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以後,雨水愈發地急,打在青瓦上嗒嗒嗒得直響。琴袖朝窗外望去,隻是一片雨簾,連路都看不清了。這樣的天氣恐怕父親也不會來了,可因皇後娘娘之事,仍神思分散,惶惶不已。
理王看她舉動不安擔心她的身子,畢竟有孕之人怎能如此心神不定,便把她扶到椅子上道:“你急也沒用,母後洪福齊天,在宮裏什麽沒經曆過?十幾年皇後的位子坐下來,總不至於是座木雕佛,那下頭的人還得了了?你且寬心一些。”
聽他這樣說,琴袖稍稍安定,可仍道:“比起娘娘,我倒是很擔心王爺。娘娘如今撫養王爺,怕就怕……”
理王捏了捏她的手心笑道:“擔心我做什麽?我又不是摶泥捏出來的小人,以前再怎麽艱難也過來了。好了,可別多心了,我們寫詩消遣會子好麽?”
琴袖笑道:“你如今做的詩還拿得出手?杜甫看了都得上吊了。”
理王卻笑:“你別管我拿不拿得出手,逗你一迴笑也值得了。”
正在二人笑話的時候,小呈從外頭進來道:“蕭老爺來了。”
二人一聽,霎時收了笑容,理王信步出門去迎,琴袖在房中命人預備好茶水。不一會兒,理王跟父親蕭表之二人已經近在眼前。琴袖朝父親行禮,父親也迴了一禮,琴袖忙說:“父親夜雨前來十分辛苦,且喝一杯熱茶,用些果子吧。”
蕭表之拜道:“承良媛美意,臣不敢擾茶,既是王爺吩咐,午後連忙找人去宮裏探消息。”
理王和琴袖都問:“怎麽樣?”
蕭表之道:“別提了,出了大事了。”便把宮女喜紅如何指責皇後及聖上現下處分說了一通,理王吃了一驚,琴袖臉已煞白了。
大抵是懷妊以後心常陰晴不定之故,突然被這麽一嚇,琴袖隻覺一陣腹痛,天旋地轉扶著椅子差點昏過去。理王本已驚訝,看見琴袖這樣子更是焦心不已,急忙叫人找良醫過來看病。
琴袖卻支著自己羸弱的身子,強作鎮定說:“妾沒事,受了一迴嚇,緩緩精神就好了。”
理王仍很憂慮:“若有一絲不舒服,一定告訴我。”
琴袖領教稱是,忽然自責道:“當初娘娘要我除掉點紅,我沒有照辦,想來當初就應當確確實實把她趕出宮外,不然何能有今日之禍?都是我思慮不全,引起娘娘這樣大的麻煩,不說娘娘埋怨我,我自己也快埋怨死我自己了。”
蕭表之和理王看她越發難過,心裏比她還七上八下,理王一旁寬慰勸解道:“人總有想不到的地方,一時疏忽也是有的,不必太自責,母後也不會怪你的。”
蕭表之畢竟外人,一時也不好說什麽,忽然又有人來說王妃陳氏那邊在哭鬧,理王才轉身道:“我去看看,一會兒過來。”
蕭表之這才得了一些空當,悄聲半勸半命道:“雖然您現在是良媛,說到底也是我的女兒,說句僭禮的話,為父到底清楚你的性子。你人要強,事事都要盡善盡美,可哪有這樣好的?她們那些人都在宮裏幾十年了,一個個在這煉丹爐裏都煉成人精了,你怎麽鬥得過她們呢?
聽父之言,仔細顧好王爺才是正經,別有的沒的去趟這灘子渾水兒。你為人婦,仔細保養好你的身子。生下個小王子是頂好的,若是不幸是個女兒,好好教養著,今後出落成一個三從四德、恰如其分的大姑娘,自然也不虧了你娘家的臉麵。”
蕭表之素知女兒之性,他又是個正派人物,不喜歡女兒這樣鑽營投巧,以至外頭有牝雞司晨的議論,所以特別把“恰如其分”這四個字講得極重,也暗裏點她不要太出頭了一些。
琴袖又何曾不知父親的心思?她聽父親之言,自然是嫌她手太長,女兒家家就該待在家裏坐著相夫教子,況且她也不過是一介庶出皇子的妾室,在皇後跟前蹦躂又能如何呢?
可父親究竟不會懂她和理王之間的盟誓,也不會懂她誌比天高的苦惱。可父親這樣開口,她也隻能朝父親欠了一禮道:“是女兒教爹操心了。”
蕭表之又囑咐:“我今日來得急,沒有去拜會王妃娘娘,按理兒應該先見了王爺、王妃再來跟你說話。但我已經把禮備下了,待會兒一定送過去。我聽人說你很得王爺喜歡,所以府裏大小的事兒你都能插話,銀錢過賬你也能管,為父切切提點你,你畢竟是做妾的,夫君喜歡固然好,但你再大也不要逾越到正妻頭上。”
琴袖聽這話撇了撇嘴,十分不悅。她也不是不懂這種道理,況且自己這些日子都很常去陪伴王妃,晨昏定省就算王爺說不用去也沒怎麽缺過,還要她怎麽小心謹慎?但礙著父親的麵子,一味裝作細細聽著的樣子,其實畢竟年輕,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蕭表之也知道女兒氣性高,又道:“說綱常你嫌我老廢話,就說實在的。你看宮裏的娘娘,都說君恩如水向東流1,皇上寵著的時候一味拿大,年老色衰了,人人踩在頭上作踐你,王爺現在看你標致多看你幾眼,你難道沒有容華老去的時候?不說遠的,就是眼前,理王爺的生母怎樣的你也知道。你見她失寵可憐巴巴的,可曾記得她得寵的時候指不定也一副驕狂的做派,弄得人人妒恨了。”
這話倒擊在琴袖心裏,臉上開水滾過一樣的疼。理王爺偏疼愛她,不疼愛正妻,究竟是不是也隻是喜歡她的容貌呢?雖然嘴上說得那麽好聽:琴袖教我讀書、教我習武,也是她鼓勵理王從喪母之痛中振作的,可人心隔肚皮,誰又知道實情呢?
若是她容色漸弛,若是她不能再為理王出謀劃策,若是有一個女子比她更聰明、更美麗,那麽,有朝一日這情分是否也會一付東流水,再也尋不迴呢?
她不敢細想卻已然想得太多,臉色不禁露出驚懼來,蕭表之趁機又道:“為父所以叫你好自為之,謹守婦道,自是有一種道理。你……”
這話還沒說完,理王已經進來了,看見琴袖臉色蒼白急忙過去問:“怎麽了?臉又這樣白。”又握住她的手道:“手也冰冰的。”
琴袖不自覺把手掙脫了,隻道:“妾無事。”
蕭表之又行禮道:“不知王妃娘娘可還安好?”
理王淡淡地說:“她啊,很好,就是老泰山一時來得急,沒去看她,她就蹬鼻子上臉罵下人。下人被她罵怕了隻來跟我說哭鬧什麽的,我說兩句就好了。”
蕭表之急忙一拜:“實在是臣之罪過,臣這就去拜會娘娘。”
理王看見琴袖難過,一心撲在她身上隻請自便。蕭表之給王妃磕過頭送過禮,又鄭重與王爺話別。理王親自送他出了門,琴袖卻默默地生悶氣。
理王迴去看琴袖實在不好,又叫人把良醫請過來,自己在一旁說笑話哄她高興,可琴袖心裏翻騰不定,連半個字都沒聽進去。
是啊,女人終究是一葉飄萍,即便尊貴如皇後,一惹皇上懷疑,竟然也有這樣風雨飄搖的時候。
可是她不甘心。
父親的話,句句都是守身、保身之道,說得本也沒有錯。天下的女人哪一個不是抱著夫君這棵大樹,以求一方蔭蔽?
可是,她既已決定自己做一棵參天大樹,就已經拋棄明哲保身的想法,決不能在這裏後悔。即便理王並非真心愛她,即便理王終有一日要嫌棄她,她也不能在乎。
這是一條她自己要走的路。
如此一想,她才振作起來道:“王爺,這幾日,那個喜紅一定會出事。”
王爺剛才還在講一個有關太監的笑話,被她這麽一句愣了半晌:“你說什麽?”
“妾的意思是,誣陷皇後娘娘之事,多半是純妃娘娘做出來的,若喜紅知道這麽多內情,一定擔心她嘴巴不嚴。殺掉她是最方便的事,況且一旦嫁禍給皇後娘娘,那麽朝中一旦發動廢後的議論,群起而攻,皇後之位就保不住了。”
理王一聽這話,驚得目瞪口呆,急忙道:“那可怎麽辦?”
“一定要讓娘娘提早提防,現下要麽保住喜紅,要麽提前讓皇上知道喜紅將死且非皇後娘娘所為。”
“天已經這麽晚了,宮門都下鎖了,要保住喜紅得先入得了宮讓母後知道才是,恐怕已是來不及了。”理王也思索了一番,“那麽便隻有第二法,可這第二法也難得很。如何讓父皇知道喜紅將死之訊呢?”
宮門下鑰,若有緊急之事平時都是大臣們從門縫中把章奏塞進去,門內自有人接了奏章呈給皇上。琴袖剛想說可以讓她父親去捎個信,可一想父親剛才那些話,也知道他並非能做大事之人,況且被人看見了她一家都可能有危險。
必須找到一種辦法,既能讓皇上知道這個消息,又不被人發現是誰捎的信。
琴袖思索之下,忽然看見牆上掛著的一把弓,靈機一動取過一張紙在上麵寫了八個大字:喜紅將死,皇後無辜,並指著那把弓箭道:“王爺!帶上弓,我們去皇城!”
理王看她舉動不安擔心她的身子,畢竟有孕之人怎能如此心神不定,便把她扶到椅子上道:“你急也沒用,母後洪福齊天,在宮裏什麽沒經曆過?十幾年皇後的位子坐下來,總不至於是座木雕佛,那下頭的人還得了了?你且寬心一些。”
聽他這樣說,琴袖稍稍安定,可仍道:“比起娘娘,我倒是很擔心王爺。娘娘如今撫養王爺,怕就怕……”
理王捏了捏她的手心笑道:“擔心我做什麽?我又不是摶泥捏出來的小人,以前再怎麽艱難也過來了。好了,可別多心了,我們寫詩消遣會子好麽?”
琴袖笑道:“你如今做的詩還拿得出手?杜甫看了都得上吊了。”
理王卻笑:“你別管我拿不拿得出手,逗你一迴笑也值得了。”
正在二人笑話的時候,小呈從外頭進來道:“蕭老爺來了。”
二人一聽,霎時收了笑容,理王信步出門去迎,琴袖在房中命人預備好茶水。不一會兒,理王跟父親蕭表之二人已經近在眼前。琴袖朝父親行禮,父親也迴了一禮,琴袖忙說:“父親夜雨前來十分辛苦,且喝一杯熱茶,用些果子吧。”
蕭表之拜道:“承良媛美意,臣不敢擾茶,既是王爺吩咐,午後連忙找人去宮裏探消息。”
理王和琴袖都問:“怎麽樣?”
蕭表之道:“別提了,出了大事了。”便把宮女喜紅如何指責皇後及聖上現下處分說了一通,理王吃了一驚,琴袖臉已煞白了。
大抵是懷妊以後心常陰晴不定之故,突然被這麽一嚇,琴袖隻覺一陣腹痛,天旋地轉扶著椅子差點昏過去。理王本已驚訝,看見琴袖這樣子更是焦心不已,急忙叫人找良醫過來看病。
琴袖卻支著自己羸弱的身子,強作鎮定說:“妾沒事,受了一迴嚇,緩緩精神就好了。”
理王仍很憂慮:“若有一絲不舒服,一定告訴我。”
琴袖領教稱是,忽然自責道:“當初娘娘要我除掉點紅,我沒有照辦,想來當初就應當確確實實把她趕出宮外,不然何能有今日之禍?都是我思慮不全,引起娘娘這樣大的麻煩,不說娘娘埋怨我,我自己也快埋怨死我自己了。”
蕭表之和理王看她越發難過,心裏比她還七上八下,理王一旁寬慰勸解道:“人總有想不到的地方,一時疏忽也是有的,不必太自責,母後也不會怪你的。”
蕭表之畢竟外人,一時也不好說什麽,忽然又有人來說王妃陳氏那邊在哭鬧,理王才轉身道:“我去看看,一會兒過來。”
蕭表之這才得了一些空當,悄聲半勸半命道:“雖然您現在是良媛,說到底也是我的女兒,說句僭禮的話,為父到底清楚你的性子。你人要強,事事都要盡善盡美,可哪有這樣好的?她們那些人都在宮裏幾十年了,一個個在這煉丹爐裏都煉成人精了,你怎麽鬥得過她們呢?
聽父之言,仔細顧好王爺才是正經,別有的沒的去趟這灘子渾水兒。你為人婦,仔細保養好你的身子。生下個小王子是頂好的,若是不幸是個女兒,好好教養著,今後出落成一個三從四德、恰如其分的大姑娘,自然也不虧了你娘家的臉麵。”
蕭表之素知女兒之性,他又是個正派人物,不喜歡女兒這樣鑽營投巧,以至外頭有牝雞司晨的議論,所以特別把“恰如其分”這四個字講得極重,也暗裏點她不要太出頭了一些。
琴袖又何曾不知父親的心思?她聽父親之言,自然是嫌她手太長,女兒家家就該待在家裏坐著相夫教子,況且她也不過是一介庶出皇子的妾室,在皇後跟前蹦躂又能如何呢?
可父親究竟不會懂她和理王之間的盟誓,也不會懂她誌比天高的苦惱。可父親這樣開口,她也隻能朝父親欠了一禮道:“是女兒教爹操心了。”
蕭表之又囑咐:“我今日來得急,沒有去拜會王妃娘娘,按理兒應該先見了王爺、王妃再來跟你說話。但我已經把禮備下了,待會兒一定送過去。我聽人說你很得王爺喜歡,所以府裏大小的事兒你都能插話,銀錢過賬你也能管,為父切切提點你,你畢竟是做妾的,夫君喜歡固然好,但你再大也不要逾越到正妻頭上。”
琴袖聽這話撇了撇嘴,十分不悅。她也不是不懂這種道理,況且自己這些日子都很常去陪伴王妃,晨昏定省就算王爺說不用去也沒怎麽缺過,還要她怎麽小心謹慎?但礙著父親的麵子,一味裝作細細聽著的樣子,其實畢竟年輕,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蕭表之也知道女兒氣性高,又道:“說綱常你嫌我老廢話,就說實在的。你看宮裏的娘娘,都說君恩如水向東流1,皇上寵著的時候一味拿大,年老色衰了,人人踩在頭上作踐你,王爺現在看你標致多看你幾眼,你難道沒有容華老去的時候?不說遠的,就是眼前,理王爺的生母怎樣的你也知道。你見她失寵可憐巴巴的,可曾記得她得寵的時候指不定也一副驕狂的做派,弄得人人妒恨了。”
這話倒擊在琴袖心裏,臉上開水滾過一樣的疼。理王爺偏疼愛她,不疼愛正妻,究竟是不是也隻是喜歡她的容貌呢?雖然嘴上說得那麽好聽:琴袖教我讀書、教我習武,也是她鼓勵理王從喪母之痛中振作的,可人心隔肚皮,誰又知道實情呢?
若是她容色漸弛,若是她不能再為理王出謀劃策,若是有一個女子比她更聰明、更美麗,那麽,有朝一日這情分是否也會一付東流水,再也尋不迴呢?
她不敢細想卻已然想得太多,臉色不禁露出驚懼來,蕭表之趁機又道:“為父所以叫你好自為之,謹守婦道,自是有一種道理。你……”
這話還沒說完,理王已經進來了,看見琴袖臉色蒼白急忙過去問:“怎麽了?臉又這樣白。”又握住她的手道:“手也冰冰的。”
琴袖不自覺把手掙脫了,隻道:“妾無事。”
蕭表之又行禮道:“不知王妃娘娘可還安好?”
理王淡淡地說:“她啊,很好,就是老泰山一時來得急,沒去看她,她就蹬鼻子上臉罵下人。下人被她罵怕了隻來跟我說哭鬧什麽的,我說兩句就好了。”
蕭表之急忙一拜:“實在是臣之罪過,臣這就去拜會娘娘。”
理王看見琴袖難過,一心撲在她身上隻請自便。蕭表之給王妃磕過頭送過禮,又鄭重與王爺話別。理王親自送他出了門,琴袖卻默默地生悶氣。
理王迴去看琴袖實在不好,又叫人把良醫請過來,自己在一旁說笑話哄她高興,可琴袖心裏翻騰不定,連半個字都沒聽進去。
是啊,女人終究是一葉飄萍,即便尊貴如皇後,一惹皇上懷疑,竟然也有這樣風雨飄搖的時候。
可是她不甘心。
父親的話,句句都是守身、保身之道,說得本也沒有錯。天下的女人哪一個不是抱著夫君這棵大樹,以求一方蔭蔽?
可是,她既已決定自己做一棵參天大樹,就已經拋棄明哲保身的想法,決不能在這裏後悔。即便理王並非真心愛她,即便理王終有一日要嫌棄她,她也不能在乎。
這是一條她自己要走的路。
如此一想,她才振作起來道:“王爺,這幾日,那個喜紅一定會出事。”
王爺剛才還在講一個有關太監的笑話,被她這麽一句愣了半晌:“你說什麽?”
“妾的意思是,誣陷皇後娘娘之事,多半是純妃娘娘做出來的,若喜紅知道這麽多內情,一定擔心她嘴巴不嚴。殺掉她是最方便的事,況且一旦嫁禍給皇後娘娘,那麽朝中一旦發動廢後的議論,群起而攻,皇後之位就保不住了。”
理王一聽這話,驚得目瞪口呆,急忙道:“那可怎麽辦?”
“一定要讓娘娘提早提防,現下要麽保住喜紅,要麽提前讓皇上知道喜紅將死且非皇後娘娘所為。”
“天已經這麽晚了,宮門都下鎖了,要保住喜紅得先入得了宮讓母後知道才是,恐怕已是來不及了。”理王也思索了一番,“那麽便隻有第二法,可這第二法也難得很。如何讓父皇知道喜紅將死之訊呢?”
宮門下鑰,若有緊急之事平時都是大臣們從門縫中把章奏塞進去,門內自有人接了奏章呈給皇上。琴袖剛想說可以讓她父親去捎個信,可一想父親剛才那些話,也知道他並非能做大事之人,況且被人看見了她一家都可能有危險。
必須找到一種辦法,既能讓皇上知道這個消息,又不被人發現是誰捎的信。
琴袖思索之下,忽然看見牆上掛著的一把弓,靈機一動取過一張紙在上麵寫了八個大字:喜紅將死,皇後無辜,並指著那把弓箭道:“王爺!帶上弓,我們去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