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質上,秋天,是收獲者的季節;在精神上,秋天,是感懷詩人的季節。
“秋風秋雨愁煞人……”“天涼好個秋……”“春花秋月何時了……”“冷落清秋節……”
“秋”和“愁”總是形影不離。從字的結構上看,秋天像一座大山壓在愁腸百結者的心上,把這顆心壓得扁扁的。
秋天的月亮總是特別明朗。秋天的夜晚總是特別寧靜。秋天的風聲總是像屈死的冤魂一樣在無人的角落嗚號低訴。
司馬彤獨佇窗前,看窗外片片飛葉被風翻卷著,在昏月下紛亂地舞蹈。有的葉片撞在玻璃上,忽兒又順著玻璃下滑,又被一陣沉緩的秋風卷走……
在夏日裏能經受烈日和暴雨侵襲的葉子,到了秋天,就連一陣輕風也擋不過。因為,它已經離開了它賴以生存的枝頭,也就是它的根。
離開了枝椏的枯葉隨風漂泊,它不知該到哪裏去;最根本的,它已經不能自己決定。
司馬彤輕歎了一聲。他終於想起李思城的話:“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她很早就知道這句話。這是每個浪子的心聲。甚至,當這句話還沒有產生的時候,這種心聲已經存在,一直可以追溯到遠古。
李思城就是這秋風裏的某一片落葉。她想。
她又想起父親司馬勳的訓斥:“小彤,你老是死氣沉沉的,成天把自己關在屋子裏,根本不聽爸的話。我看要不是老爸,你呀,找份工作都困難!”
是啊!倘若沒有父親,她很可能無法生存下去。工作近兩年來,她發現以前在大學裏學的那些東西一點也用不上。
她現在還能有份工作,有個住處,全是因為她有一個好老爸。當她的同學們還在滿大街找招聘廣告的時候,她已經坐在區政府旅遊局寬敞得像教室的辦公室裏了。
區旅遊局負責主管轄區內賓館飯店,區內每一個賓館飯店她都爛熟於心。但這些賓館飯店在何位置?設施如何?她都不知道。她所熟悉的是它們的電話號碼以及報上來的材料,還有就是她做的統計表。 每天,司馬彤騎上自行車,走進雄偉莊嚴的區政府大門,第一個打開辦公室門,然後拖地板、擦桌子、打開水、泡綠茶。先泡局長的,再泡副局長、科長的。等一切收拾停當,頭們便魚貫而入,開始品茶,拈起杯蓋“當當”地磕幾下,開始討論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公開播放的新聞,然後更為熱烈地討論在媒體上見不到的奇聞。當然更多的是中央的。司馬彤意識到,他們是關心國家大事的,政治嗅覺像狼狗一樣靈敏。加之他們雖官居七八品,但如果讓他們說心裏話,區長市長甚至中央的領導,所做的成績就那麽迴事,倘若讓他們親自去抓,定會抓出更大的成效來。看得出他們對現狀是不滿意的,他們每個人幾乎都認為自己是一匹臥槽的千裏馬,隻恨伯樂腿短,無緣相識。他們的牢騷話起碼占每天談話內容的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一半是談論國家大事以及區政府內部秘聞,一半是老婆孩子房子票子。
司馬彤在旅遊局從未挨過訓斥。局裏的每一個人都知道她的家庭背景。司馬勳在部隊時已是師級政工幹部,轉業後又連升兩級,如今已是某部副部級幹部。旅遊局局長黃岑曾在司馬勳手下當過兵,那是在沈陽軍區的時候,司馬勳是連長,黃岑是通訊員。後來黃岑退伍迴京。而司馬勳正趕上籌建武警部隊那個時機,差點被安排轉業的他一換領章帽徽,成了武警總部的領導。當年曾挨過不少訓斥的黃岑至今想起來仍懷恨在心。可是老頭如今把千金小姐托付給自己,完全是老領導的一種信任,黃岑便毫不猶豫地應承下來。雖然老頭管的事與旅遊方麵掛不著邊,但官大一級壓死人,說不準啥時候用得上。
不過在官場上混了不少年頭的黃局長絕不能讓下屬或別的局、處看出自己是在利用私人關係照顧小彤。自司馬彤上班後,黃局長從未單獨找司馬彤談過話。司馬彤在局裏,直到現在還沒有明確的業務分工。接傳真、電話,打材料,搞衛生,送信函,發通知……這些任務當然得由資曆最淺的司馬彤來幹。司馬彤在周而複始的重複中感到生命漸漸枯竭。每天,她隻要走進辦公大樓,一種發黴的重壓就像石板一樣扣在她的心頭。她不怕忙,真正忙起來她會像一個運動場上的賽手一樣興奮。可更多的時間是無所事事,在辦公室裏傻坐。她不能到樓下去亂轉,因為頭兒們正在另一間辦公室裏打牌、下棋,把門已杠死了。他們對她的交待有三條:第一,上級來電話,要去叫他們,說正在衛生間;第二,區政府有人來找,能躲就躲,躲不過就打傳唿;第三,飯店賓館來電話,一律不在,有事你先記一下再說。通常,除星期一忙著上竄下跳地開會外,星期二到星期五,辦公室空得怕人,隻有電話玲聲針似的紮進司馬彤的耳朵裏。久了,她明白自己實際上跟門口那個傳達室的老頭是一個角色。老頭看大門,她看“小門”。
“秋風秋雨愁煞人……”“天涼好個秋……”“春花秋月何時了……”“冷落清秋節……”
“秋”和“愁”總是形影不離。從字的結構上看,秋天像一座大山壓在愁腸百結者的心上,把這顆心壓得扁扁的。
秋天的月亮總是特別明朗。秋天的夜晚總是特別寧靜。秋天的風聲總是像屈死的冤魂一樣在無人的角落嗚號低訴。
司馬彤獨佇窗前,看窗外片片飛葉被風翻卷著,在昏月下紛亂地舞蹈。有的葉片撞在玻璃上,忽兒又順著玻璃下滑,又被一陣沉緩的秋風卷走……
在夏日裏能經受烈日和暴雨侵襲的葉子,到了秋天,就連一陣輕風也擋不過。因為,它已經離開了它賴以生存的枝頭,也就是它的根。
離開了枝椏的枯葉隨風漂泊,它不知該到哪裏去;最根本的,它已經不能自己決定。
司馬彤輕歎了一聲。他終於想起李思城的話:“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她很早就知道這句話。這是每個浪子的心聲。甚至,當這句話還沒有產生的時候,這種心聲已經存在,一直可以追溯到遠古。
李思城就是這秋風裏的某一片落葉。她想。
她又想起父親司馬勳的訓斥:“小彤,你老是死氣沉沉的,成天把自己關在屋子裏,根本不聽爸的話。我看要不是老爸,你呀,找份工作都困難!”
是啊!倘若沒有父親,她很可能無法生存下去。工作近兩年來,她發現以前在大學裏學的那些東西一點也用不上。
她現在還能有份工作,有個住處,全是因為她有一個好老爸。當她的同學們還在滿大街找招聘廣告的時候,她已經坐在區政府旅遊局寬敞得像教室的辦公室裏了。
區旅遊局負責主管轄區內賓館飯店,區內每一個賓館飯店她都爛熟於心。但這些賓館飯店在何位置?設施如何?她都不知道。她所熟悉的是它們的電話號碼以及報上來的材料,還有就是她做的統計表。 每天,司馬彤騎上自行車,走進雄偉莊嚴的區政府大門,第一個打開辦公室門,然後拖地板、擦桌子、打開水、泡綠茶。先泡局長的,再泡副局長、科長的。等一切收拾停當,頭們便魚貫而入,開始品茶,拈起杯蓋“當當”地磕幾下,開始討論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公開播放的新聞,然後更為熱烈地討論在媒體上見不到的奇聞。當然更多的是中央的。司馬彤意識到,他們是關心國家大事的,政治嗅覺像狼狗一樣靈敏。加之他們雖官居七八品,但如果讓他們說心裏話,區長市長甚至中央的領導,所做的成績就那麽迴事,倘若讓他們親自去抓,定會抓出更大的成效來。看得出他們對現狀是不滿意的,他們每個人幾乎都認為自己是一匹臥槽的千裏馬,隻恨伯樂腿短,無緣相識。他們的牢騷話起碼占每天談話內容的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一半是談論國家大事以及區政府內部秘聞,一半是老婆孩子房子票子。
司馬彤在旅遊局從未挨過訓斥。局裏的每一個人都知道她的家庭背景。司馬勳在部隊時已是師級政工幹部,轉業後又連升兩級,如今已是某部副部級幹部。旅遊局局長黃岑曾在司馬勳手下當過兵,那是在沈陽軍區的時候,司馬勳是連長,黃岑是通訊員。後來黃岑退伍迴京。而司馬勳正趕上籌建武警部隊那個時機,差點被安排轉業的他一換領章帽徽,成了武警總部的領導。當年曾挨過不少訓斥的黃岑至今想起來仍懷恨在心。可是老頭如今把千金小姐托付給自己,完全是老領導的一種信任,黃岑便毫不猶豫地應承下來。雖然老頭管的事與旅遊方麵掛不著邊,但官大一級壓死人,說不準啥時候用得上。
不過在官場上混了不少年頭的黃局長絕不能讓下屬或別的局、處看出自己是在利用私人關係照顧小彤。自司馬彤上班後,黃局長從未單獨找司馬彤談過話。司馬彤在局裏,直到現在還沒有明確的業務分工。接傳真、電話,打材料,搞衛生,送信函,發通知……這些任務當然得由資曆最淺的司馬彤來幹。司馬彤在周而複始的重複中感到生命漸漸枯竭。每天,她隻要走進辦公大樓,一種發黴的重壓就像石板一樣扣在她的心頭。她不怕忙,真正忙起來她會像一個運動場上的賽手一樣興奮。可更多的時間是無所事事,在辦公室裏傻坐。她不能到樓下去亂轉,因為頭兒們正在另一間辦公室裏打牌、下棋,把門已杠死了。他們對她的交待有三條:第一,上級來電話,要去叫他們,說正在衛生間;第二,區政府有人來找,能躲就躲,躲不過就打傳唿;第三,飯店賓館來電話,一律不在,有事你先記一下再說。通常,除星期一忙著上竄下跳地開會外,星期二到星期五,辦公室空得怕人,隻有電話玲聲針似的紮進司馬彤的耳朵裏。久了,她明白自己實際上跟門口那個傳達室的老頭是一個角色。老頭看大門,她看“小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