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殺、義軍潰散的消息,便率領五十多人襲擊敵營,把叛徒擒拿帶迴建康,交給南宋朝廷處決。辛棄疾驚人的勇敢和果斷,使他名重一時,“壯聲英慨,懦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歎息”(洪邁《稼軒記》)。宋高宗便任命他為江陰簽判,從此開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這時他才二十三歲。
想想都臉紅。稼軒二十一歲就投身到民族大業裏去了,二十三歲時就已經名重一時,而我們,二十一歲的時候幹得最精彩的事,不過是拿著父母的錢,談一場場花期短暫的戀愛。
《稼軒詞》裏懷古登高,追悼千古英豪的詞章寫得多,寫得亮烈疏豪。李廣、廉頗、孫權這樣的英雄豪傑,是他的精神偶像,身負救世之才,又少年有為,早期的稼軒真的有“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的雄心壯誌。
他看起來算是幸運的了,其實這不過是時勢許他的一點甜頭,彼時南方的宋朝和北方的金國時戰時和,朝廷裏主戰派和主和派的勢力此消彼長,此長彼消,就像妻妾爭寵賣嬌,拔河一樣拽著皇帝。南宋的皇帝也昏頭,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搞什麽,那些做臣下的就更沒個方向感了。
辛棄疾初來南方,對朝廷的怯懦和善變並不了解,加上宋高宗趙構曾讚許過他的英勇行為,不久後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小小振作了一下,表現出想要恢複失地、報仇雪恥的銳氣,起用主戰派首領張浚,積極進行北伐。所以在南宋任職的前期,稼軒曾熱情洋溢地寫了不少有關抗金北伐的建議,像著名的《美芹十論》、《九議》等。可是符離敗退後,宋孝宗就堅持不下去,於是主和派重新得勢,再一次與金國通使議和。因此盡管這些建議書在當時深受人們稱讚,反響熱烈,但已經不願意再打仗的朝廷卻反映冷淡,隻是對他在建議書中所表現出的實際才幹很感興趣,於是先後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擔任轉運使、安撫使一類重要的地方官職,去治理荒政、整頓治安。這雖然與辛棄疾救國安民的理想大相徑庭,但畢竟是關乎國計民生的事情,他一樣幹得很出色。
稼軒文才傲世。後世的讀書人喜歡辛棄疾,不是沒有道理的胡亂崇拜。老蘇夠牛的了,他能和老蘇以詞並稱“蘇辛”。辛詞和蘇詞都是以境界闊大、感情豪爽開朗著稱的,不同的是,蘇軾常以曠達的胸襟與超邁的思想來體驗人生,常表現出哲理式的感悟,並以這種參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從衝動歸於深沉的平靜,近於禪悟。而辛棄疾總是以熾熱的感情與崇高的理想
來擁抱人生,更多地表現出英雄豪傑壯誌不遂的悲慨,風格更沉鬱頓挫,更入世。王國維言:“東坡詞曠,稼軒詞豪。”言簡意賅,確實是大家才能作出的老辣解語。
幼安詞有一種氣象,偉峻恢弘。這是上通於盛唐,下達於北宋的。沒有幼安,整個南宋詞就氣勢頹然。薑夔,吳文英,甚至周邦彥,都隻能算是好詞人,無論在胸襟和氣概上他們都當不起領袖的身份。“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闌幹拍遍,無人會,登臨意。”這種氣概,在南宋一幹孱弱文人身上拿放大鏡也找不見。陸遊雖然也有報國的壯誌,才氣也不弱,但還是不及稼軒霸氣。
蘇子是以詩入詞,所以曠達中有淡雅。幼安則是以文入詞,以慷慨悲昂著稱,同時口語用得靈動,風格多樣,在詞境多有突破。真正的大家就是能夠不拘於陳腐,大力去拓開新天的人。隻是有一點不好,辛棄疾是個有名的大書袋。我甚至覺得後來文人愛用典的毛病就是他給教壞的。
稼軒詞中用典多得讓我頭皮發炸,像《賀新郎》的上闋——“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
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句句用典。所以我更喜歡這詞的下闋——“將軍百戰聲名裂。向河梁、迴頭萬裏,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典故和辛棄疾之間恩怨難清。典故成就了他,稼軒廣泛地引用經、史、子各種典籍和前人詩詞中的語匯、成句和曆史典故,融入自己的詞裏。這讓他的詞有非同一般的底蘊。幼安的出色,是有霸氣的才華打底,後世的文人,沒有他的才力卻妄自學他用典,結果得不嚐失。
我最喜歡的一首稼軒詞是《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裏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闌幹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溫英雄淚!
這首詞也用典,也沉痛,卻有昂昂古風,撲麵不澀。可惜稼軒這樣的詞不多,很大程度上稼軒是讓典故給毀了。他的詞沒有蘇軾陸遊,甚至不及薑夔等人流傳廣泛。《水龍吟》的最末一句,
讓我想起那句流傳千古的情語:“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那個上元燈節,火樹銀花不夜天,人潮洶湧。他和她走散了,在人群中切切找尋,已經是燈火闌珊的時候,無意間迴頭,卻看見她立在的地方微笑等待。無情未必真豪傑。“眾裏尋他千百度”這樣的情語由辛棄疾這樣的大丈夫說出,格外纏綿感人。
作為一個文人,稼軒是傑出的,他一人引領了南宋文壇的氣運;作為一個武者,稼軒更是堪為表率。讀書人當中如果還有個英雄,一個真正俠客的話,那個人一定是稼軒。
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主張北伐的韓侂胄起用主戰派人士,已六十四歲的辛棄疾被任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年邁的稼軒精神為之一振。第二年,他晉見宋寧宗,慷慨激昂地說了一番金國必亂必亡的救世言論,並親自到前線鎮江任職。但不久又一次受到了排擠打擊,在一些諫官的攻擊下被迫離職,於開禧元年(1205年)重迴故宅閑居。雖然後來兩年都曾被召任職,無奈年老多病,身體衰弱,終於在開禧三年秋天溘然長逝。
從來,憂國憂民的人都值得敬重。襄陽巡城,郭靖對楊過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連楊過那樣放達不羈的人都對他肅然起敬。
雖然過了千年,所有的王朝都已經消散,很多民族也化做了曆史的劫灰,現代人的心念已經不再執著於種族之見,消除了王朝的界限,金人漢人蒙古人再不是生死不能共存的仇敵。然而,每每看到郭靖死守襄陽,讀到辛稼軒、嶽武穆的詞,還是會熱血沸騰,為的正是他們身上顯現的“鞠躬盡瘁,死而後矣”的壯懷激烈。
稼軒始終是幸福的。抗金大業功敗垂成,非戰之罪,而是南宋氣數已盡,不是人力可以挽救。在他傷心失落的時候,身邊會還有善解人意的愛人相伴。可是有很多人,眾裏尋她千百度,像陸遊,一樣壯誌未酬,一生摯愛還失散了。人海茫茫,驀然迴首時,我們是不是還有運氣看到那個等在燈火闌珊處的人呢?
在愛中,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尋找和等待的一方都需要同樣的耐心和默契,這堅定畢竟太難得,有誰會用十年的耐心去等待一個人,有誰在十年之後迴頭,還能看見等在身後的那個人?
我們最常看見的結果是:終於——明白要尋找的那個人是誰時,燈火闌珊處,已經空無一人。
斷腸詞(一)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到
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生查子·元夕》
一個女子在上元燈節時等待意中人赴約。他沒來,花市依然燈如晝,可是那份亮烈卻照得女人心灰意冷。想起去年這個時候,黃昏後,月到柳梢頭時,兩個人已經倩影雙雙,一起觀燈賞月,現在形單影隻,她忍不住哭濕了春衫袖。
自唐以來,上元燈節就是民間最盛大、最富有人情味的節日。唐朝皇帝在這一天甚至會登上城樓,讓百姓們一睹聖顏,以示自己親民。這一天,上至天子,下到平民,都要盡心盡力的歡樂。尤其是女子,在這一天可以打扮得齊齊整整,名正言順地出門逛街,稍微晚歸,玩的過火點兒,都不會被罵。因為女子的加入,上元燈節也就成為了最有詩意、最為浪漫的節日,多少愛情故事在此時上演,多少異性間的傾慕在此時發生。《金瓶梅》裏就寫了西門大院的妾室們一起出門逛街,引得路人圍觀讚歎,把個風騷放蕩的潘金蓮得意得不行。——不過這是題外話了,趕緊拽迴來接著說。
《生查子·元夕》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首詞,一直以為是北宋歐陽修所寫,但是這兩天看書,發現有人說,這是南宋朱淑真所做。(此詞一說歐陽修作,但《六一詞》與其他詞集互雜極多,不足為憑。力辯此詞非朱淑真所作者如《四庫提要》,乃出於保全淑真“名節”,衛道士心態,何足道哉!)並舉例,淑真另有一首《元夜詩》,可與此詞互看——
火燭銀花觸目紅,揭天吹鼓鬥春風。
新歡入手愁忙裏,舊事驚心憶夢中。
但願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
賞燈那待工夫醉,未必明年此會同。
都是寫元宵佳節過得索然無味,思想起舊事黯然心驚的情緒。這樣對比著看,一詩一詞感傷懷人的情緒一脈相承,情緒相連。細品《生查子·元夕》,的確不像六一居士手筆,更像是朱淑真的斷腸之聲。
朱淑真,南宋女詞人,號幽棲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初年時在世。事跡不見於正史。生於仕宦家庭,傳因婚嫁不滿,抑鬱而終。能畫,通音律,也能詩。詞多幽怨,流於感傷。
明朝田汝成在《西湖遊覽誌》裏記載:淑真錢塘人,幼警惠,善讀書,工詩,風流蘊藉。早年,父母無識,嫁市井民家。淑真抑鬱不得誌,抱恚而死。父母複以佛法並其平生著作荼毗之。臨安王唐佐為之
立傳。宛陵魏端禮輯其詩詞,名曰《斷腸集》。
其實我知道朱淑真是在李清照之後。普遍說朱淑真是宋代成就僅次於李清照的傑出女詞人。易安身為婉約派的宗主,免不了有拿出去與人比對的時候,有和男的比,人說“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也有和女人比,與同時代的朱淑真、魏夫人比。說長道短。真應了那句話,“人怕出名豬怕壯”。
然而朱淑真的評價真不低。陳廷焯說:“朱淑真詞才力不逮易安,然規模唐、五代,不失分寸。”(《白雨齋詞話》卷二)魏仲恭說朱詞,“清新婉麗,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豈泛泛者所能及。”(《斷腸詩集序》)
要知道,她不是和一個尋常“才女”相比,與她站在同一水平線上的,是幾千年來女子才情第一人,風華高妙的李清照。
這份才華的驚豔甚至都不是蘇小小、魚玄機、薛濤之流以姿色可以獲得的。
朱淑真有非常可愛、嬌憨的地方。這也是她絕不同於易安的地方。她在《清平樂·夏日遊湖》裏寫道:“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台。”我看了總是忍不住笑。
李易安的青春年少,是“眼波才動被人猜”,那樣的怕,那樣的羞怯嬌矜。而她,是那樣的歡喜活潑,大膽放誕。
某日,她和喜歡的男孩遊西湖。楊柳依依,荷花盛開。突然細雨菲菲,遊人四散離去。她和他滯留在某處避雨。這一刻真是千載難逢!她撒嬌弄癡,趁機倒在他懷裏,嗬嗬。
讀《斷腸詞》,會知道她有一段刻骨銘心的初戀,愉悅甜蜜,讓人覺得金玉良緣合當匹配。她自己深閨刺繡,春日凝眸,恐怕也認為這是一段無可撼動的感情了。可是,紅線偏偏就短了一截,手指上緊緊纏繞,腳上卻忍不住各散東西。
曾經見過天花亂墜的美,所以後來的滿紙濃愁,一片慘淡,顯得格外觸目驚心。朱淑真到底不如李易安啊,家境際遇,讓她的詞作每多幽怨,流於感傷,意境、境界都不如易安開
朗軒曠。
“賭書消得潑茶香。”李清照有趙明誠的愛托著,再顛沛流離,人生的底色是明黃的,亮麗的,她心裏的熱情未滅;而朱淑真遇人不淑,即使她的丈夫也為官入仕,並非一介平民。所嫁非所愛,這份哀苦也足夠一個多情癡心的女子幽怨一生了。
那麽離別應該就是那一次的上元燈節,她約他做最後的商量。因為再遲,父母就要將她許給別
人了,但是他沒來。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終於和你——在愛裏,失散了。不兜不轉,兜兜轉轉,都還是失散了。
我們再來看她後來寫的詞:
好是風和日暖,輸與鶯鶯燕燕。滿院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
——《謁金門》
春光濃豔如血,我將滿紙思念盡付詞章,慪斷愁腸。再明媚的天氣,也不可能迴複當年和你一起陌上遊春的碧綠心境。
獨行獨坐,獨倡獨酬還獨臥。佇立傷神,無奈輕寒著摸人。
——《減字木蘭花》
我的日常生活裏,怎樣都免不了一個“獨”字。他不愛我,我不愛他。春寒著病,病裏,我仍是無人可以擁抱依靠。我和你,我們之間可以因為小小細雨就相互擁抱取暖,與他之間卻是西湖水幹,波瀾不起。
卻也很難講,到底誰更無情?
隻可以肯定,誰比誰清醒,誰比誰殘酷。
朱淑真到底離了婚。她是個叛逆的女子,到老了,堅固依然。她是太執著的人,哪怕不能夠和愛的人在一起,卻也一樣不能夠和不愛的人在一起。一心要掙脫無愛的婚姻藩籬,即使最後荊棘滿身。
終於漸漸地鬱鬱地死去了,父母認為這樣的女兒有虧德行,不
想想都臉紅。稼軒二十一歲就投身到民族大業裏去了,二十三歲時就已經名重一時,而我們,二十一歲的時候幹得最精彩的事,不過是拿著父母的錢,談一場場花期短暫的戀愛。
《稼軒詞》裏懷古登高,追悼千古英豪的詞章寫得多,寫得亮烈疏豪。李廣、廉頗、孫權這樣的英雄豪傑,是他的精神偶像,身負救世之才,又少年有為,早期的稼軒真的有“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後名”的雄心壯誌。
他看起來算是幸運的了,其實這不過是時勢許他的一點甜頭,彼時南方的宋朝和北方的金國時戰時和,朝廷裏主戰派和主和派的勢力此消彼長,此長彼消,就像妻妾爭寵賣嬌,拔河一樣拽著皇帝。南宋的皇帝也昏頭,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搞什麽,那些做臣下的就更沒個方向感了。
辛棄疾初來南方,對朝廷的怯懦和善變並不了解,加上宋高宗趙構曾讚許過他的英勇行為,不久後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小小振作了一下,表現出想要恢複失地、報仇雪恥的銳氣,起用主戰派首領張浚,積極進行北伐。所以在南宋任職的前期,稼軒曾熱情洋溢地寫了不少有關抗金北伐的建議,像著名的《美芹十論》、《九議》等。可是符離敗退後,宋孝宗就堅持不下去,於是主和派重新得勢,再一次與金國通使議和。因此盡管這些建議書在當時深受人們稱讚,反響熱烈,但已經不願意再打仗的朝廷卻反映冷淡,隻是對他在建議書中所表現出的實際才幹很感興趣,於是先後把他派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擔任轉運使、安撫使一類重要的地方官職,去治理荒政、整頓治安。這雖然與辛棄疾救國安民的理想大相徑庭,但畢竟是關乎國計民生的事情,他一樣幹得很出色。
稼軒文才傲世。後世的讀書人喜歡辛棄疾,不是沒有道理的胡亂崇拜。老蘇夠牛的了,他能和老蘇以詞並稱“蘇辛”。辛詞和蘇詞都是以境界闊大、感情豪爽開朗著稱的,不同的是,蘇軾常以曠達的胸襟與超邁的思想來體驗人生,常表現出哲理式的感悟,並以這種參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從衝動歸於深沉的平靜,近於禪悟。而辛棄疾總是以熾熱的感情與崇高的理想
來擁抱人生,更多地表現出英雄豪傑壯誌不遂的悲慨,風格更沉鬱頓挫,更入世。王國維言:“東坡詞曠,稼軒詞豪。”言簡意賅,確實是大家才能作出的老辣解語。
幼安詞有一種氣象,偉峻恢弘。這是上通於盛唐,下達於北宋的。沒有幼安,整個南宋詞就氣勢頹然。薑夔,吳文英,甚至周邦彥,都隻能算是好詞人,無論在胸襟和氣概上他們都當不起領袖的身份。“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闌幹拍遍,無人會,登臨意。”這種氣概,在南宋一幹孱弱文人身上拿放大鏡也找不見。陸遊雖然也有報國的壯誌,才氣也不弱,但還是不及稼軒霸氣。
蘇子是以詩入詞,所以曠達中有淡雅。幼安則是以文入詞,以慷慨悲昂著稱,同時口語用得靈動,風格多樣,在詞境多有突破。真正的大家就是能夠不拘於陳腐,大力去拓開新天的人。隻是有一點不好,辛棄疾是個有名的大書袋。我甚至覺得後來文人愛用典的毛病就是他給教壞的。
稼軒詞中用典多得讓我頭皮發炸,像《賀新郎》的上闋——“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
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句句用典。所以我更喜歡這詞的下闋——“將軍百戰聲名裂。向河梁、迴頭萬裏,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典故和辛棄疾之間恩怨難清。典故成就了他,稼軒廣泛地引用經、史、子各種典籍和前人詩詞中的語匯、成句和曆史典故,融入自己的詞裏。這讓他的詞有非同一般的底蘊。幼安的出色,是有霸氣的才華打底,後世的文人,沒有他的才力卻妄自學他用典,結果得不嚐失。
我最喜歡的一首稼軒詞是《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裏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闌幹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溫英雄淚!
這首詞也用典,也沉痛,卻有昂昂古風,撲麵不澀。可惜稼軒這樣的詞不多,很大程度上稼軒是讓典故給毀了。他的詞沒有蘇軾陸遊,甚至不及薑夔等人流傳廣泛。《水龍吟》的最末一句,
讓我想起那句流傳千古的情語:“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那個上元燈節,火樹銀花不夜天,人潮洶湧。他和她走散了,在人群中切切找尋,已經是燈火闌珊的時候,無意間迴頭,卻看見她立在的地方微笑等待。無情未必真豪傑。“眾裏尋他千百度”這樣的情語由辛棄疾這樣的大丈夫說出,格外纏綿感人。
作為一個文人,稼軒是傑出的,他一人引領了南宋文壇的氣運;作為一個武者,稼軒更是堪為表率。讀書人當中如果還有個英雄,一個真正俠客的話,那個人一定是稼軒。
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主張北伐的韓侂胄起用主戰派人士,已六十四歲的辛棄疾被任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年邁的稼軒精神為之一振。第二年,他晉見宋寧宗,慷慨激昂地說了一番金國必亂必亡的救世言論,並親自到前線鎮江任職。但不久又一次受到了排擠打擊,在一些諫官的攻擊下被迫離職,於開禧元年(1205年)重迴故宅閑居。雖然後來兩年都曾被召任職,無奈年老多病,身體衰弱,終於在開禧三年秋天溘然長逝。
從來,憂國憂民的人都值得敬重。襄陽巡城,郭靖對楊過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連楊過那樣放達不羈的人都對他肅然起敬。
雖然過了千年,所有的王朝都已經消散,很多民族也化做了曆史的劫灰,現代人的心念已經不再執著於種族之見,消除了王朝的界限,金人漢人蒙古人再不是生死不能共存的仇敵。然而,每每看到郭靖死守襄陽,讀到辛稼軒、嶽武穆的詞,還是會熱血沸騰,為的正是他們身上顯現的“鞠躬盡瘁,死而後矣”的壯懷激烈。
稼軒始終是幸福的。抗金大業功敗垂成,非戰之罪,而是南宋氣數已盡,不是人力可以挽救。在他傷心失落的時候,身邊會還有善解人意的愛人相伴。可是有很多人,眾裏尋她千百度,像陸遊,一樣壯誌未酬,一生摯愛還失散了。人海茫茫,驀然迴首時,我們是不是還有運氣看到那個等在燈火闌珊處的人呢?
在愛中,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尋找和等待的一方都需要同樣的耐心和默契,這堅定畢竟太難得,有誰會用十年的耐心去等待一個人,有誰在十年之後迴頭,還能看見等在身後的那個人?
我們最常看見的結果是:終於——明白要尋找的那個人是誰時,燈火闌珊處,已經空無一人。
斷腸詞(一)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到
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生查子·元夕》
一個女子在上元燈節時等待意中人赴約。他沒來,花市依然燈如晝,可是那份亮烈卻照得女人心灰意冷。想起去年這個時候,黃昏後,月到柳梢頭時,兩個人已經倩影雙雙,一起觀燈賞月,現在形單影隻,她忍不住哭濕了春衫袖。
自唐以來,上元燈節就是民間最盛大、最富有人情味的節日。唐朝皇帝在這一天甚至會登上城樓,讓百姓們一睹聖顏,以示自己親民。這一天,上至天子,下到平民,都要盡心盡力的歡樂。尤其是女子,在這一天可以打扮得齊齊整整,名正言順地出門逛街,稍微晚歸,玩的過火點兒,都不會被罵。因為女子的加入,上元燈節也就成為了最有詩意、最為浪漫的節日,多少愛情故事在此時上演,多少異性間的傾慕在此時發生。《金瓶梅》裏就寫了西門大院的妾室們一起出門逛街,引得路人圍觀讚歎,把個風騷放蕩的潘金蓮得意得不行。——不過這是題外話了,趕緊拽迴來接著說。
《生查子·元夕》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首詞,一直以為是北宋歐陽修所寫,但是這兩天看書,發現有人說,這是南宋朱淑真所做。(此詞一說歐陽修作,但《六一詞》與其他詞集互雜極多,不足為憑。力辯此詞非朱淑真所作者如《四庫提要》,乃出於保全淑真“名節”,衛道士心態,何足道哉!)並舉例,淑真另有一首《元夜詩》,可與此詞互看——
火燭銀花觸目紅,揭天吹鼓鬥春風。
新歡入手愁忙裏,舊事驚心憶夢中。
但願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
賞燈那待工夫醉,未必明年此會同。
都是寫元宵佳節過得索然無味,思想起舊事黯然心驚的情緒。這樣對比著看,一詩一詞感傷懷人的情緒一脈相承,情緒相連。細品《生查子·元夕》,的確不像六一居士手筆,更像是朱淑真的斷腸之聲。
朱淑真,南宋女詞人,號幽棲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初年時在世。事跡不見於正史。生於仕宦家庭,傳因婚嫁不滿,抑鬱而終。能畫,通音律,也能詩。詞多幽怨,流於感傷。
明朝田汝成在《西湖遊覽誌》裏記載:淑真錢塘人,幼警惠,善讀書,工詩,風流蘊藉。早年,父母無識,嫁市井民家。淑真抑鬱不得誌,抱恚而死。父母複以佛法並其平生著作荼毗之。臨安王唐佐為之
立傳。宛陵魏端禮輯其詩詞,名曰《斷腸集》。
其實我知道朱淑真是在李清照之後。普遍說朱淑真是宋代成就僅次於李清照的傑出女詞人。易安身為婉約派的宗主,免不了有拿出去與人比對的時候,有和男的比,人說“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也有和女人比,與同時代的朱淑真、魏夫人比。說長道短。真應了那句話,“人怕出名豬怕壯”。
然而朱淑真的評價真不低。陳廷焯說:“朱淑真詞才力不逮易安,然規模唐、五代,不失分寸。”(《白雨齋詞話》卷二)魏仲恭說朱詞,“清新婉麗,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豈泛泛者所能及。”(《斷腸詩集序》)
要知道,她不是和一個尋常“才女”相比,與她站在同一水平線上的,是幾千年來女子才情第一人,風華高妙的李清照。
這份才華的驚豔甚至都不是蘇小小、魚玄機、薛濤之流以姿色可以獲得的。
朱淑真有非常可愛、嬌憨的地方。這也是她絕不同於易安的地方。她在《清平樂·夏日遊湖》裏寫道:“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台。”我看了總是忍不住笑。
李易安的青春年少,是“眼波才動被人猜”,那樣的怕,那樣的羞怯嬌矜。而她,是那樣的歡喜活潑,大膽放誕。
某日,她和喜歡的男孩遊西湖。楊柳依依,荷花盛開。突然細雨菲菲,遊人四散離去。她和他滯留在某處避雨。這一刻真是千載難逢!她撒嬌弄癡,趁機倒在他懷裏,嗬嗬。
讀《斷腸詞》,會知道她有一段刻骨銘心的初戀,愉悅甜蜜,讓人覺得金玉良緣合當匹配。她自己深閨刺繡,春日凝眸,恐怕也認為這是一段無可撼動的感情了。可是,紅線偏偏就短了一截,手指上緊緊纏繞,腳上卻忍不住各散東西。
曾經見過天花亂墜的美,所以後來的滿紙濃愁,一片慘淡,顯得格外觸目驚心。朱淑真到底不如李易安啊,家境際遇,讓她的詞作每多幽怨,流於感傷,意境、境界都不如易安開
朗軒曠。
“賭書消得潑茶香。”李清照有趙明誠的愛托著,再顛沛流離,人生的底色是明黃的,亮麗的,她心裏的熱情未滅;而朱淑真遇人不淑,即使她的丈夫也為官入仕,並非一介平民。所嫁非所愛,這份哀苦也足夠一個多情癡心的女子幽怨一生了。
那麽離別應該就是那一次的上元燈節,她約他做最後的商量。因為再遲,父母就要將她許給別
人了,但是他沒來。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終於和你——在愛裏,失散了。不兜不轉,兜兜轉轉,都還是失散了。
我們再來看她後來寫的詞:
好是風和日暖,輸與鶯鶯燕燕。滿院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
——《謁金門》
春光濃豔如血,我將滿紙思念盡付詞章,慪斷愁腸。再明媚的天氣,也不可能迴複當年和你一起陌上遊春的碧綠心境。
獨行獨坐,獨倡獨酬還獨臥。佇立傷神,無奈輕寒著摸人。
——《減字木蘭花》
我的日常生活裏,怎樣都免不了一個“獨”字。他不愛我,我不愛他。春寒著病,病裏,我仍是無人可以擁抱依靠。我和你,我們之間可以因為小小細雨就相互擁抱取暖,與他之間卻是西湖水幹,波瀾不起。
卻也很難講,到底誰更無情?
隻可以肯定,誰比誰清醒,誰比誰殘酷。
朱淑真到底離了婚。她是個叛逆的女子,到老了,堅固依然。她是太執著的人,哪怕不能夠和愛的人在一起,卻也一樣不能夠和不愛的人在一起。一心要掙脫無愛的婚姻藩籬,即使最後荊棘滿身。
終於漸漸地鬱鬱地死去了,父母認為這樣的女兒有虧德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