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妃迴翊坤宮之後,就覺得不對勁。
她一手抵著腫起的額頭,一邊閉著眼睛休憩。下人們看了也不敢叫太醫,因她事前吩咐不許大肆聲張此事,以免攪得滿宮風雨。
采佩看了傷仍不放心,俯下身子湊過去問:“娘娘,還是請太醫來瞧瞧吧,奴婢看還有些流血呢。”
“說了不必聲張。”純妃細聲道。
“娘娘,別的嬪妃看見了,怕是不好看呢。”采佩也是擔憂主子的顏麵,又提醒了一句。純妃卻道:“戴條抹額便看不出了。你去把太子妃叫來。”
采佩道了是,過了一晌太子妃才來。乍看之下,眼眶紅紅的,一開口,像是煙熏過了一樣沙啞:“請姨的安。”
“你怎麽了,嗓子怎麽成這樣兒了?”
“昨夜憂懷,吹了點風一早上嗓子倒了。”
“你好好休息,姨問你幾句話就好了。”純妃頓了頓道,“你昨夜去找太子殿下的時候,有沒有見著什麽可疑的人。”
一問及可疑之人,太子妃的神色微微有些驚異一般,鼻翼翕然而動,答了句:“沒有。”
“到底有沒有?”純妃又問了一遍。
“沒有。”太子妃一咬牙仍這樣說。
“那就奇怪了。”純妃又支著額頭,“你說,這皇後什麽時候消息這麽靈通了,怎麽這一大早就知道了?難道她在宮外還有什麽眼線麽?按理說不會啊……”
太子妃隻勉強勸慰了一陣,純妃便叫她迴去歇息了。可事總覺得蹊蹺,而且她懷疑太子妃知道些什麽,可就是不肯說罷了。
按理,太子妃算不得她兒媳婦,故而她也拿她沒十分辦法,她既不肯說隻能日後想辦法讓她自個兒說了。純妃思來想去心中煩悶,命人泡了一吊釅茶,燙燙得這麽喝了一大杯。
正在她生疑苦惱的時候,琴袖已經去了皇後的承乾宮了。
純妃受打擊,皇後大喜,正想著什麽時候見見琴袖,沒想到琴袖自個兒來了。
“妾身猜皇後娘娘今日或許想見見妾身,故而妾身特地從宮外趕來了。”琴袖行禮之後,開門見山地說。此一言逗得皇後不禁笑起來,但卻嚴肅道:“本宮素知你聰慧,但你不必處處自顯,以免惹禍。”
琴袖拜了拜道:“妾身受教。”
皇後微笑著點頭,對左右之人說:“來人,賜座,看茶。”
不一會兒,茶便獻了上來,她雖麵露平安之色,卻心中盤算著一樁事:要不要將理王謀取帝位之事告訴皇後。她借著茶碗蓋的遮掩,略略瞥了皇後一眼,皇後雖帶著笑,可那冰容卻令人難以捉摸她心中所想。
“娘娘,太子殿下怎麽樣了呢?”琴袖邊問邊觀察皇後的容顏。
彤飛在一旁說道:“今日被皇上罰去太廟謹身,不許出太廟半步。”
琴袖聽後不覺脫口而出:“娘娘為何不再勸勸皇上,以動搖太子之位呢?”
“本宮很好奇,你這樣勸我的緣由是什麽?該不會是想讓理王繼承大統吧!”皇後說罷大笑起來,“他若繼承大統,恐怕就成了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了,還是你想做賈南風1執掌政柄,宰製天下?”
琴袖聽皇後這話,覺得此人真是不簡單,自己隻是試探地問了一句,她便已猜出自己的意思,於是便道:“妾身沒有這個意思。”
皇後忽然正了正顏色道:“你記著,本宮是想除掉純妃,但本宮並不想廢太子。這類大事並非後宮可以管,也不是我力所能及的。純妃在,日後一定會利用太子對她的依賴操弄國政危害社稷,她對我貌恭而不心服,若有了她太子繼位,那本宮勢必沒有活路;沒有她,太子繼位或許還好些。”
皇後隻是想活下去?皇後還能活不下去麽?琴袖暗想之下,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於是便問說:“娘娘怎麽知道純妃一定會操弄國政呢?”
皇後輕笑:“她私下裏買官賣官之事乃是尋常,仗著皇上寵愛便已如此猖狂,何況是太子繼位之後呢?若太子繼位,我便成了太後,她又不是太子的生母,自然隻能做一個閑沒事的太妃,如何還能像今日這般瀟灑自在?所以她早就想害本宮,本宮沒了,她這個太妃豈不是能唿風喚雨了?”
琴袖想了想卻也有理,不僅點起頭來,皇後笑道:“這次畢竟是你幫了本宮一個大忙,為表感謝,我可以答應你收養理王。”
“真的!”琴袖驚得從凳上跳了起來,卻忽覺失禮,紅著臉賠罪道:“一時喜悅,妾身失儀了。”
皇後和左右侍女俱笑了,彤飛道:“良媛這一喜,沒把茶給翻了。”皇後亦笑:“本宮方才已向皇上提了此事,看皇上意思也並無不可之意,想來事不會晚,找個時機叫他入宮來給我磕個頭吧。”
琴袖感謝再四,忽然想起一件事,便道:“說來慚愧,妾身還有一個請求,望皇後娘娘允準。”
皇後便問:“你且說來我聽聽。”
琴袖把李沛之事說與皇後一聽,皇後驚道:“有這種事?冒名替考乃是死罪,隻是本宮雖這迴贏了一局,可也不過令不出承乾宮,隻能幫你打聽打聽,至於究竟如何也未能料定。”
琴袖又謝過皇後道:“娘娘有此慈心,妾身已感戴莫名,不求水落石出,但求無愧於心。”
“這話說得在理。”皇後道,“如今局勢雖有利於我,可太子終究還是太子,純妃也沒有受罰,朝中依舊有一群大臣護著他們,依你看,本宮現下應當怎麽做呢?”
琴袖想了想道:“權今之勢,純妃氣焰被削,宮中之人本多牆頭之草,哪邊風刮得厲害就往哪邊倒了。娘娘應當盡快收服人心,掌控六宮。”
“掌控六宮又不是說說就行的。”皇後歎了口氣。
“娘娘輸就輸在母家不在身邊,手中也沒有多餘的銀兩,朝中辦事萬事都要打點,買來的人心也是人心,若娘娘信得過,妾身願為娘娘籌措銀錢,收攏人心。”琴袖說得堅定有力,竟讓皇後都不覺有些信她:“你?你有什麽辦法籌措銀錢呢?”
“國法雖明定宗親不許經商,可妾身聽說,如今許多宗親也暗自走商,以增歲用。”
皇後點頭說:“京中開銷的確大,宗親們又有宗親的臉麵,花起錢來大手大腳,寅吃卯糧自然窮困,故而常有背地裏行商以自濟的。”
“妾身自小也跟著娘親做過些小買賣,有些腳路,若是方便些,娘娘也可派人留意著外國行商,外國之貨入中國,往往價高十倍,譬如日本的倭刀、倭扇,朝鮮的人參、呂宋的金絲纁,俱是暴利之物。”
“不錯,皇上幾天前還念著今年呂宋國供上來的金絲纁太少了些,不夠他用呢。”皇後道,“可是他們遠道而來,你拿銀子去買,這本就高了,利錢何來呢?”
琴袖舉起手,捏了捏自己身上衣服的袖口,笑道:“我中國所產絲綢、茶葉又是外國稀罕之物,我若能以絲綢交換而自貿其貨,一翻身就能賺得許多差價,娘娘可命人將內造上用,積在庫中久已不用的綢緞揀一些來,我為娘娘貿易之,定能為娘娘籌得銀錢。”
皇後聽了這一席話,“是了,你真是聰慧呀,本宮每年發得許多緞子都沒處用,與其積在庫中任其黴爛,不如交與你。”她命彤飛帶琴袖去見皇後宮中的宦官曲相成與房和,二人均在承乾宮管采辦之事,時常出宮。
他們也有些腳路可摸得到外國行商,故而琴袖經由他們便很容易就找得到外國的商人。計議已定,琴袖便心滿意足地迴到了盛樹英的家中。
盛樹英今兒早上幫琴袖送了封信就去當差了,並未迴來,唯有理王爺等人還在與他家裏人說閑話。幾個人正嘻嘻笑著,忽然看見琴袖迴來了才迎過去。琴袖向理王行過禮將皇後將收養理王之事說給了理王聽。
理王大喜過望,眾人聽了都很高興,又備了好好一桌菜慶祝。理王握著琴袖的手說:“若是母後看到我如今這樣,想必也會對我有些改觀。”
那盛樹英之妻閔氏笑道:“王爺如今模樣,天底下風流男兒也沒幾個了,誰見了不喜歡,誰見了不欽服?莫說是皇後娘娘,就是皇上見了一定也喜歡得不得了呢。”
“真的是如此嗎?”理王雖聽著閔氏的話,目光卻始終盯著琴袖不曾移開。
琴袖把手稍稍握緊了道:“王爺且不要心急,再把書讀熟讀好了才行。雖說一鳴驚人惹人注目,可也別小看那蟄伏三年蓄勢待發的時候,一定要挑一個最好的時候兒讓皇上看到你。”
這個時候,外頭有人敲門,下人們開了門飛跑過來道:“王爺,外頭有兩個公公來了。”
“快請進來!”王爺道。
原來是曲相成與房和拉了一車什麽東西過來,琴袖與他們對施一禮道:“勞兩位公公走一趟。”
曲相成道:“良媛客氣,隻是這些東西雖是次品,到底也是上用內造的,若是被人知道拉出去賣了那是要掉腦袋的。幸好我們激靈,否則一查便知道了。”
她連忙拿出兩塊銀子塞給他們道:“如此真是生受兩位公公了。”
曲相成一把把銀子裝到袖裏,房和卻擺擺手道:“別聽他說得那樣,宮裏人倒騰宮裏的東西多了去了,哪天不是這個大公公、那個大太監把庫裏角落不用的拿出去?也沒見誰吃了板子。良媛就是沒見過,宮中法規都是定給下麵的人看的,有權有勢的,這點小家子東西不算什麽。”
房和這一席話,差點把曲相成的臉都氣綠了。奈何房和是正八品監丞,曲相成是從八品典簿,官大一級壓死人,就算是太監那道理也是一樣的。曲相成臉色再難看,也不敢吱一聲,隻得悻悻地從袖子裏掏出銀子,陪笑道:“拿錯了,拿錯了。”
琴袖忍著笑推道:“這都小小意思,給兩位公公一趟苦勞買茶喝的錢,哪裏還用得著三推四推的?就這些還嫌少了呢。”說罷又自個兒給房和袖子裏塞了塊銀子進去。
房和見她這樣,也便拱手萬謝過而已。
車緩緩被拉進盛樹英家,一家上下人都圍攏過來看稀奇,房和一掀開蓋子,“哇”得一聲眾人爆出一陣驚叫。
這車上滿滿竟都是綾羅綢緞!
她一手抵著腫起的額頭,一邊閉著眼睛休憩。下人們看了也不敢叫太醫,因她事前吩咐不許大肆聲張此事,以免攪得滿宮風雨。
采佩看了傷仍不放心,俯下身子湊過去問:“娘娘,還是請太醫來瞧瞧吧,奴婢看還有些流血呢。”
“說了不必聲張。”純妃細聲道。
“娘娘,別的嬪妃看見了,怕是不好看呢。”采佩也是擔憂主子的顏麵,又提醒了一句。純妃卻道:“戴條抹額便看不出了。你去把太子妃叫來。”
采佩道了是,過了一晌太子妃才來。乍看之下,眼眶紅紅的,一開口,像是煙熏過了一樣沙啞:“請姨的安。”
“你怎麽了,嗓子怎麽成這樣兒了?”
“昨夜憂懷,吹了點風一早上嗓子倒了。”
“你好好休息,姨問你幾句話就好了。”純妃頓了頓道,“你昨夜去找太子殿下的時候,有沒有見著什麽可疑的人。”
一問及可疑之人,太子妃的神色微微有些驚異一般,鼻翼翕然而動,答了句:“沒有。”
“到底有沒有?”純妃又問了一遍。
“沒有。”太子妃一咬牙仍這樣說。
“那就奇怪了。”純妃又支著額頭,“你說,這皇後什麽時候消息這麽靈通了,怎麽這一大早就知道了?難道她在宮外還有什麽眼線麽?按理說不會啊……”
太子妃隻勉強勸慰了一陣,純妃便叫她迴去歇息了。可事總覺得蹊蹺,而且她懷疑太子妃知道些什麽,可就是不肯說罷了。
按理,太子妃算不得她兒媳婦,故而她也拿她沒十分辦法,她既不肯說隻能日後想辦法讓她自個兒說了。純妃思來想去心中煩悶,命人泡了一吊釅茶,燙燙得這麽喝了一大杯。
正在她生疑苦惱的時候,琴袖已經去了皇後的承乾宮了。
純妃受打擊,皇後大喜,正想著什麽時候見見琴袖,沒想到琴袖自個兒來了。
“妾身猜皇後娘娘今日或許想見見妾身,故而妾身特地從宮外趕來了。”琴袖行禮之後,開門見山地說。此一言逗得皇後不禁笑起來,但卻嚴肅道:“本宮素知你聰慧,但你不必處處自顯,以免惹禍。”
琴袖拜了拜道:“妾身受教。”
皇後微笑著點頭,對左右之人說:“來人,賜座,看茶。”
不一會兒,茶便獻了上來,她雖麵露平安之色,卻心中盤算著一樁事:要不要將理王謀取帝位之事告訴皇後。她借著茶碗蓋的遮掩,略略瞥了皇後一眼,皇後雖帶著笑,可那冰容卻令人難以捉摸她心中所想。
“娘娘,太子殿下怎麽樣了呢?”琴袖邊問邊觀察皇後的容顏。
彤飛在一旁說道:“今日被皇上罰去太廟謹身,不許出太廟半步。”
琴袖聽後不覺脫口而出:“娘娘為何不再勸勸皇上,以動搖太子之位呢?”
“本宮很好奇,你這樣勸我的緣由是什麽?該不會是想讓理王繼承大統吧!”皇後說罷大笑起來,“他若繼承大統,恐怕就成了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了,還是你想做賈南風1執掌政柄,宰製天下?”
琴袖聽皇後這話,覺得此人真是不簡單,自己隻是試探地問了一句,她便已猜出自己的意思,於是便道:“妾身沒有這個意思。”
皇後忽然正了正顏色道:“你記著,本宮是想除掉純妃,但本宮並不想廢太子。這類大事並非後宮可以管,也不是我力所能及的。純妃在,日後一定會利用太子對她的依賴操弄國政危害社稷,她對我貌恭而不心服,若有了她太子繼位,那本宮勢必沒有活路;沒有她,太子繼位或許還好些。”
皇後隻是想活下去?皇後還能活不下去麽?琴袖暗想之下,覺得有些不可思議,於是便問說:“娘娘怎麽知道純妃一定會操弄國政呢?”
皇後輕笑:“她私下裏買官賣官之事乃是尋常,仗著皇上寵愛便已如此猖狂,何況是太子繼位之後呢?若太子繼位,我便成了太後,她又不是太子的生母,自然隻能做一個閑沒事的太妃,如何還能像今日這般瀟灑自在?所以她早就想害本宮,本宮沒了,她這個太妃豈不是能唿風喚雨了?”
琴袖想了想卻也有理,不僅點起頭來,皇後笑道:“這次畢竟是你幫了本宮一個大忙,為表感謝,我可以答應你收養理王。”
“真的!”琴袖驚得從凳上跳了起來,卻忽覺失禮,紅著臉賠罪道:“一時喜悅,妾身失儀了。”
皇後和左右侍女俱笑了,彤飛道:“良媛這一喜,沒把茶給翻了。”皇後亦笑:“本宮方才已向皇上提了此事,看皇上意思也並無不可之意,想來事不會晚,找個時機叫他入宮來給我磕個頭吧。”
琴袖感謝再四,忽然想起一件事,便道:“說來慚愧,妾身還有一個請求,望皇後娘娘允準。”
皇後便問:“你且說來我聽聽。”
琴袖把李沛之事說與皇後一聽,皇後驚道:“有這種事?冒名替考乃是死罪,隻是本宮雖這迴贏了一局,可也不過令不出承乾宮,隻能幫你打聽打聽,至於究竟如何也未能料定。”
琴袖又謝過皇後道:“娘娘有此慈心,妾身已感戴莫名,不求水落石出,但求無愧於心。”
“這話說得在理。”皇後道,“如今局勢雖有利於我,可太子終究還是太子,純妃也沒有受罰,朝中依舊有一群大臣護著他們,依你看,本宮現下應當怎麽做呢?”
琴袖想了想道:“權今之勢,純妃氣焰被削,宮中之人本多牆頭之草,哪邊風刮得厲害就往哪邊倒了。娘娘應當盡快收服人心,掌控六宮。”
“掌控六宮又不是說說就行的。”皇後歎了口氣。
“娘娘輸就輸在母家不在身邊,手中也沒有多餘的銀兩,朝中辦事萬事都要打點,買來的人心也是人心,若娘娘信得過,妾身願為娘娘籌措銀錢,收攏人心。”琴袖說得堅定有力,竟讓皇後都不覺有些信她:“你?你有什麽辦法籌措銀錢呢?”
“國法雖明定宗親不許經商,可妾身聽說,如今許多宗親也暗自走商,以增歲用。”
皇後點頭說:“京中開銷的確大,宗親們又有宗親的臉麵,花起錢來大手大腳,寅吃卯糧自然窮困,故而常有背地裏行商以自濟的。”
“妾身自小也跟著娘親做過些小買賣,有些腳路,若是方便些,娘娘也可派人留意著外國行商,外國之貨入中國,往往價高十倍,譬如日本的倭刀、倭扇,朝鮮的人參、呂宋的金絲纁,俱是暴利之物。”
“不錯,皇上幾天前還念著今年呂宋國供上來的金絲纁太少了些,不夠他用呢。”皇後道,“可是他們遠道而來,你拿銀子去買,這本就高了,利錢何來呢?”
琴袖舉起手,捏了捏自己身上衣服的袖口,笑道:“我中國所產絲綢、茶葉又是外國稀罕之物,我若能以絲綢交換而自貿其貨,一翻身就能賺得許多差價,娘娘可命人將內造上用,積在庫中久已不用的綢緞揀一些來,我為娘娘貿易之,定能為娘娘籌得銀錢。”
皇後聽了這一席話,“是了,你真是聰慧呀,本宮每年發得許多緞子都沒處用,與其積在庫中任其黴爛,不如交與你。”她命彤飛帶琴袖去見皇後宮中的宦官曲相成與房和,二人均在承乾宮管采辦之事,時常出宮。
他們也有些腳路可摸得到外國行商,故而琴袖經由他們便很容易就找得到外國的商人。計議已定,琴袖便心滿意足地迴到了盛樹英的家中。
盛樹英今兒早上幫琴袖送了封信就去當差了,並未迴來,唯有理王爺等人還在與他家裏人說閑話。幾個人正嘻嘻笑著,忽然看見琴袖迴來了才迎過去。琴袖向理王行過禮將皇後將收養理王之事說給了理王聽。
理王大喜過望,眾人聽了都很高興,又備了好好一桌菜慶祝。理王握著琴袖的手說:“若是母後看到我如今這樣,想必也會對我有些改觀。”
那盛樹英之妻閔氏笑道:“王爺如今模樣,天底下風流男兒也沒幾個了,誰見了不喜歡,誰見了不欽服?莫說是皇後娘娘,就是皇上見了一定也喜歡得不得了呢。”
“真的是如此嗎?”理王雖聽著閔氏的話,目光卻始終盯著琴袖不曾移開。
琴袖把手稍稍握緊了道:“王爺且不要心急,再把書讀熟讀好了才行。雖說一鳴驚人惹人注目,可也別小看那蟄伏三年蓄勢待發的時候,一定要挑一個最好的時候兒讓皇上看到你。”
這個時候,外頭有人敲門,下人們開了門飛跑過來道:“王爺,外頭有兩個公公來了。”
“快請進來!”王爺道。
原來是曲相成與房和拉了一車什麽東西過來,琴袖與他們對施一禮道:“勞兩位公公走一趟。”
曲相成道:“良媛客氣,隻是這些東西雖是次品,到底也是上用內造的,若是被人知道拉出去賣了那是要掉腦袋的。幸好我們激靈,否則一查便知道了。”
她連忙拿出兩塊銀子塞給他們道:“如此真是生受兩位公公了。”
曲相成一把把銀子裝到袖裏,房和卻擺擺手道:“別聽他說得那樣,宮裏人倒騰宮裏的東西多了去了,哪天不是這個大公公、那個大太監把庫裏角落不用的拿出去?也沒見誰吃了板子。良媛就是沒見過,宮中法規都是定給下麵的人看的,有權有勢的,這點小家子東西不算什麽。”
房和這一席話,差點把曲相成的臉都氣綠了。奈何房和是正八品監丞,曲相成是從八品典簿,官大一級壓死人,就算是太監那道理也是一樣的。曲相成臉色再難看,也不敢吱一聲,隻得悻悻地從袖子裏掏出銀子,陪笑道:“拿錯了,拿錯了。”
琴袖忍著笑推道:“這都小小意思,給兩位公公一趟苦勞買茶喝的錢,哪裏還用得著三推四推的?就這些還嫌少了呢。”說罷又自個兒給房和袖子裏塞了塊銀子進去。
房和見她這樣,也便拱手萬謝過而已。
車緩緩被拉進盛樹英家,一家上下人都圍攏過來看稀奇,房和一掀開蓋子,“哇”得一聲眾人爆出一陣驚叫。
這車上滿滿竟都是綾羅綢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