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四日, 趙州東南與冀州交界處, 漳水畔, 幽州東路軍大營。


    一位身長七尺, 蓄著美須髯,樣貌俊朗的青年將領腋下夾著自己的頭盔,正滿麵愁容地走迴自己的營帳。時值午間, 剛剛放飯結束, 他用過午食,正準備迴帳休息。


    自從收到長安千羽門來信,一個半月了, 再也沒有了第二封信,他傳出去的信,也不知對方收到沒有,青年將領心中十分焦慮。眼下他被裹挾在這幽州叛軍之中, 替叛軍作戰,實非他所願, 可是他卻不能輕易反抗, 軍令如山, 違令者可以立即被上官軍法處置。他一個人勢單力薄,實在沒有辦法反抗。何況長安來信,是要他留在軍中接應, 他也不能輕易離開。這些日子, 他隨著叛軍的東路軍來到了冀州附近, 他們接到的任務就是攻打冀州, 率先拿下挾持忠王的冀州刺史李陌。


    這可如何是好,他絞盡腦汁,卻想不出辦法來。他隻是一名中階的將領,官至昭武校尉,領一千人的團營騎兵,乃是東路軍中一個不大不小的指揮官。他的長官們不顧一切地聽安史二人之命,他找不到任何反抗的餘地,想破了頭腦,也想不出來扭轉眼下局勢的辦法。他空有一腔正義之心,有心鎮壓反叛卻根本無能為力,反倒成了為虎作倀、助紂為虐的叛軍同黨,故而終日裏唉聲歎氣,十分愁悶。


    走到帳門口,剛準備掀帳進去,冷不丁背後有人拍了他一下,喚他一聲:


    “郭校尉。”


    他驚了一跳,迴身一看,這才發現是自己的副將王衝,身邊領著兩名麵生的士兵。


    “衝子?你這是作甚?”他摸不著頭腦。


    王衝左右看了看,湊到他耳邊道:“有人要見你。”說著指了指他身邊的那兩個麵生的士兵。


    其中一名士兵上前一步,拱手笑道:


    “子儀兄弟,別來無恙。”


    這熟悉的聲音讓郭子儀倒吸一口涼氣,立刻拉住那名士兵,將她拽進了自己的營帳,副將王衝也帶著另外一名士兵跟了進去。


    “伯昭兄,你是怎麽進來的?”一進帳篷,郭子儀就驚問道。


    “喬裝跟著巡邏隊伍進來的,放心,他們沒防備。這麽多人,不會注意到多出來兩個人。”沈綏笑道。


    郭子儀想想也是,這世上能防得住沈伯昭的地方,還真不多。他的目光又投向不遠處的另外一名士兵,那士兵抬起頭來,麵容尋常無奇,一雙眼睛卻亮得驚人,極為有神。


    沈綏介紹道:


    “來,子儀,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便是晉國公主閣下。”


    “原來是公主駕臨,末將失禮了!”郭子儀急忙單膝跪下,拱手拜道。


    “唉,郭校尉不必多禮,快請起。”李瑾月及忙扶他起身。


    沈綏笑道:“我與子儀乃是通過十四年前武舉相識,他長我五歲,當時我是頭名,他乃是次名。我入懷州折衝府,他則直接來了幽州。這一晃就是十多年過去了。此間常有通信,我知他在幽州有誌不能伸。四年前我們抵達幽州後,我曾尋他談過一次,問他是否願意幫我,當時他給了我承諾。”


    郭子儀苦笑道:“如今,也到了兌現承諾的時候了。伯昭兄,我等你的消息等得好苦。眼下四境傳訊不通,你們這麽潛到敵軍大營來,實在太冒險了。”


    “你這大營,要藏我倆人還不容易?”沈綏笑道。


    “這……短時間內是沒問題,但是並非長久之計,畢竟我帳下都是熟麵孔,你們麵生,進來後肯定會有人注意到的。我不能保證我手底下的人不會向外界通傳。”


    “你放心,我們來的目的,就是為了化敵為己用。”沈綏道。


    “此話怎講?”郭子儀詢問道。


    “自古以來,都是兵不知將,士兵從來不知道上頭發號施令的人究竟是誰,他們頂多隻認得平時帶他們訓練,戰時領他們衝鋒陷陣的指揮官。也就是說子儀,從你的位置再往上,士兵就很難產生歸屬感了,團營校尉才是士兵最為熟悉的最高指揮官。眼下,士兵們並不知曉自己的處境,他們認為自己是勤王之師,師出有名,乃是奉皇命行軍打仗。如果讓他們知曉眼下他們成了叛軍,人人得而誅之,這些士兵會怎麽想?恐怕誰也不願意冒這樣的風險成為叛軍吧。”


    “但你不能保證有投機者就是願意冒風險,自古以來這種人還少嗎?重利之下,必有勇夫。”郭子儀道。


    李瑾月接過話頭道:


    “所以我們這件事要做的小心,首先從我們能夠信任的人開始。告訴他們叛軍的事實,將他們拉入我們的陣營,時機一到,我們即刻行動,當能迅雷不及掩耳拿下安史二人。”


    “就我這裏一千人,足夠嗎?”郭子儀很是懷疑。


    “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足夠了,不知子儀可還有能夠委以重托之人?”沈綏問。


    “我倒是知道有一人,就在東路軍中,手底下也有一千人的團營,就是我和他有些不大對付……”郭子儀麵露尷尬,隨後強調道,“但是他這人吧,一腔赤忱忠心還是足以信任的。”


    “此人是誰?”


    “李光弼。”


    ……


    潤州茅山,上清道祖庭。


    小道士們正穿梭於祖庭內外,一刻不停地抬水,大灶架上大口鍋,熬煮湯藥,數十名暈厥的高階道士一字排開,安置在三清殿正堂之中,被陸續灌下湯藥,逐漸清醒過來。湯藥是含有鸞凰血液相關成分的解□□物,與當初九層樓閣之中千鶴吸入迷霧解毒的原理是一樣的。


    忙碌非常的陳師兄,一頭大汗地來到坐於三清殿香堂的千鶴身邊,低聲道:


    “總算是重新奪迴道門控製權了,隻是師尊眼下身子太差,無法主事,隻有我二人,怕是要辛苦你了。”


    “無妨,我已傳訊迴灞橋,不日灞橋就會來新的指令。我們目前要做的,就是將被心毒控製住的道門領袖們救迴來。道門此前散播出去的人手還在影響千羽門的消息傳播,不斷給驪山的尹禦月傳訊,相信這個局麵不日就會有改變。”


    “消息斷了,尹禦月會作何反應?”


    “不論他有何反應,伯昭都有應對之策,你就放心罷。”


    “唉,尹禦月真是歹毒,那幾個控製道門的人見大勢已去,妄圖逃跑時竟然暴斃而亡,真是不擇手段。”


    “想來道門對於尹禦月來說,是一個他能利用便利用,不能利用也關係不大的棋子。這步棋究竟下在哪裏,什麽時候下,其實很有講究。如果能在我們反應過來之前就下了道門這一步棋,控製住司馬天師和陳師兄,那麽尹禦月將搶得所有先機,再控製住長安局勢,我們將很難有迴轉的餘地。奈何這步棋沒下好,不僅沒看住司馬天師和陳師兄,而且長安這邊也有疏漏,安娜依叛變導致我們提前知曉了尹禦月尚未死亡。尹禦月現在急於燃起戰火控製朝廷,放棄道門,是因為他已經顧不上這裏了。道門的信息渠道目前對於他來說已經不那麽重要了,尹禦月通過朝廷的信息渠道就能獲得他想要的情報。但是有一點是最有利的,尹禦月顧不上道門,失去道門的信息渠道,等於閉塞了他放在江湖之中的耳目,那麽,他將失去對與千羽門的控製。”千鶴一點一點,抽絲剝繭地分析道,“尹禦月果真慌神了,事情逐漸脫離了他的控製,這對我們非常有利。尹禦月自閉耳目,等於是自掘墳墓。要與千羽門鬥,情報是最為重要的。他太過相信軍隊武裝的力量,這是非常盲目的。”


    陳師兄笑了:“看來,屢占上風的老妖怪,要栽跟頭了。”


    “這一遭,定叫他再也爬不起來!”


    ……


    驪山,上陽宮主殿外,正有一大批官員站立在殿外台階之下,禁軍手執長戈,將官員擋在階下,誰也上不了台階。


    每一位官員身上都穿著正規朝服,以蕭嵩為首,立於階下,蕭嵩身側的禦史中丞裴光庭大聲道:


    “蕭相,眼下聖人近兩個月不麵見朝臣,不處理朝事。留在這驪山之上,將兩都棄於不顧。幽州起了動亂,也沒有一點動靜,實在太過反常。您作為群臣之首,當為表率,今日,即便拚了一條性命,也要見到陛下!吾等皆仰仗蕭相您了!”


    “是啊蕭相……”其餘重臣忙不迭附和。


    蕭嵩隻是雙手交握與身前,不言不語。


    裴光庭又看向一側的左相韓休,道:


    “韓相,您說一句。”


    “老夫既然來了,今日自然是不會輕易走了。”韓休沉聲道。


    “好!今日有韓相這句話,就算拚了性命又如何,必見陛下不可!”工部尚書裴耀卿道。


    張九齡混在百官人群中,不作聲,默然觀察著所有人的神情。這些官員,有些是在驪山之上滯留了好久的陪同官員,有些是最近才剛剛從長安趕來的官員。不論是誰,如今的目的都是一致的,那就是盡快見到陛下,控製住河朔亂局。


    此時蕭嵩蹙眉開口了:“諸位莫要激動,先容蕭某去問一問楊老將軍,是否強闖,再做定奪。”


    蕭嵩上前幾步,來到橫刀立於階下、擋住去路的楊朔身前,拱手道:


    “楊老將軍,局勢危及,已經到了火燒眉毛的地步了,您若還是如此固執己見,我等全部都要死於叛軍刀下。當下之急,是盡快組織起鎮壓反叛的軍隊,沒有陛下的旨意,我們誰也沒有權力調兵。為了我李唐天下,您可再也不能擋在這裏了。今日哪怕您固執己見,我等血濺當場,怕也是要硬闖進殿的。”


    楊朔卻無動於衷,麵無表情,不為所動。手上握著的橫刀寒光森森,如若強闖,蕭嵩絲毫不懷疑這柄刀會毫不猶豫地砍向自己的頭顱。


    蕭嵩歎息一聲,道了一句:


    “罷了。”


    隨即麵露剛毅之色,掀開袍擺,當即準備蹬階而上,其後,大批官員一道邁步,向殿上而去。


    楊朔及其手下禁軍將士已舉起手中寒刀,將群臣團團包圍,屠刀揚起就要開始一場血腥的屠殺。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忽然有大量奔馬之聲傳來,一位驍勇的白袍戰將領著大批的禁軍衝破驪山關卡,闖入殿前廣場,旋即與殿前楊朔率領的金吾衛形成對峙。


    蕭嵩大鬆一口氣,笑著對那白袍戰將道:


    “守珪!可將你盼來了!”


    張九齡心中一喜,暗道事情終於出現了轉機。張守珪出現,或許是扭轉乾坤之關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書自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書自清並收藏唐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