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縉心想, 這大約是天下最古怪的相認儀式, 因為雖然她與張若菡早在許多許多年前就已相識, 但她卻至今找不到合適的稱謂去定義對方的身份。
她沒有理會自家阿姊那不靠譜的提議, 一句話自然而然地脫口而出:
【蓮婢姐姐,許久未見了。】
說完這句話,她淡淡地笑了。真的好久未見,即便見了, 也不能相識, 爭若未見。早在藍鴝風風火火、匆匆忙忙來找到她之後,她就明白了,阿姊到底是守不住蓮婢姐姐的攻勢, 敗下陣來。也好, 總算是鬆了口氣,不用再看她們倆互相猜忌、試探了, 著實心累。
這來的路上,她思索了一番麵對蓮婢姐姐時該如何開口,可當真的見了, 她忽的覺得自己想得太多餘了。這許多年來,她們變了很多, 但又其實未曾變過,見了, 話便自然而然出來了。
張若菡也在笑,笑中卻漸漸泛起淚,她探了身子, 伸手緩緩握緊了沈縉放在輪椅扶手上的手。沈縉的笑變得有些勉強,眼圈逐漸泛紅。
張若菡仔細端詳著她,那一雙清麗的眼眸中,蘊著一汪晶瑩的湖,湖麵倒映著沈縉的容顏,微顫。她抬手輕輕勾了勾沈縉的鼻梁,笑道:
“琴奴長大了,姐姐都快不認識了。”
沈縉眼中積蓄的淚,終因這句話流下。張若菡擁緊了她,伴著她流淚。一旁的沈綏吸了吸鼻子,靜靜地站在原地,仰首望向房梁,歎出一口濁氣。
相見時難別亦難,她們誰都未曾想過要離別,卻被迫一別十七載。十七載物是人非,再迴首,舊人早已不在。唯有蓮婢姐姐,這個可敬可愛的女子,為她們這一對早已消失於人世的姐妹堅守了十七載的人生,她將自己的時間主動停滯在了十七年前,心未死,不願老,卻怕離人再歸不相識。時至今日,她的時間才終於開始流動。
昨日,她們都是離人,離了親人、離了故土、離了曾經生活的軌道,今日再重逢,她們流下的淚,便是離人淚。淚幹了,再不做離人。
***
張若菡正在發燒,好在沒有其他的症狀,隻是體溫有些反複。哭累了,心滿了,沈綏帶著她側臥榻上,她枕著沈綏的腿躺下,沈縉親手為她蓋上毛毯,姐妹二人陪著她有一句沒一句地說著話,都是些小時事、無關緊要的話。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溫馨的味道,使人昏昏欲睡,張若菡於是也很快就睡著了。
藍鴝應當抓好了藥正在熬,不久便會送來。張若菡不舍離開,沈綏便讓她留在自己屋內。無涯和千鶴來看過一迴,見三娘睡著了無事,便又離開。沈綏本想將無涯和千鶴留下,告知她們關於自己身份的事情,但想想還是作罷了,她有別的考慮。
張若菡沉沉睡著,沈綏與沈縉展開了一場影響往後決策的對話。
“這些日子,很多事已經開始脫離我們之前的部署計劃了,我想,是時候向解決咱們內部的問題了。”
沈縉不無擔憂道:
【阿姊,千羽門內究竟是什麽時候出了問題,我恐怕時日已不短了,我總有種不詳的預感。】
“我送給暗鴉堂堂主的秘信應該早已到了,隻是她暫時還無迴音,我推測應該還在調查中。不過我自己有猜測,問題有可能出在長安。”
【長鳳堂?鷺雲樓?還是平康坊?】
沈綏望了她一眼,沒說話。沈縉讀懂了她的意思,道:
【是平康坊出問題了。】
“琴奴,你知道如今的暗鴉堂堂主是誰。”
【我知道。】沈縉的麵色有些凝重。
“我找她查,而不是我自己親自去查,是因為我知道她比我更合適。因為平康坊是她的地盤,她比我熟悉太多了。”
【隻是霖燕姐,或許也很難。】沈縉道,【那都是她的姑娘。】
“琴奴,你心善,但有些人心狠,你做不出的事,她便能做得出。否則這個暗鴉堂堂主,我也不會輪換給她。”沈綏道,“千羽門內大清洗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我們鬆懈了太久,讓敵人找到了可趁之機。”
【阿姊,你是如何猜出平康坊出問題了。】
“你是怎麽猜出來的,我就是怎麽猜出來的。”
姊妹倆相視一眼,同時道出了一個名詞:
“金醉坊。”
【金醉坊。】
沈綏笑著點頭,解釋道:“對方在兩起案子裏都用到了金醉坊,分明是在暗示我們與這藥的來源有關。金醉坊是催/情/藥,這是它最廣泛的用途,用得最多的地方就是煙花之地。在長安,就隻有平康坊。”
【兩起案子?本案也有?】沈縉奇道。
沈綏點頭,將迷暈張若菡的藥粉之事告知了沈縉,並道:
“這藥,本來是周大用來迷暈朱元茂和張道濟的,後來才被他們拿來迷了蓮婢。周大的藥,是他在京畿服役時拿到手的,又是在長安附近。具體從誰的手中拿到,再也弄不清楚了。”
【看來,真的和平康坊脫不開幹係了。】
“對方在平康坊勢力深入,很有可能已經暗中結成組織,我們都未曾察覺。當中不乏一些秦樓楚館的歌舞妓,有可能都是他們的人。我們很多消息的進出,都是霖燕家在控製,走漏出去,也隻能從此渠道。我想不出長鳳堂和鷺雲樓那裏有什麽漏洞,那裏的保密製度非常嚴格,我不信崔錢會犯這麽低級的錯誤。”沈綏蹙著眉道。
【阿姊……】沈縉有些欲言又止。
沈綏示意她繼續說下去,沈縉點頭,道:
【你說,舉舉姑娘,會不會有問題?】
鄭舉舉?沈綏蹙起眉來。
沈縉繼續道:【舉舉姑娘的事,是我一手安排的。
她本是潞州涉縣吉村人,家中世代為農,貧窮至極,父親到了四十歲都娶不到妻子。直到某一日,有個貌美女子顛沛來到吉村,到鄭父家中討口水喝,漸生情愫,最後才嫁給了鄭父。她出生後,繼承了母親的美貌,眉眼中也有父親的平庸,總之姿容不甚出色。但她的一切都是母親教導出來的,能說會道、圓滑可親、善解人意,她的母親決然不是什麽普通村婦。
五年前,他父親出門耕地就再未迴來,是被鎮上的惡霸打死了,他家的地被強占了,不隻他家,整個吉村的地都被強占了。這些人不願成為佃農,隻能流離失所,無家可歸。舉舉跟著她的母親一路顛沛往長安,她們要去告禦狀。但是,中途卻遇上奸商,迷暈了母女倆,舉舉被送進了平康坊,與母親離散了。
霖燕見她可憐,寫信向我訴明情況,問我可否收留,我點了頭。又三年後,舉舉拿到了她母親的遺物,原來她母親被賣到了大戶人家做賤奴,操勞憂心過度,病逝了。我派人,追根溯源,找到了欺騙她們母女的奸商,將他綁來給舉舉,舉舉殺了他。我又尋了當年霸占良田的地主,占了他的地,將他趕出了吉村,將能找到的從前吉村的老鄉全部遷了迴來。從此以後,這個姑娘對我們便死心塌地。
隻是,這個死心塌地,如今看來卻有些不牢靠了。不論是她母親的來曆,最後的結局,還是舉舉自己的心境,都成了不能完全確認的謎,我不知我是否還能全然信任舉舉。】
關於鄭舉舉的事,沈綏隻是有所耳聞,並不很清楚。當時在霖燕家遇上舉舉,舉舉叩謝她大恩,她都有些莫名其妙。今次琴奴向她仔細提起舉舉的事,沈綏沉吟了片刻道:
“你懷疑便懷疑,但暫時不要動作。我相信霖燕會有一個清晰的判斷,舉舉的事,她當年都有參與。”
她看沈縉心事有些重,便開解道:
“不必內疚,作為上位者,我們必須要付出一些代價,一些殘忍的、血腥的、眾叛親離的事,需要我們去背負。你放心,萬事都還有阿姊在,你拿不定主意,便我來。”
沈縉低頭,表示自己明白。沈綏摸了摸她的頭頂。沈縉抬起頭來,望了一眼枕著沈綏腿的張若菡道:
【阿姊,你將自己的身份告訴了蓮婢姐姐,公主那裏,又該如何是好?】
沈綏的手頓住,緩緩垂下,擱在了自己的膝頭。
“事已至此,我隻能將實情告知於她,瞞著她並不是為她好,結果隻會是加重傷害。”
【唉……若蓮婢姐姐不知道我們的身份,你與她保持距離,此事還好說。如今,怕是很難辦了。若是……公主不答應,又該如何是好?】
沈綏沉默了片刻,道:“……她會答應的。”
沈縉追問:【阿姊,你怎麽能如此肯定。人心最為難測,若她不答應呢?我就不信沒有這個可能性。】
“若她不應,我也就沒有必要再去找她了。我的事,我自己來做,不會將她拖下水。”
沈縉沉默,她明白阿姊的意思,這件事,成為了考驗公主的一道門檻,若公主能跨過去,則可成事,若不能,阿姊認為公主就不再值得信任與托付了。與蓮婢姐姐提前相認,也是最初她們曾考慮過的最壞的結果。她們始終不願在這樣的情況下,再去找公主。因為如此一來,阿姊就很難過心裏那一關。
現在最壞的結果果然來了,阿姊必須為此付出代價。要麽徹底成為一個“無恥之徒”,搶走公主最心愛的人,割斷與公主之間的情誼。要麽將公主逼上絕路,逼迫她斬情斷情,走上一條鐵血孤獨之路。無論哪一種情況,阿姊無疑都將成為這世上最對不起公主之人,這會讓阿姊非常痛苦。
【阿姊,你該明白,這件事風險太大了。我們要麵對的很有可能是這天底下最有權勢的人,少了公主,以我們自己的力量,很難成事。而如果公主對你生恨,從中阻撓,我們想要達成最終的目標,就更困難了。最可怕的是,假若公主認出了你是誰,依然恨透了你,那麽我們就必須準備逃難了。公主的選擇我們無法預測,冒這個風險,值得嗎?】沈縉極為嚴肅地說道。
沈綏深深歎了口氣,道:
“琴奴,你明白,我已經竭盡全力避免如今的情況出現。但是,事情依舊發生了,我不後悔如此做,因而我就必須去賭。我唯一的賭注是我的前路、我的友情,她若不再是我認識的那個李卯卯,我輸了便輸了,我不是輸給了她,我是輸給了天下最難的抉擇。但這不是意氣用事,我也不會拿我與你們的命去賭,她若容不下我,我便帶著你們離開,此後不論十年二十年,我會繼續卷土重來,此生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沈縉隻覺喉頭哽咽,說不出話來。阿姊的話,說到最後,透著一股決絕,語氣平靜,可字字句句好似泣血,像是從心肺中嘔出來一般。這十七年,已經足夠久了,若是失敗了,再來一個十七載,誰還能說她受得住。
沈縉與沈綏一樣,都是當年那場災難的受難者。但她又與沈綏不一樣,當年大火中,她被倒塌的房梁砸到,立時暈了過去,對當時災難的場景根本沒有多少的記憶。但是沈綏卻記得清清楚楚,她看到的比自己多,經曆得也比自己多,是沈綏親手將沈縉從倒塌的廢墟下挖出,為此她自己的後背衣物被燃燒的殘渣燎起,都渾然不覺。一雙嬌嫩的手,全是血與土,沒有一塊好肉。
沈縉明白,阿姊的恨,她的痛,要比自己多得多。自己身體上的痛,決然比不上她心上的痛。她的執念,是天底下最堅定的執念,比自己要堅定太多。
沈綏低頭,看著伏在她腿上熟睡的張若菡,手指輕輕撫摸著她的耳廓。心頭無數思緒翻滾,有些神思不屬。
她沒有注意到,張若菡的睫毛在隱隱顫抖,藏在毯子下的手緩緩握緊。
作者有話要說: 有一件事提一下,總是看到有一些朋友的評論是零分,可能不大熟悉**的積分製度。以後評論時,千萬別忘了順手打分,最好是打兩分(笑)。如果這章的內容不是讓你很不舒服,或者你是來故意找茬搗亂的話,還請不要吝嗇於評論打分,這對於文章的積分很關鍵,也關係到《唐謎》最後的成績。小書揖手拜謝。
ps:明天更新隻有一章。
pps:可能有些朋友尚未注意到,沈綏沈縉姐妹倆的名字連在一起,其實諧音是“綏靖”。綏,本義是借以登車的繩索,引申為安定、安撫。靖,安定之意。兩個字合在一起,其實是安撫、保持平靜的意思。與“政策”一詞合用,就等同於暫時緩和事態,謀求和平的一種政治思想。本身這個詞是中性詞,用在某些事件中就多出了一些貶義。我將這個詞融在姐妹倆的名字裏,其實就是象征著“沈綏沈縉”這兩個身份,是她們用以謀求短暫妥協的假麵。
她沒有理會自家阿姊那不靠譜的提議, 一句話自然而然地脫口而出:
【蓮婢姐姐,許久未見了。】
說完這句話,她淡淡地笑了。真的好久未見,即便見了, 也不能相識, 爭若未見。早在藍鴝風風火火、匆匆忙忙來找到她之後,她就明白了,阿姊到底是守不住蓮婢姐姐的攻勢, 敗下陣來。也好, 總算是鬆了口氣,不用再看她們倆互相猜忌、試探了, 著實心累。
這來的路上,她思索了一番麵對蓮婢姐姐時該如何開口,可當真的見了, 她忽的覺得自己想得太多餘了。這許多年來,她們變了很多, 但又其實未曾變過,見了, 話便自然而然出來了。
張若菡也在笑,笑中卻漸漸泛起淚,她探了身子, 伸手緩緩握緊了沈縉放在輪椅扶手上的手。沈縉的笑變得有些勉強,眼圈逐漸泛紅。
張若菡仔細端詳著她,那一雙清麗的眼眸中,蘊著一汪晶瑩的湖,湖麵倒映著沈縉的容顏,微顫。她抬手輕輕勾了勾沈縉的鼻梁,笑道:
“琴奴長大了,姐姐都快不認識了。”
沈縉眼中積蓄的淚,終因這句話流下。張若菡擁緊了她,伴著她流淚。一旁的沈綏吸了吸鼻子,靜靜地站在原地,仰首望向房梁,歎出一口濁氣。
相見時難別亦難,她們誰都未曾想過要離別,卻被迫一別十七載。十七載物是人非,再迴首,舊人早已不在。唯有蓮婢姐姐,這個可敬可愛的女子,為她們這一對早已消失於人世的姐妹堅守了十七載的人生,她將自己的時間主動停滯在了十七年前,心未死,不願老,卻怕離人再歸不相識。時至今日,她的時間才終於開始流動。
昨日,她們都是離人,離了親人、離了故土、離了曾經生活的軌道,今日再重逢,她們流下的淚,便是離人淚。淚幹了,再不做離人。
***
張若菡正在發燒,好在沒有其他的症狀,隻是體溫有些反複。哭累了,心滿了,沈綏帶著她側臥榻上,她枕著沈綏的腿躺下,沈縉親手為她蓋上毛毯,姐妹二人陪著她有一句沒一句地說著話,都是些小時事、無關緊要的話。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溫馨的味道,使人昏昏欲睡,張若菡於是也很快就睡著了。
藍鴝應當抓好了藥正在熬,不久便會送來。張若菡不舍離開,沈綏便讓她留在自己屋內。無涯和千鶴來看過一迴,見三娘睡著了無事,便又離開。沈綏本想將無涯和千鶴留下,告知她們關於自己身份的事情,但想想還是作罷了,她有別的考慮。
張若菡沉沉睡著,沈綏與沈縉展開了一場影響往後決策的對話。
“這些日子,很多事已經開始脫離我們之前的部署計劃了,我想,是時候向解決咱們內部的問題了。”
沈縉不無擔憂道:
【阿姊,千羽門內究竟是什麽時候出了問題,我恐怕時日已不短了,我總有種不詳的預感。】
“我送給暗鴉堂堂主的秘信應該早已到了,隻是她暫時還無迴音,我推測應該還在調查中。不過我自己有猜測,問題有可能出在長安。”
【長鳳堂?鷺雲樓?還是平康坊?】
沈綏望了她一眼,沒說話。沈縉讀懂了她的意思,道:
【是平康坊出問題了。】
“琴奴,你知道如今的暗鴉堂堂主是誰。”
【我知道。】沈縉的麵色有些凝重。
“我找她查,而不是我自己親自去查,是因為我知道她比我更合適。因為平康坊是她的地盤,她比我熟悉太多了。”
【隻是霖燕姐,或許也很難。】沈縉道,【那都是她的姑娘。】
“琴奴,你心善,但有些人心狠,你做不出的事,她便能做得出。否則這個暗鴉堂堂主,我也不會輪換給她。”沈綏道,“千羽門內大清洗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我們鬆懈了太久,讓敵人找到了可趁之機。”
【阿姊,你是如何猜出平康坊出問題了。】
“你是怎麽猜出來的,我就是怎麽猜出來的。”
姊妹倆相視一眼,同時道出了一個名詞:
“金醉坊。”
【金醉坊。】
沈綏笑著點頭,解釋道:“對方在兩起案子裏都用到了金醉坊,分明是在暗示我們與這藥的來源有關。金醉坊是催/情/藥,這是它最廣泛的用途,用得最多的地方就是煙花之地。在長安,就隻有平康坊。”
【兩起案子?本案也有?】沈縉奇道。
沈綏點頭,將迷暈張若菡的藥粉之事告知了沈縉,並道:
“這藥,本來是周大用來迷暈朱元茂和張道濟的,後來才被他們拿來迷了蓮婢。周大的藥,是他在京畿服役時拿到手的,又是在長安附近。具體從誰的手中拿到,再也弄不清楚了。”
【看來,真的和平康坊脫不開幹係了。】
“對方在平康坊勢力深入,很有可能已經暗中結成組織,我們都未曾察覺。當中不乏一些秦樓楚館的歌舞妓,有可能都是他們的人。我們很多消息的進出,都是霖燕家在控製,走漏出去,也隻能從此渠道。我想不出長鳳堂和鷺雲樓那裏有什麽漏洞,那裏的保密製度非常嚴格,我不信崔錢會犯這麽低級的錯誤。”沈綏蹙著眉道。
【阿姊……】沈縉有些欲言又止。
沈綏示意她繼續說下去,沈縉點頭,道:
【你說,舉舉姑娘,會不會有問題?】
鄭舉舉?沈綏蹙起眉來。
沈縉繼續道:【舉舉姑娘的事,是我一手安排的。
她本是潞州涉縣吉村人,家中世代為農,貧窮至極,父親到了四十歲都娶不到妻子。直到某一日,有個貌美女子顛沛來到吉村,到鄭父家中討口水喝,漸生情愫,最後才嫁給了鄭父。她出生後,繼承了母親的美貌,眉眼中也有父親的平庸,總之姿容不甚出色。但她的一切都是母親教導出來的,能說會道、圓滑可親、善解人意,她的母親決然不是什麽普通村婦。
五年前,他父親出門耕地就再未迴來,是被鎮上的惡霸打死了,他家的地被強占了,不隻他家,整個吉村的地都被強占了。這些人不願成為佃農,隻能流離失所,無家可歸。舉舉跟著她的母親一路顛沛往長安,她們要去告禦狀。但是,中途卻遇上奸商,迷暈了母女倆,舉舉被送進了平康坊,與母親離散了。
霖燕見她可憐,寫信向我訴明情況,問我可否收留,我點了頭。又三年後,舉舉拿到了她母親的遺物,原來她母親被賣到了大戶人家做賤奴,操勞憂心過度,病逝了。我派人,追根溯源,找到了欺騙她們母女的奸商,將他綁來給舉舉,舉舉殺了他。我又尋了當年霸占良田的地主,占了他的地,將他趕出了吉村,將能找到的從前吉村的老鄉全部遷了迴來。從此以後,這個姑娘對我們便死心塌地。
隻是,這個死心塌地,如今看來卻有些不牢靠了。不論是她母親的來曆,最後的結局,還是舉舉自己的心境,都成了不能完全確認的謎,我不知我是否還能全然信任舉舉。】
關於鄭舉舉的事,沈綏隻是有所耳聞,並不很清楚。當時在霖燕家遇上舉舉,舉舉叩謝她大恩,她都有些莫名其妙。今次琴奴向她仔細提起舉舉的事,沈綏沉吟了片刻道:
“你懷疑便懷疑,但暫時不要動作。我相信霖燕會有一個清晰的判斷,舉舉的事,她當年都有參與。”
她看沈縉心事有些重,便開解道:
“不必內疚,作為上位者,我們必須要付出一些代價,一些殘忍的、血腥的、眾叛親離的事,需要我們去背負。你放心,萬事都還有阿姊在,你拿不定主意,便我來。”
沈縉低頭,表示自己明白。沈綏摸了摸她的頭頂。沈縉抬起頭來,望了一眼枕著沈綏腿的張若菡道:
【阿姊,你將自己的身份告訴了蓮婢姐姐,公主那裏,又該如何是好?】
沈綏的手頓住,緩緩垂下,擱在了自己的膝頭。
“事已至此,我隻能將實情告知於她,瞞著她並不是為她好,結果隻會是加重傷害。”
【唉……若蓮婢姐姐不知道我們的身份,你與她保持距離,此事還好說。如今,怕是很難辦了。若是……公主不答應,又該如何是好?】
沈綏沉默了片刻,道:“……她會答應的。”
沈縉追問:【阿姊,你怎麽能如此肯定。人心最為難測,若她不答應呢?我就不信沒有這個可能性。】
“若她不應,我也就沒有必要再去找她了。我的事,我自己來做,不會將她拖下水。”
沈縉沉默,她明白阿姊的意思,這件事,成為了考驗公主的一道門檻,若公主能跨過去,則可成事,若不能,阿姊認為公主就不再值得信任與托付了。與蓮婢姐姐提前相認,也是最初她們曾考慮過的最壞的結果。她們始終不願在這樣的情況下,再去找公主。因為如此一來,阿姊就很難過心裏那一關。
現在最壞的結果果然來了,阿姊必須為此付出代價。要麽徹底成為一個“無恥之徒”,搶走公主最心愛的人,割斷與公主之間的情誼。要麽將公主逼上絕路,逼迫她斬情斷情,走上一條鐵血孤獨之路。無論哪一種情況,阿姊無疑都將成為這世上最對不起公主之人,這會讓阿姊非常痛苦。
【阿姊,你該明白,這件事風險太大了。我們要麵對的很有可能是這天底下最有權勢的人,少了公主,以我們自己的力量,很難成事。而如果公主對你生恨,從中阻撓,我們想要達成最終的目標,就更困難了。最可怕的是,假若公主認出了你是誰,依然恨透了你,那麽我們就必須準備逃難了。公主的選擇我們無法預測,冒這個風險,值得嗎?】沈縉極為嚴肅地說道。
沈綏深深歎了口氣,道:
“琴奴,你明白,我已經竭盡全力避免如今的情況出現。但是,事情依舊發生了,我不後悔如此做,因而我就必須去賭。我唯一的賭注是我的前路、我的友情,她若不再是我認識的那個李卯卯,我輸了便輸了,我不是輸給了她,我是輸給了天下最難的抉擇。但這不是意氣用事,我也不會拿我與你們的命去賭,她若容不下我,我便帶著你們離開,此後不論十年二十年,我會繼續卷土重來,此生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沈縉隻覺喉頭哽咽,說不出話來。阿姊的話,說到最後,透著一股決絕,語氣平靜,可字字句句好似泣血,像是從心肺中嘔出來一般。這十七年,已經足夠久了,若是失敗了,再來一個十七載,誰還能說她受得住。
沈縉與沈綏一樣,都是當年那場災難的受難者。但她又與沈綏不一樣,當年大火中,她被倒塌的房梁砸到,立時暈了過去,對當時災難的場景根本沒有多少的記憶。但是沈綏卻記得清清楚楚,她看到的比自己多,經曆得也比自己多,是沈綏親手將沈縉從倒塌的廢墟下挖出,為此她自己的後背衣物被燃燒的殘渣燎起,都渾然不覺。一雙嬌嫩的手,全是血與土,沒有一塊好肉。
沈縉明白,阿姊的恨,她的痛,要比自己多得多。自己身體上的痛,決然比不上她心上的痛。她的執念,是天底下最堅定的執念,比自己要堅定太多。
沈綏低頭,看著伏在她腿上熟睡的張若菡,手指輕輕撫摸著她的耳廓。心頭無數思緒翻滾,有些神思不屬。
她沒有注意到,張若菡的睫毛在隱隱顫抖,藏在毯子下的手緩緩握緊。
作者有話要說: 有一件事提一下,總是看到有一些朋友的評論是零分,可能不大熟悉**的積分製度。以後評論時,千萬別忘了順手打分,最好是打兩分(笑)。如果這章的內容不是讓你很不舒服,或者你是來故意找茬搗亂的話,還請不要吝嗇於評論打分,這對於文章的積分很關鍵,也關係到《唐謎》最後的成績。小書揖手拜謝。
ps:明天更新隻有一章。
pps:可能有些朋友尚未注意到,沈綏沈縉姐妹倆的名字連在一起,其實諧音是“綏靖”。綏,本義是借以登車的繩索,引申為安定、安撫。靖,安定之意。兩個字合在一起,其實是安撫、保持平靜的意思。與“政策”一詞合用,就等同於暫時緩和事態,謀求和平的一種政治思想。本身這個詞是中性詞,用在某些事件中就多出了一些貶義。我將這個詞融在姐妹倆的名字裏,其實就是象征著“沈綏沈縉”這兩個身份,是她們用以謀求短暫妥協的假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