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人垂淚到天明。
於是,一句千古名句就在她的淚眼愁腸下鍛煉出來。
蠟燭有芯他有情。
想象著,離別筵上,小小的她擬歌先斂、欲笑還顰的模樣。盈盈淚眼就這樣痛觸人心。這個人,不知後來在他的心上停駐了幾時。他讚她美,詩句寫的煽情無比,真實的心底恐怕未曾想過要娶她。
因為他,是清白家聲的子弟,要娶的也是良家女。傳說他後來在湖州喜歡過一個十餘歲的女子,讚她是國色天香。可惜那時她太小,不能嫁娶,他隻好與母家約好十年來娶。不料蹉跎了十三年,待他再去時那女子已嫁作人婦,並生有兩子,他於是又很悲切遺憾,作《悵別詩》。詩說:“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蔭子滿枝。”
有人說,男人一夜,女人一生,我不喜歡這樣的話,太粘牙,仿佛女子都是拎不起來的糖稀一樣,必得要靠住男人這根棍子才站得住。但對一個十三歲的小女孩來說,她情竇初開時遇上的男子,必然是心田裏一道深重溝渠。
水仙已乘鯉魚去,一夜芙蕖紅淚多。總會有些人,有些愛,是生命的阻滯,一生也無法翻越。隻是不知,杜牧後來,還記不記得這個揚州的小歌女。一個,他曾經很喜歡的人。
我不確定!因為杜郎心中的紅顏天下,與柳七是截然的。即使“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寫的華美斑斕,恍若神話,他本身也不值得迷戀,因他不曾,也不肯為青樓女子放下身段去,寫詩贈妓,也如文人詠梅讚菊。別人旁物如水似鏡,最愛的還是鏡中的自
己。
青山隱隱水迢迢的揚州,秋盡江南草木凋的時節。我若遇上杜牧,肯定會邀他喝上一杯,因為他是我心儀的詩人;可是若我是個淪落風塵的女子,我寧願遇上窮困潦倒的柳永。
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
“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李商隱的這兩句詩非常亮麗華美,一如義山的詩本身予人的印象:宛若星河斑斕,有嫵媚的壯闊,華美的哀傷。
應該是因為骨子裏安逸荼靡的情緒作祟,所以我喜歡濃詞豔賦如《花間集》多過於寫實史詩,喜歡李白多過杜甫。我一直喜歡李義山的詩。他的詩學極了李賀的奇幻象征手法,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又承襲了杜甫的精嚴頓挫和李白的浪漫自如。
像“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
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練字精巧,兼有齊梁詩的豔和六朝民歌的清麗,詩風媚中有剛。我是極愛的。
後來喜歡他的灑然。他生在晚唐,錯過了最繁華榮勝的時期,又身處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中,終身潦倒,鬱鬱不得誌。當時唐朝式微,正逐步走向沒落,可是除了詠史詩外,義山詩綺麗濃豔之處,絲毫不露末世悲涼之意,倒是頗有開元遺風。能不讓自身遭遇霸占思想的人是可敬的,就像莫紮特,生活潦倒荒唐,音樂卻聖潔無瑕。一味地自傷自憐,隻挖掘自身的小情小意的人是放不開手腳的,境界自然也高遠不了。
唐詩浩如煙海。李白杜甫雙峰橫絕,其餘眾人峰巒疊嶂,各有擁躉。邊塞詩推岑參為首,五絕山水當屬王維,七絕宮怨是王昌齡寫得新巧奇麗,情詩則是李商隱當之無愧獨占鼇頭。新舊《唐書》本傳上都記載:李商隱與太原溫庭筠、南郡段成式齊名,時號“三十六體”。(《小學紺珠》說:“此三人皆行十六,故曰‘三十六體’。”)李、溫、段都善寫愛情詩,段成式(又名柯古)有《紅樓集》,也屬於豔本,今已失傳;溫庭筠的愛情詩詞還保留下來不少,但是愛情詩集大成者,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仍是李商隱。所以“三十六體”的代表人物,應是李商隱。進而放眼晚唐眾詩家,仍以李商隱的成就為翹首。
義山以愛情詩稱著於世,我想這與他的情感經曆是分不開的。不然,如何能隔了千年,依舊撩人心弦?他曾經有一段影響了他一生的初戀。這段戀情最後以悲劇收場,是李商隱的心結所在,也是他的愛情詩充滿憂傷迷幻色彩的根本原因。
李商隱的詩格受阮籍的影響很深,詞旨隱晦,意境迷離,猶以他的“無題”係列最為難解,曆代俱有爭論研究。不過《碧城三首》是他寫來懷念初戀情人女道士宋華陽,當是無疑的。“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兩句就出自《碧城三首》之一。
二十三歲時,李商隱在河南玉陽山之東峰學道。唐朝崇道之風始於高祖李淵。有鮮卑族血統的唐帝,為了神話李姓,附會是太上老君李耳的後裔,形成了唐代“揚道抑佛”的宗教風氣,即使貴為皇族宗室子弟,也不免會被遣送到道觀清修。
這股風氣在唐玄宗時代掀起高潮,這恐怕不得不歸功於他曾借學道之名把心儀的楊玉環化進皇宮,成就了他的“曠世黃昏戀”。在愛情的滋潤下,他靈感迸發,還在楊玉環的幫助下創作了一批對後世影響較大的樂曲,如《霓裳羽衣曲》、
《玄字道曲》、《九真曲》,《淩波曲》等等。這些作品不單是皇帝崇道的產物,對後世戲曲藝術的發展也有深遠影響。
至武宗時,“崇道”之風又掀高潮,士人學仙修道,遂成一時風尚。於是趕時髦的李商隱也跑去學道。剛上玉陽山學道時,李商隱還是很認真的,他對道家經典《道藏》下過苦功,以致於後來他情詩裏的許多用句和隱喻都是源出於《道藏》。不過,世事正如老子所說的“福兮禍所倚,福兮禍所伏”,天資穎悟的他在沉迷典籍研究的同時,對於房中術的理解也大大加深。他春心萌動,對男女之事的向往如春草埋根,如遇不上春風也就罷了,一旦遇上了,想不興盛發芽都難。
有一天,像一個走在山林裏未帶雨具的人兜頭淋了一場急雨一樣,年輕的他邂逅了初戀女友宋華陽。宋華陽是侍奉公主的宮女,隨公主入山修道,住在玉陽山之西峰的靈都觀裏。不料道心未成,愛情卻不期而至。因為和李商隱常在兩峰之間來往,年輕貌美的她很快就和李商隱雙雙墜入了情網。
李商隱和宋華陽心知彼此的感情是不容於清規禮教的。雖然當時公主王孫頂著學道的名義偷歡屢見不鮮,傳說中高陽公主還和辯機和尚生了一個兒子,但清規戒律隻可為特權階級大開方便之門,俗話說,“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人世不平正是如此。
於是他們隻得背地偷歡。身體的契合和偷情帶來的野性、生疏的刺激讓他們如膠似漆,難分難舍。有時候不走尋常路反而可領略到愛情的難言美妙。但是短暫的歡娛之後,深深的
落寞便將兩個人纏繞。正如他自己寫的:“相見時難別亦難”。
被迫壓的愛火往往分外炙烈。在每個相會的夜晚,他們都如飛蛾撲火一樣盡力地釋放自己。然而在分離時分,黯然擁抱著對方,天將破曉,又將別離,當窗隔座,相對黯然,見星沉海底,良時已逝,不免悵然。李商隱看著窗外的冰輪皓月,撫著宋華陽的臉,感傷地說著愛的誓言:“若是曉珠明又定,一生長樹水精盤。”這時候的宋華陽隻能依偎在他的懷裏,默默垂淚。
天將曉,情未央,獨看長河漸落曉星沉。愛得深切時,他視她為至高至潔的月,又像是月裏嫦娥,所以情願明天的太陽永遠不再升起,他與她就此沉淪在黑暗裏,留住,手指間愛的良辰美景。
激情的後果是宋華陽懷孕了。上頭降下旨來:男的被逐下山,女的被遣返迴宮。等待他們的是永遠的別離……
時間可
磨損情感,卻不可磨損愛。對於曾經滄海的深愛,很少有人能輕易忘卻,我相信李商隱也是一樣。他和宋華陽的隱秘戀情實在不足以宣揚,然而義山畢竟是情深戀舊之人,聰明的他便利用道教中“秘訣隱文”的表達方式來遣抒心懷。這樣一來,他的很多詩意更加清靈深遠,讓我們多了許多揣度和猜測。
很久以後他歎道:“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他應該明白宋華陽是不悔的,因為他自己也不曾悔過。他為她寫了很多詩,《錦瑟》是最著名的。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他對月長歎,隻是因為“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碧海青天夜夜心,他懷念那個不知結局如何的女子。她和嫦娥一樣深鎖廣寒宮,如果,能寂寂終老已是幸運了。
“迴望高城落曉河,長亭窗戶壓微波。水仙欲上鯉魚去,一夜芙蓉紅淚多。”這是他離別京城時寫下的一首《板橋曉別》。今宵美景良辰後,餘下了一地清輝;芙蓉紅淚如血,觸手淒豔冰涼,我以為這是你留給我最後的印記。愛的印記。
可是,思念清冷如霜雪。如果天明日光照耀,你我手裏依然一無所有,也請你不要絕望,為我珍重。即使,告別愛情的時候,也希望你一切都好;我不再愛你的時候,也許不是我不愛你,隻是,我已不能再愛你。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裏煙波,暮藹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雨霖鈴》
都是浪子吧,古龍和柳永,卻是我喜歡的那種男人。還是很久以前了,bbs上有人說古龍的不是,顧不得牙還沒磨好,爪子還沒削尖呢,立馬跳出來和人掐。原是看金庸小說起家的人,最後卻敗倒在這個五短身材頭大如鬥好色貪杯的男人手裏。
也是因為看多了古龍筆下那些個浪人風月,秦樓楚館,連帶著愛上了柳永。
一彈劍,曉行夜宿。一句“念去去,千裏煙波,暮藹
沉沉楚天闊”,讀得完、品不盡的瀟瀟落意盡在裏麵。古龍好用宋詞,猶好用柳永詞,酒醒闌珊,紅顏薄緣,由浪子而識浪子,命中注定。
那些俠客浪子們醒來常吟的一句“楊柳岸,曉風殘月”,總叫我想起柳永。這一句點染的江湖色,天涯羈客的漂泊感,教人無可救藥地墮入柳詞。
柳永是一個很難定斷的男人。的確有才,才情上達天闕,下至黎民;所做曲詞風傳天下,號稱“楊柳岸邊,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那是個沒有電話,沒有e-mail,沒有電視報紙,沒有媒體炒作的年代,一首好詞的流行,從此處到彼處,必定口耳相傳。一個人的紅,要經過經年累月的積累;還應有貌,混跡於紅香綠玉之間,深獲女心,這柳郎不是潘安、宋玉,起碼也不會長得有礙觀瞻吧。
他的紅,連東坡也羨慕。南宋俞文豹在《吹劍續錄》中記載: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詞何如?”對曰:“柳郎中詞,隻好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
能令才大如海的蘇軾起一時雄競之心,柳永之才可見一斑。可惜,獲天下芳心,亦有才名,卻獲不了聖眷。宋仁宗一句“汝自去淺斟低唱,要功名何用”,禦筆四字“且去填詞”,斷送了他的三十功名。從此後他八千裏路雲和月,不是天涯羈旅,就是勾欄瓦肆,從心底與那廟堂決裂了。
他也不是沒有做過當官的夢。祖父柳崇以儒學名世,父親柳宣先任南唐監察禦史,入宋後為沂州費縣令,後為國子博士,官終工部侍郎。兩位哥哥柳三複、柳三接也都進士及第。所以仍是清嘉的世族子弟,骨子裏有清氣仙骨,怎麽能像七仙女墜凡塵一樣,一下子就抽去那根仙骨,墮落人間呢?
他初名柳三變,因為得罪仁宗,後來改名柳永,參加科舉考試,也曾為仕途不順掙紮折騰過,也曾想過走偏門。據傳那首《望海潮》就是為求見孫何而作。柳永與孫何為布衣交,孫官居兩浙轉運使,駐節杭州,門禁甚嚴。柳永功名失意,流浪江湖,欲見孫何而無由,乃作《望海潮》詞,乞相熟的歌妓在宴會上獻唱以達孫何。以柳七之才相求,歌妓當然應允。孫何即日迎柳永飲宴。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裏
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那妓人輕舒雲板,慢展歌喉,唱的是杭城民康物阜,勝景如畫。詞是絕妙好詞。據羅大經《鶴林玉露》載,此詞流傳至江北,金主完顏亮聞歌,“欣然有慕於‘三秋桂子,十裏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誌。”原來金兵南侵,卻是由柳永的詞而起。若是真的,柳永當是第一個因詞改變時事的詞人了,也不枉他自封“白衣卿相”。然而這是野老鄉談引出來的遐想,在曆史上做不得準的。
我隻是不知,當時他在旁聽到“千騎擁高牙”,“歸去鳳池誇”時,會不會覺得心酸?我柳永一身才氣,竟要做此諂媚之辭,那香豔的酒喝到嘴裏,是澀還是香?
人世真是這樣,可以是華麗深邃,亦可以幽苦艱絕。不是你該走的路,怎麽擠也擠不進去;勉強擠上獨木橋,眼見得許多不如自己的人輕鬆過河,登堂入室,自己卻也走不到頭。柳永一直是科場失意,宦遊各處。他大約五十歲時進士及第,一生隻做過一次小官,在任期
間,清廉正直,官聲甚好,卻也沒因此有什麽大作為。
有一次,他在《西江月》中說:“縱教匹絹字難償,不屑與
於是,一句千古名句就在她的淚眼愁腸下鍛煉出來。
蠟燭有芯他有情。
想象著,離別筵上,小小的她擬歌先斂、欲笑還顰的模樣。盈盈淚眼就這樣痛觸人心。這個人,不知後來在他的心上停駐了幾時。他讚她美,詩句寫的煽情無比,真實的心底恐怕未曾想過要娶她。
因為他,是清白家聲的子弟,要娶的也是良家女。傳說他後來在湖州喜歡過一個十餘歲的女子,讚她是國色天香。可惜那時她太小,不能嫁娶,他隻好與母家約好十年來娶。不料蹉跎了十三年,待他再去時那女子已嫁作人婦,並生有兩子,他於是又很悲切遺憾,作《悵別詩》。詩說:“自恨尋芳到已遲,往年曾見未開時。如今風擺花狼藉,綠葉成蔭子滿枝。”
有人說,男人一夜,女人一生,我不喜歡這樣的話,太粘牙,仿佛女子都是拎不起來的糖稀一樣,必得要靠住男人這根棍子才站得住。但對一個十三歲的小女孩來說,她情竇初開時遇上的男子,必然是心田裏一道深重溝渠。
水仙已乘鯉魚去,一夜芙蕖紅淚多。總會有些人,有些愛,是生命的阻滯,一生也無法翻越。隻是不知,杜牧後來,還記不記得這個揚州的小歌女。一個,他曾經很喜歡的人。
我不確定!因為杜郎心中的紅顏天下,與柳七是截然的。即使“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寫的華美斑斕,恍若神話,他本身也不值得迷戀,因他不曾,也不肯為青樓女子放下身段去,寫詩贈妓,也如文人詠梅讚菊。別人旁物如水似鏡,最愛的還是鏡中的自
己。
青山隱隱水迢迢的揚州,秋盡江南草木凋的時節。我若遇上杜牧,肯定會邀他喝上一杯,因為他是我心儀的詩人;可是若我是個淪落風塵的女子,我寧願遇上窮困潦倒的柳永。
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
“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李商隱的這兩句詩非常亮麗華美,一如義山的詩本身予人的印象:宛若星河斑斕,有嫵媚的壯闊,華美的哀傷。
應該是因為骨子裏安逸荼靡的情緒作祟,所以我喜歡濃詞豔賦如《花間集》多過於寫實史詩,喜歡李白多過杜甫。我一直喜歡李義山的詩。他的詩學極了李賀的奇幻象征手法,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又承襲了杜甫的精嚴頓挫和李白的浪漫自如。
像“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
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練字精巧,兼有齊梁詩的豔和六朝民歌的清麗,詩風媚中有剛。我是極愛的。
後來喜歡他的灑然。他生在晚唐,錯過了最繁華榮勝的時期,又身處牛李黨爭的政治旋渦中,終身潦倒,鬱鬱不得誌。當時唐朝式微,正逐步走向沒落,可是除了詠史詩外,義山詩綺麗濃豔之處,絲毫不露末世悲涼之意,倒是頗有開元遺風。能不讓自身遭遇霸占思想的人是可敬的,就像莫紮特,生活潦倒荒唐,音樂卻聖潔無瑕。一味地自傷自憐,隻挖掘自身的小情小意的人是放不開手腳的,境界自然也高遠不了。
唐詩浩如煙海。李白杜甫雙峰橫絕,其餘眾人峰巒疊嶂,各有擁躉。邊塞詩推岑參為首,五絕山水當屬王維,七絕宮怨是王昌齡寫得新巧奇麗,情詩則是李商隱當之無愧獨占鼇頭。新舊《唐書》本傳上都記載:李商隱與太原溫庭筠、南郡段成式齊名,時號“三十六體”。(《小學紺珠》說:“此三人皆行十六,故曰‘三十六體’。”)李、溫、段都善寫愛情詩,段成式(又名柯古)有《紅樓集》,也屬於豔本,今已失傳;溫庭筠的愛情詩詞還保留下來不少,但是愛情詩集大成者,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仍是李商隱。所以“三十六體”的代表人物,應是李商隱。進而放眼晚唐眾詩家,仍以李商隱的成就為翹首。
義山以愛情詩稱著於世,我想這與他的情感經曆是分不開的。不然,如何能隔了千年,依舊撩人心弦?他曾經有一段影響了他一生的初戀。這段戀情最後以悲劇收場,是李商隱的心結所在,也是他的愛情詩充滿憂傷迷幻色彩的根本原因。
李商隱的詩格受阮籍的影響很深,詞旨隱晦,意境迷離,猶以他的“無題”係列最為難解,曆代俱有爭論研究。不過《碧城三首》是他寫來懷念初戀情人女道士宋華陽,當是無疑的。“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兩句就出自《碧城三首》之一。
二十三歲時,李商隱在河南玉陽山之東峰學道。唐朝崇道之風始於高祖李淵。有鮮卑族血統的唐帝,為了神話李姓,附會是太上老君李耳的後裔,形成了唐代“揚道抑佛”的宗教風氣,即使貴為皇族宗室子弟,也不免會被遣送到道觀清修。
這股風氣在唐玄宗時代掀起高潮,這恐怕不得不歸功於他曾借學道之名把心儀的楊玉環化進皇宮,成就了他的“曠世黃昏戀”。在愛情的滋潤下,他靈感迸發,還在楊玉環的幫助下創作了一批對後世影響較大的樂曲,如《霓裳羽衣曲》、
《玄字道曲》、《九真曲》,《淩波曲》等等。這些作品不單是皇帝崇道的產物,對後世戲曲藝術的發展也有深遠影響。
至武宗時,“崇道”之風又掀高潮,士人學仙修道,遂成一時風尚。於是趕時髦的李商隱也跑去學道。剛上玉陽山學道時,李商隱還是很認真的,他對道家經典《道藏》下過苦功,以致於後來他情詩裏的許多用句和隱喻都是源出於《道藏》。不過,世事正如老子所說的“福兮禍所倚,福兮禍所伏”,天資穎悟的他在沉迷典籍研究的同時,對於房中術的理解也大大加深。他春心萌動,對男女之事的向往如春草埋根,如遇不上春風也就罷了,一旦遇上了,想不興盛發芽都難。
有一天,像一個走在山林裏未帶雨具的人兜頭淋了一場急雨一樣,年輕的他邂逅了初戀女友宋華陽。宋華陽是侍奉公主的宮女,隨公主入山修道,住在玉陽山之西峰的靈都觀裏。不料道心未成,愛情卻不期而至。因為和李商隱常在兩峰之間來往,年輕貌美的她很快就和李商隱雙雙墜入了情網。
李商隱和宋華陽心知彼此的感情是不容於清規禮教的。雖然當時公主王孫頂著學道的名義偷歡屢見不鮮,傳說中高陽公主還和辯機和尚生了一個兒子,但清規戒律隻可為特權階級大開方便之門,俗話說,“隻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人世不平正是如此。
於是他們隻得背地偷歡。身體的契合和偷情帶來的野性、生疏的刺激讓他們如膠似漆,難分難舍。有時候不走尋常路反而可領略到愛情的難言美妙。但是短暫的歡娛之後,深深的
落寞便將兩個人纏繞。正如他自己寫的:“相見時難別亦難”。
被迫壓的愛火往往分外炙烈。在每個相會的夜晚,他們都如飛蛾撲火一樣盡力地釋放自己。然而在分離時分,黯然擁抱著對方,天將破曉,又將別離,當窗隔座,相對黯然,見星沉海底,良時已逝,不免悵然。李商隱看著窗外的冰輪皓月,撫著宋華陽的臉,感傷地說著愛的誓言:“若是曉珠明又定,一生長樹水精盤。”這時候的宋華陽隻能依偎在他的懷裏,默默垂淚。
天將曉,情未央,獨看長河漸落曉星沉。愛得深切時,他視她為至高至潔的月,又像是月裏嫦娥,所以情願明天的太陽永遠不再升起,他與她就此沉淪在黑暗裏,留住,手指間愛的良辰美景。
激情的後果是宋華陽懷孕了。上頭降下旨來:男的被逐下山,女的被遣返迴宮。等待他們的是永遠的別離……
時間可
磨損情感,卻不可磨損愛。對於曾經滄海的深愛,很少有人能輕易忘卻,我相信李商隱也是一樣。他和宋華陽的隱秘戀情實在不足以宣揚,然而義山畢竟是情深戀舊之人,聰明的他便利用道教中“秘訣隱文”的表達方式來遣抒心懷。這樣一來,他的很多詩意更加清靈深遠,讓我們多了許多揣度和猜測。
很久以後他歎道:“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他應該明白宋華陽是不悔的,因為他自己也不曾悔過。他為她寫了很多詩,《錦瑟》是最著名的。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他對月長歎,隻是因為“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碧海青天夜夜心,他懷念那個不知結局如何的女子。她和嫦娥一樣深鎖廣寒宮,如果,能寂寂終老已是幸運了。
“迴望高城落曉河,長亭窗戶壓微波。水仙欲上鯉魚去,一夜芙蓉紅淚多。”這是他離別京城時寫下的一首《板橋曉別》。今宵美景良辰後,餘下了一地清輝;芙蓉紅淚如血,觸手淒豔冰涼,我以為這是你留給我最後的印記。愛的印記。
可是,思念清冷如霜雪。如果天明日光照耀,你我手裏依然一無所有,也請你不要絕望,為我珍重。即使,告別愛情的時候,也希望你一切都好;我不再愛你的時候,也許不是我不愛你,隻是,我已不能再愛你。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裏煙波,暮藹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雨霖鈴》
都是浪子吧,古龍和柳永,卻是我喜歡的那種男人。還是很久以前了,bbs上有人說古龍的不是,顧不得牙還沒磨好,爪子還沒削尖呢,立馬跳出來和人掐。原是看金庸小說起家的人,最後卻敗倒在這個五短身材頭大如鬥好色貪杯的男人手裏。
也是因為看多了古龍筆下那些個浪人風月,秦樓楚館,連帶著愛上了柳永。
一彈劍,曉行夜宿。一句“念去去,千裏煙波,暮藹
沉沉楚天闊”,讀得完、品不盡的瀟瀟落意盡在裏麵。古龍好用宋詞,猶好用柳永詞,酒醒闌珊,紅顏薄緣,由浪子而識浪子,命中注定。
那些俠客浪子們醒來常吟的一句“楊柳岸,曉風殘月”,總叫我想起柳永。這一句點染的江湖色,天涯羈客的漂泊感,教人無可救藥地墮入柳詞。
柳永是一個很難定斷的男人。的確有才,才情上達天闕,下至黎民;所做曲詞風傳天下,號稱“楊柳岸邊,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那是個沒有電話,沒有e-mail,沒有電視報紙,沒有媒體炒作的年代,一首好詞的流行,從此處到彼處,必定口耳相傳。一個人的紅,要經過經年累月的積累;還應有貌,混跡於紅香綠玉之間,深獲女心,這柳郎不是潘安、宋玉,起碼也不會長得有礙觀瞻吧。
他的紅,連東坡也羨慕。南宋俞文豹在《吹劍續錄》中記載: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詞何如?”對曰:“柳郎中詞,隻好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
能令才大如海的蘇軾起一時雄競之心,柳永之才可見一斑。可惜,獲天下芳心,亦有才名,卻獲不了聖眷。宋仁宗一句“汝自去淺斟低唱,要功名何用”,禦筆四字“且去填詞”,斷送了他的三十功名。從此後他八千裏路雲和月,不是天涯羈旅,就是勾欄瓦肆,從心底與那廟堂決裂了。
他也不是沒有做過當官的夢。祖父柳崇以儒學名世,父親柳宣先任南唐監察禦史,入宋後為沂州費縣令,後為國子博士,官終工部侍郎。兩位哥哥柳三複、柳三接也都進士及第。所以仍是清嘉的世族子弟,骨子裏有清氣仙骨,怎麽能像七仙女墜凡塵一樣,一下子就抽去那根仙骨,墮落人間呢?
他初名柳三變,因為得罪仁宗,後來改名柳永,參加科舉考試,也曾為仕途不順掙紮折騰過,也曾想過走偏門。據傳那首《望海潮》就是為求見孫何而作。柳永與孫何為布衣交,孫官居兩浙轉運使,駐節杭州,門禁甚嚴。柳永功名失意,流浪江湖,欲見孫何而無由,乃作《望海潮》詞,乞相熟的歌妓在宴會上獻唱以達孫何。以柳七之才相求,歌妓當然應允。孫何即日迎柳永飲宴。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裏
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那妓人輕舒雲板,慢展歌喉,唱的是杭城民康物阜,勝景如畫。詞是絕妙好詞。據羅大經《鶴林玉露》載,此詞流傳至江北,金主完顏亮聞歌,“欣然有慕於‘三秋桂子,十裏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誌。”原來金兵南侵,卻是由柳永的詞而起。若是真的,柳永當是第一個因詞改變時事的詞人了,也不枉他自封“白衣卿相”。然而這是野老鄉談引出來的遐想,在曆史上做不得準的。
我隻是不知,當時他在旁聽到“千騎擁高牙”,“歸去鳳池誇”時,會不會覺得心酸?我柳永一身才氣,竟要做此諂媚之辭,那香豔的酒喝到嘴裏,是澀還是香?
人世真是這樣,可以是華麗深邃,亦可以幽苦艱絕。不是你該走的路,怎麽擠也擠不進去;勉強擠上獨木橋,眼見得許多不如自己的人輕鬆過河,登堂入室,自己卻也走不到頭。柳永一直是科場失意,宦遊各處。他大約五十歲時進士及第,一生隻做過一次小官,在任期
間,清廉正直,官聲甚好,卻也沒因此有什麽大作為。
有一次,他在《西江月》中說:“縱教匹絹字難償,不屑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