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迴到府邸,便有下人來稟報:“大人,陸績在大廳等候。”


    “知道了!”


    張昭點了點頭,便直奔大廳行去。


    進入廳中,張昭道:“公紀,隨我來書房。”


    在吳國境內,張家和陸家都是大族,但陸績的輩分,卻比張昭矮一輩。


    書房中,賓主落座。


    陸績眼神期待,迫切的問道:“張公,結果如何?”


    張昭微笑道:“事成了。”


    “好!”


    陸績眼中,有著一抹興奮。


    張昭盯著陸績,眼中掠過一抹精芒,道:“公紀,你陸家偏向劉修,難道,不怕老夫向大王告發嗎?”


    話語中,帶著一絲的戲謔。


    陸績說道:“張公這不是沒有告發嗎?”


    張昭嗬嗬一笑,道:“說不準,老夫一下就改了主意。”


    陸績神色很平靜,道:“張公決斷果毅,既然下了決定,豈會再擅自更改。”


    張昭搖頭輕笑。


    陸績道:“張公是考校在下嗎?”


    張昭說道:“世人皆知陸遜才能無雙,在下倒是想聽聽陸公紀的高論。”


    陸績正色道:“在下理由有三。”


    “第一,吳國大勢已去。”


    “作為吳國的頂梁柱,更是吳國老臣,張公對吳國的了解,是常人難以企及的。如今吳國偏居一隅,如果楚國和魏國不來攻打倒也罷了,一旦來攻打,吳國如何抵擋?”


    “論人才,吳國損失了魯肅、太史慈、呂蒙等人,如今隻是靠張公、大都督竭力支撐,而反觀楚國,人才濟濟,不可勝數。”


    “論底蘊,吳國雖然解決了山越,畢竟地域狹窄,而劉修作用益州、交州、涼州等地,早已底蘊豐厚。”


    “吳國的優勢在於水軍,魏國沒有,但楚國有。”


    陸績正色道:“在這樣的情況下,吳國還能和楚國對抗嗎?那是不可能的。”


    張昭捋著頜下胡須,微微頷首。


    他看向陸績,倒是有些驚訝。


    陸家人的風采,盡數被陸遜占據了,世人都注意到了陸遜,卻忽略了陸績。


    陸家一門,俱是人才啊!


    張昭的心中,忍不住感慨。


    張昭道:“第二點理由呢?”


    陸績微微一笑,不急不躁的道:“第二,張公是張家的家主。”


    “吳國張家,乃是大族。”


    “張公是吳國的臣子,可也是張家的一族之長。”


    “張公忠於大王,甘願為大王赴死。可是,張公總得為張家考慮。如今吳國大勢已去,張公自當為張家考慮一二。”


    “沒有這個身份,張公或許會誓死效忠。”


    “可是,張公身上有束縛,那就隻能選擇有利於張家的方向。”


    陸績眼神明亮,很是從容。


    他在得到了陸遜傳迴的書信後,就開始聯絡張昭。


    作為在吳國多年的人,陸績自然是知曉張昭的,更了解張昭。加之,陸遜來信讓他找張昭出言相助,陸績便順勢而為。


    有了張昭的協助,陸家報仇更容易,也能立下更大的功勞。


    張昭此刻,卻是沉默下來。


    張昭是孫權的臣子,這一點是不假的。


    可是,張昭也是一家之主,是一族之長,他要為家族考慮。


    出身世家的人,一般都講究家國天下。


    先有家,再有國。


    張昭也不例外。


    曆史上,曹操率軍南下,發動赤壁之戰時,張昭便勸說孫權歸順曹操。張昭的勸說,一方麵是不希望孫權和曹操死磕,但另一方麵卻是為張家考慮。


    如今的局麵,吳國局麵更糟糕。


    麵對劉修和曹操的夾擊,張昭不認為孫權能取勝。


    在這樣的情況下,張昭聽到了陸績的話,最終選擇了幫助陸績。


    張昭深吸口氣,道:“陸公紀,第三點呢?老夫洗耳恭聽。”


    陸績一抖長袖,微笑道:“張公就算去告發,也無濟於事。”


    “陸家還是吳國的陸家,並沒有和劉修勾結,也沒有投降劉修。我們所做的,隻是要交好劉修,向劉修表達一個意思。”


    “張公僅憑一張嘴,不可能汙蔑陸家。”


    “尤其是,吳國動蕩之際,外麵有伯言主持大軍,一旦動了陸家,恐怕吳國更亂。”


    “張公,您認為呢?”


    陸績神色從容,顯得相當的自信。


    事實上,他去勸說張昭時,提出的也是靠攏劉修,向劉修示好,沒有提及歸順劉修。


    吳國在這個時候,已經是風雨飄搖。


    誰都可能有二心。


    誰都可能有自己的考慮。


    陸家就算是向劉修靠攏,但陸家沒有背叛吳國的證據,孫權就那陸家沒有辦法。


    張昭捋須一笑,道:“世人,真是小覷了你陸公紀。”


    陸績微笑道:“張公謬讚了。”


    張昭歎了口氣,道:“希望,老夫的做法沒有錯。”


    陸績道:“張公不會後悔今日的做法。”


    張昭說道:“不久後,荀攸和張遼就會押送迴來。到時候,老夫會向大王諫言,由你押送張遼和荀攸前往江夏郡。到時候,你可以再運作一番。”


    陸績拱手道:“多謝張公!”


    “告辭!”


    當即,陸績站起身便離開了。


    張昭望著陸績離去的背影,忍不住輕歎了口氣。如今的他,也已經是投降派,成了和劉修有接觸的人。


    陸績迴到府邸後,便沒有再做其他事情,就是靜靜等待。


    進入七月上旬,天氣愈發炎熱。


    而魏國方麵,消息已經傳到了鄴城,傳到了曹操的案桌上。


    曹操得知張遼和荀攸背俘,損失了近五萬精銳,氣得摔碎了好幾個花瓶。好在曹操的頭痛病已經治愈了,疾病沒受到影響。


    曹操下了命令,召集麾下眾人議事。


    王府,大殿中。


    曹操端坐在上方,下方荀彧、程昱、劉曄、陳群、司馬懿等人,盡數匯聚在此。


    所有人的臉色,都無比凝重。


    荀攸是曹操心腹。


    張遼是曹操大將。


    兩個人成為吳國的俘虜,造成的影響太大了。


    曹操目光看向眾人,沉聲道:“諸公,張遼和荀攸被俘虜,本王派去攻打吳國的軍隊覆沒。接下來,該如何應對?”


    眾人聞言,都陷入沉思。


    曹操目光銳利,道:“文若,你有什麽看法?”


    荀彧主持內政,但也是決定的謀士。


    荀彧說道:“迴稟大王,在下認為荀攸和張遼被擒。如果魏國就此罷兵,將威嚴不存,國威不振。所以,再發兵攻打吳國是必須的。但是在此之前,該給劉修施壓了。”


    曹操問道:“如何施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小侯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一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一方並收藏三國小侯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