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帝治喪期,一切聽從太後的安排。此時的竇後雖然三十多歲,卻十分的成熟。也十分的謹慎。她生怕治喪期間,發生政變,一麵壓住哥哥胡來,一麵敬重袁安等老臣。在皇宮,也給大梁貴人和都鄉侯設了靈堂。文武百官向章帝、大梁貴妃和都鄉侯吊孝祭奠。

    宮裏章帝的妃子、才人們,過去曾受先帝寵愛以後失寵,但還有先帝庇護,先帝不在了,她們沒了靠山,唯恐太後加害她們,哭的更淒苦。她們像塌了天,驚恐萬狀,還不敢放聲哭。

    先帝駕崩,馬公公投靠竇憲,是水到渠成,但他看到竇憲陰險毒狠,遣刺客殺了他的姑母馬太後,說不定下一個目標就是他。他裝病向太後告老,並推薦了辦事謹慎的鄭眾鄭公公。這也是送個流水人情。因為鄭眾,是抱著劉肇的人,也是太後的心腹。其實這人很正經,以致在和帝執政初期成了關鍵人物。

    到發喪那一天,舉行國葬。太後太子及文武百官都穿孝服,後宮男女哭成一片,百官也無不傷痛,章帝駕崩,誰知道會發生什麽事呢?

    出殯開始,三棺齊發。前邊是龍柩,後麵是梁妃靈柩,都鄉侯靈柩。白幡在空中飄揚,哭聲一片,穿孝服的白花花一片。嗩呐、笛蕭一片哀樂聲聲催人淚下。紙錢漫空飄飄,像雪花一樣。

    由於章帝有了一個竇妃,害死了兩個梁貴人,還害的自己早駕崩,又搭上了禦弟都鄉侯,真是絕色傾國,傾國的絕色。

    送葬靈柩,由二十四各年青軍官孝服抬靈,羽靈軍穿孝護靈。靈前由劉慶攜劉肇緩行,左右有皇室男子陪著。章帝靈柩後,是梁妃靈柩,再後是都鄉侯的靈柩,也各由二十四名青年軍官抬靈,隻是級別低些。三靈柩後麵,是百官孝服緊跟,以宋由、袁安、任隗為首。百官中,有假哭,有真哭。袁安、任隗、韓棱、樂恢、郅壽哭的最悲,而竇憲卻幹嚎幾句。在心裏琢磨,章帝一死,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一定讓太後把大權交給他。

    靈柩出了皇城,劉肇上了車,他走不動了,此時他十歲。靈柩來到市郊,離皇陵還遠,風雲突變,老天下起了傾盆大雨,是梁妃都鄉侯含冤痛哭以淚化雨吧。天大的冤枉,感動天地。這出殯下暴雨,是風雨欲來風滿樓,預示著朝廷不幸,百官遭殃。

    出殯當晚,竇憲去見太後。

    竇憲問太後:“太後,明天新君繼位。在少帝的登基大典上,太後封我弟兄什麽官?大權不能旁落呀?”

    太後問:“你想說什麽?”

    “我要代行宰相大權,三個弟弟都要作高官。”

    太後低沉的說:“先帝剛死,新君繼位,人心不穩,你就要大權,唯恐群臣不服,你極端、生事,又是行伍出身,怎能擔起重任?新君還是讓三公輔佐吧!”

    竇憲急了:“太後,請參於軍機機密。”

    “我想想再說吧,你去吧!”

    太後一夜未眠,她想,自己的兄弟們,無論如何也不能沒有大權。別人總是別人哪!

    次日,新君繼位在大殿舉行。百官脫下孝服,換上大紅官服,早早在大殿等候。宋由在左,袁安在右,以他倆為首,文武兩班,排列兩行。宋由、袁安、任隗位列三公,頭戴九旒玉珠冠冕,身後尚書乃七旒黑珠冠冕,身穿朝服,腳蹬朝靴,手握玉帶,好不派場。

    吉時到,鄭眾拂塵一揚,說:“吉時已到,新皇、太後駕到!”文武百官肅立,笏板擋麵。鄭眾之後,眾宮女打著龍鳳扇隨皇上走出。太後和皇上並肩。太後手拉小皇上。皇上劉肇頭戴平天冠冕。那冠冕廣七寸,長尺二,前圓後方。前後垂旒十二串白玉珠。前垂四寸,後垂三寸。彩光為纓。他身穿桔黃色龍袍,日月列星繡於其上。劉肇在太後攜引下,因年方十歲,有些怯場,向下一看,百官都低著頭。這才壯了膽,威風八麵。昂首挺胸,登上龍位。

    鄭眾高宣:“先帝歸天,新皇繼位,稱孝和帝,國號永元。”

    百官高唿:“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鄭眾宣布:“奉天承運,皇帝昭曰,因朕年幼,由太後聽政,文武百官,竭力盡職,輔助皇上,精治朝政,振興大漢,保持昇平盛世,百業興旺,百姓康樂。欽此。”

    鄭眾說:皇上太後宣布百官任命。

    禦封宋由為太尉,袁安為司徒,任隗為司空。三公為輔佐之臣。

    宋由、袁安、任隗下跪口稱:“萬歲萬歲萬萬歲!”

    禦封袁安代行宰相事。執掌軍機要事。

    袁安再跪謝恩。百官麵呈喜色。竇憲不悅。

    禦封韓棱為尚書令,樂恢為左尚書仆射,郅壽為右尚書仆射。協助袁安管理朝政。

    禦封丁鴻為大司農。四人跪謝。

    禦封一個個尚書、禦史、侍郎等等,一個個官員叩謝皇恩。

    竇憲聽著聽著,沒宣自己的名字。他知道,昭書是尚書們為太後寫的,莫非他們進言,使太後排除了自己?他臉色由白色氣漲為紅色,又變為紫色。

    當他氣的就要發抖時,鄭眾忽然宣到:“禦封竇憲為侍中,參於機要,宣布聖旨。”

    竇憲非常激動,如撈到稻草救生圈一樣,伏身下跪,叩頭落地,口稱“謝萬歲皇恩,吾皇萬歲萬萬歲!”他想,太後還是留了一手。這侍中,能近皇上,在宰相缺位時,就能代行宰相事。太後未正式設宰相,作了兩套準備。先讓你老袁頂著,大事,還由我兄妹敲定。一旦廢了你,便是我,妹妹真行,太後高明。

    宣旨畢。鄭眾說:“太後有旨,已封百官各執其事。朝事不可一日怠怡,若有不盡職,玩忽職守,不作為、亂作為者,必嚴辦!”

    袁安、宋由、任隗、韓棱、樂恢、郅壽六人一聚,說這竇憲封侍中,是太後加上的,他是刺殺都鄉侯的重要疑犯。因此,如果不追究他,擔心以後大權會落入他手。現在他六人已封要職,去找太後,已有力量。

    於是,袁安等六人,去見太後。三十歲的內侍鄭眾,轉報太後六大臣求見。太後在議事大殿接見了他們。

    宋由說:“太後,新皇已繼位。天下大定。請太後主持追查殺死都鄉侯兇犯,使都鄉侯在九泉之下才能冥目。”

    太後說:“是呀,但不知何人所為?”她又說:“也許兇手逃跑,遠離京城。”

    韓棱說:“我想還在京城,不必舍近求遠。”

    太後說:“如此說來,案情有進展?”

    袁安說:“稟太後,刺殺都鄉侯的現場目擊者已找到!”

    太後一驚:“不僅是劉剛一人?”

    袁安說:“是都鄉侯的護衛陸廷。”

    太後大驚:“現在何處?”

    任隗說:“在門外候旨!”

    太後說:“傳進來。”

    袁安說:“傳陸廷!”

    陸廷進殿叩見太後:“小人陸廷給太後請安,請太後為主人都鄉侯報仇,揖拿兇手。”

    太後見此人乃武士打扮。心中一顫,大哥這次完了,我如何保護他?天哪!她嚴肅問道:“你可是現場目擊者?”

    “小人親眼目睹主人被殺全過程。”

    太後怒道:“講!”

    陸廷說:“那天我和小侯爺不放心主人,生怕有人加害,隨他到了軍營花園門口,國舅竇憲攜了主人進去,卻讓衛兵攔住我倆。走進花園和主人吵了起來。國舅說:你顫自為太後作主,封官許職,奪了大權。又說主人壞他大事,擋道,令衛兵將主人殺死,我和劉剛闖進去,又讓圍兵提拿我倆當作刺客,嫁禍於人。小人逃脫,在司徒府住下,劉剛被捉住……”

    太後說:“行了,你敢與國舅對證。”

    “小人敢!”

    太後說:“速傳國舅竇憲!”

    鄭眾喊:“傳國舅竇憲!”

    太後臉上冰冷,雙眉緊皺。心想:此六人迫的厲害,哀家該當如何?

    不多時,竇憲來到,看到六大臣在,又見陸廷在場,嚇的一身冷汗,兩腿發抖。

    樂恢問道:“天氣不冷,國舅為何兩腿發抖!”

    太後瞪了一眼樂恢,問道:“竇憲你可認的此人”手指陸廷。

    竇憲說:“不認識。”

    太後問:“陸廷,你可認的國舅?”

    陸廷說:“國舅,你好健忘,你加害主人都鄉侯那天,不讓我和劉剛進園,下令衛兵殺死主人後,又讓衛兵捉我和劉剛,小人為了給主人報仇不得不逃走,一直住在司徒府,劉剛被你捉住,嚴刑拷打,想讓他替你死,你此一舉,是為了奪權。”

    竇憲先是發抖,臉色大變,見講到奪權,怕陸廷講出,大喝道:“太後,他血口噴人,太後,他是司徒找來陷害在下的。”

    太後也怕陸廷講下去,大喝一聲:“住口!”她又對鄭眾說:“先讓陸廷退下。”又傳令:“來人哪!”門外衝進兩名衛士。太後令:“將竇憲打入天牢,聽候提審!”

    竇憲大喊:“太後冤枉,他們陷害好人!”

    太後大怒:“打入天牢!”

    衛士將竇憲強拉出去,竇憲一路大喊冤枉。

    太後換了笑臉問六人:“眾卿以為哀家該如何處理此事?”

    袁安看了眾人,眾人麵麵相視。

    袁安說:“太後看的辦吧。”

    太後說:“先把他打入天牢,哀家慢慢查吧。”

    袁安說:“為臣告退。”

    其餘五人:“為臣告退。”

    六大臣走後。太後氣節敗壞的說:“六大臣太可惡了!哥哥太狂了,給我闖了大禍,我如何是好!”太後搖了搖頭,閉目養神。

    竇憲在天牢穿著囚衣散發而坐。他住的牢房不是稻草鋪地,雖有一張床,一張桌子,小洗臉盆,暖水瓶,所用家具一應俱全。但牢中不通風,不照太陽,陰森森濕瀘瀘,給他一種心理上的壓抑。他想,自己的案子,竟被那死老袁藏了證人,逼著太後把自己關進了天牢。性命雖不致危急,卻一位堂堂太後連自己的哥哥也保不住,成何體統?糊塗的妹子,如果把自己封為宰相,封個大將軍,他何人敢向竇家發難。誰知道這鐵窗生活什麽時候是個盡頭。

    他悶了就要酒要肉,喊的牢頭團團轉,忙送酒,送菜。他喝醉了,大罵牢頭:“放我出去!放我出去!得罪了我,等我出去,小心你的腦袋!”牢頭說,這個使不得,太後怪罪下來,小人也要腦袋搬家。竇憲說,我要見太後,你為什麽不通報,牢頭說,不是小人不通報,是太後不見。

    住了一個月,竇憲胡子滿臉,散發不整,左想右想,想出個帶罪立功的主意。他寫了奏章,叫牢頭轉呈太後,太後有了托詞,想讓哥哥帶罪立功,照奏章所求,征伐匈奴北單於以免罪之事,召開眾大臣會議,決定是否可行。

    被召進宮的大臣有:宋由、袁安、任隗、韓棱、樂恢、郅壽、丁鴻、太監鄭眾,就在身邊。太後講了竇憲要求帶罪征北之事。微求群臣意見。

    袁安說:“北單於並未犯邊,我們出師無名,皇上初繼位,尚需休養生息,等國富民強之時,再興兵北伐。如果戰爭一開,勢必勞民傷財,加重百姓負擔,而貪官汙吏,也會趁機魚肉百姓。”

    宋由說:“竇憲此人野心勃勃,征北若勝,勢必專橫攏扈,若不克匈奴,則勞民喪財,我看還是關著他吧!”

    太後看看二人,心中煩惱。

    韓棱說:“竇憲殺害侯爺,不頂命已是從輕發落,那有死罪請命出征?要征北,也不派他,他住著吧!”

    樂恢說:“以臣之見,還是將竇憲交給刑部審理,由三公監審,讓他伏罪,給劉暢一個交代,給群臣一個說法。”

    郅壽說:“遠征匈奴,勞民喪財,利少弊多。”

    太後說:“北單於撕毀和約,拒絕向大漢進貢。更囂張地要求和親,歸還大漢擄去的牲口。哀家已決意派將掃平北單於,實現南北一統。”

    樂恢說:“漢兵犯境擾亂胡民,應當禁止。和親一事,也是靖邊上策,如果不和親,也不要先發製人,等他出兵,我再出擊,掃平匈奴,才出師有名,無名出師,唯恐胡人不服,血戰抵抗,也是兵刀之災。”

    郅壽說:“如今百姓度日尚難,戰事一開,增加役稅,更是雪上加霜。”

    任隗說:“國庫空虛,不宜征伐。”

    太後聽罷,頗感棘手,她沒想到,這些老臣口口聲聲想著百姓,竟不給他一個麵子。她一直注視著丁鴻。這個深藏不漏的中年人,沒有表態,他或許是支持自己的。太後問:“丁愛卿,你如何看待征北之事?”

    丁鴻說:“臣左右為難,眾大人所言無不有理。太後所言,有戰略眼光,臣不知如何發言。”

    太後說:“丁愛卿所言極是,我們要看大局,看遠益。犧牲近利,為一統天下,老百姓犧牲一點,也是值得。好!哀家已決意,讓國舅帶罪立功,帶兵征北,鄭公公,傳國舅進宮!”

    眾大人正麵麵相視,都把眼光投向丁鴻,誰知丁鴻更有遠慮,為以後勞軍除奸伏下一筆。

    竇憲進來叩見太後。並環視群臣。傲然立於一旁,竇憲在門外聽的清楚,這丁鴻才是好人。

    太後下令:“哀家和皇上封竇憲為車騎將軍,行大將軍事。和度遼將軍鄧鴻,分道北伐!”

    此時鄧鴻、任尚、耿秉、耿夔、鄧疊,都在宮外候著所封鄧鴻時,一齊進宮,參見太後。

    太後說:“封度遼將軍鄧鴻為二路元帥,聽大將軍調遣,從匈奴東邊進軍,夾攻北單於。”司馬任尚為左先鋒,執金吾耿秉為右先鋒,校尉耿夔鄧疊為偏將,一同出征!”

    鄧鴻、任尚、耿秉、耿夔、鄧疊謝恩領旨。

    太後又對鄭眾說:“速頒旨郭舉隨竇將軍出發,頒旨竇景籌集糧草供給三軍!”

    鄭眾出宮頒旨。

    太後說:“眾卿下去吧。明天準備一天,後天出發,所過州郡守軍,都聽竇將軍調遣!”

    袁安等搖頭出宮,竇憲謝恩出宮。

    太後說:“此件事總算過去了。”

    出了宮門,韓棱問丁鴻:“丁大人攀龍附鳳,本事不小呀。”

    丁鴻說:“這是一個伏筆。我是一個預備隊,也許你們都排不上用場時,下官才力挽狂瀾!”

    袁安恍然大悟:“對丁大人,就這麽辦!”

    這一伏筆,到後來匯成了勞軍除奸。

    五年後,竇憲領著大軍凱旋歸來,帶著親信眾將,迴朝報功,想起過去種種舉措,大難已過去,喜看今日誰執牛耳。他想,你們六大臣反對我征北,今日我一統了北國,成為曆史功臣,我看你們還有何話說?誰能阻我下一步獨霸朝政?

    當他們喝完城外的賀功酒後,太尉宋由馬上傳旨:征北大將軍竇憲接旨:“征北有功將將士除欽定者外,一律在城外安營,皇上嚐有禦酒嘉獎。”

    竇憲叩頭接旨後,宋由宣布了欽定進宮名單為竇憲、班固、竇篤、耿夔、鄧疊,郭舉六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忠義少俠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臥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臥壑並收藏忠義少俠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