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種田文模式……)


    琴袖走之前曾留了一個心眼,叫明珠帶著錢去找李沛,把他們逃跑一事說給他知道。李沛一接獲消息便知道這事瞞不了多久,衢州府一旦知道上報給朝廷,那皇上知道了一定會派人追殺搜查。


    等他夫人周氏來了,才說保住了蕭老爺,就知道這個消息,她雖以為此計魯莽,但想來與其讓理王一家待在一處坐困愁城,說不定還是逃跑好一些。於是二人焦急之下又打聽著朝中消息。


    果不其然,朝廷知道之後以理王擅離藩封為由,削除了理王的爵位,廢為庶人,並派錦衣衛大肆搜捕,一定要逮到理王不可。


    他們尚且不知,理王一家已經逃竄到了慶元縣山林之中悄悄掩藏起來。這裏地處閩浙交界,與外世隔絕,音訊難通,就連朝廷征發賦稅都很不愛去這種地方。


    東南而下便是壽寧縣,一連幾處都很貧苦。理王花了二三兩銀子就盤下一塊無主地來,從未做過農活的他因人生地不熟加之不能隨意曝露身份,隻能充作農戶,自耕自養。


    他們一家在慶元縣一戶村莊住了下來,一晃就是數月。開春以後撒種耕地,黃乘和王妃都下地幹過活,所以知道耕種之道。本來是不讓理王來耕地種田的,但理王不肯,說自己不能吃白飯,硬是吵著學。


    不想春耕插秧,理王插了一行就累得倒在地上,直叫道:“這種地比習武還累。”


    他沒想到這一畝地這麽大,要種的東西如此的多,便問道:“我說,我們就種一行不就得了?這樣累人!”


    黃乘乃笑:“爺說笑話了,就種這一行夠吃什麽?一家如今六張嘴,就是都種滿了,吃不飽肚子的時候還有呢!”


    理王便說:“你也說笑話了,我看這一把稻米鼓鼓滿滿的,哪裏不夠吃?”


    王妃陳氏哈哈大笑起來說:“王爺見過稻米長啥樣?一把稻米還不填不滿一小碗子呢!一年三百六十五,一日三頓地這麽吃,就是滿滿種上一畝地,哪天風來了雨來了或又沒有水,稻子不抽穗,這一茬就算是黃了。”


    理王便哀哀歎氣:“這麽說,百姓可怎麽活呀。”


    正在抱怨的時候,琴袖提著一個竹籃子笑嗬嗬朝這裏走來,輕輕一聲喚說:“都累了吧,快河邊洗洗手,來吃餅。”


    理王一屁股坐在田壟上,一手揩著汗,一手接過琴袖遞來的陶罐咕嘟咕嘟喝了一大碗,就叫起來:“真甜!”


    琴袖道:“這是山泉水,昨兒我去賣布時候,順帶溪邊灌來的。”原來琴袖身子嬌弱不能自事生產,所以買了一架機杼,在家中以紡織為業,偶爾又刺繡謀生,現下還沒種出米糧,一家子就指賴她手藝過活。


    花霰則在旁幫忙,也事蠶桑紡織,加之還有一些餘錢,一家子過得和和美美,無憂無慮。


    理王剛喝了一碗,覺得就是京城玉泉山的泉水也沒有這個好喝,比那深宮大院的貢水好上一百倍,驚歎天下之至味就在民間。想畢又取過一個大肉餅子一口咬下去,滿嘴生香。琴袖雖是小姐出身,做的菜手藝卻很好。餅子又軟肉又爛,油光光的甚是喜人。


    理王覺得好吃得登天了,叫道:“什麽餅這麽好吃!”


    琴袖笑道:“昨兒個隔壁王大娘教我怎麽做的,今日跟她又學著做了幾個,挑了些送給她吃,這些給你們點饑吃。”


    理王驚歎道:“王大娘的手藝比光祿寺還好!”才吃了一個又伸手去籃子裏拿,被琴袖用手一拍手背道:“饞嘴貓,一共三個,都給你吃去了?”


    理王嘟嘟囔囔:“也不多做一個,這半天餓死我。”


    這話說得眾人笑將起來,黃乘忙道:“我不餓,王爺吃吧。”理王便伸手真去拿,琴袖一把把籃子抱住,遞給黃乘道:“黃管家累了,別縱了王爺小孩子的性兒。”


    黃乘這才笑納。


    理王又一屁股坐在田壟上,看著黃乘吃餅,那叫一個望眼欲穿,把琴袖逗得前仰後合,抿嘴笑起來:“王爺,好好種田,等豐收那日咱們再好好慶賀。”


    理王嘟噥:“哪等到那日,怕是到那日我便累死了。”


    琴袖一麵收拾東西一麵笑道:“王爺自己深宮大院長大,吃的穿的哪一樣不是老百姓這麽一點兒一點兒種出來的,才沒這一會兒就抱怨起來,哪天遭了災更別活了。”


    陳氏又道:“爺隻當錢糧天上掉下來的,哪裏曉得裏麵多少辛苦。就說蕭妹子為了織布養活一家,每日熬得眼圈紅了,王爺還嫌她呢。”


    理王聽後,垂首無語。末了,長長一歎說:“這些事,若不是我親身經曆,一輩子也不會信的。”


    琴袖也知他雖不受寵,到底是個王爺,嬌生慣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如今見識見識倒是好的,隻是做不慣這些事,不如給他尋個清閑些的差事。正在想時,就聽見花霰在背後喊:“爺!姑奶奶!快過來!村東張家今日給飯吃,快去吧!”


    理王正吃了一個餅還不足興,一聽給飯吃,拍著手就去了,可把琴袖好好笑了笑。那張家是村裏小小地主,家裏殷實,樂善好施。今日是開耕插秧的日子,他請自家手下佃農莊客1吃飯,順帶著請村裏人都去呢。


    他們一家住在村裏,隻不過以外鄉寓居之名住著,理王自稱黃理,大家都叫他一聲爺,叫陳氏姑奶奶,叫琴袖姨奶奶。


    沒幾天村裏人都熟悉他們了,一則是看見琴袖美貌,二則是看重理王英俊,上上下下都不以他們為尋常人,各自猜想是什麽官宦之後,以歸農為樂。


    張地主是個甚好的人,家裏擺了二十幾桌隨請隨吃,不夠的還自管去廚房拿取,理王一家到了之後,看見一村子的人都已經在吃了,桌上滿滿的雞鴨魚肉,肚子便叫起來,但先跟張地主問了好,張地主忙請他們坐下吃飯。


    張地主先笑:“我們都是莊稼人,吃的也是尋常莊稼人吃的粗物,入不了黃先生的眼。”


    理王趕緊推謝一番說:“蒙張公至美之意,擅造府上,已是罪過,豈有嫌棄之理?”


    這話聽得一些小孩兒手裏拿著個雞腿在背後咯咯咯笑個不停,理王不解地看著他們,小孩便說:“聽不懂,聽不懂,說話酸兮兮,秀才放臭屁!”


    這是周老伯和王大娘家的孩子,周老伯一聽,趕緊把孩子拉過來,一巴掌拍在屁股上罵道:“小黃狗子!叫你胡說!叫你胡說!”一麵朝理王笑道:“小孩子家不懂事,黃老爺別笑。”


    王大娘也一把搶過孩子的雞腿,把自家外孫也按在地上罵道:“快給黃老爺賠不是!快!”


    那孩子沒了雞腿,大哭大鬧就是不肯依。琴袖走近,一把抱起他,摸著他的頭說:“男兒膝下有黃金,不能說跪就跪。”


    那孩子一麵抓著琴袖的頭發,一麵哭著說:“我要吃雞腿,我要吃雞腿!”


    理王也不氣惱他,走進了摸摸他的頭說:“小孩子要誌向遠大,雞腿今後有的是,但是做人沒有誌氣,就是一輩子的事。來,不哭,今後黃叔教你讀書寫字,多讀書人就有眼光了。”


    小孩子聽後不太哭了,雖不太懂但也聽懂了兩三分。


    王大娘忙拜說:“阿彌陀佛,我們家孩子哪有那個造化!黃老爺不說折煞他,就是讀書的錢我們也出不起。”


    琴袖笑著說:“教人讀書還收什麽錢呢,你們隻管來就是了。小孩子不讀書,就不懂立身立德、立言立行,將來隻做小家子,做不了大丈夫,幹不了大事業。”


    眾人看他們這番氣度,都覺得很神奇。那些個村裏的農戶紛紛說:“這真是大戶人家的教養氣派了。”


    張地主覺得理王一家不俗,忙起手稱讚說:“黃老爺從外鄉來,不知本地情況,我們慶雲是極貧苦的地方,別說這裏,就是大縣城裏也沒有幾個教書先生,十年了,連我們這一裏2,方圓十裏內十年都出不了一個秀才。若是黃先生不嫌棄,教教我們這些娃兒,不說能做什麽事業,識兩個字也是好的。”


    村裏人忙說:“是啊是啊,黃老爺答應我們吧,那就是我們的大恩人了。”原來這裏的人十個裏九個不認識字的,一聽理王方才言語,都趕著求他。


    “這有何難!”理王便說,“你們誰家有孩子要來的,都到我家來,分文不取。”


    這一說,眾人都叫好起來,左右言謝,把他看成大恩人了。張地主便說:“一分不給也罪過,這樣,我和手下人每人出幾分銀子,我們一年給黃老爺湊出十兩銀子來孝敬您,就當是學費。”


    那些莊客急忙說:“東家說得對!我們雖是一窮二白的人,湊一分銀子盡盡心意也好。”


    理王忙說不必,耐不住村裏人熱情的性子,隻好答應下來。


    琴袖便說:“我看女孩子也不能隻是一味晾在一邊,既是我們爺教孩子念書,女孩子也要識字讀書,將來做個好姑娘啊。叫她們跟著我認字學做女紅,一定能成事。”


    村裏人聽了更歡喜,又是菩薩又是念佛,隻當是神仙來了,造化他們了。


    看著他們一張張樸實的臉,不知怎麽,理王一股熱淚從臉上淌了下來,收也收不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龍樓獨望玉花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殷承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殷承霜並收藏龍樓獨望玉花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