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月初升,乾清宮已上了燈。鄭端雖伏侍聖上最久,亦是宦官之中最大的尚監,可凡是他在班的時候上燈,他總要細細查檢每一盞燈。到底水火無情,宮中燭火豈容一絲閃失?
鄭端此人謹慎仔細,是上下都看在眼裏,這也是聖上所讚不絕口的。
如此侍奉聖駕四十餘年,人主常稱他“茸兔”,原是他耳朵上有一層淡淡的白毛,兔子身柔心細,就給他起了這麽個外號。
“你這盞燈掛歪了,你拿杆子給它往右移一點兒。”鄭端仰頭看著廊中一盞宮燈,吩咐身邊掌燈的女官。
“是。”
鄭端看她又拿勾杆子把燈輕輕往右一動,就覺得宮燈穩穩垂掛在了廊上小鉤上,鄭端這才舒了一口氣:“你看,這六方的宮燈不好掛,歪了一點兒,風一吹,裏頭的紅燭左搖右晃的,便容易出事兒。這些鉤子年頭久了,難免是有歪斜的,一旦看見不正了,就要重做了。”
掌燈連忙稱是,後頭的小宮女也跟著邊掛邊看。不一會兒燈都掛滿了,乾清宮被照得通亮。
日日如此也罷了,今日的燭火卻更亮了一些,原來皇上正在切責科考的官員,鄭端怕他們心驚膽戰,出來連路都看不清了,仔細摔了倒不好。
薄薄的雲霧將夜月籠住,甚是晦暗,鄭端朝大殿歎了一口氣,顫顫悠悠地往遊廊上一坐,掌燈見了,趕緊把手帕鋪在闌幹上道:“公公,仔細髒了。”
鄭端看了一眼帕子,笑謝而坐。
掌燈便問:“公公怎麽不在皇上身邊兒呢?”
鄭端臉上隻是微笑,卻因滿臉褶子,倒像是大笑了。
“伺候皇上呀,多少學問呢!什麽時候該在,什麽時候不該在,那也是學問。”
這掌燈聽得好奇,便在旁又問:“我們還年輕,不知事,公公倒說說什麽時候不該在呢?”
鄭端擺了擺蒼老的手:“這也得摸索著,也不是自始至終的理兒,就說今日皇上發脾氣,這是朝廷大事兒,我們畢竟是宮人,又是有些身份的,內廷的人怎麽悄沒聲兒站在皇上邊上聽國家大事呢?。”
掌燈笑笑:“您老是什麽品行,上上下下誰不知道的。就是奴婢看也有喜歡在旁邊看的太監呢!”
鄭端扶著廊柱,點了點頭道:“這是自然的了,沒眼色的呢,想弄權的呢,都喜歡在一旁看,我卻從來不看。”
忽然,遠遠地晃著一個人影兒,鄭端年紀大了,黑乎乎地看不清楚,隻覺體態豐腴。掌燈早看見了忙道:“魯尚宮好。”
鄭端知是魯尚宮,也起了身,魯尚宮趕忙給鄭端行禮,又扶他坐下道:“鄭公公萬安。”
鄭端看了一眼道:“你好。這時候也該歇了,怎麽到乾清宮來了呢?”
魯尚宮看了一眼掌燈,掌燈自知沒趣兒趕緊退避而去。魯尚宮看她走遠了才問了一句:“鄭公公,皇上那邊兒怎麽樣了?”
鄭端很不高興,直言:“皇上怎樣,不是你一個尚宮可以問的。”
魯尚宮自知鄭端是個釘子,凡是皇上之事,就是知道的一清二楚也絕不說出去半個字,趕緊認錯道:“是我慢快了,怎麽問起這個。也是我擔心,畢竟皇後娘娘封宮有些日子了,怕是皇上就這樣封一輩子了。”
鄭端搖了搖頭,借由魯尚宮攙著起來,把身後的絹子輕輕折好道:“你是皇後身邊的人,這麽說倒也是有理的,你也別太操心了,總不至於的,是好是歹,今兒晚上竟能知道了。”
聽他這樣講,魯尚宮心裏就有底了,於是拜謝而去。鄭端沒有看她,卻看著乾清宮的大殿,沉沉地歎了一口氣。
皇上本來龍體欠安,如此動怒,又要傷身子了。
可鄭端卻想錯了。
今上壓根沒有生氣,乾清宮內一片安寧。
事關科舉的大小官員都到齊了,隻是那兩個替罪羊不在禦前,眾人本來都很害怕,可今上卻很客氣地說:“你們不必驚慌,你們來之前,朕已經命錦衣衛將順天府尹和那兩個收了錢的考官押走了,朕信眼前之人俱是清白的,你們但把所知道的細細說出,不許一絲隱瞞。”
這些人都串通一氣,哪裏會招,所以來之前早就編好了謊話,個個都說得滴水不漏,似乎事不關己。
今上心中雖不滿,但仍和顏悅色地問他們還查出什麽舞弊之情。
禮部尚書吉英本來以為龍顏大怒勢所難免,不想今上如此寬厚,稍稍放心了一些,直言道:“這也得等下官逐個查起,若有徇私舞弊,必向皇上明白交代,不敢一絲隱瞞。”
忽然,外頭門淵來了,在皇上耳邊密語說:李沛已將策論寫好了。今上也輕聲道:“把策論拿來。”便動了兩根手指讓門淵退下了。
門淵走後,今上正色對群臣說:“你們將今年考中三甲的李沛的卷子帶來了嗎?”
吉英忙道:“帶來了。”
“將卷子將來。”
於是吉英顫顫巍巍把卷子呈上,一個太監把卷子鋪在禦前。今上才讀了兩三行,心中已經按不住怒火:這都寫的是什麽玩意兒?字跡潦草、格局混亂不說,文理也隻是尋常而已,怕是路上隨便抓個秀才,也能寫得出來的。
可是今上卻絲毫沒有動怒,手點著一句道:“這句寫得還好。”
吉英聽了這話,反倒覺得奇怪:若皇上平時看到這種文章,一定是暴怒而起,今日如此溫和,其中定有古怪。可身後許多官員看今上顏色未變,都鬆懈了許多。
一個考官想順水推舟就道:“臣觀此人雖字跡潦草,但文理或有可觀之處,過了會試本來不予黜落,所以諸位大人都把他批定在三甲之中。”
今上點點頭,繼續看著,邊看邊點頭:“這句也不錯,想來他也有些能耐的。三甲倒也不虧了他。”
這時候門淵把真正李沛的卷子拿來了,今上接過卷子,接著燭光稍稍那麽一瞧,心中十分震動:字跡清秀,格局方正,是個士大夫的樣子。
再細細一讀,頭一句就很成氣候:臣對:帝王之道,英、明、仁、雄也。
接著又見他宏論治國理政、安邦濟世的道理。
談帝王之英,說賦性衝粹,博聞好學為英,正合今上勤奮好學的性格。
談帝王之明,說察善遠小,取清抑濁為明,很符合皇上用人之道,這是識人之明。
談帝王之仁,說用簡行寬,風動草偃為仁;談帝王之雄,說天威彰洽,不枉不縱為雄。
英、明、仁、雄號曰四則,分經構緯,振刷庶事。種種言論,都說在今上的心坎上,今上看後大笑,可群臣觀望也不知道皇上在笑什麽。
忽然今上收笑,臉一板道:“你等聽著,朕今日叫你們來,是因為我叫一個很看得上的宮中太監寫了一篇策論,你們都來看看他寫得怎麽樣。若是放到科舉裏頭,今年該拿第幾名?”
於是把卷子下發給眾臣,眾位大臣一看,這文章洋洋數千字,用筆灑脫卻不失章法,讀來炳炳烺烺,璧坐璣馳,是一篇難得的好文章。今年的狀元也未必寫得比他好。簡直不像是太監寫得出來的東西。
那些待罪的考官心裏雖害怕,但想了想,若是一個勁兒地死誇這一個太監,豈不是丟盡了士大夫的臉麵麽?可若是說他寫得不好,就是跟皇上過不去了,於是想了個折中的說:“大約在二甲之間,二甲前三也是有的。”
吉英卻早已看出不對勁,於是為了拍馬屁就說:“我看,給個狀元也是不過分的。”
這話打在皇上心坎上,皇上大笑道:“這可是吉老你說的!”
吉英趕緊下跪道:“臣也是一家之見罷了。”
今上卻笑著朝門淵道:“門淵,把李沛帶上來!”
“是……是……”門淵嚇了一跳,又出去傳,不一會兒李沛進來磕頭,行禮畢,吉英抬眼一看李沛的樣貌,嚇得坐在地上,眾人也慌亂不已,七上八下。
今上卻笑道:“方才你的策論,眾位禮部的大臣、翰林都說好,說是評個狀元也不為過,既如此,今年的榜就要調一調,門淵,傳朕旨意,今年一甲第一名,狀元,李沛。”
李沛一聽這話,還沒反應過來,門淵趕緊賀道:“恭喜李狀元!快謝恩哪。”
李沛這才反應過來,眼淚一下子湧出來,想要謝恩可是太激動,嘴裏就是吐不出字,隻不停地道:“謝……謝……謝……”不一會兒便失聲痛哭起來。
那些官員看了都麵麵相覷,尷尬不已,唯獨吉英冷眼旁觀,無話可說。今上道:“這事兒吉老和翰林院掌院洪三逑去辦就是了,明兒擬好新的榜,吩咐內閣擬好詔書,以釋天下人之疑惑。至於順天府尹和那兩個考官,明日刑部坐堂,朕親自去刑部審問!你們都下去吧。”
眾人已經嚇呆了,李沛卻也不明所以。正想跟著眾人退出的時候,門淵卻一把拉住他道:“皇上留你問話。”
於是李沛迴殿內,忽然殿裏多了一個穿著飛魚服的人。
“這是錦衣衛指揮使霍鑒,朕可信之人。”今上竟把如此重要的人物介紹給他,他趕緊朝霍鑒行禮,霍鑒也迴了一禮。
“霍鑒,那個冒名頂替的李沛是誰?”
“臣接皇上密旨,命人暗訪,發現那個冒舉的李沛原名李籍,是……是……”
今上怒道:“有什麽不敢說的!”
霍鑒一低頭,忙起手道:“臣知罪,那個李籍是純妃娘娘一房遠親,本是富商,家在南京。太祖皇帝起兵時就以資財助軍,太祖皇帝開天辟地之後,默許他一家走運私鹽,代運竹木,南京的抽分廠都有他們家裏的人,因而暴富。廣陵王一家的田產也托付他們家經營。”
今上蹙眉思索:“純妃為何要保舉他?”
“這個……臣……不能知,但覺其中必有緣故,臣隻知道此人常在太子身邊。太子禁足之後,他也時常送東西到端本宮。”
今上捋了捋胡須,心中思索:怕是她想借著太子,幹預朝政之事?於是忽然問道:“李沛,朕叫你來是想問問你,你既被人陷害,可知道別的情形?你觀今日在列公卿,哪些人是有嫌疑的?”
李沛其實隻想說:在座各各都是牽涉之人,但他估量事情鬧大了也不行,於是道:“臣隻想,皇上即便要處置官員,不可輕易動到吉禮部。”
今上也知道吉禮部作為禮部之首,這麽大的舞弊怎麽可能一點兒風聲都不知道,可聽李沛這樣說,便問緣故。
“吉禮部是兩朝元老,朝中極有威望,臣雖布衣,在理王府內呆久了也多少聽聞一些。若是擅動幹戈,不能抓住切實的把柄,反而有損主上威信。這樣的人,一定要等鋒芒再露出一些才能確實辦理,萬萬不可輕舉妄動。”
“你說的很有理。”今上點頭道,“霍鑒,你再去查,我看禮部這藏汙納垢恐怕不少!今日之事,暫且到此為止,你們都下去吧。”
二人告身而去。
這個時候,尋思著人都走完了,鄭端就一步一步進來了。
今上看見他慢悠悠從殿外進來就笑:“你雖老了,卻還是個茸兔,怎麽這會子才來了?”
鄭端笑道:“奴婢不聽朝廷大事。”
今上微微傾首笑道:“到底你才是個忠義的,行了,差你辦件事兒。明日,叫皇後、德妃都從宮裏出來吧,這段時間誠妃理事也辛苦了,你去給她送些禮物。皇後出來了就不必叫她操心了。另外,太子禁足也倒安分,也免了禁足吧。”
鄭端此人謹慎仔細,是上下都看在眼裏,這也是聖上所讚不絕口的。
如此侍奉聖駕四十餘年,人主常稱他“茸兔”,原是他耳朵上有一層淡淡的白毛,兔子身柔心細,就給他起了這麽個外號。
“你這盞燈掛歪了,你拿杆子給它往右移一點兒。”鄭端仰頭看著廊中一盞宮燈,吩咐身邊掌燈的女官。
“是。”
鄭端看她又拿勾杆子把燈輕輕往右一動,就覺得宮燈穩穩垂掛在了廊上小鉤上,鄭端這才舒了一口氣:“你看,這六方的宮燈不好掛,歪了一點兒,風一吹,裏頭的紅燭左搖右晃的,便容易出事兒。這些鉤子年頭久了,難免是有歪斜的,一旦看見不正了,就要重做了。”
掌燈連忙稱是,後頭的小宮女也跟著邊掛邊看。不一會兒燈都掛滿了,乾清宮被照得通亮。
日日如此也罷了,今日的燭火卻更亮了一些,原來皇上正在切責科考的官員,鄭端怕他們心驚膽戰,出來連路都看不清了,仔細摔了倒不好。
薄薄的雲霧將夜月籠住,甚是晦暗,鄭端朝大殿歎了一口氣,顫顫悠悠地往遊廊上一坐,掌燈見了,趕緊把手帕鋪在闌幹上道:“公公,仔細髒了。”
鄭端看了一眼帕子,笑謝而坐。
掌燈便問:“公公怎麽不在皇上身邊兒呢?”
鄭端臉上隻是微笑,卻因滿臉褶子,倒像是大笑了。
“伺候皇上呀,多少學問呢!什麽時候該在,什麽時候不該在,那也是學問。”
這掌燈聽得好奇,便在旁又問:“我們還年輕,不知事,公公倒說說什麽時候不該在呢?”
鄭端擺了擺蒼老的手:“這也得摸索著,也不是自始至終的理兒,就說今日皇上發脾氣,這是朝廷大事兒,我們畢竟是宮人,又是有些身份的,內廷的人怎麽悄沒聲兒站在皇上邊上聽國家大事呢?。”
掌燈笑笑:“您老是什麽品行,上上下下誰不知道的。就是奴婢看也有喜歡在旁邊看的太監呢!”
鄭端扶著廊柱,點了點頭道:“這是自然的了,沒眼色的呢,想弄權的呢,都喜歡在一旁看,我卻從來不看。”
忽然,遠遠地晃著一個人影兒,鄭端年紀大了,黑乎乎地看不清楚,隻覺體態豐腴。掌燈早看見了忙道:“魯尚宮好。”
鄭端知是魯尚宮,也起了身,魯尚宮趕忙給鄭端行禮,又扶他坐下道:“鄭公公萬安。”
鄭端看了一眼道:“你好。這時候也該歇了,怎麽到乾清宮來了呢?”
魯尚宮看了一眼掌燈,掌燈自知沒趣兒趕緊退避而去。魯尚宮看她走遠了才問了一句:“鄭公公,皇上那邊兒怎麽樣了?”
鄭端很不高興,直言:“皇上怎樣,不是你一個尚宮可以問的。”
魯尚宮自知鄭端是個釘子,凡是皇上之事,就是知道的一清二楚也絕不說出去半個字,趕緊認錯道:“是我慢快了,怎麽問起這個。也是我擔心,畢竟皇後娘娘封宮有些日子了,怕是皇上就這樣封一輩子了。”
鄭端搖了搖頭,借由魯尚宮攙著起來,把身後的絹子輕輕折好道:“你是皇後身邊的人,這麽說倒也是有理的,你也別太操心了,總不至於的,是好是歹,今兒晚上竟能知道了。”
聽他這樣講,魯尚宮心裏就有底了,於是拜謝而去。鄭端沒有看她,卻看著乾清宮的大殿,沉沉地歎了一口氣。
皇上本來龍體欠安,如此動怒,又要傷身子了。
可鄭端卻想錯了。
今上壓根沒有生氣,乾清宮內一片安寧。
事關科舉的大小官員都到齊了,隻是那兩個替罪羊不在禦前,眾人本來都很害怕,可今上卻很客氣地說:“你們不必驚慌,你們來之前,朕已經命錦衣衛將順天府尹和那兩個收了錢的考官押走了,朕信眼前之人俱是清白的,你們但把所知道的細細說出,不許一絲隱瞞。”
這些人都串通一氣,哪裏會招,所以來之前早就編好了謊話,個個都說得滴水不漏,似乎事不關己。
今上心中雖不滿,但仍和顏悅色地問他們還查出什麽舞弊之情。
禮部尚書吉英本來以為龍顏大怒勢所難免,不想今上如此寬厚,稍稍放心了一些,直言道:“這也得等下官逐個查起,若有徇私舞弊,必向皇上明白交代,不敢一絲隱瞞。”
忽然,外頭門淵來了,在皇上耳邊密語說:李沛已將策論寫好了。今上也輕聲道:“把策論拿來。”便動了兩根手指讓門淵退下了。
門淵走後,今上正色對群臣說:“你們將今年考中三甲的李沛的卷子帶來了嗎?”
吉英忙道:“帶來了。”
“將卷子將來。”
於是吉英顫顫巍巍把卷子呈上,一個太監把卷子鋪在禦前。今上才讀了兩三行,心中已經按不住怒火:這都寫的是什麽玩意兒?字跡潦草、格局混亂不說,文理也隻是尋常而已,怕是路上隨便抓個秀才,也能寫得出來的。
可是今上卻絲毫沒有動怒,手點著一句道:“這句寫得還好。”
吉英聽了這話,反倒覺得奇怪:若皇上平時看到這種文章,一定是暴怒而起,今日如此溫和,其中定有古怪。可身後許多官員看今上顏色未變,都鬆懈了許多。
一個考官想順水推舟就道:“臣觀此人雖字跡潦草,但文理或有可觀之處,過了會試本來不予黜落,所以諸位大人都把他批定在三甲之中。”
今上點點頭,繼續看著,邊看邊點頭:“這句也不錯,想來他也有些能耐的。三甲倒也不虧了他。”
這時候門淵把真正李沛的卷子拿來了,今上接過卷子,接著燭光稍稍那麽一瞧,心中十分震動:字跡清秀,格局方正,是個士大夫的樣子。
再細細一讀,頭一句就很成氣候:臣對:帝王之道,英、明、仁、雄也。
接著又見他宏論治國理政、安邦濟世的道理。
談帝王之英,說賦性衝粹,博聞好學為英,正合今上勤奮好學的性格。
談帝王之明,說察善遠小,取清抑濁為明,很符合皇上用人之道,這是識人之明。
談帝王之仁,說用簡行寬,風動草偃為仁;談帝王之雄,說天威彰洽,不枉不縱為雄。
英、明、仁、雄號曰四則,分經構緯,振刷庶事。種種言論,都說在今上的心坎上,今上看後大笑,可群臣觀望也不知道皇上在笑什麽。
忽然今上收笑,臉一板道:“你等聽著,朕今日叫你們來,是因為我叫一個很看得上的宮中太監寫了一篇策論,你們都來看看他寫得怎麽樣。若是放到科舉裏頭,今年該拿第幾名?”
於是把卷子下發給眾臣,眾位大臣一看,這文章洋洋數千字,用筆灑脫卻不失章法,讀來炳炳烺烺,璧坐璣馳,是一篇難得的好文章。今年的狀元也未必寫得比他好。簡直不像是太監寫得出來的東西。
那些待罪的考官心裏雖害怕,但想了想,若是一個勁兒地死誇這一個太監,豈不是丟盡了士大夫的臉麵麽?可若是說他寫得不好,就是跟皇上過不去了,於是想了個折中的說:“大約在二甲之間,二甲前三也是有的。”
吉英卻早已看出不對勁,於是為了拍馬屁就說:“我看,給個狀元也是不過分的。”
這話打在皇上心坎上,皇上大笑道:“這可是吉老你說的!”
吉英趕緊下跪道:“臣也是一家之見罷了。”
今上卻笑著朝門淵道:“門淵,把李沛帶上來!”
“是……是……”門淵嚇了一跳,又出去傳,不一會兒李沛進來磕頭,行禮畢,吉英抬眼一看李沛的樣貌,嚇得坐在地上,眾人也慌亂不已,七上八下。
今上卻笑道:“方才你的策論,眾位禮部的大臣、翰林都說好,說是評個狀元也不為過,既如此,今年的榜就要調一調,門淵,傳朕旨意,今年一甲第一名,狀元,李沛。”
李沛一聽這話,還沒反應過來,門淵趕緊賀道:“恭喜李狀元!快謝恩哪。”
李沛這才反應過來,眼淚一下子湧出來,想要謝恩可是太激動,嘴裏就是吐不出字,隻不停地道:“謝……謝……謝……”不一會兒便失聲痛哭起來。
那些官員看了都麵麵相覷,尷尬不已,唯獨吉英冷眼旁觀,無話可說。今上道:“這事兒吉老和翰林院掌院洪三逑去辦就是了,明兒擬好新的榜,吩咐內閣擬好詔書,以釋天下人之疑惑。至於順天府尹和那兩個考官,明日刑部坐堂,朕親自去刑部審問!你們都下去吧。”
眾人已經嚇呆了,李沛卻也不明所以。正想跟著眾人退出的時候,門淵卻一把拉住他道:“皇上留你問話。”
於是李沛迴殿內,忽然殿裏多了一個穿著飛魚服的人。
“這是錦衣衛指揮使霍鑒,朕可信之人。”今上竟把如此重要的人物介紹給他,他趕緊朝霍鑒行禮,霍鑒也迴了一禮。
“霍鑒,那個冒名頂替的李沛是誰?”
“臣接皇上密旨,命人暗訪,發現那個冒舉的李沛原名李籍,是……是……”
今上怒道:“有什麽不敢說的!”
霍鑒一低頭,忙起手道:“臣知罪,那個李籍是純妃娘娘一房遠親,本是富商,家在南京。太祖皇帝起兵時就以資財助軍,太祖皇帝開天辟地之後,默許他一家走運私鹽,代運竹木,南京的抽分廠都有他們家裏的人,因而暴富。廣陵王一家的田產也托付他們家經營。”
今上蹙眉思索:“純妃為何要保舉他?”
“這個……臣……不能知,但覺其中必有緣故,臣隻知道此人常在太子身邊。太子禁足之後,他也時常送東西到端本宮。”
今上捋了捋胡須,心中思索:怕是她想借著太子,幹預朝政之事?於是忽然問道:“李沛,朕叫你來是想問問你,你既被人陷害,可知道別的情形?你觀今日在列公卿,哪些人是有嫌疑的?”
李沛其實隻想說:在座各各都是牽涉之人,但他估量事情鬧大了也不行,於是道:“臣隻想,皇上即便要處置官員,不可輕易動到吉禮部。”
今上也知道吉禮部作為禮部之首,這麽大的舞弊怎麽可能一點兒風聲都不知道,可聽李沛這樣說,便問緣故。
“吉禮部是兩朝元老,朝中極有威望,臣雖布衣,在理王府內呆久了也多少聽聞一些。若是擅動幹戈,不能抓住切實的把柄,反而有損主上威信。這樣的人,一定要等鋒芒再露出一些才能確實辦理,萬萬不可輕舉妄動。”
“你說的很有理。”今上點頭道,“霍鑒,你再去查,我看禮部這藏汙納垢恐怕不少!今日之事,暫且到此為止,你們都下去吧。”
二人告身而去。
這個時候,尋思著人都走完了,鄭端就一步一步進來了。
今上看見他慢悠悠從殿外進來就笑:“你雖老了,卻還是個茸兔,怎麽這會子才來了?”
鄭端笑道:“奴婢不聽朝廷大事。”
今上微微傾首笑道:“到底你才是個忠義的,行了,差你辦件事兒。明日,叫皇後、德妃都從宮裏出來吧,這段時間誠妃理事也辛苦了,你去給她送些禮物。皇後出來了就不必叫她操心了。另外,太子禁足也倒安分,也免了禁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