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花窗外透過一絲朦朧的光,蕭琴袖思緒紛飛。
她在桌前支著脖子,看著三個堂姐妹一針一線地繡花樣。外頭唧唧閃過一陣鳥啼,她便已經猜出三分春色。菱花窗內一地的碎影,她就推想出十分春光。
表哥陸尚這時候在何處呢?為什麽不來找她。讓他就這樣推開門,一把把她帶走,別讓她在這裏為他人作嫁衣裳。
“琴袖,這裏怎麽落打子?”大堂姐蕭才袖一喝,琴袖這才反應過來,道了一聲“是!”忙去看她。
剛走進了站架,蕭才袖便用食指狠狠地在她腦門上點了一記道:“叫你來是教我們繡花,別整天發癡!”
琴袖生氣,可也無可奈何。
誰讓她父親是庶出呢?
她父親為了避忌嫡出世襲侯爵的伯父,並不能做官,幾個兄弟也在家閑住,一家人靠著伯父丹陰侯蕭裴之接濟,在鄉下有幾分小小的田產,聊以過活。
父親一向來在伯父麵前謹小慎微,伯父卻總以家裏最大的長輩壓住父親,非要他一輩子抬不起頭來。琴袖雖氣,可伯父家大業大,再看看自己家,哪裏還敢氣呢!
這不,聽說皇上要到伯父家裏給兒子選側妃,伯父家正好有三個庶出的女孩子,樂嗬嗬答應了。
按理,這事無關琴袖什麽。可女兒家,自然婦德是一層,女紅又是另一層。詩詞歌賦都是虛的,還是繡工最正經。
伯父遍觀族中的女孩子,也就琴袖女紅最好,繡藝不凡,這才拉過來幫著幾個堂姐妹繡出一副萬壽長春的絹畫,到時候獻給聖上,皇上看了豈能不高興?
他的這算盤打得精,可難為了琴袖,自己不僅選側妃沒得沾邊,來之前父親還告訴她一個令她絕望的事。
去年他家鄉下的田產今年遭了災,一粒米都收不上來,今年開春便不下雨,年成更不好,一家子全指著這點田產過活了,隻能東賒西借,欠了不少錢。
而伯父見死不救,父親又無計可施,答應了一門可使她萬劫不複的親事。
將她嫁給京西富商,張鎮。
張鎮何許人也?他本是官牙1出身,如今是首屈一指的皇商了。其家巨富,良田萬頃。可是此人,已經是個六十多的人了。
而且大小妻妾數不勝數,好色多情,卻生不出孩子。
這樣的人,要白白糟蹋自己一輩子,琴袖思之至此,不免眼淚又要湧上來了。
“你死了麽?杵在這兒做什麽!”蕭才袖一罵,才把琴袖思緒牽迴,她咬了咬牙,忍著酸楚,撐出一個笑來,道:“姐姐若不常繡細巧的地方,打子不要落太快,不然不夠密了。”
說著把花針捏在手心,右手撫著絹麵,看準了位置下了一針,果然不錯。
蕭才袖微微點頭,取過一繃絹布,再上麵照樣子繡了一迴,仍不算好。琴袖見狀隻能代勞,雖說她是來當“教書先生”,可這幾個堂姐妹都在女紅上很生疏,動得少、說得多。
尤其是大堂姐,最難伺候。二堂姐承袖與小堂妹盈袖倒是好說話些。
隻見二堂姐承袖正在繡一點花蕊,可左右不敢落針,因緊張些,手心已汗涔涔的。承袖忙找帕子來擦手,又問了句:“這樣打圈兒好麽?”
琴袖便道:“你先繞三圈再落針也無妨,跟昨兒教你們蕾花是差不多的。”承袖聽了點頭稱是。
盈袖最小,針黹也不很好。她便隻一門心思用直針繡滿,又學著一點點鋪針,倒也能將花葉繡得有模有樣。
就在這個時候,門“吱嘎”一聲被推開。琴袖驚得從座上騰起:莫不是表哥陸尚來找她了?
風從門外徐徐地吹進,飄搖她那一身月白色的襖,門外笑著走進來隻是伯母王氏。琴袖才發覺自己真是可笑:表哥再來看她,又有什麽意思呢?
即便他們情投意合,即便他們是青梅竹馬。
可終究過不了父母之命這一關。
她要走了。
要嫁給一個有錢的糟老頭子。
她心性再高,高不過父母的手。
“我看看你們繡得怎麽樣了?”
伯母撫摸著絹畫,連連稱讚:“已大成了!很好,很好。”
三個堂姐妹相視而笑,好像這絹畫真是出自她們一樣。
王氏又提點道:“皇上後天就來我們府上,你們好好預備著吧。我看明天再把這絹畫修整修整,便是齊全了。為娘也就提點你們,以後舉止都要像個大家閨秀,別再如平時一般蠍蠍螫螫的,叫皇上看了笑話。別的也就看你們造化了。”
三個人都滿心歡喜地領受了旨教,唯獨琴袖臉色蒼白,縮在最後。
她們都是大府的人。
日後總有個好歸宿。
可是她呢?
給陸尚繡了半年還沒繡完的茄袋,今夏不知掛不掛得上他的腰間。
隻是,給他再繡一片錦繡江山,也已無濟於事。
春風助腸斷,吹落白衣裳。人間四月未至,隻是春山魂已竟去,徒留她一人在此,呆呆地想著那個人的名字。
·
休息了一晚,次日絹畫落繃裱成,伯父和伯母急著拿去看,琴袖也沒功夫搭理他們。
門外靜靜站著一個人,看了她許久,輕輕叩了叩已開的房門。
琴袖一看,忙用手背把眼淚拭去,可剛剛擦了,又掉了下來,朦朧之間認出是堂兄嫂子高氏,忙起身問好。
高氏微微一笑道:“姑娘好些了麽?”
琴袖扭過頭去,側著身低著頭,把那淚容遮住,微笑道:“好些了。”
高氏拉著她的手,找了張凳子坐下,用自己的手心蓋住琴袖的手心說道:“好姑娘,都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你來我們府上雖然辛苦些,指不定因禍得福呢?”
琴袖吸了口氣把緩了緩精神,便問:“嫂嫂這話我不太懂。”
高氏聲若蚊蚋,越說越輕,間或咳嗽一聲道:“你呀,別看低了你自己。我看,咳,你比我那三個妹妹要好多了。”
琴袖看她咳得臉發紅,便問了一句:“嫂嫂是不是身上不太爽呢?”
高氏咳嗽著搖了搖頭道:“我老毛病了,好不了了。”
琴袖急道:“嫂子別這樣說,自己仔細保養身子,我也不中用,讓嫂子擔心了,我扶您迴房去休息吧。”
高氏剛剛謝過,外頭就來了個人。原來是高氏的陪房婆子薛四家的,一進門便高聲笑道:“姑娘,老爺、太太看了那絹畫,都十分喜歡,請姑娘去吃酒,快去吧。”
琴袖不好推辭,隻切切囑咐薛四家的:“好生照顧嫂嫂,別讓她勞累了。”
薛四家的一麵叫人扶高氏迴去,一麵領著琴袖去。
低頭繞過崇澤堂,過了門廳乃是歇芳館,伯母所設宴席正在此處。琴袖還沒往前走上幾步,遠遠聽見一陣嬰孩的啼哭,薛四家的一聽,轉身說道:“姑娘,我先瞧瞧去。”
於是緊了腳步,小跑著去了。琴袖倒也奇怪,亦跟了上去。才看見歇芳館外一個嬤嬤懷抱繈褓正在一旁愁眉不展。薛四家的與她嘀咕了幾句,她又是點頭又是哄孩子,琴袖便走至近前:“媽媽怎麽了?”
薛四家的一笑道:“說來這也是姑娘的侄兒呢,你嫂子身體弱,孩子生下來沒安生過,這幾日又不好過,渾身燒起來了。”
琴袖想著除了方才見過嫂子高氏,就是剛來的時候瞥見過一眼,後來不謀一麵,想是身子不肯好,走動日稀之故。
她湊到繈褓處一看,小小一個嬰兒倒也麵如雪團,就是白中透著紅光,啼哭不止。嬤嬤皺著眉頭說:“方才稍好些,來給太太瞧瞧,可不一會兒又哭起來,一摸額頭仍發燙呢。”
“這樣年紀不要隨便抱出來走動,這幾日天候反複,也不是好時候,仔細吹風了。”琴袖囑咐道。
“阿彌陀佛,太太也說是呢,怪我不小心,原是我該打的。如今方討了示下,叫大德高僧來瞧瞧,興許能好些。”嬤嬤邊說邊搖頭,自嘲了一番。
這時候裏頭小堂妹盈袖從屋裏探出半個頭來,笑嘻嘻地說:“姐姐!不好好來吃飯,杵在這裏說體己話呢。”
琴袖看是小堂妹,笑道:“我就來。”盈袖蹦出門檻,握住琴袖的手就輕輕往裏麵拽,琴袖入了房,伯母略問了寒溫,塞給她一個鐲子就叫她吃酒。
琴袖不得不依,便被她幾個堂姐妹灌了好大一杯,頓時隻覺天旋地轉,再不知道後來了。
醒來的時候,已是第二天的中午了。琴袖聽著門外頭一陣促急走動之聲,踏踏響個不停。才搖了搖頭,拿手支著額。
昨日不勝酒力,竟不知怎麽了。她起了床,倒了些茶,竟是四子飲。四子飲清涼明目,她便想起自己眼睛不太好的母親了。
母親原是一等一的繡娘,後來得了病,壞了眼睛,再也繡不了那麽好了。
她還能繡的時候,多少能貼補些家用,如今景況日艱,竟至不得不出賣女兒的地步。思及苦衷,琴袖也不想過分埋怨父母。
畢竟都是一家子。
盛陽透進紗布,窗欞好似抹了一層白霜,流鶯的清囀穿過重花格子門,倒讓琴袖清醒了些。
她開了扇窗,悄悄往外探了探,才看見一個小丫頭捧著個什麽盒子急匆匆地走過去了。琴袖忙把她叫住問話:“這是怎麽啦?”
小丫頭道:“今兒早上皇上駕幸了。老爺說檀香不夠香,叫我取了月麟香與隨金香,我是給香爐添香去。”琴袖一聽,仿佛聽到哪裏傳來一陣儀鈴脆響,知道聖駕在邇,她不知為什麽也心撲通撲通跳個不停。
她雖小時候跟著家裏人入過一次宮的,卻從沒見過龍顏。
都說今天子乃是不世出的明君聖主,這天子容貌該是何等威嚴!琴袖私心想著,若是能遠遠地這麽望一望,也不枉費來此一趟了。
這時候從東傳來一陣鼓吹之聲,那是內廷的樂官在奏宴慶的大樂。想來已是中午,皇上必定已經在正堂開宴了。不知三個堂姐妹有沒有見到聖上,她想了一會兒竟有些出神,聽著優雅婉轉的大樂,不禁心馳神往,邁開了腳步。
她在桌前支著脖子,看著三個堂姐妹一針一線地繡花樣。外頭唧唧閃過一陣鳥啼,她便已經猜出三分春色。菱花窗內一地的碎影,她就推想出十分春光。
表哥陸尚這時候在何處呢?為什麽不來找她。讓他就這樣推開門,一把把她帶走,別讓她在這裏為他人作嫁衣裳。
“琴袖,這裏怎麽落打子?”大堂姐蕭才袖一喝,琴袖這才反應過來,道了一聲“是!”忙去看她。
剛走進了站架,蕭才袖便用食指狠狠地在她腦門上點了一記道:“叫你來是教我們繡花,別整天發癡!”
琴袖生氣,可也無可奈何。
誰讓她父親是庶出呢?
她父親為了避忌嫡出世襲侯爵的伯父,並不能做官,幾個兄弟也在家閑住,一家人靠著伯父丹陰侯蕭裴之接濟,在鄉下有幾分小小的田產,聊以過活。
父親一向來在伯父麵前謹小慎微,伯父卻總以家裏最大的長輩壓住父親,非要他一輩子抬不起頭來。琴袖雖氣,可伯父家大業大,再看看自己家,哪裏還敢氣呢!
這不,聽說皇上要到伯父家裏給兒子選側妃,伯父家正好有三個庶出的女孩子,樂嗬嗬答應了。
按理,這事無關琴袖什麽。可女兒家,自然婦德是一層,女紅又是另一層。詩詞歌賦都是虛的,還是繡工最正經。
伯父遍觀族中的女孩子,也就琴袖女紅最好,繡藝不凡,這才拉過來幫著幾個堂姐妹繡出一副萬壽長春的絹畫,到時候獻給聖上,皇上看了豈能不高興?
他的這算盤打得精,可難為了琴袖,自己不僅選側妃沒得沾邊,來之前父親還告訴她一個令她絕望的事。
去年他家鄉下的田產今年遭了災,一粒米都收不上來,今年開春便不下雨,年成更不好,一家子全指著這點田產過活了,隻能東賒西借,欠了不少錢。
而伯父見死不救,父親又無計可施,答應了一門可使她萬劫不複的親事。
將她嫁給京西富商,張鎮。
張鎮何許人也?他本是官牙1出身,如今是首屈一指的皇商了。其家巨富,良田萬頃。可是此人,已經是個六十多的人了。
而且大小妻妾數不勝數,好色多情,卻生不出孩子。
這樣的人,要白白糟蹋自己一輩子,琴袖思之至此,不免眼淚又要湧上來了。
“你死了麽?杵在這兒做什麽!”蕭才袖一罵,才把琴袖思緒牽迴,她咬了咬牙,忍著酸楚,撐出一個笑來,道:“姐姐若不常繡細巧的地方,打子不要落太快,不然不夠密了。”
說著把花針捏在手心,右手撫著絹麵,看準了位置下了一針,果然不錯。
蕭才袖微微點頭,取過一繃絹布,再上麵照樣子繡了一迴,仍不算好。琴袖見狀隻能代勞,雖說她是來當“教書先生”,可這幾個堂姐妹都在女紅上很生疏,動得少、說得多。
尤其是大堂姐,最難伺候。二堂姐承袖與小堂妹盈袖倒是好說話些。
隻見二堂姐承袖正在繡一點花蕊,可左右不敢落針,因緊張些,手心已汗涔涔的。承袖忙找帕子來擦手,又問了句:“這樣打圈兒好麽?”
琴袖便道:“你先繞三圈再落針也無妨,跟昨兒教你們蕾花是差不多的。”承袖聽了點頭稱是。
盈袖最小,針黹也不很好。她便隻一門心思用直針繡滿,又學著一點點鋪針,倒也能將花葉繡得有模有樣。
就在這個時候,門“吱嘎”一聲被推開。琴袖驚得從座上騰起:莫不是表哥陸尚來找她了?
風從門外徐徐地吹進,飄搖她那一身月白色的襖,門外笑著走進來隻是伯母王氏。琴袖才發覺自己真是可笑:表哥再來看她,又有什麽意思呢?
即便他們情投意合,即便他們是青梅竹馬。
可終究過不了父母之命這一關。
她要走了。
要嫁給一個有錢的糟老頭子。
她心性再高,高不過父母的手。
“我看看你們繡得怎麽樣了?”
伯母撫摸著絹畫,連連稱讚:“已大成了!很好,很好。”
三個堂姐妹相視而笑,好像這絹畫真是出自她們一樣。
王氏又提點道:“皇上後天就來我們府上,你們好好預備著吧。我看明天再把這絹畫修整修整,便是齊全了。為娘也就提點你們,以後舉止都要像個大家閨秀,別再如平時一般蠍蠍螫螫的,叫皇上看了笑話。別的也就看你們造化了。”
三個人都滿心歡喜地領受了旨教,唯獨琴袖臉色蒼白,縮在最後。
她們都是大府的人。
日後總有個好歸宿。
可是她呢?
給陸尚繡了半年還沒繡完的茄袋,今夏不知掛不掛得上他的腰間。
隻是,給他再繡一片錦繡江山,也已無濟於事。
春風助腸斷,吹落白衣裳。人間四月未至,隻是春山魂已竟去,徒留她一人在此,呆呆地想著那個人的名字。
·
休息了一晚,次日絹畫落繃裱成,伯父和伯母急著拿去看,琴袖也沒功夫搭理他們。
門外靜靜站著一個人,看了她許久,輕輕叩了叩已開的房門。
琴袖一看,忙用手背把眼淚拭去,可剛剛擦了,又掉了下來,朦朧之間認出是堂兄嫂子高氏,忙起身問好。
高氏微微一笑道:“姑娘好些了麽?”
琴袖扭過頭去,側著身低著頭,把那淚容遮住,微笑道:“好些了。”
高氏拉著她的手,找了張凳子坐下,用自己的手心蓋住琴袖的手心說道:“好姑娘,都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你來我們府上雖然辛苦些,指不定因禍得福呢?”
琴袖吸了口氣把緩了緩精神,便問:“嫂嫂這話我不太懂。”
高氏聲若蚊蚋,越說越輕,間或咳嗽一聲道:“你呀,別看低了你自己。我看,咳,你比我那三個妹妹要好多了。”
琴袖看她咳得臉發紅,便問了一句:“嫂嫂是不是身上不太爽呢?”
高氏咳嗽著搖了搖頭道:“我老毛病了,好不了了。”
琴袖急道:“嫂子別這樣說,自己仔細保養身子,我也不中用,讓嫂子擔心了,我扶您迴房去休息吧。”
高氏剛剛謝過,外頭就來了個人。原來是高氏的陪房婆子薛四家的,一進門便高聲笑道:“姑娘,老爺、太太看了那絹畫,都十分喜歡,請姑娘去吃酒,快去吧。”
琴袖不好推辭,隻切切囑咐薛四家的:“好生照顧嫂嫂,別讓她勞累了。”
薛四家的一麵叫人扶高氏迴去,一麵領著琴袖去。
低頭繞過崇澤堂,過了門廳乃是歇芳館,伯母所設宴席正在此處。琴袖還沒往前走上幾步,遠遠聽見一陣嬰孩的啼哭,薛四家的一聽,轉身說道:“姑娘,我先瞧瞧去。”
於是緊了腳步,小跑著去了。琴袖倒也奇怪,亦跟了上去。才看見歇芳館外一個嬤嬤懷抱繈褓正在一旁愁眉不展。薛四家的與她嘀咕了幾句,她又是點頭又是哄孩子,琴袖便走至近前:“媽媽怎麽了?”
薛四家的一笑道:“說來這也是姑娘的侄兒呢,你嫂子身體弱,孩子生下來沒安生過,這幾日又不好過,渾身燒起來了。”
琴袖想著除了方才見過嫂子高氏,就是剛來的時候瞥見過一眼,後來不謀一麵,想是身子不肯好,走動日稀之故。
她湊到繈褓處一看,小小一個嬰兒倒也麵如雪團,就是白中透著紅光,啼哭不止。嬤嬤皺著眉頭說:“方才稍好些,來給太太瞧瞧,可不一會兒又哭起來,一摸額頭仍發燙呢。”
“這樣年紀不要隨便抱出來走動,這幾日天候反複,也不是好時候,仔細吹風了。”琴袖囑咐道。
“阿彌陀佛,太太也說是呢,怪我不小心,原是我該打的。如今方討了示下,叫大德高僧來瞧瞧,興許能好些。”嬤嬤邊說邊搖頭,自嘲了一番。
這時候裏頭小堂妹盈袖從屋裏探出半個頭來,笑嘻嘻地說:“姐姐!不好好來吃飯,杵在這裏說體己話呢。”
琴袖看是小堂妹,笑道:“我就來。”盈袖蹦出門檻,握住琴袖的手就輕輕往裏麵拽,琴袖入了房,伯母略問了寒溫,塞給她一個鐲子就叫她吃酒。
琴袖不得不依,便被她幾個堂姐妹灌了好大一杯,頓時隻覺天旋地轉,再不知道後來了。
醒來的時候,已是第二天的中午了。琴袖聽著門外頭一陣促急走動之聲,踏踏響個不停。才搖了搖頭,拿手支著額。
昨日不勝酒力,竟不知怎麽了。她起了床,倒了些茶,竟是四子飲。四子飲清涼明目,她便想起自己眼睛不太好的母親了。
母親原是一等一的繡娘,後來得了病,壞了眼睛,再也繡不了那麽好了。
她還能繡的時候,多少能貼補些家用,如今景況日艱,竟至不得不出賣女兒的地步。思及苦衷,琴袖也不想過分埋怨父母。
畢竟都是一家子。
盛陽透進紗布,窗欞好似抹了一層白霜,流鶯的清囀穿過重花格子門,倒讓琴袖清醒了些。
她開了扇窗,悄悄往外探了探,才看見一個小丫頭捧著個什麽盒子急匆匆地走過去了。琴袖忙把她叫住問話:“這是怎麽啦?”
小丫頭道:“今兒早上皇上駕幸了。老爺說檀香不夠香,叫我取了月麟香與隨金香,我是給香爐添香去。”琴袖一聽,仿佛聽到哪裏傳來一陣儀鈴脆響,知道聖駕在邇,她不知為什麽也心撲通撲通跳個不停。
她雖小時候跟著家裏人入過一次宮的,卻從沒見過龍顏。
都說今天子乃是不世出的明君聖主,這天子容貌該是何等威嚴!琴袖私心想著,若是能遠遠地這麽望一望,也不枉費來此一趟了。
這時候從東傳來一陣鼓吹之聲,那是內廷的樂官在奏宴慶的大樂。想來已是中午,皇上必定已經在正堂開宴了。不知三個堂姐妹有沒有見到聖上,她想了一會兒竟有些出神,聽著優雅婉轉的大樂,不禁心馳神往,邁開了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