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洪恩去學校之前,小妹又去了趟他家。洪恩在家過年這半個月胖了不少,頭發也長長了。兩人在默默地收拾著洪恩的行李,隻是不說話。還是洪恩憋不住了,他埋怨道:“你怎麽像個啞巴一樣一直不說話。看你天天往翠翠家跑,到好像有說不完的話。”小妹仍是不說話。“我跟你說,你還是少和那個翠翠來往,我看她不正經,你瞧她平時那不端莊的樣兒。”小妹這下生氣地說道:“你怎麽這樣說,翠翠是什麽人,我難道沒你清楚嗎?”洪恩也來勁了,他衝著小妹叫道:“還有那個正凱,你更不能跟他交往,我看你還是搬出他家最好。我看他也不是個正經的人。”這下,小妹忍無可忍了,她生氣地大聲說道:“你怎麽這麽俗氣,大學沒把你教好,倒是變壞了。從前的那個正義的,有情有義的洪恩哪裏去了?”洪恩從未見小妹這麽大聲地叫過,他突然覺得這小妹原來跟一般世俗女子一樣,虧自己還一直認為她的不尋常呢。他有些厭煩地說:“別老說以前的我,你看看你,自從來了這,你看你變得有多俗氣呢?人家外麵的那些女學生,天天看書求上進,你呢,倒天天管起這村裏的大大小小閑事來,有時間,好好地看會兒書。”小妹心裏一直擔心的事被洪恩明口說出來了,她放下行李,冷冷地說道:“你終於說出來了,你的這些天都一直避著和我見麵,好,你可以去走你的陽光大道,全不用想我該怎麽樣。我自己的事自己明白,希望你能如願!”洪恩喃喃地說:“你倒還以為自己了不得了,別拖我後腿就求菩薩了。”小妹心裏痛苦極了,她竟有點蔑視這個自己一直崇拜的洪恩哥哥。心裏的那麵鏡子一點點地在破碎。她跑出去了,洪恩頭也不迴地收拾著行李。
翠翠又跟往常一樣洗衣洗菜了,這臉上的也經常笑著。倒是旁人覺得奇怪,這翠翠跟沒發生過事一般。也有好事的女人問她:“翠翠,有什麽事盡量可以說出來,現在講法律了。”翠翠倒奇怪了,“喲,我有啥事,你還懂法律啊?倒是文明不少噢!”氣得這女人幹著嘴巴說:“死丫頭,竟這麽不害臊!誰不曉得你被人給強奸了?哼!”
學堂又開學了,小妹整天在教室,家裏兩頭跑。她現在一門心思放在教好這三年級上,經常找學生又是談話又是開學習討論小組。這三年級學生往常是最調皮的了。剛開始時,一到中午男女同學都跑到油菜地捉蜜蜂,跑得是滿頭大汗。下午一上課,就盡打瞌睡。有些精力還好一點的學生,便捉了毛毛蟲,放在女同學書包裏,結果一上課,嚇得女同學一個個尖叫。還有就是這學生嘴巴學得特別會罵人,天天叫家裏賣豆腐的女學生叫“擔尿桶的”,叫四隻眼的兒子叫“屁屁蟲”,叫這強盜鬼子的崽叫“鐵鬼子”,簡直是五花八門。男同學被罵了,倒無所謂,你罵我我就罵你。可這女同學被罵了,仿佛嚴重傷了自尊,心裏一脆弱,有的竟厭起學來不讀了,也有的從此一直自卑,漸漸自閉起來。小妹感到事態的嚴重,便開起整治班風端正學風的活動來。到後來,這三年級班級,中午便都在午休,下午上課也精神十足。就是小妹去鄉裏開會了,班上自習,也沒一個出來玩耍的。小妹這才心情好了點。
正凱來信了,一封給家裏,一封專門寄到學校來給小妹的。信裏的意思,大致是說他在蘇州找到事了,在一個叫“天下第一茶”的茶樓裏當服務生。他說他在那邊很好,做工的都相處得非常好,掌櫃的看他勤快也特別看重他,閑了還教他些經營茶樓之道。信的末尾,提到蘇州園林,他竟有些癡迷了,說這蘇州的園林真是做得好,還說小妹肯定是非常喜歡。他在信上再三要小妹一定迴信。
小妹去信了,信裏不免提到人們的流言。她問正凱,跟翠翠到底是怎麽迴事?還說翠翠竟投河了,現在是好了,但精神狀態好像不太好。其餘便是,說了下自己在學堂的一些近況。
翠翠隻是不提投河的原因,小妹怎麽問也問不出來,便隻好作罷。但她確認,翠翠沒有受到身體傷害,這才放下了心。平時,小妹也盡量跟翠翠講些生活的美好,翠翠倒覺得好笑,笑這小妹也真是太熱心了。不過憑心而論,小妹這是對自己好,這便任由小妹說。
過了這年,翠翠十九歲了。雖然說媒的人很多,但翠翠還不想嫁,就都推了。翠翠娘也不急,就憑翠翠這長相,嫁人是不急的。
下午閑了,小妹便和月荷姐紮在一起。月荷姐是個極為賢惠的女子,每次小妹看著月荷把門前曬好的洗過漿過的衣服折得一絲不苟,看著她把家裏天井邊的石板擦洗得光光亮亮,便感慨不已。月荷白皙的膚色泛著做過活後的紅暈,她總是低順著腦袋,亮晶晶的眸子裏閃著快樂的光亮,她總是一副知足快樂的樣子。她不明白小妹為何總是會那麽敏感,悲秋傷春的。
老人們相繼去世,這二月上,就接連死了四個老人。疏溪古風淳厚,這喪葬必須辦得風風光光,往往這死一次人就要花上一年的收入。這吹打歌舞是少不了的,哪家要是連歌舞團都請不起,是要被人說三道四的。因此,這二月上是常常樂器聲音不斷,歌舞連綿不絕。這儀仗隊自然是請細仔的,他這個儀仗隊是遠近出了名的。學明還沒有出師,吹喇叭還隻會幾首簡單的曲子,這細仔沒讓他上,因此他也就隻打打雜。趁了閑,他便跑到家中,拿了掙的幾個錢全數倒給了細仙,這細仙樂得是口水直流,傻乎乎地笑著。
歌舞團自然是請縣裏有名的“錦繡”歌舞團。這歌舞團的老板是南昌人,是個五十開外的胖男人。他姐姐嫁到縣裏,他到了這縣裏,看了這裏喪葬舍得花錢,突然想起了辦個歌舞團,便開始招兵買馬,招了這二十餘人組了這個“錦繡”歌舞團。歌舞團接下各種婚慶,喪葬活兒,這走村竄戶的,便也有了名氣,漸漸地把其他兩個歌舞團給打下去了。這團裏的二十餘人,年輕的居多,個個是多才多藝,能唱能舞的。
就是在這二月裏的一天晚上,在喪家的門外的臨時搭建的簡單的舞台前,歌舞團的老板瞅中了翠翠。那會兒,主持人說要來個互動,挑個觀眾來台上與演員對歌。這翠翠一直抱著雙手,扭著身子站在最後排看表演。台上的小品歌舞引得這翠翠是嬌笑不止,再加上旁邊男人都偷偷地朝她看,她顯得那樣的突出。主持人一下就挑了她上台,她倒也不推卻,大方地走上台,與演員對起了歌。大家算是開了眼了,原來這翠翠不但模樣好,這嗓子更是好。這會兒演員唱起了采茶戲《小和尚鋤茶》,那俊俏小生扮的是小和尚,另一個中年婦女扮的是婆婆,這翠翠扮起了小媳婦。故事道的是,一個隻有一老一小和尚的廟裏,一天,這老和尚出門了,隻留個小和尚在廟裏鋤茶。這小和尚發情了,正好看著這婆媳倆來寺裏燒香,便要調戲一番,可曉得,反倒被這小媳婦給教訓了一番。這翠翠扮的小媳婦是步步移情,目目含笑。她唱得是嬌嫩婉轉,又厲害非常啊。她這一唱把這兩個演員都給比下去了,人們笑得是合不攏嘴啊,拍手稱奇。這戲,翠翠是把演員給比下了,接下來便是流行歌曲。這更難不倒她,一串歌曲燒,她是唱得又好又準。這旁邊的男人更是直著眼睛看翠翠,有的竟咕咕地吞口水。一直在旁邊盯著的胖老板也傻眼了,他看準了,這翠翠不但身段模樣好,這唱的更是好,要是能讓她在歌舞團裏,這接下的活兒肯定得翻番啊。他讓主持人把她帶到布後的後台,跟翠翠說了入團的事。翠翠有點意外,一時還定不下來,便說好明兒個晚上演出後給個結果。
這喪家是布莊的老板,是本地人,祖輩就一直做著布綢生意。這布莊老板人稱告告,五十多歲了,膝下就隻有一個長短腳女兒,也十三歲了。告告婆娘生女兒時就死了。據鄭老師說,本來是不會死的,就是這告告迷信,硬是說她婆娘中邪了,便關起床門,她婆娘那是難產,很正常,後來硬是被憋得窒息死了。這告告後來還神乎其神地說,當時他關了婆娘,拿來斧頭朝床沿邊就是一劈,登時,血濺成一條線。都是這鬼邪纏身惹得禍,他婆娘就這樣死了。後來,這告告也沒有續娶,就一直帶著個小女兒過日子。也是老字號,這告告的布莊拖祖輩的福生意一直興榮。加之這告告人也老實誠信,這遠近很多人家寧願到他這裏來尺布也不去鎮裏的滸灣。往常這店鋪裏的紗布棉布多是這疏溪的婦人們給織染的,小妹記得奶奶就常在織布機上唧唧地紡線。婦人們把織好的布都直接賣與這告告的布莊,當時還是告告的爹當家,他爹比告告有魄力多了,自己在後堂屋開了個染布坊,在他的作坊裏做工的就有二十來號人。他爹把收來的白布集中讓這些染布工一一按訂單染好顏色。現在到告告手裏了,人們紡線的也少了,他便關了這作坊。直接到漢口進貨,各種鮮豔顏色的布料比自己染的是好看多了。綢子是杭州貨,他這布莊一直都是在杭州城內一家有名的大布莊進貨,他們與這大布莊是世代有生意來往的。
這告告走南闖北,因此他也是見過些世麵的人。他也常常跟人講漢口漢正街的繁華,跟人講這杭州西湖邊的白娘子傳說。他隻要閑了,便端了板凳坐在布莊門口講起來,街麵上的人也停了腳步津津有味地聽著。這學明就愛聽。沒出去學喇叭之前,學明是迴迴在這布莊門口轉,就等著告告開講了。他好聽告告講些煙花巷裏的事,真是覺得有味;他也聽告告講各種江湖上傳奇,還有在火車站邊發生的各種騙術。告告講起故事來,比專門的說書人還要引人入勝,栩栩如生。他那長短腳女兒則坐在布莊前櫃,嘟著嘴瞅著講得起勁的爹,她對這些事不感興趣。逢到告告在講,她便拿起織針織會兒小手套,再無趣了,便剝蓮蓬或棱角吃。逢了這會兒有人來尺布,告告去做生意的空兒,學明便瞅著告告這女兒玩。告告這女兒叫美玲,長得不算美,但也還是很端正的。小時候,這學明看了美玲吃東西還眼饞,到大了點,就不看她吃東西了,隻把著眼睛看這美玲。學明覺得這美玲是享盡了福,他還曾幻想著要是這告告是自己的爹,那是要甚有甚。不要說眼饞學堂裏同學的撲克牌,就是流行的手表也是想買就可以買的。美玲沒上完小學就退學了,她不想讀的那會兒,告告天天追趕著她也不去。告告本來還是想等自己百年之後這布莊的生意就由美玲接管,可他看到這女兒對生意上的事是毫無興趣,又這般地不願讀書,便也對她冷心了。可這生意是不得不傳下去啊,不能到了他這代就斷了這祖上的業。他這就琢磨著到時招個郎,讓這上門女婿繼了家業。但最最緊要的,便是對自己女兒實心實意。所以這告告每次開講時,也注意了哪個伢對自家女兒是真有心的。他早就注意了這呆頭呆腦的學明一直瞅著女兒的那眼神,可他有點看不上這學明。
告告老娘死了,他把這喪葬是辦得熱熱鬧鬧的。別人家請歌舞團就一夜,他不,他說了,三夜連著唱。
翠翠把歌舞團老板要讓她入團的事跟她娘說了,這英癲子起先是不同意的。家裏就她和翠翠倆了,育紅也被關了起來,要是翠翠再一走,自己一個人孤苦伶仃的。但一想,這也許是翠翠要攀高枝的一個好機會,她想,我這女兒啊,不是一般的人,是要出人頭地的。這便同意了。其實主要還是翠翠自己的想法,她要想去,憑她的倔強勁,誰也攔不住。翠翠已經大了,天天在家裏耗著也不是辦法,這樣跟了歌舞團出去,還是能賺點錢的。再說,在家呆著也沒什麽意思了,沒個牽掛,生活一點樂趣都沒了,倒不如出去。第二日,她便跟老板說了,跟了歌舞團去。
翠翠是走了,可這背後的流言卻生生不息。牡丹就常在自家門前的水渠石墩上與對麵石墩上的大紅說,說這翠翠進了歌舞團,就更花了,外麵世界多複雜啊,這翠翠怕是要染得一身黑喲。大紅也火上澆油,說怕是翠翠跟這老板也正常不了。
自從翠翠去歌舞團了,小妹倒常常想起她來。流言聽得多了,小妹雖然知道翠翠不是那樣的人,但誰曉得在外她會不會變呢,就是她不變,周圍的環境也會逼一個人變的。月荷倒是挺放心的,說這翠翠在家在外一樣,沒什麽變化。
翠翠又跟往常一樣洗衣洗菜了,這臉上的也經常笑著。倒是旁人覺得奇怪,這翠翠跟沒發生過事一般。也有好事的女人問她:“翠翠,有什麽事盡量可以說出來,現在講法律了。”翠翠倒奇怪了,“喲,我有啥事,你還懂法律啊?倒是文明不少噢!”氣得這女人幹著嘴巴說:“死丫頭,竟這麽不害臊!誰不曉得你被人給強奸了?哼!”
學堂又開學了,小妹整天在教室,家裏兩頭跑。她現在一門心思放在教好這三年級上,經常找學生又是談話又是開學習討論小組。這三年級學生往常是最調皮的了。剛開始時,一到中午男女同學都跑到油菜地捉蜜蜂,跑得是滿頭大汗。下午一上課,就盡打瞌睡。有些精力還好一點的學生,便捉了毛毛蟲,放在女同學書包裏,結果一上課,嚇得女同學一個個尖叫。還有就是這學生嘴巴學得特別會罵人,天天叫家裏賣豆腐的女學生叫“擔尿桶的”,叫四隻眼的兒子叫“屁屁蟲”,叫這強盜鬼子的崽叫“鐵鬼子”,簡直是五花八門。男同學被罵了,倒無所謂,你罵我我就罵你。可這女同學被罵了,仿佛嚴重傷了自尊,心裏一脆弱,有的竟厭起學來不讀了,也有的從此一直自卑,漸漸自閉起來。小妹感到事態的嚴重,便開起整治班風端正學風的活動來。到後來,這三年級班級,中午便都在午休,下午上課也精神十足。就是小妹去鄉裏開會了,班上自習,也沒一個出來玩耍的。小妹這才心情好了點。
正凱來信了,一封給家裏,一封專門寄到學校來給小妹的。信裏的意思,大致是說他在蘇州找到事了,在一個叫“天下第一茶”的茶樓裏當服務生。他說他在那邊很好,做工的都相處得非常好,掌櫃的看他勤快也特別看重他,閑了還教他些經營茶樓之道。信的末尾,提到蘇州園林,他竟有些癡迷了,說這蘇州的園林真是做得好,還說小妹肯定是非常喜歡。他在信上再三要小妹一定迴信。
小妹去信了,信裏不免提到人們的流言。她問正凱,跟翠翠到底是怎麽迴事?還說翠翠竟投河了,現在是好了,但精神狀態好像不太好。其餘便是,說了下自己在學堂的一些近況。
翠翠隻是不提投河的原因,小妹怎麽問也問不出來,便隻好作罷。但她確認,翠翠沒有受到身體傷害,這才放下了心。平時,小妹也盡量跟翠翠講些生活的美好,翠翠倒覺得好笑,笑這小妹也真是太熱心了。不過憑心而論,小妹這是對自己好,這便任由小妹說。
過了這年,翠翠十九歲了。雖然說媒的人很多,但翠翠還不想嫁,就都推了。翠翠娘也不急,就憑翠翠這長相,嫁人是不急的。
下午閑了,小妹便和月荷姐紮在一起。月荷姐是個極為賢惠的女子,每次小妹看著月荷把門前曬好的洗過漿過的衣服折得一絲不苟,看著她把家裏天井邊的石板擦洗得光光亮亮,便感慨不已。月荷白皙的膚色泛著做過活後的紅暈,她總是低順著腦袋,亮晶晶的眸子裏閃著快樂的光亮,她總是一副知足快樂的樣子。她不明白小妹為何總是會那麽敏感,悲秋傷春的。
老人們相繼去世,這二月上,就接連死了四個老人。疏溪古風淳厚,這喪葬必須辦得風風光光,往往這死一次人就要花上一年的收入。這吹打歌舞是少不了的,哪家要是連歌舞團都請不起,是要被人說三道四的。因此,這二月上是常常樂器聲音不斷,歌舞連綿不絕。這儀仗隊自然是請細仔的,他這個儀仗隊是遠近出了名的。學明還沒有出師,吹喇叭還隻會幾首簡單的曲子,這細仔沒讓他上,因此他也就隻打打雜。趁了閑,他便跑到家中,拿了掙的幾個錢全數倒給了細仙,這細仙樂得是口水直流,傻乎乎地笑著。
歌舞團自然是請縣裏有名的“錦繡”歌舞團。這歌舞團的老板是南昌人,是個五十開外的胖男人。他姐姐嫁到縣裏,他到了這縣裏,看了這裏喪葬舍得花錢,突然想起了辦個歌舞團,便開始招兵買馬,招了這二十餘人組了這個“錦繡”歌舞團。歌舞團接下各種婚慶,喪葬活兒,這走村竄戶的,便也有了名氣,漸漸地把其他兩個歌舞團給打下去了。這團裏的二十餘人,年輕的居多,個個是多才多藝,能唱能舞的。
就是在這二月裏的一天晚上,在喪家的門外的臨時搭建的簡單的舞台前,歌舞團的老板瞅中了翠翠。那會兒,主持人說要來個互動,挑個觀眾來台上與演員對歌。這翠翠一直抱著雙手,扭著身子站在最後排看表演。台上的小品歌舞引得這翠翠是嬌笑不止,再加上旁邊男人都偷偷地朝她看,她顯得那樣的突出。主持人一下就挑了她上台,她倒也不推卻,大方地走上台,與演員對起了歌。大家算是開了眼了,原來這翠翠不但模樣好,這嗓子更是好。這會兒演員唱起了采茶戲《小和尚鋤茶》,那俊俏小生扮的是小和尚,另一個中年婦女扮的是婆婆,這翠翠扮起了小媳婦。故事道的是,一個隻有一老一小和尚的廟裏,一天,這老和尚出門了,隻留個小和尚在廟裏鋤茶。這小和尚發情了,正好看著這婆媳倆來寺裏燒香,便要調戲一番,可曉得,反倒被這小媳婦給教訓了一番。這翠翠扮的小媳婦是步步移情,目目含笑。她唱得是嬌嫩婉轉,又厲害非常啊。她這一唱把這兩個演員都給比下去了,人們笑得是合不攏嘴啊,拍手稱奇。這戲,翠翠是把演員給比下了,接下來便是流行歌曲。這更難不倒她,一串歌曲燒,她是唱得又好又準。這旁邊的男人更是直著眼睛看翠翠,有的竟咕咕地吞口水。一直在旁邊盯著的胖老板也傻眼了,他看準了,這翠翠不但身段模樣好,這唱的更是好,要是能讓她在歌舞團裏,這接下的活兒肯定得翻番啊。他讓主持人把她帶到布後的後台,跟翠翠說了入團的事。翠翠有點意外,一時還定不下來,便說好明兒個晚上演出後給個結果。
這喪家是布莊的老板,是本地人,祖輩就一直做著布綢生意。這布莊老板人稱告告,五十多歲了,膝下就隻有一個長短腳女兒,也十三歲了。告告婆娘生女兒時就死了。據鄭老師說,本來是不會死的,就是這告告迷信,硬是說她婆娘中邪了,便關起床門,她婆娘那是難產,很正常,後來硬是被憋得窒息死了。這告告後來還神乎其神地說,當時他關了婆娘,拿來斧頭朝床沿邊就是一劈,登時,血濺成一條線。都是這鬼邪纏身惹得禍,他婆娘就這樣死了。後來,這告告也沒有續娶,就一直帶著個小女兒過日子。也是老字號,這告告的布莊拖祖輩的福生意一直興榮。加之這告告人也老實誠信,這遠近很多人家寧願到他這裏來尺布也不去鎮裏的滸灣。往常這店鋪裏的紗布棉布多是這疏溪的婦人們給織染的,小妹記得奶奶就常在織布機上唧唧地紡線。婦人們把織好的布都直接賣與這告告的布莊,當時還是告告的爹當家,他爹比告告有魄力多了,自己在後堂屋開了個染布坊,在他的作坊裏做工的就有二十來號人。他爹把收來的白布集中讓這些染布工一一按訂單染好顏色。現在到告告手裏了,人們紡線的也少了,他便關了這作坊。直接到漢口進貨,各種鮮豔顏色的布料比自己染的是好看多了。綢子是杭州貨,他這布莊一直都是在杭州城內一家有名的大布莊進貨,他們與這大布莊是世代有生意來往的。
這告告走南闖北,因此他也是見過些世麵的人。他也常常跟人講漢口漢正街的繁華,跟人講這杭州西湖邊的白娘子傳說。他隻要閑了,便端了板凳坐在布莊門口講起來,街麵上的人也停了腳步津津有味地聽著。這學明就愛聽。沒出去學喇叭之前,學明是迴迴在這布莊門口轉,就等著告告開講了。他好聽告告講些煙花巷裏的事,真是覺得有味;他也聽告告講各種江湖上傳奇,還有在火車站邊發生的各種騙術。告告講起故事來,比專門的說書人還要引人入勝,栩栩如生。他那長短腳女兒則坐在布莊前櫃,嘟著嘴瞅著講得起勁的爹,她對這些事不感興趣。逢到告告在講,她便拿起織針織會兒小手套,再無趣了,便剝蓮蓬或棱角吃。逢了這會兒有人來尺布,告告去做生意的空兒,學明便瞅著告告這女兒玩。告告這女兒叫美玲,長得不算美,但也還是很端正的。小時候,這學明看了美玲吃東西還眼饞,到大了點,就不看她吃東西了,隻把著眼睛看這美玲。學明覺得這美玲是享盡了福,他還曾幻想著要是這告告是自己的爹,那是要甚有甚。不要說眼饞學堂裏同學的撲克牌,就是流行的手表也是想買就可以買的。美玲沒上完小學就退學了,她不想讀的那會兒,告告天天追趕著她也不去。告告本來還是想等自己百年之後這布莊的生意就由美玲接管,可他看到這女兒對生意上的事是毫無興趣,又這般地不願讀書,便也對她冷心了。可這生意是不得不傳下去啊,不能到了他這代就斷了這祖上的業。他這就琢磨著到時招個郎,讓這上門女婿繼了家業。但最最緊要的,便是對自己女兒實心實意。所以這告告每次開講時,也注意了哪個伢對自家女兒是真有心的。他早就注意了這呆頭呆腦的學明一直瞅著女兒的那眼神,可他有點看不上這學明。
告告老娘死了,他把這喪葬是辦得熱熱鬧鬧的。別人家請歌舞團就一夜,他不,他說了,三夜連著唱。
翠翠把歌舞團老板要讓她入團的事跟她娘說了,這英癲子起先是不同意的。家裏就她和翠翠倆了,育紅也被關了起來,要是翠翠再一走,自己一個人孤苦伶仃的。但一想,這也許是翠翠要攀高枝的一個好機會,她想,我這女兒啊,不是一般的人,是要出人頭地的。這便同意了。其實主要還是翠翠自己的想法,她要想去,憑她的倔強勁,誰也攔不住。翠翠已經大了,天天在家裏耗著也不是辦法,這樣跟了歌舞團出去,還是能賺點錢的。再說,在家呆著也沒什麽意思了,沒個牽掛,生活一點樂趣都沒了,倒不如出去。第二日,她便跟老板說了,跟了歌舞團去。
翠翠是走了,可這背後的流言卻生生不息。牡丹就常在自家門前的水渠石墩上與對麵石墩上的大紅說,說這翠翠進了歌舞團,就更花了,外麵世界多複雜啊,這翠翠怕是要染得一身黑喲。大紅也火上澆油,說怕是翠翠跟這老板也正常不了。
自從翠翠去歌舞團了,小妹倒常常想起她來。流言聽得多了,小妹雖然知道翠翠不是那樣的人,但誰曉得在外她會不會變呢,就是她不變,周圍的環境也會逼一個人變的。月荷倒是挺放心的,說這翠翠在家在外一樣,沒什麽變化。