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以前看過一個訪談節目,節目中,一個退下來的縣領導曾說過這麽一句話。
‘你想象不到一個地方的實權領導的權利能大到什麽程度?哪怕隻是昨夜做的一個夢,他都能給你實現了!’
雖然這話有誇張的成分,但這也說明了權利帶來的實質利益。
這話要是放在以前,李承乾不信,但現在,他信了,真的信了!
當他有了醫院這個構思之後,不過一天時間,日月山最繁華的長明大街上就多了一家醫院!
這就是權利帶來的便利。
當然,暫且也隻是地盤有了,別說軟件設施,就連硬件設施都不完整。
想要投入使用,還需要一段時間。
“殿下,普尚書求見。”就在李承乾籌備醫院的時候,袁公公走了進來。
他也是東宮的老人了,當初來到日月山後,吳安還專門派人調查過他,通過調查後,他才繼續伺候李承乾。
當然,他迴到李承乾身邊也是從澆河郡迴來以後的事兒了。
“傳。”李承乾聞言,點了點頭,收好了手中正在做的計劃。
“殿下。”普西偌施禮後說道,“大唐的段尚書剛剛到戶部準備訂購一百架曲轅犁,可這東西,微臣也不知道該如何定價。
開高了怕影響後續的銷量,開低了又怕賠錢,主要是,微臣不知道這曲轅犁造價幾何。”
李承乾笑而不語,什麽不知道曲轅犁的造價幾何,普西偌這是要權來了。
隨著大明王廷逐漸走向正軌,大家對權利的欲望也是越來越大,這很正常,李承乾其實並不排斥。
為官嘛,誰還不想更進一步。
如今大明六部尚書都沒滿員,宰輔一職懸而未決,普西偌有此想法也正常。
雖然他清楚自己的能力確實有限,但他更清楚一個事實,那就是大明王廷真的缺人,至少短暫幾年都是如此。
所以,趁著大明王廷開國之初,他是真想再進一步。
真要是再過幾年,他想進一步都難。
“這樣。”李承乾笑道,“底價百貫,不過一半得用糧食支付,而且,我大明王廷的曲轅犁,兩百架起售。”
“這?”普西偌都呆住了,百貫?兩百架起售?這當真是天價了!別說段綸,就連他都沒想到,“段尚書怕是不會接受吧?”
“放心好了,他會同意的。”李承乾笑道,“這種生意也就隻能做一次,真要說起來,也就是曲轅犁事關民生,而大明王廷的生產力不夠,否則,本王豈會便宜他們?”
普西偌有些似懂非懂,他不明白李承乾這話的意思,做生意,他確實不擅長。
不過李承乾這話倒是讓他明白了,將作監,暫且可不是他能染指的。
對此,他倒也沒有什麽失望。
“那微臣告辭。”
“不急。”李承乾說道,“如今孫道長和巢醫正兩人正在忙著醫院的建設,你和伊尚書也從旁幫襯著點兒。
不管是要錢還是要人又或者要做什麽基礎建設,戶部和工部都要大力支持!
雖說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要經曆的,但如果我大明有完善的醫療體係,哪怕是多救一個人,誰又知道那個人是不是伱我呢?
所以說,在醫院這件事兒上,用點心,也費點兒心,明白麽?”
“殿下放心。”說到這個,普西偌當即笑道,“在這一點上,微臣一定盡心竭力!”
他這話確實是發自內心的。
作為昔年普氏的部落頭人,每年部落裏都有人病死,那種無能為力的感覺,他至今記憶猶新。
在這一點上,他是無條件支持李承乾的。
這也是為什麽,僅僅一天時間,醫院的選址就有了結果的原因。
“下去吧。”李承乾聞言,擺了擺手。
等普西偌走後,李承乾又繼續之前的工作。
既然要辦一家領先於時代的醫院,要做的準備工作有很多。
同一時間,使館之中。
段綸看著閻立德研究昨天從將作監迴來後憑記憶畫出來曲轅犁的圖紙,搖了搖頭,道:“我怎麽記得這裏不是這樣?”
聽他這麽說,閻立德將手中的炭筆一丟,道:“來來來,筆給你,你來!”
“不不不,還是你來。”段綸有些尷尬,關鍵是他不會,他要真會,還真就接過筆了。
“我來你就閉嘴!”閻立德說道,“術業有專攻,老夫當官不如你,但幹這個,你真不如我。”
雖然嘴上抱怨著,但閻立德還是立馬拿起筆繼續。
其實這幅圖紙他昨晚就畫好了,畢竟當時的記憶是最深刻的,這會兒不過是在精修罷了。
段綸看他一臉認真的模樣,也不好說什麽,不過心裏卻是嘀咕著,論投胎,老夫不及你!
他這話也不是腹誹,說起來,閻立德的外祖父,還當過皇帝呢。
過了半晌,閻立德終於忙完了,拿著炭筆說道:“還別說,大明王廷在創新一道上,確實不是我大唐可以比擬的。
就說這炭筆吧,雖說不怎麽好看,寫的字也沒毛筆勁道,但方便啊,最關鍵的是還便宜。
尤其是在繪畫這些圖紙的時候,確實是便捷了許多。
至於這曲轅犁,那就更不用說了,昨日老夫仔仔細細地研究過,要說這曲轅犁和以前的犁頭有什麽區別吧,的確是有。
但說到底,還是在以前的犁頭基礎上進行的改良。
說難麽,其實真沒那麽難,但為什麽我大唐做不到?”
“哎……”說到這個問題,段綸歎了口氣,“還是思想的問題,故步自封太久了,說難聽點兒,就是大家都懶了,懶得去研究了。
總想著吃老祖宗的老本,長此以往都是如此,豈能進步?”
“單單隻是思想的問題麽?”閻立德搖了搖頭,道,“大唐的工匠什麽待遇,大明王廷的工匠又什麽待遇?
老段啊,你雖然是工部尚書,但你從來沒有下去看看。
我大唐的工匠和大明王廷的工匠真的沒法比!
說句難聽的,我大唐的工匠都不如人家看門的一條狗!”
段綸不說話了……
他在日月山待了這麽久,肯定也去了解過,自然知道閻立德說的話雖然有些誇張,但確實是客觀事實。
在日月山,大家都搶著去工坊做事。
可在大唐,工匠是賤籍。
這就是區別。
而且,大明的工匠待遇放在大唐,能頂三個半!
“沒辦法。”段綸搖了搖頭,說道,“大唐和大明的實際情況不一樣,你也看到了,大明的作坊是可以盈利的,這一點兒,大唐是沒法比的。”
“哼。”說到這個,閻立德冷哼一聲,“你別告訴我大唐的作坊都是賠本賺吆喝,我知道有些作坊可能的確賠錢,但更多的作坊還是賺錢的。
真要是大唐的作坊都像你說的那樣,滿大唐的那些勳貴豈會往裏麵鑽?
他們的錢有屎?”
“你……你……”段綸聽他這麽說,用手指著他鼻子,氣得手都在抖,但半晌都沒說出話來。
“你什麽你。”閻立德才不管那麽多,繼續說道,“本來就是,大唐的工藝為什麽停滯不前,還不是你們這些讀書人不把工匠當人麽?
不說別的,就說陛下幾次想提高工匠的待遇,你看看你們,都幹了些什麽事兒?
不是我說你們,陛下又沒讓你們掏錢,不過是從自己內帑中擠出一些錢來罷了,搞得跟刨了你們祖墳一樣!
你們在怕什麽?
這也難怪那些工匠聽到些消息都一個二個的想往日月山跑。
不為別的,就為了在日月山,大家都把他們當人!
就為了這個!
他們就願意拋下祖祖輩輩的家業,遠赴日月山,想想吧,你們到底把他們逼到了什麽程度?
以前老夫還不覺得有什麽,真的,直到到了日月山之後,看了那些工匠才真的意識到,人家那才是過日子。
我們大唐的工匠,那他娘的就是掙命!
所以說,誰還有心思去搞什麽研究、創新?
我他媽都到了掙命的地步了,還管這些?”
說到這裏,閻立德是越說越激動,右手握拳,重重地敲打著剛剛修完的圖紙道,“再說了,哪怕是研究出這曲轅犁又如何?按照你們的尿性,最多也就賞賜個一貫錢。
你知不知道,大明將作監第一個做出曲轅犁的那工匠,賞錢多少?
百貫!
整整百貫!
而且他還隻是按圖索驥,就這,整整一百貫啊!
這在大唐可能麽?”
一開始,段綸聽閻立德這劈裏啪啦的一通還有些生氣,心說,當時陛下提議的時候,我又沒反對,甚至我還是相當支持的,反倒是你,屁都沒放一個。
可聽到最後,他沉默了。
身為大唐的工部尚書,他怎麽可能不知道這些,但這些真不是他能改變的。
他真要想改變現狀,估計也得提前迴家養老了。
“沒辦法,大明的國情和大唐不一樣。”段綸搖了搖頭,說道,“大明能這麽做,是因為殿下立國不久,威信足夠,最重要的是,大明之前沒有規矩。
相反,這時候來立規矩反而是最好的時機。
畢竟這時候的大明王廷還沒有形成階級觀念,以往的階級,也在開國的過程中死的死,跑的跑了。
你看大明的權力架構,除了契苾何力等極個別人以外,頂破天也就是以前的一個部落頭人,而且還是隻有數百人的小部落。
至於長孫衝他們這些家夥,在大明王廷甚至還不如普祿勃齊那些人。
這個時候,殿下做什麽都沒人反對,一來是不懂,二來是不影響他們的利益,三來嘛,也是殿下最厲害的地方,就是他做的這些改變在所有人看來,都獲利了。
這才是殿下能成功的關鍵。
但你想把殿下的這一套放在大唐,肯定不行,因為大唐很多規矩已經根深蒂固了,哪怕是陛下想要改變也難。
而且階級分明,稍微觸碰一下,就會影響到更多人的利益。
但隻要你波及到了他們的利益,你說他們會同意麽?”
“按你這麽說,大明王廷之所以能走到這一步,就是因為大明的階級還沒形成唄?”閻立德說道。
段綸點了點頭,道:“可以這麽說,如今的大明王廷,除了殿下和極少數人以外,其實大家都是一個階級的,所以殿下隻要滿足了他們,至於那極少數人,又能如何?”
“我懂了。”閻立德說道,“你的意思是大唐真想要發展,先得殺光你們這些讀書人,到時候天下都剩下老百姓了,咱們再重頭再來,再立規矩。
不然不管是不是利國利民的政策,隻要波及到了你們這些讀書人的利益,你們都會不管對錯的反對,阻止!
是這意思吧?”
“你……”段綸氣得直跳腳,“你……你閻家難道不是讀書人?”
“要是我閻家不識趣,可以先拿我閻家開刀嘛。”閻立德說道,“如果真能改變些什麽,不說我閻家,至少我是願意的。”
閻立德的語氣特別認真。
作為大唐的將作監大將作,他確實想為天下匠人做些什麽。
當然,他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真要這麽幹,隻怕又要改朝換代了。
“行了。”段綸搖了搖頭,道,“一代人做好一代人的事兒就好了,真要像你這麽說的,誰來治理這個天下?”
“沒了張屠戶,還得吃帶毛豬?”閻立德不屑道,“你放心,這世上沒了誰,第二天的日頭一樣會準時準點的到來。
算了,不跟你扯這些了。
跟你說這麽多,我的意思是這次我們迴長安之後,是該做些什麽了?
都不說為了工匠做些什麽。
再這麽下去,大明的工藝至少要領先大唐數十年,你作為工部尚書,可好意思?
而且,看陛下的意思,估計也有意做些什麽。
你作為大唐的工部尚書,難道就不想做些什麽?
如果說平時你擔心這擔心那,我也就不說什麽了,可這一次,有陛下在前麵頂著,你擔心什麽?”
閻立德開始圖窮匕見了。
說了這麽半天,他就是想迴長安後,為那些工匠爭取一個機會。
不說和大明王廷同等的待遇吧,但至少要煥發起大唐工匠的信心。
他算是發現了,大唐的工匠和大明的工匠最大的區別不是工藝,真不是,是精氣神兒!
大明的工匠每天上工的時候跟打了雞血似的,一個賽一個的激動。
下工的時候也是滿臉榮光,就算很累,很疲憊,那也隻是身體上的。
可大唐的工匠,上工跟上墳的心情差不了多少。
下工更像下葬一般死氣沉沉。
高下立判都不需多言。
作為大唐將作監的大將作,他自然想改變這一現狀。
(本章完)
‘你想象不到一個地方的實權領導的權利能大到什麽程度?哪怕隻是昨夜做的一個夢,他都能給你實現了!’
雖然這話有誇張的成分,但這也說明了權利帶來的實質利益。
這話要是放在以前,李承乾不信,但現在,他信了,真的信了!
當他有了醫院這個構思之後,不過一天時間,日月山最繁華的長明大街上就多了一家醫院!
這就是權利帶來的便利。
當然,暫且也隻是地盤有了,別說軟件設施,就連硬件設施都不完整。
想要投入使用,還需要一段時間。
“殿下,普尚書求見。”就在李承乾籌備醫院的時候,袁公公走了進來。
他也是東宮的老人了,當初來到日月山後,吳安還專門派人調查過他,通過調查後,他才繼續伺候李承乾。
當然,他迴到李承乾身邊也是從澆河郡迴來以後的事兒了。
“傳。”李承乾聞言,點了點頭,收好了手中正在做的計劃。
“殿下。”普西偌施禮後說道,“大唐的段尚書剛剛到戶部準備訂購一百架曲轅犁,可這東西,微臣也不知道該如何定價。
開高了怕影響後續的銷量,開低了又怕賠錢,主要是,微臣不知道這曲轅犁造價幾何。”
李承乾笑而不語,什麽不知道曲轅犁的造價幾何,普西偌這是要權來了。
隨著大明王廷逐漸走向正軌,大家對權利的欲望也是越來越大,這很正常,李承乾其實並不排斥。
為官嘛,誰還不想更進一步。
如今大明六部尚書都沒滿員,宰輔一職懸而未決,普西偌有此想法也正常。
雖然他清楚自己的能力確實有限,但他更清楚一個事實,那就是大明王廷真的缺人,至少短暫幾年都是如此。
所以,趁著大明王廷開國之初,他是真想再進一步。
真要是再過幾年,他想進一步都難。
“這樣。”李承乾笑道,“底價百貫,不過一半得用糧食支付,而且,我大明王廷的曲轅犁,兩百架起售。”
“這?”普西偌都呆住了,百貫?兩百架起售?這當真是天價了!別說段綸,就連他都沒想到,“段尚書怕是不會接受吧?”
“放心好了,他會同意的。”李承乾笑道,“這種生意也就隻能做一次,真要說起來,也就是曲轅犁事關民生,而大明王廷的生產力不夠,否則,本王豈會便宜他們?”
普西偌有些似懂非懂,他不明白李承乾這話的意思,做生意,他確實不擅長。
不過李承乾這話倒是讓他明白了,將作監,暫且可不是他能染指的。
對此,他倒也沒有什麽失望。
“那微臣告辭。”
“不急。”李承乾說道,“如今孫道長和巢醫正兩人正在忙著醫院的建設,你和伊尚書也從旁幫襯著點兒。
不管是要錢還是要人又或者要做什麽基礎建設,戶部和工部都要大力支持!
雖說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要經曆的,但如果我大明有完善的醫療體係,哪怕是多救一個人,誰又知道那個人是不是伱我呢?
所以說,在醫院這件事兒上,用點心,也費點兒心,明白麽?”
“殿下放心。”說到這個,普西偌當即笑道,“在這一點上,微臣一定盡心竭力!”
他這話確實是發自內心的。
作為昔年普氏的部落頭人,每年部落裏都有人病死,那種無能為力的感覺,他至今記憶猶新。
在這一點上,他是無條件支持李承乾的。
這也是為什麽,僅僅一天時間,醫院的選址就有了結果的原因。
“下去吧。”李承乾聞言,擺了擺手。
等普西偌走後,李承乾又繼續之前的工作。
既然要辦一家領先於時代的醫院,要做的準備工作有很多。
同一時間,使館之中。
段綸看著閻立德研究昨天從將作監迴來後憑記憶畫出來曲轅犁的圖紙,搖了搖頭,道:“我怎麽記得這裏不是這樣?”
聽他這麽說,閻立德將手中的炭筆一丟,道:“來來來,筆給你,你來!”
“不不不,還是你來。”段綸有些尷尬,關鍵是他不會,他要真會,還真就接過筆了。
“我來你就閉嘴!”閻立德說道,“術業有專攻,老夫當官不如你,但幹這個,你真不如我。”
雖然嘴上抱怨著,但閻立德還是立馬拿起筆繼續。
其實這幅圖紙他昨晚就畫好了,畢竟當時的記憶是最深刻的,這會兒不過是在精修罷了。
段綸看他一臉認真的模樣,也不好說什麽,不過心裏卻是嘀咕著,論投胎,老夫不及你!
他這話也不是腹誹,說起來,閻立德的外祖父,還當過皇帝呢。
過了半晌,閻立德終於忙完了,拿著炭筆說道:“還別說,大明王廷在創新一道上,確實不是我大唐可以比擬的。
就說這炭筆吧,雖說不怎麽好看,寫的字也沒毛筆勁道,但方便啊,最關鍵的是還便宜。
尤其是在繪畫這些圖紙的時候,確實是便捷了許多。
至於這曲轅犁,那就更不用說了,昨日老夫仔仔細細地研究過,要說這曲轅犁和以前的犁頭有什麽區別吧,的確是有。
但說到底,還是在以前的犁頭基礎上進行的改良。
說難麽,其實真沒那麽難,但為什麽我大唐做不到?”
“哎……”說到這個問題,段綸歎了口氣,“還是思想的問題,故步自封太久了,說難聽點兒,就是大家都懶了,懶得去研究了。
總想著吃老祖宗的老本,長此以往都是如此,豈能進步?”
“單單隻是思想的問題麽?”閻立德搖了搖頭,道,“大唐的工匠什麽待遇,大明王廷的工匠又什麽待遇?
老段啊,你雖然是工部尚書,但你從來沒有下去看看。
我大唐的工匠和大明王廷的工匠真的沒法比!
說句難聽的,我大唐的工匠都不如人家看門的一條狗!”
段綸不說話了……
他在日月山待了這麽久,肯定也去了解過,自然知道閻立德說的話雖然有些誇張,但確實是客觀事實。
在日月山,大家都搶著去工坊做事。
可在大唐,工匠是賤籍。
這就是區別。
而且,大明的工匠待遇放在大唐,能頂三個半!
“沒辦法。”段綸搖了搖頭,說道,“大唐和大明的實際情況不一樣,你也看到了,大明的作坊是可以盈利的,這一點兒,大唐是沒法比的。”
“哼。”說到這個,閻立德冷哼一聲,“你別告訴我大唐的作坊都是賠本賺吆喝,我知道有些作坊可能的確賠錢,但更多的作坊還是賺錢的。
真要是大唐的作坊都像你說的那樣,滿大唐的那些勳貴豈會往裏麵鑽?
他們的錢有屎?”
“你……你……”段綸聽他這麽說,用手指著他鼻子,氣得手都在抖,但半晌都沒說出話來。
“你什麽你。”閻立德才不管那麽多,繼續說道,“本來就是,大唐的工藝為什麽停滯不前,還不是你們這些讀書人不把工匠當人麽?
不說別的,就說陛下幾次想提高工匠的待遇,你看看你們,都幹了些什麽事兒?
不是我說你們,陛下又沒讓你們掏錢,不過是從自己內帑中擠出一些錢來罷了,搞得跟刨了你們祖墳一樣!
你們在怕什麽?
這也難怪那些工匠聽到些消息都一個二個的想往日月山跑。
不為別的,就為了在日月山,大家都把他們當人!
就為了這個!
他們就願意拋下祖祖輩輩的家業,遠赴日月山,想想吧,你們到底把他們逼到了什麽程度?
以前老夫還不覺得有什麽,真的,直到到了日月山之後,看了那些工匠才真的意識到,人家那才是過日子。
我們大唐的工匠,那他娘的就是掙命!
所以說,誰還有心思去搞什麽研究、創新?
我他媽都到了掙命的地步了,還管這些?”
說到這裏,閻立德是越說越激動,右手握拳,重重地敲打著剛剛修完的圖紙道,“再說了,哪怕是研究出這曲轅犁又如何?按照你們的尿性,最多也就賞賜個一貫錢。
你知不知道,大明將作監第一個做出曲轅犁的那工匠,賞錢多少?
百貫!
整整百貫!
而且他還隻是按圖索驥,就這,整整一百貫啊!
這在大唐可能麽?”
一開始,段綸聽閻立德這劈裏啪啦的一通還有些生氣,心說,當時陛下提議的時候,我又沒反對,甚至我還是相當支持的,反倒是你,屁都沒放一個。
可聽到最後,他沉默了。
身為大唐的工部尚書,他怎麽可能不知道這些,但這些真不是他能改變的。
他真要想改變現狀,估計也得提前迴家養老了。
“沒辦法,大明的國情和大唐不一樣。”段綸搖了搖頭,說道,“大明能這麽做,是因為殿下立國不久,威信足夠,最重要的是,大明之前沒有規矩。
相反,這時候來立規矩反而是最好的時機。
畢竟這時候的大明王廷還沒有形成階級觀念,以往的階級,也在開國的過程中死的死,跑的跑了。
你看大明的權力架構,除了契苾何力等極個別人以外,頂破天也就是以前的一個部落頭人,而且還是隻有數百人的小部落。
至於長孫衝他們這些家夥,在大明王廷甚至還不如普祿勃齊那些人。
這個時候,殿下做什麽都沒人反對,一來是不懂,二來是不影響他們的利益,三來嘛,也是殿下最厲害的地方,就是他做的這些改變在所有人看來,都獲利了。
這才是殿下能成功的關鍵。
但你想把殿下的這一套放在大唐,肯定不行,因為大唐很多規矩已經根深蒂固了,哪怕是陛下想要改變也難。
而且階級分明,稍微觸碰一下,就會影響到更多人的利益。
但隻要你波及到了他們的利益,你說他們會同意麽?”
“按你這麽說,大明王廷之所以能走到這一步,就是因為大明的階級還沒形成唄?”閻立德說道。
段綸點了點頭,道:“可以這麽說,如今的大明王廷,除了殿下和極少數人以外,其實大家都是一個階級的,所以殿下隻要滿足了他們,至於那極少數人,又能如何?”
“我懂了。”閻立德說道,“你的意思是大唐真想要發展,先得殺光你們這些讀書人,到時候天下都剩下老百姓了,咱們再重頭再來,再立規矩。
不然不管是不是利國利民的政策,隻要波及到了你們這些讀書人的利益,你們都會不管對錯的反對,阻止!
是這意思吧?”
“你……”段綸氣得直跳腳,“你……你閻家難道不是讀書人?”
“要是我閻家不識趣,可以先拿我閻家開刀嘛。”閻立德說道,“如果真能改變些什麽,不說我閻家,至少我是願意的。”
閻立德的語氣特別認真。
作為大唐的將作監大將作,他確實想為天下匠人做些什麽。
當然,他也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真要這麽幹,隻怕又要改朝換代了。
“行了。”段綸搖了搖頭,道,“一代人做好一代人的事兒就好了,真要像你這麽說的,誰來治理這個天下?”
“沒了張屠戶,還得吃帶毛豬?”閻立德不屑道,“你放心,這世上沒了誰,第二天的日頭一樣會準時準點的到來。
算了,不跟你扯這些了。
跟你說這麽多,我的意思是這次我們迴長安之後,是該做些什麽了?
都不說為了工匠做些什麽。
再這麽下去,大明的工藝至少要領先大唐數十年,你作為工部尚書,可好意思?
而且,看陛下的意思,估計也有意做些什麽。
你作為大唐的工部尚書,難道就不想做些什麽?
如果說平時你擔心這擔心那,我也就不說什麽了,可這一次,有陛下在前麵頂著,你擔心什麽?”
閻立德開始圖窮匕見了。
說了這麽半天,他就是想迴長安後,為那些工匠爭取一個機會。
不說和大明王廷同等的待遇吧,但至少要煥發起大唐工匠的信心。
他算是發現了,大唐的工匠和大明的工匠最大的區別不是工藝,真不是,是精氣神兒!
大明的工匠每天上工的時候跟打了雞血似的,一個賽一個的激動。
下工的時候也是滿臉榮光,就算很累,很疲憊,那也隻是身體上的。
可大唐的工匠,上工跟上墳的心情差不了多少。
下工更像下葬一般死氣沉沉。
高下立判都不需多言。
作為大唐將作監的大將作,他自然想改變這一現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