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皇宮。


    李二最近屬實有些煩躁,倒也說不上個為什麽,就是莫名的不爽利。


    就在昨天,他已經下令召迴了李靖等人。


    馬上就進入十月份了,高句麗又將再次進入天寒地凍的時節,這對大軍來說,太不友好了一些。


    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哪怕沒有李承乾的穿越來攪局,李二的第一次出征高句麗也會草草收尾。


    並沒有因為李承乾的穿越而改變。


    說到底,整個貞觀年間,大唐都沒有具備真正能一戰滅其國的實力。


    當然,李二出兵高句麗也並非是真的想一戰滅其國,說到底,他隻是想證明一下自己還年輕。


    而隨著李承乾那邊的戰事結束,在這場私底下的父子較勁中,他已經輸了。


    所以,也就沒必要繼續勞民傷財的繼續征伐高句麗。


    至於父子之間為什麽會暗中較勁,嗬嗬……


    這麽說吧,對於李二來講,李承乾如今的成長從來就不是一件值得多麽高興的事兒。


    相反,李承乾的成長仿佛在無數次的暗示他,他已經老了!


    為什麽說太子是個高危職業,這就是原因之一。


    這就好比狼群中的幼狼,幼狼的成長是為什麽?還不是為了挑戰狼王的地位。


    李二現在看李承乾,就像在看一條正在快速成長的幼狼。


    當然,這也是因為他自己開了個不好的頭。


    以己度人,他幹過將自己老爹趕下台的事兒,你真當他不怕自己兒子學自己麽?


    尤其是現在李承乾還真就成了氣候,他就更加擔心了。


    當然,他擔心的不是自己會輸給李承乾。


    這點兒自信他還是有的。


    “陛下,齊國公求見。”就在這時,有內侍來報,長孫無忌求見。


    李二聞言,放下了早就看不下去的奏章,說道:“宣。”


    不多時,長孫無忌走了進來:“參見陛下。”


    “輔機今日進宮,可有何事?”對於長孫無忌,李二還是很重視的。


    一來兩人從小就熟悉,二來還是自己的小舅子,關係更是親近,若不是長孫皇後為了避嫌,長孫無忌現在也不至於跟個閑雲野鶴一般。


    當然,這也是因為長孫無忌自己的立場擺得很正。


    這也是他能在貞觀朝屹立不倒的主要原因。


    “倒也沒有什麽特別重要的事兒……”長孫無忌笑道,“就是來找陛下對弈一局。”


    李二聞言,笑了笑,說道:“走,陪朕去禦花園走走。”


    對於長孫無忌,李二很信任,既然他這麽說了,那就說明有事兒,但不著急。


    走在禦花園中,兩人倒是無聊閑扯了一番,也不知道是講到了什麽李二突然問道:“如今高明也小有所成,大明王廷也儼然成了高原上最璀璨的明珠,對這一切,輔機怎麽看?”


    “強大己身,坐看風雲。”長孫無忌隻說了八個字。


    也就這簡簡單單的八個字,清晰的表明了他的立場。


    李二笑了笑,對長孫無忌的態度很是滿意。


    朝堂中那些家夥也不知道怎麽想的,朕還活著呢,就想著投資高明?


    真是不知所謂……


    找了個涼亭坐下,李二笑道:“輔機認為該如何強大己身?”


    “近日來,微臣每每遊走在長安街市,都能看到無數讀書人往來如織。”長孫無忌說著,麵露一臉的向往,癡迷,好像那副畫麵又出現在他的眼前一般,而此情此景,讓他如癡如醉,“陛下有空,真應該去看看。


    看看我大唐的學子都是何等風采!


    說一句人才濟濟也不為過。


    隻是略微有些可惜……”


    “額,他們為何可惜?”李二一臉不解地問道。


    “微臣聽他們每每提及科舉,都是一臉的期待,但很快又一臉的遺憾……”說到這裏,長孫無忌看向李二,“陛下,大唐可是有些年頭沒開恩科了。


    若是要強大己身,自然需要新鮮的血液注入朝堂,他們年輕,可能做事還不夠老練,但絕對充滿激情!”


    李二點了點頭,他早就明白了,長孫無忌是為了再開恩科來的。


    不過這和他倒也不謀而合。


    大唐書閣也經營了這麽長時間,房玄齡等人近一年時間也都在振興文教,雖然說不可能這麽快就見成果,但總歸還是有些收獲的。


    此時再開恩科,也有激勵之意。


    關鍵是,這個時候開恩科,也能籠絡人心。


    想到這裏,李二迴過頭看了長孫無忌一眼,搖了搖頭,道:“你啊,還是那麽小家子氣,他們要走就讓他們走唄!


    我碩大的大唐,難道還缺了他們幾個讀書人不成?”


    長孫無忌聞言,當即就露出一個被人戳穿了心思略顯尷尬的神態,甚至還有些微微臉紅,不得不說,這一對君臣都是實打實的演技派啊!


    “陛下說的是。微臣就是看不慣,到底是大唐培養了他們,還是大明培養了他們?


    在他們目不識丁的時候,難道不是我大唐在苦苦栽培他們麽?


    如今尚未學成,就打算前去大明王廷碰碰運氣,此等忘恩負義之輩,難成大器!”


    說著,長孫無忌還有幾分慍怒。


    李二聽得好笑,但看長孫無忌那一臉苦大仇深的模樣,又有幾分安慰。


    他也聽說了,不少讀書人,在聽聞李承乾徹底吞並了吐穀渾後,都動了心思去大明出仕。


    畢竟大明王廷如今也算得上是一個不弱的國家了。


    既然是國家,那就需要大量的官員。


    就大明王廷,能有幾個讀書人?


    加上李承乾大唐太子的身份,難道會放著他們這些大唐的讀書人不用,去用異族那些鬥大的字不識一筐的粗漢?


    至於說背離大唐,那也不存在,李承乾說到底還是大唐的太子,早晚會迴來繼承大統,屆時他們跟李承乾一起迴來,還是新君舊臣、嫡係!


    這買賣怎麽看怎麽劃算啊。


    畢竟現在他們就算留在大唐,也沒有發展的機會。


    與其如此,還不如去大明王廷碰碰運氣。


    “行了,為了這檔子事兒,犯不著動怒。”李二說道,“你的心思,朕明白,既然如此,那就商議商議,再開恩科。”


    就算長孫無忌不提這一嘴,他也打算再開恩科。


    別看他嘴上說得輕鬆,但真要說起來,他也煩躁得很。


    這麽多讀書人前去投奔高明,這難道是想告訴朕,高明才是明主?


    這會兒有長孫無忌開口,他自然樂得順坡下驢。


    再開恩科,的確是籠絡人心的機會。


    不管怎麽說,能在大唐出仕,那些讀書人絕對不會考慮大明,就這麽現實。


    他們考慮大明的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大唐暫且出仕無門。


    所以,應對這件事兒,李二隻要再開恩科,哪怕是放出這麽個消息,都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陛下聖明。”長孫無忌當即躬身施禮道。


    他其實知道李二的心思。


    要不是猜到了李二的心思,伱以為他會來?


    都是千年的狐狸,沒一個省油的燈。


    另一邊,太安宮。


    李淵正在聽著武士彠講述大明王廷的種種事跡。


    還別說,他都聽呆住了。


    縱使是他,也沒想到李承乾能讓西域諸國背刺吐穀渾。


    這是他無論如何都沒想到的。


    “吾孫真乃人中龍鳳也!”李淵聽武士彠說完,歎了口氣。


    其實很多消息他早就聽說了,可哪怕是再聽一遍,他也不得不感慨一番。


    武士彠也是點了點頭,道:“殿下的確有過人之才,當今天下的少年英傑中,哪怕算上吐蕃的那位,殿下也當拔得頭籌才是。


    此番大明王廷真可謂是一戰成名,無數少年英才都扼腕歎息……”


    對於李承乾所做的一切,武士彠是真的震驚。


    這比起當初李二的所作所為,真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管怎麽說,當初李家起兵的時候,怎麽說也是有些家底的,又有關隴世家的支持,這才推翻了前隋。


    但李承乾呢,區區二十餘騎,橫推吐穀渾!


    這多少就有點兒傳奇色彩了。


    “元景的日子怕是不好過了啊。”李淵感慨了一番,說道,“之前,吾還打算讓元景利用高明和慕容伏允的爭鋒,在夾縫中謀求一生機,可如今,就看高明如何對待他這叔叔了。”


    說到這個,武士彠似乎想起了什麽,說道:“陛下,之前裴默有消息送迴來,據他所說,他拒絕了趙王……”


    李元景派顧建章去找裴默尋求幫助,很顯然,裴默拒絕了。


    李淵點了點頭,說道:“這個吾也聽說了,不過這也不能怪人家裴默,裴默他們自己都尚且沒有在大明王廷立足,如何能幫元景?


    說起來,還是元景太急切了。”


    他其實也知道,李元景不堪大用,但他想試試,或者說,他想謀求一個新的局麵。


    說到底,他的心裏還是有大唐的,但人嘛,怎麽可能沒點兒私心。


    縱使是他,也是如此。


    武士彠想了想,說道:“要不要我讓武媚再……”


    “行了。”李淵聞言擺了擺手,道,“武媚是我們最後的底氣,暫且不要去過分的消耗。


    再說了,武媚才多大,她現在能在高明身邊立足就算不錯了。


    說到底,吾做這麽多,也是希望當年跟隨吾的那些老兄弟,未來能安享晚年。”


    李淵確實沒什麽野心了。


    輸給了自己的兒子,雖然輸得不情不願,不甘心,但他的確是認命了。


    不管怎麽說,這大唐還在他李家的手上,這就足矣。


    真要讓他一番折騰,把大唐折騰沒了,那也不符合他的利益。


    他之所以在李承乾那邊投入了很多,說到底,就是希望完成自己的一些私心罷了。


    但這個私心再怎麽作祟,有一點兒是基礎,那就是不能顛覆李唐江山。


    這可能就是屬於他的大格局了吧。


    武士彠聞言,也沒再堅持。


    他能理解李淵的心思,自從李二登基後,他們這些李淵的舊臣,幾乎人人自危,尤其是當裴寂死後。


    眾人更是惶惶不可終日。


    沒辦法,李二太強勢了,也太記仇了。


    用腳後跟想,裴寂都不可能造反!


    但這屎盆子,就扣在了裴寂的頭上。


    “你們最近也少些動作。”李淵說道,“高明的強勢崛起,最頭疼的可能就是二郎了,這段時間要是被他抓到了把柄,沒你們好果子吃的。”


    對於李二,李淵還是很了解的。


    再加上兩人都是帝王,更了解彼此的想法。


    “這是自然。”武士彠說道,“最近我們都停了下來,等這陣風波過了再說。殿下的強勢崛起,確實給了不少人壓力。


    最近,蜀王、越王,每天都在長安城裏胡作非為,儼然一副混世魔王的作態。”


    “他們的事兒,你不用管。”李淵說道,“吾那幾個孫兒,還真就沒一個省油的燈。”


    對於李泰和李恪的做法,他心裏門兒清。


    但這事兒,他不想管,也沒法管。


    又閑聊了一會兒,武士彠便起身告辭。


    等武士彠走後,李淵一個人坐在躺椅上,閉目養神。


    他也在複盤李承乾到底是怎麽贏下這一仗的。


    作為大唐的開國皇帝,李淵的能力毋庸置疑。


    但甭管他怎麽去複盤,哪怕是把自己放在李承乾的位置上,他都沒找到取勝的方法。


    尤其是,他沒辦法說服西域諸國反戈一擊!


    過了良久,李淵才睜開眼,起身,搖了搖頭,歎氣道:“看來還是吾老了啊,不服不行!”


    想不明白就不想,李淵也不是那麽較真的人。


    當然,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想不明白了。


    “幫吾準備一份厚禮,吾孫大展神威,吾這個做阿祖的豈能沒有一點兒表示。”李淵隨口對身邊的內侍吩咐了一句。


    內侍聞言,還沒來得及開口,李淵又說道,“另外吾再寫兩封信,一封送給高明,另一封送給元景。”


    說著,李淵就迴到了書房。


    有些事情可以想不明白,但有些事情,還可以挽救。


    站在他的立場而言,李元景還是可以挽救的。


    他並不是說要幫李元景去爭什麽,他看得出來,不管是李二還是李承乾,都不是李元景可以匹敵的。


    但他真的想嚐試打開一個新的局麵看看。


    不管做不做得到,他都想試試。


    而恰在這時,一匹快馬入了長安。


    而正是這匹快馬,將徹底的為大明還有大唐,拉開一個新的篇章!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貞觀無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赴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赴醉人並收藏貞觀無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