紮實。
在魏叔玉麵前,他們唯一的優勢,可能就是自身的年齡了。
“兄長。”魏叔玉聞言,當即就在一旁的桌案上翻找了起來,不多時,便拿出了一個小冊子,翻開說道,“按照之前的安排,明日上午兄長要出宮實地考察工部的馳道建設,不過這個項目就在日月山外,修的是日月山和德陽城的馳道,倒是用不了多久。
下午迴宮後,兄長還要與兵部商議各軍的安置問題,兄長曾說過,各軍的安置問題乃是當務之急,不能再拖延了。
後天,戶部尚書就今年的工作方向和具體的工作安排……”
看得出來,魏叔玉很適應如今的這份差事,一切都做得井井有條的。
同時,也能看出,李承乾也的確夠忙的,數日之後的時間都被安排得滿滿當當的。
李承乾聞言,點了點頭,揉了揉有些疲憊的腦袋,說道:“今日早些休息吧。”
他說完,魏叔玉這才收拾著自己的桌案,準備告退。
如今的魏叔玉全權接替了當初的高純行,除了睡覺的時候,幾乎都隨行在李承乾左右。
為此,李承乾甚至在他辦公的地方,還專門給這小家夥安置了一張桌案。
次日一大早。
李承乾便帶著魏叔玉在尉遲寶林等人的護持之下離開了大明宮。
因為要出城,所以今日李承乾的護衛要比平日多很多。
光是李承乾所乘坐的馬車就多達五輛,這倒不是因為李承乾奢靡,主要還是為了預防不測,而且李承乾也不是沒有遇刺過,所以多出的四輛馬車不過是疑兵之計罷了。
除了尉遲寶林、劉三等絕對親信,就連隨行的軍士都不知道李承乾具體在哪輛馬車之中。
當然,這還隻是明麵上的,暗中的防護力量隻會更多。
不多時,李承乾一行人便出了城,抵達了目的地。
到了地方後,尉遲寶林立馬吩咐人在四周戒備,自己則和劉三帶著親兵來到了李承乾的馬車前。
“殿下,到地方了。”尉遲寶林說道。
馬車中,李承乾聞言,當即便和魏叔玉一道走下了馬車。
魏叔玉年紀還小,李承乾倒是沒讓他騎馬。
“臣等參見殿下。”一看到李承乾,早就候在工地上的伊原錫便帶著一眾麾下躬身施禮。
不得不說,李承乾來一趟,他們的工期都要耽誤些許時間。
沒辦法,這問題放在哪個時代都一樣。
這不就是迎檢麽?
李承乾點了點頭,說道:“本王今日就是來看看,諸位莫要管本王,除了伊尚書,其他人該忙什麽就去忙什麽。”
伊原錫聞言,立馬就遣散了眾人,讓眾人迴到自己的工作崗位該幹嘛幹嘛去。
不過李承乾既然來了,大家怎麽可能還能安心工作?
有的人也許是因為有李承乾在而緊張,可有的人也想在李承乾的麵前露露臉,總之不管什麽樣的理由,這會兒還能安心工作的還真沒幾人。
所有人的關注點其實都在李承乾身上。
這是人之常情,李承乾也能理解。
“工地上怎麽樣。”等眾人都散去後,李承乾帶著魏叔玉和伊原錫在尉遲寶林還有劉三等人的貼身護持下,在工地上隨處晃蕩著。
“之前殿下做出來的那個滑輪還真是個好東西,有了此物,對於我們工地和礦山來說,當真是方便了許多,很多活計做起來也輕鬆了許多。”伊原錫一臉笑意地說道。
李承乾點了點頭,滑輪這玩意兒雖然小巧,但作用卻是甚廣,尤其是在這個人力為主的時代,滑輪的出現絕對是劃時代的產物。
“殿下有所不知”伊原錫笑道,“工地上這些家夥也是人精,他們居然自己將滑輪組裝了起來,比之以往用起來更加省時省力。”
聽他這麽說,李承乾倒是驚疑了一下,他當初隻是教了張二牛他們製作滑輪,倒是忘了教他們滑輪組,沒想到這些家夥自己研究上了。
“帶本王去看看。”
伊原錫聞言,立馬頭前帶路。
沒走多遠,李承乾就看到一人站在一個類似龍門吊的架子下,雙手拉著一根繩子,正在將堆放在此處的一些材料進行轉移。
那人見李承乾走了過來,當即手忙腳亂起來,李承乾見狀,笑道:“不用著急,本王就是過來看看。”
雖然李承乾這麽說了,那人還是以最快的速度結束了自己手頭上的活計,這才走了過來,躬身道:“參見殿下。”
“免禮。”李承乾擺了擺手道,“這個組裝滑輪是你想出來的?”
“倒也不是小的一個人想出來的。”那人說道,“當時我們一群人發現滑輪雖然用起來方便,但其實真沒省力多少。
說到底,隻是改變了用力的方式。
這就好比一塊兩百斤的石頭,小的提不起來,哪怕是用上滑輪小的也提不起來。
說到底,還是因為小的本身就不具備提起一塊兩百斤石頭的氣力。
相反的,一塊一百斤的石頭,小的雖然提不起來,但是用上滑輪後,小的就能提起來了,可同樣是這塊一百斤的石頭,小的是能背動的。
這其實說明了小的本身就具備著一百斤的氣力,滑輪不是幫小的省了多少力,而是改變了用力的方式。
當時我們就在琢磨,既然滑輪能改變我們用力的方式,那麽它到底省不省力?
有了這種想法之後,我們就仔細的琢磨了起來,最終才折騰出了這套組合滑輪出來。
還別說,弄出了這組合滑輪之後,倒是真的省力了不少,現在一塊兩百斤重的石頭,小的一個人就能借助這組合滑輪搞定。”
說完,這家夥還一臉憨厚的齜牙笑著。
不過聽他這麽說,李承乾卻是楞在了原地。
不是說他說的這些東西有多神奇,而是他沒想到這番話居然會出自一個工地上的普通工人之口。
沉吟了片刻,李承乾這才歎了口氣說道:“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你們做得都挺不錯。
伊尚書,此人可是你工部的?”
“迴殿下。”伊原錫見狀,當即笑道,“這可是我們工部的老人了,當初日月山保衛戰的時候,還參與過修築城牆來著,如今他們都是工部滑輪組的人,專門負責工部在各個工地上的滑輪。
還別說,這玩意兒,就他們玩得轉。”
一聽他這話,李承乾就懂了。
這些家夥在琢磨出滑輪組合之後,自以為把這個吃透了,便琢磨著將這門本事當做自己吃飯的本錢,搞不好他們幾人都商議好了,這門本事絕不外傳。
說白了,就是技術壟斷。
雖然吃相難看了一些,但在這個年代還真沒法說他們錯。
當即,李承乾看了看那人,便笑道:“本王要是讓伱們把你們對滑輪組合掌握的技術,教給更多人,你們可願意?”
那人一聽李承乾這話,當即就是一愣。
他是真的愣了。
從內心深處來說,他們是不願意的,可畢竟是李承乾開口,咬了咬牙,他還是說道:“既然是殿下的安排,我等自然願意。”
李承乾點了點頭,說道:“這樣,這段時間你們滑輪組的人都辛苦一些。”李承乾說著,又看向了伊原錫,“你弄了給他們滑輪組的每個人都安排三五個學徒,務必要這些學徒每個人都對滑輪組合的組裝、運用掌握得一清二楚。”
說著,李承乾又看向了那人,“你們也要將你們所掌握的技術,傾囊相授,不能有半點藏私,可能做到。”
“沒問題。”既然已經答應了,那人也是相當的幹脆,“殿下交代的差事,我等定不叫殿下失望。”
見他這般,李承乾這才對他和伊原錫說道:“等他們滑輪組的徒弟都帶出來後,將他們原滑輪組的人全部從滑輪組抽調出來。”
“啊?”這一下,別說那滑輪組的家夥了,就連伊原錫都愣住了。
技術交出來也就算了,這工作都幹沒了?
李承乾笑道:“啊什麽啊?他們這樣的人,放在滑輪組可惜了。”說著,李承乾拍了拍那人的肩膀道,“以你們當初研究出滑輪組合的人為核心,另設一個技術攻堅組,月俸翻倍。
主要帶領組員攻克工部遇到的技術難題,對了,你叫什麽?”
“迴殿下,小的楊凡。”
“楊家人?”李承乾笑道,既然是當初日月山保衛戰時期的老人,定然是楊林的族人,“不錯,今後你就是大明工部主事,兼攻堅組組長了。”
楊凡一聽這話當即就傻眼了。
他雖然是楊家人,但卻是旁支,在楊家的時候,也就是個幹活的,他可沒想到,有朝一日自己這樣的人居然也能當官!
“還愣著幹嘛,還不謝恩!”伊原錫在一旁急忙催促道。
他倒是不介意工部多一個主事。
楊凡聞言,這才急忙拱手道:“小得謝過殿下的大恩大德……”
聽他這麽說,李承乾和伊原錫沒來由的笑了起來。
到底是沒經曆過大場麵啊,一句話就露餡了。
不過兩人倒也沒嘲笑,反而是笑道:“行了,這都是你該得的,今後帶領攻堅組,要多為大明攻克一些技術上的難題。”
“殿下放心,小的一定盡我所能!”楊凡立馬做起了保證。
李承乾笑了笑,也沒糾正他什麽,當即便說道:“你先忙著,本王去別處再看看。”
這會兒,這家夥還不知道怎麽高興呢,李承乾繼續留在這裏,反而讓他放不開。
“這小子不錯。”走遠後,李承乾說道,“當初他們研究出滑輪組合的那批人也不錯。”
“是挺不錯。”伊原錫笑道。
李承乾迴過頭看了看頗為得意的伊原錫,搖了搖頭,說道:“對於他們這些會動腦子,愛動腦子的人,你要多關注一些才是。
大明的發展和進步,要的就是這些善於鑽研,願意鑽研的人。
你看滑輪弄出來多久了?
為什麽別人就做不出滑輪組合來?
這就是他們和別人的不同,這樣的人,隻要有,那就是大明的福分,你還真讓他們一輩子守著那幾個滑輪不成?
你就不想想,他們今日既然能鑽研出這個來?
那麽在別的方麵,他們能否有所突破了?”
“殿下訓斥得是。”等李承乾說完,伊原錫躬身說道。
見他這般,李承乾也就不再多言,有些東西,還需要伊原錫自己慢慢去摸索,當下,李承乾便問道:“這馳道你打算怎麽修?”
“一開始微臣本是計劃用水泥來修建馳道來著,可計算了一下,要是用水泥修馳道的話,靡費太大。
如今水泥工坊那邊燒一石水泥出來,至少需要四石左右的原料,這要是修馳道的話,那所需的水泥更是一個不敢想象的數字。
所以微臣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方案。”
李承乾點了點頭,道:“的確,暫時用水泥的話,的確太過奢靡了一些。”
“所以,微臣打算先將路開出來,然後盡可能的夯實,做簡單的處理。”伊原錫說道,“哪怕是如此,這也都是一項大工程了,微臣粗略算了一下,單單此一項,今年趕在入冬以前,估計能養活至少五十萬人。
不過如此一來,朝廷的壓力也大了。”
“朝廷的壓力你不用管。”李承乾說道,“這是沒辦法的事兒,這兩年都屬於大明王廷最難熬的日子,現在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養活我大明的百姓。
左右都要保證他們能活下去,那以工代賑總比直接發放賑災錢糧要好得多吧?
再不濟,我大明一些基礎建設也得到了發展。”
“是這個理。”伊原錫說道,“所以微臣做計劃的時候,也考慮過這個,各地同時開工的話,爭取在今年將大明的馳道都修出來。”
今年年底能完工,伊原錫還是有把握的。
畢竟以前也是有路的,現在做的,就是在原基礎上,再加寬,夯實一些罷了。
不過李承乾卻是搖了搖頭,道:“馳道可不是你這麽修的……”
“那依殿下的意思?”伊原錫有些不解,為了修這個路,他可是請教了不少人的。
結果誰承想,李承乾居然說馳道不是這麽修的?
他倒是好奇,李承乾心中的馳道,又該是怎麽修的?
“你忘了,我們這是草原……”李承乾道,“就算你夯實了,可一旦下雨,馬車跑上幾天,那還能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