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珪和陳登就不是很能理解陶謙的腦迴路到底是怎麽一迴事。
曹豹和曹宏的支持是理所當然的。
因為他們是陶謙的基本盤,陶謙的地位越高對他們越有好處,都是揚州人,想在徐州混得開,要陶謙的地位高位置穩當才可以。
既然郭鵬開了先河,那就繼續下去好了,有總比沒有好,有一個國君的名義那可再好不過了。
可是這不符合徐州人的利益。
一州之地養一個土皇帝?
開什麽玩笑?!
然而陶謙早有準備,把曹豹和臧洪兩支人馬調到了東海郡,這老家夥居然打算用武力來保證自己登位。
興平三年十月十七,徐州牧、安南將軍陶謙接受朝廷賜封,晉爵為公,正式建立徐公國,並且登位為徐國國君,又立長子陶商為徐國太子。
徐國正式建立,盡管建立的不是那麽的穩當,也不是那麽的得人心,甚至被不少人討厭,反感。
但是在強權的壓迫下,它還是建立了。
徐州人和陶謙之間被迫建立了君臣關係。
徐國雖然是建立了沒錯,但是反叛的種子已經種下,對此心懷不滿的徐州人,已經在暗中行動起來,準備用手中的刀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他們可不想供養一個土皇帝!
還是在麵對一個極其強大的外部政權的威懾之下,用一州之地和六州半之地對抗,找死?
這個時候,郭鵬還在並州和匈奴人打仗,對此一無所知。
而這個消息很快傳揚了出去,越過長江,傳到了江東,傳到了荊州,繼續往西邊傳,傳的還特別快。
孫策得到朝廷使者的賜封的時候,大腦是一片空白的。
別說孫策了,周瑜也好不到哪裏去,他們都很奇怪,隻是想求一個重號將軍的名號,怎麽突然就封邦建國做國君了?
他才二十多歲,是個小年輕,怎麽就做了國君了?
他實在也不是謙虛,隻是沒想明白,一個被人處處瞧不起的小年輕,怎麽就成了國君了?
孫策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就得知徐州陶謙接受賜封,進位徐公,建立徐公國,還立了太子,定了傳承。
緊隨其後,孫策又得知,在豫章郡苟延殘喘的劉繇得到這個消息之後二話不說就接受了朝廷使者的賜封,進位越王,建立越王國,然後要求孫策把會稽郡交割給他,遵守朝廷的法規。
孫策眨了眨眼睛,又看了看周瑜,兩人愣了好一會兒。
孫策的勢力都是自己招募來的,江東本地豪強宗族被他打壓得很慘,暫時沒人能對他說三道四,雖然有人反對,但是孫策也不會在意。
而且被人欺負了不打迴去也不是孫策的做事習慣,孫伯符從來都是被人欺負了一定要打迴去的。
接著,十月底,在部下們和軍隊的支持下,孫策對外宣布,進位吳公,建立吳公國,定都吳郡吳縣,然後——進軍豫章郡。
好處拿著,壞處撇迴去!
給你點顏色你就開染坊?
區區一個豫章郡,還真把自己當作越王勾踐了?!
孫策親率大軍從吳郡出發,向豫章郡進軍而去。
兩個國家剛剛建立起來,就爆發了戰爭,還是朝廷完全無法約束的戰爭。
吳越兩國仿佛天生的宿敵,即使轉世重生到了東漢末年,依然不會停止鬥爭,還是爆發了戰爭。
新的秩序從最開始建立就是無根浮萍,誰也不打算真的重視,也不知道該怎麽重視。
曆史文化知識不足的領導者們並沒有充分的時間去了解這套分封製度該怎麽運行,但是該怎麽爭霸,他們還是明白的,準確的說,他們沒有分封思維,滿滿的都是兼並和爭霸的思維。
所以分封的秩序沒有建立起來,諸侯們爭霸的野心倒激發出來了。
吳越之戰隻是一個小小的開始,吳越兩國爆發戰爭的時候,荊州牧劉表那邊兒還沒有決定要不要登位。
其實劉表想,他真的想,他本來就是宗室,宗室封王建國名正言順,劉繇都已經進位越王了,他就做不得這個楚王?
但是劉表身邊沒什麽嫡係基本盤力量,部下們商量來商量去,商量不出一個結果。
因為大家都有私心,尤其是和郭鵬搭上關係的蔡氏,他們才不想供養一個土皇帝,哪怕是名義上的土皇帝都不想。
所以吳越之戰進行的同時,荊州還在猶豫。
一直到十一月上旬劉璋在成都進位蜀王,建立蜀王國的消息傳來之後,荊州才變得躁動起來。
益州本地人是不想支持劉璋進位蜀王的,大義名分還是挺壓人的。
以前劉璋是上司,反叛還不是那麽要人命,現在劉璋是封國君主,名分上就完全不一樣了,意義也就不同了。
野心勃勃的本地人代表者趙韙強烈反對此事,一邊帶兵往成都趕,一邊派人上表給劉璋,陳述利害,反正就是不答應。
但是有人想讓劉璋答應。
東州派代表人龐羲,作為跟著劉焉來到蜀地的外來者代表人,龐羲絕對支持劉璋,也必須要支持劉璋。
沒了劉璋,他們一定會被益州本地人搞死,所以,劉璋的地位越高越穩固,對他們越有利。
先得到消息的龐羲以護送朝廷使者的名義帶兵進入成都,在東州派官員的協助下,成功在十一月上旬勸說劉璋接受朝廷賜封,進位蜀王,建立蜀國,在益州範圍內實行統治。
慢了一步的趙韙十分不滿,停在江州,左想右想咽不下這口氣。
於是他幹脆聯絡之前已經聯絡好的蜀地豪族,向他們陳述利害,講明讓劉璋做蜀王的壞處,然後直接就在江州宣布造反。
趙韙不承認劉璋的蜀王身份,說那是龐羲等人的陰謀,為了奴役蜀人而想出來的陰謀,本身就是十分可笑的,朝廷不可能這樣做。
所以他要代表朝廷討伐劉璋和龐羲。
趙韙自立為益州牧、鎮南將軍,率軍從江州開始向成都進軍。
沿途,趙韙得到了不少不願意接受這個局麵的蜀地豪族的支持。
他們紛紛發動自己的私兵佃戶和奴仆,加入趙韙的軍隊,給予趙韙錢糧,幫他攻城略地,並且發動輿論支持他。
誰要做劉璋的臣民啊!
區區一個土皇帝也敢在益州稱王稱霸?想讓咱們給你當牛做馬?
益州人不願意!
一時間,趙韙軍聲勢浩大。
因為蜀國的建立與否,蜀地爆發了這場內亂。
新任蜀王劉璋得知以後,大驚失色,趕快向龐羲尋求幫助,龐羲臉色不好,但是他也清楚,一旦劉璋失去了地位,他也將死無葬身之地,整個東州派都要被清洗。
這是失去家園的東州人不能輸的戰爭!
龐羲仗劍而立,向劉璋請求撥給鎧甲、戰刀、長矛和弓弩,他將率領東州兵和趙韙叛軍決一死戰,誓死捍衛劉璋的地位和統治。
三萬東州兵和四萬益州兵為了各自的利益和目的,展開了這場戰爭。
蜀國的內戰開始了。
曹豹和曹宏的支持是理所當然的。
因為他們是陶謙的基本盤,陶謙的地位越高對他們越有好處,都是揚州人,想在徐州混得開,要陶謙的地位高位置穩當才可以。
既然郭鵬開了先河,那就繼續下去好了,有總比沒有好,有一個國君的名義那可再好不過了。
可是這不符合徐州人的利益。
一州之地養一個土皇帝?
開什麽玩笑?!
然而陶謙早有準備,把曹豹和臧洪兩支人馬調到了東海郡,這老家夥居然打算用武力來保證自己登位。
興平三年十月十七,徐州牧、安南將軍陶謙接受朝廷賜封,晉爵為公,正式建立徐公國,並且登位為徐國國君,又立長子陶商為徐國太子。
徐國正式建立,盡管建立的不是那麽的穩當,也不是那麽的得人心,甚至被不少人討厭,反感。
但是在強權的壓迫下,它還是建立了。
徐州人和陶謙之間被迫建立了君臣關係。
徐國雖然是建立了沒錯,但是反叛的種子已經種下,對此心懷不滿的徐州人,已經在暗中行動起來,準備用手中的刀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他們可不想供養一個土皇帝!
還是在麵對一個極其強大的外部政權的威懾之下,用一州之地和六州半之地對抗,找死?
這個時候,郭鵬還在並州和匈奴人打仗,對此一無所知。
而這個消息很快傳揚了出去,越過長江,傳到了江東,傳到了荊州,繼續往西邊傳,傳的還特別快。
孫策得到朝廷使者的賜封的時候,大腦是一片空白的。
別說孫策了,周瑜也好不到哪裏去,他們都很奇怪,隻是想求一個重號將軍的名號,怎麽突然就封邦建國做國君了?
他才二十多歲,是個小年輕,怎麽就做了國君了?
他實在也不是謙虛,隻是沒想明白,一個被人處處瞧不起的小年輕,怎麽就成了國君了?
孫策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就得知徐州陶謙接受賜封,進位徐公,建立徐公國,還立了太子,定了傳承。
緊隨其後,孫策又得知,在豫章郡苟延殘喘的劉繇得到這個消息之後二話不說就接受了朝廷使者的賜封,進位越王,建立越王國,然後要求孫策把會稽郡交割給他,遵守朝廷的法規。
孫策眨了眨眼睛,又看了看周瑜,兩人愣了好一會兒。
孫策的勢力都是自己招募來的,江東本地豪強宗族被他打壓得很慘,暫時沒人能對他說三道四,雖然有人反對,但是孫策也不會在意。
而且被人欺負了不打迴去也不是孫策的做事習慣,孫伯符從來都是被人欺負了一定要打迴去的。
接著,十月底,在部下們和軍隊的支持下,孫策對外宣布,進位吳公,建立吳公國,定都吳郡吳縣,然後——進軍豫章郡。
好處拿著,壞處撇迴去!
給你點顏色你就開染坊?
區區一個豫章郡,還真把自己當作越王勾踐了?!
孫策親率大軍從吳郡出發,向豫章郡進軍而去。
兩個國家剛剛建立起來,就爆發了戰爭,還是朝廷完全無法約束的戰爭。
吳越兩國仿佛天生的宿敵,即使轉世重生到了東漢末年,依然不會停止鬥爭,還是爆發了戰爭。
新的秩序從最開始建立就是無根浮萍,誰也不打算真的重視,也不知道該怎麽重視。
曆史文化知識不足的領導者們並沒有充分的時間去了解這套分封製度該怎麽運行,但是該怎麽爭霸,他們還是明白的,準確的說,他們沒有分封思維,滿滿的都是兼並和爭霸的思維。
所以分封的秩序沒有建立起來,諸侯們爭霸的野心倒激發出來了。
吳越之戰隻是一個小小的開始,吳越兩國爆發戰爭的時候,荊州牧劉表那邊兒還沒有決定要不要登位。
其實劉表想,他真的想,他本來就是宗室,宗室封王建國名正言順,劉繇都已經進位越王了,他就做不得這個楚王?
但是劉表身邊沒什麽嫡係基本盤力量,部下們商量來商量去,商量不出一個結果。
因為大家都有私心,尤其是和郭鵬搭上關係的蔡氏,他們才不想供養一個土皇帝,哪怕是名義上的土皇帝都不想。
所以吳越之戰進行的同時,荊州還在猶豫。
一直到十一月上旬劉璋在成都進位蜀王,建立蜀王國的消息傳來之後,荊州才變得躁動起來。
益州本地人是不想支持劉璋進位蜀王的,大義名分還是挺壓人的。
以前劉璋是上司,反叛還不是那麽要人命,現在劉璋是封國君主,名分上就完全不一樣了,意義也就不同了。
野心勃勃的本地人代表者趙韙強烈反對此事,一邊帶兵往成都趕,一邊派人上表給劉璋,陳述利害,反正就是不答應。
但是有人想讓劉璋答應。
東州派代表人龐羲,作為跟著劉焉來到蜀地的外來者代表人,龐羲絕對支持劉璋,也必須要支持劉璋。
沒了劉璋,他們一定會被益州本地人搞死,所以,劉璋的地位越高越穩固,對他們越有利。
先得到消息的龐羲以護送朝廷使者的名義帶兵進入成都,在東州派官員的協助下,成功在十一月上旬勸說劉璋接受朝廷賜封,進位蜀王,建立蜀國,在益州範圍內實行統治。
慢了一步的趙韙十分不滿,停在江州,左想右想咽不下這口氣。
於是他幹脆聯絡之前已經聯絡好的蜀地豪族,向他們陳述利害,講明讓劉璋做蜀王的壞處,然後直接就在江州宣布造反。
趙韙不承認劉璋的蜀王身份,說那是龐羲等人的陰謀,為了奴役蜀人而想出來的陰謀,本身就是十分可笑的,朝廷不可能這樣做。
所以他要代表朝廷討伐劉璋和龐羲。
趙韙自立為益州牧、鎮南將軍,率軍從江州開始向成都進軍。
沿途,趙韙得到了不少不願意接受這個局麵的蜀地豪族的支持。
他們紛紛發動自己的私兵佃戶和奴仆,加入趙韙的軍隊,給予趙韙錢糧,幫他攻城略地,並且發動輿論支持他。
誰要做劉璋的臣民啊!
區區一個土皇帝也敢在益州稱王稱霸?想讓咱們給你當牛做馬?
益州人不願意!
一時間,趙韙軍聲勢浩大。
因為蜀國的建立與否,蜀地爆發了這場內亂。
新任蜀王劉璋得知以後,大驚失色,趕快向龐羲尋求幫助,龐羲臉色不好,但是他也清楚,一旦劉璋失去了地位,他也將死無葬身之地,整個東州派都要被清洗。
這是失去家園的東州人不能輸的戰爭!
龐羲仗劍而立,向劉璋請求撥給鎧甲、戰刀、長矛和弓弩,他將率領東州兵和趙韙叛軍決一死戰,誓死捍衛劉璋的地位和統治。
三萬東州兵和四萬益州兵為了各自的利益和目的,展開了這場戰爭。
蜀國的內戰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