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鬆讚幹布這麽說,祿東讚也是一驚。


    “這就看破了我們的計謀麽?”祿東讚自言自語道。


    說實話,他對於比之鬆讚幹布還要略小幾歲的李承乾並不怎麽看得上眼。


    縱使李承乾在短短時間就建立起了一個足夠讓他們忌憚的王朝,但他就是看不上。


    無他,李承乾的先天條件太好了,作為當今天下最強大的帝國太子,哪怕他不從大唐借力,單單他的身份就能幫他解決很多困難!


    最直觀的說,如果不是李承乾的身份,鐵勒部豈會輕易投靠他?


    “其實堪破我們的計謀也無妨。”想了想,祿東讚說道,“哪怕他們堪破了我們的謀劃,但這也必然在蘇毗和大明之間留下了一處難以愈合的嫌隙。


    我們要做的就是繼續撕裂這道傷口,將這道傷口撕得越大越好。


    國與國之間,哪來的情誼?


    更何況,那芒波傑孫波但凡願意屈居人下,又豈會和我吐蕃不死不休?”


    針對大明王廷的各種謀劃基本上都是出自祿東讚之手,包括之前引誘蘇毗大軍北上犯邊,都是他在暗中勾連的。


    鬆讚幹布隻是盡可能的配合他罷了。


    “這話倒是沒錯。”鬆讚幹布點了點頭,“國與國之間,從來就不存在友誼,國與國之間友誼的基礎,都是利益在維係。


    隻要沒有了足夠的利益,這眼前的友誼不過都是鏡中花、水中月罷了。”


    對於這一點兒,鬆讚幹布最是了解。


    當初那些背叛他的,難道他們之間就沒情誼麽?


    扯淡,背叛他的人中,有一人甚至是他情同手足的兄弟,曾經他們的感情多深厚?最終不還是因為利益而背叛了他?


    “讚普。”一聽鬆讚幹布認可了自己的說辭,祿東讚再次躬身說道,“微臣還是請命出……”


    “這樣。”他話都沒說完,鬆讚幹布就擺了擺手,打斷了他,“你可以出使。”


    “微臣謝讚普成全,定當不……”


    “不急。”鬆讚幹布卻是搖了搖頭,說道,“你可以出使,但不是去蘇毗。”


    “不是蘇毗?”祿東讚一愣,“讚普的意思是讓微臣出使大明?”


    他還以為鬆讚幹布的意思是讓他出使大明,遊說李承乾出兵,內外夾擊蘇毗。


    “不不不。”鬆讚幹布還是搖了搖頭,道,“此番你出使大唐,替本王向大唐求親。聽聞漢人最喜歡用和親來解決問題,不管是之前的吐穀渾還是東西兩突厥,都有和漢人和親的先例。


    我吐蕃若是能和大唐和親,那好處可就多多了,一來可以表明我們的態度,二來也可以緩和與大明的關係,三來……”


    不得不說,鬆讚幹布這腦子是真的好使。


    於他而言,和親的確是一個良策。


    其實,在原本的曆史上,也是這一年,貞觀八年,祿東讚還真就替鬆讚幹布跑了一趟長安,為其求親過一次。


    隻是那一次,他失敗了。


    當然,最終名傳千古的文成公主進藏,也是這家夥一手促成的。


    而那座名動天下的布達拉宮,也正是吐蕃和大唐和親的象征性建築。


    “讚普想與大唐和親?”一聽鬆讚幹布這麽說,尚囊也有些意外,“按照漢人的一貫作風的話,就算是答應與我吐蕃和親,估計也隻是宗室之女吧,這會不會委屈了讚普?”


    站在他們的立場,這的確是委屈了鬆讚幹布。


    鬆讚幹布何許人也?就是李二的嫡長女嫁過來,那也就勉勉強強。


    不過鬆讚幹布倒是不在意這些東西,笑道:“無妨,我們要的本身就不是一個真正的公主,隻要大唐願意賜婚,哪怕隨便給一個民間女子安插一個公主的身份,又有何妨?


    女人而已,不用太過介意。”


    眾人點了點頭。


    這倒是實話,和親本身的目的就不是為了娶一個怎樣的妻子,就算李二真把自己最疼愛的閨女送來了又如何?


    還真能因此就和大唐是一家人了不成?


    “那微臣這就去準備。”祿東讚明白鬆讚幹布的意思,當下就點了點頭。


    也好,出使大唐的效果,也許比出使蘇毗更有用。


    ……


    大明王廷,日月山。


    貞觀八年,二月初二,龍抬頭。


    今天是大明王廷新的一年第一次的大朝會,也是大明建國以來的第五次大朝會。


    一大早,在朝的官員便聚集在了宮門之外,等候宮門大開。


    李承乾說了,不論文武,在朝七品以上的官員都可上朝,所以這一次的大朝會,也是大明王廷建國以來最為隆重的。


    卯時三刻一到,宮門守將伊原驍一個眼神,值守在側的一個內侍便當即大喝一聲:“大開宮門,迎百官上朝!”


    那極具特色的公鴨嗓,一開口就打破了一夜的寧靜。


    緊跟著,嘎吱嘎吱的聲音響起,宮門大開。


    隨即,候在宮門外的眾人魚貫而入。


    等他們來到大殿之外時,常駐宮內的張二牛、方鐵匠、陳升等人早已恭候多時。


    按照品階,他們也有資格上朝。


    簡單的打了個招唿,眾人便在大殿之外依次等候。


    也沒讓他們等太久,袁公公便從大殿之中走了出來,清了清嗓子,高聲道:“上……朝……”


    這兩個字,他拉得特別長。


    縱使站在人群的末尾,也能聽得清清楚楚。


    等眾人按照官職依次入殿之後,李承乾才緩緩走了出來。


    今日的李承乾,倒是要比平日穿戴得正式莊重一些,一身赤黃袞服,上有星辰日月、下有龍遊九天,頭頂通天冠,腳踩步雲履,看上去倒是有了一些君王的威嚴。


    “臣等參見殿下。”


    “免禮。”李承乾揮手道,“今日,乃我大明王廷開年第一朝,也是我大明建國以來最為盛大的一次朝會。


    遙想當年,我大明立國之初,誰人敢想今日之盛況?


    普尚書、伱可曾想過?”


    普西偌位列文官之首,聞言當即出班笑道:“迴殿下,老臣至今都覺得不可思議,當年我們初臨日月山之際,是何等的艱難不易?


    一小小慕容順就逼得我等要以命相搏,老臣至今猶記得大明宮的這道宮牆就是當初為了抵抗慕容順而修建,彼時,殿下在城牆之上一步不退,我大明將士,一步不退。


    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才有了我大明王廷今日之盛況?


    每每念及於此,老臣都覺得甚是幸運,當初若非殿下橫空出世,老臣所在的普氏一部,當真不知何去何從。”


    “普尚書此話倒是不虛。”伊原錫聞言也出班說道,“何止普氏一部,當初若非殿下神兵天降,我伊氏一部隻怕早已消散在了這浩瀚的曆史長河之中。


    大明有今天之盛況,殿下當居首功。


    遙想當年……”


    他們都是大明王廷的老人,講起大明的發家史來,那仿佛曆曆在目。


    雖然大家都知道大明發家之艱難,但是再次聽到這些親曆者迴憶當初的不易,也是唏噓不已。


    看著大殿之上的李承乾,眾人也是發自內心的佩服。


    的確,在那等環境之下,李承乾能將大明王廷一步步帶到今天這個地步,居功甚偉!


    “都過去了。”李承乾擺了擺手,道,“大明王廷能走到今天,絕非本王一人之功。


    如今,大明王廷傲視西北,儼然已是一方霸主,是以,今日,本王特開大朝,以賞我大明有功之臣!


    眾卿聽命!”


    眾人聞言一愣!


    這是要大封天下的節奏啊?


    他們隻知道李承乾要開大朝,但並不知道李承乾開大朝有何目的,這會兒眾人是又驚又喜。


    這是好事兒啊。


    “臣等聽命。”


    不過片刻,群臣皆躬身聽命。


    “戶部尚書普西偌,於微末之際追隨本王,數年來,兢兢業業,將大明戶部打理的井井有條,在每一次大明遭遇危機之時,臨危不亂,居功至偉,即日起,戶部尚書普西偌遷任大明王廷左仆射,以參朝政。


    還望普仆射再接再厲,莫要讓本王失望。”


    李承乾說罷,一內侍當即就拿著一道旨意走了下來。


    普西偌聞言一驚。


    這就是當朝宰輔了?


    “老臣領命!”普西偌當即出班,躬身在地,接過旨意的雙手都在顫顫巍巍。


    他也沒想到,自己這就當朝宰輔了。


    眾人也是一驚,尤其是戶部的官員,更是一喜。


    普西偌遷任左仆射,這不意味著戶部尚書一職空缺了出來。


    李承乾點了點頭,繼續說道:“兵部尚書契苾何力,追隨本王一年有餘,屢次大戰逢戰必爭先,更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為我大明今日之盛況立下了汗馬功勞,即日起,兵部尚書契苾何力遷任大明王廷右仆射,以參朝政!”


    “臣領旨謝恩!”契苾何力也是接過旨意,躬身在地。


    李承乾繼續道:“工部尚書伊原錫,追隨本王多年,一直在工部兢兢業業,為我大明王廷今日之盛況立下了赫赫功勞,然,工部尚書一職暫且還需伊尚書兼顧,故,即日起,工部尚書伊原錫特賜光祿大夫,以參朝政。”


    “微臣領旨謝恩。”


    伊原錫的官職雖然沒有太大的變化,特賜的光祿大夫也不過是一介散官,但他在意的是最後的四個字。


    “吏部尚書阿史那泥孰,率領西突厥歸順有功,特賜光祿大夫,以參朝政。”


    阿史那泥孰聞言也是一愣,他才歸順大明王廷沒多久啊,沒想到大明王廷第一次大封天下,他也趕上了。


    “微臣領旨謝恩。”


    “兵部侍郎伊原峰,隨本王南征北戰久已,在日月山保衛戰、西征慕容順、北伐吐穀渾中都立下了赫赫戰功。


    即日起,兵部侍郎伊原峰遷任兵部尚書,以參朝政。”


    “末將領旨謝恩。”


    “戶部侍郎李勤儉,追隨本王久已,在戶部也是屢有建樹,為我大明王廷商業之繁華,立下赫赫之功,即日起,戶部侍郎李勤儉遷任戶部尚書,以參朝政。”


    “禮部侍郎王玄策,數次出使,皆立大功,即日起,戶部侍郎王玄策,遷任禮部尚書,以參朝政。”


    “刑部主事慕容孝永,雖歸順大明時日不長,但其兢兢業業,敢於任事,即日起,刑部主事慕容孝永遷任刑部侍郎。”


    ……


    李承乾一口氣下去了數十道旨意。


    全是升遷的。


    除了上麵這些,哪怕是澆河軍的三位將軍,無一例外全部得到了升遷。


    當然,都隻是一些武散官罷了。


    而像慕容承邦幾兄弟,有兩個直接調到了刑部主事,有兩個調到了兵部主事。


    這些官員的安排,李承乾琢磨了好幾天,才算琢磨清楚。


    今日上朝之官員,無一例外,全部都得到了升遷。


    光光是這一項,就耗費了幾個時辰。


    本來李承乾可以一張告示或者一張籠統的旨意就解決這個問題的。


    但最終李承乾還是選擇了如此做。


    為的就是讓這些家夥都體會一下大殿受賞的滋味。


    人嘛,就沒幾個不愛麵子的。


    一直到了正午,李承乾才做完這一切,看了看時辰,這才說道:“時候也不早了,眾卿先在宮內用過午膳之後,再迴到大殿繼續今日的朝會。”


    “殿下,臣等不餓。”萬俟璞這個憨憨當即笑道。


    他如今是正三品的驍衛大將軍,那正是激動的時候。


    李承乾聞言,笑道:“雷公不打吃飯人,你不餓,本王還餓了,不急,先去用膳,本王已經安排禦廚準備了一頓豐厚的酒宴。


    切記,莫要喝多,晚點的朝會,本王還有重要的事兒與諸位商議。”


    聽李承乾這麽一說,他們當即就懂了。


    今日的大朝會,怕是一時半會兒都完不了,當即眾人就躬身告退。


    一出了大殿,眾人是你恭喜我,我恭喜你,當真是好不熱鬧。


    這個大家都能理解。


    畢竟,當官嘛,誰不是為了往上麵爬,以求光宗耀祖?


    哪怕是平日裏最為淡定的普西偌,這會兒也是笑出了一朵花來。


    宰輔啊,他是真沒想到,有朝一日,他這個部落頭人,大字都不識得幾個的家夥,也能成為一國之宰輔?


    這種奇妙的感覺,當真是讓他欣喜若狂!


    “恭喜啊。”


    “同喜同喜!”


    “今後定當要為殿下分憂解難才是。”


    ps:最近感冒了半個月,越來越惱火,一天天咳都咳死了,藥都吃了四種了,還是不見好轉,天天咳,尤其是晚上,一咳就是一宿。


    更新方麵確實懈怠了,見諒一個。


    當然,哪怕是這種情況,本月也更新了十五萬字,這已經是我最大的努力了,抱歉!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貞觀無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赴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赴醉人並收藏貞觀無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